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仰望天空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1仰望天空》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1仰望天空》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1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3.1仰望天空》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天空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观察天空时,可能只注意到一些表面的现象,对于天空中的规律性东西还不够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天空中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天空中的奥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对天空现象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发现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3.讲授法:教师讲解天空中的奥秘,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天空的道具,如望远镜、画纸等。

3.准备教学PPT,展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注意过天空中的哪些现象?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天空的奥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同时讲解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天空,用望远镜、画纸等工具记录下自己看到的 sky phenomena。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让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仰望天空》教案
5.对天空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
观点,达成共识。
6.了解和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太阳和月球与地球朝夕相伴,
对生活在地球的人类有很大影响。
重点
知道太阳和月球相同点和小向点。
难点
理解模拟实验的一般过程以及模拟实验结果对探究问题的解释。
通过模拟实验,来找一找原因。
实验目的:探究月球和太阳大小不同却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
原因。
实验材料:观察纸筒、大小/、同的两个圆纸片。
实验猜想:可能和有关。
实验设计:找到合适的位置和距离,观察当两个圆纸片看起来
大小差不多时,它们与观察位置的距离。
学生进行
模拟实验。
观察纸筒大小不同的圆蛾片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保持观察纸筒的位置不变。
研讨: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 和/、同?
1.相同点:都是球体、都仕太阳系、都与地球后管切的关系、 都有引力。
2.不问点:太阳质量巨大、引力大、恒星(发光发热)、地 球围绕太阳运转、表向由大里至『工和氢气组成
月球质量小、引力小、真空、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运转)、 本身不发光发热、表向由岩石构成
行。观看太阳、地球、月亮是怎么转动的?视频资料。
探索:分享我们知道的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1.分享太阳的知识。认识太阳。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它
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
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恒星。太阳
是一个炽热的气态星球,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摄氏度。它所 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
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同?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2)视频:播放一些关于宇宙和天体的科普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线工具:利用一些在线天文工具,如天文望远镜模拟软件,让学生通过软件体验观测天体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写200字,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仰望天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天空的好奇和探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天空的奥秘。
(4)项目导向学习法:设计一个观测天体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亲身体验观测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 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本节课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天文学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观测天体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制作简易望远镜、观测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天体的运动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显得被动,没有充分参与其中。我意识到需要设计更多有趣和互动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讨论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小组讨论的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仰望天空》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仰望天空》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这一课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天空的认知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天空观,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思考的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天空观,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天空观。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描述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和思考。

3.讲授法:教师讲解有关天空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有关天空的资料,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

3.准备记录卡片,用于学生记录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天空中的哪些物体和现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有关天空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和现象的特点和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观察和描述。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物体和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天气预报、导航等。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④实行小组加分制,比比哪组得分最多2、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提炼要点板书维恩图。

3、根据各小组得分情况进行评比。

二、在活动中发现1、仔细观察和比较与太阳和月亮有关的照片,在维恩图中更新知识。

第一组照片:调动学生的枳极性【提示】太阳和月亮,两者可视大小是一样的。

第二组照片:太阳上的原子月球上的邛形山【提示】太阳上有“黑子”,月球上的环形山。

2、观看视频,描述一下“黑子”和环形山的形状特征。

(播放视频)【资料】(1)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

因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 到2000摄氏度(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 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通常是成群出现。

(2)环形山(月坑)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球表面。

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

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公里,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00公里。

3、在维恩图上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三、模拟实验1、展小太阳和月亮大小照片。

2、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为什么看上去差不多大小?引导学生实验得出结论。

(1)实验材料用观察的圆纸筒模拟地球视角,用小圆纸片模拟月亮,用大圆纸片模拟太阳。

(2)实验过程观察交流,更新维恩图看视频,描述黑子和环形山形状特点更新维恩图看图片谈感受准备实验材料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了解黑子和环形山特点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一、赠送部分科学习题,用不到请删除1.蚕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是由种子中的()提供的。

A.胚根B.子叶C.胚芽【答案】B【解析】【解答】蚕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是由种子中的子叶提供的。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o【分析】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

仰望天空(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仰望天空(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仰望天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仰望天空》选自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 1 课。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首先是以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和月球的知识。

学生将通过图画、知识分享会、视频简介和模拟实验三种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

《仰望天空》总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太阳和月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第二部分探索,学生围绕“太阳比月球大的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开始探索,主要渠道以模拟实验来验证他们的观点;第三部分研讨,初步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讨得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导致我们的视觉差以为太阳和月球一样大。

最后知识延伸“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情分析】为了更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本课教学之前,我对学校4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前调查。

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大部分想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程度参差不齐,了解的内容较为分散,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在广度和深度上理解得并不充分。

大部分学生对太阳、地球、月球的了解比较浅显,概念比较模糊。

三年级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根据已有经验对问题做出简单的推测的能力,也了解了需要通过事实依据来验证自己的推测,但如何用实验结果来验证自己的推测能力需要学习支架,特别是实证方法是如何准确实现证据的收集。

其次是观察与描述的能力,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也需要进行概括和归纳的训练。

【大概念与课程标准】大概念: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课程标准: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3.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太阳是--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了解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小学科学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仰望天空(教学设计)在2022-2023学年的三年级科学下册中,本篇教学设计将围绕“仰望天空”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天空的特点、观察和描绘天空中的云朵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和变化等基本特点。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绘天空中的云朵。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描绘的方法,提高其观察天空的能力。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主动发问,并尝试找到答案。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空的颜色特点,云朵的形状和变化的观察与描绘。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天空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PPT、图片或实物描绘天空和云朵的资料。

2. 教学工具:天气预报或实际观察天空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上天空的颜色,提问:“天空的颜色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一步描述天空的颜色特点。

步骤二:呈现云朵的特点1.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云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变化。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云朵的形状和变化,并与同伴分享。

步骤三:观察和描绘云朵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朵,用简单的画笔和纸,尝试描绘云朵的形状。

2. 学生完成描绘后,可以相互比较画出的云朵形状,讨论差异和相似之处。

步骤四:提升观察力1. 给学生展示不同时间段的天空图片,并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你们觉得不同时间段的天空会有什么变化?”2. 引导学生自己发问并尝试找到答案,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观察和描绘的方法。

步骤五:课堂小结和延伸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大自然中的变化,调动好奇心进行科学探究。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1.仰望天空》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1.仰望天空》这一课是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天空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天空,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天空,了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3.讲授法:教师讲解天空中的各种现象,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空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观察天空的工具,如望远镜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模板,方便学生分享观察心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空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如太阳、月亮、星星、云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天空,用望远镜等工具进行实地观测,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讨论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加深对天空的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空中的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天气变化、导航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空中的各种现象及其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观察天空的作业,让学生继续关注天空,培养观察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③太阳的温度很高。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⑤月球会发“光”。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1.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
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1.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和这部分知识有所接触,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结果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新课学习做一个好的铺垫。2.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作业的结果,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出与太阳和月球有关的图片、动画和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印象。4.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用天文望远镜或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课上得生动和精彩。同时由于是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只是停于表面,对于学生在课上和课后提出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解答,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缺乏新的方式方法,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积累。引导性的问题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放学回家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