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写作试卷
2024年1月黑龙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从军的故事中不难发现,接力从军护山河,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他们______地选择“接过亲人的钢枪”,①这不是一种偶然。
但我们应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②革命战争年代,为了______,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父子兵、兄弟兵______;③和平年代,面对安逸生活与其他社会诱惑,为什么那么多英雄的亲人、军人的后代仍然会______地选择军营?这是人民军队的信念支撑。
肖荣基、陈巧钗、孟诗妍等烈士亲属接力从军的故事,折射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④信仰信念。
有了这种信念支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约而同比比皆是保家卫国义无反顾B.义无反顾保家卫国不约而同比比皆是C.不约而同保家卫国比比皆是义无反顾D.保家卫国义无反顾不约而同比比皆是2.文中四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3.填入括号内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官兵如何更迭,岁月如何流逝,人民军队的灵魂永在B.不管岁月如何流逝,官兵如何更迭,人民军队的灵魂永在C.尽管岁月如何流逝,官兵如何更迭,人民军队的灵魂永在D.不管官兵如何更迭,岁月如何流逝,人民军队的灵魂永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①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②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③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
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
2024年广东省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广东省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选择正确的读音。
(共5分)花瓣儿(A. bàn B. bàng)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共5分)风景如画、鸟语花香、山清水秀、川流不息、绿树成阴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B. 风和日丽(rì)C. 绿意盎然(àng)D. 精卫填海(tián)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小明在这次比赛中,不仅跑得快,而且跳得高。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品德优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 由于天气太冷,所以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棉衣。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A. 漂亮(piào)B. 漂亮(piāo)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 明天会更加精采。
B. 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美味佳肴。
C. 我们一起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D. 在公园里,小朋友们在尽情地玩耍,非常开心。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其他字不同的一项是()A. 理解(liǎng jiě)B. 风景(fēng jǐng)C. 美丽(měi lì)D. 呼唤(hū huàn)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D. 那座山犹如一位守护者,静静地屹立在那里。
9、选择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什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
(3分)小明在学习上一向刻苦..认真。
A. 勉强去做B. 努力钻研C. 喜欢玩耍D. 懒惰散漫二、阅读理解(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5分,共30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文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一家决定去附近的公园野餐。
新中考英语试卷分值模板

一、试卷结构新中考英语试卷一般分为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书面表达等部分。
以下是一个参考模板:1. 听力(30分)2. 阅读理解(50分)- 完形填空(20分)- 阅读理解(30分)3. 语法填空(30分)4. 书面表达(40分)二、分值分配1. 听力(30分)- 选择题(25分):每题2分,共12.5题- 听写填空(5分):每空1分,共5空- 短文填空(5分):每空1分,共5空2. 阅读理解(50分)- 完形填空(20分):每题1.5分,共13题- 阅读理解(30分):每题2分,共15题3. 语法填空(30分)- 选择题(15分):每题1分,共15题- 填空题(15分):每题1分,共15题4. 书面表达(40分)- 完成句子(10分):每句1分,共10句- 短文改错(10分):每题1分,共10题- 写作(20分):满分20分三、题型设置1. 听力- 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包括主旨大意、细节信息、推理判断等。
- 听写填空:考察学生对听力材料的记忆和拼写能力。
- 短文填空:考察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
2. 阅读理解- 完形填空:考察学生对篇章的理解、词汇运用和逻辑推理能力。
- 阅读理解:考察学生对文章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3. 语法填空- 选择题:考察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 填空题:考察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4. 书面表达- 完成句子:考察学生对英语词汇和句型的运用能力。
- 短文改错:考察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正确运用和修改能力。
- 写作:考察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包括篇章结构、词汇运用、语法正确性和逻辑性。
四、评分标准1. 听力:正确率越高,得分越高。
2. 阅读理解:正确率越高,得分越高。
3. 语法填空:正确率越高,得分越高。
4. 书面表达:根据文章的完整性、逻辑性、词汇运用和语法正确性进行评分。
通过以上分值模板,可以更好地了解新中考英语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分配,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复习指导。
小学综合素质写作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小学综合素质写作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过草地时,饥寒交迫,一位红军战士实在挺不住了,用微弱的声音说:“我不行了,你们继续前行,把红旗插遍中国”。
材料2:一位老革命家晚年时,曾有人问他,参加长征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不假思索,操着浓重的乡音回答:“跟着走!”1.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立意提示:这里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讲述红军战士临死时的理想是要把红旗插遍全中国,这是为了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告诉我们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
第二则材料源自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这则故事与第一则故事是相关的,第一则故事中的“你们继续前行”是鼓励活着的红军战士去实现革命理想,而“跟着走”就是“继续前行”的另一种说法,即坚定信念永不放弃努力去实现。
因此,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去实现,或者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或我们要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前行等。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家……而父亲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来又常常看书。
爱子心切的母亲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范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故事中,孩子的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这句话如雷贯耳、发人深省。
它告诉我们。
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
同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人民教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直接关系孩子的身心健康,言传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作文-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测试卷(江苏苏州专用)( 原卷版)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测试卷(江苏苏州专用)作文(原卷版)一、全命题作文1.(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作文。
【材料一】诗人朱湘在《少年歌》里说:“我们是小羊/跳跃过山坡同草场/提起嗓子笑/撒开腿来跑/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材料二】毛泽东说:“把思想活泼一下。
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
……要多想,不要死背经典著作,而要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活泼是我们的主张”为题,也可自拟题目;②可任选其中一则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完成写作;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2023·江苏苏州·苏州市振华中学校校考二模)按要求作文有人说,无际的蓝、满山的绿,这些色彩过于单一乏味,色彩缤纷五彩斑斓则更绚烂夺目。
但是,大自然却因这些本色而纯粹厚重,生命因拥有这样的本来面貌而富有生趣。
本色是一股清泉,本色是生活的底色,是人生的亮色,是品质是精神,是追求是方向……请以“其实本色很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和人名。
3.(2023·江苏苏州·统考模拟预测)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责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学校社团、志愿服务、家务劳动、艺术展示、体育锻炼、课堂学习……都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1)请以“这是我的舞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舞台”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4.(2023·江苏苏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个写作任务,按要求写作。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新高考ⅱ)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新高考Ⅱ)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
中考语文答案及试卷分值

一、分值及题型分布中考语文试卷总分值为120分,其中选择题共30分,非选择题共90分。
题型分布如下:1. 选择题(30分)(1)基础知识(15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解释、成语辨析、文学常识等。
(2)现代文阅读(15分):包括文章理解、信息提取、观点态度等。
2. 非选择题(90分)(1)作文(60分):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古诗文阅读(20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等。
(3)综合性学习(10分):包括综合性阅读、写作技巧等。
二、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 选择题(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正确答案为D。
解析:A选项中“锲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B选项中“斩钉截铁”应为“斩钉截铁”,C选项中“悬梁刺股”应为“悬梁刺股”。
(2)词语解释:正确答案为C。
解析:A选项中“风驰电掣”表示速度快,B选项中“络绎不绝”表示连续不断,D选项中“流连忘返”表示留恋不舍。
C选项中“狼吞虎咽”表示吃东西非常快。
(3)成语辨析:正确答案为B。
解析:A选项中“掩耳盗铃”表示自己欺骗自己,C选项中“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D选项中“亡羊补牢”表示事情发生后采取措施。
B选项中“掩人耳目”表示欺骗别人。
(4)文学常识:正确答案为A。
解析:A选项中《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B选项中《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C选项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D选项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2. 选择题(现代文阅读)(1)文章理解:正确答案为C。
解析:文章主要讲述了小明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A选项中提到小明不喜欢学习,与文章内容不符;B选项中提到小明是一个懒惰的人,与文章内容不符;D选项中提到小明是一个自私的人,与文章内容不符。
(2)信息提取:正确答案为D。
解析:文章中提到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老师的赞扬。
A选项中提到小明是一个勇敢的人,与文章内容不符;B选项中提到小明是一个聪明的人,与文章内容不符;C选项中提到小明是一个勤奋的人,与文章内容不符。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 新华中学八年级二班同学对《骆驼祥子》《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进行比较阅读,并展开讨论。
以下是小新和小华同学的对话,请你补全对话内容。
小新:三部名著,单看书名就很有意思。
《骆驼祥子》是因为祥子和三匹骆驼的故事而得名;《红星照耀中国》这个书名表达的是斯诺的一个预言——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钢铁是志样炼成的》这个书名表达的是(1)______ 。
小华:是的。
同为小说,在人物形象上,《骆驼祥子》描写了祥子这个普通人力库夫的一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而《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作品,描述了(2)______ 。
小新:三部作品都反映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样子美好生活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斯诺笔下的人物在时代洪流中坚守革命信仰,在国境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保尔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始终坚定信念,不向命运屈服。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3)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答题。
接过铜旋子【注】明前茶①去年深秋,去濮阳老山村行走,在孙家庄上见到绿豆粉皮的非遗传承人,是个24岁的青年。
庄上人都亲切地叫他“旋王”,夸赞他将铜旋子使得轻盈快适,比做了40年粉皮的孙老爹还要出神入化。
②一进作坊,就见正在忙碌的一家三口——老母亲负责调糊,不停地搅动瓦缸里的绿豆糊浆,防止沉淀。
小孙立于大灶边,一大锅沸水正在微微冒泡,他手持的旋子,看上去就像武侠片中的金属盾牌一样,平底,溜圆,寸把高的浅边,发幽幽的红铜色,小孙舀了一勺粉浆注入铜旋子中,肩头微微一摇,右手顺时针接左手逆时针微微一荡,粉浆就借着一股太极之力,在铜旋子的底部迅速凝结,并长出雪花般晶莹剔透的放射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阅读和写作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00 分
适用班级: 13幼师3,4,5,6
班级:_____ _____ 姓名:____ 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_ __
一、选择题(每空4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与前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B.强qiá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记
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
D.当dà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拿来主义像征主义勃然大怒周游列国
B.名声大燥佳节大典故弄玄虚光热无穷
C.吐故纳新弃其糟粕勇往直前大宴宾客
D.闭关锁国发扬国光官冕堂皇纷至沓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必须修辞的一句是()
A.人民教师,辛勤的园丁。
B.若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C.华夏大地霞光万道,东方睡狮已经觉醒。
D每当看到这枚军功章,我就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
二、仿写句子。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例句: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仿句:
2.例句: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仿句:
3.例句: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仿句:
三、将下列语句改为反问句。
(每小题分,共5分)
①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
②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人名地名,应该与我们的灵魂同在,与我们的人格同在。
四、翻译以下文言文。
(每题3分,共6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项伯杀人,臣活之。
三、解释下面的多义词(每空1分,共15分)
1.军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受命于败军之际。
()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2.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失其所与,不知。
()
3.朝朝服衣冠。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于是人朝见威王。
()
4.语王语暴以好乐。
()
语重心长。
()
夜久语声绝,如闻凄幽咽。
()
5.因因地制宜()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于饮()
陈陈相因()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0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2.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2分)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3.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
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
的比喻。
4.这一节依次写了荷_____、荷________、荷____、荷____。
(4分)五、作文。
(40分)
题目:渴望得到__________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
请你补全题目,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