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垦区棉叶螨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棉叶螨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棉叶螨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棉叶螨是危害尉犁县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
据田间调查:2008年和2009年棉叶螨发生面积都超过1.5万hm2,占到尉犁县棉花面积的40%左右,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究其原因,一是对棉农的技术服务指导跟不上;二是棉农对棉叶螨的发生规律了解不够,防治时机把握不准;三是对棉叶螨的综合防治措施运用不当。
要减轻棉叶螨的危害,必须做到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1棉叶螨发生规律和特点棉叶螨。
又称棉红蜘蛛,一年可发生20多代。
6月初开始进人棉田危害,棉花打顶后,出现危害高峰,高峰期由于卵、若螨、成螨同步出现,给防治造成一定困难。
棉叶螨越冬场所除棉田枯枝落叶、土缝内以成螨蛰伏越冬外。
田外杂草中、土下、树皮下均可越冬。
翌年,当气温达5~7℃越冬虫态便开始活动。
棉苗出土前在杂草或早春寄主上繁殖,6月初陆续迁入棉田,因此棉田外的螨源与棉田内虫害发生的轻重密切相关。
温度25~30℃,相对湿度35%~55%。
有利于棉叶螨繁殖生长,一般以中部叶片数量最多。
它的发生较分散、多由田边向内呈点片发生,扩散蔓延途径主要是靠刮风、流水以及人在棉田中走动携带扩散。
2棉叶螨危害症状棉叶螨以成螨、幼螨、若螨刺吸叶片汁液危害,使叶片出现黄白或黄褐斑点,轻则造成红褐叶片,重则叶片干硬,状如火烧,致使叶、蕾、花、铃大量脱落,形成光秆棉株。
3棉叶螨综合防治措施3,1提高认识一是要有效发挥农技部门和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大对棉农的培训和宣传,利用农闲集中授课培训,农忙下地现场技术指导服务,使棉农对棉叶螨的危害和防治有全面的认识。
二是农业技术部门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及时发布棉叶螨发生的预测预报信息,指导棉农做好防治工作。
3.2农业防治棉花采收结束后,及时将棉秆粉碎并秋翻冬灌,以消灭棉田枯枝落叶上的越冬虫源。
开春时,全面铲除棉田渠、田埂及田边的杂草,就地焚烧,以杀灭迁入棉田的虫源。
3,3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次数,保护棉叶螨的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条件,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棉叶螨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棉叶螨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张新和
【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各棉区均有发生。
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高梁、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寄主非常广泛。
近年来,农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棉叶螨发生和危害有加重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面浅谈一下棉叶螨的发生特点、规律和防治措施。
【总页数】1页(P47)
【作者】张新和
【作者单位】新和县种业总公司桑塔木农场,84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库尔勒地区棉叶螨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J], 海日古丽·吾斯曼
2.库尔勒垦区棉叶螨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J], 裴桂党
3.农七师柳沟垦区棉叶螨发生防治措施 [J], 曾桂婷
4.伊犁垦区棉叶螨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J], 刘国庆;王佳武
5.尉犁县棉叶螨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J], 肉孜汗·尼牙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新疆奎屯垦区棉叶螨的防控技术

杂草是 棉 叶螨 越 冬 、 卵 的 主要 场所 , 是棉 叶螨 产 也 向棉 田大量 扩迁 的主要 虫 源 。针对 这种 情 况 , 在棉 花 出土前后 应 及 时 铲 除棉 田 、 头 、 边 及农 渠 上 地 地
世纪 以来 ,0 3 0 5年 奎屯垦 区棉 叶螨 发 生面 积 2 0 —2 0
子 量 的 0 6 ~ 0 8 , 药 量 0 6 0 8k 、 3 . . 即 . ~ . g 水 k 、 子 l 0k 。 采 用 人 工 或 机 械 进 行 拌 种 , 子 g种 O g 种
气候 条件 极 适 宜 棉 叶螨 发展 。据 2 0 0 6年 调 查 , 棉
叶螨 于 5月 上 中旬迁 入 棉 田危害 , 比历 年早 5 0 ~1
小时, 叶螨 危害 重 。所 以, 运筹 好 水肥 , 保棉 株 正 确 常生 长 发育 , 高棉 株 细 胞 渗 透 压 , 有 效 减 轻 叶 提 能
螨危 害 。 ( )减少 人为传 播途径 。随着 滴灌棉 田面积 扩 5
1 1 田发生 早 、 量 大 。 由 于奎 屯垦 区是 一个 植 .棉 数
分别 达 23 . 3万 、. 3 2万 、. 4 0万 h ;0 6 0 7年 m 2 0 —2 0
的杂 草 , 棉花 出苗后 及 时 中耕 , 消灭 田 内杂 草 , 防止
棉 叶螨迁移 至棉苗 上危害 。
在 6 0万 h . m 以上 。棉 叶螨发 生面积 持续 增加 , 防 治面 积 由 2 %上 升 到 8 , 发 生年 份 个 别 棉 田 5 0 大 受害 减产 达 5 以上 。2 0 0 0 7年奎 屯 垦区 加大 了棉 叶螨 的防治 力度 , 大 降低 了棉 叶螨 的危害 。现 就 大
的棉 田 , 应采 取普 治 。因 为本 区 5 —6月 上 中旬 叶
棉叶螨的发生及防治

棉叶螨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阐述了棉叶螨的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分析了其发生重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棉叶螨;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原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6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 (2008)23-0154-01棉叶螨又名棉花红蜘蛛,发生早、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在防治过程中方法措施稍有不当,对棉花生产便可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由于新疆气候干燥、风多雨量少,棉花叶内汁液浓缩,有利于给叶螨提供营养,所以棉叶螨常年发生且严重。
因此,了解棉叶螨的发生规律,做好防治工作,是夺取棉花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
1 危害特点与发生规律
我场主要以土耳其斯坦叶螨为优势种群,以成螨和若螨在寄主背面结网,在网下刺吸寄主汁液。
被害叶片正面初呈黄白色斑点,逐渐变为红色,蔓延到全叶,叶背面布满丝网,严重者造成棉株叶片变红脱落,使棉株生长停滞和延缓生长,造成大量减产,严重者甚至绝产。
棉叶螨在我垦区1 年发生9~11 代,以雌成螨在寄主附近的土缝、枯枝败叶、杂草根部、铃壳、树缝等处吐丝结网,群集越冬。
翌年早春,当平均气温达5~6C时,越冬成螨便开始在萌芽较早田旋花、苦苣菜、独行草、小蓟等杂草上活动,进行孤雌生殖并产卵。
气温达10C以上时,卵相继孵化,在田边路旁的杂草上可见,。
种植棉花时如何防治叶螨?叶螨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种植棉花时如何防治叶螨?叶螨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叶螨是一种体型很小,且繁殖速度很快的害虫,其以植物的汁液为食,会危害植物的叶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产量受到影响,对于棉花来说是一大威胁,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叶螨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一、叶螨的发生规律气候是影响棉叶螨种群消长的最重要外界因子,当温度降至3℃以下时,螨类基本不活动,7℃以上时雌成螨活动频繁并大量产卵,棉叶螨喜欢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其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湿度为40%-65%。
棉叶螨一年发生10余代,一年中发生2次高峰期,高峰期常常卵、若螨、成螨同时出现,呈现世代交替现象。
棉花叶螨主要以成螨和若螨聚集在棉叶背面刺吸汁液为害,为害后叶片出现小红点,逐渐形成红叶,为害严重时红叶面积扩大,棉叶和蕾铃大量焦枯脱落,对产量影响很大。
二、叶螨的主要防治技术(一)农业防治技术1、清除杂草。
棉花收获后,及时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晚秋早春清除田间地头路边杂草,进行秋耕冬灌,消灭越冬虫源。
冬春及生长季节实行空行翻耕,清除棉叶螨桥梁寄主,减少虫源。
2、合理轮作倒茬。
合理轮作、间作、套作,避免连作及与大豆、芝麻、玉米、瓜类等棉叶螨寄主作物间作套种。
3、设置田间天敌保护带。
早春,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农药隔行打保护带;若采用锄草措施时,预留部分离棉田远的草带,给天敌留有一定场所和食料。
4、加强田间虫情监测。
6月份是棉田红蜘蛛危害高峰期,一般对棉田调查采取5天1次,毎块固定50株的方法,调查棉株上中下3片叶,折算毎株虫数,预测预报螨虫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
苗期结合田间管理,及时间苗、定苗,拔出带螨棉苗,发现叶片上出现黄白斑点,立即抹除叶片上的害螨。
6、合理施肥灌水促控。
适时灌水提高田间湿度,尤其抗旱年份要及时进行施肥灌溉,并合理使用氮、磷、钾肥,促进棉株健壮生长。
(二)化学防治技术根据田间虫情监测,当棉田有螨株率达3%-5%或苗期的红叶率为7%-17%、蕾花期的红叶率5%-14%,花铃期的红叶率3%-7%时,需进行施药防治。
南疆小海子垦区棉叶螨发生及防治措施

南疆小海子垦区棉叶螨发生及防治措施民营棉花种植园及私人林场种植棉花的江西南疆小海子垦区,历来是
棉叶螨的重灾区,棉叶螨可以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防
治措施。
首先,要严格实施农药管理制度,规定农药使用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并坚持使用有效的农药,及时有效的施药,以避免农药的过量使用,减少
农药对土壤以及环境的污染。
其次,要注意棉花的病害防治,结合田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掌握有
效防治技术,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来防治棉叶螨,减少棉花受害程度,同时,在适当时期对棉花实施有效的施肥和选择抗病虫抗性强的品种。
此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和查验,及时发现棉叶螨发生现象,掌握发生
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消灭棉叶螨。
综上所述,有效的防治棉叶螨,从实施农药管理制度入手,注意棉花
的病害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和查验,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棉叶螨无公害防治技术

农村科技2018(1)摘要:棉叶螨是库尔勒棉田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螨和成螨刺吸棉株汁液进行危害。
由于气候、种植结构、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对棉叶螨的防治增加了难度。
本文总结了库尔勒市棉叶螨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以供棉农参考。
关键字:棉叶螨;发生原因;防治技术棉叶螨是库尔勒市棉田主要害虫,以若螨或成螨刺吸棉株汁液,导致被害叶片变红脱落,从而影响棉花产量。
本文总结棉叶螨在库尔勒棉田危害特点、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无公害防治措施。
一、危害特点棉叶螨以成螨和若螨在棉花叶片背面结网,在网下刺吸棉株汁液危害。
被害叶片正面先出现黄白色斑点,慢慢变为红色,进而蔓延扩散到全叶,叶背面布满丝网,严重者可造成棉株叶片变红脱落,使棉株延缓或停止生长,造成减产。
棉叶螨在库尔勒棉田1年发生10多代,以雌成螨在棉田附近的土缝、枯枝落叶、杂草根部、铃壳、树缝等处越冬。
第2年早春,当气温达到5~6℃时,越冬螨开始在较早萌芽的杂草上活动,进行孤雌生殖。
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卵相继孵化,在棉田周边杂草上可见初孵化的棉叶螨,当棉苗出土后,棉叶螨就由邻近棉田边缘杂草转入棉田,在棉叶背面吐丝结网,并大量产卵繁殖。
5月中下旬~6月初,随着气温升高,棉叶螨繁殖速度也加快,并开始集中危害棉花,使叶片出现红斑,6月中旬~7月中旬,是棉叶螨繁殖速度最快的时期,6月中旬~7月初出现第1个高峰期,7月底~8月上旬出现第2个高峰期。
如果这2个发生高峰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到8月下旬棉田会出现大量红叶,导致严重减产。
9月以后,随着气温下降,棉株开始衰老,棉叶螨转移到杂草上继续危害,并准备越冬。
二、发生原因1.气候因素近年来,冬季平均气温逐年升高,尤其是2016年库尔勒市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高,给棉叶螨安全越冬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2.种植结构影响棉花连作年限较长,棉田叶螨基数较大。
3.耕作制度变化库尔勒市从2010年开始应用节水滴灌技术,干播湿出棉田面积逐年增加,秋冬灌面积减少,给棉叶螨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下野地垦区棉叶螨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继 成立 了兼 职植 保组 , 由连 队有 知识 、有 经验 的承
包 户组成 ,由各连 队植 保 员负责 ,及 时开 展病 虫 害
积 、发生 程度 有加 重 的趋 势 。为此 ,应加 强滴 灌 条 件 下棉花 害虫 发 生特 点及 防 治技 术措 施研 究 , 以确 保垦 区棉花 持续 均衡 增产 增 收 。
系健 全 ,综 防措 施 到位 ,特 别 是抓住 了防治 的几 个 关键环 节 ,事 半功倍 ,防 治成本 大 幅下 降 ,防治效 果 明显 提高 , 防治工 作 全部 达标 ,病 虫危 害损 失 率
几 乎 为零 。 31 思想 重 视 ,组 织 得 力 。下 野 地 垦 区各 单 位 相 .
332 简 化 栽 培 管 理 ,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 农 事 操 作 。进 入 8月 _.
干旱 时 ,雌螨较 多 。棉 叶 螨 在下野 地 垦 区每 年发 生 9~l ,2 1 1代 0 0年 由于开春 较 晚 ,棉 叶螨进 入 棉 田 的 时间 比历 年 晚 1 5d左 右 ,在 5月 上 、 中旬 开始
1 棉叶 螨的 发生规 律 和生 活 习性
普 查和 定点调 查 工作 。 同时广 泛 发动群 众 ,宣传 病 虫 调查 的重要 性 ,做 到 了人人 部 是调 查员 ,人人 都
是情 报 员,全 团 2 4名兼职 植 保 员全部 到位 ,确 保 0 了病 虫预警 工 作的有 序 开展 。 32 加 强 测报 ,有 的放 矢 。发现 中心株 比较 容 易 , . 而要 做 到 既要 调查 害虫 又 要 调 查天 敌 就 比较 困难 。 根 据 防 治工 作 方 案 ,全 团 各 连 队在 6 、7月份每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尔勒垦区棉叶螨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棉叶螨俗称红蜘蛛,属蛛行纲,蜱螨目,叶螨科。
棉叶螨不仅是棉花的重要害虫,而且严重为害玉米、高粱、向日葵等作物。
库尔勒垦区主要是受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危害。
1为害特点
棉叶螨为害棉花,一方面以口针刺吸汁液,使寄主组织造成机械伤害;另一方面分泌有害物质进入寄主体内,对植物组织产生毒害作用。
由于棉叶螨的严重为害,棉株营养恶化,代谢强度减弱,生理机能失调,棉叶先出现失绿的红斑,继而出现红叶干枯,甚至在叶柄和营、花铃的基部产生离层而脱落,状如火烧,对产量影响甚大。
2形态特征
2.1成螨
雌螨体椭圆形,长0.42~0.56mm,宽0.32mm,锈红色或深红色。
须肢端感器长为宽的2倍,背感器梭形。
气门沟末端呈“u”形弯曲。
背毛共26根,其长度超过背毛横列之间距离。
各足爪间突裂开为3对针状毛。
雄螨体长0.35mm,宽0.19mm。
须肢端感器长为宽的3倍,背感器稍短于端感器,足1跗节爪间突呈1对粗爪状,其背面具粗状的背距。
阳具弯向背面,形成端锤,端锤背缘形成一钝角。
卵圆球形,直径0.13mm。
初产时无色透明或略带乳白色,孵化前夕呈浅红色。
2.2幼螨
卵初孵的幼螨,体近圆形,长约0.15mm,浅红色,稍透明,具足3对。
2.3若螨
分第一若螨和第二若螨。
幼螨蜕皮为第一若螨,再脱皮即为第二若螨。
均具4对足,体椭圆形,体色变深,体侧出现深红色斑点。
第二若螨仅雌螨具有。
3发生规律
棉叶螨一般在10月中、下旬由棉田迁至靠近棉田的渠边、路边杂草根际、土块、树皮缝隙等处,雌性成螨开始吐絮结网,聚集成块越冬。
次年2月中旬至3月初。
连续S日平均气温达到6℃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
3月中、上旬气温达到7~8℃时开始产卵,3月底气温达到10℃以上时,卵开始孵化。
4月底至5月初出现第一代成虫;5月上、中旬至6月初大部分越冬寄主衰老时,陆续迁至棉苗上为害,但由于气温较低,棉叶螨繁殖速度缓慢,棉苗受害较轻。
一般
年份,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繁殖速度最快,7月中下旬常达全年为害的最高峰。
通常6~8月份是棉叶螨发生为害盛期,直到9月份气温下降,棉株衰老逐渐转移到渠边、路边杂草上为害并准备越冬。
4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抓好秋翻冬灌,既可杀死大量越冬棉叶螨又能有效压低越冬基数。
在秋末和春初及时铲除渠边、路边杂草,减少虫源;并在棉田四周喷施保护带,有效防止在渠边、路边杂草上寄生的棉叶螨迁入棉田造成为害。
4.2化学防治
加强棉花田间管理工作,做到早调查、早防治、勤调查的原则。
及时查找“中心螨株或螨片”采取点片防治措施,以及涂抹“中心螨株”的方法。
人工喷雾防治须选用杀螨剂保护天敌,如阿维菌素、扫螨净等农药。
每隔3~5d交替喷施一次,把棉株由上至下,叶片正反面都要均匀喷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