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四十五化学平衡图像一、单选题1.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 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2.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6s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对该反应的推断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B. 反应进行到1s时,v(A)=v(C)C. 反应进行到6s时,B和D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4mol⋅L−1D. 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s)3.在一定条件下,使10mol SO3在体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则下图中正确的是(M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B.C. D.4.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2A(g)+B(g)⇌2C(g)(△H<0)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象为(注:Φ(C)表示C的质量分数,P表示气体压强,C表示浓度)()A. B.C. D.5.下列叙述与图象对应符合的是()A. 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2NH3(g)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B. 对于反应2A(g)+B(g)⇌C(g)+D(g)△H<0,p2>p1,T1>T2C. 该图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D. 对于反应2X(g)+3Y(g)⇌2Z(g)△H<0,y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6.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H<0达到甲平衡,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 可能是减小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X2转化率一定减小B. 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反应物X2百分含量(X2%)将增大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C. 可能是缩小了容器的体积,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保持不变D. 可能是升高了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减小7.反应:2X (g)+Y(g)⇌2Z(g)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产物Z的物质的量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1>P2T1>T2△H<0B. P1>P2T1<T2△H<0C. P1<P2T1>T2△H>0D. P1<P2T1<T2△H>08.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发生以下反应:A(g)+B(g)⇌xC(g)△H=?,符合图(a)所示的关系,其中w(C)为C的质量分数,由此推断关于图(b)的说法正确的是()A. 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B. P3<P4,y轴表示B的体积分数C.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9.图中表示2NO(g)+O2(g)⇌2NO2(g)△H<0,能正确反映该可逆反应变化的图象是()A. B.C. D.10.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C. 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11.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ΔH<0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 图Ⅱ研究的只是t0时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图Ⅰ研究的是t0时缩小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D. 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使用了催化剂12.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Z(g);△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用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t3时降低了压强B. t5时提高了温度C. t1−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t6时反应的平衡常数D. t6时刻后反应物的转化率最低二、填空题13.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H>0,已知该反应在240℃,平衡常数K=64×10−4.请回答:(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如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填字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微专题突破母序号).14.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课件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课件
A.V>w B.V<w C.V=w D.无法比较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例 2】(2011 年广东中山检测)将 1 mol I2(g) 和 2 mol H2(g) 置 于 2L 密 闭 容 器 中 , 在 一 定 温 度 下 发 生 反 应 : I2(g) + H2(g) 2HI(g) ΔH<0。2 min 时,测得 I2 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10 min 后达到平衡。HI 的体积分数 V% 随时间变化如图 2-3-11 中曲线Ⅱ所示。
v(逆)>v(正)
逆向 移动
续表 平衡 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平衡 速率变化曲线
变化
任平 衡体系
⑨使用催 化剂
v(正)、v(逆) 均增大,且
v(逆)=v(正)
不移 动
2.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像解答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1)分析清楚反应的特点:包括各反应物的状态,化学方程 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的变化情况、热效应等. (2)分析看懂图像,做到五看: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 坐标各表示的意义;二看线,即图中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 是否连续或跳跃及其表示的意义;三看点,包括起点、折点、 交点、极值点等及它们表示的含义;四看是否要作辅助线(如 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图像中各种量的多少. (3)联想相关规律和原理:如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 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4)依题意作出定性分析和正确判断.
答案:(1)0.1 mol·L-1·min-1 (2)0.05 (3)③⑤
2.下图中,表示 2A(g)+B(g) 这个可逆反应的正确图像为( A ).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某课题小组研究固定容积下反应 A(g)+2B(g)

化学平衡图像优质课件PPT

化学平衡图像优质课件PPT

平衡___不___移动。
一、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化学
❖2.速率----时间图像
(1)若a、b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 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
(2)若a、b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原因可 能是:①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②改变 反应体系的温度;③同时不同程度地改 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3)若V正在V逆的上方,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②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v
__减__小__生__成__物__浓__度___, 平衡将向___正___方向移动。
化学
v正
v逆
t1
t2 t
v正
v逆
t1
t2 t
一、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2.速率----时间图像
(2) 温度变化
v
①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
时有如下图变化,则温度的
变化是_升__高__(升高或降低),
m+n>p+q
一、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化学
可逆反应的“v – T(或P)”图象
(以反应 mA(g)+nB(g) pC(g)+qD(g);△H 为例)
v 正v 逆v 正 v逆
v正





0
T0
T0
P0
P0
P
△H>0
△H<0 M+n>p+q M+n<p+q M+n=p+q
课堂练习
化学
2、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 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
课堂练习
化学
2、已知A、B、C都是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进 行反应,其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该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

T
•正反应吸热 T
C%
A%
450℃
•正反应放热
T
P1
P
•m+n<p+q
练习一
•对于2A(g)+B(g) C(g)+3D(g)(正反应吸热)有 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Y轴可能表示:
A、B物质的转化率
Y
B、正反应的速率
C、平衡体系中的A%
300℃ D、平衡体系中的C%
200℃
100℃
P
A、D
练习二
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 Z(g)+M(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 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 施是( )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减小体积
A. 加入催化剂 C. 降低温度
B. 增大Y的浓度 D. 增大体系压强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练习: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① 判断正反应为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② m+n与p+q的关系
B%
T2P2 T1P2 T1P1
t •m+n<p+q •正反应吸热
练习:对于反应
mA (g) + nB (g) pC (g) 有如
C%
1.01*106Pa 1.01*105Pa
A%
1.01*104Pa
200℃
300℃
T
P
•正反应吸热 m+n>p+q
•正反应吸热 m+n=p+q
反应

第三节化学平衡的图像PPT教学课件

第三节化学平衡的图像PPT教学课件
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 的变化。
•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则温度的变化是
升(升高高或降低),平衡
向 反正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热吸反应。
v
v正
v逆
2020/12/11
t1
t2 t
3
v
v正
•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v逆
将向 正 方向移动。
t1
t2 t
2020/12/11
t •m+n<p+q •正反应吸热
2020/12/11
7
练习:对于反应
mA (g) + nB (g) pC (g) 有如
图所示的关系,则:
⑴、P1 ___<_ P2 ;T1 ____>T2 ;
⑵、m+n ——>— p ;
C%
⑶、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 反

2020/12/11
T2 P2
T1 P2 T1 P1
13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4
8t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 (或压强)图: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A的
A%
500℃
转 化
200℃

1.01×107Pa
1.01×106Pa
1.01×105Pa
T
P
•正反应放热 m+n>p+q
2020/12/11
•正反应放热
m+n<p+q
9
四、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 (或压强)图:

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a A+b B c C+d D(A、B、C、D为非固体)
浓度变化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
速率变化ν(正)增大,ν(逆)
瞬间不变随后增大,ν
´(正)﹥ν´(逆)
ν(正)瞬间不变、
随后变大,ν(逆)
增大,ν´(正)
﹤ν´(逆)
ν(正)减小,ν
(逆)瞬间不变、
随后减小,ν´
(正)﹤ν´(逆)
ν(正)瞬间不变、随
后减小,ν(逆)减小,
ν´(正)﹥ν´(逆)
平衡移动
方向
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正反应方向
ν-t图像
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是化学平衡向逆反
应方向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拐点”入手 同一可逆反应,若反应条件不同,达到平 衡所用的时间也可能不同,反映到图像出 现“拐点”的时间也就有差异。根据外界 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判断出 温度的高低、压强或浓度的大小及是否使 用催化剂。
典例 2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aA(g)+bB(g) cC(g)在不同 温度(T1 和 T2)及压强(p1 和 p2)下,混合气体中 B 的质量分数 w(B)与反应 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三、突破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题 的“三种”手段 1.从“断点”着手 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 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 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即出现 “断点”。根据“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 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
典例 1
在 容 积 不 变 的 密 闭 容 器 中 进 行 反 应 : 2SO2(g) + Δ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 )
此类题斜率大的反应快,先达到平衡(先拐先平)。
特殊图像 对于可逆反应 mA(g)+nB(g)pC(g)+qD(g),L 线上 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 左上方(E 点)A%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中的 A%, 所以,E 点时 v(正)>v(逆);同理可分析右下方(F 点),v(正)<v(逆),所 以,E、F 两点速率比较 v(F)>v(E)。
四、转化率——时间图像
反应物的转化率随条件(温度与压强) 的变化可能发生变化,而且反应的速率不 同达到平衡的时间不同。对于下列反应 mA(g)+nB(g) pC(g)+qD(g) △H
α-t(反应物 A 或 B 的转化率-时间)图
1.改变温度。
2.改变压强。
五.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
常见的形式有如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 生成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 量),这种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 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 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对应 平衡移动方向。
A.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T1>T2,p1>p2,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 解答该题要综合运用“定一议二”和“先 拐先平”。由(T1,p1)和(T1,p2)两条曲线可以 看出:①温度(T1)相同,但压强为p2时先出现 “拐点”,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 率大,所以p2>p1;②压强较大(即压强为p2)时 对应的w(B)较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则a+b<c。由(T1,p2)和(T2,p2)两条曲线可以 看出:①压强(p2)相同,但温度为T1时先出现 “拐点”,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 率大,所以T1>T2;②温度较高(即温度为T1)时 对应的w(B)较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B
六.恒压(温)线 该类图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 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 压强(p),常见类型有(如下图所示): • 解决这类图像题,采用“定一议二”,即 把自变量(温度、压强)之一设为恒量,讨 论另外两个变量的关系。
一般解题思路 这类题目是讨论自变量x(如时间、温度、压 强等)与函数值y(如物质的量、浓度、质量 分数、转化率等)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 因此,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题目。
⑤升高 温度
⑥降低 温度
正向 移动
续表 平衡 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v(正)、v(逆) 均增大,且 v(正)>v(逆) v(正)、v(逆) 均减小,且 v(逆)>v(正) 平衡 变化 正向 移动 速率变化曲线
⑦增大压 强
⑧减小压 强
逆向 移动
续表
平衡
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平衡
变化
速率变化曲线
任一平
如 2A
3B+C 的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三.全程速率—时间图像
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出现的情况,如右图所示,解释原因:AB段(v 渐增),因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温 度渐增,导致反应速率的渐增;BC增(v渐小), 则主要因为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渐小, 导致反应速率的渐小。故分析时要抓住各阶段 的主要矛盾,认真分析。
O2(g) 2SO3(g)
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 甲的温度较高 • 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 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 • 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 到化学平衡状态 • 解析 A项,根据先拐先平知,乙的温度 高,升高温度,SO2的含量降低,正反应 是吸热反应,与题反应相矛盾,A项错误;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速率 ---时间图像
主要是通过速率在条件改变的瞬间发生 的相对变化来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
平衡 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v(正)、v(逆) 均增大,且 v(正)>v(逆) v(正)、v(逆)
平衡 变化 正向 移动
速率变化曲线
①增大反 应物浓度
②减小反
均减小,且
v(逆)>v(正)
逆向
应物浓度
⑨使用催
v(正)、v(逆)
均增大,且
v(逆)=v(正)
不移
衡体系
化剂

总结如下:
a.改变浓度。
b.改变温度。
c.改变压强。 当 m+n=p+q:
当 m+n>p+q:
当 m+n<p+q:
二.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要注意各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 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的比例符合化学方 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移动
续表 平衡 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v(正)、v(逆) 均增大,且 v(逆)>v(正) v(正)、v(逆) 均减小,且 v(正)>v(逆) 平衡 变化 逆向 移动 速率变化曲线
③增大生 成物浓度 合成氨的 反应 ④减小生 成物浓度
正向 移动
续表 平衡 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v(正)、v(逆) 均增大,且 v(逆)>v(正) v(正)、v(逆) 均减小,且 v(正)>v(逆) 平衡 变化 逆向 移动 速率变化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