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八下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合集下载

人教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 (共21张PPT)

受精卵
蛙的变态发育
Hale Waihona Puke 蝌蚪幼蛙成蛙思考: 雄蛙的鸣叫,雌雄蛙的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雄蛙的鸣叫,雌雄蛙的抱对是蛙的繁殖行为, 可以提高体外受精率。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同青蛙一样,其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 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探究二:水域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两栖动物吗?
讨论
•蛙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它的形态特征和生活 习性怎样? •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 •青蛙的鸣叫、抱对各有什么意义? •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
雄 蛙 鸣 叫
雌 雄 蛙 抱 对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1121 .8.11W ednesday, August 11, 2021
2.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 字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 气候温暖潮湿,水
长的繁盛时期。
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
减少,分布范围小。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下 午12时 35分21 .8.1112 :35Aug ust 11,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11 日星期 三12时 35分5 秒12:35: 0511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_第三节_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_第三节_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答: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有限的, 为了保护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 受到污染。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但要从自己
做起去保护环境,也要教育我们身
边的人一起来爱护环境,爱护我们 共同的家园。 • (1)禁止捕杀青蛙,保护蛙卵 • (2)禁止滥用农药、化肥
受精卵 春末夏初 生殖季节 青蛙发育 过程 生殖过程 两栖动物的 生殖和发育
水 中进行 2.青蛙的受精过程是在___ 鱼 的。蝌蚪的外形像_____, 通过 躯干和尾 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 __________ 在水中游泳。成蛙后肢比前肢____, 强壮 适于在陆地上跳跃。蝌蚪与成蛙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区别很大,属 变态 于____发育。
3.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是庄 稼的卫士。为使青蛙顺利繁殖,消灭 庄稼害虫,请你帮助农民制订保护青 蛙的措施。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寻找答 案。 答: 严禁捕食青蛙,不 污染水环境,特别是 池塘河流, 保护好青蛙的“家”。
雄蛙鸣叫
青蛙的抱对有何意义?
抱对剌激雌蛙 释放卵细胞, 雄蛙释放精子。 有利于精液直 接排在卵细胞 上,这样就会 提高卵的受精 率。
青蛙的雌雄抱对
青蛙的产卵、受精 作用都在水中进行。 水中漂浮着一片片 胶状透明的东西, 里面有许多深色的 小点,这就是青蛙 产下的卵块(里面 有许多受精卵)。
蛙的卵块
● 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 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了畸形蛙:一些 蛙有弯曲、残缺不全的腿,一些蛙有 多余的腿。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 经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部和 加拿大都发现了畸形蛙。从历史情况 看,畸形蛙的比例很低;而在调查的 某些地方,畸形蛙的比例竟高达96%。 在外形畸形的同时,这些蛙的生殖系 统和消化系统常常也有严重缺陷,很 少能活过其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共20张PPT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共20张PPT

2.每年春末夏初,池塘边传来阵阵蛙鸣,这是雄 蛙在( B ) A.唱歌 B.求偶 C.捕虫 D.呼吸 ) D.受精卵
3.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A.蝌蚪 B.卵
D
C.幼蛙
4.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出现呼吸器官的先 后顺序是( A ) A.外鳃→内鳃→肺 C.肺→外鳃→内鳃 B.内鳃→外鳃→肺 D.内鳃→肺→外鳃
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如红 色箭毒蛙、非洲胎生蟾蜍等。 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 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
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C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 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受精卵 成蛙
蝌蚪 尾巴逐渐消失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比较蝌蚪与青蛙的不同之处 蝌蚪 成蛙
肺、皮肤 无 有 浅水及湿润的陆地
呼吸器官 尾
四肢 生活环境
外鳃→内鳃 有 无 水中
像青蛙这样,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
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发育类型,
称为变态发育。
与青蛙一样,蟾蜍、大鲵和蝾螈等其他两栖动
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 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发育特点: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征: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主题二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青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现存的两栖动物中有11种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学习目标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共15张PPT)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件(共15张PPT)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6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 气候温暖潮湿,水
发展的繁盛时期
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 部分地区出现干旱 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和沙漠,气候干燥。
3、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畸形蛙, 一些蛙有弯曲、残缺不全的腿,一些蛙有多余的腿。这引起科学家 的注意。后经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发现了 畸形蛙。从历史情况看,畸形娃的比例很低;而在调查某些地方畸 形娃的比例竞达96%。在外形畸形的同时,这些娃的生殖系统和消 化系统常常也有严重缺陷,很少能活过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2010 年,有些科学家认为,近年来发现的某些畸形娃是由于受到了寄生 虫感染,而向河流和池塘排放污水则可能增加寄生虫的数量。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P16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 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 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有什么原因造成的?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水被污染后,其中有影响 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或其他生物(寄生虫)数量增加。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
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声音是雄蛙在( )
A.警示
B.求偶
C.呼吸
D.捕虫

八年级生物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授课典案新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授课典案新版

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课标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

课标解读1.《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生殖、发育与遗传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对这一主题阐述为:生物生殖、发育与遗传是生命基本特征。

植物、动物与人通过生殖与遗传维持种族延续。

在本节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有关重要概念为:不同动物发育方式可能不同。

有些动物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有些动物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别很大。

2.八年级上册在《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一节学习中,曾经提到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但那时是为了说明“两栖”含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将侧重点放在青蛙生殖发育与环境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生殖发育影响上。

新课程标准构建了“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加强环境教育,以提高初中学生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知识与技能,做到与环境与谐相处。

本节课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与特点。

增加“箭毒蛙”与“非洲胎生蟾蜍”生活现状介绍,结合教材中“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依据客观事实分析问题,逐步认同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表达新课标在保护环境方面理念。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知道有关青蛙生殖与发育知识,如蛙鸣叫、抱对、蛙卵、蝌蚪、生活环境等。

再通过图片展示蛙生殖与发育过程。

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思考蛙一系列生殖行为意义、受精方式、发育特点、与生活环境关系、蝌蚪与成蛙形态结构特征上区别,总结认识青蛙变态发育与两栖动物概念。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方式与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特点,分析蝌蚪形态结构特点对适于水中生活意义,从而理解蛙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陆生动物?3.有关两栖动物生殖与环境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

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原因,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5.某地发现一只畸形青蛙,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可 能原因是 ( ) A.发育过程中营B 养条件不够 B.水环境污染 C.青蛙发育速度过快 D.水源日益减少
6、青蛙产生精子和卵后,受精场所是( B )
A、水中和陆地上都可以
B、水中
C、陆地上
D、干燥的土壤中
C.水源日益减少
D.两栖动物的生活能离开水
3.成熟的青蛙要回到水中( )。
A 抓蝇 CB 获取所需的食物 C 生殖 D 湿润鳃体
4、下列对青蛙生殖发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B 雌雄同体、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C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 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只有雄蛙能鸣叫
雄蛙鸣叫
雌雄蛙抱对
受精卵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环境
同青蛙一样,其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 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 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精子与卵细胞水中相遇,形成受精卵
1、蛙的生殖特点是什么?
青蛙 生殖 特点
雌雄异体 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 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蝌蚪
成蛙
图示
特点
像鱼,有尾, 用_鳃__呼吸
生活环境
_水__中__
有四肢,无尾,用__肺_呼 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__水_中__和__陆__地__
受精卵 成蛙
蝌蚪 尾巴逐渐消失
先长后腿 后长前腿
生殖和发育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这个过程与昆虫的发育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差 别很大,所以其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生物八年级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

生物八年级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
体外受精
有性生殖
探究:青蛙的发育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2.早期蝌蚪和成蛙有什么不同?


3.外部形态上,蝌蚪和青蛙有哪些特点与其生活 环境相适应?
2021/4/7
探究:青蛙的发育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青蛙 的发 育
2021/4/7
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
长有外鳃的蝌蚪 长出后肢的蝌蚪
2021/4/7
1、上述事实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 影响?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
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和发育, 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 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畸形蛙可能是水污染而造成的,水中有影响蛙正
成蛙
尾部消失的幼蛙
长出前肢 的蝌蚪
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四个时期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探究:
青蛙 的发 育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2.早期蝌蚪和成蛙有什么不同?
2021/4/7
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的不同点
比较 四肢

早期蝌蚪
无 有
成蛙
有 无
呼吸器官
运动方式 食物
生活环境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 摆动产生运动 水中微生物、植物
2021/4/7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特点: 生殖: 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发育: 变态发育。
2021/4/7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 与环境条件
资料分析(课本P16-17)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多只青 蛙集群行进。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 产卵场所。

初二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初二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初二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初二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一、说课程标准:本节课是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下的二级主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内容二、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从学生的认识逻辑来看,在这一单元中需要解决的是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解读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本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本部分内容的编定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

本部分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三、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技能方面: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

这样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讨论联系生活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过程与方法:在前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内分析讨论,总结出汇报材料,课上进行汇报,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与碰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案导学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主要是在﹍﹍﹍﹍中完成的, 幼体要经过﹍﹍﹍﹍才能上陆地生活。 2. ﹍﹍﹍﹍蛙鸣叫,雌雄蛙﹍﹍﹍﹍ ,精子和 卵细胞在﹍﹍﹍﹍中完成受精。 3.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四个时期,这样
A、雄蛙 B、雌蛙 C、雄蛙与雌蛙在一起
D、有时是雄蛙,有时是雌蛙
3、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过10万只青蛙集群行 进。这是青蛙 ( )
A、在迁移
B、寻找食物
C、有集群行为
D、寻找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P17
B

鱼 尾 发达 变态 禁止喷施农药; 防治水污染; 禁止人工捕杀青蛙等
二、青蛙的发育 4、青蛙的发育
一生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青蛙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蝌蚪、 四个时期
幼蛙、成蛙四个时期。 变态发育
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
与昆虫的发育过程相似,也是一种
变态发育。
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
5、图解巩固青蛙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过程
变 态 发 育
7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的过程也是一种﹍﹍﹍﹍。
4.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原因是﹍﹍﹍﹍。
合作学习一 ☆ ☆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 视 频 感 知 青 蛙 的 生 殖 1
一、青蛙的生殖: 2、依据P 教材了解青蛙的生殖
14
繁殖季节 卵生 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
雄蛙鸣叫 雌雄蛙抱对 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
3、视频感知 青蛙的发育
◆ 依据P15-17教材归纳
1、两栖动物生殖和幼体发育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2、危及两栖动 物的生殖和发育 的因素有哪些 3、怎样才能让 两栖动物拥有良
好的栖息环境呢?
三、生殖发育的环境条件:水质良好的水域
第三节
鸣叫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抱对 体外受精
一、青蛙的生殖方式:
(求偶) (提高受精率) (水中完成)
由体内
的基因控 吃比 它小的 浮游生


关 的 系 。 说 。 它 明 们 青 存 蛙 在 是 较 由 近 鱼 的 进 亲 化 缘 来
二、发育方式:
卵 蝌蚪 成蛙 幼蛙 (用鳃呼吸) (用肺呼吸,皮肤辅助)
三、生殖发育的环境条件:
学案检测
1、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 A.卵 胚胎 幼蛙 蝌蚪 蝌蚪 成蛙 成蛙 幼蛙 成蛙 C.受精卵 D.受精卵 ) B.卵 胚胎 蝌蚪 成蛙
2、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词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这高声鸣叫的是( )合作学习二 ☆ ☆两栖动物源自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青 蛙 的 发 育 离 不 开 水
◆ 资料分析*讨论
1、上述事实说明环境的变迁对 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 下降。 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水受到污染。 3、资料3可以说明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 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保护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