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酸碱滴定法(后半部)11-9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

1强酸(碱):2一元弱酸(碱): HA (A -)多元弱酸(碱): H n A (A n -)3.两性物质: HA -4.共轭酸碱(缓冲溶液): HA+A -+2HCl HCl 1[H ](()4)2W C C K =++上次课重点回顾一、酸碱溶液[H +]计算:+HCl[H ]C =二、酸碱指示剂:理论变色点:pH=pKa HIN 理论变色范围:pH=pKa HIN ±13. 5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a----掌握滴定曲线滴定曲线: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随滴定剂用量变化的曲线。
(1)判断滴定突跃大小;突跃范围:滴定剂加入99.9%------滴定剂过量0.1%时溶液中pH值的变化范围。
(2)选择指示剂指示剂的选用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pH 值突跃范围内,理论变色点越接近化学计量点越好(3)确定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之差;一、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一元酸碱滴定曲线1、强酸滴定强碱或强碱滴定强酸2、强碱滴定弱酸3、强酸滴定弱碱4、强碱滴定混合酸或强酸滴定混合碱多元酸碱滴定曲线3.5.1 强酸碱滴定滴定前:[H +] = c (HCl) = 0.1000 mol·L-1sp 前(不足0.1%):(H )(H )(OH )(OH )(OH H ))[](H c c V V V V -++++--⋅⋅-=+sp:7.00w [H ][OH ]10K +--===sp 后(过量0.1%):(H )(H )[O (OH )(OH )(OH )H ](H )c V V c V V ++-+----⋅=+⋅2OH H H O-++=+-11[H ][OH ]t WK K ==⋅滴定常数:例:0.1000 mol·L -1NaOH滴定20.00 mL0.1000 mol·L -1HCl0.1000mol·L -1NaOH 滴定20.00mL 0.1000mol·L -1HClNaOH mLT %剩余HCl mL 过量NaOHpH[H +]计算0.00020.00 1.00滴定前: [H +] = c (HCl)18.0090.0 2.00 2.28sp 前:[H +] =19.8099.00.20 3.3019.9899.90.024.30sp: [H +] = [OH -]= 10-7.0020.00100.00.000.007.0020.02100.10.029.7020.20101.00.2010.70sp 后: [OH -] =22.00110.0 2.0011.6840.00200.020.0012.52(H )(H )(OH )(OH )(H )(OH )c V c V V V ++--+-⋅-⋅+(OH )(OH )(H )(H )(H )(OH )c V c V V V --+++-⋅-⋅+突跃计算见教材85页0.10 mol·L-1HCl↓0.10 mol·L-1NaOHPP 8.0 MR 5.07.04.39.72468101214050100150200强酸碱滴定曲线0.10 mol·L-1NaOH↓0.10 mol·L-1HClPP 9.0MR 6.2MO 4.4*9.08.0PP*6.2*4.4MRMO5.04.0sp-0.1%突跃sp+0.1%3.1pH(3)选择指示剂一元强酸碱滴定曲线(1)滴定曲线(2)判断滴定突跃大小突跃范围:滴定剂加入99.9%---滴定剂过量0.1%的pH 变化范围:指示剂的选用原则: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pH 值突跃范围内,理论变色点越接近化学计量点越好7.04.39.72468101214050100150200*9.08.0PP *6.2*4.4MR MO 5.04.0sp-0.1%突跃sp+0.1%3.1T /%pH浓度对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影响NaOH ↓HCl7.05.38.74.39.710.73.302468101214050100150200T/ %p H0.01mol·L -11mol·L -10.1mol·L -1PP9.03.16.24.45.04.0MRMO 浓度增大10倍,突跃增加2个pH 单位.⏹当: K a ·C ≥20K w(10-12.7)近似式:最简式:HAa [H ]K C +=2a a HA a 1[H ](-K +K +4C K )2+= C / Ka < 500⏹当: K a ·C < 20K w (10-12.7C / Ka ≥ 500C / Ka ≥ 500C / Ka < 500近似式:HA a w[H ]K C K +=+精确式:HA ++w a+a[H ][H ]K [H ]C K K ⋅=++一元弱酸(碱)的[H+]的计算⏹当: K a1 ·C ≥20K w2K a2 /[H +]<0.05近似式:+a1a1a11[H ]2K K C K =+2(-+4)⏹当: K a1 ·C ≥20K w 2K a2 /[H +]< 0.05 C /K a >50011+a 2a [H ][H A]K K C==最简式:3、多元弱酸(碱)溶液的pH 计算见P72,例3.6+121a a a [H ]K K C K C⋅=+近似式2:又: K a 2 ·C > 20K w ,C< 20K a 1:w +121a a a ()[H ]K K C K K C⋅+=+近似式1:又: K a 2 ·C > 20K w ,C> 20K a 1:12+a a [H ]K K =⋅⏹若两性物质自身的酸式和碱式解离产物可以忽略⏹则[HA-]≈C (HA) ≈C最简式:4、两性物(HA -)溶液[H +]的计算见P73,例3.7常用标准缓冲溶液(用于pH 计校准)缓冲溶液pH (25o C)邻苯二甲酸氢钾( 0.050 mol·kg -1 )4.0080.025 mol·kg-1KH 2PO 4+0.025 mol·kg -1Na 2HPO 4 6.865硼砂( 0.010 mol·kg -1 )9.1805、缓冲溶液pH 値:][][lg共轭酸共轭碱+=a pK pH 共轭酸共轭酸共轭碱共轭碱V C V C pK pH a lg+=计算近似值NaOH 滴定HAc (浓度不同)pH1mol·L -10.1mol·L -10.01mol·L -1642810129.238.738.23HAcHCl10.709.708.707.76突跃范围0 50 100 150T%4.76NaOH 及HAc浓度均增大10倍,突跃增加1个pH 单位a---浓度对突跃范围的影响:2、强酸滴定弱碱(NH 3)的滴定曲线0.10mol·L -1HCl NH 30.10mol·L -1p K b = 4.750 50100 150 200 T/%NaOH NH 312108642pH9.0 6.255.284.30突跃 3.14.46.2MR(5.0)MO(4.0)----8.0 PP突跃处于弱酸性,选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0 100 200 300 400 (T %)pH sp 1= 4.7pH sp 2= 9.7pH±0.5%±0.5%10.09.45.04.4H 3A+H 2A -H 2A -+HA 2-HA 2-+A 3-A 3-+NaOHsp 3sp 2sp 1NaOH 滴定0.1mol·L -1H 3PO 4二、多元酸H 2CO 3的滴定H 2CO 3H ++HCO 3-Ka 1=4.2×10-7HCO 3-H ++CO 2-3Ka 2=5.6×10-111.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可分级滴定,有一个突跃。
酸碱滴定法课件

参考水准: H2O, HA HA与H2O间质子转移:HA+H2O H3O+ + AH2O与H2O间质子转移:H2O+H2O H3O++OH-
参考水准 酸型 碱型
得失质子数相等: [H3O + ] = [A -] + [OH-]
酸型
碱型
零水准 得质子产物
零水准 失质子产物
质子条件式: [H+] = [A-] + [OH -]
(三)电荷平衡(CBE): 在平衡状态,溶液中正离子所带电
荷总数与负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 “电中性”规则)
CBE练习 例1:C mol/mL的HAC的电荷平衡式
[H +] = [AC-] +[OH-]
例2:C mol/mL的H3PO4的电荷平衡式 [H +] = [H2PO4-] +2[HPO42-] + 3[PO43-] + [OH-]
例3:C mol/mL的Na2HPO4的电荷平衡式 [Na+] + [H+] = [H2PO4-] +2[HPO42-] +3[PO43-]+ [OH-]
例4:C mol/mL的NaCN的电荷平衡式 [Na+] + [H +] = [CN-] + [OH-]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课件共146页
(四)质子平衡(PBE):酸碱反应达平衡时酸失去
+ [OH-]
(2)
将(1)式带入(2)式
质子条件式 [H +] + [H2CO3] = [CO32-] + [OH-]
你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课件共146页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述主要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方法分类滴定分析法概述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要求: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了解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方法第2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主要内容:误差及其来源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回归分析法要求: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及数字修约规则初步掌握数据取舍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掌握回归分析法第3章酸碱滴定法主要内容: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换算;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和离子活度的计算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强酸(碱)、一元(多元)强酸(碱)、强酸和弱酸的混合酸及两性物质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滴定强酸及弱酸的终点误差计算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要求: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以及酸碱强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区别,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的写法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掌握酸碱平衡中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PH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选择、常用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等概念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熟悉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的绘制及其有关的问题,熟悉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计量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结果的有关计算第4章络合滴定法主要内容:常用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要求: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和特点了解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种形成常数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体的分布及浓度的计算理解络合滴定中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掌握各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络合物条件形成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掌握终点与指示剂的变色点的关系掌握林邦公式及其计算,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第三章思考题习题答案(新)

第3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两性物质?各举例说明。
答: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如HAc、HCl、NH4+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如,NH3、F-、CO3 2-,可以给出质子,又可以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例如HCO3-、H2PO4-。
2.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不同点主要是什么?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3.判断下面各对物质哪个是酸?哪个是碱?试按强弱顺序排列起来。
HAc , Ac-;NH3 , NH4+;HCN, CN-;HF, F-;H3PO4, CO3 2-答:酸:H3PO4 HF HAc HCN NH4+碱:CO3 2- NH3CN- Ac- F-4.在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1)H3PO4—Na2HPO4;(2)H2SO4-SO42-;(3)H2CO3-CO32-;(4)HAc-Ac-答:属于共轭酸碱对是(4) HAc-Ac-5.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C6H5O-6.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7. HCl要比HAc强得多,在1mol·L-1HCl和1mol·L-1HAc溶液中,哪一个酸度较高?它们中和NaOH的能力哪一个较大?为什么?O 2O答:1mol·L-1HCl溶液的酸度大。
由于1mol·L-1HCl和1mol·L-1HAc消耗的NaOH的量是一样的,所以1mol·L-1HCl和1mol·L-1HAc 溶液中和NaOH的能力一样大。
化学分析检验技术习题册

化学分析检验技术习题册化学分析检验技术习题册⽬录第⼀章绪论 (1)第⼆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2)第三章滴定分析法 (11)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18)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24)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31)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37)第⼀章绪论⼀、填空题1. 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个重要分⽀,是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有关理论的⼀门科学。
2. 分析化学按任务可分为_______分析、_______分析和______分析;按测定原理可分为__________分析和__________分析。
3. 定量分析过程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主要步骤。
⼆、单项选择题1. 按被测组分含量来分,分析⽅法中常量组分分析指含量()A. <1%B. >0.1%C. <1%D. >1%2. 若被测组分含量在1%~0.01%,则对其进⾏分析属()A. 微量分析B. 微量组分分析C. 痕量组分分析D. 半微量分析三、简答题1.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哪些?2.按照测量原理分析⽅法可分为哪两类?3.请⽤流程图说明分析测试全过程。
第⼆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判断题()1.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2. 表⽰测定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最好是⽤绝对误差。
()3.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相互接近的程度。
()4. 从误差的基本性质来分,可以将它分为三⼤类:系统误差、随机(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5.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说明随机误差⼩。
()6. 砝码被腐蚀是系统误差。
()7. 天平零点稍有变动是系统误差。
()8. 定量分析结果的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9. 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0. 在定量分析中,准确度⾼则精密度⼀定好,反之精密度⾼则准确度也⼀定好。
大学分析化学题库(带答案)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一、选择题1.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是()(A)KaKb = 1 (B)KaKb =Kw (C)Ka/Kb =Kw (D)Kb /Ka =Kw2.H2PO4-的共轭碱是()(A)H3PO4 (B)HPO42-(C)PO43-(D)OH-3.NH3的共轭酸是()(A)NH2-(B)NH2OH2-(C)NH4+ (D)NH4OH4.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A)HCN-NaCN (B)H3PO4-Na2HPO4(C)+NH3CH2COOH-NH2CH2COO-(D)H3O+-OH-5.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A)H2CO3-CO32-(B)NH3-NH2-(C)HCl-Cl-(D)HSO4--SO4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2O作为酸的共轭碱是OH-(B)H2O作为碱的共轭酸是H3O+(C)因为HAc的酸性强,故HAc的碱性必弱(D)HAc碱性弱,则H2Ac+的酸性强7.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A)中性物质(B)酸性物质(C)碱性物质(D)两性物质8.浓度为0.1 mol/L HAc(pKa=4.74)溶液的pH是()(A)4.87 (B)3.87 (C)2.87 (D)1.879.浓度为0.10 mol/LNH4Cl (pKb=4.74)溶液的pH是()(A)5.13 (B)4.13 (C)3.13 (D)2.1310.pH 1.00的HCl溶液和pH 13.0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是()(A)14 (B)12 (C)7 (D)611.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A)指示剂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B)指示剂应在pH 7.00时变色(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D)指示剂变色范围应全部落在滴定pH突跃范围之内12.将甲基橙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黄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A)中性(B)碱性(C)酸性(D)不定13.将酚酞指示剂加到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无色,该溶液的酸碱性为()(A)中性(B)碱性(C)酸性(D)不定14.浓度为0.1 mol/L的下列酸,能用NaOH直接滴定的是()(A)HCOOH(pKa=3.45) (B)H3BO3(pKa=9.22)(C)NH4NO2(pKb=4.74) (D)H2O2(pKa=12)15.测定(NH4)2SO4中的氮时,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这是因为()(A)NH3的Kb太小(B)(NH4)2SO4不是酸(C)NH4+的Ka太小(D)(NH4)2SO4中含游离H2SO416.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A)无水Na2CO3 (B)草酸(H2C2O4·2H2O)(C)CaCO3 (D)邻苯二甲酸氢钾17.标定NaOH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A)无水Na2CO3 (B)邻苯二甲酸氢钾(C)硼砂(D)CaCO318.已知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为204.2 g/mol,用它来标定0.1 mol/L 的NaOH溶液,宜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A)0.25g左右(B)1 g左右(C)0.1 g左右(D)0.45 g左右19.作为基准物质的无水碳酸钠吸水后,标定HCL,则所标定的HCL浓度将()(A)偏高(B)偏低(C)产生随机误差(D)没有影响20.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质长期保存于保干器中,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将()(A)偏高(B)偏低(C)产生随机误差(D)没有影响21.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H2SO4和HAc溶液,消耗的体积相等,说明H2SO4和HAc两溶液中( )(A)氢离子浓度相等(B)H2SO4和HAc的浓度相等(C)H2SO4的浓度为HAc的1/2(D)两个滴定的PH突跃范围相同22.含NaOH和Na2CO3混合碱液,用HCl滴至酚酞变色,消耗V1 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又消耗V2 mL,其组成为()(A)V1=V2 (B)V1>V2 (C)V1<V2 (D)V1=2V223.某混合碱液,先用HCl滴至酚酞变色,消耗V1mL,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消耗V2mL,已知V1<V2,其组成为()(A)NaOH-Na2CO3 (B)Na2CO3(C)NaHCO3 (D)NaHCO3-Na2CO324.关于缓冲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够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或稍加稀释,其自身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溶液称缓冲溶液。
《酸碱滴定法》PPT课件

a
返回 4
二、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
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之间的关系: 偏差i为大i小的。活对度于系强数电,=解表质i达c 溶实液际,溶当液溶和液理的想浓溶度液极之稀间 时,离子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致离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活度系数就可以视为1, 即=c。
2021/2/12
a
返回 5
三、酸碱质子理论
2021/2/12
a
8
四、分布系数δ计算
4.δ计算及分布图 (1)一元酸溶液 如HAc:HAc,Ac-
HA [cH c]A [H c[H ]A []A A c]c c K [a H [H ]] Ac[A c]c[H[A ]A []A cc]cK a K [H a]
HAc Ac 1
2021/2/12
平衡浓度: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存在的各组分的物质的 量浓度,用[ ]表示。
2.酸的浓度与酸度,碱的浓度与碱度
酸的浓度又叫酸的分析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某种酸 的物质的量(mol),包括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酸度是 指溶液中H+的浓度或活度,常用pH表示。
碱的浓度又叫碱的分析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某种碱 的物质的量(mol),包括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碱的浓度。碱度是 指溶液中OH-的浓度或活度,常用pOH表示。
2021/2/12
a
10
四、分布系数δ计算
(2)二元酸溶液 如草酸:H2C2O4, HC2O4- ,C2O42—
[H]2
0
[H]2Ka1[H]K1a K2a
1[H]2K K a1 a[1[H H ]]K1a K2a
2[H]2K K a1[1 H K a]2a K1K a2a
0121
分析化学第三章滴定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2;实验:2
2021/12/11
§3.1 滴定分析概述
3.1.1. 滴定分析法术语
1.滴定分析法:
通过使用容量器皿(3 滴定管、移液管、 容量瓶)与指示剂来确定试样的浓度的 方法。
滴定: 把滴定剂滴加到 待测物的溶液中的过程。
滴定管:酸式、碱式。
2021/12/11
§3.1 滴定分析概述
= 0.005682 ×10.00 = 0.05682 (g) 特点:计算使用方便。
思考题:的重铬酸钾对铁的滴定度为多少?
2021/12/11
§3.3 标准溶液
CB与TA/B的换算 aA + bB = cC + Dd
A:被测物 B:标准溶液 m(质量) M(摩尔质量)
计量点时:
31
mA C BVB M A 1000b a
9. 滴定与标定
使用基准物质确定标准溶液的浓度的 滴定过程常称之为标定;
使用标准溶液确定试样的滴定操作常 称之为滴定。
2021/12/11
§3.1 滴定分析概述
滴定分析简单方便、准确度高,在常 量分析中普遍采用。
滴定分析的一些基9本操作也是仪器分 析操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如试样溶液 的配制、转移、标准溶液浓度的确定, 试样的预处理等。
2021/12/11
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
由于滴定分析中“量”的要求,并不是 任意一个化学反应13 都可用于滴定,可 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较少,滴定 分析对化学反应有哪些要求呢?
§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
2021/12/11
1.反应定量完成(≥ %) 滴定剂和待测组份按照一定的化学
1159.69 10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强酸滴定弱碱
滴定反应
pH 12 10
酚酞
(2) 化学计量点落在酸 性介质;pH < 7 (3)与强碱滴定弱酸反向, 强酸滴定弱碱,只可用在酸 性介质变色的指示剂。pH=
6.3~4.3,甲基红、溴甲酚绿
8 6 4 2 0 0 50 100
甲基红 甲基橙
pH
酚酞
甲基橙
滴定量(%) 200
强酸的滴定曲线
pH
14 12 10 8 6 4 2 0 0
碱缓冲区
+0.1%
酚酞 突跃区
C (mol.L-1) 0.0010 0.010 0.10 1.0
40 80
化学计量点 甲基红 甲基橙
滴 定 突 跃
V(NaOH) -1
影 响 滴 定 突 跃 的 因 素
pH
-0.1%
pH=2.87
与强酸相比,滴定开始点的pH抬高。
②化学计量点前 开始滴定后,溶液即变为 HAc(ca)-NaAc(cb) 缓冲溶液 ;
按缓冲溶液的pH进行计算。
加入滴定剂体积 19.98 mL时: ca = 0.02 0.1000 / ( 20.00 + 19.98 )= 5.00 10-5 mol / L cb =19.98 0.1000 / ( 20.00 + 19.98 ) =5.0010-2 mol / L [H+] = Ka ca / cb = 10-4.74[5.0010-5/(5.0010-2)]
5.3 ~ 8.7
4.30 7.00
0.001000 20.02
100.1
6.3 ~ 7.7 9.70
4.强碱滴定强酸滴定曲线的讨论:
a. 强酸碱均能准确滴定,指示剂变色点(滴定终点) 与化学计量点并不一定相同,但相差不超过±0.02
mL,相对误差不超过±0.1%。符合滴定分析要求。
b. 滴定过程中,溶液总体积不断增加, 计算时应注意 c. Sp前 : 被滴定溶液的浓度 , Sp: pH=7 , Sp后: 滴 定剂的浓度 。 d. 突跃范围与被滴定溶液和滴定剂的浓度有关, C增
1.滴定曲线的计算:
根据滴定过程溶液组成的变化分四个阶段: ①滴定前:(V=0) [H+]=CHCl=0.1000mol.L-1,pH = 1.0 ; ②计量点Sp前:(V<<V0) [H+]取决于剩余HCl的量: [H+]=CHCl(余)=(C0V0-CVNaOH)/(V0+VNaOH)
假设加入滴定剂体积为 19.98 ml时: (离化学计量点 差约半滴) [H+]=CHCl(余)=(C0V0CVNaOH)/(V0+VNaOH)
18.00 90.0 19.80 99.0 19.98 99.9 20.00 100.0 20.02 100.1 20.20 101.0 22.00 110.0 40.00 200.0
2. 滴定突跃
定义——极少量滴定剂(一般 指1滴)在化学计量点前后所 引起溶液pH值的急剧变化。 (或者化学计量点前后±0.1% 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的pH的 突变)。
强酸的滴定曲线
3.指示剂的选择
原则:所选指示剂的变色(pKHIn ±1)范围应全部或部分落在滴 定的(ΔpH)突跃范围之内。 如:NaOH滴定HCl:4.3-9.7可选 甲基红,酚酞,甲基橙。 (实际:求知pHeq ,再选pKHIn 接近pHeq的指示剂)
14 12 10 8 6 4 2 0 0 100
= 0.1000(20.00-19.98) / (20.00+19.98)
= 5.010-5 mol/L
溶液pH=4.3
③计量点Sp: 即加入滴定剂体积为 20.00mL, 反应完全,pHeq 取决于滴定产物(NaCl)的性质 [H+] = 1.0 10-7mol/L ,
溶液 pH=7.0
④计量点Sp后:
HCl 10-7 10-6 10-5
Ka Et%
-0.20
-0.10 0.0
10-6
8.68
8.93 9.35
10-7 pH
9.56
9.70 9.85
10-8
10.25
10.30 10.35
滴定突跃(0.1) 滴定突跃(0.2)
150 0.1 200 0.2 ζ µ ¨Ù °² ÖÊ ý%
9.77
150
200
ζ µ ¨Ù °² ÖÊ ý%
四. 极弱酸的滴定
非水滴定 方法 强化滴定 离子交换法 络合强化法 沉淀强化法 氧化还原强化法
例: NH4+ pKa = 9.25,为极弱酸
4NH4 6CH2O (CH 2 )6 N 4 H 3H 6H 2O
pK a 5.13
14
pH 12
碱缓冲区 化学计量点: 8.72 突跃区 突跃 突跃 HAc HCl
10
8 共轭缓冲区 6
pKa
强 碱 滴 定 弱 酸
4 2 0
0
50
100
滴定突跃: 7.74 ~9.70 滴定至 50% 时, 在弱碱性范围, [HA] 强碱滴定弱酸,只 1 , pH p K Et = -0.1% , a [A ] 可用弱碱性范围变 色的指示剂。
二. 强碱滴定弱酸
例:0.1000mol.L-1 NaOH 溶液滴定20.00mL 0.1000 mol.L-1 HAc溶液。
1. 强碱滴定弱酸滴定曲线计算过程: 绘制滴定曲线时,
通常用最简式来计算溶液的pH值。
① 滴定开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元弱酸(用最简式计算)
H ca K a 0.1000 10 4.74 10 2.87
滴加体积:0—19.98 mL; pH=3.4 滴加体积:19.98 —20.02 mL; pH=5.4
14 12 10 8 6 4 2 0 0
pH
1 0.1 10-3mol/l
△pH
滴定量(%) 100 200
突跃范围——滴定突跃落在的 pH值范围(一般指终点前后Er =±0.1% 之间的pH值变化范 围).
讨论
酸碱滴定曲线:pH-V曲线
滴定过程中,pH值([H+])随加入的滴定剂体积(或滴 定分数)的变化曲线。 滴定曲线的作用: (1) 确定滴定终点时,消耗的滴定剂体积; (2) 判断滴定突跃大小; (3) 确定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之差。 (4) 选择指示剂;
一、强酸、强碱的滴定
例:0.1000mol.L-1NaOH滴定20.00mL0.1000mol.L-1 HCl 基本滴定反应:H++OH-→H2O
10.02 0.84 1.34
10.00
10.14 0.30 0.58
10.40
10.44 0.10 0.19
2.弱酸滴定曲线的讨论:
( 1 )滴定前,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与强酸相 比,曲线开始点提高; (2)滴定开始时,溶液pH 升高较快,这是由于中和生 成的Ac-产生同离子效应, 使HAc更难离解,[H+]降低 较快; (3)继续滴加NaOH,溶液 形成缓冲体系,曲线变化平 缓;
(4)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剩余的HAc已很少,pH 变化加快。 (5)化学计量点前后产生pH突跃,突跃比强酸小; ( 6)强碱滴定弱酸,只可用弱碱性范围变色的指示剂。 例如:甲基橙指示剂不能用于弱酸滴定; (7)随着弱酸pKa变小,突跃变 小,pKa在10-9左右突跃消失; (8)直接滴定条件:
2、化学计量点pHsp的计算; 3、指示剂的选择。
1、滴定的可行性判断
判断原则(以多元酸为例说明。其它的相似): ① 若CiKai≥10-8,则该级离解H+能被滴定。 (一般以Ka1≥10-7,Ka2≥10-7等判) ② 若C1 Ka1 ≥10-8且Ka1 / Ka2 ≥105,则第一级离解H+的 滴定不受第二级的干扰而有单独的突跃(有pHeq1);若 C1 Ka2 ≥10-8且Ka2/Ka3≥105,则第二级H+可继续滴定并产 生第二个突跃(即有pHeq2)。依次类推。 ③ 若C1 Ka2 ≥10-8而Ka1/Ka2< 105,则第一级、第二级 H+同 时被滴定,只产生一个滴定突跃(交叉反应严重,不 能分步滴定,只有一个终点pHeq= pHeq2)。依次类推。
同理可求得过程的一系列pH值数据,并由此可作得酸 碱滴定曲线图(以VNaOH为横坐标,pH为纵坐标)
NaOH滴定0.1mol/L HCl
VNaOH
0.00 10.0
滴定量(%)
0.0 50.0
pH
1.00 1.48 2.28 3.30 4.30 7.00 9.70 10.70 11.68 12.52
大10倍,突跃范围增大2个pH单位,可选的指示剂增
多。(C=0.0 1~1.0mol.L-1)
强酸滴定强碱 用0.1000mol.L-1HCl滴定20.00mL0.1000mol.L-1 NaOH 。
14 pH 12 10 8 6 4 2 0 0 50 100 150 200 Î ¶ µ ¨Ù °² Ö Ê ý %
C (mol.L )
0.00
中和%
滴定突跃
1.00
0.00
1.000 18.00
120 160
3.3 ~10.7 90.00 2.30
99.00 3.30 4.3 ~ 9.7 99.90 100.0
19.80 0.1000 200 19.98
酸缓冲区 同浓度强碱滴定强酸
0.01000 滴定百分数% 20.00
酚酞指示剂
nNH nNaOH
4
实验: 甲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