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
守财奴读后感

守财奴读后感《守财奴》是法国文学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揭露社会丑恶为主题的喜剧。
这部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哈普金斯的塑造以及对他的贪婪和自私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面。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不禁感慨万千。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哈普金斯是一个典型的守财奴,他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在眼里。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金钱的贪婪和对自己利益的追求,而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这种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和不择手段的行为让人不禁感到恶心和悲哀。
这种贪婪和自私的本性,让人深感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
其次,小说中的哈普金斯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那种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和不择手段的行为,让人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
他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在眼里。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金钱的贪婪和对自己利益的追求,而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这种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和不择手段的行为让人不禁感到恶心和悲哀。
这种贪婪和自私的本性,让人深感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
最后,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和结局也让人深感震撼。
哈普金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伤害他人,甚至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在眼里。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金钱的贪婪和对自己利益的追求,而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一切,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这种对金钱的疯狂追求和不择手段的行为让人不禁感到恶心和悲哀。
这种贪婪和自私的本性,让人深感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
总之,读完《守财奴》这部小说,让我对人性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让人感到恶心和悲哀,但也让人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沦为像哈普金斯那样的守财奴,而是要做一个善良和有爱心的人。
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守财奴[精品]
![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守财奴[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d9de56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7.png)
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1、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2、阿巴贡(法国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整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3、葛朗台(法国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 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
四大吝啬鬼,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从创作的时间上说,泼溜希金出现最晚,《死魂灵》写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但从人物形象的阶级意识上说,泼留希金应列为最早,他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
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即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
阿巴公算作老三,他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成了老四,他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
伊索寓言守财奴的好词

伊索寓言守财奴的好词
伊索寓言中关于守财奴的寓言是指一个人过分贪婪、执着于金钱的形象。
以下是其中一些描述守财奴的词语:
1.吝啬:形容守财奴爱财如命,极度吝啬,不肯花费钱财。
2.贪财:指守财奴对金钱有强烈的欲望和贪婪之心。
3.埋怨:形容守财奴因为过分节省而抱怨其他人的开销或要求。
4.守戒:表示守财奴将自己的金钱视为至高无上的东西,非常警惕地保护和守卫。
5.惜财:形容守财奴对自己的财物充满忧虑和紧张,力图维护财务安全。
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描述守财奴的特点和行为,描绘出一个过分吝啬、固执地追求金钱的形象。
《守财奴》优秀PPT课件

2021
9
咄(duō)咄怪事 一古(股)脑儿 裴(péi)日冷 文采斐(fěi)然 飞(蜚 fēi)短流长 蜚(fēi)声海外
2021
10
思辨多音多义形近词语 恬退隐忍:以安然的淡泊的态度退让着,
并暗暗忍受着不公的待遇。恬: 安然。
处之恬然:形容毫不动心、十分安然地对
待某件事情。恬:毫不动心, 安然。
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
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作者笔下的这一形
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
吝啬鬼形象之一。
2021
34
葛朗台的妻子是作者赞
扬的人物,作者在她的身上 寄托了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 观——作者认为:笃信宗教, 才不致于陷入金钱的泥沼。 这也是作者的局限之所在。
2021
—恩格斯
2021
39
小说把心理分析、风俗描绘、 细节刻画、哲学议论融为一体, 夸张的笔法、变形的语言,取 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
左拉曾钦佩地说,在巴尔扎克生动逼真的人 物形象面前,“古希腊罗马的人物变得苍白 无力,浑身抖颤,中古的人物像玩具铅兵一 样倒伏在地。”(《论自然主义的戏剧》)
2021
40
2021
24
情节结构
介绍性格特点(葛朗台与金钱的关系)
揭示矛盾冲突(葛朗台与女儿的关系)
发现梳妆匣 抢夺梳妆匣— 抢夺梳妆匣 惜金如命 爱财
交回梳妆匣
诱骗继承权— 看守密室— 临终言行—
提出继承权 诱骗继承权 骗到继承权
狡猾欺诈
守护金子 兑换金子
贪婪执着
临死抓取法器 临终嘱咐女儿
至死不变
骗财
守财
2021
守财奴寓言故事的道理

守财奴寓言故事的道理
从前有一个守财奴,他十分吝啬,习惯存放金银财宝,不肯花钱。
但是,他有一个大儿子,也是一样吝啬。
一天,守财奴临终前,交给
大儿子一袋金币让他好好保存。
大儿子秉性不变,把袋子藏在屋顶上,结果被窃贼偷走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守财奴和他的儿子都在财富的束缚下失
去了许多东西:家庭温情,健康乐趣,人际关系等等。
贪婪和吝啬会
将一个人关在铜墙铁壁中,使他失去了与世界的交流和互动。
生命真
正的财富是人际关系和经验积累。
无论我们是多么有钱,都应该学会
享受生活,不要错失剩下的财富。
守财奴的意思_守财奴的成语解释

守财奴
成语解释有钱而非常吝啬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搁不住这班人都做了守财奴,年年只有入款,他却死搂着不放出来,不要把天下的钱,都辇到他家么。
”
成语繁体守財奴
成语简拼SCN
成语注音ㄕㄡˇㄘㄞˊㄋ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守财奴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爱财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吝啬鬼
反义词败家子
成语例子休听那守财奴老姐夫话!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回
英语翻译miser <money-graber>
日语翻译守錢奴(しゅせんど)
其他翻译<德>Geizhals <Knicker><法>avare
成语谜语丫鬟抱着元宝睡。
守财奴(巴尔扎克)

《欧也妮·葛朗台》
•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中《家庭的苦难》一章。这部书写出了葛朗台的一 生。他原本是一个箍桶匠,在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动荡形势下,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成为了 一个暴发户。他为人专横霸道,吝啬贪婪,为了财
产不仅逼走了侄子查理,还折磨死了自己的妻 子,抢夺了自己女儿的继承权。同时,为了防 止财产外泄,还禁止女儿谈恋爱,断送了其一 生的幸福。可以说,巴尔扎克塑造的这个守财 奴的形象在外国文学史上一直经久不衰。
第八页,共13页。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 “法国社会将成为写这段历史的历史
家,我只不过是这位历史家的书记而 已。开列恶癖与德行的清单,搜集欲 望的主要事实,描绘各种性格,选择 社会上主要的事件,结合若干相同的 性格上的特点而组成典型。 ”
•
——巴尔扎克
第九页,共13页。
• 分类法和人物再现法
• 分类法:将整个《人间喜剧》分为六大场 景,主要有“私人生活场景”、“外省 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 治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和
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
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
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马克思、恩格斯
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 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
1799-1850)
第一页,共13页。
巴尔扎克其作
• 失败的商人,著名的作家。 •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
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 了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 定了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 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 《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 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 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伊索寓言《守财奴》

伊索寓言《守财奴》寓言简介伊索寓言《守财奴》讲述了一个贪婪的守财奴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却最终失去了一切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讽刺了人们对金钱的贪婪与自私。
寓言故事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只狐狸看到了一个守财奴–一只椰树。
这只椰树因为自己有很多珍贵的椰子果实,因此非常爱藏,每天都盯着它的财富不放。
狐狸好奇地走过去,向守财奴打听这些椰子果实的故事。
守财奴自豪地说:“看见这些美味的椰子吗?每个都是我的财富,我守护它们,日夜不离。
”狐狸感到好笑,他说:“这些果实固然美味,但它们不分享出去就显得毫无意义。
你为什么不和周围的动物们分享呢?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友谊。
”守财奴瞪大了眼睛,不屑地回答:“和那些动物分享我的宝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的财富只属于我一个人,我不会与任何人分享。
”狐狸微微一笑,他说:“你年纪已经不小了吧,但是你却没有学会分享。
实际上,贪婪只会让你自己孤独。
当你最终享受不到这些椰子果实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并没有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
”守财奴愤怒地看着狐狸,然后转身离去,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不久之后,小镇上来了一场大风,椰树被连根拔起,所有的果实都洒落一地。
守财奴看到这一幕,惊慌失措,因为他所有的财富一下子全都消失了。
他哭泣着寻找自己那些珍贵的果实,但是已经找不到了。
他孤独地站在一片残败的果实中,意识到自己的贪婪和自私才是导致他失去一切的原因。
狐狸走过来,看着守财奴凄凉的样子,对他说:“你看,你的贪婪让你失去了这些美味的椰子果实。
如果你愿意与别人分享,你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朋友。
”守财奴悔过自新,但已经太迟了。
他失去了一切,只剩下了孤独和后悔。
寓意解读伊索寓言《守财奴》通过动物的形象将人类贪婪和自私的本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寓言通过守财奴对财富的执着和不肯与别人分享的态度,告诉我们贪婪只会让自己孤独,并最终导致失去一切。
这个寓言牢牢抓住了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和贪婪的本质。
守财奴对财富的执着和不舍得与别人分享的态度,警示着人们不要沉迷于金钱的追逐,以至于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和友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89年7月9日,制宪会议召开,限制王权及 贵族阶级特权;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打巴 士底狱;同年8月26日,发表《人权与公民权宣 言》,资本主义原则基本确立;1792年8月10日, 巴黎第二次武装起义,打倒波旁王朝;1794年7月 27日,发动热月政变,雅各宾政权倒台。1799年 11月9日,雾月前执政变爆发,拿破仑登上历史舞 台),封建贵族日渐没落,资产阶级新贵不断上 升,历史舞台的角色在更迭。有些人依依不舍, 但他们的谢幕是历史的必然。有些人粉墨登场, 虽然不够光明正大,但时代的序幕正为他们徐徐 拉开。所以,葛朗台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时代。 有了他,那个时代就不会变成灰蒙蒙的背影,有 了他,一个时代就可以追溯。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 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 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 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 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 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 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 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 比岁月还多。
描写
描写从方式上分:
1,直接描写。 描写从对象上分: 1,环境描写。 3,细节描写。 2,间接描写。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2,人物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抓住细微而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 细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细节描写
一,关于眼睛的细节 1、抢梳妆匣时“瞪着金子的眼光”, 凸现对金子的特有敏感和强烈占有欲。 2、骗继承权时“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 儿转到文书”,揭示出唯恐失去金子的焦虑。 3、弥留之际“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立刻 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表现其生命中首 要的追求聚焦在守财上。 4、临终法事“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 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以夸 张笔法突出其一息尚存、嗜金不止的本性。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 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 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 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 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 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 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 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 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 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 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 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 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他是一个人,他是人类贪婪本性的 典型呈现。
许多人喜欢把葛朗台看成是资产阶级对金钱攫取的 典型,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若对葛朗台的认识与理解 仅仅到此是不够的。首先我们要把葛朗台看成是一个 人,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一个人”人物身上看到我 们所有人的一些共性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欲望,当这种欲望成为了左右这个人的行 为的唯一信仰时,这个人就陷入了欲望的深渊,这就 是贪欲。这种欲望有金钱欲,权利欲,名誉欲,情色 欲。自古至今,无论哪个时代,那个民族并没有真正 战胜这些贪欲。所以,自古至今,无论哪个时代,哪 个民族,都有被这些或某种贪欲所左右、陷入生存的 深渊而万劫不复的人,人类也因此不断上演着一幕幕 为贪欲所役的悲喜剧。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 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 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 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 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 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 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 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 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 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 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 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 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二,逼真的动作细节
抢梳妆匣时:
瞪、纵、扑,盯、摆、堆,吻、搂、摔
骗继承权时:
哆嗦、转、抹,拍、抱
弥留之际: 坐、转、盯,活、瞧、动、抓 看见金子必欲占有的贪婪与残暴本性。 一息尚存、嗜金不止的守财本性。
如何看待葛朗台
他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时代。
“葛朗台”的一生,经历了颇有意味的身份转 换。最初,他是一个资产2000法郎的箍桶匠,手 工业者。40岁时,他有幸娶到了木材商的女儿, 并用行贿的买下了县里最好的葡萄园。这时,他 的身份是一个共和党人,索漠县的行政委员,中 产阶级。76岁时,意外的遗产进帐和几次恰到好 处的“投机事业”,让葛朗台一跃成为“新贵”, 成为不折不扣的“资本家”。而横陈在葛朗台背 后的时一幅风起云涌的法国革命历史画卷。
他(指拿破仑)用刀剑未完成的 事业,我将用笔完成。 据说巴尔扎克在他的手杖上刻着一 句话:我粉碎一切障碍。 卡夫卡反其意而用之,说一切障碍 都在粉碎我。
抢梳妆匣 守财 骗继承权 看守金子
(线索) (场景)Fra bibliotek爱财如命 贪婪成癖 至死不变
(性格)
揭露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抨击拜金主义的罪恶
(中心)
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 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 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 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 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 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 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 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 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 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 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动中 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 合已经说过,现在 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 —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 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 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 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 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 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 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 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巴尔扎克简介(1799~1850) 法国小说家.1799年5月20日生于巴黎以南的图 尔城, 1850年8月18日卒于巴黎.巴尔扎克的一生, 处于19世纪 前半期的50年,经历了拿破仑帝国的 战火纷飞的岁月,动 荡不安的封建复辟王朝,以及 以阴谋复辟帝制的路易波 拿巴为总统的第二共 和国.他用总标题为《人间喜剧》 的一系列小说, 反映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人间喜剧》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 和“分析研究” 三大类,原定书名为《社会研 究》。1842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谓之 “神的喜剧”的启发,遂改此名,即把资产阶 级社会作为一个大舞台,把资产阶级的生活比 做一部丑态百出的“喜剧”。一共96部。
葛朗台就是为金钱所役而万劫不复的贪婪的典 型。他为金钱所异化,称为了金钱的奴隶,成为 一个狂热的拜金主义者,所以人间的一切都没有 金钱重要了。在他的心中,女儿及其爱情、妻子 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地位了;在他心中,金钱就是 上帝、就是基督,因此他的宗教就是守财奴的宗 教。
如何理解葛朗台遗言
葛朗台的遗言表现了至死不变的守财奴的性格, 即使是圣洁的、崇高的基督也无法动摇他守财奴 的本性。这正是告诉读者,人类的贪婪显示了人 类邪恶一面,他不是可以轻易从人类身上清除出 去的。葛朗台是人类贪婪本性的典型呈现。
守财奴
巴尔扎克
世界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
作品 作家
文学形象
夏洛克 阿巴贡 葛朗台 泼留希金
《威尼斯商人》英国莎士比亚 《悭吝人》(《吝 法国莫里哀 啬鬼》) 《欧也妮•葛 朗台》 《死魂灵》 法国巴尔扎克 俄国果戈里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 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 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 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 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 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 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 作家之列,正如 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 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 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 治者一样。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 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 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 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 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 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 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 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 吗?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 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