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度传纪
《伶官传》原文及译文

伶官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
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
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
”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
宫中以为笑乐。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不可!”因格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
吕天成:曲品

自昔伶人传习,乐府递兴。
爨段初翻,院本继出,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沿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惟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鬯杂剧之趣也。
传奇既盛,杂剧浸衰,北里之管弦播而不远,南方之鼓吹簇而弥喧。
国初名流,曲识甚高,作手独异,造曲腔之名目,不下数百;定曲板之高下,不淆二三。
乍见宁不骇疑,习久自当遵服。
所谓规矩设矣,方圆因之。
数其人,有大家、名家之别;按其帙,有极老、半旧之分。
故赏其绝技,则描画世情,或悲或笑;存其古风,则凑泊常语,易晓易闻。
有意架虚,不必与实事合;有意近俗,不必作绮丽观。
不寻宫数调,而自解其韬;不就拍选声,而自鸣其籁。
极质朴而不以为俚,极肤浅而不以为疏。
商彝周鼎,古色照人;玄酒太羹,真味沁齿。
先辈巨公,多能讽咏;吴下俳优,尤喜搬串。
余虽不遵古而卑今,然必须溯源而得委,仿之《画史》,略加诠次,作《旧传奇品》。
古帙虽多,作者泯没,略举三四,以概其余。
神品东嘉高则诚,能作为圣,莫知乃神。
特创调名,功同仓颉之造字;细编曲拍,技如后夔之典音。
意在笔先,片语宛然代舌;情同境转,一段真堪断肠。
化工之肖物无心,大冶之铸金有式。
关风教特其粗耳,讽友人夫岂信然?勿伦于北剧之《西厢》,且压乎南声之《拜月》。
妙品常州邵给谏,既属青琐名臣,乃习红牙曲学。
词防近俚,局忌入酸。
选声尽工,宜骚人之倾耳;采事尤正,亦嘉客所赏心。
存之可师,学焉则套。
乌镇王雨舟,人以曲称,曲缘事重。
颇知炼局之法,半寂半喧;更通琢句之方,或庄或逸。
我钦高手,世想令名。
沈练川名重五陵,才倾万斛。
纪游适则逸趣寄于山水,表勋猷则雄心畅于于戈。
元老解颐而进卮,词豪攦指而搁笔。
武康姚静山,仅存一帙,惟睹《双忠》。
笔能写义烈之肺肠,词亦达事情之悲愤。
求人于古,足重于今。
具品李开先铨部贵人,葵邱隐吏。
熟誊北曲,悲传塞下之吹;间著南词,生扭吴中之拍。
才原敏赡,写冤愤而如生;志亦飞扬,赋逋囚而自畅。
黄道周异事解析

后 人杜 撰 ,道 周本 人 也 相 信 自己 出身 不 凡
(异 人 ” , 谓 “ “ )所 天将 降 大任 于斯 人 ” 这 种 ,
自信或 许 可 以 为他 心 中 的 “ 事 因缘 ” 此 大 ( 处借 用 佛 教 语 ,以标 志 其 辅 佐 明君 、济 世
救 民之 胸 怀 )寻 找依 据 ,也 为他 一 生 于 逆 境 中九死 而不悔 提供 了一 种精 神 动力 。 年谱 、传 记 及 诗 文 所 载 皆表 明 .黄 道
龙 )至于 梦 见 神 人 者 是其 父还 是 其 母 并 不 , 重 要 。而 从 黄 道 周 《 离 骚 》 所 云 “ 龙 续 始 梦 彼乾 精 兮 ,嵌 缪 锱其 若 铠 ;趣 山骨 蟀 而 酸 融兮 ,旋 盘礴 于腑 内”《 (黄漳 浦集 》卷 三
十 六 )来 看 ,他 亦将 父 亲 ( 龙 )梦 见 神 始
人 也 。 ” 以下 简称 《 谱 同 为道 周弟 子 的庄 起 俦 之 【兀) 《 浦 黄先 生年 谱 》是 在 《 谱》 的基 础 上 漳 洪
订 补写就 的 。其 中亦载青 原公 “ 梦金 甲金斧 拥 神人 而 至 ” ,并 极 言其 出生 时 辰 、地 理 之 独秀 :详稽 其历 ,为月 己卯 , 日庚戌 ,而时 “ 丁 丑 ,命 直 南 斗 ,次 于 奎初 ,实 涵 象 纬 之 秀 。 又所 生 之 地 在 漳郡 铜 山 之深 井 ,世 称 ‘ 井黄 氏 ’其地 郁 { 回 。大 浸浩 瀚 。先 深 。 蕈环
宋史周敦颐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周敦颐传文言文翻译《周敦颐传》是宋代历史人物周敦颐的一本传记。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
一、作品原文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周敦颐,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
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
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
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
故颢之言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不详。
”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其说曰:无极而太极。
陆容《琐记为公》原文及翻译译文

陆容《琐记为公》原文及翻译译文《陆容《琐记为公》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陆容《琐记为公》原文及翻译译文陆容《琐记为公》原文及翻译菽园杂记【原文】〔明〕江南巡抚大臣,惟周文襄公忱最有名。
盖公才识固优于人,其留心公事,亦非人所能及。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
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
某日东风,某日西风。
某日昼夜雨。
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
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
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
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谩书也。
--《菽园杂记》【译文】江南巡抚的大臣,只有周忱最有名气。
原来他的才干见识显然比他人好。
他对公事的留心,也是无人能及的。
听说周忱有一本本子,从记日子到行为处事,没有丝毫遗漏,每天的阴、晴、风、雨,也一定详细地记录。
例如,某天中午之前是晴天,中午之后是阴天。
某天刮东风,某天刮西风。
某天的白天和晚上下雨。
人们刚开始不知道他的原因。
一天,有人告诉周忱装粮食的船被风吹走找不到了。
周忱责问他丢失船时是哪天?中午前还是中午后?刮东风还是刮西风?那人不知道而胡乱回答。
周忱一一告诉他实情。
那人吃惊且佩服,欺诈于是不能成功。
在这时知道了周忱的风、雨的纪录,原来也是公事,不是随便写写的。
2、《记王忠肃公翱事》原文和翻译译文《记王忠肃公翱事》原文和翻译原文: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公固辞。
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史记》:十二本纪·周本纪

【导语】《周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篇⽂⾔⽂,出⾃司马迁《史记》卷四、本纪第四,概括地记述了周王朝兴衰的历史,勾画出⼀个天下朝宗、幅员辽阔的强⼤奴⾪制王国的概貌,以及其间不同阶段不同君王厚民爱民或伤民虐民的不同政治作风,君⾂之间协⼒相助共图⼤业或相互倾轧各执已见的不同政治⽓氛。
下⾯是分享的《史记》:⼗⼆本纪·周本纪。
欢迎阅读! 《⼗⼆本纪·周本纪》 作者:司马迁 周后稷,名弃。
其母有邰⽒⼥,⽈姜原。
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出野,见巨⼈迹,⼼忻然说,欲践之,践之⽽⾝动如孕者。
居期⽽⽣⼦,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林多⼈,迁之;⽽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
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初欲弃之,因名⽈弃。
弃为兒时,屹如巨⼈之志。
其游戏,好种树⿇、菽,⿇、菽美。
及为成⼈,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
帝舜⽈:“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
”封弃於邰,号⽈后稷,别姓姬⽒。
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后稷卒,⼦不窋⽴。
不窋末年,夏后⽒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饹戎狄之间。
不窋卒,⼦鞠⽴。
鞠卒,⼦公刘⽴。
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地宜,⾃漆、沮度渭,取材⽤,⾏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
百姓怀之,多徙⽽保归焉。
周道之兴⾃此始,故诗⼈歌乐思其德。
公刘卒,⼦庆节⽴,国於豳。
庆节卒,⼦皇仆⽴。
皇仆卒,⼦差弗⽴。
差弗卒,⼦毁隃⽴。
毁隃卒,⼦公⾮⽴。
公⾮卒,⼦⾼圉⽴。
⾼圉卒,⼦亚圉⽴。
亚圉卒,⼦公叔祖类⽴。
公叔祖类卒,⼦古公亶⽗⽴。
古公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积德⾏义,国⼈皆戴之。
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
已复攻,欲得地与民。
民皆怒,欲战。
古公⽈:“有民⽴君,将以利之。
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
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
民欲以我故战,杀⼈⽗⼦⽽君之,予不忍为。
”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於岐下。
柳河东集8

柳河东集8【唐】柳宗元撰●柳河东集·外集卷上赋文志披沙拣金赋(求宝之道,同乎选才。
刘义庆《世说》:陆士衡文如披沙拣金,往往见宝。
又见钟嵘《诗品》。
公外集赋三首,皆贞元五年以后举进士时作。
)沙之为物兮,视污若浮,金之为宝兮,耻居下流。
沉其质兮,五才或阙,(《左氏》:天生五才,民并用之,阙一不可。
)耀其光兮,六府以修。
(《书》:六府孔修。
)然则抱成器之珍,必将有待,当慎择之日,则又何求?配圭璋而取贵,岂泥滓而为俦!(滓,壮仕切。
)披而择之,斯焉见宝。
荡浸淫而顾眄,指炫晃而探讨。
(炫,荧绢切。
晃,户广切。
探,音贪。
)动而愈出,幽以即明,涅而不缁,(《论语》: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缁,墨色。
)既坚且好。
(《诗》:既坚既好。
)潜虽伏矣,(《诗》:潜虽伏矣,亦孔之昭。
)获则取之。
翻混混之浊质,见熠熠之殊姿。
(熠,弋入切。
)久暗未彰,固亦将君是望;(《左氏》: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先迷后得,(《易》:先迷,后得主利。
)孰谓弃予如遗!(《诗》: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其隐也,则杂昏昏,沦浩浩,晦英姿兮自保,和光同尘兮,合于至道;其遇也,则散弈弈,动融融,焕美质兮其中,明道若昧兮,契彼玄同。
倘俯拾而不弃,谅致美于无穷。
欲盖而彰,(出《春秋左氏传》序。
)将炯尔而见素;不索何获,(昭二十七年《左氏》:上国有言曰,不索何获。
)遂昭然而发蒙。
观其振拔污涂,积以锱铢,碎清光而竞出,耀直质而特殊。
锥处囊而纤光乍比,(赵平原君曰:“贤者之处世也,譬如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剑拭土而异彩相符。
(雷焕得丰城剑,取南昌西山下土拭之,送一剑并土与张华。
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土,报雷焕书兼华阴土一斤致焕,焕将拭剑,转精明也。
)用之则行,斯为美矣;求而必得,不亦说乎!岂独媚旭日以晶荧,带长川之清浅。
皎如珠吐,疑剖蚌之乍分;粲若星繁,似流云之初卷。
是以周德思比,而歧昌即咏;陆文可侔,(陆机事见题注。
)而昭明是选。
(梁昭明太子集《文选》。
《春秋公羊传》及全文翻译

《春秋公羊传》及全文翻译《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又称《公羊春秋》。
《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
《春秋》三传即指《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这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不同的书,同为儒家重要经典。
传说《公羊传》是战国时代公羊高编撰的,先是师徒口耳相传,直到西汉景帝时才写定成书。
和《左传》、《穀梁传》一样,《公羊传》开始是与《春秋》分开流传的,大概在西汉后期哀帝时,著名学者刘欲“引传文以解经”,才把孔子编定的鲁国史书《春秋》尊为“经”,把《左氏春秋》、《公羊春秋》、《穀梁春秋》称为解释经书的“传”,后人以传附经,合为一编,从此便把这三本书合称为“春秋三传”。
《汉书·艺文志》的“春秋”类有:“《公羊传》十一卷”。
班固注:“公羊子,齐人。
”唐代颜师古注:“名高”。
“公羊”的含义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复姓,有人怀疑“公羊”、“穀梁”都是。
“卜商”(即子夏)的转音,近人蔡元培、顾颉刚等认为“公”和“穀”双声,“羊”和“梁”叠韵,因而“公羊”即是“穀梁”,这两部书的作者可能是同一个人,这种分析不一定可信。
清代洪颐煊《经义丛钞》认为,“明”字的古音读“芒’,飞“芒”和“羊”同韵,所以“《春秋》家公羊高,亦即《孟子》所谓公明高也”。
此说也缺乏说服力。
关于公羊子,正史上没有发现其他记载。
《公羊传》未成书之前,口耳相传,它的传承过程,据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序》唐徐彦疏引戴宏序说:“子夏传与公羊高,高传与其子平,平传与其子地,地传与其子敢,敢传与其子寿。
至汉景帝时,寿乃共弟子齐人胡毋子都著于竹帛。
”这段话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说《公羊传》传自孔子的弟子子夏。
第二,《公羊传》的成书从子夏(生于鲁定公二年,即公元前507年)到汉景帝初(公元前156年),经过了340年左右。
第三,汉景帝时,《公羊传》才写定成书。
关于第一点,杨伯峻《经书浅谈》指出:“《公羊传》中‘大一统’这个观念,要在秦汉以后才能有,这就足以证明《公羊传》不出于子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难曲折人生路 耕耘不息出华章 --北京大学周公度教授:从泰顺泗溪山坳里的小山村一路走来周公度,原名周万引,1931年12月9日生于泰顺泗溪头村(今泗溪镇西溪 村)一个父亲为小学教师的家庭。
9岁半时就从 当地小学毕业了,11岁考上温州师范学校。
1947 年春考取南京励志中学高中。
1950年考上华西 大学化学系,1953年保送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 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1992年退休。
同年到香 港中文大学任教,还被温州大学和兰州大学等校 聘为兼职教授。
1993年访问美国普渡大学。
从 教以来,先后到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 兰州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青海盐湖所等 国内外5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讲学,至今 笔耕不辍。
长期以来,他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路走来,认真专注执鞭教坛,从事晶体结构和化学结构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
他发表的论文100多篇,编著教材和专著26本。
这些著作被许多大学采用作教材和参考书,并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
美国国会图书馆已收藏他的著作十多本,成为该馆中文科技图书著作最多的作者之一。
他的《结构化学基础》出版以来,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先后被评为“91国优教材”,被马来亚大学陈晖教授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在台湾出繁体中文版,该书现已出第四版,成为国内最畅销的教材之一。
他与香 港中文大学麦松威教授合著的《Crystallography in Modern Chemistry :A Resource Book of Crystal Structures 》(即《现代化学的晶体学:结构资料述评》),1992年在纽约由Wiley —Interscience 出版社出版后,倍受国际同行好评,该书被誉为“珍宝盒子”“一块宝石”“最好的一本纲要”。
他从1989年起为北大物理系开创了一门全新课程“结构和物性”,并为其编写了教材《结构与物性:化学原理的应用》。
这本教材先后获得了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周公度教授四水迴澜第3期及200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和麦松威及李伟基教授合著的《高等无机结构化学》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分别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和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 出版,国际晶体学会将它选作晶体学教材,国内外许多大学和研究所用它作研究生教材。
他在化学领域被公认为学术著作最多的作者之一。
1995年他获得国务院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作出突出贡献奖的表彰,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从1992年到2010年间,被英国国际传记中心[IBC]和美国传记研究所[ABI]先后120多次提名为国际上有成就的名人。
岁高龄,据他哥哥周万巩先生说,他的身子骨硬朗如周公度教授今年已81前,笑容可掬,满脸春意,今年6月1日应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前往讲学,前不久刚回北京,现住北大中关园。
在2011年上半年的六个月里,他连续出版了6本书,其中4本是教材重印,另一本是《化学辞典》再版,还有一本新书《化学是什么》。
由于一直忙于外出讲学和著书,他已好多年未回老家了,但他情系故乡,厚怀亲情,经常与他这位手足情深的哥哥书信往来,电话联系,每年约请相聚。
这样一位功成名就的北京大学化学大师,当年就是从浙南边陲,典型的山区泰顺县,偏僻的泗溪镇山坳里的西溪村走来,几多艰难,几多曲折,谈何容易;志存高远,多么坚强;奋发前行,登上了常人向往而不可及的最高殿堂。
周教授在《在泰顺简易师范的学习和生活》的文章中写道:“1935年秋,我开始上学,王怀民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
1941年夏,我在 筱村小学毕业,当时年龄是九岁半,毕业证书填了九 岁。
因家庭经济拮据,经过半年的筹资,1942年初, 我父亲才送我和哥哥进泰顺简易师范上学。
当时我刚 满十周岁,是母校年龄最小的在校生。
”“记得那年春节前后,天气很冷,罗阳下了大雪, 我穿的是件长衫,下面只穿一条单裤,膝盖上还破了 一个洞。
睡在垫着稻草的一张床上,和我哥哥合盖一 条棉被。
学校教室的木制窗户,既没有玻璃,也没有窗纸,室内和室外完全相通。
自习写字时,砚台周边的墨水,会结出薄冰。
毛笔下端笔尖上的墨水可以冻结出小冰块,我们将小冰块除去,照样专心写字,觉得很有乐趣。
”“在简易师范学习期间,我总是坐在教室最前排。
十分珍惜上师范的机会, 自觉勤奋刻苦学习,每堂课都认真听讲,按时交作业,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无故缺席,经常得到老师表扬,说我是遵守学习纪律的模范生。
教我们的老师,有着纯朴善良、热爱学生的高尚师德,有着启发诱导、因地制宜的优良教学方法。
”听周万巩先生说,当年周公度教授考取温州师范学校曾有波折。
在访谈录《周公度:北京大学里的泰顺人》里,周教授深情地回忆说:“1942年夏天,抗战中的温州师范从平阳郑楼迁到了泰顺莒江。
这是一所好学校,不要学费,还提供伙食,哥哥和我都去报考。
但在报名时一位老师看到我毕业证书上的年龄,人长得又矮又小,不同意我报名。
大我二岁的哥哥与我是同班,我的成绩比他好,他便让我用他的毕业证书去报名,参加入学考试,我被录取了,而他却失去了报考升学的机会。
这完全是为了照顾我而牺牲自己,是一种深厚的兄弟情谊,是一种品格啊!”少年周公度 兄弟情深他又是怎么去南京励志中学读高中的呢?“1946年夏天,我从温州师范毕业,那时个子特矮,仅1.4米,看起来就像是小孩子,没有学校愿意聘请我当老师,因而只得回家砍柴、放牛。
”周教授不无感慨,“当年秋天,父亲得知在南京国民政府做事的陶家伟先生托人回乡接亲属赴宁,便叫我随他们去南京。
记得我是坐小木船沿着飞云江离开老家,经瑞安到温州,再坐船经上海去南京的。
”他很感激地接着说:“我这个人得到了许多好人的帮助。
在南京,没有地方居住,陶先生介绍我到他的部下宿舍打地铺。
报考励志中学时,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但交不起学费,校长包鑑中先生爱才心切,把我的学杂费给免了。
为了解决我的伙食,校长还特地安排我在化学实验室整理药品,清洗瓶罐,给我勤工俭学的机会。
仇雨祥老师是实验室负责人,他对我的帮助很大。
记得冬天仇师母还给我做冬衣御寒。
”他一生从事化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成就卓著。
在化学之路上,他究竟是怎么走上这一巅峰的?在温州学人访谈录里,周教授告诉温州都市报记者金辉:“我在励志中学上高中时校长包鑑中先生教我们班化学课,我又在化学实验室勤工俭学,对化学课特别认真学习。
1949年夏毕业时,已和老家失去了联系,跟随学校到了桂林。
校长包鑑中先生介绍我到成都去,他写了介绍信,一封给我随身携带,另一封直接寄给他当年东吴大学化学系的老同学何伟发先生。
何先生当时担任成都华西大学理学院院长。
到了成都,何先生到美国深造未回,是何师母接待了我,她带我去找化学系主任徐维理先生,他是一位英国人,教有机染料化学。
他给我安排到化学系刚举办的漂染训练班中当一名勤杂工,这时是1949年9月。
要说我与化学結缘,就是从这时真正开始的。
”“我在当勤杂工的同时,努力坚持学习。
1949年岁末,成都迎来了和平解放。
翌年我考上了华西大学化学系。
后来因院系调整,我转入了四川大学化学系。
1953年秋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秀被分配保送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师从唐有祺教授。
我在他的亲切指导和培育下,在结构化学和晶体化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直至1992年退休,在北大教坛教了35年。
”“我从穷乡僻壤出来,常有贵人相助,但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材,最根本的是靠自己的努力。
我从小养成每堂课之后立马在座位上过‘电影’的习惯,使我的读书效率较高。
我对问题常常认真地进行思考,使学习效果较好。
大学毕业后,我被保送到北大读研究生,给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我从内心里感谢党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十分珍惜它。
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政治运动,其中也涉及到我,例如肃反运动时曾停止我研究生的学习,等待组织的审查,我只能去刻蜡版、做晶体结构的模型。
在这种条件下,我没有沉沦,仍是一如既往地乐观生活着,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我的第一本著作是《晶体结构测定》一书。
这是我于上世纪70年代给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所用的讲义,经过整理修改,于198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颇受读者欢迎,第一次印刷5000册,一年之后又增印了5000册。
我的另一本书《无机结构化学》于1982年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先后两次共印了一万册。
有意思的是上世纪90年代,我到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参观发现了这两本书,他们还特地带我到书库,我的这两本平装书都已加了硬皮封面,保存得非常好,管理员让我在书上签名留念,令我十分感动。
”在谈到他的最重要成果的话题时,周教授这样说:“其实,第一重要的是《结构化学基础》一书,这是我为本系大学生编写的教材。
它不仅受到国内读者的喜爱,国际上也受到重视,现在已累计发行总数达27万册。
所说的‘结构与物性’周公度部分著作应该是第二吧。
‘结构和物性’课的创立有一段发展历程。
在北大1989年教务长召开的春节座谈会上,我讲了‘物理’是一门既要讲‘物’,又要讲‘理’的学科,而‘物’就涉及到了物质的性质与结构,和化学密切相关。
这引起了北大物理学院院长的重视和兴趣,他便邀请我做专题报告,1990年和1991年相继为物理系大学本科生开设‘结构和物性’选修课和必修课。
1991年底,国家教委发文确定‘结构和物性’为物理系本科生必修课。
1992年《结构与物性:化学原理的应用》成书出版,供全国各大学使用。
虽然我开创了一门新课程,但这只是外系的一门小基础课。
”笔者浏览《光明网》,从《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12月28日01版)获知: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工作总结会于12月27日在新闻出版总署举行,本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于2011年8月启动,共有426家出版社申报备选图书1167种。
经过专家初评、终评、投票表决、质量检查和媒体公示,最终确定298种优秀原创图书入选,其中科学技术类入选100种,2009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 版的周公度著作《化学中的多面体》序列第二。
此书将化学中的结构化学和数学中的几何学结合在一起,用多面体几何学了解分子和晶体中原子在空间排布的规律性和图像,将从纸面上的结构知识扩展到立体空间, 对加深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理解,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有两位资深推荐专家评价此书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本很有特色的创新性专著。
得此殊荣,是周教授在退休之年,仍孜孜不倦,继续 奉献,不断创新,老有所为的结晶。
周教授在最近出版的《化学是什么》这本新书的后记和书签中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他把先哲为鼓励人们勤奋刻苦学习所写的对联改了一个字,以“乐”字换“苦”字。
这表现了他对人生和事业的豁达境界。
他从泰顺泗溪山坳里的小山村走来,一路笑对艰难困苦,坚韧不拔,勤奋进取, 西溪村尾狮山西溪村头龙井周公度教授故乡景色周公度优秀原创专著乐待人生,登上了令人向往的北京大学殿堂,最终成为享誉中外的化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