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八中2012年秋季高三年语文周练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新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新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兜风刘心武按说职业司机对坐车兜风不会感兴趣,可“的哥”青岭却发出这样感叹:“要能跟倪叔一起兜兜风就好啦!”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倪叔到青岭他们那个村子“蹲点”,吃“派饭”轮到去青岭家。
“蹲点”指的是干部下基层工作一段时间,从“点”上取得经验,以后再往“面”上推广。
“蹲点”干部一般住在生产大队队部,吃饭呢,则由生产队干部分派到一些农户,轮流供应,以一定的“工分”作为补偿。
青岭那时候八九岁,他娘给倪叔安排的饭菜好香,光那一盘炒鸡蛋,就让青岭馋涎难禁,可是爹娘不许孩子们上桌,青岭只能扒着门缝偷看,没想到坐在炕上炕桌边的倪叔瞅见他了,就坚持要他进屋上炕同吃,他爹娘怎么代辞也无效,只好唤他进屋,青岭那顿吃得好香!吃完饭,倪叔还留青岭玩,青岭给倪叔说了自编的顺口溜:“河边有个庙,庙里盘个灶,灶上蒸白薯,惹来大老鼠,老鼠甩尾巴,想把白薯拿,狸猫猛一蹦,老鼠忙钻洞,白薯滚出锅,变个大青骡,四蹄呱哒哒,跑到老虎家……”倪叔听了仰脖大笑,如今青岭已经想不清楚倪叔的五官,但那天大笑的倪叔脖颈上暴突的筋腱,只要一回忆,还总能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
后来有一天,倪叔结束“蹲点”,要回市里去了,市里派了一辆吉普车来接他。
那年头,青岭他们那村子,有拖拉机,也来过大卡车,可是很少有小轿车出现,吉普车更是头一遭进村。
不知那最早见到吉普车的人是怎么嚷嚷的,顿时全村轰动,说是“现代化来了”,那时候也不懂什么是“现代化”,反正一听说“现代化”就感觉幸福从天而降,连小脚老太太也忙出屋去开眼迎福。
福建省安溪八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安溪八中2012-2013学年高二年第二学段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每格1分,共6分)1.(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行路难(其四)》)(2),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二、课内外诗歌赏析(16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2—3题(每题3分,共6分)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4.对以下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丁都护歌———唐·李白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鸣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A.首四句,作者把纤夫的生活放在商业稠密的背景上,纤夫的形象跃然纸上:挽着纤绳喘着粗气,艰难地拖着船逆流而上。
2012年秋季安溪八中高二年期末考模拟练习

2012年秋季安溪八中高二年期末考模拟练习思想政治试题命题人:陈燕墩 130118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
1.近年来,某社区相继成立了老妈妈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护绿协会等10多个“草根”协会,协会,积极组织本社区居民,自主解决了不少“麻烦事”。
“草根”协会的发展A.增强了政府的权威 B.丰富了基层民主自治的内涵C.推进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D.改进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2.中国有近3亿网民,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形成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
网民通过这个平台发表意见建议,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
表明网络监督①成为有力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民主进步的平台②成为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切实消除腐败现象的关键③成为公民直接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为有效的渠道和方式④成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防止权利受过多约束的途径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3.人大代表,不仅要能“代”,还要善于“表”,就是要参与人大各项决定的表决,充分表达选民的意愿,呼声。
这说明人大代表A.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B.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C.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根据上述北京市统计数据,你可以做出的判断是①选举方式是采用间接选举②选举方式是采用差额选举③民族平等原则得以体现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落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 2012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正式向社会公布。
从此次产生的2270名十八大代表的人员构成看,基层一线党员代表比例提高,先进模范党员代表比例提高,工人党员代表比例较大幅度提高。
“三个提高”①反映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②确保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③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④改变党的阶级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2年7月1日,居民阶梯电价开始全面试行。
安溪八中201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12)

安溪八中201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12)文科综合试题命题人:郑成章唐秀英吴荣坤 120425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144分)本卷共3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下图为黑龙江省2000年(第五次)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黑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数量增加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黑龙江省近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增长率下降B.劳务输出的数量增加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死亡率增加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的浓度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柒物的重要来源。
下图为南京市某年冬季,春季、秋季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季节和空间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区域是A.交通干道旁、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B.居民生活区、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C.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居民生活区D.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交通干道旁4.图中秋季PM10污染物浓度低,原因可能是A.秋季降水少B.大气流动性强C.工业粉尘排放少D.交通流量小比较费用即一个区域某一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区域的该要素的比值,读甲、乙、丙、丁四地三种生产要素相对另一个参照区域的比较费用表,回答5-6题。
5.某集团公司经过对四地考察后,决定在丁地兴办一企业,该企业最有可能是A.造纸工业B.钢铁工业C.石油化工D.电子工业6.该公司决定建一原料指向型的加工厂,其厂址最好在A.乙地B.丙地C.丁地D.甲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面气温上升至0 ℃以上时,在高空中则会出现0 ℃层,此时0 ℃层所对应的海拔高度就是气象学上说的0 ℃层高度。
安溪八中201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1)

安溪八中201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1)文科综合试题命题人:刘文居殷艺芳谢宝珍 120208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144分)本卷共3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县(Q)北依燕山,缓坡地分布有由片麻岩发育形成的土壤。
该县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境内百年粟树随处可见,是我国著名的板栗生产之乡(图l显示为该县生产的板栗)。
早在20世纪40年代,位于我国东部的某国(R)从Q县采集种栗,并调集专家选择和Q县同一纬度(约400N)的本土山区进行了栽培试验,其生长出来的板栗品质却与Q县板栗相差甚远。
据此完成1-2题。
1.同一纬度的山区,R国生长出来的板栗品质不及我国Q县板栗,形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可能是A.光热B.降水C.土壤D.地形2.Q县应分布在我国的A.辽宁省B.河北省 C.陕西省 D.甘肃省下图是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110°E,36°N),在2011年7月18日至7月20日的流量曲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A.测站附近河流开始出现泛滥B.北纬75°有极昼现象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D.纽约属于7月19日4.如果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该地流量曲线的洪峰点呈现向右偏移的情形,原因最可能是A.滥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B.监测站上游建有大型水库C.监测站下游水污染严重D.滥测站下游泥沙淤积河道联合国指定2011年10月31日为“世界70亿人口日”,向全世界敲响了人口警钟,引起了各国关5A.中国 B.俄罗斯 C.印度 D.巴西6.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增长率高于美国B.鼓励中国男性移民美国是解决两国性别构成不合理的可行措施C.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美国D.中美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劳动力都很富余7.老龄化是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C.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D.由于我国“未富先老”,应提高青少年的比重,从而降低老年人的比重读“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防海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米而设计的。
福建省安溪八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学段质量检测(期中)语文试题

安溪八中2012-2013学年高一年第一学段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默写名言名句(10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格1分,共10分) 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青荇(xìng)挥斥方遒(qiú) B、倾圮(pǐ) 浪遏(è)飞舟C、漫溯(sù) D、忤视(wǔ) 星辉斑斓(lán) 冰屑(xuè) A、杀戳 廖廓 沉淀 刎颈之交 B、箕踞 叱骂 深邃 满目疮痍 C、变徵 荆棘 斑斓 剑拔驽张 D、骨髓 寒喧 坍圮 不胜杯勺 4.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第一句诗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第二句诗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第三句诗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5.下面评析的一项是A、《雨巷》一诗,以情而言,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
可谓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
B、《再别康桥》一诗浸透着浓浓的哀愁,沉默的夏虫、康桥,烘托出一种惆怅的气氛。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A、共其乏困 D、已而倍其地约 倍:通“背”,违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四年,晋饥,乞籴于秦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C、夜缒而出 D、吾其还也。
【高三】福建省安溪八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福建省安溪八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说明:秋季安溪八中高三年第一学段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黄莲治 1107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管仲论 [宋]苏洵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①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②,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③。
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霸莫盛于桓、文,(晋)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④之虐,不如孝公⑤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
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高三高考2012届语文模拟试题

杭西高2011年8月高三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dòng) 绯.闻(fěi) 炒鱿.鱼(yóu) 张牙舞爪.(zhǎo)B.谄.媚(xiàn) 箴.言(zhēn) 卡.脖子(qiǎ) 强.颜欢笑(qiǎng)C.悭.吝(qiān) 戕.害(qiāng) 阑.尾炎(lán) 掎.角之势(jǐ)D.蹊.跷(qī) 颔.首(hàn) 酋.长国(qiú) 奴颜婢.膝(bèi)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两会”其间,如何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本地学生一样的学习机会、资助补贴,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B.黄仙洞可谓是百洞中的一朵奇葩,每当她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我似乎又看到了她那历经沧桑的古老面容,和那鬼斧神工的俏丽身影。
C.一个人是否成功往往与行事风格有关:做好每一件份内事,在为人的考卷上才算得上及格,不拘小节,最终会导致七处冒火八处冒烟。
D.信用卡又称‘电子货币”,是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凭证,具有购物、消费、汇对、转账等多种用途,便捷安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香港立法会就有关日本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对日本福岛县核电厂辐射泄漏的应对措施,以及前赴日本的香港旅客的人身安全事宜等向政府提出了紧急咨询..。
B.余秋雨在各个领域都能干得风生水起....,随着上海徐家汇本月23日完成发行申购,作为徐家汇第十大股东,他身价暴增,已经成为“准亿万富翁”。
C.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D.生活中总会有摩擦,有些人的应对模式往往会不断激化矛盾,使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变得一发而不可收......,而有些人则可以扭转僵局,化干戈为玉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溪八中2012年秋季高三年语文周练一、名句填空。
(6分,每小题1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2)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3),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5)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文言文阅读。
(42分)2.解释下列加点字。
(12分,每小题2分)(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疾:(2)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矜:(3)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更:(4)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捐:(5)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羁:(6)其简开解(聪明有知识)年少,欲遣就师。
简: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30分)《万木图》序(明)杨士奇《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
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
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
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
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
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
”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
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愿树木者予之谷,不藉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
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
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
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
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而皆失于兵。
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
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
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
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
是用告诸其来者。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示.其后之人也示:给……看B.将发廪振.之振:通“赈”,赈济、救济C.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徒:只是、仅仅D.使遇治.平之时治:治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5分)A.如.其所当得既悉饭之,乃如.所言B.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多于南亩之.农夫C.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而受施者必尽力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杨达卿乐善好施又充分尊重受施人的一组是()(5分)①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
②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
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⑤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
⑥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⑤⑥D. ①④⑥(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杨达卿先生善心善行有较大影响,既解决了当地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困难,同时也感动了不少士大夫。
B.文中最后一段既表达了对杨达卿先生生不逢时的感叹和惋惜,也表达了对朝廷未能重用杨达卿先生的不满和嘲讽。
C.作者写这篇文章,希望杨达卿先生的后人能继承他的善心善行,坚持不懈,使杨达卿先生精神发扬光大。
D.本文叙议结合,记叙部分用杨达卿先生自身行为体现其品德的崇高,议论部分则从侧面肯定了杨达卿先生的品行。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自为利!(5分)译文:②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而皆失于兵。
(5分)译文: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10分)蚕妇吟(宋)谢枋得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蚕妇吟(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注】稠:多而密。
4.这两首诗使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5.这两首诗所反应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点?请简要分析。
(6分)四、名著经典阅读。
(15分)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10分)()()A.刘琦病亡,鲁肃二讨荆州,又被诸葛亮以图得西川后即奉还为由哄骗回去。
刘备之妻甘夫人病逝,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派鲁肃把刘备骗到江东。
B.孔明将计就计,派赵云保驾,让刘备前往南徐娶亲。
刘备依计而行,首先得到了乔国老和吴国太的支持,顺利地娶了亲。
C.赵云依照诸葛亮的计策催促刘备回荆州。
刘备与孙夫人商议,借口到江边祭祖,瞒着孙权离了南徐。
孙权几次派人追杀都没有成功。
周瑜带兵追杀时遇到了诸葛亮的伏兵。
周瑜此计又败,羞愧难当,再次气病。
这是孔明二气周瑜。
D.周瑜病亡,诸葛亮到江东吊孝,归途见了庞统。
孔明留书一封,劝他投靠刘备。
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孙权,孙权见其貌不出众,不肯重用,鲁肃也写了封信,把他推荐给了刘备。
刘备也不肯重用,庞统就拿出孔明和鲁肃的信,刘备方才悔悟。
E. 玄德更衣出殿前,见庭下有一石块。
玄德拔从者所佩之剑,仰天祝曰:“若刘备能勾回荆州,成王霸之业,一剑挥石为两段。
如死于此地,剑剁石不开。
”言讫,手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
孙权在后面看见,暗暗祝告曰:“若再取得荆州,兴旺东吴,砍石为两半!”手起剑落,巨石亦开。
7.简述张松献图的原因和经过。
(5分)8.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8分)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离娄上》)【注释】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末孤竹国君的儿子,因相互谦让君位而逃奔周国。
后来因周武王出兵,讨伐商朝,他们反对,劝阻无效,便稳居到首阳山,“义不食周粟”而饿死。
旧恶:过去的仇恨。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3分)(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
(5分)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13分)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历史积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国家、地区、城市、社会共同生活人群的“集体记忆”,其中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了器物、典籍、文书、服饰。
艺术品等“可移动文物”,又包括了古迹、古建、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文化传统以及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紧密相连,包括了生活方式、居住形式、饮食文化、民间工艺、节庆习俗等等,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
如果说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静态”,与历史考古、民族事件紧密相连,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活态”,它与民族思想信仰、民众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它们共同组成文化遗产的整体记忆,在民族、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深深扎根。
中华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特有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体现着东方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历史的见证,又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瑰宝。
祖先传承下的文化永远历久弥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诸如“和而不同”观、“天下为公”观、“义先利后”观等等,都对当代世界具有启发意义。
而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操,修身养性的人格追求,坚韧不拔的民族特质等等,已经是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文素养基本意识,人类正是从这些文化遗产与文明成果中丰富和完善自己。
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活态部分已经渗进了民众的心灵,直接参与或者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现代生活,终生相伴温润历史,这就是遗产深层的传统,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底蕴,我们的文化遗产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形态,它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明,也坚持了自己的多样性,互相促进与交融,推动了人类进步和丰富了人类生活。
文化遗产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尤其是20世纪以来考古收获蔚为大观,地下新发现不仅为中华遗产研究带来了新局面,而且新成果引起文化遗产众多领域的巨大变化,甲骨卜辞、秦汉简牍、敦煌文书等等重见天日。
许多原来史书记载的内容现在有了实物证据,原来的古文物被赋予了新的解释,许多领域的新资料都是以前学者无法见到与想象的,层出不穷的新史料是时代对我们的眷顾。
守住文化遗产的根,就要保持其传统性、本土性和民族性,但同时也要彰显其时代性、人文性、世界性。
我们在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时,有责任将中华优秀遗产传播出去,让“世界和谐”理念能被人们接受,让各国人民与我们共享中华文明的智慧创造。
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关系到每个民族成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骄傲感,以及伴随着这种感情而来的文化尊严感。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熏陶,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文化的洗礼。
一个国家的领土被敌人侵占可以收复。
一个民族的成员被打散可以凝聚,但一个民族的文化被灭绝了或是自己放弃了则万劫不复,文化遗产往往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地缘再远它都有着守土保疆、天然血缘的亲近,所以决不能随意放弃与淡忘。
(选自葛承雍《中国文化遗产的历史形态与当代意义》,有删节)9.下面有关文化遗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性很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文化遗产,在人们的生活中深深扎根。
B.中华祖先传承下的文化永远历久弥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其中的一些观点对当代世界具有启发意义。
C.民族文化遗产影响着人们的现代生活,渗入了民众的心灵,体现着民族的精神。
D.文化遗产涉及的领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考古新发现使文化遗产大大超越了原来的范围与概念。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春秋战国基础上崛起的秦文化,汲取了各国的精华,接纳了各样的人才,终于统一了中国,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造型震惊了世界。
这可以说明文化遗产具有吸收、交融的特点。
B.今年中秋夜,在福州光禄坊公园,身着传统汉服的少女祭月再现传统民俗。
这既体现了节目的个性色彩,又凸现了文化遗产的节庆习俗的内涵。
C.在海外,华裔族群聚族而居的生存方式形成了局域完整的“唐人街”。
他们作为华人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认同,既是所在国重要的“东方遗产”,也是中华文化遗产的见证与扩展。
D.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皿、雕塑壁画、锦绣毛毡,屡屡展现着异国情调,这体现了文化遗产的传统性、本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