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06 压强和浮力-【最后一站】2020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合集下载

预测05 质量与密度-【最后一站】2020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预测05 质量与密度-【最后一站】2020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预测05质量与密度中考物理中,质量与密度以物理量表达式考查为主,考题大多与压强和浮力相结合进行考查。

1.从考点频率看,主要考查测量物体的密度在实验探究中经常考到,而且经常会在最后环节增加特殊测量质量或者体积,进而求出密度。

2.从题型角度看,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计算为主。

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以纯理论知识基础,常结合浮力和压强,并以力学综合题或其他形式考查。

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感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点一:质量考点二:密度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含有物质多的,我们说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含有物质少的,我们说它的质量小。

质量用字母m表示。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吨比千克大,符号为t,克和毫克比千克小,符号分别是g、mg。

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t=103kg=106g=109mg。

性质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

常考的估测(1)一个鸡蛋质量为5×10-2kg;(2)成年人质量为50~70kg;(3)铅球质量为5kg;(4)物理课本质量为0.25kg。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单位密度单位是kg/m3,常用密度单位是g/cm3。

它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性质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状态、温度有关。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不同的物质一般不同。

公式ρ=m/V考点三:测量密度问题思维方法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 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V 2。

(4)固体的密度ρ=m/V=m/(V 2-V 1)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m 1。

(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2。

2020年中考物理冲刺卷及答案 (2)

2020年中考物理冲刺卷及答案 (2)

2020年中考物理冲刺试卷一.填空(每空2分,共26分)1.(2分)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配备了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

“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音色)2.(2分)“辽宁舰”服役,圆了中国航母梦;如图为航母上简化的蒸汽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汽缸内蒸汽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同时推动活塞,将内能转化为能,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

3.(4分)小周在郑州东区游玩,图中是他用调焦相机拍摄“大玉米”的照片,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小周站在原地不动,想照一张放大的照片,他应调节相机使镜头焦距(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4分)小丽探究煤炉的热效率时,用煤炉给10kg的水加热,此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

若6分钟内燃烧了1kg的煤,则这些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J.烧水过程中,(选填“0~2min”、“2~4min”或“4~6min”)时间段内的热效率最高。

[设相同时间内燃烧煤的质量相等。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煤的热值是3×107J/kg]5.(2分)如图所示,粗糙斜面高度为h,长为s,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把重为G的物体由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拉力的大小为F,则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用题目中已知量的符号表示)6.(4分)已知木块A的体积为1×10﹣3m3,重力为6N,与固定在容器底部的轻质弹簧相连,如图甲,现向图甲容器中缓慢注水,直至木块A完全浸没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

(1)在向容器中注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木块完全浸没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对木块的拉力为牛。

7.(2分)如图所示,将标有“12V6W”的灯泡L1和“12V3W”的灯泡L2接在12V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电路总功率9W(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2分)用烧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烧杯的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0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冲刺物理试卷

2020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冲刺物理试卷

8初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冲刺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1.以下各成语所反应的情形,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说的是A .凿壁偷光B .一叶障目C.海市蜃楼2.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实现机械能转变为内能的冲程是A .吸气冲程B .排气冲程C.压缩冲程D .形影不离D .做功冲程()()3.某热气球队为迎接竞赛进行了空中定位训练,热气球静止在空中某地点时,以下对热气球分析正确的()是A .拥有的动能为C.遇到的浮力为0B .遇到的重力为D .拥有的机械能为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公交车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是由于物体遇到力的作用B.质量同样的物体,汲取同样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大C.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流传,它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340m/sD.牛顿第必定律是经过实验加归纳、推理获取的5.家用电冰箱波及到好多物理知识,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门的四周装有掺入磁粉的橡皮条,能够使冰箱门封闭得更严实B.是利用融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原理实现制冷的C.冷藏室中的灯泡跟压缩机用的电动机是串连的D.冷冻室内壁结霜是凝结现象6.如图 1 ,正方体磁体飘荡在通电导体的上方,对于这一现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同名磁极互相排挤B.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磁场C.正方体磁体受力均衡D.该实验一定在失重条件下达成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图17. xx 年 10 月,中国成功重测了珠峰的高度此巅峰高处,与山脚下对比气压将显然8844.43(填写适合的长度单位)。

在(选填“增大”或“减小”)。

8.已经停止使用的“协和”式客机是世界上独一的一种超音速客机,它在超音速飞翔时的速度不可以低于 m/s,由于它会产生激烈的污染,因此好多国家严禁它在本国飞翔。

9.两艘轮船近距离平行行进时很简单撞上,是由于两船中间的水流速,两船间的压强的缘由。

10.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

2020中考物理(中考冲刺)考前押题卷

2020中考物理(中考冲刺)考前押题卷

(中考冲刺)考前押题卷物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

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0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C.人体正常温度为40℃ D.人的平均密度约为×103kg/m32.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气,易拉罐变瘪3.小嘉的读书笔记中有下列内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风能、水能和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B.验电器可以直接检验物体带正电荷或者带负电荷C.造成空气开关经常“跳闸”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用电器金属外壳没有接地D.电能表是直接测量电功率的仪表4. 2016年的巴西奥运会即将来临,小吴同学对伦敦“奥运会”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皮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使艇前进的力是桨划水的力B.短跑选手百米冲刺时,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C.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是力使弓的形状发生改变D.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是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青海火车站热水取水处,小明看到提示说“高原水温93℃”,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散热C.夏天,在电风扇下吹风,人感觉凉爽,这是因为吹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D.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这是灯丝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形成的6.关于如题6图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题6图A .甲图的实验说明磁场能产生电流B .乙图的实验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电动机C .丙图所示装置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 .丁图中麦克风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7、把密度为×103kg /m 3、重为12N 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 )A. 漂浮,F 浮 >12NB. 漂浮,F 浮 =12NC. 沉底,F 浮 <12ND. 沉底,F 浮 =12N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小敏在表演二胡时,二胡声是通过 传递过来的;小敏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

预测05 质量与密度-【最后一站】2020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预测05 质量与密度-【最后一站】2020年中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预测05质量与密度中考物理中,质量与密度以物理量表达式考查为主,考题大多与压强和浮力相结合进行考查。

1.从考点频率看,主要考查测量物体的密度在实验探究中经常考到,而且经常会在最后环节增加特殊测量质量或者体积,进而求出密度。

2.从题型角度看,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计算为主。

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以纯理论知识基础,常结合浮力和压强,并以力学综合题或其他形式考查。

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感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点一:质量考点二:密度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含有物质多的,我们说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含有物质少的,我们说它的质量小。

质量用字母m 表示。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吨比千克大,符号为t ,克和毫克比千克小,符号分别是g 、mg 。

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t=103kg=106g=109mg 。

性质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

常考的估测(1)一个鸡蛋质量为5×10-2kg ;(2)成年人质量为50~70kg ;(3)铅球质量为5kg ;(4)物理课本质量为0.25kg 。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单位密度单位是kg/m 3,常用密度单位是g/cm 3。

它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是:考点三:测量密度问题思维方法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 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V 2。

(4)固体的密度ρ=m/V=m/(V 2-V 1)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m 1。

(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2。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2020年中考物理冲刺卷及答案 (1)

2020年中考物理冲刺卷及答案 (1)

2020年中考物理冲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1.(3分)第一个发现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的是下列那个物理学家()A.奥斯特B.安倍C.法拉第D.沈括2.(3分)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风能B.天然气C.核能D.石油3.(3分)每年初春,我市各地时常出现所谓的“回南天”天气,即使天气很晴朗,也出现地板潮湿、水管出“汗”等现象,这是()A.液化现象B.凝华现象C.熔化现象D.凝固现象4.(3分)电工维修电路有时需要带电操作,如图所示,以下操作不会发生触电事故的是()A.甲站在绝缘凳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B.乙站在绝缘凳上仅接触火线C.丙站在地上仅接触火线D.丁站在地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5.(3分)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6.(3分)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A.B.C.D.7.(3分)为了方便,卧室里的同一个照明灯通常用两个开关控制。

一个安装在进门处,另一个在床头附近,操作任意一个开关均可以开灯、关灯。

图中四幅图是小明用电池作为电源设计的四个电路模型,能满足要求的是(其中A图中的S l、S2及C图中的S1为单刀双掷开关)()A.B.C.D.8.(3分)位于桂平的大藤峡水电站,预计水库正常蓄水位61.0m,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60万kW,设计通航标准2×2000吨。

大藤峡枢纽建成后,坝址以上40km的大峡谷将形成深水航道,千吨级船队可安全上溯柳州,下达广州(一年按365天计算,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库大坝筑成上窄下宽是为了美观B.正常蓄水时水对坝底的压强为6.1×104PaC.船闸应用了连通器原理D.水库年均发电量为1.6×1010kW•h9.(3分)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浸入水中。

预测5 功和能—2020年高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最后一站】(原卷版)

预测5 功和能—2020年高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最后一站】(原卷版)

预测5功和能1.功、功率和功能关系的基本概念。

2.以生产、生活和体育竞技项目等为背景的动力学和能量的综合题,涉及斜面模型或机车启动模型。

命题往往与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考点结合。

3.以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为核心考点,结合图象的综合题。

1.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1)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即p ΔG W E =-。

(2)克服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量,即p ΔW E =-弹。

(3)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即k ΔW E =合。

(4)重力、弹簧弹力(系统内物体间的轻弹簧)以外的其他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量,即ΔW E =其他机械。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量,即f Q F l =相对(对多过程问题l 相对为各段过程的相对位移之和,即相对路程)。

2.动能定理的应用:(1)如果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不同运动性质的阶段,可以分段应用动能定理,也可以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一般对全程列式更简单。

(2)因为动能定理中功和动能均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动能定理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在中学物理中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通常适用于单个物体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系统,如果涉及多物体组成的系统,因为要考虑内力做的功,可以先分别对系统内每一个物体应用动能定理,然后再联立求解。

3.应用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解题的一般步聚:(1)明确研究对象和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受力情况,弄清是否只有系统内的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3)确定物体运动的始、末状态,确定物体在始、末状态的机械能,及过程中各力做的功;(4)根据机械能守恒或能量守恒列出方程,统一单位后代入数据解方程。

4.机车启动模型:(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牵引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机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大,以后机车做匀速运动。

(2)机车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功率随时间正比例增大;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机车开始以恒定功率运动。

预测2 相互作用—2020年高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最后一站】(原卷版)

预测2 相互作用—2020年高考物理三轮冲刺过关【最后一站】(原卷版)
张力为 1 500 N,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150kg
B.100 3 kg
C.200 kg
D. 200 3 kg
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 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 FN,则
A.若 F 一定,θ大时 FN 大
B.若 F 一定,θ小时 FN 大
C.若θ一定,F 大时 FN 大
D.若θ一定,F 小时 FN 大
7.(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 80cm 的两点上,
弹性绳的原长也为 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 100 cm;再将
1
(2)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
物体静止或做
物体处于
对物体
建立平
对平衡方程




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状态
受力分析
衡方程
求解、讨论
3.动态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把“动”化为“静”,“静”中求“动”。
(1)图解分析法:对研究对象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
预测 2 相互作用
1.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 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 2.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 3.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几个知识点,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 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等的创新设计,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 力的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例如:坦克上的履带。
知识链接
对改变压强的理解: 增大和减小压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一定条件的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 方法解决,如重型拖拉机安装有两条宽履带,原因是拖拉机本身很重,对地面的压力很大,要减 小压强,不能减小压力,只能考虑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
考点一:1、压力
定义
三 要 素
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作用点 在受力物体表面 方向 垂直物体表面并指向物体内部 大小 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作用效果 跟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区别
压力
产生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原因
重力 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吸引而产 生的
A.甲图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力比乙图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力大 B.乙图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力比甲图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力大 C.甲图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强比乙图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强大 D.乙图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强比甲图中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强大 10.(2020•顺义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1.(2019•北京)如图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 水平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B.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 D.铅笔对两侧食指的压强大小相等 2.(2019•绥化)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正确的是( ) A.金属块所受重力大小为 26N B.金属块的密度为 2.3×103kg/m3 C.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26N D.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金属块下底面所受水的压强为 5×103Pa
9.(2020•大兴区一模)将小木桌按图甲和图乙两种方式放置在厚海绵上,小桌上分别放置一个相 等质量的铁块。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B. 下表面空气的流速
如图是机翼的截面图,飞机获得升力是因为其上表面空气流速小于
7
C. 上的压强
如图所示装置中,水受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不会对探头产生向
D.
如图是嫦娥四号探月器,其静止时对月球和地球水平表
面产生的压强相等
6.(2019•雅安)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放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着质
体 A、B 分别放入两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甲、乙液面刚好相平,此时,设 A 物体受到的浮力
为 F 浮 A,甲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 p 甲;B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B,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
为 p 乙,则( )
A.F 浮 A=F 浮 B,p 甲>p 乙
B.F 浮 A=F 浮 B,p 甲<p 乙
8
C.F 浮 A<F 浮 B,p 甲>p 乙
D.F 浮 A<F 浮 B,p 甲<p 乙
8.(2019•兰州)如图甲所示,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
慢匀速下降,并将其浸入平静的游泳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 h 的
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g 取 10N/kg,则下列说法中
9
A.
吸管一端做成尖形 B.
考点四:大气压
一、大气压的存在 1.产生原因: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层的气体与固体、 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就产生了大气压强。 2.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应用:钢笔吸墨水、覆杯实验、瓶口吞鸡蛋、吸管吸饮料、瓷砖上的吸盘等等。
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在海拔 3000 米以内,每上升 10 米, 大气压大约降低 100 Pa
三.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3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等。
考点五: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方向是竖直向上。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 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F 浮=F 上–F 下。 解读:若物体下部没有液体则物体不受浮力作用。例如插入河底淤泥中的木桩和已粘在杯底上 的铁块都不受水的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但一般情况下不考虑 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 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解读: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个物体,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物 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将一个空心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并上浮,随着露出水面的体积逐渐增大时, 球所受的浮力将逐渐变小,球所受的重力不变,当球浮在水面静止时,所受浮力和它的重力相等。 三、浮力的计算 1.称重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G,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 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则 F 浮=G–F。 2.原理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 g=ρ液 gV 排,普遍适用于计 算任何形状物体受到的浮力。 3.漂浮或悬浮条件:物体漂浮或悬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 浮=G。 解读:(1)计算浮力时,可以依据物体所处状态和题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计算; (2)将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漂浮、悬浮条件结合在一起来计算浮力大小; (3)漂浮、悬浮的物体 F 浮=G 排=G 物,m 排=m 物。
1
方向 垂直指向接触面(只有接触面为水平方向时, 竖直向下 方向才竖直向下)
考点二:1、固体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定义式: p F S
(3)单位:(Pa) 1 Pa=1 N/m2
2、改变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例如:压路机的轮子一般做的很重、锋利的 刀口容易切东西。
A.
滑雪板面积较大
B.
骆驼宽大的脚掌
6
C.
铁轨下铺设枕木
D.
破窗锤敲击端做成锥状
3.(2019•河南)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
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 F 甲、F 乙、p 甲、p 乙表示,则( )
A.F 甲=F 乙,p 甲=p 乙
B.F 甲=F 乙,p 甲>p 乙
易错警示
对大气压的理解: 托里拆利实验注意事项
①如果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变长,但竖直高度不变; ②改变管的粗细,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不变; ③管内混入了空气,水银柱竖直高度减小
二、大气压的变化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
考点三: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产生:液体由于重力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 有压强。
2.特点: (1)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液体压强的计算
在液体压强的公式 p gh 中,p 表示液体的压强,单位是 Pa, 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
预测 06 压强和浮力
中考物理中,压强和浮力以公式的应用考查为主,考题大多与压强和浮力相结合进行考查。 1.从考点频率看,主要考查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压力的计算,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浮力的计算及浮沉条件;难度较大的计算题会结 合二力平衡、浮力等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从题型角度看,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计算为主。 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以纯理论知识基础,常结合浮力和压强,并以力学综合题或其他形式考 查。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感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C.F 甲>F 乙,p 甲=p 乙
D.F 甲>F 乙,p 甲>p 乙
4.(2019•成都)下列情形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
A.高原上用普通锅不易煮熟米饭
B.用吸管吸饮料
C.“玉兔”号在月球上留下“足迹”
D.马德堡半球实验
5.(2019•鄂尔多斯)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是自制压强计,用它还可以制成高度仪,若瓶中装满水,还可制成液体温度计
F 浮<G 物
ρ液<ρ物
解读:总有同学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这种说法是不正
确的。事实上物体的沉浮决定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而不是只决定于物体受到
的浮力大小。大石块受到的浮力再大,只要还小于自身的重力,就不会上浮;小木块受到的浮力再
小,只要还大于自身的重力,就不会下沉。
2
是 kg/m3,h 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是 m,g 一般取 9.8 N/kg
易错警示
对液体压力的理解: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般不等于液体的重力,只有柱形容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放到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才等于液体的重力(F=G)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
考点五:物体的浮沉条件
一、判断物体浮沉的条件:通常情况下,判断物体的浮沉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力的关系来判
断,即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结合浮沉条件来判断;二是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来
判断。
判断方法
比较 F 浮和 G 物
比较ρ液和ρ物
上浮
F 浮>G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