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板“逃亡潮”背后的困局
高利贷逼温州民企集体逃亡 倒闭呈现多米诺效应

高利贷逼温州民企集体逃亡倒闭呈现多米诺效应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尤其是温州频繁曝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消息,其中还有不少担保公司老板跑路的传闻。
进入9月后,在温州的一些网站和微博都在流传着一份《近期温州老板跑路清单》,其中涉案金额都达到了几千万、几亿甚至十多个亿的规模。
温州有关分析人士表示,温州对外投资多年资金实现了增值,金融危机后,山西煤改、迪拜危机、楼市限购、股票暴跌,使钱都回流到了温州,受高额利益驱使,便进入了民间借贷。
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到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1角5,年利率达180%。
而在温州做实业,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毛利润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借高利贷把企业逼上绝路。
高利贷+"不务正业"导致巨亏温州中小企业家集体跑路面对一再提高的融资成本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仍不顾后果地一味扩张涉猎领域,这种"不务正业"的赌徒式发展模式终于让部分温州中小企业在深秋尚未来临之时率先倒下。
最近包括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内的多个温州老板跑路的消息迅速传开,其中从9月12日-22日的10天时间里,温州当地已经有数家企业的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行业范围主要涉及机械、阀门等制造业,此外,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也透露,仅9月22日这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核心原因均为业务扩展过快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加之巨额的融资成本导致的资不抵债而跑路。
以信泰集团为例,这家拥有3000多员工、手握中国眼镜业惟一驰名商标"海豚"的温州知名企业,据统计,去年光眼镜的产值就有2.72亿元,今年1-8月产值1.25亿元。
然而由于涉猎业务过多,数亿元的产值无法满足其扩张的需求,公开资料显示,信泰近年来的业务还包括太阳能光伏、房地产等,而这些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甚大。
信泰到底欠有多少债务外界并不完全知晓。
有猜测的数据显示,信泰集团胡福林真实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月息高达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8亿元,月息500多万元,在光伏发电成本回收较慢、房地产业遭遇楼市调控后,过大过快的投资规模将信泰推到了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老板“跑路”潮引爆温州危机

在银行银根收紧、民间借贷几近崩盘的情况下,温州跑路的名单越拉越长。老板逃逸,温州以84起高居榜首,其中光9月21日,即有8名老板逃逸。
老板和“老高”跑路的杀伤力,甚至波及到了酒店行业,因为很多老板、“老高”平时都喜欢在高档酒店开房间谈事。
除上文提及的鹿城、瓯海、龙湾三个温州市辖区外,危机还蔓延到了乐清、永嘉、洞头等温州下辖县市。温州3区、2市、6县,几乎无一幸免。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永嘉的刘晓颂、施晓洁夫妇大额集资案。9月20日,施晓洁被债主扭送到公安机关。次日,其丈夫刘晓颂亦在永嘉桥头落网。目前,警方已初步查明两人涉案金额高达8亿余元,民间盛传众多公务员牵涉其中。
第二天,胡福林跑路的消息,在全国知名的温州703804论坛上被网友发布出来,并经由微博等渠道,广泛传播。
9月23日,数家媒体报道了胡福林跑路的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在当天的报道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胡福林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月息高达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8亿元,月息500多万元。此后,这一说法被媒体广泛使用,但至今未有权威说法。
但十几家关联企业是哪些,信泰集团又因何陷入危机,胡福林并没有提及。
在遍地民营企业的温州,胡福林旗下的信泰集团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实力却也了得,尤其在眼镜行业。
出生于1964年的胡福林,1980年就在父亲的眼镜作坊开始学做眼镜生意,至今已经与眼镜打了30多年交道。在经过10多年积累后,1993年11月,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在温州市瓯海区注册成立,目前注册资金1.0558亿元,胡福林、胡斌炫(1988年出生)各持股75%、25%。
时代周报记者从温州某权威部门获得的一份官方材料显示,据统计,温州民间资本超过6000亿元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资本约1100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20%左右。据温州市人行对近1000家融资中介机构的银行账户的资金交易情况监测,2010年以来6个季度的账户交易额逐季递增,规模总体呈增加态势,其中今年第二季度交易额是去年一季度的2.13倍,达到444亿元。
浙江老板出逃正现“骨牌效应”

1 %。上述商人表示 , 8 0 有些短期救急的高
利贷甚至达到了3 角或者5 角,这样的高
额度很容易让企业在一夜之间死掉。
而参与 民间借贷 的最底层基本都是个
人 ,以家庭 或个人为单位 ,交给 中间人 , 再转到担保公 司。而担保公 司再将钱放给
温 州市 眼镜商会 在 9 2 月 4日上午 已
而众多公司老板看 到钱生钱的利益 , 加之实业也并不赚钱,参与担保公司进行
炒钱也就成了生财之道。
贷与担保。 人 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 温 8% 的家庭个人和 5. % 的企业参与民间 9 97 6
另据了解 ,温州 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 到 6 ,有的甚至高达 0 5 ,年利率达 分 .元 1
接到 5 家行业供应商宣布停工 的通知,原 因是 由于信泰对上游供应商大量欠款,导
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 显示, 温州民间有 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 2 分 借贷,目 前温州民间借贷规模高达 1 0 1 亿 0
元。
致上游供应商被银行追贷或关联企业追债 ,
下午又陆续接到部分企业可能停工的消息。 与信泰集团同等重量级别的公 司也不
调查,20 年 以来,随着温州农村金融体 05 制改革 的不断深化 ,温州掀起了一股民企
入股金融的热潮。2O O8年 7月后 ,随着小
被推倒 的多米诺骨牌
后 ,毅然投入到了 “ 炒钱大军”中 温州市经贸委公布数据,2 1 年一季 01
额贷款公 司、村镇银行试点 的不 断发展,
温州民企人股投 资金融更是空前积极 。截
此前一天也有一家鞋企老板跑路。9月
2 4日早上九点多 ,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其董事长胡福林传出出逃 的消息后 , 整个
温州老板_逃亡潮_背后的困局

中国商报/2011年/10月/21日/第C04版专题温州老板“逃亡潮”背后的困局董碧水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无论是温州街头巷尾,还是本地网上论坛中,民企老板的“跑路”依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就在此前的9月20日,在温州有着“眼镜大王”之称的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的出走,在温州业界引起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
作为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年信泰集团光眼镜的产值就达2.72亿元,今年1~8月产值1.25亿元。
1964年出生的胡福林,是温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曾担任浙江省眼镜行业协会副会长,并获得温商十大创新人物、温州籍十大杰出国际商人、2006全球华商百业领军人物等称号。
而事实上,胡福林的“跑路”,只是将温州老板的“跑路”出走现象推上顶峰。
自今年4月以来,有着民间资本“晴雨表”之称的温州,正经历着一场罕见的民间金融“风暴潮”。
一份“温州大老板大逃亡名单”胡福林只是最近“跑路”的温州企业老板之一。
实际上,自今年4月开始,温州企业主“跑路”的报道已开始见诸报端,之后呈现出蔓延和扩散的趋势:4月份,温州龙湾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同月,温州波特曼咖啡老板严勤为出走,相关门店停止经营;位于乐清的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因资金链出现问题出走。
不久之后,天石电子老板叶建乐、巨邦鞋业老板王和霞、恒茂鞋业老板虞正林、锦潮电器老板戴列竣、耐当劳鞋材公司老板戴志雄、落之神鞋业老板吴伟华、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等先后“跑路”。
进入9月,“跑路”出走大潮进一步显现。
先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家电老板郑珠菊携款潜逃,“落跑”半月之后,被警方追捕归案。
之后,往年只发一箱方便面当做中秋福利的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送包括5名保安在内的全体员工到雁荡度假,可当他们欢天喜地游玩归来,发现公司40多台总价值上千万元的精密加工设备全部不翼而飞,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管集体失踪;9月15日,浙江祥源钢业、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去联系;9月19日,开业两年的温州福燕兄弟实业有限公司倒闭,房产易主,老板失踪……而据不完全统计,在“重灾”的龙湾永强,仅8月份就发生了20多起老板“跑路”。
温州老板逃跑

温州老板逃跑,政府“维稳”是关键2011-09-30来源:深圳广电集团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和自身经营不善的影响,温州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困难加大,个别企业因盲目扩张规模、借贷高利资金等原因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如今,“跑路”成为围绕在温州企业身边的新名词,仅9月22日就出现9家企业主“跑路”。
有报道指出,温州部分老板因为怕别人误会自己也“跑路”了,手机每天24小时不敢关机。
昨日下午2时许,温州市政府针对近期温州地区连续发生的企业主“跑路”现象,召开了“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新闻发布会。
现象温州老板纷纷跑路都与欠债有关,中秋节过后,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突然不知所踪。
坊间传言,吴保忠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仓皇出逃。
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位于龙湾区海滨街道蓝田标准厂房东区2号,厂房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
昨天下午,公司大门紧闭,厂名招牌也已被人撤下了。
工厂里,聚集着30来名被拖欠工资的工人以及几名来讨债的供货商。
一工人说,9月12日中秋节,厂里放假。
过完节,回来上班却发现工厂停工,老板也“失踪”了。
无独有偶,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的董事长胡福林日前也突然“失踪”,至于失踪的原因,坊间传言,胡福林也欠下巨额债务,无力偿还。
关于欠款数额,网上流传不一。
有网友爆料胡福林欠款8个亿,但又有信泰集团内部高管透露,董事长胡福林真实欠款高达20多亿。
不过虽然有很多版本的说法,但均未得到证实。
记者了解到,温州市目前至少已有80多家企业老板逃跑、企业倒闭。
其中9月份就发生26起。
9月22日以来,温州市发生3起因债务危机后老板被逼上绝路而跳楼自杀事件,造成2死1伤恶果。
高息吞噬企业利润温州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当地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持续上扬,年利率由1月的23.01%一路上升到9月的25.44%。
其中,7月份融资中介机构出借年利率高达39%,意味着民间借贷月息在3分到4分之间。
温州民营企业资金困局及成因

温州民营企业资金困局及成因温州民企是温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越来越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动力,但近年来温州民企始终没能摆脱融资困难的状况,一度出现老板出逃、公司倒闭等现象。
这不仅仅是区域性的问题,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以防类似的区域性“金融危机”出现,找到解决的出路迫在眉睫。
标签:民营资金成因一、温州民营企业资金困局1.困局的形成2008年国家4万亿方案出台后,许多温州民企大量贷款进行大规模投资。
2010年银根的紧缩,使得一些企业措手不及。
尤其是一些项目周期长的房地产和光伏产业。
且2010年以来,由于国家房地产的调控,在外的温州房地产企业也把融资渠道转向了民间借贷,占用了大量的温州本地资金,更加剧了钱荒。
2011年8月前后,危机蔓延到整个温州市,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担保公司在银行、高利贷的双重挤压下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了一场地区性的金融危机。
2.困局中角色的纷纷离场2011年4月份,温州当地出现个别企业老板“跑路”事件,随后数量递增,到了8月份,形势越演越烈,9月,温州眼镜业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的跑路,最终引爆了企业信用、民间借贷与银行信贷三重危机。
另一方面,从事民间借贷的担保公司也频频出现老板跑路的现象。
危机爆发前,87%的温州家庭涉及民间借贷,甚至有不少人用房子抵押放贷【3】。
担保公司的钱基本都是从民间借款来的,一般是普通家庭把钱交给中间人,中间人再把钱交给公司。
一个担保公司老板跑路后,成百上千个普通家庭的借款就血本无归。
在这条链条当中,银行的角色也不光彩,出于种种原因”骗还贷”,是导致企业资金危机的原因之一。
3.“抄钱”的末路钱荒加剧,违约增加,民间借贷机构只得提高”利率”对冲风险。
而”炒钱”的财富效应又吸引了更多民间资金介入。
央行温州中心支行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温州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
浅谈温州部分中小企业主外逃原因

浅谈温州部分中小企业主外逃原因中国浙江温州,以其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从做小商品市场逐渐发展起来的今天遍布全国的温州投资团体,温州的成功经验被众多的中国企业家研究并效仿。
然而从今年一月份就开始,温州大量的企业家外逃事件愈演愈烈,不仅让我们开始对温州的“创业神话”开始怀疑。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众多的企业家不惜抛弃为之奋斗了几年十几年的事业而远走他乡?简单的一句“资金链断裂”是否能解释所有的问题?在分析温州企业家外逃的原因时,比较权威的观点是:1.温州的制造业普遍盈利不尽人意,不少企业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而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受到市场状况影响大的中小企业难以生存。
2.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后,很多主营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在发现实体经济并不赚钱之后纷纷转战资本市场。
然而,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的破灭只是时间问题。
3.总体来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商业银行贷款逐月收紧,导致企业生产资金紧张,民间借贷再次活跃,社会借贷利率不断攀升那么,在这三个观点之后,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值得我们注意呢?在外逃的温州企业主名单上不乏像温州“眼镜大王”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这样的拥有资金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企业的企业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多达228家企业的企业主外逃名单上,这样的大型企业并不占多数。
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才是外逃的“主力军”。
企业面临资金缺口李老板是温州一家打火机企业的负责人,他称,现在企业的日子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难过。
那时企业是发愁没订单,现在则是有订单却不敢接。
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就一直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直到现在也只融到了总资金量的30% ,剩下资金缺口,他必须要靠民间借贷。
在周围做企业的朋友中,像他这样能从银行融到30% 资金的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因为大家都缺钱,一些民间借贷利率已经飙升至70%。
我们知道,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2008年开始。
温州小企业家跑路事件与改革问题的思索

温州小企业家跑路事件与改革问题的思索2010级2班孙成昊前几天在货币银行学课堂上,老师讲到了温州一些小企业主们由于深陷高利贷泥潭而跑的跑,跳楼的跳楼,我在讲台下聆听着老师的讲述,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温州企业主躲债出走事件,甚至“跳楼”的案例这一段时间屡屡出现。
当或真或假的消息满天飞舞之时,一种恐慌的情绪不仅只是在温州企业家和老百姓中间弥漫,还为中国经济平添了一份隐忧,温州问题成为了各大媒体焦距的重点。
而更值得我们去思索的,还是发生这一切的深层次的原因和小企业发展改革的深刻思考。
问题出现的本质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何在?这些都是我们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得到的答案。
首先我想从表面到内在进行自己的分析,众所周知,温州企业家跑路的问题的表面纠结于高利贷问题,温州小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也是因为承受不了剧增的高利贷放贷的压力。
那么首先是什么原因使得高利贷这种古老而血腥的获利方式在现代大行其道呢?一方面中小企业为了发展“求资若渴”,一方面国有银行惜贷如金。
与此同时,又有相当的民间资本无门,这三方以一种不健康的姿态在供求关系市场中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这次事件的基本根源。
当然,在此我也不想讨论高利贷如何产生的问题,老师也在课上说过高利贷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生存的土壤。
可是民间借贷市场过度繁荣,其背后一定有着深厚的土壤和政策的影响,我们再进一步进行分析。
通过查询资料得知,2011年,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复苏阶段,中国的经济政策也从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急状态回归常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与2009年相比,2011年的我国的市场资金供应紧缩,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
在此前到至今高通胀水平且通胀预期较强的背景下,各种成本大幅上升而导致融资需求的快速增加和融资成本的不断攀升。
而与此同时,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却在进一步提高,在高通胀预期和高通胀的情况下,一方面受08年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非实体经济市场的诱惑,相当一部分以小实业发家的企业主们也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市场等非实体经济的投资市场,而这无疑需要大量资金去支持自己的市场投资行为;同时做实业的小企业面临着生产成本过大的压力,而由于制度的不尽完善,小企业的抗压能力较低,个别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也由于随之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决策失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