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学科,它甚至包括人与动物体内许多内源

合集下载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一、简介动物生物化学是指对动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代谢以及其与生物体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了多个分支学科,如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动物生物化学的试题及其答案。

二、蛋白质化学试题1.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蛋白质是由糖类和脂类组成的B.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C. 蛋白质是由核苷酸组成的D. 蛋白质是由脱氧核糖核酸组成的答案:B2.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包括()。

A. 结构功能B. 调节功能C. 催化功能D. 能量储存功能答案:A、B、C3. 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酶是一种多肽B. 酶是一种脂类C.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 酶是一种RNA答案:C三、核酸化学试题1. 下列关于DN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DNA是由脂类组成的B. DNA是由蛋白质组成的C. D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D. DNA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答案:C2. 下列关于RN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RNA是由脂类组成的B. RNA是由氨基酸组成的C. R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D. RNA是由糖类组成的答案:C3. DNA和RNA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 组成成分上B. 双链性上C. 是否具有催化功能D. 是否参与蛋白质合成答案:A、B、C、D四、酶学试题1. 下列关于酶催化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酶能改变反应的ΔG值B. 酶能降低反应的速率C. 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 酶只催化正向反应答案:C2. “酶与底物之间的结合遵循锁和钥匙的模型”这一说法是()。

A. 对的B. 错的答案:A3. 酶催化反应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反应时间答案:A、B、C五、动物生物化学试题综合1. 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蛋白质合成发生在细胞核内B. 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物质是脂类C. 蛋白质合成是一个无需酶催化的过程D. 蛋白质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内答案:D2.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内B. DNA复制的起始物质是脂类C. DNA复制是一个无需酶催化的过程D.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质中答案:A3. 饮食中的蛋白质被消化酶降解为小肽和氨基酸,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化学文化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化学文化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分)在给文化的定义中,强调了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人类的()能力。

A.应用B.想象C.创造D.探索2【单选题】(1分)在炼金术时期,炼金术士们认为()既可以炼金,又可以令人起死回生。

A.硫B.硝酸C.哲人石D.汞3【单选题】(1分)18世纪时,施塔尔揭示了化学的真正目的,是()。

A.混合B.分解C.化合D.化合和分解4【多选题】(1分)萌芽期的化学对象的主要特征是()。

A.零散性B.实用性C.经验性D.探索性5【多选题】(1分)19世纪时,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可细分为哪几个时段?()A.分析化学形成时段B.物理化学形成时段C.无机化学形成时段D.有机化学形成时段6【多选题】(1分)近代化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A.从宏观向微观的深入研究B.从单一学科拓展到边缘学科,综合学科C.从描述性向推理性科学过渡D.从定性向定量的分析发展E.从静态转向动态研究7【判断题】(1分)萌芽时期的化学对象是抽象的对象。

A.对B.错8【判断题】(1分)不论是西方的炼金术,还是中国的炼丹术,古人都将其应用到了医学领域。

A.错B.对9【判断题】(1分)19世纪时,化学的发展科细分为三个阶段:无机化学形成阶段,有机化学形成阶段和物理化学形成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独立,各自发展。

A.对B.错10【判断题】(1分)化学定义是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它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及科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完善。

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分)“传统”一词出自于()。

A.《世本》B.《神农本草经》C.《论语》D.《秀露集·耕堂读书记》2【单选题】(1分)关于原子的探讨,从思辨哲学转向实证科学的化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道尔顿C.肖莱马D.拉瓦锡3【单选题】(1分)化学的功与过对人类的影响是()。

A.没影响B.功过相抵C.功大于过D.过大于功4【多选题】(1分)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形成的主要的文化形态是()。

生物中的化学信息

生物中的化学信息

生物中的化学信息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而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命现象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生物中的化学信息,包括化学组成、代谢过程、信号传导等方面。

一、化学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是构成生命的基础。

生物体主要由碳、氢、氧、氮、磷和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构成了有机物质的骨架。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物质之一,它们由氨基酸组成,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许多生命活动。

二、代谢过程代谢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降解。

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涉及到许多化学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酶催化的反应。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分解,而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通过呼吸和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三、信号传导生物体内的信号传导是指细胞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过程。

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涉及到许多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而调控细胞的生理功能。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调节血糖水平。

神经递质则参与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调节了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生物化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是将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生物化学技术在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实现对基因的研究和基因工程的应用;通过蛋白质纯化技术,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总结起来,生物中的化学信息贯穿于生物体内的各个方面,从化学组成到代谢过程,再到信号传导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

通过研究和理解生物中的化学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绪论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在生命活动中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2.新陈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有规律的物质交换,称为新陈代谢。

通过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更新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这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环节。

3.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带头学科,它主要研究遗传的分子基础(分子遗传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和生物大分子的人工设计与合成,以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等。

4.药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与药学科学相关的生物化学理论、原理与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与药品临床中应用的基础学科。

第一章糖的化学1.糖基化工程:通过人为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或调整)蛋白质上的寡糖链,使之产生合适的糖型,从而达到有目的地改变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单糖(monosaccharide):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

单糖是糖类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组成糖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3.多糖(polysaccharide):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都很大,在水中不能成真溶液,有的成胶体溶液,有的不溶于水,均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4.寡糖(oligosaccharide):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含2~6个单糖分子)。

5.结合糖(glycoconjugate):也称糖复合物或复合糖,是指糖和蛋白质、脂质等非糖物质结合的复合分子。

6.同聚多糖(homopolysaccharide):也称为均一多糖,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戊糖胶、木糖胶、阿拉伯糖胶、几丁质等。

7.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也称为不均一多糖,由不同类型的单糖缩合而成,如肝素、透明质酸和许多来源于植物中的多糖如波叶大黄多糖、当归多糖、茶叶多糖等。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第一章第一章概论概论第二章第二章研究目的与步骤研究目的与步骤第三章第三章成分预试方法成分预试方法第四章第四章成分提取成分提取第五章第五章成分分离成分分离第六章第六章化学成分鉴定化学成分鉴定第七章第七章各论各论天然产物化学一一..天然产物化学的产生天然产物化学的产生天然产物的化学成为一门学科起始于己于天然产物的化学成为一门学科起始于己于1919世纪是从对鸦片中世纪是从对鸦片中的镇痛成分吗啡与金鸡钠树皮中的抗疟疾成分奎宁开始。

现已成为有机的镇痛成分吗啡与金鸡钠树皮中的抗疟疾成分奎宁开始。

现已成为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枝。

化学的重要分枝。

二二..天然产物化学的定义天然产物化学的定义天然产物化学是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动物、植物、昆天然产物化学是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动物、植物、昆虫、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学科它甚至包括人虫、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学科它甚至包括人与动物体内许多源源性成分的化学研究因此它是在分子水平与动物体内许多源源性成分的化学研究因此它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自然奥秘的学科。

上研究自然奥秘的学科。

三三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范畴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范畴天然产物研究主要仍是提取与结构阐明两大范围天然产物研究主要仍是提取与结构阐明两大范围但近年来已但近年来已深入到有机合成、半合成及结构改造方面。

所研究的天然产物一深入到有机合成、半合成及结构改造方面。

所研究的天然产物一般包括分子量一千以下或一千左右的化合物。

般包括分子量一千以下或一千左右的化合物。

四四我国发展状况我国发展状况创立于二十年代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上同类水平面临任务繁创立于二十年代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上同类水平面临任务繁重。

重。

五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意义五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意义新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的应用使从事天然产物的研究领域不仅新技术在天然产物化学的应用使从事天然产物的研究领域不仅涉及动植物的微量活性成分而且涉及海洋生物、昆虫及其它各种生涉及动植物的微量活性成分而且涉及海洋生物、昆虫及其它各种生物的微量成分化学。

化学天然产物与药物

化学天然产物与药物

化学天然产物与药物化学天然产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提取得到,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许多重要的药物都来源于这些化学天然产物,其发现和研究对于新药开发和制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植物化学天然产物1.植物中的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含有碱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例如阿托品,是从曼陀罗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具有镇静、抗抑郁等功效。

还有吗啡和可卡因等,它们具有强烈的镇痛和兴奋作用。

2.植物中的鞣质:鞣质是植物中具有收敛、抑菌作用的一类物质。

例如丹参中的丹酚酸和白藜芦醇,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此外,茶叶中的儿茶素也是一种鞣质,具有抗氧化、抗血栓和降血脂的作用。

二、动物化学天然产物1.动物中的多肽类物质:多肽是由两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化合物。

例如阿奇霉素,它是由链霉菌生产的,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另外,胰岛素、血激酶等多肽类药物也广泛应用于临床。

2.动物中的类固醇类物质:类固醇是一类具有脂溶性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动植物中。

例如龙胆紫,它是由马钱子碱制备得到的,具有保护肝脏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是一类重要的类固醇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三、微生物化学天然产物1.微生物中的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例如青霉素、红霉素等,它们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细菌感染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此外,其他一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素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2.微生物中的酶类物质:酶是一类催化生物体代谢反应的蛋白质。

例如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B中的转移酶,具有抗生肿瘤的作用。

另外,微生物中还存在着各种代谢产物,如β-卡罗丁和紫杉醇等,具有抗肿瘤和抗癌作用。

化学天然产物作为药物的来源之一,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查和研究,人们可以发现和提取出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天然产物,并进一步进行药物开发和制造。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中化学成分及其在植物生物学中的作用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中化学成分及其在植物生物学中的作用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中化学成分及其在植物生物学中的作用的科学植物化学是一门研究植物中化学成分及其在植物生物学中的作用的科学。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生命力和多样的特性。

而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不仅反映了植物的生活活动和适应能力,还对其他生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植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产物以及植物特有的化学物质。

植物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脂肪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这些物质是植物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体内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不参与植物的生理代谢,但对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抗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特有的化学物质是指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如植物激素、树脂、鞣质等。

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在植物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是植物的营养来源,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糖类、脂肪类和蛋白质是植物主要的能量来源,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

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参与了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

其次,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发挥着丰富的生态功能。

有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防御功能,如植物产生的抗生素对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有些具有吸引功能,如植物挥发的花香吸引传粉者;还有些具有调节功能,如植物激素对植物体内的生长和发育起到调节作用。

最后,植物特有的化学物质不仅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对其他生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鞣质可以影响植物的木质化和抵抗腐朽菌的能力,树脂可以保护植物受伤处以防止感染。

植物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发展植物资源。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揭示植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探索植物的生理功能和适应策略,为植物遗传改良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植物化学研究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如从中药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广泛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

生物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生物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生物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生物元素及其化合物,是我们学习生物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物元素指的是生命体内扮演重要角色的元素。

而生物分子则是由生物元素组成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元素有哪些?生物元素包括碳、氢、氮、氧、磷、钾、钙、铁、镁、锌、钠、硫等,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其中,碳、氢、氮、氧在生命体内含量最多,被称为生命体内的主要元素。

而磷、钙、钾、镁、铁、锌、钠、硫,虽然含量比前面四种元素少,但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体内的微量元素。

碳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因为它能够构成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例如:碳在葡萄糖分子中构成环状的6元原子,这使得葡萄糖成为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的主要碳源之一。

氢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因为它能够构成水分子、脂肪、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例如:氢在水分子中构成了氢键,这使得水分子具有强的互相吸引力,从而使得生物体的代谢、运输等各个系统得以正常运作。

氮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因为它能够构成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例如:氮在DNA分子中构成了腺嘌呤和鸟嘌呤等核苷酸分子,这些分子通过非常复杂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最终构成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

氧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因为它能够构成葡萄糖、核酸、脂肪等生物分子。

例如:氧在呼吸作用中,参与了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并制造ATP分子,提供细胞需要的能量。

磷是构成生命体的微量元素,因为它能够构成核酸、ATP、脂肪等生物分子。

例如:磷在DNA分子中构成了磷酸基团,这些磷酸基团之间通过高能键相连,形成DNA的双螺旋结构。

钙是构成生命体的微量元素,增强骨骼,同时也参与神经调节和肌肉收缩等生物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例如:钙离子可以在神经元膜上形成激活钙离子通道,从而传递神经信号。

钾是构成生命体的微量元素,参与细胞内外液体平衡,同时也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物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例如: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异,是维持神经细胞膜电位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RC
Br
OBr RBr
Br
RCOO
R
二、还原反应(p411)
RCOOH 2.H O 2
RCH CHCOOH
1.LiAlH4
1.LiAlH4 2.H2O
RCH2OH
RCH CHCH2OH
三、 -H的反应(p412)
X2
少量 P
PX3
RCHXCOOH
RCH2COX
X2
RCH2COOH
少量 P
RCX2COOH
5.芳香族羧酸 酸性次序同酚。 例:对位取代的芳香族羧酸酸性次序
COOH
COOH
COOH

NO2
Br

COOH
COOH

CH3

OCH3
二、成盐(p406)
RCOOH + NaOH

RCOONa + H2O
RCOONa + H2CO3 RCOONa + H2CO3 弱碱 弱酸
RCOOH + Na2CO3 → RCOOH + NaHCO3 → 强酸 强碱
在工业上,可控制反应条件,用于制备一 氯乙酸及衍生物,例:
CH3COOH
Cl2
少量 P
ClCH2COOH
NH3
(过量)
H2NCH2COOH
上述反应称为Hell-Volhard-Zelinsky反应。 反应需加少量的红磷或少量的PCl3:
H
O
OH RCH CCl
O ClCHCCl + HCl R
RCH CCl
R C OH + H OR'
H2SO 4
O R C OR'
1.反应活性 1°,2°ROH:氧氢键断,3°ROH:碳氧键断 ROH的反应活性: 1° 2° 3° 同一类ROH:M↑→反应速率↓ RCOOH的反应活性:直链脂肪族芳香族 脂肪族RCOOH:-位有支链↑→反应速率↓
2.提高原料转化率 (1)较便宜的原料过量 (2)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 四、酰胺和腈的生成(p408)
16
14-6 二元羧酸
一、二元羧酸的命名(p418)
HOOCCHCH2COOH CH3
2-甲基丁二酸
HOOC H
COOH C C H
(Z)-丁烯二酸 (失水苹果酸或马来酸) (E)-丁烯二酸 (延胡羧酸或富马酸)
H HOOC
COOH C C H
H HOOC
HOOC
COOH H
反-1,2-环己基二甲酸
COOH
对苯二甲酸
二、二元羧酸的物理性质(p418) 1.m.p. 2.S 3. 丁烯二酸顺反异构 4.IR
m.p.
S
脂肪族饱和二元羧酸的熔点和溶解度
丁烯二酸顺反异构体的物理性质
名称 m.p/℃ S(g/100gH2O) pKa1 pKa2 /C· m
顺丁烯二酸 反丁烯二酸 130.5 79 1.9 6.5 >0 287 0.7 3 4.5 0
天然产物化学是研究动物、植物、昆虫、 海洋生物及微生物等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学科, 它甚至包括人与动物体内许多内源性成分的化 学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丰富的中医药 宝库,其中不乏有独特生物活性的产物,以此 作为探针研究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也 正是中国化学家得天独厚、大有作为的领域。
O C C O OH OH C O C O O
3. S /H2O
大于相应的醇;
—COOH数目↑→ S↑;
碳原子数目↑→ S↓。
4. d HCOOH和CH3COOH的 d>1。
四、波谱分析
1.IR
振动类型 O—H
单 体 35603500cm-1 RCOOH 1760cm-1 1720cm-1 1720cm-1
二聚体 33002500cm-1 1720cm-1 17151690cm-1 17001680cm-1
CH(CH2)7COOH
12-羟基-9-十八碳烯酸(蓖麻醇酸)

CH2CH2CH2COOH
4-环己基丁酸(-环己基丁酸)
COOH
苯甲酸(安息香酸)
CH2COOH
1-萘乙酸(α-萘乙酸)
H
COOH C C H
(E)-3-苯基丙烯酸(肉桂酸)
二、结构(p399) 1.结构 羧基是极性基团,羧酸是极性分子,羧酸 分子间能形成两个氢键,缔合成稳定的二聚体, 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羧基中的碳原子呈sp2杂化态,碳氧双键的 成键方式与醛酮分子中的羰基相同,即一个 键和一个键。除此以外, 键还与羟基氧原 子的孤电子对形成p ~π共轭体系。以甲酸为 例:
R
0.143nm
OH
O
0.122nm
C
O
0.125nm
O
OH
H
C
H+ + H
O
C
O-
0.131nm
0.126nm
H
C
0.126nm
O
2.结构与性质 从表面上看,羧基是由羰基和羟基直接相 连而成,但实质上羧酸的性质决不是这两个基 团性质的简单加合,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使羧酸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p ~π共轭的结 果,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向羰基偏移,增大 了O—H键的极性,使氧氢键的断裂比醇容易, 酸性增强;C—OH键极性减弱,羟基的取代比 醇困难,不能发生醇的分子内、分子间脱水; 羰基碳原子电子密度增强,不利于亲核加成反 应,并使-H比醛酮难取代,不被高锰酸钾等 强氧化剂氧化。其化学反应示意如下:

§14-1 命名、结构 和物理性质 一、命名 二、结构 1.结构 2.结构与性质 三、物理性质 1.沸点 2.熔点 3.在水中的溶解度

4.相对密度 四、波谱分析 1.IR 2.1HNMR 3.MS §14-2 羧酸的酸性 一、羧酸的酸性次序 1.各类化合物 2.一元羧酸 3.多元羧酸
目 4.烃基上有取代基的 脂肪族羧酸 5.芳香族羧酸 §14-3 酰化反应 一、酰氯的生成 二、酸酐的生成 三、酯的生成 1.反应活性 2.提高原料转化率 四、酰胺和腈的生成
H3O+ (R)-酸 · (R)-碱 (R)-酸 H3O+
(S)-酸 · (R)-碱
(S)-酸
§14-3 酰化反应
一、酰氯的生成(p409)
PCl3 PCl5 SOCl2
RCOOH
RCOCl
二、酸酐的生成(p410)
O R C O OH + H OC R
P2O5
O R C O
O C R
三、酯的生成(p408) O
m/e=M-18
丁酸的质谱图
4-甲氧基苯甲酸的质谱图
§14-2 羧酸的酸性
一、羧酸的酸性次序(p403)
RCOOH + H2O
1.各类化合物
RCOO + H3O+
p ~π共轭→RCOO-稳定性↑→[H+]↑ RCOOH > H2CO3 > ArOH > H2O > ROH > RC CH
2.一元羧酸
C=O C=CCOOH ArCOOH
C—O O—H
~1250cm-1 ~1400cm-1 (面内),~900cm-1(面外)
正癸酸的红外光谱图
1.羧酸二聚体O—H 2. C=O
4. O—H(面外)
3. C—O
苯甲酸的红外光谱图 1.羧酸二聚体O—H 2. C=O
3,5. O—H
三、二元羧酸的反应(p420) 1.二元羧酸的酸性 (1) Ka1 二元羧酸的Ka1 >一元羧酸Ka 碳链↑→ Ka1 ↓ (2) Ka2 二元羧酸的Ka2<一元羧酸Ka 碳链↑→ Ka1/ Ka2 ↓ 2.热分解反应 (1)C2、C3二元酸脱羧 例:
HOOC COOH HCOOH + CO2
H OOC
4. C—O
2.1HNMR RCH2COOH R2CHCOOH =2~2.6 RCOOH =10.5~13 3.MS (1)M峰强度 脂肪族羧酸M峰一般很弱但 仍可察出 ,芳香羧酸的M峰相当强。 (2)裂解方式 ①重排 含-H的脂肪族羧酸:
异丁酸的1HNMR

H O C H2 C OH RCH + CH2
O RC OH
NH3
O
25℃
O
ONH4
N
H2O
RC
RC NH2
P2O5 H2O RC
§14-4 一元羧酸的其它反应
一、脱羧反应(p410)
CH3 COONa + NaO H
O CH3 C O Ca O O CCH 3
CaO
CH + Na2CO3 4
O CH3CCH3 + CaCO 3
Kolbe反应 2CH3COOH
CH3ONa/CH3OH
电解
CH3CH3
93%
2CH3(CH2)12COOH
CH3ONa/CH3OH
电解
CH3(CH2)24CH3 60%
2RCOO 2e 2RCOO 阳极
-
2CO2
2R
R R
Hunsdiecker反应
RCOOAg + Br2
O RC OAg
CO2 Br2
RBr + CO2 + AgBr
CH2
H O
COOH
O C
CH3COOH + CO2
H O O C CH2 O
HO
C CH2
O
HO
C
H
CO2
O HO C CH2
O HOCCH3
(2)C4、C5二元酸分子内脱水
例:
HC HC
O C OH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