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实习9,高级区域变质岩
变质岩综合实习报告

一、绪言1. 实习地区概况本次变质岩综合实习在位于我国某省的地质公园进行,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是进行变质岩研究的重要区域。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交通位置以及地质背景。
2. 实习任务与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1)了解变质岩的基本特征、成因和分类;(2)掌握变质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方法;(3)学习变质岩的鉴定和识别技巧;(4)结合实习地区实际情况,分析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及地质演化。
3. 实习时间与人员组成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共6天,由地质专业教师带领,共有20名学生参加。
二、地层1. 地层概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和中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
地层分布较为完整,自下而上依次为:(1)泥盆系:主要为碳酸盐岩、砂岩和页岩;(2)石炭系:主要为碳酸盐岩、砂岩和页岩;(3)二叠系:主要为碳酸盐岩、砂岩和页岩;(4)三叠系: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砾岩;(5)侏罗系: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砾岩。
2. 地层描述(1)泥盆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地层底部,岩性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局部夹有砂岩、页岩。
砂岩、页岩主要发育于地层中上部,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
(2)石炭系:碳酸盐岩、砂岩和页岩发育较为均匀,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
(3)二叠系:碳酸盐岩、砂岩和页岩发育较为均匀,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
(4)三叠系:砂岩、页岩和砾岩发育较为均匀,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砾岩为主。
(5)侏罗系:砂岩、页岩和砾岩发育较为均匀,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砾岩为主。
三、岩石1. 岩石概述实习地区变质岩主要为区域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片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等。
2. 岩石描述(1)片麻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组成,呈片麻状构造,具定向排列。
石英含量较高,粒径较大,长石含量较低,粒径较小。
(2)片岩:主要由云母、石英、长石等组成,呈片状构造,具定向排列。
变质岩岩石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变质岩岩石学实习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变质岩的标本和薄片,了解变质岩的基本特征,掌握变质矿物的光性特征,提高对变质岩岩石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观察了红柱石角岩、堇青石角岩和硬绿泥石角岩等典型接触变质岩的手标本和薄片。
2. 实习过程(1)观察手标本和薄片我们首先观察了红柱石角岩的手标本和薄片。
红柱石角岩是一种接触热变质岩,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红柱石。
在薄片下观察,红柱石呈柱状,具有明显的变晶结构,粒度较大,排列有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堇青石和硬绿泥石等矿物。
(2)描述结构构造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详细描述了红柱石角岩的结构构造。
红柱石角岩具有明显的变晶结构,矿物粒度较大,排列有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堇青石和硬绿泥石等矿物。
(3)掌握变质矿物光性特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红柱石的光性特征。
红柱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折射率,常见颜色为白色或灰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红柱石呈柱状,具有明显的解理现象。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1.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观察了红柱石角岩、堇青石角岩和硬绿泥石角岩等典型接触变质岩的手标本和薄片,详细描述了其结构构造,并掌握了红柱石的光性特征。
2. 收获(1)理论知识方面:我们对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变质矿物的光性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践技能方面:我们提高了观察和分析变质岩标本和薄片的能力,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技巧,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变质岩岩石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认识到,实习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实习,才能真正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地质事业作出贡献。
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习报告

标题: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习报告摘要: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变质岩,增加我们对地球物理、地质学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习,我们对变质岩的形成、分类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识别常见的变质岩类型。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学校地质实验室,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变质岩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一、实习目的认识常见的变质岩,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分类特征,提高我们对地球物理、地质学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学校地质实验室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验室参观在实验室中,我们参观了多种变质岩样品,包括片麻岩、大理石、石英岩、片岩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认真观察了每种岩石的样品,并记录了它们的特征。
2. 变质岩的分类与特征学习在实验室参观后,我们进行了变质岩的分类和特征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们了解到变质岩是根据形成的环境和过程分为不同类型的,主要包括:热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区域变质岩。
各类变质岩具有不同的特征:(1)热变质岩:形成于高温环境,岩石具有高温变质矿物组合,如橄榄石、辉石等。
(2)接触变质岩:形成于岩浆侵入附近的地层中,受岩浆热影响而变质,如大理石、角岩等。
(3)区域变质岩:形成于广泛的地区,受到地壳运动和高温高压的影响,如片麻岩、片岩等。
3. 实习成果展示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所观察的变质岩样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制作了PPT进行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变质岩,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征、形成环境和在地质中的应用。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变质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常见的变质岩类型,提高了我们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的感性认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PPT制作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们对变质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于提高我们的地质学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工程地质变质岩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2023年7月,我国某地工程地质变质岩实习基地,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变质岩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变质岩的认识,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过程和特征;2. 掌握变质岩的野外识别方法;3. 认识变质岩的工程地质性质,如强度、变形、渗透性等;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变质岩基础知识讲解实习第一天,由地质专家为我们讲解了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过程和特征。
我们了解到,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
变质岩主要包括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等。
2. 变质岩野外识别实习第二天,我们在地质专家的带领下,对变质岩进行了野外识别。
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裂隙发育情况等特征,我们成功识别出多种变质岩。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变质岩的产状,如走向、倾向、倾角等。
3. 变质岩工程地质性质考察实习第三天,我们前往某地工程现场,考察变质岩的工程地质性质。
通过对变质岩的现场取样、测试,我们了解到变质岩的强度、变形、渗透性等参数。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变质岩在工程中的应用,如基础处理、边坡稳定等。
4. 变质岩剖面分析实习第四天,我们参观了变质岩剖面,分析了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构造。
通过剖面观察,我们认识到变质岩的形成与地质构造运动密切相关,了解了变质岩的变形特征和应力分布。
5. 实习总结与报告撰写实习最后一天,我们对实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撰写了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成果和实习体会等。
四、实习体会1. 变质岩是地质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变质岩的基本知识对于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 野外实习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加深了对变质岩的认识;3. 团队合作精神在野外实习中至关重要,只有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4.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变质岩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背景变质岩是地壳中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的。
为了深入了解变质岩的成因、特征及分类,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某地质学院组织了一次变质岩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地点位于我国某著名变质岩地区。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变质岩的成因、特征及分类;2. 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地质实践操作技能;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习内容1. 变质岩概述实习第一天,我们首先学习了变质岩的基本概念、成因、特征及分类。
通过课堂讲解和图片展示,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变质岩的基本知识。
2. 野外实习实习第二天至第五天,我们进行了野外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以下变质岩:(1)片麻岩:片麻岩是由深成岩或浅成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其特征是具有片麻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
(2)片岩:片岩是由沉积岩或火山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其特征是具有片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3)大理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或白云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其特征是具有块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组成。
(4)石英岩: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其特征是具有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组成。
3. 实习成果分析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变质岩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变质岩的形成与地壳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密切相关;(2)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原岩有很大差异;(3)变质岩的分布与地壳构造运动有关。
四、实习总结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变质岩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掌握了变质岩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变质岩的成因、特征及分类;其次,我们提高了野外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最后,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共同完成地质任务奠定了基础。
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概述

石麻粒岩。低温亚相含Hb(普通角闪石),典型岩石为GtPl-Hb-二辉石麻粒岩(③);高温亚相Hb消失,典型岩石为 Gt-Pl-二辉石麻粒岩(b,③)
钙质变质岩
麻粒岩相钙质变质岩典型矿物组合为④,通常无Wo(硅灰石)、 Gro(钙铝榴石),典型岩石为Cc-Pl-Di粒岩(原岩为泥灰岩) 和Pl-Di大理岩(原岩为不纯灰岩)。Pl常为方柱石交代,Di常 退变为Hb。
榴辉岩相非基性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
镁质变质岩:镁质变质岩出现F端附近矿物组合,无长石、石英。 绿片岩相典型的镁质变质岩为滑石片岩、蛇纹石片岩或蛇纹岩
区域变质岩
绿帘角闪岩相(EA) 绿帘角闪岩相是绿片岩相与角闪岩相之间过渡的低级变质相。 重结晶程度比绿片岩相高,但变余结构构造仍较常见。
区域变质岩
特征:该相以基性变质岩中出现Ep+Hb+两相Pl组合 斜长石一相为An0-2的钠长石,另一相为An>20的斜长石 绿帘角闪岩相富钾泥质和长英质变质岩典型组合为②,含 钾长石不含富铝矿物。典型岩石为Mi-二云母片岩(富钾 泥质)和二云母-长英粒岩或长英片(麻)岩(长英质) 绿帘角闪岩相基性变质岩典型组合为③,以绿帘石-石英与 两相斜长石和两相钙角闪石共生、普通角闪石含Al量较低, 典型岩石为绿帘角闪岩。
区域变质岩
镁质变质岩 镁质变质岩典型岩石为二辉石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区域变质岩
高P/T区域变质岩
高P/T区域变质岩产于海沟带和大陆碰撞带,是地壳俯冲的 标志,有很重要的构造意义。典型的高P/T变质相系列为
Z→LA→BS→E。LA(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BS
(蓝片岩相)和E(榴辉岩相)是高P/T变质地体特有的三
地质大变质岩实习课件:实习8 高级区域变质岩

黑云二 长片麻 岩
实习样品: C18 黑云母长石片麻岩 512 C43 黑云母角闪钾长片麻岩 514
黑云角闪 钾长片麻 岩hibole
实习8 高级区域变质岩2
目的: 通过实验, 了解高级基性区域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共生分析方法 要求: (1) 理解讲课内容; (2) 每个片子2个典型结构素描图; (3) 掌握片麻岩的主要类型和矿物组合变化特点 (4) 进一步掌握特征矿物黑云母, 长石, 角闪石的镜下特征和结构. (5) 在ACF-A’KF图解上绘制矿物组合.
实习8 高级区域变质岩1
目的: 通过实验, 了解高级基性区域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共生分析方法 要求: (1) 理解讲课内容; (2) 每个片子2个典型结构素描图; (3) 掌握片麻岩的主要类型和矿物组合变化特点 (4) 进一步掌握特征矿物黑云母, 长石, 角闪石的镜下特征和结构. (5) 在ACF-A’KF图解上绘制矿物组合.
变质岩实习报告单

实习报告:变质岩研究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期,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变质岩实习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变质岩的形成、特征及分布规律,提高自己在地质学领域的实践能力。
本次实习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实习区的实地考察,对变质岩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实习区概况实习区位于我国某地,地处构造活跃区,地质背景复杂。
区内三大类岩石均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
地层涵盖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质现象丰富多样。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岩石类型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实习区内的变质岩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通过对比分析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产状等特征,识别出了片麻岩、片岩、大理石、石英岩等多种变质岩类型。
2. 变质岩形成条件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变质岩,我们探讨了其形成条件。
例如,片麻岩形成于高温、高压的深部地壳环境,经历了强烈的褶皱变形和岩浆侵入;而大理石则是在低温、低压的条件下,由石灰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胶结作用形成。
3. 地质构造研究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
通过观察岩层的产状、接触关系、变形特征等,分析了区域内的构造演化历程。
发现在实习区发育有一系列褶皱和断裂,反映了地壳的强烈运动。
4. 成因及时代探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对实习区变质岩的成因及时代进行了探讨。
认为实习区变质岩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发生了大规模的抬升和褶皱,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变质岩资源。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变质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识别不同类型变质岩的方法,了解了变质岩的形成条件、地质构造特征及成因时代。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实地操作,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地质学素养,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