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白杨

合集下载

3 白杨

3 白杨
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 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 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__根__边__疆__、_建__设__边_疆__的 _远__大__志__向_和_无__私__奉_献__的精神。
第一部分( 1-3 ):写荒凉的戈壁滩上生长 着_高__大__挺__秀__的__白__杨__树__。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上下结构 伞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陷入
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 活动中)。
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全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文
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 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 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听课文朗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什么事?并根据文意理清文章层次。
火车,还要坐几天 状元成才路 么样的地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汽车。
3.“高大的白杨”和“几棵小树”分别指什
么?爸爸为什么微笑?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
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
棵高大的白杨树 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
沙成长起来。
哥哥和妹妹这一代的
爸爸这一代的边疆建设者 边疆建设的接班人
状元成才路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年青 的时状元成才候路 》;散文集《第十个春天》 《第一个火花》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sǎn fǔ
清晰 大伞 抚摸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shào jiānɡ 状元成才路 xiàn
介绍 新疆 状元成才路
陷入
晰伞 抚绍疆陷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晰 抚 绍 疆 陷 左右结构
参考答案: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适应 性强;不惧灾害,生命力顽强;生长迅速,高 大挺秀。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变化中可以体会 到:听到兄妹谈论白杨树时,爸爸微笑地听着; 回答儿子的问题时,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看到小白杨树时,爸爸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 白杨

3  白杨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物喻人就是 用某种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 格、气质、风度等,从而充分表达感情。如文中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 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一句,是写爸爸在勉励 自己也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 弱,也不动摇。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必须注意本体与喻体 的相似点。
段析:写孩子们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所知道的情况。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 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 这儿生根了。[句解:“这儿……这儿……”照应 前文“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爸爸借白杨表 白自己的心。
shào

【读音提醒】“绍”读“shào”翘舌音,不要读成 平舌音“sào”。 【生字释义】了解或熟悉。 【辨字组词】绍(介绍)(绍兴) 招(zhāo)(招手)(招财) 【巧记有方】绞丝旁边一个“召”,介绍家乡我自豪。 【例句展示】解说员向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特性。 【书写指导】左旁均匀紧凑,右上左斜,下“口”中正。
释疑解惑
①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 荒凉的大戈壁?
这样写是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 恶劣。这样的环境描写既为下文写白杨顽 强不屈的性格作铺垫,也烘托了白杨的高 大形象。
②爸爸的几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爸爸的三句话讲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第一 句讲白杨树高大挺秀。第二句讲白杨树生长的 范围很广,适应能力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 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第三句讲白杨树 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三点正是边疆建设者 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是人、树的神似之处 这里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 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句解:在荒芜贫瘠的 戈壁,白杨树长得高大挺秀,可见白杨的生命力强。]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列车在茫茫的戈壁行驶, 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句解:将 白杨比喻为卫士。白杨树挺立在沙漠中,像卫士一般抵挡 着风沙的袭击,保卫着铁路。]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2、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启发方式。如:我问:“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是什么?几棵小白杨树是什么?”一名同学理解的不正确,举手的人也不多,看得出我的提问不恰当,于是,及时换了一种问法:这棵大树指的只是爸爸一个人吗?还指那些人?我刚刚说到这里,学生已经高高的把手举起来了。从这个问题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语文课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提问方式是多么重要。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B、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C、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3白杨

3白杨

《白杨》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

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

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2课时教案一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

(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绍)疆(边疆)扶(搀扶)烘(烘托)理(道理)价(评价)缰(缰绳)茫(苍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芒(光芒)辩(辩论)廷(宫廷)析(分析)弋(弋获)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1)近义词清晰—(清楚)表白—(表明)分辨—(辨别)粗壮—(健壮)软弱—(懦弱)界线—(分界)分辩—(辩解)沉思—(深思)(2)反义词清晰—(模糊)软弱—(坚强)动摇—(坚定)精壮—(细小)消失—(出现)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3白杨(第一课时)

3白杨(第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教学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
难点
领会爸爸给孩子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的含义。
三、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
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部分(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部分(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部分(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4、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白杨有了哪些认识呢?请谈一谈。
二次备课




3、白杨
大戈壁: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教法
图文结合、引导感悟
学法
品读感悟、合作学习、集体交流








1、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2、用近义词辨析方法理解“矗立、耸立、屹立”。
3、概括各段段意。
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答案吗?
课时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白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白杨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默读课文,讨论: (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参考答案:白杨的特点:直;适应性强;生长迅速,高 大挺秀,生命力顽强。从爸爸的语言和神情变化中可以体会 到:听到兄妹谈论白杨树时,爸爸微笑地听着;回答儿子的 问题时,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小白杨树时,嘴角 又浮起一丝微笑。
生字学习
xī 清晰
shào 介绍
sǎn fǔ 大伞 抚摸
jiānɡ xiàn 新疆 陷入
戈壁 人烟 界限 清晰 出神 沉思 插嘴 分辩 思路 抚摸 软弱 介绍 表白 陷入 新疆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多音字
yāo (要求) 要
yào (重要)
运用 这是一条很重要( yào)的要( yāo)求,你
一定要清楚地转告给厂家。
【软弱】
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 【戈壁】 荒漠地带。
卫兵,泛指担任保卫工作的人。文中指白杨树。 【卫士】
小组合作清单: 各组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 1)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白杨,写了一件什 么事?父亲的神情随之发生些什么变化? 2)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②危险在哪儿,消防官兵就在哪儿出现,他们不管是 火灾还是洪水,不管遇到地震还是塌陷,他们总是 坚强不屈,挺身而出,挽回无数人的生命。
从父亲的话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白杨树的顽强、无私。 那么,父亲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 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里可 以看出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① 高、直、大的外形特点; ② 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白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白杨》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年级五学科语文教学内容:3《白杨》教材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与他的孩子们的对话,父亲望着窗外的白杨,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祖国边疆的建设者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篇文章首先从孩子们对白杨树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树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然后爸爸借助白杨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同时也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够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设计理念:整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写非常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刻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

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远的人物展现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 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

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主题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白杨的顽强生命力,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会面对困境,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白杨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感受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白杨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白杨的生长环境。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白杨信息。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白杨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教师提问:白杨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表现在哪里?4.群学环节学生分小组讨论:白杨的象征意义。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拓展延伸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白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白杨的故事。

6.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写一篇关于白杨的观察日记。

搜集有关白杨的诗歌、故事,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白杨的顽强生命力。

2.学生在讨论白杨的象征意义时,能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白杨的象征意义的认识。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白杨生长的环境,如沙漠、盐碱地,提问:“这样的环境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那么白杨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呢?我们一起来找找课文中的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语文班级课时备课时间年月日课题3、白杨课型上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材分析学习重点: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总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①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④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⑤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习讨论,准备展示。

四、课堂展示,总结归纳。

学生质疑问难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总课时)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

理解白杨外形特点
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

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老师在大戈壁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读4-11小节。

三、学习讨论,准备展示。

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指名朗读12小节,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生命力强。

“哪儿……哪儿……”“很快)②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

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坚强不屈。

“不管……不管……总是……”)②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四、课堂展示,总结归纳。

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4小节: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
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6小节,读后讨论: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贴上两棵小白杨,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6小节。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老师,辛勤的园丁)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他们知道是谁呀?(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作业
1、造句:
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