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英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中英文)

译文交通拥堵和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增长,通常有助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是经济性,环境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的体现,但其结果是交通量无情增加,导致交通拥挤。
道路拥挤定价已经提出了很多次,作为一个经济措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但还没有见过在实践中广泛使用,因为道路收费的一些潜在的影响仍然不明。
本文首先回顾可持续运输系统的概念,它应该满足集体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正义的目标.然后,根据可持续交通系统的特点,使拥挤收费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正义。
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拥堵收费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式,可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介绍城市交通是一个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迫切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造成较大的时间延迟,增加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减少了道路网络的可靠性.在许多城市,交通挤塞情况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障碍.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交通挤塞,包括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操作,并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通过需求管理策略,包括定价机制,更有效地减少运输密度.交通拥堵收费在很久以前就已提出,作为一种有效的措施,来缓解的交通挤塞情况。
交通拥堵收费的原则与目标是通过对选择在高峰拥挤时段的设施的使用实施附加收费,以纾缓拥堵情况.转移非高峰期一些出行路线,远离拥挤的设施或高占用车辆,或完全阻止一些出行,交通拥堵收费计划将在节省时间和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改善空气中的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改善过境生产力。
此计划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方都有成功的应用。
继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挪威与新加坡实行收费环,在2003年2月伦敦金融城推出了面积收费;直至现在,它都是已经开始实施拥挤收费的大都市圈中一个最知名的例子。
然而,交通拥堵收费由于理论和政治的原因未能在实践中广泛使用。
道路收费的一些潜在的影响尚不清楚,和城市发展的拥塞定价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完整英文摘要

完整英文摘要第一篇:完整英文摘要lee's culture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Long shan mountain, WeiShui river of the ancient county, is one of the cradl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also the birthplace of The lee.With Dunhuang culture, Tianshui fuxi culture, LaBuLengSi Tibetan Buddhism culture is one of four culture of Gansu province.But at present,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West gansu is lagging behind, a lot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s difficult to get, it has to do withWest gansu geographical position relatively closed,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Lee's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form about culture, also suffered a bottleneck in its development, lee's cultural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not well together, especially in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vested is not enough, lead to lee's culture has been difficult to familiar to the general public.Local economic backward culture is difficul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West gansu lee cultu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lee's culture, make its internal value have spread wider, deeper reach to culture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dual goal.Cultural 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The economicdevelopment第二篇:摘要英文摘要温度是生产过程中常见和重要的物理参数。
摘要英文范文

英语论文摘要seems like we need to do some copy plus translation work.the differences in manners and custom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done. run your spell check please. I didnt pay any attention about spelling and the numbers of words while typing. add some words of your major couses.good luck and best wishes.英文摘要格式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
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
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摘要1、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
(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用完全逐句对应)。
2、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自成一页(1页即可),放在中文摘要页之后。
3、英文字体与行间距:统一使用“西文字体”中的“Times New Roman”,1.5倍行间距。
4、英文题目:使用三号字加粗。
5、英文摘要:“Absract”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6、英文关键词:“Key Words”顶格,使用四号字并加粗。
四、正文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
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毕业论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目录的格式

毕业设计(论文)新民本主义: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理念的契合(字体:黑体小一)专业年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评阅人二○○年月中国·南京摘要(“摘要”两字的字体为黑体三号,居中。
)正文字体均为:宋体小四号,行距为倍(不低于400字)关键词:民本;民主;新民本主义(“关键词”三字字体为黑体,内容(3-5)个,宋体小四号。
各关键词之间用;)注意:摘要和关键词只能单独一页.Abstract(“Abstract”一词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三号,加黑,居中。
)Thought of people as the center is the marrow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ore of the theory of managing state affairs. It germinates in the early state of antiquity society and is based on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It is also a kind of value seeking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thic reason and moral justice. Its basic thinking is that the monarch is defined by people and conversely people are defined by the monarch. At first appearance, its purpose is to value people’s suffering,fate and interest on the ruler’s position. However, its real intention is to fool the people so as to strengthen and consolidate the ruler’s rule. The theory of “people-oriented concept” includes nine topics such as “the theory of people is being the root of the monarch’s rule”, “the theory of people is being more valuable than the monarch”, “the theory of the monarch is being people’s servant”and so on. People –oriented means “value the people ”in essence, which sees “people”as its foundation of politics rule, ranking official, and administration.(正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且行距为单倍或倍。
中英语言文学类学术论文摘要语类及语言特点对比分析--一项基于自建语料库的研究

中英语言文学类学术论文摘要语类及语言特点对比分析--一项基于自建语料库的研究范春香【摘要】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leads the language research into a new age. In this research we take advantage of the corpus-driven approach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 (GSP) and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article abstracts by building our own corpora of article abstracts and using AntConc.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GSP and the language features have their own Chinese and English characteristics. This research makes the Chinese writers know how to write an article abstract and lays a ground for them who will publish their works in the high-quality magazines and even in the foreign ones.%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语言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建语料库,同时应用AntConc检索软件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中英文论文语类结构潜势及语言特点的异同。
论文中英文翻译(译文)

编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译文)系别:电子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韦骏学号:0852100329指导教师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姓名:梁勇职称:讲师2012 年6 月5 日设计与实现基于Modbus 协议的嵌入式Linux 系统摘要:随着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代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采用核心的高性能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该系统很好地适应应用程序。
它符合消费等的严格要求的功能,如可靠性,成本,尺寸和功耗等。
在工业自动化应用系统,Modbus 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设备系统,包括DCS,可编程控制器,RTU 及智能仪表等。
为了达到嵌入式数据监测的工业自动化应用软件的需求,本文设计了嵌入式数据采集监测平台下基于Modbus 协议的Linux 环境采集系统。
串行端口的Modbus 协议是实现主/从式,其中包括两种通信模式:ASCII 和RTU。
因此,各种药膏协议的设备能够满足串行的Modbus通信。
在Modbus 协议的嵌入式平台实现稳定和可靠。
它在嵌入式数据监测自动化应用系统的新收购的前景良好。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嵌入式Linux,Modbus 协议,数据采集,监测和控制。
1、绪论Modbus 是一种通讯协议,是一种由莫迪康公司推广。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已成为实际的工业标准。
该控制装置或不同厂家的测量仪器可以链接到一个行业监控网络使用Modbus 协议。
Modbus 通信协议可以作为大量的工业设备的通讯标准,包括PLC,DCS 系统,RTU 的,聪明的智能仪表。
随着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数据采集监测系统,使用了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环境鉴于嵌入式Linux 的嵌入式工业自动化应用的数据,一个Modbus 主协议下的采集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了这个文件。
因此,通信设备,各种药膏协议能够满足串行的Modbus。
敬请重视和写好论文的中英文摘要

推 卸 的责 任 ,各 飞 机 公 司 对此 也 要 给 以足够 的 重
视 和适 当的安排 。 ( 注 意 加 强 国际 的 合作 和 交流 。当前 复 合材 5 )
料 的技 术 发展 存 在 着 国际化 的趋 势 ,强 调 “ 用 采
世 界 上 最新 的技 术 , 生产 最 优 秀 的产 品 ”,成 果 共 享 ,风 险共 担 。 故B7 7 5 8 的6 %的工 作量 外 包 , A3 0 将 有 5 %外 包 。 因 此 ,我 们 在 发 展 复 合 也 5 0 材 料 技 术 时 ,也 应 充 分注 意 , 内对 整 合 ,对 外 合
[ 陈绍杰. 1 ] 大型飞机与复合材料[ _ 空制造 工程, 0, J航 ] 2 8囟 0
( 5 : 2 7 1 ) 3 —3 .
mp st f i h a o n h rd s u c o k 2 0 el [】 Co o i y h g r u d t e wo l , o r eb o 0 8 2
敬 请 重 视 和 写 好 论 文 的 中 英 文 摘 要
1
() 1
写 好 中 英 文 摘 要 的 重 要 性
中 文 文 摘 是 沟 通 国 内 读 者 和 作 者 之 I1 桥 梁 。在 知 识 爆 炸 的 今 天 ,读 者 ' 的 B - -
8
u8
【】 B o is 4 rs u D.B en 8 p aeJ.Hihp roma c o ig7 7u d t[ ] g ・efr n e
c mp st,2 0 ,() 5 —5 . o oi e 0 7 5 : 6 9
复合材料 与B7 7 “ 8 梦想飞机” [ .航 空制造 J ] [] 陈绍杰. 5
论文中英文摘要

论文中英文摘要作者姓名:陈国浒论文题目: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与模拟研究作者简介:陈国浒,男,1981年10月出生,2004年7月师从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单新建研究员,于2007年7月获硕士学位。
中文摘要本文结合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长白山地区的形变监测进行了研究。
采用成熟的D-InSAR技术,获取了位于长白山东南侧的间白山火山1995~1998年间的干涉形变场;在长白山地区架设角反射器,开展CR-InSAR技术在长白山地区的试验研究;利用2002~2003年的GPS和水准获取的形变数据采用Mogi点源模型和Okada拉张位错源模型进行反演,获取了长白山地区岩浆囊的最佳参数;最后利用反演结果正演了D-InSAR获取的形变场;分析了研究区火山活动的规律及其与断裂、地震活动等的关系,对研究区火山活动的态势和危险性作了简单评估。
在吸收和借鉴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本论文取得了如下的结果和认识:●调研分析火山地区形变监测的手段和研究现状地形变是监测岩浆活动和预测火山喷发的主要手段之一,虽然一些地体活动和形变在喷发前并没有处于峰值点,但多数火山在喷发前确有很明显的地表形变。
精确的地表形变监测可用于火山活动和火山爆发预测等方面的研究。
地形变数据的数值模拟可以提供关于火山岩浆囊(规模、压力、形态和深度等)及其相关的水热系统的地下构造方面的重要信息。
本论文详细介绍和讨论了目前火山形变监测手段的应用现状和不足,提出InSAR 技术在火山区形变监测的优势,并由此提出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科学目标。
●调研分析长白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研究进展“九五”、“十五”期间国内学者对火山活动开展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包括火山地质、地球物理、形变监测、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测定和火山活动的环境效应、灾害预测与监控等。
研究表明:长白山火山正处于由初始扰动状态向动荡状态演化阶段,是我国目前最具喷发危险性的火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中英文摘要
作者姓名:薛向辉 论文题目: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 作者简介:薛向辉,男,1979 年 12 月出生,2002 年 9 月师从于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窦贤康教授硕博连读学习,于 2007 年 7 月获博士学间天气的一种重要起源--日冕物质抛射(CME),一直是空间物理学家关注和
o o o o
的特大地磁暴与连续CME的活动相关,具有不同抛射速度的CME在行星际空间中传播时可能互 相追赶、互相作用或者互相溶合,形成不同行星际结构,如多重磁云、激波穿越磁云、或者 复杂抛射物等等。 当高速的后随ICME本体或者其驱动的激波追赶上前面相对较慢速的ICME时, 它会传递很高的动力学压力,使前导的ICME或者ICME的鞘区内磁场被压缩,特别是当前一个 ICME或者其鞘区中的磁场是南向的时候,就可能因压缩造成ICME更显著的地磁效应,增加了 CME对地的有效性。同时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在引起地磁暴的行星际参数中, VBz 的贡献远大 于其持续时间 t ,说明了压缩后的行星际南向磁场具有更加强烈的地磁效应。 在近地空间环境研究方面,主要工作包括: 激光雷达对近地空间环境的探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05年底建成一部具有双波长发 射三通道探测的激光雷达系统,可以实现对80-110km高度钠层密度、30-70km高度大气温度和 密度、以及近地面至30km高度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的探测。我们展开了这部激光雷达的建设、 调试和观测工作。阐述了该激光雷达的技术特征和对不同大气参数探测的反演算法,特别从 荧光激光雷达系统结构和设计原理出发,提出了对接收系统中发射光束与接收视场的精确匹 配进行调节的方法、基于系统本身的波长校正方法。同时利用激光雷达对合肥上空钠层长达1 年的探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地区钠层的主要形态特征、夜间变化和季节变化。夜间观测表明 钠层中存在显著的波动扰动,并经常伴有突发钠层事件。合肥钠层柱密度最小的值 1.126 109cm-2出现在6月份,最大值6.014 109cm-2出现在12月份。在冬季(特别是12月份)柱 密度表现出显著的峰值,而在夏季月份柱密度则表现出相当宽广的极小值;质心高度没有明 显的季节变化;RMS宽度则表现出准半年变化。 流星雷达对近地空间环境的探测和大气潮汐模式的研究。利用流星雷达观测,结合典型 相关分析,对大气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的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典型相关分析可以将某个特 定的频带(如周日,半日)中存在的多种波动结构按照它们的相关性提取出来,利用该方法 处理武汉流星雷达2002年一年的观测数据,我们获得了武汉上空大气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的 典型相关模式。对于周日潮汐共获得6阶有效的潮汐典型相关模式,携带了90%以上的总变差, 这些模式与大气不同的激励/调制源相对应,即周日潮汐的季节变化(最显著的模式)、准半 年变化、太阳27日周期调制变化和行星波(10d,16d等)调制变化。通过分析各阶模式的垂 直波长以及水平风场的偏振特性,发现在武汉的周日潮汐风中的主导模式是经典潮汐模 S(1,1),典型的偏振特性为圆偏振。对于半日潮汐共获得4阶有效的潮汐典型相关模式,携带 了大约2/3的总变差。在半日潮汐模式中没有出现准半年周期变化,第1阶典型相关模式仍然 是最显著的模式,它代表了半日潮汐的季节变化特征;高阶典型相关模式中也存在10d,16d, 27d的调制周期,分别对应着10日或者16日行星波,以及太阳27日活动的调制。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re considered by many space scientists as the main source of space weathe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effective CMEs and their interplanetary counterparts (ICMEs), and predicting whether a halo CME can encounter the Earth are the important topics in space weather research.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ar-Earth space (20-200km) as the ending response for space weather, is highly relative with our everyday living and has become an key region in solar-terrestrial studies. In this thesis, we emphasize on the source and the end of space weather,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are studied observationally and theoretically: 1. CMEs and their geoeffectiveness Firstly, we set up a 3D geometric model for CMEs using an Ice-Cream Cone to analyze the geometrical and kinematical properties of CMEs. Assuming in early phase, CMEs propagate with near constant speed and angular width,some useful properties of CMEs, such as the radial speed (v),the angular width ( ) and the location at the heliosphere, can be obtained. This model is improved by (1) using an ice-cream cone to show the near real configuration of a CME, (2) determining the radial speed via fitting the projected speeds calculated from the height-time relation in different azimuthal angles, (3) not only applying to halo CMEs, but also applying to non-halo CMEs. Secondly, We analyze five major CMEs originating from NOAA active region (AR) 808 during the period of September 7 to 13, 2005, when the AR 808 rotated from the east limb to near solar meridian. Sever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bability of the CMEs' encounter with the Earth are demonstrated. The solar and interplanetary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2nd and 3rd CMEs, originating from E67 and E47 respectively, encountered the Earth, while the 1st CME originating from E77 missed the Earth, and the last two CMEs, although originating from E39 and E10 respectively, probably only grazed the Earth. Based on our ice-cream cone model and CME deflection model, we find that the CME span angle and deflection are important for the probability of encountering Earth. The large span angles allowed the middle two CMEs hit the Earth, though their source locations were not close to the solar central meridian. The significant deflection made the first CME totally miss the Earth though it also had wide span angle. The deflection may also have made the last CME nearly miss the Earth though it originated close to the disk center. We suggest tha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dict whether a CME will encounter the Earth, the factors of the CME source location, the span angle, and the interplanetary deflection should all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irdly, we try to illustrate what kind of CMEs and their interplanetary counterparts are the most geoeffective and the mechanism of causing such notable geoeffectiveness by analyzing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