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
论语第二章原文与解析

论语第二章原文与解析论语第二章原文与解析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文献。
第二章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将对论语第二章的原文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论语第二章中的原文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以上是论语第二章中的三则语录。
下面我将对每个语录进行解析。
第一则语录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表达了对学习的重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待他人评价的淡然态度。
子思认为不断学习和反复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快乐的,他期望能够从远方的朋友身上学到更多知识,并且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因为别人对他的无知或误解而生气或愠怒的。
第二则语录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通过与他人交往来学习和提高自己。
子思认为每个人身边都有可学习的人,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优点和长处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向他们学习,同时在与不善者的交往中要有所改进。
第三则语录中,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话强调了个人的自我反省和修正。
子思每天都会反思自己是否对他人忠诚,是否对朋友诚信,是否努力学习并传承传统的知识。
通过这种不断的自我审视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保持道德和品德的修养。
通过对论语第二章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子思对学习的重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待他人评价的淡然态度。
这些思想观点对我们现代人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学习,珍惜友谊,并保持对他人评价的冷静和淡然。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我们才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论语第二篇原文与解析

论语第二篇原文与解析《论语》第二篇:原文与解析导读:《论语》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第二篇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将介绍《论语》第二篇的原文,并对其进行解析和分析。
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析:这段原文中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包括“学习”、“朋友”、“不愠”等。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学习的重视,提倡不断的钻研和修炼。
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强调了君子的风度,应当宽容待人。
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析:这句原文中使用了比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意思是说在执政过程中应当以德为根本,像北辰一样居于高位,指引众多星星相互共同发光。
此处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念,主张以德治国,以道德和美德来引导人民。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解析:这段原文中,孔子指出夷狄之地虽然有君王,但是他们的统治远远不及诸夏之地的亡国状况。
通过比较两者,孔子再次强调了治理的重要性,正视君王的责任与使命。
第四章:里仁篇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解析:这段原文中,“里仁为美”是指在家庭和社区中,要注重亲情和仁爱。
接着,“择不处仁,焉得知?”则是强调个人要从行为实践中体会到仁道的真正意义。
通过这两句原文,孔子教导人们要注重内心的修养与修炼,用仁爱来行事。
结语:《论语》第二篇中提到了不同的主题和思想,包括学习、执政、治理和仁爱等。
通过对其原文的解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论语》作为一部重要的教育经典,对于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论语第二章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
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怎么行孝。
孔子说:“不要违背。
”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
”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孝子最挂念的只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不要得病。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
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
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和颜悦色难以做到。
父母有事,晚辈代劳;有酒食,长辈先用——这样子就可以称为孝吗?”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论语2.10感悟

论语2.10感悟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这句话告诉我们,观察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行为表现,还要深入了解他的内心动机和想法。
通过观察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我们可以找到他的做事动机。
如果只看表面行为,而没有深入了解其动机和想法,就容易产生误解和判断错误。
同时,我们还要看这个人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正义、合法,以及他今后的计划打算是否正确。
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避免被表面的行为所迷惑。
总之,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到他的行为表现,还要了解他的内心动机和想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避免被表面的行为所迷惑。
论语篇二

1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3子曰:君子不器.4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9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0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1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2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1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14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1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6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18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1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0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21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22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24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5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26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27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28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29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30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3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2子之所慎:齐,战,疾.33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34子不语:怪、力、乱、神.35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36子不语:怪、力、乱、神.37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3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39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40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4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2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4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44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45子罕言利与命与仁.46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47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48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49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5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篇二: 论语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及翻译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拼音版) (2)

论lùn 语y ǔ学xué而ér 第dì一yī子z ǐ曰yuē:“学xué而ér 时shí习xí之zhī,不bù亦yì悦yuè乎hū?有y ǒu 朋péng 自zì远yu ǎn 方fāng 来lái,不bù亦yì乐lè乎hū?人rén 不bù知zhī而ér 不bù愠yùn ,不bù亦yì君jūn 子z ǐ乎hū?”有y ǒu 子z ǐ曰yuē:“其qí为wéi 人rén 也yě孝xiào 悌tì,而ér 好h ǎo 犯fàn 上shàng 者zhě,鲜xi ǎn 矣y ǐ;不bù好h ǎo 犯fàn 上shàng ,而ér 好h ǎo 作zuò乱luàn 者zhě,未wèi 之zhī有y ǒu 也yě。
君jūn 子z ǐ务wù本běn ,本běn 立lì而ér 道dào 生shēng 。
孝xiào 弟dì也yě者zhě,其qí为wéi 仁rén 之zhī本běn 与y ǔ!”子z ǐ曰yuē:“巧qi ǎo 言yán 令lìng 色sè,鲜xi ǎn 矣y ǐ仁rén!”曾céng 子z 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 省x ǐng 吾wú身shēn :为wéi 人rén 谋móu 而ér 不bù忠zhōng 乎hū?与y ǔ朋péng 友y ǒu 交jiāo 而ér 不bù信xìn 乎hū?传chuán 不bù习xí乎hū?”子z ǐ曰yuē:“道dào 千qiān 乘chéng 之zhī国guó,敬jìng 事shì而ér 信xìn ,节jié用yòng 而ér 爱ài 人rén,使sh ǐ民mín 以y ǐ时shí。
论语选读二

注释 1、之:到……去。 、 ……去 2、弦歌:弹琴唱歌。 、弦歌:弹琴唱歌。 3、焉:怎么。 、 怎么。 4、诸:之于。 、 之于。 5、使:使唤。 、 使唤。 6、戏:开玩笑。 、 开玩笑。
【译文】 译文】 孔子到武城,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 孔子微笑着说: 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 牛的刀呢? 牛的刀呢?” 子游回答说: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 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 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 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 学生们,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 对的。我刚才说的话, 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 而已。 而已。”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 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 回事。 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 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 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 说法, 瓜田不纳履, 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 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 誓来为自己表白, 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 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 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我觉得 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的方式 来取信于人, 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 些赌咒发誓的人。 些赌咒发誓的人。
【评点】 评点】 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 “为之不厌,诲人 不倦”是一致的。 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 和执著的品格 的品格。 和执著的品格。
【原文】 原文】 子曰: 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译文】 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题上, 孔子说: 在对仁这个问题上, 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论语》 为政第二 (原文、译文、解读)

《论语》2为政第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这一篇章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应用问题,孔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他的思想深入了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
因此,这一篇可以说是学而篇的进一步理解。
【原文】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在自己的位置众星就会四面环绕着它。
”【说明】孔子的思想反复强调“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里说的意思就是执政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修养道德确立自己的领导威信,以威信治理国家,就会实现无为而治的局面。
反映的是孔子的典型的德治天下的思想。
【原文】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说明】孔子晚年删订《诗经》,是因为他看到了诗歌的兴观群怨的功能,他的思想中认为人的成长和生命发展要“兴于诗”,足见孔子对诗歌的重视。
因此,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删订《诗经》时把握的一个原则。
所以,有人译成:删订《诗经》三百篇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思想纯正。
【原文】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用刑罚去规范民众,老百姓就可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知道羞耻;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制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但会懂得羞耻,还会自觉的遵守法律走在正途上。
”【说明】孔子注重人的心灵修养,所以治世他也看中以礼服人、道德化人的作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凡事一旦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事情就好办了。
内心认识不到位,有抵触情绪,效果是不会好的。
【原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向学,三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人生立场,四十岁的时候不再困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六十岁的时候,就没有我不中听的事情了,到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法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本子,并加以注释,是为今本《论语》的通行本。
四、《论语》之篇章
现在遍行的《论语》版本,都是二十篇,每 篇取前两个字作为篇名,篇下面又分若干章,全
书共511章,16259字(不包括标点符号)。
五、《论语》之内容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经典,作为孔学的重
要载体,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
伦理、美学、文学、音乐、教育、道德和管理等方面
的内容,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等,用一句话概 括说,《论语》主要论述做人、做事、做官,
它对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气质、性格、思维
等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六、《论语》之传播
《论语》面世以后,随即得以广为流传。
1、秦汉时期就流入朝鲜和日本,日本《太宝令》
4、张侯《论语》——西汉末年,丞相张禹 (汉成帝,封安昌侯)以《鲁论》为主,结 合《齐论》或许还有《古论》,撰写了《论语 》最新版本,即今王》、《知道》两篇,
择善而从,为儒生所宗,在当时颇有影响。
5、《论语》——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
底本,参考《齐论》 和《古论语》编校成一个新
5、《论语》是一部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 神面貌的伟大的书。 ——汤一介 6、美德的最高之本,是孔子的《论语》。 ——余秋雨 7、怎样安身立命?怎样为人处世?中国没有《圣 经》,大家都到《论语》中去找就好了。 ——李泽厚
还指定《论语》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 2、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把《论语》译为拉文, 后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 西方广为传播。所以说,《论语》不仅是中国的,
而且是世界的。
七、《论语》之评价
1、《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宋代·赵普 2、《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 ——西方观点 3、《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 ——钱穆 4、孔子学说与《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 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意加以曲 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南怀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