诙诡谲怪·惊采绝艳──读《楚美术图集》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真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问。
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
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
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
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溶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跟从时代风尚。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
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
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首饰的制作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
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选择与创造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
这里“史”的概念是指以贴近设计者和制作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却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的线索。
小说家说:“语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最基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语言也是一种建筑材料,许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语言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来的。
”历史学家则说:“我始终强调运用最基本的‘语文学’的学术方法,对传到我手中需要研究的那个文本作尽可能全面和深入的历史化和语境化处理,进而对它们作出最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刻薄”又“势利”的木心是这样看画的

“刻薄”又“势利”的木心是这样看画的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关于木心,大家似乎更多知道他是名作家,而忽略了他的画家身份。
即使木心美术馆已在去年开馆。
最近理想国新出版了《木心美术馆特辑》一书,在里面陈丹青回忆起木心对于艺术、画家的种种偏好,在他笔下,老爷子还是一贯刻薄、神气又聪明逼人。
“他看不起画家——广义的画家——他说:‘画家都没头脑的。
’他是对的,因为他无可救药地关切智力。
但他的智力提醒他,艺术并不意味智力,而是感觉与骚动。
”分享给大家。
本文选编自陈丹青文章《绘画的异端》,收录于《木心美术馆特辑》一书。
已获得出版方理想国授权。
有一种话不能自己说,旁人也不能说……是非常好的话。
木心好像是90年代初,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来了库尔贝大展。
我知道木心不喜写实画,不佩服库尔贝,但他那天好心情,说是走吧,去看看。
巡视自己看轻的画家,木心饶有谈兴,才见前厅库尔贝的早年小画,就讪笑了:“喔唷!湿手沾面粉……”我忙问什么意思,他笑盈盈解释道:呶!你这里画了,那里要画吗?角角落落都要画到呀苦煞!1983年他初次来我寓所看画,头一句也是“苦煞”!其时我正在画双人构图的康巴汉子,他略一看,犹豫片刻,显然考虑是客气还是直说。
谢天谢地,他直说了,但竟如我妈妈说起儿子当年在乡下插秧种稻的神情,一脸长辈的怜惜:你这是打工呀,丹青,不是画画!我大笑了,没人这样说过。
偏巧那阵子我正上心仿效库尔贝*,敷色、塑造,一遍遍压实了,务使更厚重、更饱满。
木心知道我迷库尔贝,那天出了博物馆,他不看我,自语道:“库尔贝、珂罗*,其实是二流画家。
”我默然听着,心里委屈,倒不为我,而是为珂罗与库尔贝,此后瞧见他俩的画,我就想:喂,木心说你们二流呢。
库尔贝,《画室》,布面油画,359×598cm,1855年*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年6月10日-1877年12月31日):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
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检测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先秦哲学家荀子是中国第一个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的人。
他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他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南田语)。
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
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
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他说:“钱塘洪防思(即洪昇,《长生殿》曲本的作者)久于新城(即王渔洋,提倡诗中神韵说者)之门矣。
与余友。
一日在司寇(渔洋)论诗,防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鳞鬣,一不具,非龙也。
’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
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麟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麟一爪里。
2024年湘豫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湘豫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画范畴里,笔墨好不好是个基准,笔墨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黄宾虹先生在画论中表述,“中国画的渊源派别及其章法,必归之于用笔用墨,以植其基”,笔墨的高下影响着画的水平。
中国画的笔墨不是虚的,更不是空洞的。
勾勒轮廓是用笔,渲染明暗则是用墨;刚劲挺拔、婉转顿挫在于笔的使用,浓淡干湿、水墨淋漓则在于墨的发挥。
画家因为个性、天赋、学识、眼界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笔墨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有笔强于墨者,如倪瓒、沈周、弘仁;亦有墨重于笔者,如吴镇、龚贤、李可染。
用笔过程中的顺逆、顿挫、轻重、缓急、偏正、曲直等变化,全从笔出。
因此,从技法的角度来说,用笔总是首要的。
陆俨少曾说:“所称‘墨分五彩’,笔不好,绝无五彩之妙,关键还在用笔上。
”这也点明了中国画以笔为主、墨为辅的笔墨关系。
南齐谢赫建立起“六法”的理论,把“骨法用笔”列为第二重要的内容。
笔是中国画的骨干,是墨的筋骨,用笔好,“画成方能立得起”(华琳《南宗抉秘》),好的用笔,能够使画面的神韵、风采自然且有变化。
这种丰富变化的“骨气”,自然是归乎用笔,要做到好的用笔,黄宾虹讲要在平、留、圆、重、变五字上下功夫、平如锥画沙,起讫分明,不平就会轻浮柔弱:留则是积点成线,笔意贵留,如书法屋漏痕;圆转如意,恰如书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如折钗股;重不是浊、滞,重如高山坠石,如万岁枯藤,如金重中而取其柔、铁之重而有其秀;八面出锋,顺逆兼施是变,融合古人之法而推陈出新也是变。
笔的变化是通过墨的痕迹来记录的,无墨也就不见用笔之妙,墨是为笔服务的。
墨法的使用最重要的是泼、惜两字。
泼墨用得好,画面就淋漓烂漫、见骨见肉;在适当的地方再间以惜墨法,泼墨惜墨穿插互用,正如古人所说,“王洽泼墨,李成惜墨,两家相合,乃成画诀”,笔墨俱妙是中国画以笔墨见高度的基本准则之一。
2024年天津市河北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天津市河北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9分)1.(9分)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很火。
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适配度拉满”的图片,各地文旅局也纷纷发力。
_______。
从北京的颐和园;从“甲_______”的庐山,到“_______”的滕王阁,到“丁_______”的边塞风光……多少人在语文课本的()中提高了审美水平,又在旅行中提升了眼光高度,丰富了人生阅历。
“语文课本封面”的相关话题之所以()()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化基因。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为近年来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据统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这一壮丽景象体现了中国人有强烈浓郁的亲情、友情、乡愁,更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强大能量。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浸润爆火激发B.滋润火爆激发C.浸润火爆激活D.滋润爆火激活(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作者笔下的美景有了生命力,镜头下的美景和记忆中的课本封面相遇,锦绣河山也就添了几分书卷气B.当作者笔下的美景有了生命力,锦绣河山也就添了几分书卷气,镜头下的美景和记忆中的课本封面相遇C.当镜头下的美景和记忆中的课本封面相遇,锦绣河山也添了几分书卷气,作者笔下的美景就有了生命力D.当镜头下的美景和记忆中的课本封面相遇,作者笔下的美景就有了生命力,锦绣河山也添了几分书卷气(3)按照文意,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的诗句应是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二、(9分)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说法纷纭,莫衷一是。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19(含答案)

⑫车一站一停,离终点站越近,人就越少,车里的空间有了松动。年轻妈妈在一个空出来的座位上坐下,把孩子放在自己膝上。有青年人给年迈的老者让了座,老人坐下后把巨大的蛇皮袋紧紧地抱在怀里。中年妇女要下车了,彼此道别,约定“下次再聚”,这使得车里一下子安静了不少。那个魁梧的大叔呢?他没留意,依然一心扑在手机上。
⑬就这样,公交拖着一车截然不同的人,到达了它的终点站。
⑭火车站的大楼巍然矗立在眼前,尽管是下雨天,人群依然如翻涌的浪潮持续不断地奔向它。他愣愣地看着,火车站的胃口可真大,似乎能吞下全世界的旅行者,而来来往往的列车,就像这巨兽缓缓蠕动的肠道。他忍不住扭头回望身后的公交车,犹如一个被遗弃的玩具,刚刚吐出那个背着蛇皮袋的老人,然后缓缓关上车门,瘸拐地驶出他的视线,他似乎看见多年以后回到故乡的自己,大约也是这个模样,背着把旧吉他,步履蹒跚,眼光浑浊。
④“我要去哪里?”他脑海里忽然冒出这个问题,但他马上清醒过来,他要去赶公交,去火车站,去寻找诗和远方。诗和远方,多么诱人的字眼,那里春风十里,鲜花遍地,阳光从枝叶间斑驳落下,湖面静若碧玉。
⑤彼时正是十一月,冬寒料峭。他站在公交车站台上,缩着脖子,手插口袋,望着坑坑洼洼的马路,内心茫然。雨越下越大,雨珠一串串沿着站台的棚檐滴落下来,形成一片雨帘,将他包围在里面。
2023湖北省襄阳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4月联考测试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湖北省襄阳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4月联考测试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诗歌变形的审美规范原则实际上是个偏离度的把握问题。
诗歌变形的偏离度具有超量性与超质性的特点。
这是否意味着诗的变形可以任意为之呢?答案是否定的。
诗的变形在超越的同时不能记忆回归。
无论怎样超量超质总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曲形得神”。
“曲形得神”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概念。
我们将它借用过来,并且赋予新的内涵。
所谓“曲形”,是对实存物象、事象的扭曲。
具体而言,又分为两类:对常态生活特征的扭曲。
这是有悖物象的突破。
例如徐志摩的《为谁》开头一节:“这几天秋风来得格外的尖厉:/我怕看我们的庭院,/树叶伤鸟似的猛旋,/中着了无形的利箭——/没了,全没了:生命,颜色,美丽!”诗人把秋风吹落叶的日常生活现象用比喻式异化替代手法加以变形描绘,中箭鸟儿猛旋的意象显然是对实存物象的超越、突破、扭曲。
从语义学角度看,诗人把树叶和伤鸟拉在一起,是能指与所指的分裂,语符与语义的偏离。
树叶绝非伤鸟,然而正是这一分裂、偏离,创造了新颖奇特的意象,导致了意义的重建,准确描绘了那颗“为谁凄惘”的失恋之心。
对常态逻辑特征的扭曲。
这是有悖事理的突破。
例如宋代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离别之恨乃抽象情感,诗人化虚为实,突破了常态逻辑特征将它载入画舸之中,使船之无情与人之有情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极言离恨之重且深。
正如吴乔所言:“人自别离,却怨画舸。
义山忆往事而怨锦瑟,亦然。
”又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居然把枫林红色的成因归之于离人的眼泪,这在事物的因果逻辑上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但这两句唱词却极其准确、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崔莺莺的离愁别绪。
值得注意的是,“形”有实存物象之形、作者心象之形与文本意象之形。
“曲形”并非全然不要形,而是要舍弃实存物象之形,代之以艺术符号之形。
美术鉴赏试题及参考答案

绢画——唐代美术的宝贵遗存已完成全对1 [单选题] 乐山大佛在古代除了其本身的宗教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
A.防地震B.防御塔C.治水D.净水我的答案:C2 [单选题] 最后解决了乐山大佛修建资金问题的人是()。
A.慧净法师B.空海法师C.弘一法师D.海通法师我的答案:D3 [单选题] 首次把国家的法律用碑的形式昭示于天下的是()。
A.古罗马法典B.摩西十诫C.十二铜表法D.汉谟拉比法典我的答案:D4 [判断题] 敦煌石窟中的佛经书卷自发现以来,受到了国内外人员不同程度的损害。
()我的答案:√5 [判断题] 释迦牟尼去世后后,是进行的土葬。
()我的答案:×下来。
A.精神载体B.语言载体C.心理载体D.环境载体我的答案:B2 [单选题] 塞尚属于以下哪个画派?()A.威尼斯画派B.抽象画派C.后印象派D.海上画派我的答案:C对3 [单选题] 以下哪幅画作不是达.芬奇的作品?()A.《蒙娜丽莎》B.《岩间圣母》C.《最后的晚餐》D.《埃斯泰克的海湾》我的答案:D对4 [判断题] 对《清明上河图》的广泛讨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我的答案:√对5 [判断题] 王蒙的画作常常与佛教思想有联系。
()我的答案:× 对代?()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我的答案:C对2 [单选题] 俑最早的用途是()。
A.装饰B.陪葬C.盛水D.祭祀我的答案:B对3 [单选题] 元代倪瓒的代表画作是()。
A.《丹山瀛海图》B.《夏山高隐图》C.《双松平远图》D.《六君子图》我的答案:D对4 [判断题] 画作的价格与画家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
()我的答案:√对5 [判断题] 牛津大学柯律格教授所编的艺术教材《Art of China》,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文人画的。
()我的答案:×对单选题]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作品印刷品是()。
A.《蒙娜丽莎》B.《玛丽莲.梦露》C.《毛主席去安源》D.《红军长征图》我的答案:C对2 [单选题]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类教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郁夫、加山又造 ) 的画集。我想补充的是 , 因为这 是首次将楚地美得耀眼、美不胜收的视觉艺术完整 地集中展现出来 , 因为这艺术将大大激发国人的民 族自豪感 ,并为中国和世界 的史学研究者、美术研究 者提供一片驰骋的新天地 , 因此图集无论印得如何 精美都是毫不过分的。
“诙诡谲怪·惊采绝艳·流动飞扬”。下面有两行 说
明: “代表被埋没 2000余年的一个伟大东方文 明”,
“展现上古中国南方艺术奇异而丰富的传统”。 12个
字的前二句分别摘自 《庄子·齐物论》和 《文心雕龙
·辨骚》。由于巫、道、骚与楚美术之间有着 “魂之
于魄”一般密不可分的关系 , 故借庄、刘之言来介绍 图集是很聪明和贴切的。“腰带”上的文句同时以英 文出现。译笔出自诗人徐迟之手 , 但没有署名。图集 于 1996年 12月出版 , 徐老于同月归西 , 所以这段译 文可能是他的绝笔。为什么他乐于来译几句既无名 利可图又不太好译的文字呢? 显然 ,是古老的楚美术 本身震撼了一向热爱艺术的老诗人的心。
常美。”当至美蓦然
呈现眼 前时 , 是 不
可能随便加以赞美的。面对着一批迥异于古希腊 艺
术却又足堪媲美的青 铜器、漆器、玉石器、琉璃器、
绘画、丝织、刺绣 , 面对着两千多年前南 方祖先的辉
煌创造。我们怎敢用俗滥之辞妄加置评呢?
可能是出版者也有虑及此 , 他们在图集包封 的
“腰带”上 , 作为 内容介 绍 , 仅仅 印了 12个 大字:
再顺便一提 , 到了 “版画”部分 , 即便如 古元、彦涵这样有影响的大家 , 也 没有得到编 者的垂青。
最令人惊讶的还有 “日本画”部分。“日本 画”是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特殊画种 , 如同我 们的中国画然。编 《世界美术作品选集》而将 日本画作为单列的画种 , 无论如何 不能不明了 这点。早的不说 , 单说当代东山魁 夷便是世界 驰名的巨匠。可是 在 “日本画”的名义下 , 只 选入了三位作者的作品 , 全是中国人。编者对
传统集珍
诙诡谲怪│惊│ 读
采楚 美
木雕鹿 战国早期 通高 77 长 45cm
绝
术 图
以 前读老子的
俞
“道 ,可 道 ,非常道 ;
汝 名 ,可名 ,非常名”,
艳
集
并 无 特 别 的体 会。 捷 最 近翻 阅巨 型 的
《楚美术图集》, 惊
叹之余 , 忽然有 所
旁 通: “美 ,可美 , 非
不过 ,我们虽然不敢赞 一词 ,毕竟还是有行家能 为我们导引。图集系由张正明、皮道坚两位教授主 编。他们分别撰写的导言和导读文字构成了该书的 又一特色。张先生是楚学权威 , 曾、风趣的笔墨娓娓叙述了楚人的历 史、文化和艺术 ; 特别是末段关于巫、道、骚与楚美 术关系的论述 ,已基本说清 了楚美术的渊源、特征和 价值。皮先生是中西融通的美术史家 , 曾著 《楚美术 史》, 所以他的 导言具 有开 阔的视 野 , 而他 的 “导 读”则充满精微的分析。结合着他们的文字再来欣赏 一幅幅图片 ,对于这瑰丽奇 异、超越摹仿而重创造的 楚美术 , 就不但能感知其美 , 而且能知其所以美 ; 同 时也明白 , 为什么楚艺术的发现是本世纪最令人激
“日本画”如何理解 , 真教人摸不着头脑。 至于 “雕 塑”中的外 国人只有一 幅罗丹 ,
“书法”又多为中国人 , “版画”除了珂勒惠支 一幅外 , 又全是中国人的作品。
如此等等 , 几乎不值得细说了。 须知这是一部以 “世界美术作品选集”的 名义推出的画册。“世界美 术”是一个怎样的基 本概念? 内含哪些国家? 哪些画种? 时间的上 下限如何? 倘若照现在的书名 , 当然应该从古 代开始 , 倘若标明近现代 , 则应有一个明确的 时代概念。 名为 “世界美术”而中国作品占了绝大部分。 编者或许可以说中国也是世界的一国 , 并且很重 要。 但现在的问题是 , 这本称为第一册的 “选 集”, 完全没有一个哪怕稍为像样一些的构想 , 并 且读者也无法设想以后各册将会是什么样子。 再翻到书前面 , 近 300字的前言简率得令 人 吃 惊。封 面 英 语 “A Collection of World ……”把 “A”与 “Collection”合成一个字。又 翻到最后 “calligra phy” (书法 ) 末后丢了一个 “y”。排印英 语 , 因为这是一 本介绍 “世界 美 术”的书 , 可是稍懂英语的读者 , 还有国外的 读者作如何观呢? 本篇短文涉及到的问题 , 肯定比实际存在 的要少得多。如果不信 , 就请读者看一看原书 , 不过那价格是不便宜的 ( 400元 ) , 用的是高级 重磅铜版纸。
10
新书质疑
? ?
《世 界 美 术 作 品 选 集 》之 惑
霍 奚
《世界美术作品选集》—— 一个诱人的选题。 有的出版社曾经开过头 , 可惜没有继续下去。
新出的这一巨册 , 给人的却不 仅是一般意 义上的 “失望”。全书是以 “中国画”打头的 , 占了 504页的一半多点。入编时间 的上限从张 熊、任熊 开始 , 当是清末。入选的 600多幅作 品有许多是读者不熟悉的名字。也 许正是编者 在 “前言”中所说为着 “推出中青 年的优秀作 品”, 但不少作品绝非优秀 , 可 说相当粗糙 , 不 明所以 , 而重要画家如关山月、黎雄才、叶浅 予、蒋兆和……都未入选。
动的考古发现之一了。 最后还应谈及的是本书图片摄影的 讲究和装帧
设计的精美。书中一件文物往往从多种角度加以 拍 摄 , 并对细部加以放大 , 从而使我们既能通观全貌 , 又能细赏一斑。一个偶然的机会 ,笔者在 友人处获睹 艾中信教授的一封信 ,信中恰好也谈到这本图集 , 艾 老认为其装帧之美超 过了日本“三山”(东山魁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