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国学知识试题库3篇

国学知识试题库国学知识试题库精选3篇(一)国学知识试题库一、经典文化知识1. 《论语》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言论和言论录?2. 《易经》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3. “中庸之道”出自哪位思想家的著作?4. “天人合一”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5. “性善论”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二、古代文人知识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是哪位文人的作品?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哪位文人的名句?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是哪位文人的作品?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哪位文人的诗句?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哪位文人的作品?三、传统艺术知识1. 中国传统四艺分别是?2. 京剧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戏曲?3. 刺绣是哪个省份的传统手工艺?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5. 国画的四君子指的是?四、历史人物知识1. 古代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2. 《史记》是哪位历史学家的著作?3. “策马趋前,骑射由容”形容的是哪位古代将领?4. “东汉开国皇帝”是指哪位历史人物?5. 古代的圣贤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五、古代科技知识1. 古代称为“天街”的是什么?2. 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南针b. 造纸术c. 火药d. 天平3.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起点是哪个城市?4.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哪位古代科学家?5. 古代中国所使用的日晷是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时间的?六、古代地理知识1. 中国的四大名山是哪四座山?2. 洞庭湖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3. 我国唯一的咸水湖是?4. 黄河的发源地在哪个省份?5. 长江是中国的第几大河流?七、中国传统节日知识1. 春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2. 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3. 中秋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4. 元宵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5. 清明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八、古代文化遗产知识1. 长城是我国哪个皇帝修建的?2. 故宫位于我国的哪个城市?3. 兵马俑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4.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中的哪一座山?5. 九寨沟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以上是一些关于国学知识的试题,答案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验证。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
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2.九十年,国祚废。
中的“祚”读作()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A:lè B:yuè正确答案:B9.河姆渡遗址位于:()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1. 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对于学习国学经典的人来说,熟练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理论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我们整理了一份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本文将介绍题库的概述和内容,并附上一些示例题目和答案。
2. 题库概述本题库收集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内容。
题库中的题目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多种类型,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各个方面。
每道题目都有详细的解析和答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题目示例3.1 选择题1.以下哪部作品是道家经典? 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道德经》正确答案:D解析:《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老子所著,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
2.以下哪个词语是用来形容《论语》的?A. 仁者爱人 B. 政治原则 C. 道德经典 D. 人生哲学正确答案:D解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括了众多关于人生道理和行为准则的论述,因此可以称之为人生哲学。
3.2 判断题判断题需要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
1.孟子是道家学派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错误解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注重人性的善和教育的重要性。
2.《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
正确答案:正确解析:《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3.3 简答题简答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并进行简要的阐述。
1.请简要介绍《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答案:《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教诲。
《论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重要内容。
其中,孔子对仁、礼、智、信等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
4. 结论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的整理为学习国学经典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地方民歌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战争歌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 创新B. 纪律C. 勤奋D. 团结答案:B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A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坚持答案:A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团队合作B. 终身学习C. 尊师重道D. 个人主义答案:B10. 下列哪部作品是《左传》的注解?A. 《春秋繁露》B. 《春秋谷梁传》C. 《春秋公羊传》D. 《春秋左氏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春秋三传”?A. 《春秋》B. 《左传》C. 《谷梁传》D. 《公羊传》E. 《国语》答案:B, C, D1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的哪些思想?A. 个人修养B. 家庭和睦C. 国家治理D. 世界和平E. 经济发展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形B. 无名C. 无为D. 有为E. 有形答案:A, B, C14.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社会价值观?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和谐D. 竞争E. 法治答案:B, C15. 下列哪些作品是《诗经》中的“雅”?A. 《大雅》B. 《小雅》C. 《周南》D. 《召南》E. 《鲁颂》答案:A, B, E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诗经》共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后面四句是什么?(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3、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里“齐州”是指哪里?:(代指中国)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1、“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2、“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说出三个(匡衡苏秦杨时车胤张衡范仲淹……)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C)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4、现存《论语》多少篇(20)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三1、东汉末年,曹操在和袁绍作战时,处于下风,他的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都和袁绍进行联络,以防后路。
后来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一些书信,曹操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了。
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
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也会找出路。
当时,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能去追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弟子规》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2、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背诵两句与“月”有关的经典诗句。
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A、颜征在B、孔鲤C、子路D、颜回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四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5句)(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学而进习之(4)温故而知新(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诗经》D. 《礼记》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庄子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以下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5.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一篇的内容?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是《孟子》中的名句,意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7. 《左传》是《________》的注解,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8. “________”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9. “________”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10. “________”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代表变化无常。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
12. 阐述《道德经》中“道”的概念及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13. 描述《春秋》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15. 分析《易经》的哲学思想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五、附加题(10分)16. 请列举并简述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哪四部经典,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参考答案:1. A2. A3. D4. D5. A6.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7. 春秋8. 关雎9. 禹贡10. 变11.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个人修养是社会和谐与国家治理的基础。
修身即个人道德修养,齐家指家庭和睦,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则是实现世界和平。
经典国学知识200题之二

中国四大名剧: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中国明朝汤显祖临川四梦:
《紫钗记》 《还魂记》 《南柯记》 《邯郸记》
中国文学史上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金瓶梅》 《西游记》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中国历史上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中国的中医四诊:
望 闻
问 切
中国古代四美: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三字经
》 《百家姓》 《千字文》
中国史学和文学上 有很高价值的三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中国历史上祭祀用的三牲:
猪
羊
牛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哪三国:
魏
蜀
吴
绘画中的三原色:
红
绿
蓝
中国历史上三体石经中的三经:
《尚书》 《春秋》 《左传》
中国历史上三体石经中的三体:
中国古代四大京城:
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中国四大名楼:
岳阳楼
黄鹤楼 滕 王 阁 太 白 楼
中国四大发明:
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中国泰山四大奇观:
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中国历史上管仲治国四纲:
礼 仪 廉
耻
中国历史上《四库全书》按照内容 分类分哪四部分?
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tiào)
中国历史上宋初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太平广记》 《文苑英华》
中国历史上书法四体:
国学试题答案

国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倡的道德理念?A. 仁爱B. 礼义C. 法治D. 中庸答案:C. 法治2. 下列哪位古代文学家与其代表作对应错误?A. 杜甫——《春望》B.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 李白——《将进酒》D.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D.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五经”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诗经》B. 《尚书》C. 《周易》D. 《左传》答案:D. 《左传》4.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孟子》?A. 指日可待B. 一暴十寒C. 老马识途D. 望洋兴叹答案:B. 一暴十寒5. “诗仙”是指哪位古代著名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陶渊明答案:B. 李白二、填空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头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
答案:人之初2.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名句,接下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__________。
答案:孙武4. 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__________”这一篇章,讲述了屈原的生平和爱国情怀。
答案:屈原贾生列传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_的《无题》。
答案:李商隐三、简答题1. 请简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理念。
答:《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是指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探究和认识,达到真知灼见的境地。
这一过程强调了实践与认知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研究事物,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规律,进而达到知识的提升和道德的修养。
2. 阐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答:“无为而治”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政治理念之一,由老子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正确
2、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
()正确
3、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错误
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错误
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正确
6、“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
()错误
7、“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
()错误
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错误
9、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正确
1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正确
11、“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
()正确
12、乐可以使人心向善。
()正确
13、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
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
()错误
1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
()错误
15、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
()正确
16、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错误
17、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正确
18、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
()正确
19、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错误
2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
C. 重要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
C.认真思考
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
”(《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6、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
C.明朝
27、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D. 教是为了学
28、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应理解为()。
B.有志的青年
29、《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B.教师
3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C.《学记》
31、()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B.记
32、“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开而弗达
33、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D.其他
34、怠者不能(),而忌者畏人修。
A.修
35、以自家()去处之,便私。
C.私意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教学原则。
B.启发性
37、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A.诸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出孔子()。
B.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39、《原毁》所阐述的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去解释,主要写的是()。
C. 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事
40、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A.倍
41、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体现较为明确的是()。
A.国民素质教育观
42、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B.董仲舒
43、“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
B.一回事
44、“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对“敬”的正确理解是()。
A. 尊重人
45、《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6、黄宗羲认为()是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A.获取知识
47、《中庸》继承了重视()的个别差异的思想。
B.主体
48、“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的话说明()。
A. 教育者一定要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就像射箭、工匠“规矩”一样。
49、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50、“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
C.熟读与精思
51、。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下列说法对的是()。
B.“豫”同“预”。
52、“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的《习性诸论》。
D.王夫之
53、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B.政治
54、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
B.梨洲先生
55、黄宗羲的籍贯在()。
B. 浙江
5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出自:()。
C.《论语?公冶长》
57、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的目的应该是()。
D.既为了养士也为了治国
5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中的“道”指的是()。
C.儒家礼教、思想
59、黄宗羲是()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A. 明朝
60、乐是由()。
A.从内心发出来的
6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必须重视实践
6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C.忿惕
63、()体现了荀子对教育、学习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C.我欲*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
64、《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
D.道而弗牵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
A.《学校》 B.《取士上》
66、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对
67、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
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
68、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A.审问之 B.慎思之
C.明辨之
D.笃行之
69、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
A.船山先生 C.一壶道人
70、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71、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
A.天 B.地 C.君 D.亲
72、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
分别是()。
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