黑陶的审美价值探究——以龙山黑陶为例
探究山西龙山文化的魅力

探究山西龙山文化的魅力作者:张欣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12期摘要: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其中有4500多年历史的黑陶艺术更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珍宝。
地大物博的山西孕育了一大批黑陶艺术,世人称之为“龙山文化”,它们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和现代价值。
关键词:龙山文化(黑陶文化);民间手工艺黑陶,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1],是中国陶瓷艺术领域中一颗璀璨的黑珍珠。
其中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
其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灿烂的古文明。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方面,作为黄河下游地区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发展起来的古文化之一,它们值得后人细细挖掘。
一、山西——黑陶故乡在当代人探究人类文化遗址的过程中,山西的文化遗址数量不仅在全国居于首位,在全世界都是十分有名的。
古老的山西人为了生存付出了很多,正因为这样便创作出很多现代人觉得惊艳不已的民间艺术品,比如彩陶。
山西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山环水绕,以盆地闻名,被人们誉为“黄土高原”的山西有着十分良好的生存条件,很适宜发展畜牧和农耕经济,因此在这些盆地周围的山地有人们生存过的痕迹,产生很多民间工艺品,其中就包括现在的文化遗址——彩陶,后人把这个时期称作仰韶时期初期。
而山西地区仰韶时期中期的文化被学术界称作庙底沟文化,因为在这个地区已经发现的庙底沟文化大型遗址数不胜数,所以考古学家们把山西地区看做是庙底沟文化发现的中心区域之一。
这个时期人们的制陶工艺有了很大提升,陶器中也渐渐出现了黑陶,这个时期是庙底沟文化的鼎盛时期,在仰韶时期后期的没落之后黑陶一蹴而起,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的黑陶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陶种。
随着制陶业的不断发展,山西迈入了龙山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成就相当突出。
这种文化成就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而是有关社会性质转折的成就。
花落还开——现代龙山黑陶发展初步研究

花落还开
— —
现 代龙 山黑陶发展初 步研究
摘 要 :龙 山黑陶以 “ 黑、亮、光 、纽” 的特 色,成 为 了中华文化 长河里的一颗 璀璨 明珠 。随 着历史 的推
◇巩 艳蔌
移 ,龙 山文化黑陶在历史上 出现断代 ,直到2 O 世 纪8 O 年代末 ,L# I I 才又重拾这一 传统文化瑰宝 ,并在龙 山文化 的
、
黑 陶在新石器 时代就 已经 出现 ,距今 已有 四千多年 的 历史 ,是 古代先 民们一项 重大 的技 术发 明 ,被誉 为 “ 火 与 土的诠 释 ,力 与美 的结 晶” 。龙 山黑 陶作为 中华文化 中一 颗璀璨 的明珠 ,是文化传 承 的载体 ,记 载着人们 的审美 倾 向 ,生活习惯 以及 价值取 向等。 黑 陶的特征 可以用 田 自秉先 生总结 的 “ 黑 、亮 、光 、 纽 ”这 四个字来 概括 。这 里 的 “ 黑”着 重强调龙 山黑 陶的 色泽特征 :经过 打磨 ,烧 制 ,烟 熏等工 艺 ,制造 出 陶器 胎
发祥 地 龙 山镇 取 得 较 大 的 发展 。 关键 字 :现 代龙 山 黑 陶 价 值 发展 现 状 问题 及 思 考
龙 山黑 陶 美在何处
一
的色泽。这种技术,形成了黑陶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 龙 山镇黑陶工艺发展现状
( 一 )龙 山镇现代黑 陶工艺发展的背景
目前 ,全 国 龙 山黑 陶 发 展 基 础 最 好 的 应 属 山 东 省 章 丘 市 龙 山 镇 。 随着 1 9 8 9 年 城 子 崖 遗 址 的 再 次 发 掘 ,给 龙 山 镇
的黑 陶文化 的复苏带来 了契机 ,并且 龙山镇政 府对龙 山文 化 的复 兴非 常重视 ,成 立 了 “ 黑 陶工 艺培训班 ” ,培 养 了
如果国宝会说话龙山蛋壳黑陶杯观后感

如果国宝会说话龙山蛋壳黑陶杯观后感嘿,你知道龙山蛋壳黑陶杯吗?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宝贝啊!最近我有幸看到了关于龙山蛋壳黑陶杯的介绍,真的是被震撼到了。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古代技艺的巅峰之作。
当我第一眼看到它的图片时,就被它独特的造型吸引住了。
它那么薄,薄得就像鸡蛋壳一样,真难以想象古人是怎么做到把陶土做成这么薄的。
据说最薄的地方只有 0.2 毫米,我的天呐,这是什么概念!比一张纸还薄啊!我就开始想象着古代的工匠们是如何精心制作这个蛋壳黑陶杯的。
他们肯定是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一点一点地去雕琢,去打磨。
他们可能会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摆弄着手中的陶土,小心翼翼地塑造着每一个细节。
也许他们的手都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他们依然不放弃,就为了能做出这样一个完美的作品。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窑炉前焦急地等待着,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能够成功烧制出来。
当看到那一个个精美的蛋壳黑陶杯出现在眼前时,他们脸上露出的那种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这个蛋壳黑陶杯的颜色也特别漂亮,那种乌黑发亮的感觉,就像是神秘的夜空一样。
而且它的表面还非常光滑,摸上去就像丝绸一样细腻。
我都忍不住想,如果用它来喝水,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会不会感觉自己一下子就穿越回了古代,变成了一个优雅的古人,在细细品味着生活的美好。
再看看它的造型,简洁而又大气。
没有过多复杂的装饰,但却让人感觉无比精致。
那高高的杯身,就像是一个骄傲的卫士,挺立在那里,展示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杯口的形状也很特别,圆润而又自然,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
我还了解到,制作这样一个蛋壳黑陶杯可不容易啊!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
从选土到制坯,再到烧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而且据说当时的烧制技术也非常高超,能够把温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烧出这么完美的作品。
我就一直在想啊,古人怎么就这么厉害呢!他们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却能做出这么让人惊叹的东西。
这让我对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敬佩之情。
论黑陶的艺术魅力

论黑陶的艺术魅力摘要黑陶作为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其材质之细腻、造型之独特、弦线之妙用、制作之精美,都独具神奇魅力。
它以自己精美绝伦的艺术风格而名世,黑陶中的蛋壳陶更为后世薄胎瓷的制作提供了成功经验。
关键词黑陶,艺术魅力1引言陶器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
在人类社会自原始陶器阶段、彩陶阶段,发展到白陶、釉陶阶段,再到白瓷、青瓷阶段等这一系列发展过程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陶器自身的演变脉络,只是不同阶段各有侧重而已。
然而,发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的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则以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特性,让全世界叹为观止。
黑陶产生和发展在新石器晚期。
由于社会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定居生活及私有制的产生,人们对各种手工制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快轮轮制技术的发明,特有材质的利用,配上高超的技艺,奇特的效果,使此时的黑陶以独特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前人对黑陶神奇魅力的探索已有不少成果,但大多仅局限于从考古的角度为人们认识黑陶提供历史素材。
本文试从艺术角度来分析和探讨黑陶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2黑陶的艺术魅力2.1 材质美龙山文化陶器的原料主要是纯净细腻的红土、黑土或黄粘土等,但是,黑陶选料要求远远高于任何一种陶原料的选制。
需要经过练泥、多次淘洗、过滤,尽最大可能使泥料精细,然后加入适量的泥浆,阴干待用。
其中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朴素、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高柄杯,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它的选材要求更为细致,选用极细泥质陶土制作才能保证它的器壁薄如蛋壳。
杯沿最薄处仅0.1~0.2mm,一般厚约0.3~0.5mm,柄部厚约lmm,圈足也不超过l~2mm,烧成后质地坚硬,重量多在40~70g之间,最轻的只有30多克。
当时的制作条件也恰好可使黑陶的材质得到充分发挥:成形制作技术的发展,使得所制的器型达到了浑圆工整的程度,而且器胎的厚薄更为均匀。
这些都是黑陶器得以制成的必备生产条件。
龙山黑陶演讲稿

龙山黑陶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中国的龙山黑陶文化。
龙山黑陶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龙山黑陶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展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龙山黑陶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它产于长江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因此得名。
龙山黑陶的特点是以黑色为主,器形多样,纹饰简洁而富有装饰性。
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采用的是手工制作和低温烧制的方法。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工艺已经非常先进,足以显示出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龙山黑陶的造型也非常独特,器型有鼎、壶、罐、盆等多种,其中以鼎最为著名。
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也是龙山黑陶的代表作品。
它的造型端庄大气,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而鼎的纹饰也是别具一格,有的以几何图案为主,有的以动植物纹饰为主,都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龙山黑陶不仅在制作工艺和器型上有独特之处,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山黑陶的纹饰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图腾和自然界的景象,这些纹饰不仅美观,更是古代人民对宇宙、生命和神秘力量的理解和表达。
因此,龙山黑陶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龙山黑陶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更是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独特工艺和精湛技术为后世的陶瓷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龙山黑陶也对世界陶瓷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的来说,龙山黑陶作为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它的独特工艺和精美造型展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龙山黑陶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世人共同分享这份古老而珍贵的文化财富。
山东龙山 黑陶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
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四千多年前我
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 种
文化。
龙山文化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
龙
山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
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
手拉胚蛋壳陶杯最薄处
0.05
厘米,
超过有历史记 载
的
0.2
厘米,最高达27
厘米,超过蛋壳陶杯最高纪录
25 厘米。
龙山黑陶是全国唯一用历史工艺
制作的蛋壳陶,因为技术难度高,成品率很
低,
别人都不敢尝试。
蛋壳陶杯造型典雅,通体流畅匀称,给人们无限美的享受。
黑陶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文化)黑陶文化

黑陶文化:龙山文化(黑陶文化) 黑陶文化话题:黑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作者/出处:发布时间:2010-8-17 12:58:43阅读次数[1077]龙山文化(黑陶文化)(公元前2350─公元前3950)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铜石并用的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
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陶制器物薄如蛋壳,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
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汉族的远古祖先大约活动在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被认为就是汉族远古祖先的文化遗存。
1931年,梁思永在河南安阳后冈遗址第一次发现了小屯(商代)、龙山、仰韶三种文化遗存的“三叠层”,明确了三者的相对年代关系,并认为后冈的龙山文化是商文化的直接前驱。
一、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1928年4月4日,到汉代平陵城遗址作假期野外考察清华大学学生吴金鼎途经龙山镇城子崖,发现了路边断崖的横截面——延续续数米的古文化地层带。
此后,吴金鼎先后5次到城子崖实地考察,发现了大量色泽乌黑、表面光滑的陶片——龙山文化的代表黑陶。
1930年,在吴金鼎的老师、“中国考古学奠基人”李济先生(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及考古学博士)的主持下,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发掘。
1930年至1931年对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进行发掘,最突出出土物是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的黑陶,考古学家就将这种文化遗存称其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艺术研究

27文|王丽雪 陈景风龙山文化黑陶艺术研究摘要:陶器为新石器文化重要的产物,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出来的一种产物,制陶水平相比前者有了很大的提高,黑陶、红陶、灰陶、白陶和黄褐陶等色彩多样,造型丰富,其中蛋壳黑陶最具代表性。
“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硬如瓷”---黑陶关键词:龙山文化、黑陶、艺术龙山黑陶中,“蛋壳黑陶”最为精美,坯体薄如蛋壳,造型优美端庄,是具有较强文化内涵的传统文化,无论是造型、装饰上都展现出极强的地域和时代特征。
龙山黑陶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黑陶文化研究迫在眉睫。
如何将传统黑陶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优化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以下几点便成为研究龙山文化黑陶艺术的关键。
一、优美的造型特征黑陶优美的造型是给人视觉感官愉悦的初印象,人们根据不同的欣赏角度将形体图像存入大脑中,让人形成不同的感觉,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龙山黑陶造型复杂多样,器物品种用途各异,常见器型有尖底瓶、鬶、甗、豆、盆、鬲、翁、罐、碗、单耳杯、鼎匜和器盖等,端庄秀丽,质感润泽典雅。
黑陶,又称“蛋壳黑陶”,陶胎仅厚0.5-1毫米,胎质紧密,色泽光亮,所以制作水平要求较高。
山东龙山黑陶最具代表性,色泽黝黑,细腰薄胎,整体结构表现丰富,形态样式多样,呈阔口细腰宽底状。
在功能上既有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生活用品,如黑陶鬶是来蒸煮加热食物用的,粗壮的三足内部中空,与腹部连接一气,从而增大接触火的面积,更快地加热食物。
也有用来祭祀的礼器,其不同的造型形态具体的使用位置和使用功能也是不一样的而每个形态的具体功能也有所差异,总而言之,在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后依然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二、精致素雅的装饰黑陶装饰以素面或磨光为主,装饰纹样较少,带纹饰的以弦纹、镂空、划纹最为常见。
镂空装饰在黑陶腹部,体现出规则、秩序之美;(图1,图2)弦纹和划纹为创作者为增添器物的艺术性有意的装饰于黑陶胎体上,时而素雅,时而澎湃,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 山黑陶 ( 以下 简 称 黑 陶 )的造 型 与装 饰 在 整 个 造 物 史 上 作为 一种 文化 内涵 传 播 的符号 存在 ,它本 身包 含着 大量 的文 化信 息 ,在现 今 的社会 生 活 中,它 也作 为一 种传 统 文化 传承 下来 的信 息载 体而 存在 。现 代 设计 中 ,运用 这 种承 载有 传统 文化 的符号 在 作 品中 ,可 以强 有力 的表 现 设计者 的 设计 意 图。在 各类 设 计 中都 有 它 的一 席之 地 , 比如在 现代 陶 艺中 ,有 不少 的作 品都 是借 用 黑 陶的 造型 与装 饰达 到 所要 表现 的 艺术 效果 。总而言 之 ,通过 深 入 挖掘 黑 陶审 美特 征形 成背 后 的深 层涵 义 并运用 到现 代 设计 中 ,从 全新 的角度 审视 美 ,是有 实 际应用价 值 的。 黑陶 的 审美特 征 有造 型之 美 、工 艺之 美 、装饰 之美 、实用 之 美 ,关 于这 些特 征对 于 我们 来说 并不 陌 生 ,涉 及 到这 方面 知 识的 文章 也 不计 其数 ,笔 者 在这 儿就 不一 一赘 述 ,现 在具 体来 讲一 下 在形 成这些 美 的过程 中值 得我 们借 鉴和 学习 的地方 。 超前 的观 念 ,抽 象 的审美 没 有 观 念 就 没有 灵魂 ,没 有 想 象 就 没 有 创 新 ,这 是艺 术 设 计 中不 变 的道理 。龙 山黑陶 的诞 生无 论 在造 物史 上还 是在 工 艺美 术 史上 都是 一个 创举 ,素雅 神秘 的黑 色 器物 ,象 征着 一种 沉 重端 庄 的设 计使 命 ,它 是在 观念 的基 础上 依 靠 自己对 形式 美 的理 解并 通过 想 象 的作用 产 生 的契合 或是 不契 合 观念 的事 物 ,是 人为 的创
大 众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美 术 与设 计 ・
黑陶的审美价值探究
以龙山黑陶为例
姚建 平 高 心凤 ( 湖北 工业 大学
摘要 :黑 陶文化源远 流长 、博 大精深 ,蕴藏 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 们 创作 意 图的材料 来为 我们服 务 ,从而 实现传 播 的 目的。 和极 高的艺术价值 。龙 山黑 陶以其特有的造型语言和装饰技 形成 了 陶 器是 火 与土 的结 晶 ,土便 是其 不 可或缺 的材 料 。在 造物 史 独特的 审美特征 ,本文试 图从材料 、工 艺、观念等方面 ,探究在形成 上 ,土 作为 一种 材 料应 用到 器物 制上 无疑 是 一种创 新 ,龙 山黑陶 这 些美的过程 中值得我们借鉴和 学习的地方 ,从 而达到传承和发展现 的材料 选择 更 是考 究 ,从 出土 的黑 陶来 看 ,其材 料 是含有 大量 氧 代 黑 陶 的 目的 。 化 硅和 氧化 铝 的红 胶土 ,这 种材 料 的可 塑性 较好 ,保 证 了创 作过 关键词 :龙 山黑 陶;装饰艺术 ;审美特征 ;启示 程 中追 求极 致 的诉 求 ,蛋壳 陶 的 出现 便 是材 料和 工 艺完美 结合 的
一
、
造。
初 见蛋 壳 陶是在 山东省 博物 馆 ,器 形矮 小 的蛋 壳陶 在偌 大 的 博物 馆 里 并不 显眼 ,在 灯光 的照耀 下 ,器物 的造 型 显现 无疑 ,整 体 结构 表现 为直 线 、 曲线 、 圆、椭 圆等 抽象 的形 态样 式 ,多 程廓 口细腰 宽底 状 ,抛 弃 了一切 色 彩纹 饰 ,通 体黝 黑 ,薄壁 细腰 ,凹 凸有致 ,浑然 天成 ,像 一 个神 秘妩 媚 的少 女 ,见到 它 的人无 不被 它 独特 的造 型 所 吸引 ,也 展示着 当时人 们超 高 的审 美水 平 , 即使 座 两部 分组 成 ,衔 接处 粘合 得天 衣无 缝 ,制作 技 历 经千 年 的沉 默也 阻挡 不 了它 耀 眼的光 芒 。 由此可 见 ,龙 山黑 陶 艺 精美 绝伦 ,充 分体现 了龙 山黑陶 的工艺 之美 。 的造 型 已经 从着 象生 形 的造 型手 段上 升到 更 为抽象 更 为概 括 的几 工欲善 其事 ,必 先利 其器 。轮 制的 出现在 制 陶史 何 造 型手 段 ,它 带给 我们 的震 撼 是原 始先 民所 具有 的超 凡 想象 力 上 具有 里程 碑 的意义 ,使 蛋壳 陶的 出现成 为 了可 和 创 造力 。很 难想 象 ,如 果缺 乏对 形 的抽 象概 括 能力和 造物 观 念 能,创 作艺 人高 超 的技艺使 蛋 壳陶令 我们 惊 叹 。 所 以,要创 新就 要创 新新 的工 艺技 术 ,要 打破 局 的支撑 ,是很难 创造 出如 此优 美有 说服 力的作 品 的 。 限就要 有追 求极 致 的创 作精 神 。 二 、对 传统 的继 承 ,融入姊 妹 艺术精 华 总而 言之 , 黑陶 以其独 特 的 审美特 征 , 即显示 了创 作 者 的聪 哲学 上讲 ,世 界 上万 事万 物 都是 存在 着联 系 的 ,要用 发展 的 联系 的眼 光看 问题 。没有 完全 孤 立 的事物 ,艺术创 造 也是 一样 , 明才 智 又充分 体现 了中华 民族 传统 造 型艺 术 的独特 魅 力 。其对 造 任何 事物 都 存在 在一 定 的环 境 中 ,其 产 生都 有一 定 的条件 ,黑陶 型和 色 彩 的恰 当处理 ,对 姊 妹艺 术 的借鉴 吸 收 ,对 材 料 的严格 要 也不 其然 。 求 ,对 工艺 的极 致追 求等 方 面 ,都对 现代 艺术 设 计具 有很 大 的借 从学 术研 究 中来 讲 , 山东龙 山文 化 ,它 上承 大汶 口文 化 ,下 鉴和 启 发意 义 。在现 代 黑陶 的创 作 中,要 在 继承 中发 扬 ,学 习 中 启 岳石 文化 ,其 中龙 山文化 的代 表 器物 黑 陶,其 形态 上 既有 对传 创 新 ,创作 更 多更优 秀 的符 合现 代人 审 美水 平 的艺术 作 品 ,让黑 统彩 陶 、青 铜器 的继承 ,又 具有 特有 的形制 和风 格 。它 的 出现符 陶走 进 生活 ,走 向大众 ,被更 多地 人所 认识 。 合 当时祭 祀 的需 要 ,其 本身 就 是 当时社 会各 种文 化 的载 体 ,给我 们现 今 研究 史前 人 们 的生活 状 态 、文 明程度 都 留下 了重 要 的考据 参考文献 : 田 自秉. 工 艺美术概论[ M] . 上海知识 出版社 ,1 9 9 1 物证 。 就 现代 黑 陶 的发展 看 , 以王宪 利 为代表 的现 代 陶瓷 艺术 家 , 在 传 统 黑 陶 的 基础 上 发 明 了无 釉 开 片 陶 、玛 瑙 陶 、 彩 云 陶 等 陶 作 者 简 介 : 姚 建平 (1 9 6 2 一 ),男 ,汉族 ,山东人 ,教 师,硕 士,单位 :湖 器 ,极 大地 丰 富 了黑 陶的种 类 。 北 工 业 大 学 艺 术设 计 学 院 ,研 究 方 向 :公 共 艺 术研 究 。 三 、对 材料 美 的追求 高心风 (1 9 9 0 一 ),女 ,汉族 ,山 东省德 州人 ,学生,硕 士,单 艺 术 活 动 依 附 于 一 定 的 表现 形式 ,表 现 是 通 过 材 料 来 实 现 的 ,在艺 术活 动 的创 造 中 ,需要 我们 寻找 到一 种 能够 切实 表现 我 位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 学院,研 究方 向:公共艺术研究。
初见蛋壳陶是在山东省博物馆器形矮小的蛋壳陶在偌大的博物馆里并不显眼在灯光的照耀下器物的造型显现无疑整体结构表现为直线曲线圆椭圆等抽象的形态样式多程廓口细腰宽底状抛弃了一切色彩纹饰通体黝黑薄壁细腰凹凸有致浑然天成像一个神秘妩媚的少女见到它的人无不被它独特的造型所吸引也展示着当时人们超高的审美水平即使历经千年的沉默也阻挡不了它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