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课件PPT模板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40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40张PPT)

写出了太阳“睡醒” 的情态,营造了春日融 融的意境。
合作探究,精研图画
学习目标 ○ 品修辞 ○ 赏描写 ○ 明效果
学习内容 ○ 春草图 ○ 春花图 ○ 春风图 ○ 春雨图 ○ 迎春图
分析方法指导——春草图
分析方法:
1、找修辞方法 2、找关键词句 3、找描写方法 4、找突出特点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既写出了小
(zhǎng)水涨起来了 (cáng )躲藏 悄

(zhàng)他涨红了脸
( bó)薄烟 (báo)薄饼 ( bò)薄荷 (qiāo)轻悄悄
( qiǎo)悄声
成果展示4:正字音——形似字
眨(zhǎ )眨眼 泛( fàn )泛滥 贬( biǎn)贬值
趟(tàng)赶趟儿 躺(tǎng)躺下 淌(tǎng)流淌
3.语言朴实清新, 准确生动。
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 形象的口语。 文章的句式也富于变化, 骈散结合。 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 强语言的情味。
堂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山lǎng rùn( 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酝酿)。
成果展示3:知背景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本文大致写于1928 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 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 等,使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 带入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他写下了这篇广为 传诵的散文名篇。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 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 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合作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5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56页)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 3.运用一定的写作顺序,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由景及人等; 4.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课 堂 小 结
课堂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 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多种感官视角赋予它感情和 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 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画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 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向往未来的欣喜心 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思考探究
3.你能联系五幅春日图景,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画春天吗?
这是一幅美丽的
图,美在
(比喻句)。
写作特点
1.内容 既富有散文的诗情与画意,又具有童趣,清新、活泼。 2.结构 结构周密,层次井然有序中见跌宕变化。 3.语言 语言洗练,文笔清丽。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
如何写景
1.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了人体的多种感官, 分别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难度指数:)
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 (温暖)
视觉: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欢悦)
嗅觉: 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芳香)
听觉:唱出宛转的曲子,牧童的短笛
(悦耳)
(三)春风图
2.“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三)春风图
“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 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 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 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41张PPT)
——杜甫《绝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州》

朱自清
学习目标
• 1.朗读课文,把握文中生字词及其释义, 了解课文内容;
• 2.通过朗读、品读、小组合作等形式赏 析课文生动的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 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艺术美; • 3.感受春的生气与活力,增强对大自然 的喜爱之情。
散落
zhǎ
眨眼

应和
yùn niàng
酝 酿
yùn
黄晕
wēng
嗡嗡
抖擞
sǒu
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 明亮滋润。舒活: 舒展,活动。 卖弄:炫耀。 烘托:衬托。
婉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欣欣然: 欢欢喜喜的样子。
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 比喻姿态优美。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
1.通过听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体会情感。 2.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描绘了春 天的哪些景物,了解文章基本结构。
3.找出揭示主旨,表达对春天赞美 之情的句子。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1.声音响亮,不错读、漏读,停顿适当。
2.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语速、轻重音。 3.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
整体感知
盼春 (1)
急切、喜悦

绘春(2~7) 轻松、明快
颂春 (8~10) 振奋、高昂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盼春 盼……来……近……
合作探究 春花图 (1)“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2)“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第1课《春》 (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 (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朱 自 清
单元导读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 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 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 热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 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连停,感受汉语声韵 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 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 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请用规范的符号标注出“春草图”的重音、连停!
春花图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花下昆虫
树下野花 自上而下
眼前花儿争春
想象结果实 由实到虚
(2)总写春回大地后,作者又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描绘了哪些景物?
春草图
(1)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点? 嫩、绿、多、软。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哪些 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钻”“偷偷地”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 达出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春草图
……
课前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 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 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 究中国古典文学。主要作品有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背影》《荷塘月色》 《绿》,《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 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课后总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 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 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春》课件(共40张幻灯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春》课件(共40张幻灯片)

自主探究
3.体会“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给人的感觉。 温暖和柔情。
4.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呢?
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 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 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
自主探究
(三)自主赏析“春雨图”。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
生命力。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的意 思。
精段赏读
3.体会“嫩嫩的”“绿绿的”和“嫩的”“绿的”有什么不同。 “嫩嫩的”比“嫩的”更嫩,“绿绿的”比“绿的”更绿,准
确地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 4.体会“一大片一大片”给人的感觉。 使人好像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受到春草的勃勃
足见急切,借“东风报讯”表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语调。 2.我推举: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动词
排比,写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 3.我推举:第三自然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
字和几个叠词用得妙。要读得轻、柔,好像陶醉其中。 4.我推举:描写春花的那一自然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
精段赏读
(三)赏读“春草图”。 1.第三自然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画春草的? 第1句是从“点”上描画;第2句是从“面”上描画;第
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 衬草,从感觉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2.体会“钻”所表现的内容,弄清“偷偷地”在文中的意思。 “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旺盛的
7.我推举: 第七自然段。这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 女老少在春天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爽。要读得有激情, 读出力量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春》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春》课件(共21张PPT)
答:花的色彩有红的,粉的各色各样……
春风图
春 风
1.春风图运用了哪几个修辞手法?
触觉 柔和 答:运用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嗅觉 芳香 2.春风的特点是什么?
听觉 悦耳 答:春风和煦,混合着自然的气息,带着自然的声音
春雨图

滋 1.春雨有什么特点?
润 了 答:绵长,细密,轻盈。春 天2.作者是如何写春雨的?
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 月色》《匆匆》 简介: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 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 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眨眼(zhǎ) 酝酿(yùn niàng) 宛转(wǎn) 蓑衣(suō) 涨水(zhǎng) 应和(hè) 涨红(zhàng) 和平(hé) 宝藏(zàng) 和牌(hú) 黄晕(yùn) 和药(huò) 头晕(yūn) 和泥(huó)
4.
课文中都有哪些修辞手法,你能仿造出几个吗?
作业
1.搜索关于春的诗,开阔视野。 2.理解本课词语内容,熟悉字法,达到会默写的 程度。 3.填写本课练习册内容。

再见
嫩绿(nèn) 鸟巢(cháo) 抖擞(sǒu)
多音字
词语及解释。
(1)朗润:明亮滋润。 (2)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3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4)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 浓。
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请理清文章 的思路。 答:课文围绕“春”写了三部分内容即第一部分(第1- 3段)盼春,第二部分(第4-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 10段)赞春。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答: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 (3)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的惜春之意和热爱自然、赞美春天的爱春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1《春》课件(幻灯片39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1《春》课件(幻灯片39张)

➢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 迷藏。”
侧面描写,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趣勃勃地嬉戏,侧面烘托春 草勃发给人的乐趣。
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高兴)
人与自然的和谐
顺序 写法 修辞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赋得古草原离别
白居易
2024/8/19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借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朱自清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 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 写景物的写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课文总结
2024/8/19
文章脉络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绘春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春回大地 生机勃勃
迎春图(人迎春)
娃娃(新)
赞春 小姑娘(美) (比喻)
青年(力)
2024/8/19
主题归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描画 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 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 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 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024/8/19
Ø“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
为它是新生的,突出它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新
Ø“春天像小姑娘”

春 课件(共46张PPT)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春 课件(共46张PPT)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这三个比喻句,将桃花、杏花、梨花比喻成火、霞、雪,构 成排比,写出了花色之明艳,表达了作者喜爱与赞美之情。
考点 分析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常见的考查形式: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请自选角度赏析句子(含比喻或拟人的句子)。
答题模式:
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 了……的感情。
内容 写景方法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 图
春雨 图
迎春 图
顺序
由正面
到侧面
拟人:
语言(修辞手 法、用词)
偷偷地、

由上而下 由实到虚
拟人、比喻、 排比: 闹、飞、眨等
特征
嫩、绿、多、 顽强
多、艳、甜
感情
喜爱、赞美 喜爱、赞美
春风图
课文精讲
1、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 柔和
悄 ( qiǎo)悄然
表示“(水位)升高,(物价)提高”时读 zhǎnɡ,其他一般读zhànɡ。
【串句记忆法】我站在桥上看着不断上涨(zhǎnɡ)
的河水,突然有种头昏脑涨(zhànɡ)的眩晕感。
形近字
烘( hōnɡ )烘托 拱( ɡǒnɡ )拱桥 眨( zhǎ )眨眼 贬( biǎn )贬低 砭( biān )针砭
深入探究
1.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的?请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谈谈。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文章在描绘春天的美好景物时,运用了 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如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繁茂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思考
辨别多音字
( zhǎng )涨价 涨
( zhàng )头昏脑涨
( qiāo )静悄悄 悄
( qiǎo )悄然
( zuàn )钻戒 钻
( zuān )钻研
( sàn )散步 散
( sǎn )散漫
预习思考
辨别多音字
( yūn )晕倒 晕
( yùn )红晕
( hè )应和
和 ( hé )和平、和蔼 ( huó )和面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为什么只写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 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 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样的作用?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略有改动。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 散文。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 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春》描写、讴歌了一个生机蓬勃 的春天,更反映出了朱自清的心灵世界。但我们也要注意,这个时期也是作者 因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他对春天只是作了田园牧歌 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改名自清,字佩 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 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雪朝》 (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 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 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 等。
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 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 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 到,只是近了。
精读课文
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讨论
品味第二部分 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这一段从总体上描写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的轮廓,再从大处 着笔,描绘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朗润”“涨”“红”分 别写出春山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暖的特点。三个“起来了”,照 应前文的“刚睡醒”“张开了眼”。 拟人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使春天醒来时的样子更加形象逼真。
精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结构
1
盼春
3
赞春
2
绘春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品味第一部分
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如果只用一个“盼望着”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另一方面, 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盼望着,盼望着什么?心往上提了一级,又 是一个“盼望着”,心又提了一级,到底盼望着什么?东风来了,为什 么东风来了会让作者如此兴奋? 心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后作者才写道: “春天的脚步近了 ”原来作者是在盼望春天。)这就给了读者渴望读 下去,探究作者后面到底写什么的欲望,从而引起共鸣。
1
新知导入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 草长莺飞、鸟语花香。 对,这就是对春天的 赞美!
新知导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 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 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千 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刀”“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上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 看看现代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 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此处连用六个动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这是一种侧面描写。连用六个短语,以速写式的手法写人们在草地 上的活动,描写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从侧面表现了春草 的可爱。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第四段中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表达效果有什 么不同? 这些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 果树以人的情态,描写了众多果树 争先恐后开花的情景。
思考2:文中具体描绘 了哪五幅春景图?
速读 课文
思考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 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 出这种心情?
新课 解析
3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思考文章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形象且生动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表现的花的繁多 生动而有人情味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 了。”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 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副春景图?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这种心情? 盼春。“盼望”“来”“近”。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 盼春。开篇点题,总领全篇, 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第三部分(8-10): 赞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 调它的“新”“美”“活力”。
第二部分(2-7):
绘春。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 醒、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 荣的景象。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解析
4
拓展练习
学习 目标
2
学习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感受春天的 勃勃生机,体会作者积极热情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重点) 3.揣摩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体会比喻、拟人在景物描 写中的作用。(难点)
新课 导入
( huò )和稀泥
预习思考
理解词义
朗润 :明亮滋润。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黄晕:昏黄,不明亮。 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舒活:舒展活动(手脚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 恐后地开花。
预习思考
思考问题
思考1:这篇课文主要 写了什么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