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紫花苜蓿新品种引种试验

紫花苜蓿新品种引种试验

间是 9 2 月 7曰, 次刈割时间分别间隔约为 4 天 3 5
14 物候 指标 .
1 . 物候 期 观 察 项 目 .1 4
每天 到试验 地观察记 录出苗率 , 分枝期 , 现蕾期 , 盛花 期 , 枯
153 叶 面积 的测 定 ..
12 试 验 地概 况 .
试验 地设在 宁夏大学农学院 的葡萄工程研究 中心 的葡萄基
地( 试验地原为垃圾场改造 ) 。试验地 p ±7源自 土质为沙壤 土 , H ., 土
地 贫瘠 , 肥 保 水 能 力 差 。 保
在盛花期 刈割前 , 品种 随机抽 取 1 备 0株 , 每株 取上 、 下 中、 三个部位 的叶子 , 取来的叶子不要重 叠, 平铺在 1 c O m×7m的透 c 明塑料小袋里 , 然后用叶面积仪 对其测定 , 取平均值。
22 生 物学 观测 结果 .
2 . 植株 茎粗 和高度 测定 结果 ( .1 2 见表 2 ) 22 刈割时牧 草的干鲜比 .2 . 由表 3可 以看 出干 鲜 比都 在 02 .0以上 ,干鲜 比最 大 的是 1 0 4为 02 , 30 .8 干鲜 比最小的是 1 0 4为 02 ; 50 .1 干鲜比最大和最
1 . 田 间管 理 .2 3 r
株, 用面积为 4 c 0 m×4 c 0m的硬 纸板放 在苜蓿 植株 的根部 , 拍 并 打植株使 叶片上 的虫子抖落下来, 数虫子 的种类和数量。
播种前 灌底墒水 1次 , 播种后再灌水 1次保墒。生育期 内中
耕 除草 3 并且配合灌水 。在秋 季的枯黄期深 灌水 1次 以保 证 次
业提供优 良的牧草 品种 。
青调查 。调查样方面积为 1l m I×1 。 l

紫花苜蓿饲喂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饲喂价值及高产栽培技术

土壤的要求 不 高,但 为 保 证 紫 花 苜 蓿 较 高 的 产 量 和 质
物质中含粗蛋白质 20%~22% 且 氨 基 酸 种 类 齐 全、比
量,应选择肥力充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偏碱
/kg;钙 3% 4 。此外还含 有 丰 富 的 维 生 素、微 量 元
MJ
素与天然色素。紫花苜蓿含有的胡萝卜素、叶绿素、叶
明,在生 产 实 践 中 可 用 5% ~15% 发 酵 苜 蓿 颗 粒 等 量
替代基础饲粮饲喂 70~105 日龄雌性临武鸭。
合理利用紫花苜 蓿 能 提 高 动 物 生 产 性 能,改 善 畜
产品品质。董金金 等 [9]指 出,紫 花 苜 蓿 应 用 在 奶 牛 生
产中,能降低精料投 放 量,增 加 采 食 量 及 产 奶 量,提 高
牛奶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刘艳娜 [10]研 究 表 明,用 苜 蓿
青干草替代适量的精料补充料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
能,改善 乳 品 质,增 加 收 益。 韩 康 康 [11]、陈 文 雪 等 [12]
研究表明,用苜蓿草粉替代部分花生秧饲喂波尔山羊,
能改善波尔山羊肉品质。齐梦凡 [13]研 究 表 明,猪 饲 粮
中添加适量紫花苜蓿 草 粉 能 提 高 母 猪 的 繁 殖 性 能、产
活仔率 和 初 生 窝 重,促 进 仔 猪 生 长。 刘 婷 [14]研 究 表
明,初产母猪日粮中添加 20% 苜蓿草 粉 能 提 高 生 产 性
能。赵娅等 [15]研究表明,
20 周龄海兰灰蛋鸡日粮中添
[ ]
6.
521 ,在整地的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情况施加农家肥和
i
ng

要: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高,适口性 好,饲 粮 中 应 用 紫 花 苜 蓿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引言:紫花苜蓿是一种广泛栽培的多年生豆科植物,被广泛用作饲料和土壤改良作物。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可预测的降水情况,旱灾导致了紫花苜蓿的大面积凋萎和减产问题。

因此,针对抗旱性的评价和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品种对于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饲料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植物的抗旱性参数植物的抗旱性是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以及生长发育的适应能力。

常用的抗旱性参数包括相对含水量、导度、凋萎系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评估紫花苜蓿在干旱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

2.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抗旱性比较根据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表现,可以进行室内和田间试验来评估其抗旱性能。

在室内试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植物生长介质中的水分来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然后观察和测量植物的生理和生化参数。

田间试验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通过评估紫花苜蓿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和产量来比较其抗旱能力。

3. 抗旱性与遗传相关性根据过去的研究,紫花苜蓿的抗旱性与遗传因素相关。

通过遗传分析、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技术,可以鉴定出与抗旱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和遗传标记。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辅助育种工作,选择和培育出更具抗旱性的紫花苜蓿品种。

4. 抗旱性改良与育种策略为了改良紫花苜蓿的抗旱性,可以采取基于遗传多样性的育种策略。

这种策略包括收集和保护遗传多样性、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筛选和选择抗旱性状、进行杂交和选择育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

育种工作需要长期而系统的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和观察,以获得更好的抗旱品种。

结论:紫花苜蓿作为重要的饲料和土壤改良作物,在抗旱性改良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评价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理解抗旱性与遗传相关性,应用育种策略进行遗传改良,可以为解决紫花苜蓿干旱胁迫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紫花苜蓿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紫花苜蓿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紫花苜蓿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陈淑萍;罗海军;李琴;杨桂香;雍海威;方秋香
【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植物,适应性强,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好,素有“牧草之王”之称,在我县已推广多年。

但多年来由于农民只重视粮食作物的种植,使优质牧草得不到大面积推广。

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小麦、玉米价格的下降及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我县经济结构从两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化,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陈淑萍;罗海军;李琴;杨桂香;雍海威;方秋香
【作者单位】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
山,753500;平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夏,石嘴山,75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1.022
【相关文献】
1.紫花苜蓿引种试验初报 [J], 庞丹波;李生宝;潘占兵;董立国;蔡进军;张源润
2.紫花苜蓿品种在银川地区的引种试验初报 [J], 李亚娟
3.WL525HQ紫花苜蓿引种研究初报 [J], 吴晓祥;杨士林;马兴跃;杜杰亮;朱兴宏;张丽春
4.WL525HQ紫花苜蓿引种研究初报 [J], 吴晓祥;杨士林;马兴跃;杜杰亮;朱兴宏;张丽春
5.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J], 吴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苜蓿检验报告(一)

苜蓿检验报告(一)

苜蓿检验报告(一)苜蓿检验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农业生产中,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饲草或绿肥,被广泛种植和使用。

为了确保苜蓿的品质和安全性,以及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评估,苜蓿的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检验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苜蓿进行全面检验,包括生长环境、品质评估和安全性检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检验内容1. 生长环境评估•检验苜蓿种植地的土壤成分,包括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养分含量等。

•测定苜蓿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

•分析苜蓿种植地的化学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

2. 品质评估•评估苜蓿的纤维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饲料价值。

•检测苜蓿中的病菌和有害昆虫,评估植株健康状况。

3. 安全性检测•检测苜蓿中的农药残留情况,确保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检测苜蓿中的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四、检验方法为了准确评估苜蓿的生长环境、品质和安全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检验方法:1. 生长环境评估•土壤分析:采集苜蓿种植地的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

•环境监测设备:安装温湿度计、光照计等设备,对苜蓿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化学分析:采集苜蓿植株样本,进行重金属和化学污染物分析。

2. 品质评估•化学分析:测定苜蓿中的粗纤维、粗蛋白等指标,评估饲料价值。

•病原检测:采集可疑植株样本,利用PCR技术检测病菌和昆虫。

3. 安全性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采集苜蓿样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析农药残留情况。

•微生物检测:采用菌落计数法检测苜蓿中的细菌和真菌。

五、检验结果经过对苜蓿进行全面检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苜蓿种植地的土壤成分良好,有机质含量适宜,酸碱度和养分含量处于正常范围。

2.苜蓿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符合苜蓿生长的要求。

3.苜蓿植株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病菌和有害昆虫。

纤维素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达到预期水平,具有较高的饲料价值。

4.苜蓿中未检出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情况也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六、结论根据对苜蓿的全面检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苜蓿种植环境良好,适合生长。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曹宏;章会玲;盖琼辉;陈红;赵满来【期刊名称】《草业学报》【年(卷),期】2011(020)006【摘要】在半干旱的陇东中部地区,对2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抗逆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系列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显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大多数国外品种的抗旱、抗寒性不如甘农1号等国内品种.2)在3年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陇东苜蓿增产6.4%~25.2%,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将22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4个等级,其中,皇冠、甘农1号综合评价最高.3)结合增产幅度,可以认为,甘农1号、皇冠、阿尔冈金、牧歌、巨人等品种,增产极显著、抗旱抗寒性强,稳产性好,综合评价靠前,适宜在庆阳全市大面积种植;甘农2号、苜蓿王、新疆苜蓿、甘农3号、三得利,增产显著,稳产性、综合评价较好,各地可根据生态条件、品质特性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种植.【总页数】11页(P219-229)【作者】曹宏;章会玲;盖琼辉;陈红;赵满来【作者单位】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甘肃庆阳745000;陇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S541+.103.7【相关文献】1.阿里地区10个燕麦品种引种试验及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J], 巴桑多吉;扎西平措;索朗次仁;塔给多吉2.2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甘肃两个地区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J], 孙万斌;马晖玲;侯向阳;穆怀彬3.应用灰色关联度对7种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J], 魏卫东;井国智4.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及生产性能评价 [J], 陈积山;张月学;高超;邸桂丽;朱瑞芬;谢学军;刘震5.十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哈尔滨地区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J], 刘杰淋; 王建丽; 申忠宝; 韩微波; 朱瑞芬; 陈积山; 李佶恺; 刘凤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昭苏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昭苏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昭苏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李海;孟小惠;贠静;马江飞;邓海峰【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07(044)B06【摘要】2002年和2005年对WL232、苜蓿王、全能苜蓿、费纳尔、阿尔冈金、苜蓿王、新牧1号进行引种试验。

并做了品种比较,筛选适合该地生产的优质、高产的苜蓿品种。

结果表明:两年平均产量最高的是阿尔冈金。

鲜草产量为27033.13kg/hm2(干:7009.08kg/hm2),最低的是WL232。

为23770.4kg/hm2(6004.99kg/hm2)。

鲜干比最小的是全能苜蓿3.83:1,最高的是霍普兰德4.05:1。

陇东苜蓿、霍普兰德、新牧1号、宁夏苜蓿易感病;综合考虑产草量、鲜干比、茎叶比,阿尔冈金、新牧1号、全能苜蓿较好,但新牧1号抗病性较差。

【总页数】3页(P217-219)【作者】李海;孟小惠;贠静;马江飞;邓海峰【作者单位】伊犁州昭苏马场,新疆昭苏835602;泽普县奎依巴格镇兽医防疫检疫站,新疆泽普844804;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51.7【相关文献】1.昭苏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J], 李海;孟小惠;贠静;王高峰;马江飞;邓海峰2.昭苏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J], 李海;孟小惠;贠静;王高峰;马江飞;邓海峰3.包头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研究 [J], 王永光;郭永萍;杨洁;张焱4.北亚热带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J], 吴文荣;李娴;徐驰;袁福锦5.优质紫花苜蓿引种品比试验 [J], 郑爱华;何振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南部山区紫花苜蓿新品种抗旱性评价与筛选

宁夏南部山区紫花苜蓿新品种抗旱性评价与筛选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1):20-23基金项目: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草学学科)项目(NXYLXK2017A01)。

作者简介:李奇铮(1982—),男,宁夏中宁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苜蓿新品种选育与栽培,E-mail:75960852@。

*通信作者:于钊,研究员,研究方向:草学。

收稿日期:2022-02-07干旱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与分布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之一,其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在所有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1]。

紫花苜蓿是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其根系发达,可有效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高产,优质,分布广,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

我国北方是苜蓿的主要栽培地区,然而,日益加剧的干旱严重威胁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构成[3]。

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苜蓿品种单一,以当地苜蓿品种为主,经长期自繁自种,退化严重,产草量低,品质差,严重制约宁夏南部山区苜蓿产业化发展与生态恢复[4]。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苜蓿生产中主栽品种缺乏的问题,课题组开展国内、外优质紫花苜蓿品种的引进评价与筛选研究,筛选出适应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抗旱苜蓿品种,以期为宁夏南部山区乃至宁夏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宁夏南部山区紫花苜蓿新品种抗旱性评价与筛选李奇铮,于钊*,顾亚荣,何莉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为筛选出适应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苜蓿品种,选取21份国内外优质紫花苜蓿,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开展抗旱试验。

利用苜蓿综合耐旱评级标准,从苜蓿存活率、发芽指数和平均分指数3个方面评价参试苜蓿品种的抗旱性。

结果表明,甘农6号、陇东苜蓿、敖汉苜蓿为强抗旱型品种,甘农4号、甘农8号、公农1号、勇士为较强抗旱型品种。

苜蓿种子在干旱复水后的存活率与幼苗第4天、第5天、第16天时的发芽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初步表明苜蓿种子发芽所用时间越少,其后期的抗旱性表现越差;发芽所用时间越长,其后期抗旱性表现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半干旱的陇东中部地区,对2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 和 抗 逆 生 理 测 定 ,结 果 表 明,1)各 品 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 WL 系列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显蕾初花期 差 异 显 著;大 多 数 国 外 品 种 的抗旱、抗寒性不如甘 农 1 号 等 国 内 品 种。2)在 3 年 干 草 产 量 中,有 14 个 苜 蓿 品 种 比 陇 东 苜 蓿 增 产 6.4% ~ 25.2%,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将22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 4 个 等 级,其 中,皇 冠、甘 农 1 号 综 合 评 价 最 高。3)结合增产幅度,可以认为,甘农1号、皇冠、阿尔冈金、牧歌、巨人 等 品 种,增 产 极 显 著、抗 旱 抗 寒 性 强,稳 产 性 好,综合评价靠前,适宜在庆阳全市 大 面 积 种 植;甘 农 2 号、苜 蓿 王、新 疆 苜 蓿、甘 农 3 号、三 得 利,增 产 显 著,稳 产 性 、综 合 评 价 较 好 ,各 地 可 根 据 生 态 条 件 、品 质 特 性 和 种 植 目 的 ,选 择 适 宜 品 种 进 行 种 植 。 关 键 词 :紫 花 苜 蓿 ;品 比 试 验 ;产 量 性 状 ;稳 产 性 ;层 次 分 析 ;陇 东 地 区 中图分类号:S816;S541+ .1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1)06-0219-11
据西峰气象资料分析,2003 年苜蓿生育期内(4-11 月)降水量 1 001.3 mm,比同期历年值高 51.6%,日均 气 温 比 同 期 高1.5℃ 。2004 年 苜 蓿 生 育 期 内 降 水 量 485.9 mm,比 同 期 历 年 值 减 少 7.82% ,日 均 气 温 偏 高1.4℃ 。 2005 年 苜 蓿 生 育 期 内 降 水 量 506.9 mm,比 同 期 历 年 值 减 少 3.84% ,日 均 气 温 偏 高 1.3℃ ,但 当 年 春 旱 比 较 严 重 , 对 苜 蓿 第 1 茬 产 草 量 影 响 很 大 ,特 别 在 5 月 降 水 量 为 35.2 mm,比 常 年 同 期 值 减 少 43.9% 。 其 中 11-12 月 降 水 量 仅 7 mm,比 同 期 历 年 值 减 少 63.5% ,造 成 严 重 干 旱 ,影 响 苜 蓿 越 冬 率 。 1.2 试 验 设 计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研 究 区 概 况
试验于2003-2005年设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陇东学院农场。地理位置为东经 107°38′,北纬 35°44′,海拔 1 421.9 m;年 均 气 温 8.7℃ ,年 降 水 量 527.1 mm,年 日 照 时 数 2 457.8h,无 霜 期 176d。 属 陇 东 中 部 半 干 旱 塬 区 生 态 类 型 。 试 验 地 土 壤 肥 力 中 等 ,前 茬 玉 米 (Zea mays),播 前 施 磷 肥 750kg/hm2,尿 素 225kg/hm2。
参试苜蓿品种22个,其中国外品种15个,国内品种7 个,以陇东苜蓿作对 照。 对 各 品 种 的 种 子 净 度 和 千 粒 重进行了测定,并在25℃、水分充分的培养箱中,用滤纸作苗床培养到第7 天,重复 3 次,统计发芽率。 参试品种 的 名 称 、原 产 地 、来 源 和 种 子 质 量 见 表 1。
1.3 测 定 项 目 及 方 法 1.3.1 物候期 参考韩清芳和贾志宽 的 [22] 方 法,苜 蓿 品 种 每 小 区 留 2 行 进 行 物 候 期 观 测,鉴 别 的 标 准 是:50% 的 植 株 达 到 某 一 个 生 育 阶 段 为 某 生 育 期 ;10% ~20% 的 植 株 达 到 为 初 期 ,70% ~80% 达 到 为 盛 期 。 1.3.2 株 高 每 年 第 1 茬 初 花 期 测 产 前 ,每 小 区 随 机 选 10 株 ,观 测 每 株 自 地 面 到 顶 端 生 长 点 高 度 ,求 其 平 均 值 。 1.3.3 分枝数 参照魏臻武等 的 [23] 方法,每年第 1 茬 初 花 期 测 定 地 表 根 茎 部 形 成 的 分 枝 数;为 了 方 便 测 定,在 小区内随机测定15cm 样段内植株株条数,重复3次。 1.3.4 根系性状 每年越冬前10月中旬,选有代表性地段,每品种挖根10株(第1 重复 1 株,2~4 重复每小区 3 株 ),根 深 100cm,分 别 测 定 主 根 长 度 、根 颈 直 径 、侧 根 数 ,取 平 均 值 。 1.3.5 越冬率 每年10月中旬-11月上旬,在2~4 重 复 的 每 小 区 选 2,5,8 三 行,入 冬 前 查 明 株 数,返 青 后 再 数 植 株 存 活 率 ,然 后 将 各 品 种 3 个 重 复 9 行 株 数 累 计 作 越 冬 率 观 测 值 。 1.3.6 草产量 在初花期每小区随机取样1m2,重复3次,齐地刈割后称重量,取 平均 值 为鲜 草产 量,根据鲜 干 比 计 算 干 草 产 量 。2003 年 只 测 定 1 茬 ,由 于 第 3 茬 在 当 地 占 苜 蓿 总 产 量 的 比 例 一 般 小 于 20% ,为 了 保 证 越 冬 ,并 便 于 根 系 测 定 ,故 2004-2005 年 测 产 前 2 茬 ,第 3 茬 不 测 产 ,只 记 载 生 育 时 期 。 1.3.7 鲜 干 比 和 茎 叶 比 测 产 时 ,每 品 种 混 合 后 称 鲜 草 500g,将 茎 和 叶 分 开 ,自 然 风 干 后 分 别 称 重 、求 和 ,计 算 茎 叶 比 (茎 干 重/叶 干 重 )和 鲜 干 比 (植 株 鲜 重/茎 叶 干 重 )。
试 验小区面积20m2(4m×5m),行距0.40m,4次重复,其中1个重复用作物候期、根系等性状观察,其他3 个重复作鲜草产量等指标的测定,随机排列。参考郭正刚等 和 [5] 曹致中 的 [21] 方法,按基本苗240万株/hm2,田 间 出 苗 率 80% ,根 据 测 定 的 种 子 用 价 (种 子 用 价 = 发 芽 率 × 净 度 ,表 示 种 子 能 够 实 际 使 用 的 程 度 )和 千 粒 重 ,计 算 实 际 小 区 播 种 量 。2003 年 5 月 16 日 趁 自 然 墒 人 工 开 沟 条 播 ,播 深 1.5~3.0cm,旱 地 耕 作 ,生 育 期 及 播 前 不 进 行 灌 溉。其余管理同大田。
甘肃是苜蓿种植大省,目前全省苜蓿种植面积达51.9万 hm2,占全国种植面 积 的 38%,始 终位居 全 国之首; 环县、会宁等县苜蓿留床面积接近6.67万 hm2,在酒泉、张掖、金昌、白银、庆阳等 地 形 成 了 较 为 明 显 的 苜 蓿 优 势 产业区 。 [6-8] 近年来,在甘肃和全国同类地 区,许 多 学 者 从 不 同 角 度 对 当 地 引 进 苜 蓿 品 种 进 行 了 比 较 研 究,马 维 国 对 [9] 甘肃河西走廊引进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适应性 研 究 和 经 济 效 益 比 较 分 析 ,得 出 农 宝 表 现 出 较 高 的 产 草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在甘肃河西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郭正刚等 运 [5] 用聚类分析法评估了9个不同紫 花 苜 蓿 品 种 在 甘 肃 定 西 的 适 应 性 ,结 果 显 示 ,巨 人 201 和 三 得 利 较 其 他 7 个 品 种 在 中 部 黄 土 丘 陵 区 的 整 体 适 应 性 好;高婷等[10]在宁夏盐池县对引进的15个美 国 优 质 品 种,综 合 考 虑 生 育 期、株 高、密 度、产 草 量、茎 叶 比、越 冬 率 等指标,进行了引种适应性研究。另外,王铁梅 和 卢 欣 石 对 [11] 内 蒙 古 干 旱 草 原 区 引 进 品 种 进 行 了 抗 旱 性 分 析 评 价,莫本田等[12]、张鸭关等 在 [13] 贵州南部运用层 次 分 析 法 对 引 进 品 种 进 行 综 合 筛 选,吕 林 有 等 对 [14] 辽 西 北 风 沙 半干旱区的引进苜蓿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的观测和聚类分析。这些研究为当地苜蓿品种的引进和综合选择提供 了科学依据。
220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11)
Vol.20,No.6
区[8]。2001年以来,随着全国苜蓿产业热的兴起,当地大量引进国内外 苜 蓿 优 良 新 品 种,截 止 2006 年 底,仅 庆 阳 市 引 进 新 品 种 30 多 个 ,占 总 播 种 面 积 的 60% ,许 多 是 从 国 外 引 进 ,或 从 其 他 地 区 引 进 ,累 计 苜 蓿 留 存 面 积 达20.4 万 hm2。但一些地方引种盲目,个别县乡甚至只种1种“洋苜 蓿”,出现了秋播苜蓿 大 面 积 越 冬 死 亡,春 播 苜 蓿 撂 荒翻种等惨痛教训 。 [15] 因此,评价它们在 陇 东 干 旱 地 区 的 适 应 性,成 为 当 地 紫 花 苜 蓿 产 业 化 种 植 的 前 提 条 件。 虽 然 不 少 学 者 对 当 地 苜 蓿 的 发 展 前 景 及 对 策 、发 育 规 律 与 气 候 潜 力 、抗 旱 性 与 经 济 效 益 、丰 产 栽 培 技 术 、生 长 年 限 与产草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但 [8,16-20] 对于苜蓿品 种 的 引 进 比 较 试 验 报 导 较 少 ,特 别 是 运 用 若 干 指 标 对 一 些 引 进 品 种 的 适 应 性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和 评 价 ,尚 未 见 报 道 。 为 此 ,在 2003 年 引 进 了 22 个 国 内 外 优 质 紫 花 苜 蓿 品种,进行引种观察和比较试验,旨在为选择适合陇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的紫花苜蓿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多年生的优良豆科牧草,其营养价值高,生 产 潜 力 大,用 途 广 泛,在 我 国 西 部 半 干旱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地位,素有“牧草之王”和“饲料皇后”的美称 。 [1] 目前我国苜蓿品种单一、老 化 且 产 量 低 、质 量 差 、病 虫 害 发 生 严 重 ,地 方 品 种 的 紫 花 苜 蓿 虽 有 较 好 的 适 应 性 ,但 品 质 和 产 量 不 能 满 足 半 干 旱 区 生 态 环境建设 和 农 牧 业 结 构 调 整 的 需 要,因 此,引 进 优 质 苜 蓿 新 品 种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2]。20 世 纪 末 21 世 纪 初,我 国苜蓿产业掀起了新的高潮,到2005年底全国苜蓿种植面积曾达到 200万 hm2,居 世 界第 5 位;2004年后,随着 我国落实“三补一免”粮食安全政策,苜蓿产业和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目前我国苜 蓿 种 植 面 积 为 130 万 hm2,每 年 优质商品草的产量为20万t左右 。 [3] 随着农业产业结 构 调 整、西 部 生 态 建 设 的 不 断 推 进 和 养 殖 业 大 力 发 展,特 别 是 2008 年 以 来 ,由 于 受 三 聚 氰 胺 事 件 的 影 响 ,苜 蓿 生 产 经 营 者 、奶 牛 养 殖 业 者 等 清 楚 地 意 识 到 苜 蓿 在 奶 业 安 全 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作 用,苜 蓿 生 产 者 重 拾 苜 蓿 种 植 的 积 极 性,紫 花 苜 蓿 的 产 业 化 功 能 和 种 植 面 积 将 不 断 扩 大 。 [4] 因此,选择和评价适宜的紫花苜蓿品种成为成功建植人工草地及建立优质苜蓿基地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