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概述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科学。

其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酸碱滴定法,它是通过在被测溶液中加入一种酸碱滴定剂,使其与被测溶液中目标物质进行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进而确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本文将对酸碱滴定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法是通过在被测溶液中加入一种酸碱指示剂,再从滴定瓶中滴加滴定液,直到观察到颜色的变化为止。

这种变化表明酸碱平衡点已经达到,从而可以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目标物质的含量。

酸碱滴定液的浓度和滴定液的用量是进行酸碱滴定的两个关键参数。

通常情况下,滴定液的浓度是已知的,而目标物质的含量是未知的。

因此需要通过滴定液的用量来确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酸碱滴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滴定液:选择合适的滴定液,并利用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其浓度。

2.准备被测溶液:将待测溶液根据需要进行前处理和稀释,以满足实验要求。

3.选择适当的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滴定过程中发生颜色变化,用来表明滴定反应已经接近终点。

4.滴定反应:将滴定液滴入被测溶液中,同时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记录滴定液的用量:当颜色变化出现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6.计算目标物质的含量: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用量,利用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目标物质的含量。

二、酸碱滴定的应用案例酸碱滴定法广泛应用于定量分析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1.酸度和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的酸度和碱度。

通过对溶液中的酸度指示剂的滴定液的用量进行测量,可以确定溶液的酸度或碱度。

2.金属离子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

通过加入络合剂来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再用滴定液进行滴定,可以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3.酸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目标酸碱的含量。

通过选择适当的指示剂和滴定液,可以准确地测定酸碱度。

三、酸碱滴定的误差及其控制酸碱滴定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c( HCl )
mNa 2CO3 10
3
1 M ( Na2CO3 )(VHCl V0 ) 2
1.0 mol/L NaOH→1.0 mol/L HCl ⊿pH=3.3~10.7 选择甲基橙,甲基红,酚酞 0.1mol/L NaOH→0.1mol/L HCl ⊿pH=4.3~9.7 选择甲基红,酚酞,甲基橙 (差) 0.01mol/L NaOH→0.01mol/L HCl ⊿pH=5.3~8.7 选择甲基红,酚酞(差)
突跃消失;
(9)直接滴定条件:
cKa≥10-8
三、强酸滴定弱碱
HCl(0.1000mol/L)→NH3•H2O(0.1000mol/L,20.00mL)
1. 滴定曲线: 与强碱滴定强酸类似,曲线变化相反 2.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指示剂的选择: (1)影响因素:被滴定碱的性质,浓度 (2)指示剂选择:⊿pH =6.34~4.30, 选甲基橙,甲基红 3.弱碱能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Cb •Kb≥ 10-8

二、酸碱反应 酸碱半反应: 酸给出质子和碱接受质子的反应

醋酸在水中的离解:
半反应1 HAc(酸1) Ac- (碱1) + H+
半反应2
H+ + H2O(碱2)
HAc(酸1) + H2O (碱2)
H3O+(酸2) H3O+(酸2) + Ac- (碱1)
共轭酸碱对
强酸和强碱反应: H3O+ + OH –= H2O + H2O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常数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一、酸碱的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的酸碱度指数,也可
以用于分析酸碱反应的平衡性。

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溶液(或碱溶液)滴加到一种未知浓度的
碱溶液(或酸溶液)中,直到反应达到完全。

通过计算滴加的酸(或碱)的体积,以及已
知酸(或碱)的浓度,就可以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1.准备溶液:首先要准备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这里一般是选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
钾作为标准溶液。

2.取样:用取样器从待测溶液中取得一定量的溶液,并将其装入滴定瓶。

3.滴定:将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入待测溶液中,直到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改变。


般使用酚酞或溴甲酚作为指示剂,它们在不同pH值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4.测量:通过计算所滴加的酸(或碱)的体积,以及已知酸(或碱)的浓度,就可以
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酸碱滴定法可以用于测定饮用水、工业废水等水样中的酸碱度,也可
以用于测定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中的酸碱度。

此外,酸碱滴定法还可以用于分析含有酸
碱反应的物质模型,如药物和化妆品中的缓冲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滴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滴加的速度和滴加的溶液量,避免出现误差。

另外,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也是十分重要的,应根据待测溶液的pH范围选用合适的指示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分析化学中的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环境监测、制药、食品检验等。

该方法通过在化学反应中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利用滴定终点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酸和碱反应的定量关系:n1V1=n2V2,其中n1和n2分别是酸和碱的摩尔数,V1和V2分别是酸和碱的体积。

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确定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在酸碱滴定法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是关键步骤。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溴酸甲基橙、甲基红等,其颜色在酸碱反应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

当滴加的酸或碱溶液足够与待测溶液中的酸或碱反应到足够数量时,指示剂的颜色发生转变,即达到了滴定终点。

酸碱滴定法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准备滴定溶液:根据待测溶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酸或碱溶液作为滴定溶液,调整其浓度,使其能够反应到滴定终点。

2.准备待测溶液:将待测溶液取出一定容积,用烧杯或容量瓶装放。

3.添加指示剂:根据待测溶液的酸碱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加入待测溶液中。

4.滴定:用滴定管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到指示剂颜色发生转变,即达到滴定终点。

5.计算结果:根据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使用酸碱滴定公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然而,该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滴定终点的判断具有主观性,可受到操作人员的视力、光线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在滴定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滴加速度,以避免溅液影响滴定结果。

此外,滴定终点对于复杂样品或多种酸碱的滴定来说可能会出现困难。

为了提高酸碱滴定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人们引入了一些改进方法,如自动滴定器和电位滴定法。

自动滴定器可以自动控制滴加速度和滴定终点的判断,减少了人为误差。

电位滴定法则通过跟踪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提高了滴定方法的精确性。

总之,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其简单易行、结果可靠的特点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c HB c
1
c HB
1 c B
1 xB c0 HB c HB c B c HB 1 cB

c B
c B

cH



1 c

Ka
1
Ka c H c Ka

H H

OH c c c HAc NH OH HAc cc cNH

3
3
c H

c
θ a
θ
K HAc K NH
θ a θ a θ w
4

K K HAc θ K b NH 3
例:写出两性物质水溶液 NaH 2 PO4的PBE
H H33O O OH H H22O O OH

H H

H
H H


NH NH NH44 NH 3 3 H 3O cc H
3

HAc HAc Ac Ac O

c
θ
c H c
θ
K
θ w
c H


c


Ka c HAc c
c H c




c H c

Kw


得cH

c K a c HAc c

K

w
精确式
根据HAc的摩尔分数将HAc的平衡浓度换算为分析浓度: c HAc c0 x HAc

水质分析化学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水质分析化学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例如:HCl、HAC和H2S溶于水时: Ka=103 Ka=1.8×10-5 Ka=5.7×10-8 则这三种酸的强弱顺序为HCl>HAC > H2S 又如NH3和吡啶溶于水时 Kb=1.8×10-5 Kb=1.7×10-9 则这两种碱的强弱顺序为NH3 >吡啶
共轭酸碱对HA和 共轭酸碱对HA和A- 有如下关系 HA
2. 活度系数的计算
γi的大小不仅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总浓度有关,也与离子
的电荷有关, Debye- ckel极限公式近似求解 Debye-Hückel极限公式近似求解: 极限公式近似求解:
lg γ i = −0.5Z
式中:Zi-i离子的电荷
I-溶液中的离子强度
2 i
I (Ci 〈0.1mol / L)
一、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Bronsted和英国Lowry提出 1923年 丹麦Bronsted和英国Lowry Bronsted和英国Lowry提出

酸——溶液中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溶液中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溶液中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溶液中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半反应: HA 酸 A- + H+ 碱 质子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活度和活度系数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的选择 水中的碱度和酸度 滴定误差
§3-1
活度和活度系数
1. 离子活度和活度系数
活度: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代表了离子间力的大小。
a= γiC 其中a表示离子的活度; γi表示离子的活度系数 对于无限稀的强电解质: γi =1; 对于较稀的弱电解质: γi 1,a≈C 对于较稀的强电解质: γi < 1,a<C 中性分子: γ=1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根据数据计算终点体积、滴定消耗体积、浓度等参数,并绘制滴定曲线。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含量等结果。
03
数据处理和计算
02
01
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实验报告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数据的可靠性、误差分析、不确定度评估等,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优点
但是,酸碱滴定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精度较低,误差较大,只能测定单一物质,不能同时测定多种物质,对某些有机物的测定灵敏度不高。
缺点
VS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酸碱滴定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现代酸碱滴定技术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化、无损化和在线监测等方向发展,提高了精度和灵敏度,减少了误差和操作难度。
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和结果分析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05
直接滴定法
通过滴定反应直接测定酸或碱的含量,如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
间接滴定法
通过滴定反应测定与酸或碱反应的物质含量,如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氧化剂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草酸钠溶液。
酸或碱的含量测定
中和热定义
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滴定管使用
选择合适的滴定管,使用前需清洗并检查是否漏水;使用时要注意控制滴定速度,一般开始时可以稍快,当接近终点时需要减慢滴定速度。
溶液配制与标定
根据需要配制酸或碱溶液,一般使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以保证溶液的准确浓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技术
记录滴定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体积读数、指示剂颜色等数据。
数据记录

分析化学: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设硫酸总浓度为c,第二步电离的浓度为b;则: [H+]=c+b+[OH-];
[HSO4-]=c-b, [SO42-]=b, [HSO4-+2[SO42-]+[OH-]= c+b+[OH-]
所以,[H+]=[OH-]+[HSO4-]+2[SO42-] =c +[SO42-]+[OH-]
22
*质子条件(Proton Condition): 指酸碱反应中质子转移的等衡关系。 它的数学关系式就是质子条件式。
[OH-] +[PO43-]
若c1=c2,则
2[H+]+ [H2PO4-]+3[H3PO4]=
2[OH-] +[HPO42-] +3[PO43-]
28
2. 酸碱溶液中pH计算
一元弱酸碱 HA 多元弱酸碱 H2A, H3A 两性物质 HA类两性物质 A-+HB 混合酸碱:强+弱. 弱+弱 共轭酸碱:HA+A-
例4. H3PO4+ c mol/L HCl
[H+]= [OH-]+[H2PO4-]+2[HPO42-]
+3[PO43-]+[Cl-]
例5. c1 NaH2PO4+c2 Na2HPO4
[H+]+[H3PO4]=[OH-]+[HPO42-]-c2
+2[PO43-]

[H+]+ [H2PO4-]-c1+2[H3PO4]=
4
3.1 酸碱质子理论
1.定义
根据1923年布朗斯特(Brnsted)酸碱 理论:酸是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 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
(一)质量平衡式(Mass Balance Equation, MBE) 定义:在平衡状态,某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其 各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为 物料平衡式(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MBE练习 练习
例1:c mol/L的NaHCO3的质量平衡式
→ CaC2O 4 ↓ →
H+
H2C2O 4 → CO2
nCa = nC O2 −
2 4
KMnO 4
5 = nKMnO4 2
使用条件:被测物质不能直接与标准溶液作用,却能 和另一种可与标准溶液作用的物质反应时。
4. 置换滴定法

2 2 Cr2O7 − + S2O3 - →
2−
c = [H 2 C 2 O 4 ] + [HC 2 O 4 ] + [C 2 O 4 ]
δ0 = δH C O
2 2
4
[H 2 C 2 O 4 ] [ H + ]2 = = + 2 c [H ] + K a1 ⋅ [H + ] + K a1 ⋅ K a2
K a1 ⋅ [H + ] [H 2C 2O 4 ] = = + 2 c [H ] + K a1 ⋅ [H + ] + K a1 ⋅ K a2
(一)一元酸(碱)溶液各型体的分布系数
HA
Q c = [ HA ] + [ A − ]
∴δ HA
A- + H+
1 1 [H + ] = = + − Ka [A ] 1 + [H ] + K a 1+ [H + ] [HA]
[HA] = =
c
[HA] = − [HA] + [A ]
δA

[A − ] [A − ] Ka = = = + − c [HA] + [A ] [H ] + K a
3− K a1 K a 2 K a 3 [PO 4 ] δ3 = = + 3 c [H ] + K a1 [H + ]2 + K a1 K a 2 [H + ] + K a1 K a 2 K a 3
δ0 +δ1 +δ2 +δ3 =1
pH<pKa1,H3PO4为主 pKa1<pH<pKa2,H2PO4-为主(宽) pH=pKa2,[H2PO4 -]=[HPO42-] pKa2<pH<pKa3,HPO42-为主(宽) pH=pKa3,[HPO4 2-] = [PO43-] pH>pKa3 ,PO43-为主 适合分步滴定
δHA +δA =1
-
酸碱形态的分布仅与酸的pKa 及溶液的酸度 有关,与其分析浓度无关。 以弱酸的pKa为界,pH<pKa时以酸型为主,pH>pKa 时以碱型为主,pH=pKa 时其酸型和碱型的浓度相等。 不同弱酸的pKa 不同,其以酸型(HA)或碱型(A-)存在的 pH范围就不同。
第四节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意义:
判断反应能否用于滴定分析。 评价各种副反应对滴定的干扰,优化滴定条件。
内容:
水溶液中溶质各种型体的分布——分布系数。 化学平衡的系统处理方法。
一、水溶液中溶质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
分析浓度:配制浓度,平衡体系中各种存在型体的 平衡浓度之和,以符号c表示,即该物质总的浓度。 平衡浓度:平衡状态时溶液中溶质的各种型体的浓度, 用[ ]表示。溶质各型体浓度之和等于分析浓度。 例如:0.1mol/LHAc溶液: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分布系数
分布系数
pH
pH
2. 三元酸:H3PO4
[H 3 PO 4 ] [H + ]3 δ0 = = + 3 c [ H ] + K a 1 [ H + ]2 + K a 1 K a 2 [ H + ] + K a 1 K a 2 K a 3
c(HAc) = [HAc] + [Ac− ] = 0.1mol/L
分布系数: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溶液的分析浓度 的比值,用δ表示。 [i ] δi = c 意义:
定量说明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计算一定条件下各 型体的平衡浓度; 通过控制溶液酸度得到所需的型体,从而深入了解 酸碱滴定过程; 判断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能性。
(二)滴定分析法分类
滴定
目 测 终 点
OH− + H+ → H2O
H2 Y 2 − + Mn + → MY (n − 2) +
滴定 滴定 滴定 滴定 滴定
Ce4+ + Fe2+ → Ce3+ + Fe3+
Cl− + Ag+ → AgCl ↓
(三)滴定方式
1. 直接滴定法 例:NaOH 滴定 HCl 、Zn 标定EDTA 2. 返滴定法
δi
0.5
HA
A
( )pKa − 2 < pH < pKa + 2 4
c = [A] + [HA]
pKa pH
计算pH=5.0时,HAc溶液(0.1000mol/L)中 HAc和Ac-的分布系数及平衡浓度。
Example
解:
[H+ ] 1.0×10−5 δHAc = = = 0.36 + −5 −5 Ka +[H ] 1.78×10 +1.0×10
δAc =1− 0.36 = 0.64

[HAc] = c ⋅δHAc = 0.1000×0.36 = 0.036m ol/L
[Ac− ] = c ⋅δAc− = 0.1000×0.64 = 0.064m ol/L
(一)多元酸(碱)溶液各型体的分布系数
1. 二元酸 H2C2O4 HC2O4−
HC2O4-+ H+ C2O42- + H+
pKa1 = 5.00,pKa2 = 9.00
分布系数
分布系数
pH
pH
pKa1 = 5.00,pKa2 = 6.50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0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pKa1 = 5.00,pKa2 = 6.00
例:配位滴定法测定Al

EDTA + Al3 + → Al − EDTA + EDTA(过量)
n Al = nEDTA − nZn
合适的指示剂时。
Zn2+
Zn—EDTA
使用条件:反应速率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或没有
3. 间接滴定法
Ca
2+
例: KMnO4 法测定 Ca2+
+ C 2O 2 − 4

δ1 = δ HC O
2
− 4
δ2 = δC O
2
2− 4
[C 2 O 4 ] K a1 ⋅ K a2 = = + 2 c [H ] + K a1 ⋅ [H + ] + K a1 ⋅ K a2
2−
δ0 +δ1 +δ2 =1
草酸的分布曲线
pH<pKa1 pH=pKa1 H2C2O4为主 [H2C2O4] = [HC2O4-]
定义: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 液滴加到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中, 当化学反应按计量关系完全作用 时,根据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靠滴 定的手段实现待测物含量的分析, 称为滴定分析法。
化学计量点 (stoichiometric point) :当滴入的标准溶液 的物质的量与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 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指示剂(indicator):为了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化学计量点 的达到,在被测物质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辅助剂,借助于 它的颜色变化作为化学计量点到达的信号,这种辅助试 剂称为指示剂。 滴定终点(end point of the titration):指示剂的变色点。 滴定误差(end point error):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 一致所造成的误差。
标定 滴定 标定
滴 定 标定AgNO3:NaCl
标准溶液的配制
1. 直接法
称取基准物质 溶解 定容
2. 标定法
称取物质 配制成适 宜浓度 标定 准确 浓度
二、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物质的量浓度
nB mB cB = = V M BV
(二)滴定度
每mL标准溶液T相当于被测物质B的质量(g或mg, TT/B ) 。 THCl/NaOH=0.004000g/mL : 1mLHCl 恰 能 与 0.004000g NaOH完全作用。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主讲:董丽
ldong@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第一节 滴定分析和滴定方式 第二节 标准溶液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四节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一、滴定分析法(titrimetric analysis)
2 7 2 3 2 3
第二节 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 基 准 物 质
>99.9 %)

H2C2O4 · 2H2O Na2B4O7·10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