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 链霉素的发酵

合集下载

链霉素生产流程

链霉素生产流程

1
链霉素生产流程
链霉素生产流程:
1.菌种培养:培养灰链霉菌,收获孢子
2.发酵培养:孢子接种于发酵罐,进行液体发酵
3.提取精制:发酵液经过过滤、萃取、离子交换等步骤提纯
4.质量检测:对链霉素成品进行含量、纯度等指标测定
5.成品包装:检验合格的链霉素进行分装、标签、入库
(微生物实验室)→(孢子培养基)→(发酵罐)→(提取设备/精制单元)→(质检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包装车间)→(分装机/标签机)→(仓库)
注:箭头表示流程走向,括号内为对应环节涉及的主体或设备。

1。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

链霉素的发酵工艺引言链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于多种细菌感染具有很高的疗效。

链霉素的制备主要通过发酵工艺进行,本文将介绍链霉素的发酵工艺流程及关键环节。

发酵工艺流程链霉素的发酵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培养基准备2.发酵罐的接种3.发酵过程控制4.分离与提取5.链霉素的纯化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1. 培养基准备培养基是链霉素发酵的基础,适当的培养基能够为菌株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常用的链霉素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碳源:如葡萄糖、淀粉、玉米粉等。

•氮源:如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等。

•矿盐:如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等。

•缓冲剂:如磷酸钠、氢氧化钠等。

•辅助物质:如抗泡剂、表面活性剂等。

将以上成分按比例配制成适当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2. 发酵罐的接种在发酵过程中,将培养基接种菌株,并将接种样品转移到发酵罐中。

接种时需注意保持接种器具的无菌,以避免杂菌污染。

将接种物均匀地加入发酵罐中,并控制接种量,一般为培养基总容积的2-5%。

3. 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的控制是链霉素发酵的关键环节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控制参数:•温度控制:链霉素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摄氏度,需保持恒定的温度。

•pH值控制:链霉素的适宜pH范围为6.0-7.5,需通过添加酸碱来控制发酵液的pH值。

•溶氧量控制:链霉素发酵对氧气需求较高,需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通气量来维持适宜的溶氧量。

•发酵时间控制:链霉素的发酵时间通常为48-72小时,需控制好发酵时间,避免过度生长。

监测并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提高链霉素的产量和质量。

4. 分离与提取发酵结束后,需要将发酵液中的链霉素分离出来。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过滤、沉淀和蒸发等。

接下来,对得到的链霉素进行提取处理,一般采用溶剂提取、结晶或萃取等方法,以获得链霉素的纯度。

5. 链霉素的纯化为了提高链霉素的纯度,可以采用色谱技术进行纯化。

常见的纯化方法包括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逆流色谱等。

纯化完成后,对得到的链霉素进行干燥,制成成品。

链霉素的制备教程文件

链霉素的制备教程文件
对链霉素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02
03
04
对废水进行酸碱中和、 沉淀、过滤等处理,确 保达到排放标准。
对废气进行吸附、吸收、 燃烧等处理,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对废渣进行安全填埋或 资源化利用,避免对环 境造成二次污染。
应急处理预案
01
02
03
04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
能源成本 生产链霉素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如水、电、气等,这些能源成本 也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设备折旧 生产链霉素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生 产线,这些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 本也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成本 生产链霉素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 包括配料、搅拌、发酵、提取等 环节,这些人工成本也是生产成 本的一部分。
采用生物效价法、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等方法,测定链霉素的含 量,保证产品符合标准。
考察链霉素在不同温度、湿度等 条件下的稳定性,为产品的储存 和使用提供依据。
03
链霉素的生产设备
发酵设备
发酵罐
用于链霉素的微生物发酵过程,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物质 ,使微生物大量繁殖。
种子罐
用于培养出发酵罐所需的菌种, 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保证菌种 的活力和纯度。
提取设备
离心机
用于将发酵液中的菌体和杂质与发酵 液分离,以便后续的提取和精制过程 。
过滤器
用于过滤掉发酵液中的杂质和颗粒物 ,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精制设备
结晶器
用于链霉素的结晶过程,通过控制结晶条件,获得高纯度的链霉素晶体。
干燥机
用于链霉素晶体的干燥,去除其中的水分和其他挥发性杂质,提高产品质量和 稳定性。

链霉素发酵工艺技术

链霉素发酵工艺技术

生物制药工程系毕业实习调研报告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链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制备流程图 (1)2、链霉素详细过程 (2)3、链霉素制备注意事项 (8)4、参考文献 (8)链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发酵工艺流程图:摘要: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方面的特殊作用使它成为放线菌中遗传育种的核心,近年来的进展主要在于原生质体融合、脂质体的使用、质粒及其它载体的发现和克隆技术工业应用。

本文综述了链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节机制、链霉素发酵的代谢调控育种及其进展。

关键词:链霉素;发酵;代谢调控链霉素是1944年从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我国于1958年以来大量生产,目前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与能力。

传统工艺: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链霉素,其工艺流程如图:链霉素是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萄糖胺组成的三糖苷,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胍是在l,3-位置上带有2个孤基的l,3-去氧青蟹肌醇,去掉2个脒基后称为链霉胺。

链霉糖是带有支链的5’-脱氧五碳糖,在第3碳上有一个醛基。

N-甲基-L-葡萄糖胺是在第2碳上的-NH2被甲基化(-CH3NH)的L-葡萄糖胺。

这三糖连接的糖苷键都是α型的糖苷键。

链霉素发酵工业延续至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和其它抗生素生产过程一样,它的菌体生长,产物形成等所涉及的一系列时刻变化着的生物化学和质量、能量传递过[1]使链霉素发酵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

同时又由于反应机理复杂,无合适的模型用以描述过程,使人们在其发酵操作上依赖经验甚于理论。

这给链霉素生产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同时又给基于理论分析提高生产提供了可能。

1 链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及代谢调节机制1.1 链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由D-葡萄糖和NH3合成链霉素的大致途径如图1所示[2]从图l可看出,每生成1个链霉素分子都需消耗3个葡萄糖分子、7个HN3分子、2个CO2分子和l个甲硫氨酸分子。

链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链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链霉素生产工艺流程
链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下面是链霉素生产工艺流程的简介。

链霉素的生产一般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发酵、提取和纯化。

1. 发酵:链霉素通过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进行发
酵生产。

首先,从链霉菌菌种中选取适合的菌株,然后进行接种培养。

接种后的菌株放入适当的培养基中,如含有糖、氮源和无机盐的培养基。

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气体供应、
pH值等条件,以促进菌株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生。

链霉菌
在培养基中生长时,产生链霉素,并分泌到培养液中。

2. 提取:发酵液中的链霉素无法直接使用,需要经过提取步骤进行纯化。

首先,培养液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分离出菌体。

然后,将菌体与溶剂如甲醇或乙酸乙酯混合,使链霉素从菌体中溶解。

混合溶液经过过滤或离心等步骤,分离出链霉素溶液。

此外,还可以采用萃取、萃余、结晶、蒸馏等方法进一步提取链霉素。

3. 纯化:提取得到的链霉素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杂质,需要进行纯化步骤。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流动相色谱、逆流色谱和凝胶过滤等。

色谱法可以根据链霉素与其他成分在流动相中的差异,通过分离和选择性吸附来提高链霉素的纯度。

凝胶过滤可以去除较大分子量的杂质,使得链霉素更加纯净。

纯化后的链霉素通过蒸发浓缩或结晶法得到固体链霉素。

总结起来,链霉菌通过发酵生产链霉素,然后通过提取和纯化步骤得到纯净的链霉素。

这个工艺流程不仅可以应用于链霉素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链霉素的小规模制备。

项目二 链霉素的发酵

项目二 链霉素的发酵

液氮保藏(-196℃)

沙土管保藏(2-4℃)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5-36℃,7天
原斜面孢子
工艺流程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4-35℃,6天
斜面孢子(代1)
摇瓶培养33-34℃,39.5hr转速250rpm 装量80ml/750ml接种量一块斜面/瓶50-64hr 小罐种子培养36±0.5℃24-30h转速60-300rpm, 搅拌功率5.5kw通气量2m3/min,罐压0.03Mpa 中罐种子培养36±0.5℃,25hr转速60-240rpm接种量15% 通气量1.5VVM罐压0.03Mpa搅拌功率22kw 大罐发酵36±0.5℃,136hr转速60-130rpm接种 量15%通气量0.75VVM罐压0.04Mpa搅拌功率115kw
链霉素的发酵方案的制备
制作小:第三组 陈文 顾香君 戴逊 桑圣月 冯伊鹭 陈科亦
一、概 述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 萄糖型抗生素,分子式C21H39N7O12。 1943年美国 S.A.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分离 得到,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 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 ,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从此,结 核杆菌肆虐人类生命几千年的历史得以有 了遏制的希望。
链霉素效价的测定
效价测定的方法:(1)样品处理 A.发酵液浸提处理:称取2g均匀后发酵液加丙酮 浸提液9ml,超声40min,8000r/min离心5min,取 上清备用。若效价较高,可用0.1mol/L,pH4.0的醋 酸-醋酸钠缓冲液,进行一定稀释。 B.丙酮浸提液:丙酮:1mol/L HCl:水 =490ml:48ml:462ml ,再用1mol/HCl调节pH至1.82.3。 (2) 也像(HPLC)检测 柱子:Gemini C18 洗脱液:乙腈50mM KH2PO4=30%:70%,pH4.5

学习情境3药品链霉素发酵

学习情境3药品链霉素发酵

7
培养基
高氏1号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学习情境3药品链霉素发酵
8
• 设备 • 机械搅拌通风式发酵罐
学习情境3药品链霉素发酵
9
lawn of test bacteria 测试菌苔
filter papers soaked with test compounds
含药物滤纸
agar plate 琼脂培养基
zones of inhibition (no growth) 抑菌圈
• 需要铵盐或氨气
• Ammonium salts or ammonia needed
• 2 大气压
• Pressure at two atmospheres possible
• 无需缓冲液
• No buffers necessary
• 在线取样易
• In-process sampling easy
学习情境3药品链霉素发酵
15
摇瓶发酵 Shake-flask fermentation
• 装液量:10% (~250ml) • 10-50 ml in 125-500 ml flask
• 间歇培养
• Batch only
• 温控受限制
• Limited control: temperature
• 代谢碳水化合物慢
学习情境3药品链a霉e素ra发t酵ion, pressure
17
摇瓶发酵 Shake-flask
搅拌罐发酵 Stirred tank
• 装液量:10% (~250ml) • 10-100,000升容量
• 间歇培养
• 间歇和补料培养
• 温控受限制
• 连续控制:pH,温度

链霉素的生产

链霉素的生产

链霉素的生产灰色链霉菌的扩大培养与保藏种子扩大培养:简称种子扩培.是发酵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种子扩培所得的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种子扩培的一般过程:斜面菌种 → 一级种子培养(摇瓶) → 二级种子培养(种子罐) → 发酵● 种子应具备要求● 总量及浓度能满足要求。

● 生理状况稳定,个体与群体区隔明显。

● 活力强,移种发酵后,能够迅速生长。

无杂菌污染。

● 种子扩培的目的● 接种量的需要。

● 菌种的训化。

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种子的制备工艺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1琼脂斜面 2 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 3摇瓶液体培养生产种子制备阶段:种子罐扩大培养斜面孢子培养● 将砂土管(或冷冻管)保持的链霉菌孢子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于27℃下培养7天。

摇瓶种子培养 待斜面长满孢子后,制成悬浮液接入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于27℃下培养45-48小时,待菌丝生长旺盛。

链霉素的生产灰色链霉菌的扩大培养与保藏 链霉素的发酵与过程监控 链霉素的分离与效价测定种子罐扩大培养取若干个摇瓶,合并其中的培养液将其接种10%于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罐温27℃下培养62-63小时,然后接入发酵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培养,在罐温27℃下,发酵约7-8天。

幻灯片8斜面孢子培养:将砂土管(或冷冻管)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即得原始斜面。

斜面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硝酸钾1g,氯化钠0.5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硫酸亚镁0.01g,琼脂20g,水1000毫升,PH7.2-7.4(配置时注意,可溶性淀粉要先用冷水调匀后再加入到以上培养基中)配制:按配方称量药品,加热搅拌至琼脂完全熔化,补水至1000ml。

趁热分装于18ml*180ml 试管,斜面以8ml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霉素的发酵方案的制备
制作小组:第三组 陈文 顾香君 戴逊 桑圣月 冯伊鹭 陈科亦
一、概 述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 萄糖型抗生素,分子式C21H39N7O12。 1943年美国 S.A.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分离 得到,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 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 ,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从此,结 核杆菌肆虐人类生命几千年的历史得以有 了遏制的希望。
4)中间补料控制:为了延长发酵周期,提高产量,链霉素发 酵采用中间补碳、氮源,通常补加葡萄糖、硫酸铵和氮水, 这样还能调节发酵的pH。根据耗糖速率,确定补糖次数和. 补糖量。
链霉素的分离提纯
活性炭吸附法 溶剂溶媒萃取法 常用的提取方法 复盐沉淀法
离子树脂交换法
链霉素的提取和精制
发酵液
洗脱液
过滤 脱色 中和 精制 吸附 洗脱

谢 !
(三)种子罐扩大培养
种子罐培养是用来扩大种子量的。种子 罐培养为1—3级,可根据发酵罐的体积大 小和接种量来确定。第一级种子罐一般采 用摇瓶种子接种,2—3级种子罐则是逐级 转移,接种量一般都为10%左右。种子质 量对后期发酵的影响甚大,因此种子必须 符合各项质量要求。故在培养过程中,必 须严格控制好罐温、通气搅拌和泡沫控制 ,以保证菌丝生长良好,得到合格的种子 。
2.链霉素的发酵条件及中间控制
(2)温度:灰色链霉菌对温度敏感。一般认为链霉素发酵温度 以28.5℃左右为宜。 (3)pH:适合链霉菌菌丝生长的pH6.5—7.0,适合于链霉素合 成的pH为6.8—7.3,pH低于6.0或高于7.5,对链霉素的生物 合成都不利。
(1)通气和搅拌:灰色链霉菌是一种高度需氧菌。 在黄豆饼粉培养基内增加通气量能提高发酵单位,又能使pH升高。
原液
脱色
饱和树脂
精制液
浓 缩 成品浓缩液
水针剂
粉针剂
1.发酵液的过滤及预处理
发酵终了时,所产生的链霉素,有一部分是与 菌丝体相结合的。用酸、碱或盐作短时间处理以 后,与菌丝体相结合的大部分链霉素就能释放出 来。工业上,常采用草酸或磷酸等酸化剂处理, 以草酸效果较好,可用草酸将发酵液酸化至pH= 3左右,直接蒸汽加热(70-75℃),维持2min(这 样能使蛋白质凝固,提高过滤速度),迅速冷却、 过滤或离心分离。过滤后,所得酸性滤液也可进 行碱性处理,进一步除去蛋白质,或者直接用 NaOH凋pH值至6.7—7.2。
原滤液的质量标准一般是:①外观澄明;②pH =6.7—7.2;③温度在10℃以下;④高价离子含 量很少;⑤链霉素浓度为5000U/ml左右。 根据链霉素的稳定性、解离度和树脂的离解度 ,选择原滤液pH值为中性附近,即pH=7左右, 既可保证链霉素不受破坏,又能使链霉素和钠型 羧基树脂全部解离,有利于离子交换。为防止链 霉素破坏,温度应适当降低,维持在10℃左右 原液中高价离子(Ca2+,Mg2+)对离子交换吸附 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在发酵液预处理时将这些离 子除掉。草酸能将Ca2+去除掉。一些配合剂如三 聚磷酸钠(Na5P3O10),能和Mg2+形成络合物,减 少树脂对Mg2+的吸附。
• 浓缩液经硫酸调PH至2.5,加入一定量活 性炭脱色,再用BA(OH)2的热饱和溶液 调PH到5.5—6.0,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脱色,值得成品浓缩液。有时在中性脱色 液中通入溴,以氧化色素,降低色级。 • 成品浓缩液中,加入枸橼酸钠、亚硫酸钠 等稳定剂,经无菌过滤,即得水针剂。欲 制成粉针剂,将成品浓缩经无菌过滤喷雾 干燥后,即可制得成品。
摇瓶种子
小罐种子
中罐种子 大罐发酵液
提炼车间
一、生产菌种
早期发现产链霉素的生产菌种是灰色链霉菌。 后来又 找到了产链霉素的其他类型链霉素族抗生素(如羟基链霉素 或双氢链霉素)的菌种。 如比基尼链霉菌、灰肉链霉菌等 。 灰色链霉菌的孢子柄直而短,不呈螺旋形。孢子量很多, 呈椭圆球形。气生菌丝和孢子都呈白色。单菌落生长丰满, 呈梅花形或馒头形,直径约为3~4mm。基内菌丝透明,在 斜面背后产生淡棕色色素。 链霉素产生菌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紫外线、7射 线、氮芥、乙烯亚胺、亚硝酸和硫酸二乙酯等。一些化学 诱变剂又经常和紫外线等进行复合处理。近年来采用亚硝 基胍、快中子和激光等,诱变选育出营养缺陷型或再回复 突变型高产菌株。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对 提高菌种的生产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斜面孢子培养
将砂土管(或冷冻管)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 即得原始斜面 斜面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蛋白胨和豌豆浸汁等, 其中蛋白胨和豌豆浸汁的质量对斜面孢子质量影响很大。蛋 白胨是最关键的原材料,对产孢子数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豌 豆的品种和产地以及培养基的pH值(以中性或偏酸性为宜)对 产孢子质量亦有影响,需特别注意。 原始斜面的质量要求:菌落分布均匀,密度适中,颜色洁 白,单菌落丰满。再由原始斜面的丰满单菌落接种至斜面上 ,长成后即得生产斜面,斜面上的菌落应为白色丰满的梅花 型或馒头型,背面为淡棕色色素,排除各种杂型菌落。经过 两次传代,可以达到纯化的目的,排除变异的菌株。生产斜 面孢子的质量需要用摇瓶试验进行控制。合格的孢子斜面贮 存在冰箱 (0-4℃)内备用。
液氮保藏(-196℃)

沙土管保藏(2-4℃)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5-36℃,7天
原斜面孢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艺流程
斜面培养恒温恒湿34-35℃,6天
斜面孢子(代1)
摇瓶培养33-34℃,39.5hr转速250rpm 装量80ml/750ml接种量一块斜面/瓶50-64hr 小罐种子培养36±0.5℃24-30h转速60-300rpm, 搅拌功率5.5kw通气量2m3/min,罐压0.03Mpa 中罐种子培养36±0.5℃,25hr转速60-240rpm接种量15% 通气量1.5VVM罐压0.03Mpa搅拌功率22kw 大罐发酵36±0.5℃,136hr转速60-130rpm接种 量15%通气量0.75VVM罐压0.04Mpa搅拌功率115kw
(四)发酵培养
(1)发酵培养基的配置 以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基础,按设定体积配置发酵培养基( 先定容至15L),将除CaCO3和泡敌之外的物料加入罐中 ,加热至80-90糊化25min,降温至28用NaOH调节pH至 7.0-7.2。在121灭菌,冷却后补入无菌水至20L左右。 (2)火焰保护接种 在发酵罐接种口,将培养28小时-30小时的摇瓶种 子一10%接种于发酵罐中。 (3)培养 将接种后的发酵罐于33恒温培养10天,转速为230 转/分。 (4)发酵样的测定 全程需补入灭过菌的水来控体积。每天需取样测定 pH、总糖、菌浓(湿重和干重)等指标,
(二)实验菌种:灰色链霉菌,微生物实验 室保藏 (三)仪器:玻璃试管、试管架、吸管 (1ml,2ml,10ml)、洗耳球、离心管、容量 瓶、烧杯、三角瓶(250ml,500ml)、量筒 (250ml,500ml,1000ml)、玻璃棒、试纸、 塑料漏斗、电炉、接种铲(针)、振荡培养 箱、恒温箱、台秤等
浓缩和活性炭脱色精制
为了适应干燥的浓度要求,精制液尚 需蒸发浓缩。在浓缩之前还要用活性炭处 理,即将所得的精制液用硫酸或氢氧化钡 调pH至4.3—5.0,并按精制液透光度的不 同加人不同量的活性炭,进行常温脱色, 得透光度在95%以上的滤液。由于链霉素 是热敏感物质,受热易破坏,故宜于低温 快速浓缩。控制在链霉素最稳定的pH 4.0— 4.5,进行真空薄膜蒸发浓缩,温度控制在 35℃以下,浓缩液应达到350 mg/mol左右 。
链霉素效价的测定
效价测定的方法:(1)样品处理 A.发酵液浸提处理:称取2g均匀后发酵液加丙酮 浸提液9ml,超声40min,8000r/min离心5min,取 上清备用。若效价较高,可用0.1mol/L,pH4.0的醋 酸-醋酸钠缓冲液,进行一定稀释。 B.丙酮浸提液:丙酮:1mol/L HCl:水 =490ml:48ml:462ml ,再用1mol/HCl调节pH至1.82.3。 (2) 也像(HPLC)检测 柱子:Gemini C18 洗脱液:乙腈50mM KH2PO4=30%:70%,pH4.5
(一)链霉素及其理化性质
链霉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分子由链霉 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萄糖胺组成的三糖苷,在1 ,3-位置上带有2个胍基的l,3-去氧青蟹肌醇,去掉 2个脒基后称为链霉胺。链霉糖是带有支链的5’-脱 氧五碳糖,在第3碳上有一个醛基。N-甲基-L-葡萄糖 胺是在第2碳上的-NH2被甲基化(-CH3NH)的L-葡萄糖 胺。这三糖连接的糖苷键都是α型的糖苷键。
(二)摇瓶种子培养
生产斜面的菌落接种到摇瓶培养基中, 经过培养即得摇瓶种子。链霉素发酵经常使用: 瓶种子来接种种子罐。种子质量以菌丝阶段、发 酵单位、菌丝黏度或浓度、糖氮代谢、种子液色 泽和无杂菌检查为指标。摇瓶种子(母瓶)可以直 接接种子罐,也可以再扩大培养,用培养所得的 子瓶接种。摇瓶种子检查合格后,贮存于冷藏库 内备用,冷藏时间最多不超过7天。摇瓶培养基的 成分为黄豆饼粉、葡萄糖、硫酸铵、碳酸钙等, 其中黄豆饼粉的质量和葡萄糖的用量对种子质量 都有影响。葡萄糖用量多少对菌种的氨氮代谢和 菌丝黏度有影响。在配制摇瓶培养基时,应凋整 好配比。
结构式
ieg
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或微臭。
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甲醇、氯仿和丙酮。
作用范围: 硫酸链霉素为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其最低抑菌浓度一般为0.5mg/ml。非结核 分枝杆菌对该品大多耐药。
实验仪器与材料
培养基 1.斜面高氏一号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 氯化钠0.05% 硝酸钾0.1% 三水磷酸氢二钾 0.05%七水硫酸镁0.05% 七水硫酸亚铁0.001% 琼脂1.5%2.0% pH:7.4-7.6 2.种子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3% 玉米蛋白粉0.5% 碳酸钙2.0% 玉米浆3.5% pH:7.0-7.5 3.发酵培养基 葡萄糖4.0% 玉米淀粉3.5% 玉米浆2.0% 玉米蛋白粉3.0% NH4Cl0.5% NaCl1.5% CaCO31.5% 泡敌0.05% pH7.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