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
糖尿病药物治疗完整版

糖尿病药物治疗完整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功能不全引起。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不合理,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各种方式和常用药物。
一、口服药物治疗1. 口服降糖药物分类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抑制剂、肝脏糖原酶抑制剂等。
其中,胰岛素增敏剂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是口服降糖药物中最常用的两类。
2.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有磺脲类药物、胰岛肽类药物等。
二、胰岛素治疗1. 胰岛素分类胰岛素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人胰岛素和动物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可以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2. 胰岛素治疗时机和方法胰岛素治疗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明显的情况。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和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种类和用药方法。
三、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不良反应糖尿病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糖、恶心、呕吐、腹泻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2. 注意事项患者在进行糖尿病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治疗。
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四、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1. 糖尿病治疗的个体化原则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用药方法和剂量的确定。
不同患者的疾病程度、病情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有五类

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有五类::一、磺脲类:适用于II型糖尿病,消瘦的患者1.D860(甲糖宁,甲苯磺丁脲)2. 格列本(苯)脲 (优降糖)3.消渴丸4. 格列吡嗪 (美吡哒、优哒灵美、迪沙、依必达、瑞易宁等)5. 格列齐特 (达美康)6. 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7.*** 格列喹酮 (糖适平 )8. *** 格列美脲(迪北、万苏平、圣平、伊瑞、亚莫利):二、双胍类:适用于II型、肥胖的患者1.降糖灵(苯乙双胍)2.降糖片3.盐酸二甲双胍片三、苯甲酸衍生物(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适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1. *** 瑞格列奈 (诺和龙,孚来迪)2. 那格列奈 (唐力、唐瑞、万苏欣)四、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饭后血糖高1. *** 拜唐苹(平)(阿卡波糖,Acarbose、卡搏平、倍欣)2. 伏格列波糖五、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适合肥胖患者1.罗格列酮(文迪雅)2. 吡格列酮(曲格列酮)(艾汀)------------其中,格列美脲、阿卡波糖(拜糖平)、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和瑞格列奈进入市场较晚,但它们由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而被称为“五朵金花”,其对应产品的代表品牌分别是亚莫利(万苏平,迪北...))、拜糖平、文迪雅、艾汀、诺和龙(孚来迪)。
================================================一、磺脲类:适用于II型糖尿病,不胖的患者如果你是II型糖尿病,不胖的人,医生一定会首选黄脲类的药给你用,一般的讲,我们用黄脲类的药只用其中的一种,不可能用两种同样的黄脲类的药用在你一个人身上,你又用优降糖,又用美吡达是不对的,就用黄脲病类里一种药,而且开始用药都是用小量的开始,因为黄脲类的药能够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多了以后,假如你血糖本身不太高,它可以引起低血糖,低血糖以后呢有症状不说有时候还有危险,所以开始小量,然后监测血糖,控制要是不理想,慢慢加量,所以这是黄脲类的用药是这样一个用药原则,朋友们要知道黄脲类用药一般是在饭前半小时用药,适合于不胖的人用。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血糖药排序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血糖药排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口服降血糖药,并对它们进行排序。
这
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1.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是一类常见的口服降血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常见的磺脲类药物包括:
-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
- 格列吡嗪(Glipizide)
- 格列齐特(Gliclazide)
2.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是另一类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
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抑制肝糖原的合成。
常见的双胍类药物包括:
- 二甲双胍(Metformin)
- 乙内酰胺(Acarbose)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肠道内糖分解酶的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血糖的药物。
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
- 鲁格列酮(Acarbose)
- 曲格列酮(Miglitol)
4.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类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的药物。
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包括:
-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请注意,以上仅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并按照药物类别对其进行了排序。
使用这些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文档总字数:XXX
请将上述文档中的XXX替换为实际的字数。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

用葡萄糖,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 4 抑制葡萄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 萄糖)。 5 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 6 增加患者体内GLP-1的作用。
副作用
1 肠道反应,如口干苦、厌食、恶心、呕
吐、腹泻、口腔有金属味等,减少剂量和 饭中、饭后服用可以减轻症状。 2 部分病人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 荨麻疹。 3 最严重的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氨基酸衍生物
瑞格列萘
商品名:诺和龙,孚来迪 剂型:0.5mg、1.0mg、2.0mg/片 0.5-4mg/次,3-4次/天,最大剂量16 mg/天。
那格列奈
商品名:唐力 剂型:120mg/片 60-120mg/次,1-3次/天
(二)双胍类药物作用
1 抑制肝糖原分解。 2 促进无氧糖酵解。 3 促进肝脏、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和利
(2)格列苯脲
第二代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并且持久, 容易发生低血糖。商品名:优降糖,2.5mg/片, 1—8片/天,1—3次/天。
目前临床常用磺脲类 药物:
(3)格列吡嗪
降糖作用比较温和。商品名:美吡哒,利糖妥。5mg/片, 1/2—6片/天,1—3次/天。迪沙2.5 mg/片,1-12片/天,1-3 次/天。瑞易宁,秦苏,长效控释片,5 mg/片,1-2片/天,12次/天。
降低磺脲类药物作用的药物:
①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双氢克尿噻; ②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 这类药物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会降 低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磺脲类药物要 适当加量。
临床常用磺脲类药
(1)甲磺丁脲
商品名:D860,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作用 比较弱,但降糖作用肯定,毒副作用较小。0.5 g/片,1—6片/天,1—3次/天。
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趋于便捷和高效。
而这种快速节奏的生活方式往往伴随着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良导致的高血糖症,糖尿病的患者呈现呼吸急促、心悸、口渴、多尿、多饮和多食等症状。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十分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失明、足部坏疽、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之外,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基层诊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品有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和α-糖苷酶抑制剂等。
虽然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同的适合对象。
磺脲类药物是一类早期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被广泛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减少血糖水平。
但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如低血糖、恶心、呕吐、头晕等,特别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慎用。
二甲双胍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通常在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中使用。
这类药物能够促进肝细胞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减少糖原的分解并提高细胞对血糖的利用率。
由于其不会引起低血糖,因此被广泛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够帮助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状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是,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不足和乳酸中毒等副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种能够减缓肠道吸收葡萄糖的药物,适合于轻度和中度糖尿病和葡萄糖耐受不良的患者。
这类药物通常被建议在餐前服用,以增加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和蔗糖的时间。
虽然这种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它们的副作用包括腹泻、肠胀气和腹痛等。
由此可见,基层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各有优劣,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建议每位糖尿病患者注意日常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到医生处检查血糖、肝功能等指标,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治疗需求日益增加。
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从疗效机制、临床研究数据、优势与不足、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和副作用等方面分析了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仍需注意联合治疗的不足之处,如副作用风险等。
结论指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前景广阔,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进一步完善联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管理方案。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糖尿病,疗效机制,临床研究,优势,不足,适用人群,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副作用,前景,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4.16亿人患有糖尿病,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并发症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非常迫切。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进行适量运动,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单一药物治疗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因此联合治疗成为了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
甘精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的波动,口服降糖药则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并减少低血糖的风险。
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2 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常见药物,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第24页
促泌剂是2型糖尿病治疗主要选择
1
β细胞分泌不足是T2DM主要病理生理改 变,促泌剂治疗不可或缺
2
促泌剂强效降糖能力是血糖达标有力确 保
3
循证医学证实:以促泌剂为基础长久强 化降糖治疗能够降低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第25页
磺脲类药品使用标准
▪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 第二代药品常餐前服用,普通餐前半小时服用 ▪ 用药频率:
第二代磺脲类药品 不能改进早相 部分降FPG为主,部分降 PPG为主
较多
影响小
严重低血糖罕见,比 磺脲类低,且程度轻
无此禁忌症
影响小
2–5kg
极少发生严重低血糖, 低于磺脲类
发生率较高
有禁忌
有禁忌
0.5-4mg ac
60-120mg ac
2-320mg/d
餐时服用,方便灵活 餐时服用,方便灵活 每日1-2次
第33页
瑞格列奈药代动力学
25 20
瑞格列奈浓度 (mg/l)
15
10
5
0
0 100 200 300 400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服药后时间(分钟)
起效时间:<30分钟 达峰时间:1小时 半衰期:1小时 4-6小时被去除 与人血浆蛋白结合大于98% 代谢产物主要自胆汁排泄,<8 %经肾排出。粪便中原形药品少 于1%。
▪ 在我国新诊疗 2 型糖尿病人群中,瑞格列奈与 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较单用瑞格列奈可更显著地 降低 HbAlc,但低血糖风险显著增加。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第36页
格列奈类特点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第37页
双胍类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珙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500相信很多“糖友”都有这样的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所有的糖尿病服用药物均为一样的。
因此,较多自行服药的糖尿病患者,到药店选药时,直接告知店员买降糖药,而许多店员也没多问,直接给予患者常用的降糖药物,却导致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却并不理想,导致许多患者认为降糖药对自身血糖的控制均无作用,就自行停止用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出现并发症等不良现象。
难道,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真的都一个样吗?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都是一致的吗?面对市面上七七八八的降糖药,到底如何选择才能起到治疗效果?接下来将针对这些疑问,为为“糖友”们科普,关于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方式,纠正错误认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一、选择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临床上,针对于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不仅跟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种类、以及患者心脏、肝肾功能等器官相关,还与患者的体型有所联系。
也就是进行药物的选择时,需考虑到患者的高矮胖瘦。
那么,不同体型的人怎么选用降糖药呢?体重超重并且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与体重偏瘦的患者进行药物选择时,又有什么不同呢?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5大类,分别为:(1)双胍类降糖药:这里主要是指二甲双胍,作用机理是通过对患者食欲的控制,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以及降低肝脏对葡萄糖输出能力,从而提升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常作为糖尿病的首要用药,适用于体重肥胖且食欲旺盛的患者。
双胍类药物不仅能降低患者血糖,还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适用于高血糖与高血脂并存的患者。
在服用此类药物时,患者容易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若患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则需禁止选用此药。
(2)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分泌达到正常水平,临床上常用的如瑞一宁、达美康等。
但这类药物跟双胍类的恰好相反,患者使用后会导致食欲增强、使吸收的糖分被改善、减少糖分的流失、使患者体重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维持β细胞功能 方面,文迪雅明显 优于二甲双胍和格 列本脲
1. 与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相比p<0.05 Kahn NEJM 2006;355:2427-2480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文迪雅)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艾可拓)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制
激活PPAR(过氧化物酶活化增殖受体) 减轻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
促进GLUT4介导的葡萄糖摄取
抑制肝糖异生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特点
格列吡嗪控释片 20 mg qd 格列吡嗪速释片 10 mg bid
20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小时
N=20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02: 42:651-657
胰岛素按需分泌---接近生理节律
0
6
12 18 24 从随机开始的时间 (months)
30
36
PROACTIVE (Lancet 2005; 366: 1279-1289)
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D860)
第二代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
磺脲类、格列奈类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糖苷酶抑制剂
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部位
胃
肠
碳水化合物
-糖苷酶抑制剂
葡萄糖
I
I
磺脲类
胰岛素
脂肪组织
格列奈类
胰腺
I
肝脏
肌肉 噻唑烷二酮类
双胍类
Adapted from Kobayashi M. Diabetes Obes Metab 1999; 1 (Suppl 1):S32–S40.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水钠潴留:心衰、水肿 加重贫血
禁忌证: 心衰、水肿
贫血 ALT>正常值2.5倍
增加心血管性死亡率?
PROACTIVE:吡格列酮死亡、心梗、脑卒中二级预防
Kaplan-Meier Event Rate
0,15
Pioglitazone (301 / 2605) Placebo (358 / 2633)
格列吡嗪(Glipizide,瑞易宁)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第三代 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
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
结合-细胞膜上的磺脲类受体 K+ATP关闭 细胞膜去极化 Ca++内流 释放胰岛素
胰外效应(格列美脲)
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作用特点
0.60
0.40
0.20
0
–3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时间 (分钟)
Coates PA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4;26:177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促分泌剂
格列美脲的优势
服用方便 1/日 依从性好
双重作用:全面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 节省胰岛素(不过度刺激) 安全性高 低血糖发生率低
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不良反应
低血糖 高胰岛素血症
增加体重
禁忌证: 磺胺药过敏史
胰岛素促分泌剂
格列奈类药物
瑞格列奈(Repaglinide,诺和龙)
那格列奈(Nateglinide,唐力)
10 血糖浓度 (mmol/L)
格列美脲1/日,葡萄糖及胰岛素血浆浓度
N=161例;研究时间15周
胰 岛 素
40
20
(mcU/mL)
0
250 血 糖 150 50 8am 亚莫利 (mg/dL)
12am 安慰剂
6pm
10pm
2am
6 mg 格列美脲一天一次
Sonnenberg et al. Ann Pharmacother 1997;31:671-6.
7.5 HbA1c (%)
7.0
6.5
6.0 0 0 1 2 3 4
5
时间(年)
ADOPT: A Diabetes Outcome Progression Trial
ADOPT: A Diabetes Outcome Progression Trial
文迪雅 二甲双胍 格列本脲 ( 年 下 降 率 细 胞 功 能 的 下 年 降 ) 率 β
格列美脲的胰外作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减少脂肪细胞膜上磷酸化GLUT4的数量
正常脂肪细胞0ຫໍສະໝຸດ 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10 -20 磷酸化GLUT4
胰岛素 亚莫利
较基值的变化 (%)
-30
-40
-50
*Zucker肥胖大鼠
Muller G,et al. Diabetes.1993;42:1852-67 Mü G,et al, Diab Res. and Clin. Pract. 1995;28:S115-37 ller
那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血糖水平 (mg/dL)
(n=10)
胰岛素水平 (µU/mL)
80
(n=10)
300
* * 60 BS
IRI 200 40 20 0 0 15 30 60 90 120 150 180 (min) 0 15 30 60 90 120 150 180 (min)
100
*
-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竞争性抑制-糖苷酶 减慢葡萄糖吸收入血
拜唐苹
寡 糖
餐后血糖高峰降低
-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特点 减轻餐后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 减少餐后胰岛素分泌 ,减轻β细胞负担
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
不增加体重
-糖苷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腹胀、腹泻
排气增加
ALT升高
禁忌证: 肠道炎症(溃结等)
胰岛素促分泌剂
格列奈类药物作用机制
与磺脲类类似 K+ATP关闭 胰岛素释放
结合受体不同
结合快、解离快
胰岛素促分泌剂
格列奈类药物作用特点
改善第一时相分泌,速效餐时血糖调节剂 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佳 低血糖发生率低于磺脲类药物
瑞格列奈恢复一相分泌
过依,宁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206-210
* *
*
* *
0
那格列奈组
安慰剂组
平均 BMI:27.8
Uchino H, et al;Endocr J:47:639-41, 2000
胰岛素促分泌剂
格列奈类药物不良反应
低血糖
缺点:
空腹血糖控制欠佳 每餐服用依从性差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Acarbose,拜唐苹)
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倍欣)
*IGT :糖耐量异常
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75 50 25 0 10
血糖 (mmol/L) 餐时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胰岛素 (mu/L)
8 6 0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餐后血糖
基础血糖 A.M. P.M.
时
间
第1时相:胰岛素峰值高而尖锐,持续时间仅数分钟 第2时相:胰岛素曲线上升平缓,面积较大, 维持数小时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药物
苯乙双胍(Phenformin,降糖灵)
二甲双胍(Metformin,格华止)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
抑制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 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药物作用特点
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
改善脂代谢紊乱
UKPDS:单一药物无法良好地控制HbA1c
9 传统治疗(主要是单纯 饮食控制*) 格列苯脲 氯磺丙脲 二甲双胍 胰岛素
8 (%) HbA1C
7
正常上限 = 6.2% 6 0 0 2 4 6 8 10
Ward WK et al. Diabetes Care 1984;7:491–502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异常分泌
正常人
1.00
2型糖尿患者 FPG FPG FPG FPG <8 mmol/l 8-12 mmol/l 12–15 mmol/l >18 mmol/l
胰岛素平均浓度 (nmol/l)
0.80
胰岛素水平 125 (μU/ml) 进餐 格列吡嗪 胰岛素 格列吡嗪水平 1000 750 500 50 25 0 2 4 6 8 10 12 14 16 250 0
100 75
18
20
22
24
小时
瑞易宁剂量 20 mg qd
Data on file, Pfizer Inc, New York, NY; N=20 mal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g/mL)
格列吡嗪控释片的优势
服用方便
1/日
依从性好
血糖全程控制 安全性高 低血糖发生率低
新磺脲---格列美脲(亚莫利)
亚莫利® 与磺脲类受体 的 65 kDa 亚单位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