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汉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学(D01)立项一览表(遥感、测绘、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大地构造学
D0212
水文地质学
D0213
工程地质学
D0214
数学地质学
D0215
地热地质学
D0216
遥感地质
D0217
环境地质
D0218
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D030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D0302
岩石地球化学
D0303
矿床地球化学(含有机地球化学)
D0304
同位素年代学
D0305
实验地球化学
E0211
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E0212
其它
E0213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
E03
塑料
E0301
橡胶(弹性体)
E0302
纤维
E0303
涂料
E0304
粘合剂
E0305
高分子助剂
E0306
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E0307
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
E0308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
E0309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E0310
C0108
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
C0109
遗传学
C0110
生态学
C0111
农业科学
C02
农业基础科学
C0201
农学
C0202
畜牧、兽医学
C0203
蚕桑、养蜂学
C0204
水产学
C0205
林学
C0206
医学与药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C0301
基础医学
C0302
临床医学基础研究
C0303
药物学
C0304
中医药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D地球科学
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
综合自然地理学
D0101
地貌学
D0102
应用气侯学
D0103
水资源与水文学
D0104
冰雪、冻土学
D0105
经济地理学(含历史地理学)
D0106
城市地理学
D0107
生物地理学
D0108
区域地理
D0109
区域可持续发展
D0110
土壤地理学
D0111
土壤物理学
D0112
C0108
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
C0109
遗传学
C0110
生态学
C0111
农业科学
C02
农业基础科学
C0201
农学
C0202
畜牧、兽医学
C0203
蚕桑、养蜂学
C0204
水产学
C0205
林学
C0206
医学与药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C0301
基础医学
C0302
临床医学基础研究
C0303
药物学
C0304
中医药学
D0211
大地构造学
D0212
水文地质学
D0213
工程地质学
D0214
数学地质学
D0215
地热地质学
D0216
遥感地质
D0217
环境地质
D0218
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D030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D0302
岩石地球化学
D0303
矿床地球化学(含有机地球化学)
D0304
同位素年代学
D0305
实验地球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附件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A 数理科学学A01基础数学A0101应用数学A0102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A0103力学A02一般力学A0201固体力学A0202流体力学A0203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A0204物理学ⅠA04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A0401凝聚态物性Ⅱ:A0402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原子和分子物理A0403光学A0404声学A0405物理学ⅡA05基础物理学A0501粒子物理学和场论A0502核物理A0503核技术及其应用A0504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A0505等离子体物理A0506B化学科学天然高分子B0404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B0405高分子理论化学B0406聚合物工程及材料B0407分析化学B05色谱分析B0501电化学分析B0502光谱分析B0503波谱分析B0504质谱分析B0505化学分析B0506热分析B0507放射分析B0508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B0509联用技术B0510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B0511化学计量学B0512表面、微区、形态分析B0513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B06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B0601传递过程B0602分离过程及设备B0603化学反应工程B0604化工系统工程B0605无机化工B0606有机化工B0607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B0608能源化工B0609化工冶金B0610环境化工B0611环境化学B07环境分析化学B0701环境污染化学B0702污染控制化学B0703污染生态化学B0704理论环境化学B0705全球性环境化学问题B0706C 生命科学基础生物学C01 微生物学C0101植物学C0102动物学C010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C0104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C0105神经生物学C0106生理学C0107心理学C0108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C0109遗传学C0110生态学C0111农业科学C02 农业基础科学C0201农学C0202畜牧、兽医学C0203蚕桑、养蜂学C0204水产学C0205林学C0206医C03 学与药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C0301基础医学C0302临床医学基础研究C0303药物学C0304中医药学C0305D地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D01综合自然地理学D0101地貌学D0102应用气侯学D0103水资源与水文学D0104冰雪、冻土学D0105经济地理学(含历史地理学)D0106城市地理学D0107生物地理学D0108区域地理D0109区域可持续发展D0110土壤地理学D0111土壤物理学D0112土壤化学D0113土壤生物学D0114土壤肥力D0115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D0116遥感成像机理D0117遥感信息处理D0118遥感信息模型与方法D0119资源环境信息系统D0120测绘学D0121污染物表生行为及环境效应D0122区域环境质量演变D0123人类活动与环境效应D0124环境演变与对策D0125地质学D02古生物学(含古人类学)D0201地层学(含磁性地层学)D0202矿物学D0203岩石学D0204矿床学D0205沉积学(含现代沉积、沉积地球化学、有机D0206地球化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D0207煤田地质学D0208第四纪地质学D0209前寒武纪地质学与变质地质学D0210构造地质学D0211大地构造学D0212水文地质学D0213工程地质学D0214数学地质学D0215地热地质学D0216遥感地质D0217环境地质D0218地球化学D03同位素地球化学D030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D0302岩石地球化学D0303矿床地球化学(含有机地球化学)D0304同位素年代学D0305实验地球化学D0306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D0307地质化学新技术、新方法D0308环境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D0309E材料与工程科学金属材料学科E01金属结构材料(不包括原料和构件等)E0101金属基复合材料E0102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E0103极端(超高温、超高压、强辐射等等)条件E0104下使用的金属材料金属功能材料E0105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E0106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缺陷E0107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E0108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E0109金属材料表面的材料科学问题E0110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材料科学问题E0111金属磨损与磨蚀的材料科学问题E0112其它学科E0113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E02 人工晶体E0201玻璃材料E0202结构陶瓷E0203功能陶瓷E0204水泥与耐火材料E0205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E0206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E0207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E0208半导体材料E0209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含各类E0210电池材料)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E0211古陶瓷与传统陶瓷E0212其它E0213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E03 塑料E0301橡胶(弹性体)E0302纤维E0303涂料E0304粘合剂E0305高分子助剂E0306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E0307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E0308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E0309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E0310智能材料E0311仿生材料E0312高分子材料与环境E0313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E0314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E0315其它高分子材料E0316冶金与矿业学科E04 资源开采科学与工程E0401钻井科学与工程E0402地下空间工程E0403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E0404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E0405冶金原理与冶金物理化学E0406冶金反应工程学E0407钢铁冶金科学与工程E0408有色金属冶金科学与工程E0409材料制备加工科学与工程E0410粉体工程与粉末冶金E0411海洋、空间冶金及其它资源利用E0412冶金化工与设备E0413特殊冶金与冶金新技术、新方法E0414安全科学与工程E0415资源循环科学E0416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E0417资源利用科学与其它E0418机械工程E05 机构学与机器人E0511传动机械学E0512机械动力学E0513机械结构强度学E0514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E0515机械设计学E0516机械仿生学E0517微/纳机械学E0518零件成形制造E0521零件加工制造E0522制造系统与自动化E0523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E0524微机电系统制造E0525制造科学其他交叉领域E0526工程热物理E06 工程热力学E0601内流流体力学E0602传热传质学E0603燃烧学E0604多相流热物理学E0605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E0606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E0607工程热物理与其它领域交叉E0608电工学科E07 电磁场与电路E0701电工材料学E0702电机与电器E0703电力系统E0704高电压与绝缘E0705电力电子学E0706脉冲功率技术E0707放电理论与放电等离子体E0708电磁兼容E0709超导电工学E0710生物电工学E0711新的发电技术与节电技术E0712建筑环境结构工程学科E08 建筑学E0801城乡规划E0802建筑物理E0803环境工程E0804结构工程E0805岩土与基础工程E0806交通工程E0807防灾工程E0808水利学科E09 水工结构E0901水力学E0902水文、水资源E0903河流、海岸动力学及泥沙研究E0904岩土力学及地基基础E0905环境水利E0906农田水利E0907水工新材料E0908水力机械E0909F信息科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F01 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F0101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F0102电路与系统F01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F0104电子离子物理、材料与器件F0105生物电子学F0106可靠性技术理论与应用F0107计算机科学F02 理论计算机科学F0201计算机软件F0202计算机系统结构F0203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F0204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F0205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F0206自动化科学F03控制理论F0301工程系统与控制F030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F0303模式信息处理F0304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F0305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F0306半导体科学F04半导体材料F0401微电子学F0402半导体光电子学F0403半导体其他器件F0404半导体物理F0405半导体化学F0406半导体理化分析F0407光学和光电子学F05 光学信息处理F0501光电子器件F0502光信息传输F0503激光F0504非线性光学F0505红外技术F0506光谱技术F0507技术光学F0508光学和光电子学材料F0509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F0510G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G01 运筹与管理G0103决策理论与技术G0104对策理论与技术G0105行为心理与管理G0106组织行为与组织理论G0107管理系统工程G0108工业工程G0109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G0110互联网管理理论与技术G0111评价理论与技术G0112预测理论与技术G0113数量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G0114复杂性研究G0116其它G0118工商管理G02 企业战略管理G0201企业理论G020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G0204企业财物管理G0205企业运作管理G0207企业技术管理G0208项目管理G0209其它G0212宏观管理与政策G03 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G0301金融管理与政策G0302财税管理与政策G0303产业经济管理G0304农林经济管理G0305公共管理与政策G0306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G0307可持续发展与管理G0308城镇与区域发展管理G0310政府管理G0311其它G0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A 数理科学数学? ? ? ? A01基础数学? ? ? ? A0101应用数学? ? ? ? A0102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 ? ? A0103力学 ? ? ? ? A02一般力学? ? ? ? A0201固体力学? ? ? ? A0202流体力学? ? ? ? A0203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 ? ? ? A0204物理学Ⅰ? ? ? ? A04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 ? ? A0401凝聚态物性Ⅱ: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 ? ? A0402原子和分子物理? ? ? ? A0403光学? ? ? ? A0404声学? ? ? ? A0405物理学Ⅱ? ? ? ? A05基础物理学? ? ? ? A0501粒子物理学和场论? ? ? ? A0502核物理? ? ? ? A0503核技术及其应用? ? ? ? A0504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 ? ? ? A0505等离子体物理? ? ? ? A0506B化学科学无机化学? ? ? ? B01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 ? ? ? B0101丰产元素化学? ? ? ? B0102配位化学? ? ? ? B0103生物无机化学? ? ? ? B0104固体无机化学? ? ? ? B0105分离化学? ? ? ? B0106物理无机化学? ? ? ? B0107同位素化学? ? ? ? B0108放射化学? ? ? ? B0109核化学? ? ? ? B0110有机化学? ? ? ? B02有机合成? ? ? ? B0201金属有机及元素有机化学? ? ? ? B0202天然有机化学? ? ? ? B0203物理有机化学? ? ? ? B0204生物有机化学? ? ? ? B0206有机分析? ? ? ? B0207应用有机化学? ? ? ? B0208物理化学? ? ? ? B03结构化学? ? ? ? B0301量子化学? ? ? ? B0302催化? ? ? ? B0303化学动力学? ? ? ? B0304胶体与界面化学? ? ? ? B0305电化学? ? ? ? B0306光化学? ? ? ? B0307热化学? ? ? ? B0308高能化学? ? ? ? B0309计算化学? ? ? ? B0310高分子化学? ? ? ? B04高分子合成? ? ? ? B0401高分子反应? ? ? ? B0402功能高分子? ? ? ? B0403天然高分子? ? ? ? B0404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 ? ? ? B0405 高分子理论化学? ? ? ? B0406聚合物工程及材料? ? ? ? B0407? ?? ?? ?分析化学? ? ? ? B05色谱分析? ? ? ? B0501电化学分析? ? ? ? B0502光谱分析? ? ? ? B0503波谱分析? ? ? ? B0504质谱分析? ? ? ? B0505化学分析? ? ? ? B0506热分析? ? ? ? B0507放射分析? ? ? ? B0508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 ? ? ? B0509联用技术? ? ? ? B0510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 ? ? ? B0511化学计量学? ? ? ? B0512表面、微区、形态分析? ? ? ? B0513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 ? ? ? B06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 ? ? ? B0601传递过程? ? ? ? B0602分离过程及设备? ? ? ? B0603化学反应工程? ? ? ? B0604化工系统工程? ? ? ? B0605有机化工? ? ? ? B0607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 ? ? ? B0608能源化工? ? ? ? B0609化工冶金? ? ? ? B0610环境化工? ? ? ? B0611环境化学? ? ? ? B07环境分析化学? ? ? ? B0701环境污染化学? ? ? ? B0702污染控制化学? ? ? ? B0703污染生态化学? ? ? ? B0704理论环境化学? ? ? ? B0705全球性环境化学问题? ? ? ? B0706??C??生命科学基础生物学? ? ? ? C01微生物学? ? ? ? C0101植物学? ? ? ? C0102动物学? ? ? ? C010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 ? ? C0104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 ? ? ? C0105 神经生物学? ? ? ? C0106生理学? ? ? ? C0107心理学? ? ? ? C0108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 ? ? ? C0109遗传学? ? ? ? C0110生态学? ? ? ? C0111农业科学? ? ? ? C02农业基础科学? ? ? ? C0201农学? ? ? ? C0202畜牧、兽医学? ? ? ? C0203蚕桑、养蜂学? ? ? ? C0204水产学? ? ? ? C0205林学 ? ? ? ? C0206医学与药学? ? ? ? C03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 ? C0301基础医学? ? ? ? C0302临床医学基础研究? ? ? ? C0303药物学? ? ? ? C0304中医药学? ? ? ? C0305? ? ? ?D地球科学? ? ? ?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 ? ? ? ? D01综合自然地理学? ? ? ? D0101地貌学? ? ? ? D0102应用气侯学? ? ? ? D0103水资源与水文学? ? ? ? D0104冰雪、冻土学? ? ? ? D0105经济地理学(含历史地理学)? ? ? ? D0106城市地理学? ? ? ? D0107生物地理学? ? ? ? D0108区域地理? ? ? ? D0109区域可持续发展? ? ? ? D0110土壤地理学? ? ? ? D0111土壤物理学? ? ? ? D0112土壤化学? ? ? ? D0113土壤生物学? ? ? ? D0114土壤肥力? ? ? ? D0115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 ? ? D0116遥感成像机理? ? ? ? D0117遥感信息处理? ? ? ? D0118遥感信息模型与方法? ? ? ? D0119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 ? ? D0120测绘学? ? ? ? D0121污染物表生行为及环境效应? ? ? ? D0122区域环境质量演变? ? ? ? D0123人类活动与环境效应? ? ? ? D0124环境演变与对策? ? ? ? D0125地质学 ? ? ? ? D02古生物学(含古人类学)? ? ? ? D0201地层学(含磁性地层学)? ? ? ? D0202矿物学? ? ? ? D0203岩石学? ? ? ? D0204矿床学? ? ? ? D0205沉积学(含现代沉积、沉积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 ? ? ? D0206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 ? ? D0207煤田地质学? ? ? ? D0208第四纪地质学? ? ? ? D0209前寒武纪地质学与变质地质学? ? ? ? D0210构造地质学? ? ? ? D0211大地构造学? ? ? ? D0212水文地质学? ? ? ? D0213工程地质学? ? ? ? D0214数学地质学? ? ? ? D0215地热地质学? ? ? ? D0216遥感地质? ? ? ? D0217环境地质? ? ? ? D0218地球化学 ? ? ? ? D03同位素地球化学? ? ? ? D030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 ? D0302岩石地球化学? ? ? ? D0303矿床地球化学(含有机地球化学)? ? ? ? D0304同位素年代学? ? ? ? D0305实验地球化学? ? ? ? D0306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 ? ? ? D0307地质化学新技术、新方法? ? ? ? D0308环境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 ? ? ? D0309E材料与工程科学金属材料学科? ? ? ? E01金属结构材料(不包括原料和构件等) ? ? ? ? E0101金属基复合材料? ? ? ? E0102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 ? ? E0103极端(超高温、超高压、强辐射等等)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 ? ? ? E0104 金属功能材料? ? ? ? E0105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 ? ? ? E0106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缺陷? ? ? ? E0107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 ? ? E0108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 ? ? ? E0109金属材料表面的材料科学问题? ? ? ? E0110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材料科学问题? ? ? ? E0111金属磨损与磨蚀的材料科学问题? ? ? ? E0112其它学科? ? ? ? E0113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 ? ? ? E02人工晶体? ? ? ? E0201玻璃材料? ? ? ? E0202结构陶瓷? ? ? ? E0203功能陶瓷? ? ? ? E0204水泥与耐火材料? ? ? ? E0205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 ? ? ? E0206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 ? ? ? E0207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 ? ? E0208半导体材料? ? ? ? E0209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含各类电池材料)? ? ? ? E0210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 ? ? ? E0211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 ? ? E0212其它? ? ? ? E0213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 ? ? ? E03塑料? ? ? ? E0301橡胶(弹性体)? ? ? ? E0302纤维? ? ? ? E0303涂料? ? ? ? E0304粘合剂? ? ? ? E0305高分子助剂? ? ? ? E0306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 ? ? E0307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 ? ? ? E0308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 ? ? ? E0309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 ? E0310智能材料? ? ? ? E0311仿生材料? ? ? ? E0312高分子材料与环境? ? ? ? E0313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 ? ? E0314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 ? ? ? E0315其它高分子材料? ? ? ? E0316冶金与矿业学科? ? ? ? E04资源开采科学与工程? ? ? ? E0401钻井科学与工程? ? ? ? E0402地下空间工程? ? ? ? E0403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 ? ? ? E0404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 ? ? ? E0405冶金原理与冶金物理化学? ? ? ? E0406冶金反应工程学? ? ? ? E0407钢铁冶金科学与工程? ? ? ? E0408有色金属冶金科学与工程? ? ? ? E0409材料制备加工科学与工程? ? ? ? E0410粉体工程与粉末冶金? ? ? ? E0411海洋、空间冶金及其它资源利用? ? ? ? E0412 冶金化工与设备? ? ? ? E0413特殊冶金与冶金新技术、新方法? ? ? ? E0414 安全科学与工程? ? ? ? E0415资源循环科学? ? ? ? E0416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 ? ? ? E0417资源利用科学与其它? ? ? ? E0418机械工程? ? ? ? E05机构学与机器人? ? ? ? E0511传动机械学? ? ? ? E0512机械动力学? ? ? ? E0513机械结构强度学? ? ? ? E0514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 ? ? E0515机械设计学? ? ? ? E0516机械仿生学? ? ? ? E0517微/纳机械学? ? ? ? E0518零件成形制造? ? ? ? E0521零件加工制造? ? ? ? E0522制造系统与自动化? ? ? ? E0523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 ? ? ? E0524微机电系统制造? ? ? ? E0525制造科学其他交叉领域? ? ? ? E0526工程热物理? ? ? ? E06工程热力学? ? ? ? E0601内流流体力学? ? ? ? E0602传热传质学? ? ? ? E0603燃烧学? ? ? ? E0604多相流热物理学? ? ? ? E0605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 ? ? ? E0606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 ? ? ? E0607工程热物理与其它领域交叉? ? ? ? E0608 电工学科? ? ? ? E07电磁场与电路 ? ? ? ? E0701电工材料学? ? ? ? E0702电机与电器? ? ? ? E0703电力系统? ? ? ? E0704高电压与绝缘? ? ? ? E0705电力电子学? ? ? ? E0706脉冲功率技术? ? ? ? E0707放电理论与放电等离子体? ? ? ? E0708电磁兼容? ? ? ? E0709超导电工学? ? ? ? E0710生物电工学? ? ? ? E0711新的发电技术与节电技术? ? ? ? E0712建筑环境结构工程学科? ? ? ? E08建筑学? ? ? ? E0801城乡规划? ? ? ? E0802建筑物理? ? ? ? E0803环境工程? ? ? ? E0804结构工程? ? ? ? E0805岩土与基础工程? ? ? ? E0806交通工程? ? ? ? E0807防灾工程? ? ? ? E0808水利学科? ? ? ? E09水工结构? ? ? ? E0901水力学? ? ? ? E0902水文、水资源? ? ? ? E0903河流、海岸动力学及泥沙研究? ? ? ? E0904 岩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 ? ? E0905环境水利? ? ? ? E0906农田水利? ? ? ? E0907水工新材料? ? ? ? E0908水力机械? ? ? ? E0909F信息科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 ? ? F01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 ? ? ? F0101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 ? ? ? F0102电路与系统? ? ? ? F01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 F0104电子离子物理、材料与器件? ? ? ? F0105 生物电子学? ? ? ? F0106可靠性技术理论与应用? ? ? ? F0107计算机科学? ? ? ? F02理论计算机科学? ? ? ? F0201计算机软件? ? ? ? F0202计算机系统结构? ? ? ? F0203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 ? ? ? F0204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 ? ? ? F0205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 ? ? F0206自动化科学? ? ? ? F03控制理论? ? ? ? F0301工程系统与控制? ? ? ? F030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 ? ? F0303模式信息处理? ? ? ? F0304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 ? ? ? F0305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 ? ? ? F0306半导体科学? ? ? ? F04半导体材料? ? ? ? F0401微电子学? ? ? ? F0402半导体光电子学? ? ? ? F0403半导体其他器件? ? ? ? F0404半导体物理? ? ? ? F0405半导体化学? ? ? ? F0406半导体理化分析? ? ? ? F0407光学和光电子学? ? ? ? F05光学信息处理? ? ? ? F0501光电子器件? ? ? ? F0502光信息传输? ? ? ? F0503激光? ? ? ? F0504非线性光学? ? ? ? F0505红外技术? ? ? ? F0506光谱技术? ? ? ? F0507技术光学? ? ? ? F0508光学和光电子学材料? ? ? ? F0509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 ? ? F0510G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 ? ? ? G01运筹与管理? ? ? ? G0103决策理论与技术? ? ? ? G0104对策理论与技术? ? ? ? G0105行为心理与管理? ? ? ? G0106组织行为与组织理论? ? ? ? G0107管理系统工程? ? ? ? G0108工业工程? ? ? ? G0109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 ? ? G0110 互联网管理理论与技术? ? ? ? G0111评价理论与技术? ? ? ? G0112预测理论与技术? ? ? ? G0113数量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 ? ? ? G0114复杂性研究? ? ? ? G0116其它? ? ? ? G0118工商管理 ? ? ? ? G02企业战略管理? ? ? ? G0201企业理论? ? ? ? G020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 ? G0204企业财物管理? ? ? ? G0205企业运作管理? ? ? ? G0207企业技术管理? ? ? ? G0208项目管理? ? ? ? G0209其它? ? ? ? G0212宏观管理与政策 ? ? ? ? G03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 ? ? ? G0301金融管理与政策? ? ? ? G0302财税管理与政策? ? ? ? G0303产业经济管理? ? ? ? G0304农林经济管理? ? ? ? G0305公共管理与政策? ? ? ? G0306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 ? ? ? G0307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 ? ? G0308城镇与区域发展管理? ? ? ? G0310政府管理? ? ? ? G0311其它? ? ? ? G0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讲解

E0311
仿生材料
E0312
高分子材料与环境
E0313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E0314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
E0315
A0402
原子和分子物理
A0403
光学
A0404
声学
A0405
物理学Ⅱ
基础物理学
A0501
粒子物理学和场论
A0502
核物理
A0503
核技术及其应用
A0504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
A0505
等离子体物理
A0506
B化学科学
无机化学
B01
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
B0101
丰产元素化学
B0102
配位化学
B0103
附件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A数理科学
数学
基础数学
A0101
应用数学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A0103
力学
一般力学
A0201
固体力学
A0202
流体力学
A0203
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
A0204
物理学Ⅰ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A0401
凝聚态物性Ⅱ:
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E0104
金属功能材料
E0105
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
E0106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缺陷
E0107
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E0108
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
E0109
金属材料表面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0
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

第19卷 第5期2020年 10月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Guangzh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ol.19 No.5Oct. 2020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科研重大资助项目(YM2020008) 作者简介:曹 伟(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E mail:958710018@qq.com 通信作者.E mail:lrj_gzhu@126.com文章编号:1671 4229(2020)05 0066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曹 伟1,李仁杰1,梁荣清1,常咏梅2,连冠一2(1.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摘 要:地理学科宏观层面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规律相关研究相对匮乏,文章通过梳理2010-2019年地理学科国金资助立项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词云图等可视化方法进行多维动态比较,刻画地理学科资助规律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地理学科近十年来资助数量和金额波动上升,学科内部层级差异明显,面上和青年项目占据资助的主体地位,呈现规模扩大和强度提高的总体格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国金资助的首要对象,彼此存在属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脱颖而出,资助数量发展迅猛,科研院所的资助几乎被中国科学院垄断,地方科研机构处于资助的边缘位置,科研院所的极化程度更为明显,资助数量和金额与高校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各分支紧紧围绕地理学科内核开展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研究对象和内容本同末异,结合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密切关注前沿领域和学科热点.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学科;资助立项;大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K90-0 文献标志码: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 dationofChina,NSFC)基于国家财政拨款支撑的科研基金,用以资助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广阔的应用前景、重大的学科意义以及创新理论方法的研究课题.作为目前我国学科领域内级别最高的专项基金以及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项目经费来源,国金重点突出以“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为资助原则,在促进学科体系建设、科研队伍培养和理论方法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稳步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1-2].近年来,国金资助呈现“规模强度双提高”的总体态势,各学科的资助情况发展态势存在诸多新亮点,因而将国金资助立项作为切入点来考察被资助学科的发展态势,无疑是值得深究的话题[3].基于国金资助立项情况考察被资助学科发展态势,诸多学者在医药、建筑、农业和计算机等学科领域均有涉及,为了解相关学科发展态势以及基金申报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4-7].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出现与恶化,在“3S”技术和相关数学模型等定量化研究方法的支撑下,中国地理学迅猛发展[8].进入到21世纪,地理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推动下,知识结构趋于复杂,学科分支逐渐多样,研究方法走向综合,研究内容显著扩充,密切关注城镇化、全球环境变化、温室气体、生态系统、人地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等热点和前沿领域,培养了大批青年科技后备人才的同时推动地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基础[9-11].近年来,国金资助规模和强度渐趋提高,大批地理科研工作者在其资助框架下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并取得巨大成效,引发学者们对地理学科国金资助的强烈关注.张朝林等[12]对地理学科国金资助审批工作逐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范闻捷等[13]通过梳理近三十年地理学青年科学基 第5期曹 伟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 金资助情况,认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紧跟前沿热点,重视方法和手段创新,不断助推地理学往定量化和融合化发展;其他学者对人文地理[14]、文化地理[15]、旅游地理[16]、政治地理[17]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18]等学科分支的资助现状与研究态势及其热点进行规律挖掘分析,从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地理学宏观和动态的资助规律研究较为缺乏.本文梳理近十年地理学科国金资助规律与发展态势,以期为地理学科建设和基金申报相关工作提供科学参考.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国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http://kd.nsfc.gov.cn/),其下设有资助项目检索、结题项目检索和科研成果检索三类基础数据查询功能,通过检索2010-2019年地理学(D01)分属自然地理学(D0101)、人文地理学(D0102)、景观地理学(D0103)、自然资源管理(D0104)、区域可持续发展(D0105)、遥感机理与方法(D0106)、地理信息系统(D0107)以及测量与地图学(D0108)共八个学科分支的资助数量、金额、类型、依托单位以及资助课题等属性情况,共采集数据7730条,通过Excel数据清洗,分类汇总地理学及其分支逐年资助数量和金额动态变化、各资助类型逐年资助数量和金额动态变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逐年资助数量和金额动态变化以及累计立项数量排名、各高等院校资助数量的阶段增长情况及其学科分支立项数量排名、各学科分支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最终利用Origin函数绘图软件、词云图等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2 结果分析与基本结论2.1 资助数量和金额波动提高,学科内部层级分化明显 资助数量和金额是刻画被资助学科发展态势最直观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指标.近十年来,地理学科资助数量总体保持波动增长态势(图1),阶段特征明显:2010-2013年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三级申请代码的渐趋完善,国金资助规模和强度均有提高的背景下,各学科申请数量猛增,地理学科资助数量飞速发展,年均增长率为11 3%;2013-2016年处于基金资助调整的转折点和震荡期,面对日益激增的申请数量,基金委实施了最为严格的“二停一”限制申请措施,有效抑制了激增势头并使地理学科资助数量趋稳[19];2016-2019年地理学科资助代码逐渐完善,资助数量和金额波动增长,但在2018年地球科学部申请代码发生重大调整,对于申请量较少、学科关联度较大的部分研究方向进行整合调减,资助金额大幅降跌,到2019年地理学科开始实施新的申请代码,重点突出地理要素资助体系的整体性以体现学科综合性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资助数量和金额均回归到增长态势[20].图1 近十年地理学及其分支资助数量变化Fig.1 Changesinthequantityofgeographyanditsbranchesinrecenttenyears 学科内部而言,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基础学科,资助数量始终占据首位,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其发展历程悠久,研究范式趋于成熟,在学科生态中处于高势位,具备核心竞争力.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机理与方法资助数量紧随其后,共筑地理学科资助的主体架构.受到上世纪西方地理学“计量革命”深刻影响,国内地理学研究范式逐渐转向质性和实证相结合,彼此间相互借鉴呈现综合集成的发展趋势.人文地理学以社会空间作为首要研究对象,通常借助遥感处理和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强化可信度和科学性,开展多尺度的人地交互模式、内在机制以及空间规律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有赖于地学理论的发展从而强化其理论支撑以及构建76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 相应的话语体系,且相关研究必须依托人文或自然要素及其空间属性作为研究载体[21].景观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测量与地图学是地理学、生态学、测绘学和区域科学等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发展历程较短并且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模型,主要依靠吸收其它学科的知识溢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资助金额方面(图2),近十年来地理学科总体呈现起伏上升趋势,2014-2015年由于资助数量下降,资助金额同比下降40%和13 7%.自然地理学资助金额始终高于其它分支,但其增长过程具有波动性和周期性.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机理与方法紧跟其后,资助金额相近并且近年来伴随资助数量趋于平稳而表现出增长乏力的状况,表明其学科体系成熟,科研队伍逐渐固化稳定.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带来强烈反响,尽管其是否属于科学研究新范式尚有待讨论,相关的研究案例较多,有效推动地理学科的量化研究进展的同时亦使其面临破碎化、空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22].景观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测量与地图学相较于前者而言资助金额较低,但伴随对于人居环境的重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该类分支充分融合生态学、系统科学以及测绘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发展前景良好.图2 近十年地理学及其分支资助金额变化Fig.2 Changesintheamountofgeographyanditsbranchesinrecenttenyears2.2 面上和青年项目占据主导,资助类型呈现极化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发展至今,以面上项目、地区项目及重点项目为代表的项目资助板块和以青年项目、优青项目及杰青项目为代表的人才资助板块,共同构成地理学科资助基本架构.近十年来,地理学科资助数量和金额总体呈现“规模增加,强度提高”的总体格局(图3),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比重最高、影响最大,占据地理学国金资助体系的主导.面上项目累计资助3113项,占总资助的40 3%;青年项目累计资助数量3488项,占比为45 1%.资助金额方面(图4),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差距悬殊,近五年来面上项目项均金额达62 4万元,青年项目仅为22 9万元.近十年面上项目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0亿元,占所有资助类型总金额的49 3%,青年项目累计资助金额占总金额19 9%,仅次于面上项目.段培新等[23]根据项目经费合理性的审查,认为当前地理学科资助规模和强度的适宜性有待调整,应当收拢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和青年项目的资助项数,亟需提高青年项目的资助质量.图3 近十年地理学各资助类型资助数量变化Fig.3 Quantitychangesoffundedtypesofgeographyinrecenttenyears图4 近十年地理学各资助类型资助金额变化Fig.4 Amountchangesoffundedtypesofgeographyinrecenttenyears86 第5期曹 伟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 地区项目、国际项目和重点项目资助数量较少,但相较其余类型占比较高,对于推动资助空间均衡、扶植地方科技人才、引进国外领先成果以及学科前沿理论探索和创新等方面作用不可小觑.地区项目是科研薄弱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保障,亦是西部地区高校的主要项目来源.方勇等[24]通过统计发现,西部高校逐年获得立项的基金大部分来自于地区项目,本质上稳定和发展了西部地区的科研队伍.重大项目、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以及其余资助类型近十年累计资助数量加和占比为3 1%,各类近十年累计资助总量均不超过50项,其立项数量和要求把控极为严格,部分年度零资助,但其平均资助金额远高于面上、青年和重点等资助类型,对于推动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科研队伍建设方面作用重大.资助金额方面,地区项目近十年累计资助金额占比为5 9%,重点和重大项目占所有类别资助总金额的9 9%和5 3%,其资助规模小但强度高,近五年其平均资助金额分别超过300和555万元.重大研究计划、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等资助类型主要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现实需求,关注国际前沿理论创新和方法探索,从而带动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因此,资助数量极其稀少,金额占比因而也相对较少.综合而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前已经形成“青年项目—优青项目—杰青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为基本构造的完整人才资助体系,其中,青年项目作为培育青年科技后备人才最基础、量最大、面最广的“种子基金”,在推动学科基础发展、培养青年科学人才和形成学术研究梯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互为支撑,助推基础研究优秀人才的快速成长[25-26].2.3 高校和科研院所构成双主体,内部鸿沟及区域失衡明显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国金资助最重要的两类主体,但两者职能存在差异性.高校主要发挥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创新;科研机构更加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驱动[27].高校是开展地理基础研究工作的大部队和推动地理学科稳步发展的主力军,其资助数量始终高于科研院所,时序演变趋势具有显著的阶段性:2010-2013年资助数量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7 7%;2014-2015年资助数量略有缩减;2016-2019年资助数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2 8%.科研院所2010-2013年资助数量缓慢增加,年均增长率为11 8%;2014-2019年资助数量触及天花板趋于平稳,发展逐渐呈现疲软态势,与高校间的数量差距逐渐拉开.资助金额方面,高校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科研院所金额波动性较大,围绕其平均水平上下起伏,与高校间的金额差距逐渐扩大(图5).图5 两类依托单位近十年地理学资助数量与金额变化Fig.5 Quantityandamountchangesoftwokindsofsupport inginstitutioninrecenttenyears 高等院校包含大学、学院、独立院校和专科院校,其内部层级鸿沟明显,高水平院校占据国金资助的主导地位(表1).资助数量方面,武汉大学和北京师大高居首位,其次为南京师大、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大和兰州大学,中国地大(武汉)、河南大学、东北师大和陕西师大等高校紧随其后,共同构成我国地理学科国金资助的首要高校群体.累计资助数量排名前30位的高校内含有10所“985工程”院校、19所“211工程”院校和2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型和师范类高校成为获得地理学科国金资助较多的两类主体,此外,云南师大、西北师大、福建师大和广州大学等“三非”院校地理学科实力较强,资助数量较多.空间分布特征方面,前30位的高校中含有16所东部地区高校、7所中部地区高校和6所西部地区高校,总体呈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由东向西梯度递减规律.科研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研究院所、事业单位以及行政机构.资助数量方面,中央所属科研院所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中国科学院一家独大,地方96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 科研单位遍地开花的格局.近十年来累计资助数量排名靠前的科研院所依次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这些机构研究领域各具特色.地理所研究领域较为全面,涉及陆表系统动力、人地地域系统机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地信技术与数据集成研究等;寒区所地域特色明显,侧重于冰冻圈与全球变化、沙漠冻土与高原大气物理以及寒区旱区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遥感所专业偏向性明显,侧重于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遥感信息工程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8].中央所属科研院所内部存在差异,中国科学院占据主导,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测绘科学院和中国环境科学院等院所以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上海社科院等地方科研单位资助数量少但不可或缺.表1 近十年各依托单位地理学累计立项数量及其占比Table1 Cumulativequantityandratioofsupportinginstitutioninrecenttenyears排名高等院校数量/项占比/%科研院所数量/项占比/%1武汉大学2925.7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5417.092北京师范大学2194.3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38214.383南京师范大学1583.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37714.194北京大学1472.9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475.535南京大学1352.66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455.466中山大学1212.3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1174.417华东师范大学1162.29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53.208兰州大学1042.05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782.94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71.7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532.0010河南大学801.5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491.8411东北师范大学751.48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371.3912陕西师范大学681.34广州地理研究所311.1713河海大学641.26北京市农林科学院301.131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21.22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40.9015云南师范大学#591.16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20.8316中国农业大学551.08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10.7917广州大学#531.0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0.7218华南师范大学521.02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150.5619同济大学521.02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150.5620西北师范大学#521.0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40.5321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511.01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30.4922云南大学490.97上海社会科学院120.4523首都师范大学450.89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20.4524福建师范大学#440.8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10.4125江西师范大学#440.87国家气候中心100.3826安徽师范大学#430.85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100.3827浙江大学430.85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00.3828宁夏大学400.79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0.3829华中师范大学390.77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100.3830江苏师范大学#390.77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00.38 注:带#号表明非“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4 高校学科发展速度差异悬殊,各分支强校集中化明显 国金资助有效推动了近十年来各大高校地理学科及其基础研究的迅猛发展,但其内部存在差异,对比2010-2014年和2015-2019年两个时间段资助数量方面的差异(图6).07 第5期曹 伟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图6 各高校前后五年地理学资助数量和金额变化Fig.6 Quantityandamountchangesofuniversitiesingeogra phybetweentheformerandlatterfiveyears 中国地大(武汉)和武汉大学资助数量增长最快,分别增加35项和34项,其次为广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山大学;华中师大、南京大学、深圳大学和西北大学紧随其后,前后五年保持增长势头;华东师大、同济大学和兰州交大等其余高校前后五年进步非常明显.北京师大资助金额增长最快,南京大学、中国地大(武汉)紧随其后,其次是广州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进步明显,华东师大、浙江大学和天津大学等保持增长态势.此外,中国地大(武汉)、南京大学和广州大学增长数量和金额均位列前五,地理学基础研究综合实力具有较大提升.总体看来,国金资助数量和金额发展进步较快的高校群体中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多北寡的空间集聚现象,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湖北作为经济先发地区、高校密集区和现代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区,所属高校成为所在区域国金资助的主体对象以及地理学基础研究的核心贡献者,其他进步明显的高校则广泛分布在各省省会.国金资助框架下地理学共分为八类学科分支,高校各有自身的优势分支并且通过资助数量差异有所体现,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总体格局(表2).自然地理学资助数量排名靠前的院校依次是兰州大学、北京师大和北京大学,学科集中度较高,前十位高校中仅有福建师范大学为“双非”表2 各高校地理学科分支资助数量排名(前10位)Table2 Rankingofthenumberoffundedprojectsingeographybranchesforuniversities(top10)排序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景观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遥感机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与地图学1兰州大学(75项)中山大学(68项)北京师大(8项)北京师大(6项)北京师大(25项)武汉大学(66项)武汉大学(156项)武汉大学(55项)2北京师大(61项)华东师大(44项)北京大学(6项)中国农大(5项)河南大学(11项)北京师大(62项)南京师大(78项)信息工大(11项)3北京大学(44项)北京大学(43项)河南大学(6项)河海大学(4项)北京大学(10项)南京大学(23项)地大武汉(50项)兰州交大(10项)4华东师大(42项)南京师大(39项)陕西师大(6项)华中农大(4项)西北师大(10项)南京信工(20项)信息工大(38项)同济大学(8项)5南京大学(29项)河南大学(36项)兰州大学(4项)地大武汉(4项)云南大学(10项)北京大学(16项)南京大学(34项)桂林理工(8项)6云南大学(25项)华南师大(34项)南京大学(4项)兰州大学(4项)清华大学(9项)电子科大(16项)北京师大(32项)南京师大(7项)7东北师大(24项)南京大学(33项)南京农大(4项)南京大学(4项)河海大学(8项)河海大学(13项)北京大学(25项)海军工大(7项)8陕西师大(22项)安徽师大(32项)云南大学(4项)南京师大(4项)江西财大(8项)地大武汉(13项)同济大学(23项)西南交大(5项)9中山大学(21项)广州大学(29项)中国农大(4项)云南大学(4项)地大北京(8项)南京师大(10项)中山大学(23项)南京信工(4项)10福建师大(20项)云南师大(29项)广州大学(3项)江西财大(3项)南京大学(7项)浙江大学(9项)深圳大学(18项)中南大学(4项)17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9卷 院校.人文地理学资助数量排名靠前的院校分别为中山大学、华东师大和北京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师大、广州大学和云南师大等“双非”院校实力较强,均进入前十行列.北京师大的景观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三个分支的资助数量皆居首位,旗下设有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河南大学等综合类高校以及河海大学、中国农大和江西财大等专向类高校实力不俗.武汉大学的遥感机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测量与地图学三个分支资助数量皆居首位,旗下设有测绘和资环两大相关学院,拥有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和技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以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大、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地大(武汉)等在信息地理学领域实力突出;电子科大、河海大学和浙江大学的遥感机理与方法、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桂林理工、西南交大和中南大学的测量与地图学均有区域性的影响和知名度.2.5 各大分支内容方法本同末异,走向外部交叉内部集成 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地域耦合系统作为研究核心,各学科分支的研究主题和热点理应顺应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的总体态势,从而呈现时间演变特征(图7).各分支总体围绕地理学科内核即人地交互作用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研究均遵循经验科学、实证科学和系统科学等研究范式,彼此趋于学科综合集成与深刻化(表3).表3 近十年地理学科分支研究热点变化(前10位)Table3 Researchhottopicsofgeographybranchesinrecenttenyears(top10)学科分支2010-2014年研究核心关键词/频次2015-2019年研究热点/频次自然地理学变化(168)、过程(151)、影响(125)、响应(122)、机制(119)、环境(89)、机理(82)、土壤(70)、青藏高原(67)、模拟(67)机制(268)、影响(244)、变化(195)、过程(192)、响应(167)、青藏高原(124)、机理(117)、土壤(111)、特征(96)、环境(93)人文地理学空间(285)、机制(169)、城市(142)、机理(129)、演化(92)、旅游(89)、区域(88)、中国(77)、效应(73)、影响(70)空间(317)、机制(264)、机理(174)、城市(146)、效应(123)、影响(113)、旅游(99)、演化(97)、时空(90)、模式(86)景观地理学景观(60)、格局(41)、影响(17)、城市(15)、演变(14)、尺度(14)、生态(14)、效应(14)、变化(14)、环境(12)景观(56)、格局(30)、机制(28)、服务(25)、城市(24)、流域(21)、影响(21)、生态系统(18)、尺度(17)、过程(15)自然资源管理利用(20)、土地(15)、生态(15)、资源(14)、机制(11)、空间(11)、流域(11)、系统(9)、调控(9)、评价(8)空间(18)、生态(15)、机制(13)、利用(13)、优化(13)、特征(10)、机理(10)、耕地(10)、流域(9)、过程(8)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53)、机制(47)、环境(38)、区域(34)、调控(33)、利用(29)、机理(29)、空间(26)、城市(26)、影响(25)机制(63)、环境(48)、生态(45)、影响(39)、空间(35)、生态系统(32)、区域(32)、利用(31)、效应(30)、城市(30)遥感机理与方法遥感(190)、反演(134)、方法(127)、模型(88)、数据(84)、光谱(78)、机理(50)、地表(45)、影像(39)、尺度(35)遥感(292)、方法(198)、反演(160)、模型(106)、数据(96)、光谱(77)、影像(66)、地表(59)、尺度(55)、土壤(49)地理信息系统方法(217)、遥感(214)、数据(179)、模型(167)、空间(151)、时空(99)、信息(75)、分析(75)、影像(73)方法(266)、遥感(199)、数据(182)、时空(139)、模型(131)、空间(125)、模型(131)、空间(125)、城市(80)、变化(75)测量与地图学方法(36)、空间(17)、模型(14)、地图(13)、理论(11)、测量(11)、信息(9)、数据(7)、影像(7)、摄影(7)方法(80)、影像(27)、模型(25)、数据(25)、地图(23)、提取(16)、空间(16)、三维(15)、激光(14)、技术(14)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学相关方向

D01 地理学D0101 自然地理学D010101 地貌学(5)地貌系统与演化(6)风化与沉积作用(7)构造与岩石地貌(8)冰川冰缘地貌(9)重力地貌(10)风成地貌(11)流水地貌(12)湖泊地貌(13)河口、海岸地貌(14)黄土地貌(15)喀斯特地貌(16)地貌学的其它方向D0103 景观地理学(79)景观分类(80)景观格局与过程(81)景观评价与规划(82)景观变化与模拟(83)景观综合(84)景观地理学的其它方向D0105D010501 土壤地理学(92)土壤发生与演化(93)土壤分类(94)土壤调查、制图与评价(95)土壤退化及区域特征(96)土壤地理学的其它方向D0106 遥感机理与方法(79)景观分类(80)景观格局与过程(81)景观评价与规划(82)景观变化与模拟(83)景观综合(84)景观地理学的其它方向D0107 地理信息系统D010701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156)地理本体与空间认知(157)地理数据不确定性分析(158)时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159)时空剖分与编码(160)空间数据管理(161)几何空间分析(162)空间统计(163)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164)地理信息系统建模(165)地理信息可视化(166)虚拟地理环境与增强现实(167)三维地理信息系统(168)网络地理信息系统(169)地理信息服务(170)专题地理信息系统(171)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的其它方向D010702 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172)全球变化遥感(173)资源遥感(174)环境遥感(175)生态遥感(176)水文遥感(177)灾害遥感(178)城市遥感(179)极地遥感(180)行星遥感(181)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的其它方向D010703 空间定位数据分析与应用(182)位置感知与位置计算(183)基于位置的服务(184)空间定位数据分析与应用的其它方向D0108 测量与地图学(185)测量原理(186)航空航天摄影测量(187)近景摄影测量(188)激光测量(189)干涉测量(190)位置与姿态测量(191)地图认知与视知觉(192)地图模型与地图符号(193)地图设计与制图综合(194)数字地图与应用(195)测量与地图学的其它方向浅析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苏旺指导老师:汪小飞(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摘要:本文分析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和他们各自的造景特色和主要适用在什么场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大地构造学
D0212
水文地质学
D0213
工程地质学
D0214
数学地质学
D0215
地热地质学
D0216
遥感地质
D0217
环境地质
D0218
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D030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D0302
岩石地球化学
D0303
矿床地球化学(含有机地球化学)
D0304
同位素年代学
D0305
实验地球化学
E0211
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E0212
其它
E0213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
E03
塑料
E0301
橡胶(弹性体)
E0302
纤维
E0303
涂料
E0304
粘合剂
E0305
高分子助剂
E0306
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E0307
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
E0308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
E0309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E0310
中医药学
C0305
D地球科学
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
综合自然地理学
D0101
地貌学
D0102
应用气侯学
D0103
水资源与水文学
D0104
冰雪、冻土学
D0105
经济地理学(含历史地理学)
D0106
城市地理学
D0107
生物地理学
D0108
区域地理
D0109
区域可持续发展
D0110
土壤地理学
D0111
土壤物理学
智能材料
E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