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炎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第一章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龙图腾
红山文化玉龙(新石器时代)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大型玉龙,年代距今5000多年,属
于红山文化晚期
龙字书法
2012年西安古城元宵灯会
6.1、什么是龙文化
• 广义龙文化:指的是古往今来的中华民族 文化,即中国文化
• 狭义龙文化:指的是有关龙这个神物的文 化,包括龙的起源、发展、变衍、传播、 文物、民俗、精神蕴涵、现实意义、与其 他文化的交融互渗,等等。
第九节 中国文化依赖的 社会政治制度
一、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尊崇共同的祖先以维系亲情,并且 由此区分尊卑长幼,确定继承顺序 以及家族成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 法则与制度。
以亲亲为基础,以君王国家为核心的伦
理型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持久凝 聚力的精神保障,也是中华文化历经磨 难而未中绝的文化动力.在魏晋南北朝 时代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之下,在统 一的国家基本上不存在的时候,中国文 化仍能保存传承,就得益于中国有一个 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是中 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
Hale Waihona Puke 6.2龙文化的定位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代表文化。
• 龙文化有一个极其深远而宽广的坐标系。它的时间纵轴已 达八千年,甚至可以探伸到一万年——这是世界上其他一 些文化难以比肩的;它的空间横轴扫揽了整个中华大地, 及至地球上所有有华人生息的地方。
• 龙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形成;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先祖;龙 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脉;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龙联 系着中华民族的情感;龙反映着中华民族的进步。
文化是社会实践经验的产物。 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萌 芽阶段。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是传说时代的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分期doc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分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或人类化。
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了文化。
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知道其起源问题。
(1)炎黄文化炎黄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中华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狭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炎帝、黄帝时代的文化或炎黄时代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本讲所说的炎黄文化,主要取狭义,有时也涉及广义的内容。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二帝伟大历史功绩,早在《逸周书》、〈〈国语〉〉、〈〈周易·系辞〉〉等先秦文献中就有记载。
相传炎黄神农氏率领其部落作耒耜,教种五谷、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
据晋皇甫谧《帝王世家》》和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载:炎帝为民采药治病,来到南方,因误尝“断肠草”“崩葬长沙茶乡之尾,”“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即今湖南省株州市炎陵县的鹿原坡。
黄帝的功绩则在于率领其部落养蚕制丝、始作农裳,伐木构材、筑造宫室,创造文字,制造历法并发明指南车,备厂险夷,艰难拓殖,将中华原始文明推想了新的历史阶段。
据司马迁〈〈史记〉〉载,“黄帝驾崩,葬于桥山“,即今天陕西黄陵市桥山区。
同时,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功绩还在于,立足中原,建立国家雏形,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统一奠定了基础。
据〈〈国语·晋语〉〉,〈〈史记·帝本纪〉〉载:“昔少典氏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
”少典部族居住在今陕西、甘肃交界处,与有娇氏通婚,生下黄帝和炎帝。
黄帝居姬水,炎帝居姜水。
有学者认为,黄帝生于今陕西黄土高原,炎帝生于今陕西宝鸡姜水一带。
黄帝部落东渡黄河,顺中条山和太行山朝北方向发展,直达山西南部黄河之滨和河北一带。
与此同时,炎帝部落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直达河南山东一带。
在氏族部落的繁衍过程中,炎帝部落与东南的黎族部落发生冲突,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援。
超级题库及答案2万3千题(21)

最耐日晒的织品是哪一种 : 腈纶
传说中武则天下令焚烧的花是什么花 : 牡丹花
NBA总冠军奖杯是以谁的名字命名的? : 沃尔特"布朗
1994年中国甲A联赛最佳射手是 : 胡志军
迈克尔.乔丹出生于哪一年? : 1963年
1978年世界杯阿根廷队对秘鲁队的比分是多少 : 6:0
胡荣华连续获得了几届象棋全国冠军 : 10
古力特在去AC米兰队之前在哪个球队效力 : 埃茵霍温
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马拉多纳在对哪个队的比赛中再次施展“上帝之手”:苏联
198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那里举行 : 西班牙
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最佳射手是 : 莱因克尔
谢军原来是学什么的? : 中国象棋
氢、氚、氘的关系是 : 同位素
女性的性染色体表示为 : XX
幼年时期,血液的来源主要是 : 骨髓血液干细胞分裂
工业酒精指的是 : 甲醇
正确乙醇的分子式是 : C2H5OH
医学上说的生理盐水指的是 : 0.9%氯化钠溶液
苯酚晶体呈现的颜色是 : 粉红色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 摩尔
以下植物分类最早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蕨类植物
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 38万
jupiter是哪颗行星的名字 : 木星
《三国演义》中,张颌的死因 : 中箭而死
下面哪一句是林黛玉《葬花辞》的最后一句 : 花落人亡两不知
Mazda RX-8 的引擎是什么? : N/A,twin rotor(双转子,自然吸气)
Nissan 最新款的 200SX 又叫做什么? : S15
树叶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它: : 反射了绿光
陕西炎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炎黄文化和仓颉文化

炎黄文化和仓颉文化关于炎黄文化和仓颉文化,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谈自己的想法,向大家请教。
谈三个问题:1、炎黄文化的内涵;2、仓颉文化的精髓;3、我们应怎样继承炎黄文化和仓颉文化。
一、炎黄文化的内涵讲到历史,我们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这是说我们的历史久远,而且是从未中断的历史。
美国人讲历史,肯定不会这么说,因为他们的历史只有二三百年。
这里的盘古和三皇五帝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根据零散的文献记载,一般认为,三皇指伏羲氏、有巢氏、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传说伏羲氏和女娲相婚,繁衍了人类,他教人们结网,使人类开始了渔猎生活;有巢氏构木而巢,使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神农氏发明了农业和医药,“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妇孺皆知,他使人类的定居生活稳定而有保障,还可以战胜疾病,提高了健康水平。
“五帝”的事迹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已有记载,虽说还没有脱去传说的痕迹,但能出于司马迁的笔下,一般可以看作是信史。
什么是炎黄文化?它的内涵怎样?这得先从炎黄二帝的事迹说起。
据《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蟜,音jiǎo。
注:有蟜氏,相传为高阳氏玄孙蟜牛之后,舜之祖也),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本文是2011年4月19日在白水县召开的“汉字书同文”第14次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两位不同部落的首领。
两个部落都是从少典部族中分出来的。
炎帝姓姜,号烈山氏,因居住在今陕西宝鸡一带的姜水流域而得姓氏和部落名;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因居住在陕北高原的姬水流域而得姓氏和部落名(因部落首领之名而得部落名)。
他们“成而异德”,即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
据专家们分析,炎帝部落由渭水流域向东发展,主要在黄河以南形成强大部落。
黄帝则最初活动在陕北,以后从陕北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沿中条山、太行山向东发展,再向东北到河北大平原,主要在黄河以北形成一个大的部落。
炎黄子孙典故

炎黄子孙典故炎黄子孙典故: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炎黄子孙是指中华民族的后裔,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与典故。
这一称谓包含了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敬意和对祖先的崇敬。
炎黄二字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代表了古代华夏部族的统一和繁荣。
炎黄子孙的典故起源于三皇五帝的时代,他们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在中国古代的《史记》一书中,炎黄是指伏羲和神农这两位古代的贤明帝王。
伏羲被尊称为炎帝,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创者和人类的祖先。
相传,伏羲辅助人们学习文字,创建了八卦图,开创了千姓百氏的始祖制度。
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神农被尊称为黄帝,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人和农业文明的倡导者。
相传,黄帝发明了农耕、炼钢、医术等许多先进的技术,推动了农业文明的繁荣。
他还与蚩尤进行过著名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确立了华夏民族的地位。
炎黄子孙的典故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激励着后代子孙奋发向前。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时刻铭记炎黄子孙的光辉历史,自豪地继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这一典故也存在于许多中国的文学作品和传统节日中。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春节期间,人们常常在家中供奉“炎黄宝座”,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祈祷来年的祥和与繁荣。
炎黄子孙典故的凝聚力远超过了一个简单的称谓。
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族观念和对祖先的尊重。
在现代社会,炎黄子孙的精神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自豪和创造力。
正因为炎黄子孙典故的存在,我们始终坚信中华民族有着源源不断的发展潜力。
我们应当继承发扬炎黄子孙的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做出贡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炎黄子孙的传统智慧和力量为基石,不断创新,走向繁荣的未来。
让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我们应尽的贡献。
2310考期【密训-考前3小时】中国文化概论

1.祖先崇拜【选择、名词解释】祖先崇拜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到崇拜。
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2.中国传统文化【选择、名词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3.古代的“九州”【选择】《尚书•禹贡》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4.中国古代利用自然的成就与失误【简答】(1)成就:①土地的开垦 ;②水利的兴修;③运河的开凿。
(2)教训:①土地的过度开垦,收到一时之效,但造成了土地的沙化。
②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给北方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灾难性的严重后果。
5.《齐民要术》【选择、名词解释】《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魏的贾思勰,它是我国古代农业科技书籍,作者曾在这本书中明确地说:“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6.五帝【选择】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7.九流十家【名词解释】九流十家是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是由汉代人总结出来的。
指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
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等派别。
8.中央集权制【选择、名词解释】皇帝之下“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三公之下设掌管具体事物的官吏,主要有九个部门,在汉代称“九卿”。
内朝官逐渐取代外朝官,从汉武帝时期开始。
9.传统商业活动的类别【简答】(1)坐商经营是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
(2)行商经营是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
(3)互惠交换,与追求商业盈利无关,其交易活动属于社会互惠性质的等价交换行为。
10.道教和佛教的教义【简答】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谛”的含义是真实深刻,“四谛”是四个最基本的道理,指“苦、集、灭、道”。
11.国别文化【名词解释】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情为基础。
炎黄文化调研报告

炎黄文化调研报告炎黄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演变的文化实践和精神追求的总结。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炎黄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二、调研内容(一)炎黄文化的内涵炎黄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传承: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起源,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自信;2. 伦理道德:炎黄文化倡导崇德修身、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观念;3. 家庭观念:炎黄文化注重家庭和谐,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4. 人文关怀:炎黄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5. 文化艺术:炎黄文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
(二)炎黄文化的影响炎黄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思想观念:炎黄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和决策;2. 社会结构:炎黄文化对中国社会的组织形态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家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3. 心灵寄托:炎黄文化是中国人精神寄托的重要源泉,在个人和社会层面扮演着重要角色;4. 文化交流:炎黄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影响力。
三、调研结果通过对于各个年龄层次的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炎黄文化在当代社会依然有较高的认同度,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尊重;2. 年轻一代对于炎黄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不如老一辈,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3. 炎黄文化在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方面依然起到重要作用;4. 炎黄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个人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
四、传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炎黄文化,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宣传教育:加大对炎黄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教育课程的内容,引导更多人了解和认同炎黄文化;2. 传统文化创新: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注重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探索炎黄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3. 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提升炎黄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 文化商业化:将炎黄文化与商业结合,推动炎黄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黄土高原的传统文化

黄土高原的传统文化介绍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
因其土壤贫瘠、植被稀疏而得名。
虽然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正是这种特殊环境塑造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价值黄土高原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人们的生活、人际关系及精神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对于维护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艰苦环境下的智慧人们生活在黄土高原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不得不依靠智慧和勤劳来应对各种挑战。
他们发展了一系列独特的技艺和生活方式,如梯田耕作、旱地农业和水利工程等。
1. 梯田耕作梯田是黄土高原农民智慧的结晶,通过修建梯田,能够利用有限的水源和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梯田是绝妙的水土保持工程,不仅有效减少水土流失,还能提供稳定的农田灌溉条件。
2. 旱地农业黄土高原地区多为旱地,缺乏充足的水资源。
因此,农民发展了一系列适应旱地条件的农业技术,比如著名的”黄河罗盘”灌溉系统。
这些技术和方法为黄土高原的农作物种植提供了保障。
3. 水利工程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的匮乏使得水利工程变得尤为重要。
黄土高原人民通过修建水渠、水库等方式,进行集水和引水,为农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这些水利工程在改善农田生产条件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
黄土高原的民俗和习俗1. 祭祀活动在黄土高原地区,人们非常重视祭祀活动。
他们认为这是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的表达。
每逢重要节日或特殊场合,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通过祭祀来感谢祖先的恩德,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丰收。
2. 乐器和音乐黄土高原地区有独特的民间音乐和乐器。
冬天,人们在迎接新年的时候会使用葫芦砸出动听的节奏。
这种乐器被称为葫芦丝,它是黄土高原音乐文化的代表。
3. 年俗传统黄土高原地区的年俗传统非常丰富多彩。
人们在农历新年前后,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
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维系着人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秦岭横贯中国中部,绵延甘肃、陕西、河南等省,主体位于陕西省中南部,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公里。
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是黄河、长江水系的分水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一、秦岭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中央公园
秦岭是我国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中游的分水岭,也是气候的分水岭,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秦岭以北水资源贫乏,以南则水资源丰富,使秦岭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供应地,对于全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气候方面来看,秦岭以北为暖温带,以南则为北亚热带。
从生物条件来看,秦岭以北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以南比较丰富,秦岭本身是世界上分布纬度最北的亚热带生物宝库,具有生物的多样性,保留了大量熊猫、朱鹮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素有“动植物王国”、“天然中草药库”的美誉。
秦岭分布着种子植物2931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2%;兽类144种,占全国兽类总种数的29%;鸟类399种,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34%。
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5种、Ⅱ级保护植物45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2种、Ⅱ级保护动物49种。
秦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在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由于地质构造的奇特,秦岭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
尤以西岳华山之险、太白山终年积雪之奇、骊山及华清宫之秀闻名天下。
此外,还
有少华山、王顺山、终南山、西镇吴山、天台山及秦岭北麓的72峪,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很有潜力。
包括山水风光、生态休闲、生态度假等旅游项目均可在秦岭地区得到领略和享受,不愧是“国家中央公园”。
秦岭已成为研究欧亚大陆生物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天然基因库,也是研究世界动物区系界线的结合部以及研究黄河文化、历史考古的重点目标之一。
为了保护好秦岭的自然生态,近年来国家成立了秦岭植物园,并已设立了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已成为全国森林公园密度最大、等级最高的生态功能区,这些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对秦岭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秦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1、秦岭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秦岭对中华文化的形式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使秦岭的生态环境拥有了很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这里有距今160万年前的猿人遗址,距今115万年的完整的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7000年的半坡遗址。
秦岭在陕西境内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非常丰富。
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寝都在这里。
秦岭更是将长安这样一个身居内陆的城市,变成了八水绕长安的千年帝都。
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有气势恢宏的帝王陵墓,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垣和宫殿遗址,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有香火旺盛的名刹古寺等等。
从黄帝荆山铸鼎、仓颉造字、姜子牙出山、烽火戏诸侯、鸿门宴、刘邦拜将、诸葛亮六
出祁山、张骞出西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到二虎守长安、西安事变等等,这悠久历史赋予秦岭地区掘之不尽、观之不胜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然历史博物馆。
中国第一文物石鼓就发现于宝鸡。
2、秦岭地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
伏羲、炎帝、黄帝三位开拓文明的巨人都诞生于秦岭地区。
伏羲画八卦,使人们知道了东西南北、春夏秋冬;炎帝尝百草,推动了种植业,发明了中草药;黄帝建立了父系家庭的人伦道德,指引人们从蛮荒走向文明。
他们就是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分别被后人称为天神、地神、人神。
《周易》、《黄帝内经》等古代哲学经典著作,主要观点是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五行生克,阴阳相合,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儒、道、释三家学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儒家,主要研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主要研究如何提高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释家,主要研究宇宙人生真象、探讨因果关系以及如何摆脱“轮回之苦”。
经过历代学者们概括,三教理论的应用关系是:以儒治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
儒家的创始者虽是山东的孔子,但他反复声明“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到了汉代董仲舒在长安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才提升成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秦岭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和传播之地,老子是在楼观台讲授的《道德经》,楼观台被奉为洞天之冠,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原就是楼观台的道长;佛教在中国传播后,实现了本土化,汉传佛教形成了八大宗派,其中有六大宗派的祖
庭在秦岭地区。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做人的根本、传统道德观念和文化礼仪之邦的形象。
3、历代文人墨客在秦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秦岭以它的壮观、广阔和美景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
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苏轼、范仲淹等文人墨客咏秦岭的诗歌、碑记和游记浩如烟海,不下数千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
李白在《登太白山》写道:“西下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山。
”他在《蜀道难》中写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杜甫写道“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袁宏道在《华山咏》中记述:“石叶上覆而横裂”;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
”对秦岭奇特的“太白积雪六月天”,苏轼写道“岩崖已奇绝,冰雪竟雕皱。
”至于秦岭地区的民俗、风土人情、民间艺术更是灿烂夺目。
所以,秦岭也是的中国文学艺术宝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秦岭孕育了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融合了秦楚汉文化,极大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秦岭以其自然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国和世界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人类的共同财富、后世的福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秦岭的人文价值远远超过其自然生态价值;二是把秦岭定位为“西安的后花园”显然是忽视了他的文化价值。
三、深层次开发秦岭文化底蕴
前几年,我省拍摄了电视片《大秦岭》,对全国观众认识秦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但我认为,该片对秦岭的文化内涵发掘得还很不够,偏重于自然生态,仅大熊猫就占了一集,朱鹮占了一集,而且中间专家插的水平不高的话太多。
为深层次开发秦岭文化底蕴,特建议如下:
1、在秦岭的开发中,要特别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
秦岭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和发生地,又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秦岭,改变低估秦岭文化价值的观念。
省上应设立秦岭文化研究专题,组织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分成若干专业组,对秦岭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人文资源进行完整、系统、科学、严谨、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得出秦岭开发的准确、科学的定位,进而做出科学的规划。
2、在秦岭旅游品牌的开发以及对外宣传方面,应该把它放到整个中国旅游圈这个大背景下提升它的品位。
因为秦岭是中国内陆最庞大的山系,它在地质、地理、自然、文化各方面对全国的影响非常之大。
中国的山系中任何一座山假如没有的话,对全国的自然环境都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没有秦岭的话,对我国南方的影响就大了,四川盆地也就不可能成为天府之国,每年冬天的寒流可能就会一直袭击到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和文化的多样性都会得到改变。
3、在旅游开发中,要重视文化和旅游的结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要认真贯彻执行《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秦岭旅游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突出特色,区域联动,完善市场推广机制,要做好长远整体规划。
省上要制定秦岭休闲度假胜地系列标准,特别是对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度假村的布点要按照颁布的正式标准实施。
要整合秦岭景点,由省旅游局牵头,会同各地市政府联合推动,突出公益,加强保护。
要进行市场运作,对一些优质旅游资源,要统一策划、整合营销、捆绑上市,提高旅游产品市场认知度,突出大特色,形成大容量,打造大景区。
4、鉴于秦岭具有自然生态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省上应组织专门力量,将秦岭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