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贾平凹散文的特点

贾平凹散文的特点贾平凹散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朴素自然。
著名作家徐迟曾说:“散文作家不仅要掌握华丽的文采,而且要善于控制它,不仅要掌握朴素的文章,还要善于发扬它。
下面是关于贾平凹散文的特点的内容,欢迎阅读!一、细腻悠长,令人寻味。
贾平凹他的笔法如电影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现。
《商州又录》是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
这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
他共分11个段落,这11个段落之间的结构方式散漫、随意,但其笔调细致,就像是由11幅写意的素描画组成的画卷。
例如第一部分开头写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
石头裸裸的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
”这段中的“红”、“绿”、“瘦”营造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意境,不得不让人细细地去品味。
贾平凹善于运用拟人、通感的方式传递感觉,如“路是顽皮的,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尘,也没有他的脚印”。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
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静虚村记》便是他的一篇散文佳作。
回归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是贾平凹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为了达到自然与人融合这一境界,贾平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带有古典神韵的画面。
静虚村远离“繁华”、“热闹”的城市,是一个“清静”的地方。
与自然的接近使这里人们极易受到道家“知足观”的影响。
他们是山野村人,住着茅屋,却并不觉得“寒酸”;他们喝的是粗茶,吃的是淡饭、一个个却坦然地端着碗“一律集在巷里,就地而蹲”地吃喝。
恬淡超脱、适意自然便是静虚村人最高的人生哲学,他们“厚诚”、“几乎近于傻昧”,其实,这些平凡到极点的山民都是真正的“智者”。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名词解释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名词解释贾平凹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的瑰宝,他的作品独具风格并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贾平凹的商州系列作品是他创作中的一大亮点。
商州,又称商洛,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秦岭中段。
以下将对贾平凹的商州系列作品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商州:商州是贾平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背景地域,其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对于作品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商州的山水秀美,曲径通幽,给人以静谧祥和之感。
而商州居民淳朴而实在,他们融入了大自然的力量,能够以一颗平凡的心去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
街头巷尾:贾平凹的作品中,街头巷尾是商州人民日常生活的写照。
贾平凹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商州街头巷尾的繁华与市井,人们的悲欢离合在这里交织,令读者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
街头巷尾是故事发生的舞台,贾平凹巧妙地运用了这个空间,将人物的命运和他们所在的环境融为一体,使故事更加有血有肉。
美食:贾平凹的作品中经常描绘了商州的美食,让读者闻其香味,触其口感。
美食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人性的表达。
贾平凹以其独到的视角,将食物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通过美食的品味,表达着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暗示着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
秦岭:贾平凹善于运用秦岭这一地理元素,通过它来展示人物的生活环境与内心世界的契合与冲突。
秦岭是中国的重要山脉之一,自然风光恢弘壮丽。
贾平凹将秦岭作为作品背景的一部分,生动地描绘了秦岭的山峦起伏、森林茂密以及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秦岭也在作品中象征着人们生活中的艰难与困境,追求诗意与自由的渴望。
人物:贾平凹的作品中,人物是故事的灵魂。
商州系列作品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有的是生活在街头巷尾的市井之人,有的是自由奔放的旅行者,有的是经受生活压力的上班族,而还有的是面临爱情考验的情侣。
贾平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这些人物塑造得真实而鲜活,使读者能够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商州系列作品是贾平凹创作中的一匹瑰丽明珠,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
贾平凹作家介绍

创作生涯
02
毕业后,他在陕 西人民出版社工 作了一段时间, 然后开始了他的 专职作家生涯
03
他的作品涵盖了 小说、散文、报 告文学等多种文 学形式
3
主要作品
小说
贾平凹的小说以描写细腻、意境 深远、语言朴实而著称。他的代 表作之一是中篇小说《商州三录 》。这部小说以商州为背景,通 过讲述一系列看似无关却又相互 关联的故事,展现了商州地区的 风土人情和人物形象
其代表作有《商州三录》、 《浮躁》、《废都》、《白 夜》、《秦腔》、《古炉》、
《老生》、《山本》等
1
2
1
早年经历
贾平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还是一名初二学生的时候,就曾用铅笔头写过一篇描写本村婚宴的作文,这可以说 是他最早的文学作品
2
01
主要作品
散文
贾平凹的散文同样出色,他的散文集《浮躁 》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部作品以作者自己的 生活经历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 会的思考
主要作品
报告文学
贾平凹的报告文学《废都》是他的另一部代 表作。这部作品以真实的城市为背景,通过 对城市中各种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现实问题
4
荣誉与成就
1
2
贾平凹的作品曾多次获得 国内外的文学奖项,包括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等
他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多种 语言,并被广泛阅读和评
论
3
他还曾担任过多个文学组 织的负责人,为推动中国 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
5
贾平凹

二、贾平凹的创作历程
1.80年以前为第一阶段 《山地笔记》 :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 2.80─82年为第二阶段 《贾平凹小说新作集》:揭露与沉思 3.83─87年为第三阶段: 寻根篇: “商州三录”等 (4) 87─89年为第四阶段 (5) 90年代为第五阶段 从早期的清新空灵到中期的朴拙旷达再到近期的深沉凝重,贾 平凹的思考越来越深入,追求越来越自觉,东方韵味和文化 人格的内涵越来越突出而充盈
《废都》的总体象征不可忽视,“废都”一词给 人以沧桑悲凉之感。 作家与庄之蝶这个人物缺少必要的距离感,书中 过多的性描写也容易让误读。 “高老庄”不是一个简单的村庄,而是作家营构 的虚构世界的一个载体,载体之上传达的是对于 现实世界的感悟。 这里文化僵化、环境恶化、人种退化。 菊娃作为乡村文化的代表,西夏作为城市文化、 现代文化的代表,子路作为由乡而城的文化代表, 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以菊娃为起点,西夏为终端, 子路为连接过程的一个图式。 写城市总不到位,一写乡村就有灵气,一些作品中有 着酸腐的味道。民间的因果报应、循环怪圈影响 着他,中篇系列情节模式化,长篇系列中有着 “超观实”人物的重叠。
四、神秘化
贾平凹对中国神秘 文化有着浓厚的兴 趣,他挥起艺术魔 杖,叩问人生,叩 问宇宙,紧扣生与 死的主题,体悟文 化深层的人生玄机。 1.巫 2.怪 3.佛 4.奇
五、地域化
1.描绘地域化了的生态环境,是贾平凹格 外注重的。 2.以悠久而宏大的秦汉文化为背景,注重 对地方文化特征的总体。 3.把民俗风情当作文化总体构架的一部分 来表现。 4.民间视角与民间文化色彩
一、贾平凹的个性特征
1.孤独内向的心理特征 小传:“贾平凹三字其形、其音、其意,不规不则 不伦不类,人如名,文如人,丑恶可见也。生于 一九五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籍陕南商州 ”。 2.生命活动和审美活动的结合 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成为一种补偿性活动 3.羞怯与执拗相统一的性格 “不善言辞动作, 实是一呆人 ”
贾平凹小传

• 1.《贾平凹小传》这篇小传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 想品格? • 答: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 2.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 答: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 • 3.这篇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 • 答: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 庭境况;第三段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 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著作情况。
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号“平娃”,理想于 顺利;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 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 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未梦星入怀,生产 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 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 发达? • 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 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10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 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先读书,后务农; 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 难会经济;执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的哪几 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 而已。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 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著 名作家。 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 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 奇才, 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 逆性、 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 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 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 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 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 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有《秦腔》 高兴》 代表作有《秦腔》、《高兴》、 心迹》 爱的踪迹》 《心迹》、《爱的踪迹》等, 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贾平凹散文猎手的赏析

贾平凹散文猎手的赏析贾平凹散文猎手的赏析导语: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贾平凹散文《猎手》的赏析。
欢迎阅读!猎手● 贾平凹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这猎手粗脚大手,熟知狼的习性,能准确地把一颗在鞋底蹭亮的弹丸从枪膛射出,声响狼倒。
但猎手并不用枪,特制一根铁棍,遇见狼故意对狼扮鬼脸,惹狼暴躁,扬手一棍扫狼腿。
狼的腿是麻秆一般,着扫即折,然后拦腰直敲,狼腿软若豆腐,遂瘫卧不起。
旋即弯两股树枝吊起狼腿,于狼的吼叫声中趁热剥皮,只要在铜疙瘩一样的狼头上划开口子,拳头伸出去于皮肉之间嘭嘭捶打,一张皮子十分完整。
几年里,矮林中的狼竟被猎杀尽了。
没有狼可猎,猎手突然感到空落。
他常常在家坐喝闷酒,倏忽听见一声嚎叫,提棍奔出来,鸟叫风前,花迷野径,远近却无狼迹。
这种现象折磨得他白日不能安然吃酒,夜里也似睡非睡,欲睡乍醒。
猎手无聊得紧。
一日,懒懒地在林子中走,一抬头见前边三棵树旁卧有一狼作寐态,见他便遁。
猎手立即扑过去,狼的逃路是没有了,就前爪搭地,后腿拱起,扫帚大尾竖起,尾毛拂动,如一面旗子。
猎手一步步向狼走近,眯眼以手招之,狼莫解其意,连吼三声,震得树上落下一层枯叶。
猎手将落在肩上的一片叶子拿了,吹吹上边的灰气,突然棍击去,倏忽棍又在怀中,狼却卧在那里,一条前爪已经断了。
猎手哈哈大笑,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棍再要敲狼腰,狼狂风般跃起,抱住了猎手,猎手在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伤而发疯的恶狼,棍掉在地上,同时一手抓住了一只狼爪,一拳直塞进弯过来要咬手的狼口中直抵喉咙。
人狼就在地上滚翻搏斗。
狼口不能合。
人手不敢松。
眼看滚至崖边了,继而就从崖头滚落数百米深的崖下去。
猎手跌落30米,崖壁的一块凸石上,惊而发现了一只狼。
贾平凹

• C、《废都》的主题 • 为什么要写《废都》呢?贾 平凹有这样一段话:
• 西安是历史名城,是文化古都,但已在 很早很早的时代里这里就不再成为国都 了。作为西安人,虽所处的城市早已败 落,但潜意识里其曾是12个王朝之都的 自豪得意并未消尽,甚至更强烈。随着 时代的前进,别的城市突飞猛进,西安 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已无什么优 势。这对西安人是一个悲哀,由此滋生 一种自卑性的自尊,一种无奈性的放达 和一种尴尬性的焦虑。西安的这种古 都——故都——废都文化心态是极典型 的,我对此产生兴趣。
• 再从结构方面来讲,这本书是写日常 生活的,没有分章节,里面写性就好 象房子虽然没有给单元,但必须给窗 户,需要透气的东西,是结构的需要。 我是从这三方面来写性这个东西的。 当时写出来以后,由于国情不同,一 出来就是一片讨伐声吧,十年前的东 西,受到了批评,到现在还没有彻底 消退。
• 应正确看待《废都》的 性描写。
• 平凹先生,您是大师级的作家,看了您的 小说之后,我胸口闷住已有很久,这种情 形,在看《红楼梦》,看张爱玲时也出现 过,但他们仍不那么“对位”,直到有一 次在香港有人讲起大陆作家群,其中提到 您的名字。一口气买了十数位的,一位一 位拜读,到您的书出现,方才松了口气, 想长啸起来。对了,是一位大师。一颗巨 星的诞生,就是如此。我没有看走眼。以 后就凭那两本手边的书,一天四、五小时 的读您。
• 1、贾平凹创作的四个阶段 • (1)1973至1983年: • A、1981年之前:有学者称之为 “假声”写作阶段。 • 以《满月儿》为代表,用一种清纯、 欢欣的眼光去看社会生活,着重抒 发明朗、欢快的内心感受。文字轻 灵,立意浅显,风格清新优美,如 明丽纯真的乡村牧歌。
• 但是有为了发表而迎合意识形态,图 解政治、政策的嫌疑。 • 如《满月儿》描绘了“两年建成大寨 队”的“明丽的乡村画”。许子东认 为,“贾平凹出身于乡村教师家庭, 自幼在农村长大,不可能没见过大寨 队是如何建成的。”因此这类创作是 “扭曲”的,是为了争取发表不得不 “变声”的。
贾平凹

•
近日,经过紧张投票,首届“惠生·施耐庵文学奖”
获奖作品揭晓。贾平凹的《古炉》、阎连科的《我与父
辈》、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海外作品)、宁
肯的《天·藏》等4部作品获奖。顾坚的《青果》和谷怀
的《南瓜花》获特别奖。
作品特点
•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 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 紧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 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 情怀的记述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 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 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这声喂叹,是当 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
• 爱管闲事的“逸民” 内外环境给不让寂寞的韩玄子管闲事创造了条件。韩
老先生是商州山区的退休教师,他教书几十年,“桃李满 天下”,名孚众望。学生中有的当了县委书记有的当了地 委部长。长子大贝又是全镇第一个大学生,现今在省城当 记者,为了能让小孙子早点吃上国家粮,他找了个门子, 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二儿子接了班。依他的话说,他是 “隐居商山”了。商山大地又为他提供了一种幽静淡雅的 氛围,这位拿固定退休金的“逸民”,完全可以超然物外, 静养天年,然而他却是一个不甘寂寞,显山露水的人。他 受任公社文化站站长职务,还参与公社的一些事,镇上的 人们如有家庭不和,就请他去评判调解;谁家要办红白大 事或别的什么活动,一定要请他去参加,他还可以凭自己 的影响去为乡邻们买化肥,为巩德胜等人代办营业执照等。
个 人 成 就
•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贾平凹生平经历对其创作心理的影响第 6 期2009 年12 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Journal0f- Hu - nanI- n - stituteofHumanities,ScienceandTechnology No.6 Dec.20o9 论贾平凹生平经历对其创作心理的影响彭积春,何文辉(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贾平凹的创作心理是一个自j}:《发展爻化的过程,受到他的生存环境,性格,爱好,人生际遇以及审美追求等因素的影响.自卑是他心理状态的一个显着特征,贾平凹在超越自卑过程中复杂, 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他的小说文本的生成动因,也是我们打开其文学世界的"窗口". [关键词】贾平凹;自卑;超越[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桶{码]A[文章编号]1673-0712(2009)06-0080-03 贾平凹凭借小说《秦腔》一举获得2008 年度茅盾文学奖,实现了多年来的文学夙愿,借此彰显了j 己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观其一生,他命运多舛,坎坷多,窘,但笔耕不辍, 文学实绩灿然.年过五旬的他已经写下一r 近千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文论,在中国及世界其他站i 区出版了一百多部图书,发行逾千万册.在中国作家群中,贾平凹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他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如同一枚枚重磅炸弹,受众反应毁誉杂陈,褒贬不一,总在批评界引爆不小的争鸣风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家的文学创作受作家自身的心理状态,情感经历的影响和决定,因此, 贾平凹在作品创作中的情感端倪和心路历程,颇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幼年的曲折经历与心理结构的初步成型一个人成年之后所形成的思想,人格,行为特征与情结,在相当大程度上归结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境遇. 贾平凹的创作心理明显受其童年经历影响. 贾平凹出生于商州棣花街一个农民大家庭.他家境寒微,外表木讷,相貌平平,体质赢弱,资质平常,在同龄人中没有丝毫的心理优越感.在学校中,体育课是贾平凹最不擅长的科目,各种项目中,他均无出色的表现.沙坑跳远不行,篮球技术平庸,为此他常常自卑而黯然神伤.不如意时,他便独自远离人群,默默呆想,寂寞和自卑感充溢心头. 贾平凹曾在一篇《性格心理调查》的文章中说:"喜欢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着.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不被人重视,愈是躲人;恶性循环,如此而已."J 拍他在《自传--在乡问的十九年》文:搴又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后,便开始了更孤独,更枯燥的生活.班里的干部子弟皆骄傲,在衣着上,吃食上以及大大小小的事情上,用一种鄙夷的目光视我.农家的孩子愿意和我同行,但爬高上低魔王一样疯狂使我反感,且他们因我屠弱,打篮球从不给我传球.拔河从不让我入伙……"llJ4 勰因孤独而带来的自卑感,让幼年贾平凹的内心受到了伤害,这种由创伤积累成的伤疤,结痂成他轻易不去触碰的隐秘地带. "文革"期间,贾平凹遭遇了重大家庭变故,当教师的父亲突然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并被监督劳动.家庭的不幸,让他过早地尝遍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迫于无奈,贾平凹中断了学业,重返土地回家务农,过早地担当起家庭的责任.矮小,赢弱,体重只有七十来斤的他,被生产队长分配和婆娘女子们一起干活,一天只记三工分,而本具有性别劣势的妇女们,每天都能挣八分.强烈的对比,让他无地自容,羞愧难当.那时的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只能靠体力战天斗地,以最原始的方式,向土地索取生产,生活资料.在这种情形下,先天生理素质的不足,便意味着生存能力的低下.在几近原始的丛林法则面前,贾平凹再一次陷于弱势地位,不免感到极度的自卑和沮丧.残酷的生存现状,使他逐渐形成面向自我的内向性格. 对于作家来说,自卑和敏感也许并不意味着不幸.事实证明,正是这种自卑和敏感促使,贾平凹从少年时代就形成了一种老成内敛,坚忍不拔,忍辱负重,自立自强,讷于言而敏于行的风格和精神.他说:"懦弱阻碍了我,懦弱又帮助了我.从小我恨那些能言善辩的人,我不和他们来往. 遇到一起,他愈是夸夸其谈,我愈是沉默不语;他愈是表现, 我愈是隐蔽;以此抗争,但神差鬼使般,我却总是最后胜利了."奥地利着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便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收稿日期]2009-09-13. [作者简介】彭积春(1984 一),男,湖南衡阳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何文辉(1980 一),男,湖北广水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总第111 期彭积春等:论贾平凹生平经历对其创作心理的影响?81? 境--来使我们脱离掉这种感觉."_2A?阿德勒甚至说: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它是人类在改进他们的整个情境,在对宇宙做更进一步的探知,在试图更妥善地控制自然时,努力奋斗的成果.事实上,依我看来,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l2 心理学家荣格曾指出,"内倾的特点是把自我和主观心理过程放在对象和客体过程上或者无论如何总要坚持它对抗客体的阵地,由此赋予主体高于对象的价值,客体不过是主体心理内容的标志"』.曾有一位青年作者问海明威" 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什么",海明威回答说-- "不愉快的童年".贾平凹"不快乐的童年"也是他精神创伤和心灵孤独形成的原因,导致了他自卑情绪的积累和定型. 在贾平凹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其主要代表作中的主人公常常带有自恋和自我拔高的倾向,这正是作者以外在主体意识的高扬来对抗客体以超越自卑的表现.在1983 年, 贾平凹曾将自己的创作之路比喻为拽着碌碡上台阶,在回顾自己的创作时,说:"有人讲我的散文要比小说好,我生气了,就不写散文专门攻写小说.我有一种怪脾气:你说我啥不行,我就要弄啥,你说我弄啥行我就不弄了."无论是拽着碌礴上台阶的创作态度,还是"你说我啥不行,我就要弄啥"的怪脾气,我们都不难从中看到由贾平凹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忍辱负重,自尊自强的心理特质,更看到一种发现自己所处地位的卑微而希望加以改进的对自卑的超越.按照心理学的规律,人需要保持心理状态的平衡,否则,人会感到压抑难受,心理扭曲.在心理的天平上,假如自卑的一边过于沉重,那么势必引起自傲砝码的增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反作用力",人常常藉此来维持个体心理的平衡,避免心理感觉的不适. 二青年身份的变更与作品中情感的投射命运有时是难以琢磨的,一个人永远不知道人生的下一个十字路口将会出现怎样的风景.一次偶然的机会,由于出色的表现,在水库工地上写标语的贾平凹,被领导看中而选人编辑部,不久之后又被幸运地推荐到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从此,贾平凹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突变-- 终于逃出农门,变成城里人. 带着惶惑,兴奋的心情,贾平凹与故乡依依作别,而未来的城市将会以何种面貌向他呈现呢?贾平凹在作品中吐露了自己初到城市的慌乱,"一看见高大的金碧辉煌的钟楼,我几乎要吓昏了.街道这么宽,车子那么密,我不敢过马路.打问路程,竞无人理睬.草绳捆一床印花被子,老是往下坠.我沿着墙根走,心里又激动,又恐慌.坐电车,将一顶草帽丢失了.去商店,看见了香肠,不知道那是什么, 问服务员,遭到哄堂大笑.我找不着厕所,急得变脸失色, 竞大了胆儿走进一个单位的楼上,看见'男厕所'字样,进去,却见一排如柜一样的摆设,慌忙退出来,见有人也进去了,系着裤带走出来,便疑惑地又进去,水火无情,逼得我一拉那柜的门儿,才发现里边正是大便池子……".初入城市的窘迫和自卑,让贾平凹记忆深刻. 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文学既是作家对外部世界的描摹,又是作家内在心理世界向外的折射,因此,作家的思想情感,心理特征对作品的创作风格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贾平凹青少年时期的这种自卑孤独,一直影响着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之路.贾平凹在《小说选集》序言中说:"我愈来愈觉得我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不足","创作二十年里,我是极看贱我的作品的"l1]抛一瑚.他在《废都》后记中,谈到完成此书时说自己颇费周折,用尽心力,搔秃了头发,淘虚了身子,却苦恼于仍没写出美文来,言语之间自卑浮现.他有时为自己的书写下这样的标题--《我是农民》,但是当别人谈论他的乡下人身份和农民意识时,他却颇为敏感.在《土门》后记中,贾平凹写道:"……我进城二十多年了还常常被一些城里人讥笑.他们不承认我是城里人,就像他们总认为毛泽东是农民一样,似乎城市是他们的,是他们祖先的,但查一查他们的历史,他们只是父亲辈,最多是爷爷辈才从乡下到城的."贾平凹话语中有意无意间的高傲和敏感,常常隐含着自卑心理的暗影. 其实,许多曾经出身芥末如今功成名就之人,在沐浴成功光环和簇拥鲜花的同时,总难忘却曾经屡受挫折的刻骨铭心之痛,因此他们张扬的欢笑中含有悲凉,高傲的跋扈中现出自卑.在贾平凹后来的作品《废都》中,就有他的某种心理投射.主人公庄之蝶来自农村的草根阶层,早年在西京杂志社受尽了侮辱,这成为他永难释怀的心底阴影.这个情场老手,尽管在都市轻浮的爱情游戏中屡屡得手,春风得意,但是在他众多的女友中,却始终有着不敢触碰的两个女人:当年对他冷漠拒绝不屑一顾的景雪荫和有如"一个苍白而文雅秀丽的影子"的汪妻.在《废都》中,庄之蝶貌似自信而高傲,实则虚空而自卑,常常无意识地颠簸在生活的波峰与波谷之间,往往处在登上巅峰时,才发觉自己即将跌向深渊,可是又往往无力自拔,在难以自救中惶恐不安.当然,现实中的贾平凹并非庄之蝶,贾平凹也没有像庄之蝶那样颓废和堕落,但庄之蝶高傲和自卑相混杂的性格,却一定程度上透露了作家与其相近的心理特征.童年的贾平凹没有俊美的外表和雄壮的体魄,往往是被挖苦,损害的对象. 时至中年,这种儿童时遭受的创伤而形成的"丑小鸭"心态,依然执着地占据着他脆弱敏感的内心世界.于是,潜藏在这个善感锐行的作家心灵深处的自卑心理,不断发酵,膨胀,最终流诸笔端,涂抹在庄之蝶这个人物身上了.贾平凹又在《商州初录》后记中叙述:"社会反复无常的运动,家庭的反应,连锁的遭遇,构成了我是是非非,灾灾难难的童年, 少年生活,培养了一颗羞涩的委屈的心和孤独的灵魂."在生命力量的驱动下,他终于完成了《废都》这本引发颇多争议的小说,进行了一次个体生命河流的精神回溯. ? 8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总第111 期对贾平凹而言,他的自卑首先源于他曾经"乡下人"的身份.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乡村并最终进入大城市的作家,在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中,他没有能够摆脱那份拘谨和不适应,以至于作品也常体现出一种狂,一种傲,一种对乡村生活绝妙歌颂以及一种对城市文明的厌恶,拒斥以及警惕.纵观贾平凹不同时期的作品,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我突破的向往,是其生命力量运行的逻辑起点. 正是清醒于自己的出身,性格以及身份的弱点,贾平凹才要出名.他若要实现自己跳出农门,留在省城的梦想,就必须在创作上有出息,有名气.也许别人是否出名无关紧要,但贾平凹觉得自己如果不能靠创作成名,将会永远一蹶不振,所以成名的心理需求是他战胜自卑,获得自信能力的力量源泉.他以脚踏实地的创作努力攀援着人生的高峰, 用自己的勤奋和耐力丈量着心灵与文学之路的光荣与梦想,最终奠定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 三中年时代自卑中情感的超越影响个体性格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先天的遗传机体,二是后天的成长环境.其中,后者影响巨大,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自1980 年代末以来,文学造诣本已渐入佳境的贾平凹,却祸不单行,厄运接连而至.先是染上肝炎, 后又出现了重大家庭变故--父亲去世,妹夫夭折,婚姻突变.生活的巨变,让贾平凹措手不及却又无可奈何.生性敏感的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便又毫无提防,肆无忌惮地滋长开来. 情结是指无意识内挟有情感力量的观念集团.当一个人的自卑在没有发展成为自卑情结时,并不是完全消极的, 否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苦,他(她)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正是在这种补偿性的追求行动中,个体才获得一种属于自己的优越感,这便是超越.大凡伟大成功的人物,其奋斗的过程便是对其内心自卑进行超越的过程. 作家因人生的不幸而造成自卑,忧伤,失意的情感体验所形成的心理失调状态,必然要寻求某种精神补偿,艺术便是宣泄的手段之一.写作是作家精神的投射和"苦闷的象征",可以使他压抑的情感得到缓解和渲泄,又可使他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难以实现的愿望得到替代性满足.贾平凹需要为自己的自卑情结寻找到跨越的途径,写作便成为了他满足内心需求的手段. 文学是贾平凹的爱好和专长,文学创作之路契合了贾平凹敏感而丰富的心灵世界,他用文学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安放生命的精神家园.文学作为离人的心灵最近的意识形态,它能够最直接地反映人的内心情感与思想,同时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与广大受众零距离接触,实现作品的物质收益和精神价值.贾平凹在《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中曾这样表白:"对于我来说,人生的台阶就是文学的台阶,文学的台阶也就是人生的台阶."j4 文学创作最大程度上使贾平凹实现了他的自身价值,温暖了他的心灵,使他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繁华都市面前,在充满乡村情结的内心世界中,树立起征服城市的自尊与信心. 在当代中国的文坛上,贾平凹是为数不多的在批评家面前时常保持低调姿态的作家之一.当他的作品好评如潮时,他的自我评价却不高,甚至表现出一种自卑心态.然而,他的持续不断的文学创作活动便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补偿性活动. 自卑作为一种心理状态,通常是因为对自己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不满足和不自信造成的,而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却是多样的,或是极度的谦卑,或是极端的自尊,这种自卑情结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体现,而贾平凹也是其中之一.正是现实社会对自我价值追求的无视,才激发了作家对超越现实的艺术世界的强烈渴求.一个无价值,被歧视的存在,没有超越,他就没有出路.所以贾平凹的超越意愿来得尤为强烈,他文学之路的指向深深地埋藏在他现实的处境和个体潜意识中.为改变现实处境,贾平凹极力想通过写作成为名人,"名"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它的正效应, 这当然不只是指由于出名而给他带来的各种物质上的收获及利益,而主要是指名人效应在精神上所拥有的优越感,正是"为了出名"而激发的巨大心理动力,让他奋笔不辍.贾平凹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盛名是搞创作的人企望不已的, 一种被承认,一种安慰和刺激.文人们'甘于寂寞'之谈, 其实这或许是一种未吃到葡萄的狐狸式的遁辞.自古文坛名利场,可能许许多多的文学学子开始从文都有成名获利之想,而一旦进人文道,方觉醒这是一项事业,增加了责任感和控制力." 创作冲动,是作家在艺术感受和艺术发现中因动情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要求.文学是贾平凹命运的归宿地,文学帮助他完成了心理转换和对自我的认同.他通过一系列文学作品的问世,持续引起不小的轰动,个体价值得到了社会和自我的认可,借此艰难地完成了从心理自卑到情感超越的过程.从跨出农门到城市打拼,从委曲求全的'假声写作'到文化意识现代性的觉醒和追求,从对"成名'的功利需求到对' 成功"精神追求层面的升华,贾平凹以文学为支点,在与自卑进行博弈的人生历程中,一步步踏上了自我超越的台阶,实现了个体--社会--文化的多重超越和蜕变,达到了他事业与人生的高峰,完成了从自卑到超越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贾平凹.贾平凹文集:第七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2]A?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黄国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3]岳川.精神分析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81. [4]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 1993(4):54-64. [5]张英.文学的力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44. [6]贾平凹.土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335. (下转第99 页) 总第111 期谢洪欣等:从拟声到言说?99? 参考文献: [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蒲松龄.聊斋俚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3]普吉.五灯会元[M].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459 【4]赜藏.古尊宿语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5]张月中,王钢.全元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6】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7]郭小亭.济公全传[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156 [8]文康.)L-k-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514. 【9】曹雪芹,高鹊.红棱梦【].西安:三秦出版社,20Q6:343. FromOnomatopoeiastoDiscourse DiscussionontheSourceofaClassofWords'Meaning inShandongDialectsofMingandQing XIEHong-xin,ZHANGJian (ShandongEconomicsInstitute,Jinan,250014,China) Dynasty Abstract:Basedon"JinPingMeiCiHua",''XingShiYinYuanZhuan","LisaZhaiLiQ-''theset hreelanguageMaterialsaclassofOnomato- poeiaswhichbecameverbsinShandongdialectofMingandQingDynastyisdiscussed.Wefo undalotofonomatopoeiaschangedintoverbs.These words~onletinle$ateonomatopoeias.fionletinle$a 她verbs,alsoinShandongdialecttheverbs'meaningwhichtheseonomatopoeiasevolvedisnol onger atemporaryusage.buttheinherentusage. Keywords:Shandongdialect;onomatopoeia;verb (责任缩校:文中J {上接第82 页) OnJiaPingao'SPsychologicalInfluenceofLifeExperience onHisCreation PENG 一chun.HEWen-hui (HumanitiesInstitute-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gtan-411201,Chi na) Abstract:JiaPingsa'screativepsychologyisanaturaldevelopmentchangeprocess,whichisi nfluencedbyhislivingenvironment?personality?hobbie8-life.fortuReandpersonalaestheticpursuitofotherfactors.Inferiorityishismentalstateofaprominentfeature.Thecomplexandrichinner woddwhichJiaPingeoovertakesinferiorityishisreasonsforwritingthenoveltext.alsothewi ndowthatWeopenhisliteratureworld? Keywords:JiaPingao;inferiority;overtake (责任编校: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