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四友分别是谁
(著名)中国古代诗歌文学流派

屈 原是 我国 文学 史上 第一 个大 诗 人 ,代 表作 品有《 离 骚 》等 。宋 玉写 有《 九 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 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吴中四士
吴 中 四 士 指 张 若 虚 、贺 知 章 、张 旭 和 包 融 。在 初 、盛 唐 之 交 ,四 人 齐 名 ,他 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四 人 中 贺 知 章 、张 若 虚 是 当 时 著 名 的 诗 人 ,张 旭 是 书 法 家 ,也 是 诗 人 ,包 融 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 具 有 浪 漫 主 义 色 彩 ,往 往 透 露 出 一 些 新 的 气 息 、新 的 情 趣 ,体 现 了 唐 诗 从 初 唐 到 盛唐过渡的特点。
苏李
苏 李 是 唐 朝 文 学 苏 味 道 和 李 峤 的 并 称 。苏 味 道 是 初 唐 政 治 家 、文 学 家 。九 岁 能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 ,号“苏李”。苏味道李峤二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 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

文章四友”指初唐诗人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
《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
世号‘崔、李、苏、杜’。
”四友中李、崔、苏都做过高官,社会地位较高,为时人所看重和效法。
他们基本上是武后时期的宫延诗人,其中苏、李诗中浮艳气息更浓一些。
苏味道又和李峤并称“苏李”。
杜审言是“四友”中成就较高的一位。
“四友”专力写作律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折叠杜审言(约654-约708年),字必简,原籍襄阳,是杜甫的祖父,为人恃才傲物。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诗律,五言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杜审言现存的28首五言律,除一首失黏外,其余的完全符合近体诗的黏式律。
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阴任职时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折叠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和苏味道又以"苏李"并称。
诗歌创作,因重技巧而乏情思,藻丽有余而雄浑不足,总的说来不如杜审言。
这与他一生仕宦显达而较少挫折不无关系。
李峤有咏物诗百二十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所咏为自然景物、动物、植物、乐器、建筑、用具等。
刻画虽然工细,然犹如纸花,了无生气。
其七言古诗《汾阴行》为后人称道。
折叠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唐代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
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
多咏物诗。
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

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这首诗《绝句二首》中的第二首,写于公元764年暮春,当时诗人杜甫正漂泊西南,住在其在成都的草堂。
全诗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绝句》(其二)翻译和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自杜甫《绝句》(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参考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赏析《绝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拓展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中国古代文人合称(三)

中国古代文人合称(三)隋唐五代河东三凤:指唐初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三人。
三人文武双全,博学多才,都以才华闻名于世。
初唐四大家:指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书法家。
房杜:指唐代房玄龄、杜如晦二人。
二人共掌朝政,善谋善断国清三隐:指唐代寒山、拾得、丰干三位隐士。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四位诗人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
四人诗作具有明显宫廷文学的特点沈宋:指唐朝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二人。
吴中四士:指唐代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四人。
四人性格狂放,诗写得清新婉丽,多具浪漫主义色彩。
饮中八仙:指唐开元年间的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
八人都嗜酒、豪放、旷达文词四友:指唐代包融、于休烈、贺朝、万齐融四人。
方外十友:指唐代陆馀庆、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等十人。
北京三杰:指唐代富嘉谟、吴少微、谷倚三人。
三人均以文词见长姚宋:指唐代姚崇和宋璟二人。
二人在唐玄宗时相继为相王孟:指唐代诗人王维和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王韦:指唐代诗人王维和韦应物。
擅长山水田园诗王裴:指唐代诗人王维和裴迪。
均擅长山水田园诗燕许:指唐代张说、苏颋二人。
皆以文章显名二李:指唐代诗人李白与李贺。
同具浪漫主义情怀李杜: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
竹溪六逸:指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六人二包:一指唐代包何与包佶兄弟,二指清代包捷与包振兄弟萧李:指萧颖士与李华二人。
两人皆擅古人,高岑:指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二人。
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
颜柳: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二人。
山中四友:指杨衡、符载、崔群、李渤(或宋济)四人。
四人同隐居于庐山指韩愈和杜甫二人。
韩孟:指唐代韩愈和孟郊二人韩柳:指唐代韩愈和柳宗元二人韦柳:指唐代韦应物和柳宗元二人。
皆善作山水田园诗刘柳:指唐代刘禹锡和柳宗元二人一同参与永贞革新刘白:指唐代刘禹锡与白居易二人元白:指唐代元稹和白居易二人。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李峤简介李峤(644~713),唐朝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某某某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
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
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
李峤石像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峤代表作品:《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翻译】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月》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
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
皎洁临疏牖,玲珑鉴薄帷。
愿言从爱客,清夜幸同嬉。
《中秋月》第一首: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第二首: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翻译】寒冷的高空升起一轮圆圆的明月,人们都说每个地方的月色都是一样的。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骤雨暴风呢。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
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
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
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
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早发苦竹馆》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
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
开门听潺湲,入径寻窈窕。
栖鼯抱寒木,流萤飞暗筱。
早霞稍霏霏,残月犹皎皎。
行看远星稀,渐觉游氛少。
我行抚轺传,兼得傍林沼。
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徒怜野心旷,讵恻浮年小。
方解宠辱情,永托累尘表。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献诗说: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采诗说:删诗说: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3、这个说法不准确;吴越春秋: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2、作者是越晔;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古文运动: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2、主张“主以明道”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九歌的艺术特色: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2、神灵的价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陈子昂对唐诗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1、复归风雅成为盛唐歌行即将到来的序曲;2、陈诗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有盛唐诗歌的风貌;3、其提倡风骨和寄兴,对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谈论杜甫诗歌“诗史”的性质;1、写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2、借记事以抒情,表达爱国忧民的精神;3、以时事入诗,具有写实性;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1、其创作主要包括奏议文和刻石文;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3、其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铺叙歌颂,气度宏大;天问:1、屈原创作的奇特的诗歌;2、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远古历史、社会现象提出了107个问题;3、表现了诗人见识广博、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骈文:1、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2、骈文的特征是:对偶、用典、声律和词藻;盛唐边塞诗派:1、以高适、岺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群体;2、他们的诗主要以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3、他们的边塞诗写得雄壮美,有一种慷慨悲凉之美;唐传奇:1、唐代流行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2、它是以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神话的性质:1、都是产生于史前远古时代;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3、表达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4、都幻想和想象的产物;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春秋到战国初期:语录体、篇幅简短、辞约义丰;2、战国中期:论辩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3、战国末期: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内容充实丰满,多慷慨悲愤之气;2、艺术表现形象生动、音韵流畅、辞藻华美、对付工整;3、艺术风格华丽绮焕,雄健浑厚;简述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形成原因:1、心境的平和散淡;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心境自然平和;2、语言的平易质朴,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自然纯净之美;试论《史记》刻画人物的特点。
【诗歌鉴赏全覆盖】2019高考备考之古代诗歌鉴赏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历代诗宗18首作品】

【诗歌鉴赏全覆盖】2019高考备考之古代诗歌鉴赏95道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古代诗歌鉴赏——历代诗宗(18 道)一、才高八斗——曹绣虎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野田黄雀行①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②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③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被杀之时。
②捎:挥击,削破。
③摩:接近、迫近。
诗歌是怎样以对比手法来塑造少年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竹林七贤——阮步兵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咏怀[魏晋]阮籍①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③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公元210—263 年),魏晋时期诗人,此诗创作于曹氏政权日渐衰落,司马氏势力日渐强盛之时。
②齐景……交流: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时说:“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
③松子: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隐居得道的仙人。
诗中画线句化用的典故源自《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三、田园之祖——陶靖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十七)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①中。
行行失故路②,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③。
[注]①萧艾:此处代指杂草。
②故路:旧路,指古代圣贤所指引的路。
③鸟尽废良弓:司马迁《史记》:“蜚(飞)鸟尽,良弓藏。
”诗中写到了兰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元嘉三家——鲍参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文章四友杜审言

文章四友杜审言中文名:杜审言国籍: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襄州襄阳出生日期:约645年逝世日期:约708年主要成就: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南海乱石山作》《送和西蕃使》《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地位:文章四友之一字:必简《新唐书·杜审言》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
擢进士,为隰城尉。
恃才高,以傲世见疾。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
”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
”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其矜诞类此。
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构其罪,系狱,将杀之。
季重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坐,左右杀并。
季重将死,曰:“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
”审言免官,还东都。
苏颋伤并孝烈,志其墓,刘允济祭以文。
后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后令赋《欢喜诗》,叹重其文,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
神龙初,坐交通张易之,流峰州。
入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卒。
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诏赠著作郎。
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
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融之亡,审言为服缌云。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解】:1、和:指用诗应答。
2、晋陵:现江苏省常州市。
3、淑气:和暖的天气。
4、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这是一首和诗。
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
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
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
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四友分别是谁
答: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文章四友人物介绍
杜审言
(约654-约708年),字必简,原籍襄阳,是杜甫的祖父,为人恃才傲物。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诗律,五言亦未超然。
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杜审言现存的28首五言律,除一首失黏外,其余的完全符合近体诗的黏式律。
他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阴任职时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
李峤
(644~713) ,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和苏味道又以“苏李”并称。
诗歌创作,因重技巧而乏情思,藻丽有余而雄浑不足,总的说来不如杜审言。
这与他一生仕宦显达而较少挫折不无关系。
李峤有咏物诗百二十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所咏为自然景物、动物、植物、乐器、建筑、用具等。
刻画虽然工细,然犹如纸花,了无生气。
其七言古诗《汾阴行》为后人称道。
苏味道
(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唐代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
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
多咏物诗。
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
(关注小编,小编会及时奉上最新咨询,同时也希望广大网友积极评论并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见解。
)
崔融
(653~706)字安成。
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
初应八科制举,皆及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
崔融为文华美,当时无出其上者。
凡朝廷大手笔,多由皇帝手敕,付其完成。
其《洛出宝图颂》、《则天哀册文》尤见工力。
作《则天哀册文》时,苦思过甚,遂发病而卒。
中宗以其有侍读之恩,追赠为卫州刺史,谥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