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探索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探索

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信息化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难点,并提出应对策略进行探索。

一、发展难点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面对的第一个难点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的网络环境较差,教学设备更新不及时,这对于开展教学信息化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是制约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师资力量不足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对于教学信息化的认识和运用水平偏低,缺乏教学信息化应用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这将制约教学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

3. 学生接受能力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也是一个难点。

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教学信息化带来的变革;部分学生对于教学信息化应用缺乏兴趣和动力,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教学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应对策略为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校园网络环境,更新教学设备,提升教学信息化的硬件条件。

可以借助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加强校企合作,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促进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和完善。

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参与到教学信息化研究和实践中来,提升教师的教学信息化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优秀师资,建立师资交流机制,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引入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应用经验。

为了提升学生接受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信息化教育和培养。

高职院校机场运行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机场运行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机场运行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发布时间:2023-02-23T02:36:09.19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马百平[导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马百平山东云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东营市 257100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实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实训教学质量,需要在实训教学中注重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机坪特情处置及应急救援管理”为例,探讨如何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做好实训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场运行管理;专业课程前言实训教学是高职教学的核心,实训教学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

当今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却普遍存在教学设计较粗糙、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方法局限性较大等问题。

为提升高职实训教学质量,笔者以本校安检专业实训课程“机场运行管理”中的“机坪特情处置及应急救援管理”模块教学设计内容为例,进行了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1.行业发展对课程体系的要求根据民航的发展和行业需求,开办机场运行管理方向,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旨在通过机场运行与管理系列课程的学习和与岗位接轨的应用能力训练,使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具备从事现场运行指挥和机场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胜任机场运行管理的相关工作。

首先是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提升毕业生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在高职教育期间完成专业知识的积累,能够胜任不同类型机场和不同部门的工作。

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从工程实际出发,贴近民航实际,符合民航的发展水平。

其次是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机场运行管理中的不正常航班处理、多部门协同决策、应急救援和安全管理等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该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开设专项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职《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职《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

而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而提升教学效率。

高职教师在开展《民航危险品运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高职院校应当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阐述了高职《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一、《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分析《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包含了较多的内容,其中航空危险品的种类以及识别的方法、运输和具体的操作等内容,其是从事航空行业的服务工作人员所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之一,这个专业课程教导学生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课程还配备了各种实际案例,并且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这个课程设置了专门的训练板块,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可以查找和学习课程的附件资料,从而通过不断练习和训练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航空事业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一门重要课程,其面向的是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总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导学生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定,了解到航空服务行业管理航空危险品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掌握一些实用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如何分辨危险品的种类,如何正确处理危险品,如何维护其他乘客的安全等知识内容,本文选取了“认识危险品的限制”内容,其教学目标则是:1.能了解禁止运输的危险品和隐含危险品;2.能知晓旅客与机组人员携带的危险品;3.能熟悉限制数量和例外数量的危险品;4.能了解危险品的其他限制。

三、教学方法此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加强,教师运用信息化方法,并且结合一定的课堂实例授课,而学生就应当扮演好各种角色,充分融入教学情境中学习。

信息化教学培训会议记录

信息化教学培训会议记录

信息化教学培训会议记录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参会人员:
授课人员:
记录员:
培训内容:信息化教学培训——超星平台的使用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了解并探索网络课程教学方法,12月11日下午2点,民航学院特邀请了超星集团何晴讲师在C111组织了一期信息化教学培训,民航学院督导周铁军教授、民航学院王建辉院长、院长助理施敏老师及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了培训。

培训以“互联网+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建议老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了解并认同信息化教学。

何老师从“手机+二维码”“翻转课堂+MOOC”“手机+app”三个方面,展示了现代信息化技术在课堂的利用,并详细讲解了超星集团开发的app“学习通”的使用方法,例如新建课程、导入教学资源以及签到、提问、讨论、投票等功能的用法,旨在使老师掌握信息化软件手机端的使用。

培训之后教研室老师们感触颇深:
**老师:之前我接触蓝墨云班课并尝试着用于课堂,但仅仅只是小规模的尝试,但是效果还是不错,学生们的反应
也挺好。

这次的培训能进一步推动大家普遍在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手段,相信课堂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老师:课堂签到和摇一摇模式很实用,下次上课就可以先用用看了。

**老师: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确实应该好好将这些技术和手段融入课堂。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技术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技术研究

2023年11月第26卷第21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Nov.,2023Vol.26,No.21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广泛宣传。

尤其对国家、省级以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的教师予以大力宣传表彰,将他们先进的育人经验、教学成果总结推广。

对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聘上权重加大,对获奖学生团队在奖学金上予以倾斜,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同时对信息化意识不强的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深入、持续的专业培训指导,提升其教育信息化意识与能力。

3 总结与展望教育融媒体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数字化融合教育将成为新常态,教育科技将改变教育行业格局和价值链。

教学过程的时空拓展、教学管理的数字支持、教学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可视化教育平台的支持、智能设备管理云平台、学生学习行为管理平台,这些都会促进教育信息化2.0的升级,其目标是:“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4]。

高职院校要想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不被淘汰,唯有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建设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1]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2]胡亚荣.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11):12-14.[3]王立华.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态度、原因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4]骆参驹.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120-122.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技术研究宋胜红,肖 雪,张圆梦,袁丽莉(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 210019)[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为主线,探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技术在职业教育行业中的应用,并参考国家及行业规范,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围绕教学、管理和评价三要素,提出了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思路。

《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改探索与实践

《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改探索与实践

《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改探索与实践摘要:完善的教学体系、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高效的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以提升高职院校《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教学质量为出发点,重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理念设计,树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新思路,为高职院校教师更好地开展《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教学提供设计理念和教学思路参考。

关键词:危险品运输;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引言“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思想,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教学理念,“教、学、做”简而言之就是将授课、学习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由于危险品运输关乎着人员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与飞行安全,因此《民航危险品运输》这一课程对学生的实操素养有较为严苛的要求与标准,教师秉持“教学做一体化”原则,让学生在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下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不断进步。

基于此,笔者将会对“教学做一体化”背景下的授课方法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应人员提供建议。

一、教学体系重构根据IATA《危险品规则》以及我国交通部《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42号令)的要求,凡是与危险品运输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工作岗位,必须接受危险品运输知识培训,通过专业的学习、训练、考核后才可上岗。

因此,要想实现危险品运输教学改革高质高效,教师应前往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实际工作岗位对于危险品运输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标准,充分掌握民航货运、客运等工作任务与内容,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创设工作所需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教师应该保障所讲解的一切内容都来自于客运、货运等岗位的实际工作要求。

这样才可以保障“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有序顺利进行,为学生能力的进步保驾护航[1]。

二、教学优化(一)教学理念设计《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中,关于危险品的识别、包装检查、标记标签的粘贴与检查、运输文件的填写等内容,其实践操作性较强,除需注重知识结构梳理、总结外,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学、做”思想理念为指导,依据“任务布置——任务实施(操作)——任务评价”三步学习法来实施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消化吸收,在实践操作中提升。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 背景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面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

2. 项目建立为了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由教育部主导,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多方合作,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

3. 项目目标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 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 开展教师培训和学生指导,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

-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4. 项目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

- 教学改革方案研究:根据调研结果,针对性地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 教师培训和学生指导:举办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培训班和学生指导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意识。

- 教育资源共享评台建设:打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共享评台,促进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

5. 项目成果截止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发表了多篇相关学术论文,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成立了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 建立了一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为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6. 展望未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为建设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而努力。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线上研学心得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线上研学心得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线上研学心得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线上研学,收获颇丰。

研学过程中,众多教育专家分享了他们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我深刻体会到,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技术的引入,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升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信息化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平台。

这些工具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使得知识传递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这些工具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但信息化教学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要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还需要他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此外,学校管理层也需要对信息化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包括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方面。

此次研学让我更加坚信,信息化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未来,我计划深入学习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此次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线上研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有信心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成长。

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紧跟时代步伐,共同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2 2018年•第5期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举措,通过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 应用,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延,使学生获得更为立体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更为有效自 主地学习。

本文一方面阐述了民航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和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必要性,另一方面以《航空电机基础》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民航专业课程信息化教 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和主要成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国家鼓励信息化教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 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国家要I步地鎌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这不仅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

推进院校信息 化教学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举措。

1民航高职院校倌息化教学现状根据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要求,90%以上的职业院校已经基本进入数字校 园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有了传播的平台和基础。

虽然大部分的航空高职院校教师对信 息化教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整体来看,局限于传统教学,恐惧接受新技术的问题 还是存在。

相较于整个社会,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还是滞后的。

例如,应用模 式普遍单一,信息化资源除电子课件外不够丰富,引入设备和平台却没有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等。

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信息化教学錄的步伐。

为响应国家的号 召,广大航空院校积极地寻求改变,着手建设特色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获得初步成果。

其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主的航空院校申报的飞机机电 设备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主 的航空院校申报的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入选2017年度国家级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资源库錢库【31〇2民航髙职院校推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2.1信息化教学改革能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1)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制作齡倾信息化教報源,麗够齡提升讓W 信息化_水平。

(2) 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过程,在整合碎片化资源和梳理教学重难点方 面,能撤健獅对课程的W f S 解和编排,选離当的手段实现当前学情的需求。

(3)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并在该模式的教学进程中提供指导和推进,有效提髙教学质童。

2.2信息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地学习(1) 信息化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学生可以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地通 过互联网乎台获取种类丰富的教学资源。

(2)结合教师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完成课前课中课后的课程任务,并且有交互,有层次啦习进程。

(3 )信息化教学改革进一步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 患身和能力提升,更加契合民航维修业对学生的要求。

3基于智慧职教和职教云平台的倍息化教学改革以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契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选 取有代表性的九门专业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包括资源库的内容建设和专业课程的 实际应用。

本文以《航空电机基础》课程为例,阐述基于智慧职教和职教云平台的信息 化教学改革的实3.1保程介绍及改革重点《航空电机基础》是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二年级学生一门 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航空电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了解航空电机的实 际工作状态和工作要求,树立工程性的学习思维,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该门课程信息 化改革的重点在于:第一,鼓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整合资源;第二,重新进行教 学设计以达到学为主,教为辅的学习模式转变;第三,积极总结改革过程中的误区,及◊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李璐瑶民航高取究校信息化*学故车株究教科园地 1533.2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师生的主体作用在《航空电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学校要求所有 授课教师参与到资源库建设的全过程。

教师根据教学素材类别 进行搜集汇总,按照统一格式要求进行再加工。

所有资源上传 到智慧职教平合,包括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教学 课件、题库等。

通过职教云软件,可将智慧职教平台上的所有 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发布。

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登陆网 站或者移动端APP ,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应教学环节的资源进行学 习,并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知识讨论和教学反馈。

3.3教学环节的重新设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对教学的重新设计。

在教 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导向,设计有层次 的教学任务,以信息化资源为纽带,推进学为主教为辅的学习 模式。

整个教学环节分为教学任务设计、教学任务信息化、任 务的布置与实施、评价考核这四个环节。

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 教学任务设定。

依据每堂课的教学要点,创设学习适 合的学习情境,设定课前预习、课中讨论、提问、测验、课后 总结、评价、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并选取线上、线下,或者 1相齡的学习赋,进行开展。

(2)教学任务信息化。

针对设定的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 信息化手段实现。

利用智慧职教平合资源库中丰富的素材内 容3按照教学活动整理嵌入到职教云教学软件的备个模块中, 并且在相应时间进行资源发布0职教云教学软件的模块包括课 件,签到、小组任务,讨论、头脑风暴、提问、测验、总结、 驗,作业糊等。

(3)任务布置与雛。

课前,教师i l i l 班级微信群发布通 知,下达课前预习任务书,布置课前测验。

学生根据要求,利 用职教云APPift ■前预习,浏览教动画和觀,并完 成课前测验,找到自己的学习难点。

课中,教师通过职教云 APP 的签到功能,获得学生的出繼计,并且按照学生课前测验 水平进行合理分组,学生快速依据分组调整座位。

教师循序渐 进讲解知识点,并在其中创设几个具体的学习情境,设置相应的讨论任务,要求各小组讨论并通过职教云AP 竭交任务解决方案。

针对重点难点问题,例如APP 中的头脑风暴和提问功能,进 行师生互动,积极推进学生的思考维度。

任务方案提交后,教 师总结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提出最优方案,并通过APP 实现实时 评分。

之后,教师通过APP 发布针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课堂测验, 学生完成测试,梳理和强化知识理解。

课后,开放A p m 论板 块,开展学生互助和教师答疑的活动。

针对一些具有发散性, 探究性的知账发布相关的课后作业。

(4)评价考核。

借助职教云平台,教师添加丰富的考核形 式,贯穿到針教学雕中。

■职教云手机端APP ,雜能够 在各环节获得实时的考核数据,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学评价。

教 师通过考核数据,迅速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获取教学 建议,为教学设计的改进提升提供方向和依据。

此外,教师依 据各个环节的考核数据进行权重设置,得到每个学生的课堂成绩,作为期末平时趙的判定依据。

4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效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航空电机基础》课程组依托智慧 职教和职教云平台,有效地整合各类课程教学资源,并将碎片 化的资源通过合理编排呈现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构建起灵活性强,互动性髙,自主性大的新型课堂,极大地改善师生间信息传播与互动的形式,帮助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1] 王依彩.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课程改革探讨〇].山东纺织经济,2017(12):48-49[2] 教职成〔2017〕4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Z ][3] 教职成司函〔2017〕80号.“关于公布2017年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的通知” [Z ][4]杨桂婷.高职机电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Q ]•职业,2015(05):47(上接82页)核药物主要作用于生长活跃 的羅分枝杆菌,不能械杀鮏微It的或休眠期的结核杆菌,并且容易产生耐 药菌株。

如何有贺杀死胞内残存的结核杆 菌,预防结核病的复发,以及对耐药结核 杆菌的有效治疗,是结核病研究面临的重 诚题。

另4方面,近年齡病疫情肆虐的主要原因之4多重耐顏株的出现。

研究开发治疗性结核■■可 以有效地激发宿主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 异性免疫反应,会有助于清除宿主体内残 存和休嘯结核分栅菌。

未药物的研究方向龄提缩短治疗周 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药物要对结 核潜伏感染財更i t p m 显著的治雜 果叫〇只有充分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初始 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充分了核一线 药物耐药机制的临床特点,有针对的进行科学研究,才能破解预防和治疗结核病的【参考文献】[1] 张更林,周鵰.结核免疫与结核新疫苗的研究进展〇].分子植物育种,2003,1(2):265-271[2] 钱天威,王颖■黏膜免疫与结核疫苗研发〇],生命的化学志,2015, 35(3):371_376[3] 王蕊,刘春艳,唐欢,等.抗结核药物的现状分析及进展〇]•科技信息,2〇14(11):284-285[4] 范君文,于录,马兰芝,等.29种中药提取物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研究〇].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1-7[5] 宋文刚,孙玉芹,刘立蜂,等.中药抗 结核分支杆菌研究北华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7,8(2):150[6] 孙惠平,彭恭嘉,阴爱珍.马奶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体外试验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23-1124[7]李演婧,洪越月,胡雅楠,等.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D ].山东化工,2017,46(20): 61-62,69[8] 瞿佳,赵玲侠,陈锐,等•抗结核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HY 286生物活性研究 〇].生物技术通报,2017,33 (11): 194-199[9] 陈美红,陈建华,贾可,等.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实用区药杂志,2017,34(7):641-644[10] 刘延和,孔祥华.雾化吸入疗法治疗肺结核病的临床效果〇].中国药物经济#,2018(1):99-101[11] 李演请,洪越月,胡雅楠,等.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E .山东化工,2017,46(20): 61-62,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