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爱情观研究_兼开放式问题的量化尝试_李煜

合集下载

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

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

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摘要: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不通政治但却有非凡的艺术才华,尤以词成就最高,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历代读者对李煜词情有独钟。

他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鲜明的意象,挥洒一腔真情,正是一种真实而深重的忧愁让煜词在李煜黑暗的人生经历中成为永恒的灿烂。

关键字:李煜意象情感愁情引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人间词话》)历史如滚滚长河奔涌而过,不知有多少历代君王湮灭于历史之中,什么荣华富贵,丰功伟略往往留不下一丝痕迹。

或许,对历史来说,少一两位平庸的君王不会影响多大,但对人类的文明来说,少了南唐后主这一平庸甚至政治低能的皇帝却是莫大的损失。

李煜以帝王的身份留名史册,却以那几首短短的诗词而名垂千古,这或许是历史对李煜开的玩笑,生在帝王之家,却身处黑暗的社会,从小为了生存,也顺应了兴趣励志做个隐士,但最终还是不能如他所愿,贪图诗词歌舞享乐,登上了岌岌可危的地王宝座,但除了用词记叙心中的刺痛,便只能眼睁睁的见证国破家亡。

于是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词中, 并使内在的真情实感与外界实物实景具体地完美融合, 创作出了鲜明的形象和美好的意象, 从而使其词拥有了长传不衰的艺术魅力。

帕尔莫认为“意象是人们的心理表征, 源自人们运用外部感觉器官对类似物的知觉体验; 而语言则是以意象为把玩的有声符号, 意象是我们的心灵之眼所看到的东西, 是基于多种感觉器官的经验集合。

人们可以将语言和意象相结合, 以增进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加大文化的社会容量。

意象是抽象的, 部分的, 变化不定的, 我们主要通过心理意象进行相互交流。

由于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物的体验不同, 对这同一件事物的认知过程也不尽相同, 所以人们在这基础上的意象也不尽相同。

”李煜词的意象丰富而鲜明,然而再普通的事物在词中都会或引发,或承载一段作者特有的思想情感。

李煜词作中的情感研究

李煜词作中的情感研究

李煜词作中的情感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李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诗人,李煜诗词与精神世界都有其独特性,这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和李煜本人亡国之君的悲惨命运息息相关。

本文分析了李煜词作在亡国前后二个不同时期的截然不同情感特征和在词作中的体现,前期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后期词风哀婉凄凉,充满忧伤气质,多抒发了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两种不同的情感状态恰恰真实地反应出一个真实李后主的赤子纯真之情。

关键词:李煜;情感;词作;一.引言在古代文学传统词作的发展历程里,李煜词作已然成为不朽的丰碑。

李煜的词总是泛着浪漫与悲苦并具的情感,南唐经济高度繁荣,文风相对开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李煜等诗人情感意识开始苏醒,李煜以自己真淳的性情,高超的艺术功力,把自己一生所历,凝铸成动人的词章,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李煜之词,比之前人之作,实现了重大突破。

自温庭筠作为第一个文人专力作词以来,词人为词多离不开女人的影子,夸饰女子的用具之工,描摹女子的娇媚之态,叙写与她们的情事,表达恋别相思绮怨之情,即使韦庄、冯延巳、李璟也概莫能外,只不过是程度浓淡而已[1]。

而当词作历史到了李煜手中,才渐转闺情绮怨而为士大夫的人生感遇。

李煜年轻时贵为公子,其词作多写宫廷欢娱和男女情爱,入宋后所作的亡国悲恨词,完全抛弃了女人的影子,抒写的正是他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感,使词承载了更其广泛的内容,从而扩大了词表现生活、抒写性灵的范围,士大夫所怀有的种种情感,无不借词记传出来。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词让人们接受和崇拜,作为一个象征,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

他的天真、他的浪漫、他的悲伤,无一不体现出其作为文人的“真”,正是他的“真”成就了其在中国诗词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关于李煜人生的议论文:美丽的遗憾

关于李煜人生的议论文:美丽的遗憾

关于李煜人生的议论文:美丽的遗憾李煜,何许人也?你可能会说一位词人,但他还是一为王国之君。

一个名不副实的南唐之主。

李煜——后人称为李后主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一个遗憾,一个最大的遗憾,但却是一个最美丽的遗憾。

后人曾评价李煜:“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确实,一个亡国之君,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每日被囚禁在小院中,以泪洗面。

从肉袒出降后,从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那滋味真不好受。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切的欢乐对李煜而言太短暂了,如过眼的云烟。

后主的多少恨,应还在梦魂中。

单假若李煜没有出生在帝王之家,只是一个平民百姓,一个真真正正的诗人,没有经历过亡国之痛,没有受尽屈辱,他可能就不会给后人留下这么多惊天地,气鬼神的文字了。

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个遗憾,但却是一个最美丽的遗憾。

法国作家缪论说过:“有些文章是悲哀的文章,有些绝唱是纯粹的眼泪。

”张海迪若没有那么多苦难,她有可能就会平平淡淡的过一生;洪战辉若在富贵家里长大,也可能就不会那么坚强;曹雪芹若没有家道中落,可能就会向祖辈走上仕途之路,怎样有那么感人的爱情故事?同样,李煜若没有每日的亡国之痛,相思之情,又怎能吟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正视这遗憾铸就这伟大的词人,而这遗憾就是最美丽的遗憾。

遗憾曾光顾很多人,如邹忌位居高位,却在容貌上略逊一筹;孔子有德,却四处碰壁;屈原,满腹才华,一抢爱国热血去无明君。

但李煜这位亡国之君,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却正是最美丽的遗憾。

李煜开题报告

李煜开题报告

李煜开题报告李煜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封为文学皇帝的君主。

他在位期间,南唐虽然已经面临灭亡的危机,但他却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文学风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然而,李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至今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

因此,对李煜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南唐的历史,还能够揭示出李煜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君主的独特魅力。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李煜的生平和作品进行综合分析,探寻他的文学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并对他的文学成就进行评价和解读。

同时,通过研究李煜的政治手腕和治国理念,探讨他在南唐灭亡前的政治决策和对国家的贡献。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煜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影响,并从中汲取启示,为当代文学和政治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 李煜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李煜的出生背景、家庭背景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概述。

通过对这些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煜的成长环境和他的文学创作受到的影响。

2. 李煜的文学成就与作品分析这一部分将对李煜的文学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他的诗歌、歌辞、散文等。

我们将着重解读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探讨他的文学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同时,我们还将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探讨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李煜的政治手腕与治国理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研究李煜作为一位君主的政治手腕和治国理念。

我们将分析他在南唐灭亡前的政治决策和对国家的贡献,探讨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和领导能力。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李煜作为一位君主的历史地位和政治智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李煜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同时,通过将李煜与其他文学家和君主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才能。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南唐历史的了解:通过对李煜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南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为南唐历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以李煜为话题的作文

以李煜为话题的作文

以李煜为话题的作文读宋词的人,没有人不知道李煜,他被称为词中之帝,他的词,像一把温柔的刀子,可以轻易刺透人的心灵。

作为学生,对于李煜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为你带来以李煜为话题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但我还并不知道他就是一代才子帝王,就是词帝。

——题记当我知道他就是一代才子帝王,并且是乱世中的才子帝王时,对他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不能不位他的一生扼腕悲叹了。

你不应该生于乱世,你不应该生于帝王之家,你不应该去当什么皇帝。

你生来就不是当帝王的料。

你没有帝王的霸气,本己的性格就十分懦弱,在太子之争中你退避三舍,潜心于诗词文艺,毫无政治军事经历,根本就没有治国之能。

你自己也说自己愿意做田舍翁。

你写到:“浪花有意千重浪,桃花无言一对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鸥,万顷波中得自由。

”你真正羡慕的,不过是那天地辽阔,那万顷波涛,自由自在的生活,远离熙熙攘攘的无聊纷扰。

写几首歌咏风华雪月的词倒是很不错。

这既有自己的天赋,又有家庭的熏陶,师傅的指导。

历史却和你开了个大玩笑,硬将你推到前台,你的兄弟相继早逝,只有你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

你没有得到父亲留下的太平基业。

虽然其祖父李昪休养生息,与邻国和睦修好,出现一个几十年的太平盛世,但你的父亲李璟即位后,立即发动对外战争,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得不向周世宗称臣纳贡割让领地。

国土丧失,国位受辱,迁都避难,积贫积弱不堪,父亲李璟就给你留下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半壁江南。

对于一个被逼到皇位上又毫无治国经验的懦弱男儿,真是难为你了。

你没有得到尽忠尽职而又谦谦君子的辅佐之臣。

俗话说,江南多名士,可是文人相轻,互不买账,恃才傲物,心高气傲,居功自傲,最后结党营私,贪生怕死。

李家三代都爱人才,因而许多人慕名而来,也都受到重用。

可是这些人中真正心胸开阔,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的又有几人?不是恃才傲物居功自傲就是结党营私,到最后大敌当前时,那么卖国求荣,贪生怕死。

从个性情感看李煜词的价值

从个性情感看李煜词的价值

摘要人们对李煜词思想内容的评价,在“人民性”、“爱国主义”等方面的争论相当激烈。

有人甚至认为李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昏君,他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的。

本文从李煜的身世出发,结合他的词作,反映其个性情感。

李煜用生命和血泪谱写的这些华美辞章使他作品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风韵万千,流传千古。

关键词李煜词思想内容价值Emotion from the Character Value to See Li Yu// Zhang CuiAbstract In this paper,Li Yu's life experience together with his lyrics,reflect the personality emotion.Li Yu and write with their lives and blood and tears of the word of these gorgeous works of Zhang received his long-term vitality,charm thousands, spread through the ages.Key words Li Yu's words;thinking;valueAuthor's address Speci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n Hunan Province,410119,Changsha,Hu'nan,Chin a“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燕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痕,水长东。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些朴实无华、优雅隽永的佳句均出自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所作的词。

李煜词的美是古今公认的,但由于李煜是个亡国之君,许多人认为他作品的美只表现在艺术形式上,思想内容则是不可取的。

而许多文章对于李煜词的思想内容的分析和评断又紧紧抓住“人民性”、“爱国主义”不放,始终不忘他的封建帝王身份,并以此进行社会阶级分析,进而推导出否定的结论。

论李煜李清照词相似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论李煜李清照词相似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论李煜李清照词相似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一、概述李煜和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词人,他们的词作为南北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而且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相似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从李煜和李清照词作品中共同的审美特征入手,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和文化内涵。

二、审美特征1. 浪漫主义情感李煜和李清照的词作品都饱含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感,他们对爱情的描绘充满了柔情和细腻的感受,对自然的赞美也充满了热烈的激情。

李煜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蓬鬓成泪倚红楼”,表现了诗人沉郁的情感和对离别的痛苦。

而李清照的《如梦令》也以“常恨人如梦,几经千种相思”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绵长的思念。

2. 对美的向往李煜和李清照的词作品中,都展现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他们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赞美人物容颜,表现了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绿鬓红颜”、“秋月春风”等词句,都展现了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3. 悲欢离合在词作品中,李煜和李清照都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境遇,包括悲欢离合、人生百态等。

他们深刻揭示了人生的苦难和悲欢交织的情感,表现出了对人生真实性的认知和表达。

李煜的《浪淘沙》中“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今日凝残旧日无,万言洒泪禁多唱”,表现了诗人对流逝时光和人生悲欢的感慨。

三、成因1. 文化背景李煜和李清照同时处于我国古代文化辉煌时期,南宋和北宋的文学艺术达到了巅峰。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李煜和李清照受到了各种文学艺术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表现方式。

2. 个人经历李煜和李清照的个人经历也影响着他们的词作品。

李煜经历了政治风波和困苦的生活,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和美好的向往更加深刻。

而李清照则因家族的衰落和政治动荡而经历了命运的变迁,这些经历也使她的词作品充满了悲欢离合的情感。

3. 创作环境李煜和李清照的创作环境也对他们的词作品产生了影响。

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辈出,这为李煜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

初中议论文作文:哎、李煜!

初中议论文作文:哎、李煜!

哎、李煜!在那一页发黄的史书中,我看到你,李煜,低吟于轻歌曼舞之中,玉楼琼枝洒满了你狂欢后的醉意,于是,欢饮狂欢换来了“往事知多少”的愁苦,换来了“砌下梅落如雪乱”替你洒下的片片哀怨。

拜拜、拜拜、拜拜了!江山被你自己一把一把丢掉,你已是亡国之君,你已是宋国的俘虏,你纵欲千古无奈、万世的悔恨更与何人说?你当日仓皇辞庙,难道不愧对祖宗,你还有何心情听那离别的歌?你干嘛要垂泪对宫娥?你还有何资格留恋这些?你即将成为囚徒,你不知道你就要和那些连霄汉的凤阁龙楼、做烟罗的玉树琼枝和那些宫娥嫔妃天上人间了?在看两眼吧!别发那“别时容易见时难”的牢骚,后悔也没用,醒醒吧?别问多少恨,再多恨也是你自己造成的,恨谁去?谁让你很?不要梦里不知身是客了!醒醒吧!你登上北迁之路,大地仿佛还回荡着那瘦瘦的歌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仿佛看到你憔悴的身影伴着东风缓缓登上小楼,在那空荡荡的楼里,你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些词一次一次的在楼里回荡,如波澜一次次拍打着你的心灵,如一江春水,滚滚流去。

你虽说故国不堪回首,却又去哀叹雕楼玉砌犹在,难道你仍怀念着那华丽的宫殿,仍怀念着那些往事?醒醒吧,那些已不属于你。

在你沉迷于歌舞美酒之时,难道就没有想到会有今天?当时为何不珍惜?你在垂泪告别他们之后,你们就永远goodbye!纵使你有旷世奇才,也无法拾回你丢掉的江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在那落花上印有你的泪水吗?或是雨水打落花朵,使得花落水流红,那寒雨每夜都搅得你无法入睡吗?那风声是否像落花被卷走的呻吟声,催你泪下,然后你从残灯孤枕的梦中惊醒,倾听五更风,拿起笔,把所在心头的一切都吐了出来,包括泪水。

在那浓浓墨迹中,我们可以找到哀愁、浓怨、无奈……和一丝对“几时重”的希望,这朵可怜的花就像你一样吧?你渴望它重回枝头是否你想重为君王?你还在锲而不舍地渴望重回凤阁龙楼,饮酒于玉树琼枝,并沉醉于其中吗?人生长恨水长东,你为何还不从沉醉中醒来呢?又醉了?你又一次默默归去,目视淡云孤雁远,韩日暮天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摘 要:本研究依据实证研究的资料,梳理和勾勒青年人爱情观的特征、类型及其分布。

研究发现,普通青年人是从感受、关系规范和条件三方面来定义爱情。

其中,作为伴侣间社会角色关系的“规范”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爱情的社会性本质。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试图将带有定性研究色彩的“开放式问题”与定量统计分析手段相结合,为探索两者在经验研究中的结合做出有益尝试。

关键词:爱情;观念类型;开放式问题;量化研究中图分类号:C913.1;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7)07-0132-10作者简介:李 煜,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安琪,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 200020)爱情自古有之,但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把浪漫爱情和婚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才流行开来的①。

工业革命导致的三方面变迁支持着浪漫爱情观念的产生与流行:家庭与工作场所的分离、代际权威关系的松弛和新的“为母之道”(the Invention of Motherhood)。

伴随这些变迁的后果是,女性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放,以及确定女性的基本家庭责任是给予家人情感和爱的支持这样一个观念。

中国《诗经》里就有大量关于爱情的篇章。

但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以传统的“包办婚姻”为主要特征。

中国家庭和婚姻结构的巨大转变发生在20世纪。

最初,主要是那些年轻的城市知识分子开始要求更多的恋爱和婚姻自由②。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竭力促进这一转变。

直接的手段是在1950年颁布《婚姻法》,间接的是通过促进妇女外出就业。

由此,中国的婚姻模式逐渐从包办婚姻转向自由恋爱的择偶模式③。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社会学家相信浪漫爱情的观念产生和普及并不是社会生活一个自然的过普通人的爱情观研究*——兼开放式问题的量化尝试李 煜 徐安琪收稿日期:2007-04-28* 本文资料来自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项目“市场化转型中的青年择偶”,我们感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对本研究计划的支持和福特基金会的慷慨资助。

四川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高培文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李宗克、研究实习员张亮参与了部分调查抽样和资料复核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① Giddens, A. (1992).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Sexuality, Love and Eroticism in Modern Societie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② Baker, H. (1979). Chinese Family and Kinship. London: Macmillan.③ Whyte, M. K. (1990). Changes in Mate Selection in Chengdu, China. In D. Davis & E. Vogel (Eds.)Chinese Society on the Eve of Tiananmen (pp. 181-213).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Xu, X.& Whyte, M. K. (1990). Love Matches and Arranged Marriag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2,709-722.132程和属性,而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并且受到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深刻影响。

到底什么是爱情,我们能否给爱情一个定义呢?在西方文献里,对于爱情的定义众说纷纭、不胜枚举。

原因是它的复杂性,它涉及行为个体的体验和经历,亦是一个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心理和主观情感的结合体。

甚至有人认为它的概念太过复杂因而不可能被定义①。

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仍然希望能从这一复杂而且捉摸不定的现象中摄取其本质的要素。

一个较为成功的途径是通过爱情类型的划分间接地讨论爱情的本质。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给爱情一个理论定义,而是试图回答“在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意识中究竟什么是爱情?他们的爱情观念呈现出什么模式?”这一问题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本土性的设问:爱情也许是人类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是不同的。

那么,对当代中国年轻人爱情观的研究亦需要从本土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其次,我们的研究目的并不是试图给爱情一个定义或是一套抽象的理论类型划分,而是依据被调查的普通人对爱情的看法,讨论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爱情的观念类型。

换言之,我们对爱情的类型划分,不同于以往爱情类型学研究依据的理论性逻辑演绎,而是基于现实的归纳提炼。

本研究将在回顾有关爱情类型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实证研究的资料,梳理出当代普通年轻人的爱情观类型,并讨论其特征,挖掘其理论涵义。

一、理论回顾:爱情观研究的视角及类型学在西方文献中,对爱情定义和类型的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相关的研究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主要是社会学各理论流派,他们的研究目的并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爱情定义,而是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强调浪漫爱情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受到社会结构和各种社会因素制约,同时也关心爱情产生的社会过程和社会后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和研究取向;另一大类的工作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完成的,他们大多放弃简单地对爱情下一个定义的做法,而从不同的角度对爱情进行类型学的研究,发展出一些关于爱情的类型划分和模型。

下面我们对这两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一简单回顾,同时介绍西方学术界对普通人爱情观的研究成果。

1. 爱情研究的不同视角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爱情所导致的婚姻可能破坏现存的社会制度,但也是实现社会繁衍最好的制度安排。

浪漫爱情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两性之间的强烈的情感依赖,它可以在任何一对男女间发生,所以它对社会的制度安排具有潜在的威胁。

为了避免它对社会现存制度产生破坏,多种社会结构模式(Sociostructural Patterns)被发展出来以控制其危害,如童婚制、包办婚姻等②。

同时,爱情的功能也显而易见,在爱情基础上的夫妻共同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比其他制度安排更有效。

因为父母总是比其他人更耐心、细致和更有奉献精神。

而在冲突论者看来,爱情是今日妇女受压迫的“轴心”(Pivot)③。

他们认为,尽管性别的阶级分层是源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

但在现代社会,在这些生物基础被弱化后(学校承担家庭教育功能,以及生育控制技术等等),妇女仍然没有得到解放。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爱情在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它使妇女继续遵从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服从男性。

交换论认为爱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公平交换”。

双方用以交换的资源,在性质和种类或许不同,但资源的价值至少在双方看来大致相当。

不然的话,爱情关系很难维持和继续。

这一观点① Fehr, B. & Russell, J. A. (1991). Concept of Love Viewed by from a Prototype Perspective.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0, 425-438.② Goode, W. J. (1959). The Theoretical Importance of Lov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4, 38-47.③ Firestone, S. (1970). The Dialectic of Sex, The Women's Press.133133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经济学都有大量的支持者。

其他的观点还包括:符号互动论的观点认为爱情复杂、多样,而且对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的意义也不相同①;演变发展论者主张人们的恋爱关系及爱情含义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在最初,爱情是一个可以天长地久的、不可思议的奇迹,然后逐渐消退。

爱情的经历分为六个阶段:开始、偶尔约会、开始相爱、热恋、衰退和终止②。

2.爱情的类型学研究对本研究而言,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显得更直接相关一些。

社会心理学对爱情进行系统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Rubin那个著名的区分爱情(Loving)和喜欢(Liking)研究③。

正是因为Rubin成功地区分了爱情和喜欢,后来的社会心理学家才得以开始关注和探索爱情复杂而多维的本质。

他们对爱情的类型学划分主要有:(1)爱情的基本类型理论(Companionate/Passionate Love Typology)。

Hatfield 和Walster是最早研究爱情类型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他们提出了一个对爱情两分法的分析框架。

他们认为,从类型学的角度可以将爱情分为伴侣型爱情(Companionate Love)和狂热型爱情 (Passionate Love)两种。

两者之间在情绪的强烈程度、对“性”的看法和爱情的稳定程度3个方面有重大的差别④。

这一“两分法”不仅在该领域是最有影响的,并在后来的一系列研究中被证明是爱情最基本的一个分类法。

(2)爱情的类别理论(Love Styles Theory)。

这个理论是在Lee的爱情类别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Lee归纳了文学和历史文献资料、访谈等各种资料,定义了6种爱情类别,分别是:浪漫型(Eros)、游戏型(Ludus)、朋友型(Storge)、占有型(Mania)、现实型(Pragma)、无私型(Agape)。

Hendrick等在这个分类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量表,实现了对这6种爱情类别的量化测量。

这套量表在社会心理学界得到一定的验证和广泛的应用⑤。

(3)爱的三要素理论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这个观点是由Sternberg提出的,按照他的观点,爱包含3个要素,分别是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Decision/Commitment)。

在完美的爱情里,三者就如鼎之三足不可或缺并互为平衡,但它在现实中是很罕见的⑥。

现实世界中爱情的多姿多彩,正是因为这三者之间不平衡的分布和不同的组合所酿成。

Sternberg依据这三要素不同的组合定义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比如,浪漫爱情(Romantic Love)是多亲密和激情而少承诺的一种爱情形态,如一见钟情;伴侣型爱情(Companionate Love)是亲密和责任感的结合,却又缺少了些激情;盲目的爱(Fatuous love)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时间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了解,比如闪电式结婚。

但Sternberg的理论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