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周练二

合集下载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7届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2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7届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2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上饶县2017届高三考前仿真试卷语文(二)本试卷共14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2017黄冈中学八校联考)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

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

“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

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2017届高三周考语文试题二含答案解析

2017届高三周考语文试题二含答案解析

浏阳九中2017届高三周考语文试题(2)注意:请将1--23题涂在答题卡上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

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②虽然不少通信运营商信誓旦旦地保证,其营业点将确保通信业务中关键的私人信息不会被泄露,然而事实却是差强人意....的。

③前天晚上地铁里遭遇拥挤,昨日“海上世界”也是人.满为患...,在回来的路上,走望海路堵车,由望海路拐向滨海路也堵车,拥挤不堪的道路让人心烦。

④电视剧《琅琊榜》因故事生动曲折而热播不断,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该剧也因此成了近几年来少有的经典之剧。

⑤我们的先哲中不乏画“○”高手,他们用自己美轮美奂....的画,诠释着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美。

⑥自2015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花园焕然一新....。

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拯救濒危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振兴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②弘人民利益为重是我党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上行下效....,全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适当运用古词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是如果理解有误,使用不当,反而会贻笑大方。

.....④正在加速发展的山西制造业,要形成一个轻重均衡的结构,不仅需要高科技产品,也需要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下里巴人....。

⑤在南海问题上,我们奉劝菲律宾尽早回到谈判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也奉劝域外势力及时收手,不要试图浑水摸鱼。

.....⑥日前,美国游泳队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选拔赛在美国奥马哈闭幕,美国游泳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参赛阵容水落石出....。

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

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

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3 分)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谣言从来不是新鲜事。

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

”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

相关研究显示,微信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微信中的联系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里打过交道、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当现实关系延伸到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每一条转发显得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

《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肯德基的鸡都长着六个翅膀》《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经在你的微信朋友圈出现过?在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类似已辟谣的文章达280148篇,而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达到21695437次。

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

数据显示,2015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

《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次。

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

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

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失实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

此外,失实报道还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因而更容易取信于人。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嶂..,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

....;秋来草木郁郁,天高水清,无论何时拾级古祠设在这(绵绵/茫茫)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骄羞迷人....。

在祠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______________,如锦如缎。

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丁丁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

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

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有/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

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沉/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

”1.文中加点词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屏嶂径幽香远 B.拾级骄羞迷人C.脉脉冉冉不绝 D.草蔓丁丁咚咚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绵绵只有沉 B.绵绵只要铺C.茫茫只有铺 D.茫茫只要沉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林中有碧波闪闪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B.林中有波光粼粼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C.林中有碧波闪闪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D.林中有波光粼粼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4.下列文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在故事的开端,我还没上小学,初夏时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语文答案A卷1.C(说绝对了)2.A(后三项含义都不相同或不一致)3.B(意思说反了)4.(3分)B(A项“中医药学院”错;C项“国际话语权丢失”错;D项“受世界推崇”无。

)5.(5分)AD(B项“喜和忧”错;C项应该是原因之一;D项“时效性”错)6.(4分)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2分,写其他看法不得分)。

只有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才有可能顺利地解决相关的国际地位,海外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等问题。

(2分)7.C.E (C项,“望见江南雪景”有误,此段为想象中的雪景;E项,“隐含这种情调”、“近乎荒凉的风景”有误,本文的情调是明朗、闲适,风景也是充满了生机)8.首段描写北国冬天的蛰居生活,突出了“吃喝”之乐,(1分)但缺少赏景之乐,开启了人们对室外生活的向往(1分)。

与下文写江南美丽的冬景做好铺垫,(1分)并与江南冬天带给人的乐趣形成对比。

(1分)9.第⑦段写景是按从远到近、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的。

(1分)作者先写了远景河流、村庄、小桥、远阜、树林等,又写了白雨和背景,最后写了乌篷船、酒客和灯光,层次分明。

(3分)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红黄的灯光,色彩鲜明。

(2分或者答“粉也似的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等,描写细腻”,也可以给1分)10.【答案】C 解析:当作。

11. 【答案】D 解析:《诗》《书》分别为“六义”之一,都属于儒家经典。

12. 【答案】C 解析:《春秋》是一部讥刺历史的著作错。

原文“非独讥刺而已也”。

13.【答案和解析】(1)(5分)答案:礼于没有发生之前禁绝坏事,法规于坏事发生之后施行;法的除恶作用容易见到,而礼的防患作用难以被人们理解。

(2)(4分)答案:我所说的记述过去的事情,整理那些社会传说,谈不上创作,而你却把它同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这就错了。

解析:(1)得分点:未然,没有发生1分状语后置1分,施或禁的词义1分;“难知”1分,句意1分。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

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现在我们启航,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定能收获无限……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国学”如何“新视野”陈平原随着“国学热”的勃兴,其边界及内涵不断拓展,连我这样的门外汉,也都有机会凑热闹,贡献几句大白话。

以下五点——国学不是口号、国学并非学科、国学吸纳西学、国学兼及雅俗、国学活在当下——权当迟到的祝福与期许。

国学是好东西,但不该是震天响的口号。

因为,一旦成为口号,犹如漫天翻卷的大旗,必定旗下鱼龙混杂,招来很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江湖骗子。

当下中国,“国学大师”的头衔似乎比物理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要好听得多。

可我对于后者基本信任,对于前者则敬畏之余,不无几分疑虑——主要是搞不清楚其研究对象、工作方式及努力方向,因而不好评价其得失成败。

国学是大学问,但不该汲汲于晋升“一级学科”。

几年前,若干出身经济学或自然科学的校长们联袂,振臂疾呼,希望国家将“国学”确定为一级学科,并授予专门学位。

理由是,现有的文学、史学、哲学、数学、化学、耢理学等分科方式,属于西方体制,无法容纳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这里不想正面立论,单说这“一级学科”与“博士学位”,同样也属于西方体制。

除非恢复“六艺”、“四部”的分类方式,或干脆回到秀才、举人、进士的科举考试,否则很难摆脱这种“影响的焦虑”。

应某大报之邀,我正想参与讨论,一听说是反对设“国学博士”的,主事者当即表示,这文章可以不写了。

国学博大精深,但不该画地自牢。

时至今日,我还是相信王国维的话:“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

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硬要将“国学”与“西学”做彻底切割,不说理论上不够圆融,实际效果也不佳。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如何看待新旧与中外,有过很激烈的争论,而日后对中国文化研究及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是《新潮》诸子,而不是《国故》诸君。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AlAHHl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AlAHHl

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3题阅读有些像搏斗。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

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但思维(终于/最终)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

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辩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宵注视着后人,;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

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退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

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激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破绽(zhàn)秘籍 B.模具(mó)琢磨C.角(jué)斗云宵 D.惊诧(zhà)思辩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终于蜕变激发B.最终蜕变迸发C.最终退变激发D.终于退变迸发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B. 我们常常笑到最后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C. 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D. 我们常常笑到最后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4.文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美朝两国明争暗斗,令东北亚局势动荡不安。

朝鲜一意孤行进行核试验,难辞其咎,但孤掌难鸣,美国也应反思其霸权行径。

②安徽某县向公务人员发出最严“禁烟令”,有人觉得未免小题大作,但更多的公众拍手叫好,认为这有利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③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张大民,虽然无权可恃,无人可依,但他耳软心活,凭借着自己的“小”智慧,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④小舟老师是中国正反两体手抄长卷第一人,他的反体书法表演,犹如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秀丽之韵,蕴藏之力,令人拍案叫绝。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AlAPAA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AlAPAA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嶂,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

古祠设在这(绵绵/茫茫)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骄羞迷人。

在祠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______________,如锦如缎。

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丁丁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

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

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有/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

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沉/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________,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

”1.文中加点词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屏嶂径幽香远B.拾级骄羞迷人C.脉脉冉冉不绝D.草蔓丁丁咚咚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绵绵只有沉B.绵绵只要铺C.茫茫只有铺D.茫茫只要沉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林中有碧波闪闪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B.林中有波光粼粼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C.林中有碧波闪闪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D.林中有波光粼粼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4.下列文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在故事的开端,我还没上小学,初夏时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语文周练二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学的趣味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

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

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深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牛听琴,不起作用。

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

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

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了。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

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

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

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

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

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

”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

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

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1.下列有关“文学欣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看来,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观点不适用于文学欣赏。

B.文学欣赏的第一难关是知解文学,只有知解文学才能喜欢文学;只有喜欢文学才能感受到文学的乐趣。

C.文学欣赏离不开趣味,把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借的就是趣味。

D.许多人因为在文学的知解上有欠缺,所以在文学趣味上也有欠缺,这样就带来了文学欣赏上的欠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有些人看到好的作品都不会深感到文学的趣味,因为他们根本不知。

这些精神上残废的人会因此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B.有些人以为自己会欣赏文学,实际上只是阅读一些品位低下的作品以寻求刺激过瘾,这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的表现。

C.有些人对文学知解得片面,趣味变得狭窄,局限于固有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从而导致了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D.扩大阅读的范围,提高阅读的深度,是培养文学趣味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别无良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些没有读遍世界名著的人,其文学趣味是不高的;就如同生长在平原没见过真正的高山的人,其对“高山”的判断是错误的。

B.许多旧文学家之所以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是因为他们以先人为主,不能改变以前产生的评价标准,也就无法获得一种新的趣味。

C.培养文学趣味好比打仗开疆辟土,必须逐渐地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

朱光潜先生本人对六朝文、宋诗的认识的变化证明了这一点。

D.个人文学修养的提高,有赖于突破原有的狭窄的圈子.不断地创造新的趣味,并借此发现新的文学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葵,字南仲。

绍定六年十一月,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入对,帝曰:“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阵又能率先士卒,捐身报国,此尤儒臣之所难,朕甚嘉之。

”葵顿首谢曰:“臣不佞,忠孝之义,尝奉教于君子,世受国恩,当捐躯以报陛下。

”端平元年,朝议收复三京,葵上疏请出战,乃授权兵部尚书等。

时盛暑行师,汴堤破决,水潦泛溢,粮运不继,所复州郡,皆空城,无兵食可因。

未几,北兵南下,渡河,发水闸,兵多溺死,遂溃而归。

赵范上表劾葵,诏与全子才各降一秩。

嘉熙元年,以宝章阁学士知扬州。

二年,以应援安丰捷,奏拜刑部尚书,复兼本路屯田使。

葵前后留扬八年,垦田治兵,边备益饬。

淳祐三年,葬其母,乞追服终制,不允。

葵上疏曰:“移忠为孝,臣子之通谊;教孝求忠,君父之至仁。

忠孝一原,并行不悖。

故曰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

往岁叨当事任,服在戎行,冒万死而不顾,捐躯戡难,效命守封,是以孝事君之充也。

臣昨于草土,被命起家,勉从权制,先国家之急而后亲丧也。

今释位去官,已追服居庐,乞从彝制。

”又不许。

再上疏曰:“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亲恩未报,浸逾一纪,食稻衣锦,俯仰增愧。

且臣业已追衰麻之制,伸苫块之哀,覆土成坟,倚庐待尽,丧事有进而无退,固不应数月而除也。

”乃命提举洞霄宫,不拜。

景定元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

咸淳元年,加少傅。

二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

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

是夕,五洲星陨如箕。

赠太傅,谥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B.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C.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D.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衰麻”,孝服的一种,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功”同属凶礼中的“五服”用品。

B.“授”“权”“拜”“知”“命”皆与古代官职制度中官员的升降调动有关,如本文“授权兵部尚书”即表示赵葵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C.太傅,官名。

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

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如文、武、康等都是美谥,幽、炀、厉等都是恶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葵勇于献身。

皇帝尤其赞赏他作为儒臣,能身先士卒,敢于舍身报效国家;朝廷议论收复三京,他又主动请求出战。

B.赵葵忠于朝廷。

赵葵认为自己家世代蒙受国恩,理当报效朝廷;在服丧期间,努力服从临时任命,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为母亲服丧放在后头。

C.赵葵出兵失利遭弹劾。

端平元年,他受命出征。

但只因北方的军队渡过黄河打开水闸,最终兵员大损,溃败而回,结果赵葵遭到赵范了的上表弹劾。

D.赵葵有孝心。

赵葵先前服丧时受命离家,因母亲的恩德未报,愧疚之情日益加重。

后上书皇帝,请求补完为母亲穿麻布、睡草垫、枕土块的守孝之礼。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盛暑行师,汴堤破决,水潦泛溢,粮运不继,所复州郡,皆空城,无兵食可因。

(2)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

是夕,五洲星陨如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绥州作①韦庄雕阴②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③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④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注]①本诗是韦庄年轻时外出求学因羁留绥州时所作。

绥州城亦称扶苏城,最高处即秦皇长子扶苏墓。

②雕阴:绥州城南门正面之山即雕阴山。

③蔡琰:字文姬,三国时人。

④单于:曲调名。

8.颈联中“笑”和“秋”二字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赏析。

(5分)9.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在《离骚》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的境遇的诗句是“,。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从师心理是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水面月光美丽、湖中明月如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刘轲(约782—约867),字希仁,广东曲江人,可他却认为自己是彭城人,沛人。

大概觉得岭南是蛮荒之地,而称祖籍祖居地,这样能和汉高祖刘邦联系起来,似乎比较荣耀。

他的祖上因安史之乱举家迁往岭南定居,到刘轲已经是第三代,刘轲生于曲江,这是毫无疑问的。

关于刘轲的名字来历,一是说刘轲的父亲晚上做梦,梦见亚圣孟子,孟子名轲,因而为儿子取名为轲;一说是刘轲本来有另外一个名字,但因为仰慕孟子汪洋恣肆的行文风格,所以给自己改名为轲。

不管怎么样,他叫做“轲”,都是和孟老夫子孟轲是有关系的。

刘轲是中唐著名的散文家和经史学家,在韩愈、柳宗元领导发起的古文运动中,刘轲是忠实的支持者和践行者、捍卫者,他与韩愈、白居易等大贤多有交往。

相比韩白的光芒,刘轲就显得不那么出色了,似乎是个二流三流的人物。

其实不然,早在贞元年间,时贤马植见刘轲文,惊叹为“韩愈流亚也”。

唐末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中称刘轲与韩柳齐名,可见他的文名之盛。

刘轲写文章取法于孟子,与韩柳取法于班马殊途同归,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都大力推崇古文。

韩愈称其“后生可畏”,和他交往很频繁,但他不算是韩愈的学生门人,所以后来似乎名气连韩门弟子李翱、皇甫湜都不及,其实他当时的文名远在那些人之上。

清代著名学者曾任《广东通志》纂修官的江藩认为,刘轲之文和韩柳之文各有千秋,而在欧阳詹之上,李观、李翱等人则望尘莫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