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现代女作家谢冰莹人文精神及其成因
谢冰莹简介谢冰莹和谢婉莹谢冰莹是冰心吗

谢冰莹简介谢冰莹和谢婉莹谢冰莹是冰心吗谢冰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是一位成就卓着的多产作家,但因她的多数作品中有不随潮流的言论,故而很多作品都不能与广大读者见面,实属遗憾。
谢冰莹简介谢冰莹(1906年9月5日-2000年1月5日),原名谢鸣岗,字凤宝,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
在谢婉莹、苏雪林、冯沅君等“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中,她是小妹妹。
而在这些作家中,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是最壮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国的命运连得最紧密的一位。
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
谢冰莹一生经历了三段感情,可谓情路崎岖。
尽管如此,她依然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谢冰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着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
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
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被选入2013年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课。
谢冰莹和谢婉莹谢冰莹是冰心吗冰心原名叫做谢婉莹,她于1900年10月出生于福建福州,冰心是她的笔名,是根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来的,她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同时她也是现代着名诗人、作家、儿童文学家和翻译家。
冰心还曾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重要职位。
那么谢冰莹和冰心有什么关系吗?其实是没有的,只不过谢冰莹的名字和冰心的原名谢婉莹很相近,她们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福建人,相隔甚远,并不是姐妹关系。
所以她们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她们的生活历程和人生经历也没有任何交集。
一言以蔽之,谢冰莹和冰心是没有关系的,只不过名字相近而已。
谢冰莹:北平之恋

谢冰莹:北平之恋谢冰莹:北平之恋但凡到过北平的人,没有不对她留下深入的形象;脱离北平今后,没有不常常思念她的。
北平,好像是每个人的恋人;又像是每个人的母亲,她好像有一种难以想象的法力在吸引着每个从外省来的游子。
住在北平常还不觉得怎样,一旦脱离她,便会不可思议地想念起她来。
不管跑到什么地方,总觉得没有北平的好,这原因,归纳起来,不外乎下面两点:榜首,故都的景色太美了!不光颐和园、景山、太庙、中南海、北海、中山公园、故宫博物院、天坛、地坛这些历史上的奇迹名胜又巨大又绚丽,使每个游客心胸开朗,恋恋不舍;并且整个的北平市,就像一所大公园,遍地有树,处处有花;每一家宅院里,不管贫的富的,总栽得有几棵树,几盆花。
房子的摆放又是那么规整,细巧。
那些四合院的房子看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很杂乱;房子里边还有套房,大宅院里边还有小宅院,小院的后边还有花园。
比较考究点的宅院,里边有假山,有回廊,有奇花异木;再加上几套古色古香的家具,装点得客厅里特别幽静,古雅,所以谁都说北平最适合住家。
在胡同里的小宅院里,你和孩子们一家过得很喧嚣,很舒畅,肯定没有人来打扰你;即便住在闹市邻近,也没有那么多的车马声,传进你的耳鼓。
还有第二个原因:北平的风俗人情特别憨厚,没有上海、南京一带的喧哗,富贵;也没有青岛、苏杭一带的贵族化。
在外表上,她是个雍容大方,文质彬彬的正人;在内心里,她像一个娉婷少女,有着火一般的热心;但并不体现在外面。
她生来和蔼诚实,忠诚检朴。
我爱北平等于爱我的故土;乃至觉得北平每一个名胜奇迹,每一条胡同大街,都特别赋有诱惑性似的;或许这是我的成见,而北平真好!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没有到过北平的人,你假如和他谈及北平,他总要感到遗憾地答复你:真惋惜,我还没有到过北平;或许说成功今后,我必定到北平去看看。
朋友,看了上面那些我恭维北平的话,或许你还不感到满意,那么我再举几个比如在下面吧:你初到北平,下了火车,假若没有朋友来车站迎候你的话,那么榜首个和你发生关系的,是头戴红帽子,身穿蓝背心的脚夫。
精神传后世 文章耀千秋(李夫泽)

精神传后世文章耀千秋________谢冰莹生平及创作简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李夫泽谢冰莹(1906——2000),冷水江市铎山镇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被誉为“中国新文学史上‘女兵’文学的祖母”,代表作有《从军日记》、《女兵自传》、《新从军日记》、《在日本狱中》等等。
遗憾的是,在她的家乡,年轻一代对她很陌生,甚至将她误认为是冰心。
谢冰莹给人留下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便是“妇女解放思想”,无论是她的人生经历,还是文学创作,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一)女性的解放,关键在于自身的解放。
在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中,妇女的活动空间基本上是在家庭中。
因此从“五四”开始作为社会改革要题之一的妇女解放运动,自然把争取人的家庭解放作为首要和重点关注的问题。
走出家门,几乎构成了一代女性的行为方式。
恩格斯曾指出:“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
”走出家门第一件事便是求学,因为没有文化便会寸步难行,而男人历来不希望女子读书,害怕比自己强,几千年来一直宣传“女子无才便是德”。
谢冰莹出生在湘中地区一个风气闭塞的农村,这里的女子,大多被嫁做童养媳,环境稍微好一点的,也是一到十五六岁便出嫁了。
谁也不要梦想进学校。
可具有叛逆性格的谢冰莹意识到,女人没有文化,便走不出家庭,即使走出了家庭,也无法在社会立足,仍不得不回到家庭。
所以她的首要任务是读书。
她11岁进私塾,成了当时当地唯一的女生。
12岁经过绝食斗争,母亲才让她进入大同女校学习,后又通过努力到县立高等女子小学、益阳教会学校、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等地读书。
1926年,21岁的她又进入武汉黄埔分校学习,接受革命理论。
1928年,进入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考入北平女师大,1931年去日本留学,1935年再次去日本留学。
为了读书,她与家庭和社会习俗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了求知,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谢冰莹漂泊上海记

五味人生I鉗勰漏谢冰莹(1906-200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位女兵作家,早年与陈天华、成仿吾并誉(湖南)新化“三才子”。
她作为经受北伐战火洗礼的女兵,成名作《从军日记》1927年5月14日至6月22日陆续发表于《中央日报》副刊,深得主笔孙伏园及林语堂的鼓励和赏识。
/陈虹北伐革命失败,女生队解散,女兵生活戛然中止,回湘所遇极度失望,1928年,不甘沉沦、追求自由的谢冰莹决意离开湖南,取道汉口乘船往上海。
初到上海举目无亲,兜里仅剩一元多钱,好在得到孙伏园热情欢迎。
不过,10天后的一个早晨,当她铺开稿纸欲续写那篇未完成的《血痕》时,几个巡捕冲进她租住的房间,不由分说将她拘捕。
谢冰莹如堕云雾,不知祸从何降.在黑暗、潮湿的牢房里度过了3天既不给饭吃,也不提审的莫名其妙的痛苦日子。
后来,经孙伏园营救方获保释,原来起因是她不明就里住进了绑匪家,房东事发,她不幸受牵连,差点扯进大案。
这次遭难,使她失掉了行李、书籍和几篇呕心沥血撰写的文稿。
此后,囊空如洗,忍饥挨饿衣衫褴褛,只得以鬻文为生,作品散见于当时的《时事新报》和《申报》副刊。
忽然有一天,在上海亭子间过着清苦生活的谢冰莹,从翻译家汪德耀手里接到一封由法国寄来的信,从里到外满是法文,原来是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发来的信函,大意是“……从汪德耀先生译的《从军日记》里面,我认识了你,年轻而勇敢的中国朋友,你是一个努力奋斗的新女性,你虽然像一只折了翅膀的小鸟,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冲出云围,翱翔于太空之上的。
朋友,记着,不要悲哀,不要消极,不要失望,人类终究是光明的,我们终会得到自由的。
”1928年秋,在一次作家聚会上,谢冰莹结识了郁达夫、王映霞夫妇及张资平等,此后不几日,她出于“想多知道一些作家写作的经验,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及写作环境,我终于一个人鼓着勇气去拜访郁达夫先生”,在法租界赫德路(今常德路)郁达夫寓所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边交谈边饮酒甚是投缘。
那段时期,孙伏园办了一个综合性刊物《贡献月刊》,社址就在他家,哈同路(今铜仁路)民厚南里嘤嘤书屋,谢冰莹常常在周末去探访,告别时总会带走几本刚问世的文艺刊物。
谢冰莹:中国第一女兵作家

山镇龙潭村)一书香门第。
谢冰莹自小就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喜欢混在男孩子里面玩,崇拜《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极具叛逆性格,雅称“岗猛子”。
顽皮的谢冰莹却酷爱读书。
5岁时,她便在父亲的教育下开始识字、读诗。
8岁时,她开始读《唐诗三百首》《随园女弟子诗》《史记》等。
11岁时,她进入村里的私塾读书,成为当地唯一的女生,一年读完《女子国文》8本、《四字女经》1本,又偷学了半本《幼学琼林》和《论语》。
在母亲看来,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已经足够了。
可谢冰莹并不满足,她要求父母让其进入新化县城的大同女校读书。
强势且保守的母亲坚决不同意。
经过一番抗争,谢冰莹如愿以偿进入大同女校。
因大哥在益阳中学当校长的缘故,1918年母亲破例同意谢冰莹转入离家400多里的益阳信义女子中学读书。
这是一所挪威人办的教会学校。
谢冰莹不愿读学校规定必读的《新约》《旧约》,也不愿唱教会的“赞美诗”,常常借故逃避,甚至常躲避到厕所里。
在“五七”国耻日,她组织同学在校内游行,高喊“打倒帝国主1953年冬,朱德在一场有田汉、裴曼娜等文化界人士参加的晚会上说:“中国的作家太少,特别是女作家更少,冰莹若能回来多好!”朱德口中的“冰莹”,就是现代著名女兵作家、抗日女将谢冰莹。
叛逆的“岗猛子”谢冰莹,原名鸣岗,字凤宝,其意在于“凤鸣于高岗之上”。
1906年10月22日,谢冰莹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古梅山腹地谢铎山(今冷水江市铎穿军装的谢冰莹谢冰莹的成名作《从军日记》★陈红谢冰莹:中国第一女兵作家★义”“打倒军阀”“誓雪国耻”等口号,被学校“遣送”回家。
回到家里,母亲劝她不要再读书了,在家里学针线,将来好嫁人。
她回答很坚决,一定要读书,不嫁人。
她把耳环扯了下来,丢到水塘里,气得母亲眼泪汪汪。
父亲劝母亲:冰莹是匹“不羁之马”“一个男化了的女性”,让她再进学校闯江湖去吧!1920年,谢冰莹在父亲陪同下,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学校思想自由,学风浓厚,对谢冰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论谢冰莹的《女兵自传》

论谢冰莹的《女兵自传》谢冰莹的《女兵自传》是一部令人深受感动的作品,通过她真实而充满力量的经历,揭示了女兵们在军旅生活中的坚韧和勇敢。
本文将以3000字的篇幅,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探讨这本书所传达的意义。
首先,谢冰莹的《女兵自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军营中所面临的挑战。
作为女兵,她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困难。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自我超越,逐渐在部队中获得了认可和尊重。
这让我深受鼓舞,认识到女性在军队中同样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其次,《女兵自传》中所展现的军旅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本书中,谢冰莹向我们展示了军人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下所经历的艰辛与磨砺。
在极度苛刻的条件下,她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和强大的意志力。
这让我更加敬佩和尊重那些为国家安全默默奉献的军人。
这本书唤起了我对军人工作的关注和理解。
此外,《女兵自传》还通过谢冰莹的亲身经历,让我对国家安全产生了更深的认识。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保家卫国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谢冰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军人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承担的责任和艰辛。
这让我对现代军事防务以及国家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我还注意到《女兵自传》中传递的勇敢和拼搏的精神。
作为女兵,谢冰莹不畏困难,积极面对挑战,展现出了强大的意志力和勇气。
通过她的经历,我明白了在逆境中坚持和不屈的重要性。
这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我相信,在任何困难面前,只要我们怀揣着勇敢和发展的信念,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最后,谢冰莹的《女兵自传》还让我意识到了男女平等的重要性。
她在书中所揭示出的女兵们的付出和努力,证明了女性在军队中同样具备出色的能力和表现。
这本书通过谢冰莹的经历,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束缚,让人们意识到无论男女,只要有才能,就应该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总的来说,谢冰莹的《女兵自传》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通过她的真实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女性在军旅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也能够感受到一个女兵在军队中的成长和坚韧精神。
论港台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人文关怀

论港台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人文关怀作者:袁和平袁娇萍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10期在当代香港、台湾的文学世界中,女性创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港台不同时期的文学轨迹,显示了女性创作基于对自身生命的体认而具有的深切生命情怀。
可以说,它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和深化了“五四”文学精神,丰富着当代文学的人道主义内容,体现了文学的人文关怀。
一.港台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乡关之思在当代港台文学乡愁主题的开拓中,女性作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们对历史变革与政治动荡引发的乡关之思,有着极为细腻隽永的书写。
苏雪林、张秀亚、谢冰莹、琦君、钟海音等一批女作家,以对大陆风土人情的追忆,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怀恋,从历史变革的视角,书写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对故乡与家国的依恋怀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港台许多女作家创作的动力。
琦君由秀美的杭州、永嘉名胜引发奇思,孟瑶从南京的碎石路、水车声、夫子庙展开想象,张秀亚以渤海之滨的古城与原野作依托。
这类作家作品,由表现飘零的生命体验出发,讴歌了人道主义的爱心,表达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港台女性作品对个性尊严的持守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一批女作家走上了台湾、香港文坛,如蒋晓云、廖辉英、三毛、亦舒等。
这个女作家群体人数众多,创作活跃。
她们借创作探讨女性命运,展示现代女性的生存体验与困惑,揭示女性独特的生命世界和情感风貌,展现现代人文精神新的价值内涵。
70年代香港与台湾的社会经济转型对个体生存的影响虽不是那么醒目,却更为深刻。
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由“花瓶”式生存步入职业生涯,境遇的变化需要身份的重新确认和价值观的重建。
因此,本阶段新生代作家,关心的是社会转型期间的女性命运以及她们对生存、自立与人生道路的寻求。
社会时代在变,价值观念需要更新,但人类的公理总在,人性中真、善、美还须持守,女性也自当有所担待。
当一个人挣扎在欲望的海洋里时,应该持守些什么?应该如何保持人格的高贵与人性的尊严?女作家在思考中对此寄予了悲悯情怀。
阅读是一种生命的状态

阅读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谢冰莹说:“假如是真心想做一件事,无论它再苦再难,我们都能甘之如饴,且做来轻松无比。
假如是发自真心地欣赏、喜欢一个人,我们便能轻而易举地与对方在心神与言语之间,产生无远弗届的交流。
读书,也一样呀!”读书是一种心境。
人需有心态与意境,而对于读书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读书需要有境界的心态。
何谓境界?诚实、质朴,绚烂归于平淡,浑然天成。
从心态到心境,并非读书的技巧,而是需沉下心来读进去,继而让精神品格得以提炼与升华。
不是什么样的心态都能读得进好书的,急功近利者不必去读书,无聊遣情者不必去读书,火气太盛者也不必去读书,心态平静才能读得进书,读得懂书。
很多人都在读书,读书心境也能够说是人们的人生态度与境界。
至少,得用心去思索每一本书、每一个文字。
也许,只有人生的境界提升了,读书的境界才会得以升华。
读书是一种牵挂。
有人用“了无牵挂”表现潇洒自在,不过,在洒脱的背后,多少藏着几分无依与凄凉。
牵挂,应该是人生一份非常美、非常缠绵的情愫;牵挂,应该无时无处不在。
当读书成为一种牵挂的时候,记挂书、关心书、盼望书,荣耀自己的生命,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快乐与幸福呵!读书是一种牵挂,是因为其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
在书房里,手捧心仪已久的书,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实是一种享受,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绝顶享乐。
阅读是一种生活。
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能够不吃不睡必须要读完。
阅读胜过美酒香茗,滋味回味悠长。
喜欢读书,不在乎它是否具有华泽的内核与外表,仅仅寻找一种感觉。
假如一本书,或许是破旧的,质地也拙朴,只要喜欢就爱不释手。
这个时候只有自己才能感知它的妙处,体会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读书人有书才能树立起自信,才能有一份自得的悠然。
在读书人眼里书是物化了的神灵,是升华了的财富。
把一本带着墨香的书贴近胸口,即使不打开阅读,感觉也是幸福的。
假如遇到自己喜欢的书,总希望与它融为一体,在阅读中生活,在生活中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 tme,he tag ,tue,sn ee p ro a i n rui o e d m n d a . T e iin o e Bi g n h i r sr iht r i c r e s n lt a d pu s t ff e o a d ie 1 her vso fXi n yig ̄s rt y r pi i
a d i o t b t g f co sw l i iet e e u ain o u n si s i tfrt e y u g p o l . n t c nr u i a tr i mp r h d c t fh ma i c p r h o n e p e s i n l o t i o
Ab t a t Asa fmo s’ e l s li r rtra d p oe s ri h i o yo d r h n s tr r 。 eB n y sr c : a u ’ mae od e ”w i n rf s o t eh s r f f e n t mo e n C ie e l e a i y Xi i g —
ai ,fmae e n ia in o e mi d a d a ssa c ft ewe k a l a e o e o au e a d h r n o — l t e l ma cp t f h n n s itn e o a swel sh r v f tr n amo y f r au s o t h l n m n q e h ma i i s i ts s m.T efr ain o e eh ma it prt a ec o ey c n e td w t e mi itr , iu u n s c p r y t t i e h m t f h s u n s cs i s r ls l o n ce i h rf l h so o o t i i h a y y c lr u t e,R n ih n,t e i a to g ,e u a in l a k r u d ,e p r n e o e r v l t n i t h lw o u u Ya g Me s a h mp c fa e d c t a c go n s x e e c ft e o ui n o t e f f o b i h o o
欧 阳琦
(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 摘 娄底 4 70 ) 10 0
要: 谢冰 莹是 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有名的“ 女兵” 家、 作 教授。她一 生经历坎坷 , 著作丰富 , 勤奋好 学、 其 反帝反封建
精神 、 性 解放 思 想 、 助 弱 小 的侠 义精 神 、 爱 自然 与和 谐 的 精 神 形成 了独 具 特 色 的谢 冰 莹人 文 精 神 体 系。 而这 些人 文 女 扶 钟
第 9卷
第1 期
职 教 与 经 济 研 究
Vo ain lEd ai n a d Ec n mi s a c c to a uc to n o o c Re e r h
Vo . No. 19 1 Ma r. , 20 11
2 1 年 3 月 01
析 现 代 女 作 家谢 冰 莹人 文 精 神 及 其 成 因
Ana y i fM o e n W r t r Xi n y n  ̄ l ss o d r i e Bi g i g e
Hu a itc S i i a t u e m n si p r t nd Is Ca s s
OU A i Y NG Q
( od V ct nl Tc n a C l g , od H n n 10 0 L u i oa oa & eh i l oee L u i u a 7 0 ) i c l 4
精神的形成, 与她 的家学渊源 、 山文化的濡养、 梅 时代 的影响、 开放的 求学经历、 融入 时代 洪流 的革命经历 、 直、 诚 的 她 真、 个性与对 自由、 想的执 着追求有很 大的关系。梳理谢 冰莹的人文精神及成 因, 理 对于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教 育有一定启示。
关键 词 : 冰 莹 ; 文精 神 ; 文教 育 谢 人 人 中 图 分类 号 : 0 . I 6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2 1 ) 1 0 5 0 (0 1 O — 06— 7
Ke y wor ds: e Big i Xi n yng;h m a itc s iis;h m a si d a in. u nsi prt u nit e uc 自我 关怀 , 现为 杰 之一 ( 他两 位 为丁玲 、 表 其 白薇 ) 于 10 , 96年 l 0月 对 人 的尊严 、 值 、 价 命运 的维 护 、 求 和关 切 , 人 2 追 对 2日降 生在湖 南省新 化 县 大 同镇 谢 铎 山 乡龙 潭村 类 遗 留下来 的各种 精神文 化现象 的高度珍 视 , 一 ( 为冷水 江市铎 山镇 龙潭 村 ) 对 现 。她 的人生 经 历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