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地域建筑文化
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特色表达

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特色表达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领域也越来越注重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表达。
当代建筑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功能与美学,还要通过设计来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
本文将探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特色表达,并分析其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式。
一、文化表达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标志,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在建筑设计中,文化表达能够为建筑赋予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通过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更好地联系人们的情感和认同感,使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其次,文化表达也是维护当地传统文化的一种手段。
在全球化浪潮下,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面临被忽视和遗忘的风险。
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让人们通过建筑与文化相结合而重新认识和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
二、地域特色表达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地域特色是指一个地区独有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在建筑设计中,地域特色表达能够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地域特色表达也是建筑与环境融合的一种体现。
通过运用当地的材料、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可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同时,地域特色表达也能够使建筑具有更好的通风、采光等功能,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可居住性。
三、文化与地域特色表达的应用方式1. 构建与地域相符的建筑风格: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参考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现代元素,打造与地域相符的建筑风格。
这样设计出的建筑不仅能够融入周围环境,还能够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
2. 运用当地材料和建筑技术:在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符合当地特点的材料和建筑技术。
比如,在热带地区可以选择防风、防水等性能较好的材料,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3. 加入文化元素的设计细节:在建筑的细节设计中,可以加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雕刻、彩绘等。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现代建筑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满足人类的居住和工作需求,更是一种文
化表达的方式。
在现代建筑中,地域文化性的表达尤为重要,它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和装饰等方面来体现。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来表达。
形式是建筑的外观和结构的总和,它包括建筑的轮廓、比例、立面、屋顶等方面。
地域文化性的表达可以体现在建筑形式的
特点和风格上。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形式常常以山水风景为背景,体
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
在现代建筑中,可以运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元素,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可以通过建筑的材料来表达。
材料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
影响建筑的质感和风格。
不同地域拥有独特的材料资源,可以通过运用本土材料来表达地
域文化性。
中国南方的建筑传统使用竹子、石材等本土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具有地域特色,还可以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
现代建筑也可以创新运用当地的传统材料,通过现代的加
工和处理方式,使建筑表现出现代化的特征。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结构
和装饰等方面来体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性的表达在现代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
在设计和建
造现代建筑时,应该注重地域文化性的表达,通过创造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使
建筑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现代建筑的文化表达与地域特色

现代建筑的文化表达与地域特色现代建筑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追求实用性和功能性,还通过其设计和建造来表达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这种文化表达和地域特色的体现,使得现代建筑不再是简单的混凝土和钢铁构建的建筑物,而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现代建筑如何表达文化与地域特色,分别是建筑风格的选择、材料的运用以及符号与象征的呈现。
一、建筑风格的选择现代建筑的文化表达与地域特色首先体现在建筑风格的选择上。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这些风格往往与当地的文化和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以中国为例,传统的建筑风格如古代宫殿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常常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得到借鉴和延续。
这种选择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地域特色的体现。
同时,一些建筑师还通过将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进行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使得现代建筑更加丰富多样。
二、材料的运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也是现代建筑表达文化与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往往反映了地域的特点和文化传统。
例如,在南方城市,常常会使用砖石、青砖等材料,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古朴和自然;而在北方城市,常常使用灰色的石材,给人一种坚实和厚重的感觉。
另外,一些当代建筑师也开始使用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进行结合,创造出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体现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
三、符号与象征的呈现现代建筑还通过符号与象征的呈现来表达文化和地域特色。
建筑物本身就是一种符号,能够通过其外部形态和内部装饰来展示文化内涵。
例如,在一些宗教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特定的象征符号和装饰,体现了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此外,建筑物的设计也常常通过形态和结构来呈现地域特色。
比如,在海滨城市的建筑中,常常使用流线型的设计和蓝色的幕墙,使得建筑物既与海洋相协调,又能够抓住游客的眼球。
总结现代建筑在文化表达与地域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筑风格的选择、材料的运用以及符号与象征的呈现,现代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功能性的建筑物,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地域的代表。
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

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
现代建筑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多样化和地域特色的趋势。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建筑师们在设计中融入了当地的环境、气候和文化元素,使每座建筑都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特色。
在东亚地区,如日本和韩国,现代建筑注重简洁和功能性,同时又保留了传统建筑的一些美学特征。
例如,日本的建筑常常采用木材和竹子等自然材料,通过简约的线条和大面积的自然采光,创造出质朴而现代的空间感受。
韩国的现代建筑则更注重垂直层次和曲线设计,展现出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中东地区,像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现代建筑常常采用大胆的几何形状和金属材料,反映出当地的财富和现代化进程。
这些建筑不仅在设计上追求独特性,还注重在高温和沙尘暴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
而在北欧国家,如丹麦和瑞典,现代建筑设计强调功能主义和可持续性,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现代美学的完美结合。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简约的线条和大面积玻璃幕墙,使室内外空间得以最大程度地融合。
总体而言,现代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不仅体现了技术和审美的进步,更深刻地反映了各地文化和环境的独特性。
通过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现代建筑不仅成为城市发展的象征,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空间体验。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现代建筑作为当今社会的代表,承载着时代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性,不仅可以使建筑更贴近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更能够在当代建筑中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感,提升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就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需要从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座建筑的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传统风格,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在建筑的外部形态上,可以采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元素,比如中国传统的青砖黛瓦、日本的榻榻米和纸拉门、西班牙的摩尔式花纹等等,这些设计元素不仅可以呈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更能够增加建筑的魅力和艺术感。
在内部空间布局上,可以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为建筑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感,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家乡的气息和文化的熏陶。
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也可以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比如在建筑的墙面上刻画当地的传统图案或故事,通过这些图案和故事来表达建筑所处地域的独特文化内涵。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也需要关注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性。
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建筑功能和使用性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建筑的通风散热和防潮防潮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南方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建筑技术和手段来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又比如在西方的沙漠地区,建筑的隔热保温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西部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建筑技术和手段来保证建筑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也需要关注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建筑的环境适应性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能够保持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风貌的更要对周围环境不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
在建筑的环境适应性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浅谈现代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达
现代建筑自20世纪以来的出现,为建筑的视觉和时尚设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主张
简约、多彩和国际化,摒弃古典建筑的角色,将技术和功能作为建筑本身的重点考量。
建
筑发展到现在,现代建筑也在融合元素,充分表现出建筑地域文化性的表达。
此前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偏向于以追求优雅的简洁设计、尽量避免任何装饰性因素。
相反,当代现代建筑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用复杂的空间构成结构,且不拘泥于传统建筑。
建筑师融入了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文化元素让建筑变得更加丰富,给以不同样式、风格和设计。
以维也纳邮局大楼为例,建筑师卡尔·龙根并没有完全拒绝古典设计,而是结合丰富
多采的现代技术让建筑形式更加丰富,表达出更多建筑与文化、文化与地域之间的交流和
融合。
现代建筑也与功能融为一体,不仅延续一种建筑空间特别结构及空间风格,而且以建
筑的外观装修彰显文化的特征。
以拉伯建筑为例,它充实的屋面、多层楼面、灯塔顶端的
木雕、石柱及琉璃纸等图案能将空间的文化历史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现代建筑
也在传统中借鉴联创新的设计表达,以既有材料或特色语言调集形式、以及古建筑元素表达。
可以定义为现代建筑特有的新旧融合,如重塑新设计借鉴旧元素、空间中简洁实用与
视觉时尚相结合等。
现代建筑的丰富性让建筑的地域文化融合文化元素多样,不同地方的建筑都可以从最
明显的形式上展示出来,其中不乏表达特有性的现代建筑。
这正证明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
中得以充分发挥和表达,像极了文化精神的实体化,让建筑不仅仅地表达实用性,更是弘
扬着地域文化和贯彻着经典意蕴。
地方建筑文化特点与价值

地方建筑文化特点与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地方的建筑文化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这些文化风格或许源远流长,或许只是在近几十年内形成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它们都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和审美体验。
本文将探讨不同地方建筑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它们对于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的贡献。
一、中式建筑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建筑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中式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上。
这些建筑风格关注的是宏伟、典雅、和谐的特点,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美学特色。
中式建筑的特点是极力追求自然、浑然一体,倾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张,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除了这些传统的中式建筑,现代建筑师在中式建筑上的发展也非常值得一提。
他们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元素,创造出了一系列既符合现代需要的建筑,同时又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式建筑文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美观的外观上,更显现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从宏观上看,这种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了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载体。
从微观上看,中式建筑的风格和色彩、造型电视形象的创新都能够为人们提供美学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安慰。
二、巴黎式建筑文化巴黎作为全球著名的文化之都,它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也赢得了很大的旅游和文化市场。
巴黎式建筑文化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场和建筑群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法国浪漫主义风格。
特点是无论是其内部结构还是外部装饰都以花哨的细节为主,强调对比和对称性。
巴黎的建筑物明显受到民间工艺品、雕塑和时尚的影响。
具体来说,它们具有许多传统艺术特征,如异型拱、独特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技术和良好的木、石、金属制品等。
这反映了法国作为艺术与文化中心的地位,也表达了人们对建筑的追求。
巴黎式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方面。
从美学上讲,它们在建筑风格上对称平衡,装饰精美,典雅华丽,产生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感觉。
同时,这些建筑物的文化价值也非常高。
建筑风格,彰显地域文化

建筑风格,彰显地域文化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建筑风格则是这种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江南水乡风格,并探讨其彰显地域文化的特点。
江南水乡风格是一种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它以水乡自然环境为背景,以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景观为特色,展现了江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这种风格的建筑通常采用木质结构,屋顶采用青瓦覆盖,墙身则采用白墙黑瓦,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此外,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还注重空间布局和环境协调,强调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彰显了江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
首先,这种风格的建筑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体现,它通过建筑的形式传承和发扬了江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体现了江南地区的人文精神。
江南地区的人们注重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这种精神在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建筑师们通过精心的设计,让人们可以在这些建筑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温馨。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种风格的建筑将自然景观与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欣赏这些建筑的同时,也可以领略到江南地区的自然美景。
这种建筑风格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感,更是对人类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传承和发扬。
同时,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实际应用中,江南水乡风格的建筑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这种风格的建筑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和舒适的空间布局,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耐久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地域建筑文化
摘要:全球经济、文化的大交融导致传统地域建筑文化逐步地被全球性的商业文化所替代,建筑的民族多样性被所谓的建筑国际雷同性所取代。
多数城市的建筑都在向着统一的国际化风格发展,大多城市的建筑缺乏地域特征。
如何在我国发展和创新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成为当代建筑师的使命。
关键字:全球化;现代建筑;地域建筑;建筑文化;民族性
一前言
从人类居住历史的发展来看,人们在本地区生活过程中,有意识地创造并美化居住环境,并通过总结经验并不断的创新,而慢慢形成了建筑科学,所以建筑反映的既是一门技术,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
通观世界各地,建筑往往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文化则成为这些建筑的灵魂。
建筑是某个地区的文化产物,它的形体及功能布局是有当地明显的地域性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历史、地理气候条件、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所影响。
二全球化对地域建筑的影响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涉及到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全球化的现象,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是它也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又起了某种破坏作用。
在全球化已然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今天,如何对待各地的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传统建筑文化,已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如何面对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关系,是我们必须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
前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长帕金森认为:“全世界有一个很大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在趋向同一个模样,这是很遗憾的,因为我们生活中许多乐趣来自多样化和地方特色。
”
所谓建筑的“地域性”,是着眼于特定的地点与文化,关心日常生活与真实且熟悉的生活轨迹,并致力将建筑和其所处的社会,维持一个紧密与持续性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地域主义试图从经验里学习,借此达到修补,细心琢磨、接纳、排斥、调整与响应当地特色,地方历史、地理、人性价值、经济、传统、科技以及文化生活等这些可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情况都是地域主义的来源”。
地域性通常表现在建筑的外在形式上,但是同时应该更多地是反映在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内涵上,地方文化才是建筑的灵魂及精神,而对一个城市来说,这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就是这个城市建筑的灵魂。
在这个地区的生活活动,必然是有着其独特的风
俗习惯及人文历史的,只有将这些地域文化反映在城市建筑之中,城市的建设才会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味道。
三地域建筑的再生
现代建筑第一代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在遵循现代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就创造出了属于芬兰的、独特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现代主义建筑,如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纽约国际博览会芬兰馆等,他的设计思想就是追求现代建筑的民族化和人情化。
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和史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就曾对地域建筑传统的消退提出自己的见解,他推荐了美国加州海湾与新英格兰地区的地域建筑。
这个行为也带动了一些美国建筑师提出应根据美国当地的文化和自然条件发展自己的建筑文化。
20世纪50年代,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了如香川县厅舍、东京代代木体育馆等这样一些属于日本地域文化的现代主义建筑。
上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出现,人们对建筑的历史性、关联性方面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在根据自己的经济社会条件,发掘自己的资源优势,也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他的思想、理论、著作、作品等都体现了他的探索与创造,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现代化过程开拓了新的道路。
安藤忠雄的作品中,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单纯、抽象、简洁的空间及造型,总渗透出一股浓烈的日本民族气息,同样地,他反对单调乏味的国际式建筑,致力于现代主义和地方主义的融合。
四对地域建筑的分析
地域建筑的保护、发展、创新,是需要建筑师在融入全球文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汲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发掘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对当地人文的关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的生活元素,在现代生活的内容中,创造出令当地人觉得认同的生活情感空间。
这要求建筑师有着既广泛又深厚的文化素质修养,也要了解当代建筑发展的情况,以及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
方法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研究地域建筑空间的特色
地域概念依据现代地理学理论是一个得到历史认同的概念,并且它和行政区域划分相关。
我国地缘辽阔,民族文化形式丰富,各地的气候特征差异较大,各地的建筑风格类型也各有特色,岭南地区的骑楼、陕西地区的窑洞、新疆地区的土生建筑、客家的土楼等等建筑类型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深度及文化特色。
可以着力于如何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创造出具有各地特色的地域建筑作品。
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应该是以区域经济和文化为基础,根据当地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对这些地区的地域传统建筑文化进行重点研究。
(2)尊重建筑所处的自然文化环境
建筑本身是需要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文化中,根据对建筑环境的深层本质与规律的理解,才能形成人-建筑-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
这个需要对本地自然文化环境进行深刻的理解,思考如何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如果不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创作,只能创造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怪物。
(3)建立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事实上,地域建筑就是一种朴素的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的定义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建筑师如何将这些因素加以提炼,并用新的材料及技术来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具有地域性而又有生态形式的建筑形式,而它也在当地是得到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
(4)更新地域性建筑语言
传统的处理建筑材质特性的表现方式是地域建筑文化的基本语汇。
在当地人长久的历史生活中所积累的建筑处理手法,有其现实性和科学性。
这个需要建筑师在虚心向民间建筑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建筑材质特性以及建筑因素,使建筑更加与地域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对地域建筑文化的延续。
五发展我国地域性建筑
随着全球化对中国的各个领域的冲击,其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已不可避免。
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进步,城市建设所出现的大规模快速发展是任何时代、任何其它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然而在取得了惊人的变化和成就同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建筑师。
从香山饭店、北京西客站,到后来的仿欧风建筑、后现代主义、国家大剧院,中国建筑在急功近利而又迷惑的状态下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近年来,更加随着国外建筑师在我国参与设计的项目越来越多,我国建筑风貌与国外建筑风格越来越接近,各地的城市风貌也越来越趋于雷同,这种现象也慢慢地让我们感到忧虑。
在规划和建筑领域,我们一方面需要学习国际建筑界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必须清楚认识到应该如何面对国际建筑文化的冲击,保护并发展中国的城市与建筑的特色。
如何建立现代中国建筑的理论,设计出具有真正划时代意义的建筑,提高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师在世界建筑的地位,是摆在每一位中国建筑师和规划师面前的一项十分艰辛而又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随着对目前的社会发展方式的反思和环境恶化所造成的代价的认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优秀传统建筑和地域建筑的保护的重要意义,尤其是随着当代地域建筑研究和创作活动的逐步深入,对
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地域建筑文化的关系,是成为中国建筑“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发展和延续。
中国建筑界一直重点关注的日本当代建筑在传统向现代转化问题上比较成功,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日本,新的建筑造型总是和理论一起出现,在传统问题上,日本建筑师往往更多强调从文化、哲学的意义上进行思考。
但是在我国关于建筑造型和形态构成的理论研究却严重地缺乏,认为有关理论或基本思维方法的研究没有必要,也没有价值,只热衷于认为是实用性的东西。
在我国多年的建筑实践创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建筑师,他们在地域建筑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在建筑地域性创作实践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国建筑师王澍就凭借着他的地域建筑特色,在刚过去的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活动中获胜,这标志着中国建筑界在建筑实践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同时也说明了,地域建筑在日后的发展前景必定光明,然而如何在取得这个成就之后取得更大的成绩,这个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六结语
所有传统的文明都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既有现代性又有民族性,如何既保持一个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融入到全球文明中去。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中国建筑在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民族独特性的同时走向现代化,是面临的重大的实践课题。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对话,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大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在学习现代建筑的同时,也要注重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传统,创造我们的建筑设计理论。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