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营造工程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我国古代造价管理制度

我国古代造价管理制度

我国古代造价管理制度古代造价管理制度是指古代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及管理的制度规定和实践方法,它涉及到计划、成本、进度、合同、支付以及监督等多个方面,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社会,由于技术水平有限、物资资源匮乏、社会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极具挑战性,因此各个朝代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造价管理制度,以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古代中国的造价管理制度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为了建设自己的都城、城墙以及宫殿等建筑,开始了建筑工程的规范管理。

据史书记载,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进行城墙修筑时,制定了一系列施工标准、用料标准以及工程进度要求,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这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早的造价管理制度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朝代的造价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和规范。

在唐代,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建筑工程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期,大量宫殿、寺庙等建筑得以修建。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工程,唐朝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建筑材料的采购、施工进度的计划、工程质量的把关等,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宋代对于造价管理制度的要求更加严格。

据史书记载,宋代制定了一个细致的工程管理制度,对于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包括规范施工流程、材料使用、工人工资等,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宋代的造价管理制度对于后世的建筑工程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也为造价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条件。

在明清时期,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更加细致,包括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控制材料的质量、规范工人的操作等,使得工程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造价管理制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完善和规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视。

这些古代造价管理制度的经验对于今天的建筑工程管理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古代智慧,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做出更好的管理和控制。

古代工程管理制度分析

古代工程管理制度分析

古代工程管理制度分析一、古代工程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古代工程管理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建筑神殿、城墙、陵墓等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管理。

古代工程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演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代中国的工程管理制度。

在古代中国,工程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员负责制度,即由官员统筹规划和管理工程项目;二是民工劳作制度,即通过征发民工来参与工程建设。

这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古代中国的官员负责制度是基于皇权体制建立的,各级官员按照皇帝的命令来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民工劳作制度方面,古代中国凭借其庞大的人口资源,能够动员大量的民工参与工程建设,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古代中国的工程管理制度在历史上有着较为独特的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工程管理制度的成熟和完善。

这一体系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完善,对于古代工程建设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古代工程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古代工程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官员和民工两大部分。

官员负责工程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他们根据皇帝或上级官员的命令来组织工程项目,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官员负责制度是古代工程管理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官员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成败。

古代工程管理制度中的民工劳作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工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的民工劳作制度往往由地方政府或官员负责招募和管理,他们要确保民工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同时也要保证民工的安全和健康。

民工劳作制度在古代工程管理制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代工程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既注重了官员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又关注了民工的实际参与和劳动保障,这种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地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古代工程管理制度的管理方法古代工程管理制度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工程规划、进度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宋代营造工程管理制度

宋代营造工程管理制度

宋代营造工程管理制度
乔迅翔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07(025)003
【摘要】宋代的营造工程管理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并由此诞生《营造法式》一书.但关于这一时期的营造管理制度的研究却相对贫乏.该文试图以有限的文献资料,对宋代营造中的质量责任制、进度控制和工料关防等工程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总页数】4页(P165-167,174)
【作者】乔迅翔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建筑系,518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
【相关文献】
1.宋代文人书斋工作场的营造——苏梅《宋代文人意趣与工艺美术关系》精彩论述举隅 [J], 张犇
2.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探微 [J], 陈金肃
3.中国古代绘画对宋代工程图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宋代工程图学成就探源 [J], 刘克明
4.宋代城市管理制度对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启示 [J], 郭丹
5.宋代天文官选任与管理制度述略 [J], 郭应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代建筑营造团队探究

宋代建筑营造团队探究

宋代建筑营造团队探究我国古代建筑神话般的营造速度、可靠的质量保证至今令人惊叹不已,学人皆相信其间必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这一推论自不容置疑,但显然需要继续探究。

完成一项土木工程,工官、工匠、役夫须组织成一个团队,以上下有序,职责分明。

在这样的团队中,有组织者、技术负责者,更有大量具体操作实施的人,他们各自因职位、技能不同形成一定的等级以及地位和经济上的差别。

如此,团队按一定目标、组织形式和运作原则构成一个整体。

1. 团队组成《宋会要辑稿》载有绍兴二十八年展皇城东南一带外城的计划申报书,兹节录如下: “.....旧支工食钱:监修官欲置一贯二伯文,壕寨官一贯文,监修、收支钱米、部役、计置般运物料受给官八伯文;作家六伯文,诸作作头、壕寨五伯文,米二胜半;工匠三伯五十文,砰手只百文,杂役军兵二伯五十文,各米二胜半;行遣人吏、手分各三百文,贴司各二百文;以上并自兴工日支,毕工日住。

(1)这里,上从监修官、下至杂役军之类的食钱进行逐一排比罗列。

为便于观览,制成表1。

报酬有两部分:钱和米。

诸作作头、壕寨、工匠、醉手、杂役军兵有日食米,其他皆无日食钱逐步递减,除行遣人吏、手分及贴司之外,分八个等级,级差200、150、100、50文.显示了各自身份和地位的等级。

通过表l可以大致明了营造团队人员组成和身份。

1.1 监修官工程总负责,重要工程由内官充任,或内外臣各一。

真宗修兖州景灵观、太极宫,即“以人内押班周怀政为修充州宫观都监2;奉五岳帝的集禧观“命内侍郑守恩监修3”等。

监修官对建筑设计、人员调拨、工程质量等皆有所预.但作为一项工程的总管,仍受有司约束。

嘉佑七年规定:“乞应系修造监修官吏,如要兵匠人数并须申三司,乞差不得直具申奏或申中书枢密院4”监修官或简称“监官”或别有专名,如“铃辖”、“都监”、“修xx宫使”等,需1宋会要辑稿, 方域二之二O.2宋会要辑稿. 礼五之一一.3宋会要辑稿. 礼五之二一.4要注意的是,下文所说的“监修”与之不同,诸多监修实属小“吏”,而非官,或称“监作”,地位相差甚殊。

古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古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一、前言自古以来,我国建筑事业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古代,建筑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然而,在古代建筑过程中,由于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施工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程质量,我国古代制定了一系列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二、古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概述古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组织管理2. 施工技术管理3. 施工现场管理4. 施工人员管理5. 施工设备管理三、古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 施工组织管理(1)明确施工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施工管理机构,负责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

(2)制定施工计划,明确施工任务、时间、人员、材料、设备等,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3)设立施工安全委员会,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整改等工作。

2. 施工技术管理(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3)采用先进施工技术,降低施工风险。

3. 施工现场管理(1)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如“危险”、“注意安全”等。

(2)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防止杂物堆积,确保通道畅通。

(3)施工现场应设立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防护网、安全带等。

4. 施工人员管理(1)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施工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2)严格执行劳动保护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安全隐患。

5. 施工设备管理(1)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对施工设备进行分类管理,防止设备损坏或误操作。

(3)对施工设备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古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特点1. 强调施工组织管理古代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强调施工组织管理,设立专门的施工管理机构,负责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宋元时期的城市建设与管理

宋元时期的城市建设与管理

宋元时期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宋元时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峰期,也是中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一个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城市数量和规模急剧增长,城市功能不断扩展,城市管理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一、城市建设的发展宋代城市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表现出了开创性的特点。

这是因为宋代城市建设遵循了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宋代明确规定城市的区划,城市的中心、城墙、街道都是按照规划建设的。

同时,宋代城市规划还注意保护环境,比如在城市周围栽种树木,修建水利工程,使得城市环境更加舒适。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宋代也注重用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的进步,使得城市建筑更加牢固耐久。

例如,为了解决城市水为脏水污染,宋人采用了陶管排水的方法,并把城市中的水路清理干净,使得城市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朝廷的支持下,宋代城市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当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非常注重城市建设,特别是京城建设。

在宋初时,汴京就是一个规模非常宏大的城市,各种新型城市建筑相继出现,商业、文化、教育等方面得到大力发展,为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元代,元帝朱元璋也非常注重城市建设和管理,制订了“一都四镇”的城市规划方案,使得城市建设得到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二、城市管理的成果除了城市建设,宋元时期也是中国城市管理的鼎盛时期。

城市管理不仅专业化程度高,而且管理方式科学,对城市的发展和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乡村令》是宋代最早的一部村庄和城市管理法规,是宋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成果之一。

该法规规定了城市管理清规戒律、市政管理制度、市政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还明确规定了市政府的职责、组织和权力范围,以及强化了市政监管和市政巡检等各种行政机关的职权。

其次,宋代城市管理非常注重监察和纪律,对于那些不遵守法规的人进行制裁。

例如,在汴京,明确规定市民必须参加城墙巡查,如果违反规定,则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中国古代建筑项目工程管理

中国古代建筑项目工程管理

运作模式
• • 最早的这些工匠是没有组织的,而且是以服役的形式来建造建筑。遇到大型的建筑工 程,一般都是临时召集工匠,“工兴则聚,工完则散”。 从事建筑的匠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业组织来承接建筑工程, 叫:水木作。其中砌墙粉刷的泥工称为“水作”;建造木构架,做门窗的木工称“木 作”。另外还有石工、竹工等。 这种以师徒或家族、同乡为主体的施工组织者被称为“作头”。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 “水木作”出现在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记载作坊中有木工、泥工、雕锯工、 石工、竹工等。 水木作大多没有固定工匠,作头,即包工头承接到工程后,一方面包揽全部收入,一 方面要临时召集原来走街穿巷,或者闲散在茶馆桥头的工匠。这些工匠包括不少工种, 称为“点工”,做一工拿一工的钱。各工种工匠的费用都由水木作坊主“作头”分派 给各工种的“档手”,档手下面还有小包头。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可能需要不同工种 的许多工匠。据记载,曾经于嘉庆三年(1797年)在上海城内建造规模宏大的小九华 新寺的孙南来,在道光六年(1836年)又承接城隍庙戏台重建工程。只用半年时间, 他就设计并指挥工匠们完成了装饰精致的戏台。上海有文字记载的建筑史上,孙南来 是第一位有史可据的“作头”。


建造流程
• 古代建筑一般沿袭的是木匠掌墨、开好间杆,石匠按棒杆尺寸铺筑基础,再 由泥匠砌筑墙体的施工方法。 宋朝苏轼的<思治论>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夫富人之营宫室地,必先 料其资材之丰约以制宫室之大小,然后择工之良者而用一人焉。必造之曰: 吾将为屋若干,度用材几何?役夫几人?几日而成?土、石、竹、苇,吾于 何取之?其工之良者必告之曰:某所有木,某所有石,用财役夫若干。主人 率以听焉。及期而成。既成而不失当,则规矩之先定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之良者”,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项目经理,他一个 人肩负了设计、预算、施工组织等各种职能。而项目的运作,则往往因“项 目经理”能力的不同,思路的不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营造法式》——宋代的建筑规范

《营造法式》——宋代的建筑规范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营造法式》——宋代的建筑规范《营造法式》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作者李诫。

是我国第一部由统治阶级颁布印刷,关于古代建筑设计、建造制度的书籍。

可以说是一部宋代的建筑设计资料集与建筑规范丛书。

北宋中后期,严重的阶级矛盾,积贫积弱的局面严重,朝廷内外危机四伏。

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的王牌粉丝宋神宗即位。

王安石对神宗说“解决国家贫苦的症结之法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神宗就说“王卿来改革吧”。

于是如火如荼的“王安石变法”就展开了,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

变法一定会涉及到钱,为了杜绝腐败的贪污现象,“变法”期间制订的各种财政、经济的有关条例。

关于建筑工料限定以及做法样式的规范就是《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的前身为《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编成,没有确定的模数,无法确定用工用料,对建筑设计、施工的规定也比较随意。

领导心说:这样不行啊,怎么防止贪污腐败,重写。

所以在绍圣四年(1097年),一名叫李诫的北宋建筑师,奉旨重新编修。

李诫(1035年—1110年),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新郑)人。

领旨编书的时候还是监丞,后来升为少监,最后升为监(监丞、少监、监都是掌管宫室建筑的古代官职)。

《营造法式》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正式出版,但是它颁行不久,北宋就灭亡了。

所以它实际影响并不大,现存古代建筑中没有一座是完全按照《营造法式》建造的。

虽然《营造法式》没有真正指导实际施工建造,不过从中我们能看到木构建筑在宋朝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比方说:书中有句话,绝对让你眼前一亮,“构屋之制,以材为祖。

”“材”是一个标准尺寸单位,相当于模数。

中国在12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模数制度进行房屋建造,有没有觉得很牛。

当你看到一座宋代建筑,仔细看是不是觉得两边的柱子为什么有点倾斜,好像每根柱子的高度也不太一样。

那就对了,这是为了视觉效果,古代建筑屋顶都很大,为了让建筑看起来显得轻盈,不那么诡异,古代匠人利用力学原理和视觉原理做的一种处理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 的主要内容 。

质量问题很受重视 , 朝廷诏 书常用 “ 务要坚实” 、“ 务 要坚完 ”等之类用语 以示对营造质量 的要求 。诸多时候 , “ 坚完 ”与 “ 华饰 ”并举 ,强调前者而排斥后 者 ,尤显对 “ 文 ”与 “ 质”不 同态度 。金世宗谓宰臣 日:“ 宫殿 制度苟

关键 词 宋 代 营造
A bs t r act
成就 ,体现 了很 高的管理水 平 。但 目前 ,对 于宋 代营造 组 织和 营造管理 的研究还 很不足 ,深入到 营造活 动之中
进行考 察的成果仍 相 当有 限。本 文试 图以零星 的文献资
般来说,需要在单位时间内 役使更多劳力, 或者提高 I 劳动强度或延长劳动时间, 对料的使用易有失筹划, 费 l : ’
“ 灭裂 ” 、“ 不如法” 、“ 不 中程 ”等。
K e y Wo r ds S o n g Dy n a s t y B u i l di n g,
质 量所包 含 的内涵 ,首 先是结构 的可靠 坚实 ,发生
颓坏 ” 、“ 摧 塌” 、“ 损隳”之类现象或屋顶 “ 疏漏” 、“ 殿 筑, S ys t em of engi neer i ng m anagem en t “ 三万 工与大 庙斋郎……” @ , “ 三万工”乃指三万个 l 柱朽坏 ”等 ,在宋代属严 重质量 问题 ,其营造 官员及工 工 R, 此类用法在宋文献中不胜枚举。“ 料” ,物料, 对于 l 匠 多受 惩罚 。质量 问题 的发现 、修整是 营造经验 的累积 过程 ,再经提 炼而逐 步成为营造 规范 ,质量标准 大约如 此形成 。 《 法式 ・ 制度 》中的条文有些是关 于操作规程 的, 如筑基 布土 、造 石作次序 等 ,实 为营造质量标 准。 广义地看 ,质量 并不仅仅在于结构 的可靠 性和长久 , 还 在于与设计 意图 的吻合程度 ,即质量 有时并不 全是技 术性 的东西 ,也包含 社会意义 和美学上 的。前者 当是质
S y s t em of engi neer i ng
m anagem ent i n S on g Dy nas t y w as so m a t u r i t y t h at the bo o k yi n gz aof as h i w as pr oduced.B ut t he r es ear ch on t oday i s r el at i v el y l ack . T hr ough t he s t udy on s om e anci ent l i t er at ur e, t h e s y s t em of engi neer i n g m a nagem ent i ncl udi ng qual i t y, s ch edul e, w or k and m at er i aI i n S on g Dy nas t y i s expl or ed.
l≥
中图分类号 T U 一 0 9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3 — 7 3 9 X ( 2 0 0 7 ) 0 3 — 0 1 6 5 — 0 3


宋代的 营造工程 管理制度 已经
在宋 代 ,仅 仅靠军 事化编 制和强制 性劳 动已经不 能 规定期限内完成;一是减少劳动工日,而所需工 日的减 I l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宋 代 营 造 工 程 管理 制 度
S y s t em of E n gi n eer i ng M an agem en t i n S ong Dy nas t y
乔 迅 翔
Qi a o X u n x i a n g
料对宋代 管理制度作 初步探讨 。
1 管理 目标
1 . 1 质量
质量作 为抽象概念 , 在宋代营造 中并无使用 , 大 多代 以具体实况来描述 , 如“ 完久” 、 “ 坚 固” 、 “ 坚完” 、 “ 如法” 、 “ 宏壮 ” 、“ 坚 实” 、“ 精严”为质量 的正面描述 ,反之则用
务华饰 ,必不坚 固” ;“ 虚华无实者 ,不能经 久也 ’ 。北宋
英 宗对梓宫 的制造诏令 “ 务为坚完 ,毋 得过有华饰 ’ 。
1 . 2 进 度
营造任务的完成大多有确定的时限 , 或“ 半年” 或“ 一 季”或 “ 两月”不等。工程是逐步完成的 ,有总的期限则
必定存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 问题 。不 能按时完成营造任务
是必然 。营造管理 的对象虽 是职官 、工匠 、役 夫 、材料
相 当完备 ,并 由此诞 生 《 营造法式 》一 达到营造 管理 的 目标 ,其 组织形式及 管理措 施的改进 已 少意味着钱粮的节省,包括工官工匠的报酬、工地上的 l
书。但关 于这一 时期 的营造 管理制度 的 研 究却相 对贫乏 。该文试 图以有限 的文 等人或物 , 而真正要实现的管理 目标则在于工程质量 、 进 献资料 ,对宋代 营造 中的质量责任 制、进 度 、工料 等方面 。这些管 理 目标 的实现 ,实则有赖 于各 度控 制和 工料 关 防等工程管理 制度进行 种 日常管 理方法 的制定和 实施 ,即工程管理 制度 。宋代
探讨 。
这一制度 已经相 当完备 ,《 营造法式 》的编撰 就是其 重要
工程 管 理 制 度
嚣 质 朝 量 修 中 , 篓 徽 太 宗 一 朝 宫 尚 , 书 因 省 权 重 判 建 将 因 作 速 监 成 范 而 子 奇 “ 工 、 亦 向 灭 宗 裂 儒 等 ’ : , “ 神 欲 宗 宫 黼 鏊 毫 霎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