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核动力】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1(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合集下载

2022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30 Word版含解析

2022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30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同学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项选择题,7~10题为多项选择题)1.(2021·海南单科·2)如图,空间有一匀强磁场,始终金属棒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当它以速度v 沿与棒和磁感应强度都垂直的方向运动时,棒两端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E ,将此棒弯成两段长度相等且相互垂直的折线,置于与磁感应强度相垂直的平面内,当它沿两段折线夹角平分线的方向以速度v 运动时,棒两端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E ′。

则E ′E等于( )A.12 B .22C .1D . 2解析: 设折弯前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长度为L ,E =BL v ;折弯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为L =⎝⎛⎭⎫L 22+⎝⎛⎭⎫L 22=22L ,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Bl v =B ·22L v =22E ,所以E ′E =22,B 正确。

答案: B 2.(2022·江苏高考)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n ,边长为a ,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

在Δt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B 均匀地增大到2B 。

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A.Ba 22Δt B .nBa 22ΔtC.nBa 2ΔtD .2nBa 2Δt解析: 线圈在磁场中的面积S =12a 2,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2BS -BS =12Ba 2。

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Δt 得E =n a 2B2Δt,所以B 正确。

答案: B3.如图所示,线圈L 的自感系数很大,且其电阻可以忽视不计,L 1、L 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随着开关S 闭合和断开的过程中,灯L 1、L 2的亮度变化状况是(灯丝不会断)( )A .S 闭合,L 1亮度不变,L 2亮度渐渐变亮,最终两灯一样亮;S 断开,L 2马上不变,L 1渐渐变亮B .S 闭合,L 1不亮,L 2很亮;S 断开,L 1、L 2马上不亮C .S 闭合,L 1、L 2同时亮,而后L 1渐渐熄灭,L 2亮度不变;S 断开,L 2马上不亮,L 1亮一下才熄灭D .S 闭合,L 1、L 2同时亮,而后L 1渐渐熄灭,L 2则渐渐变得更亮;S 断开,L 2马上不亮,L 1亮一下才熄灭解析: 当S 闭合时,L 的自感系数很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L 1和L 2串接后与电源相连,L 1和L 2同时亮,随着L 中电流的增大,L 的直流电阻不计,L 的分流作用增大,L 1中的电流渐渐减小为零,由于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L 2中的电流增大,L 2灯变得更亮;当S 断开时,L 2中无电流,马上熄灭,而线圈L 将要维持本身的电流不变,L 与L 1组成闭合电路,L 1灯要亮一下后再熄灭。

【高考核动力】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Word版含解析)[ 高考]

【高考核动力】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Word版含解析)[ 高考]

课时作业(十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如图所示,斜劈劈尖顶着竖直墙壁静止于水平面上,现将一小球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则在小球从释放到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劈对小球的弹力不做功B.斜劈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斜劈的机械能守恒D.小球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斜劈动能的增加量【解析】不计一切摩擦,小球下滑时,小球和斜劈组成的系统只有小球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小球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斜劈和小球动能的增量之和,故B对、D错.小球的机械能减少,斜劈的机械能增加,斜劈对小球做负功.故A、C错.【答案】 B2.如图所示,一小球从距竖直弹簧一定高度静止释放,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到最低点(设此点小球的重力势能为0).在此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最大值分别为E P和E k,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E′P,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A.E P=E′P>E k B.E P>E k>E′PC.E P=E k+E′P D.E P+E k=E′P【解析】当小球处于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当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平衡时,动能最大;当小球压缩弹簧到最短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此时弹性势能最大.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 P=E′P>E k,故选A.【答案】 A3.质量均为m的a、b两球固定在轻杆的两端,杆可绕点O在竖直面内无摩擦转动,两球到点O的距离L1>L2,如图所示.将杆拉至水平时由静止释放,则在a下降过程中()A .杆对a 不做功B .杆对b 不做功C .杆对a 做负功D .杆对b 做负功【解析】 b 球受到重力和杆对它的作用力,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了功,其动能反而增加了,这一定是杆对它做了正功,b 的机械能增加.a 、b 两球和杆组成的这个系统,在绕点O 无摩擦转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 球的机械能增加,则a 球的机械能必减少,由功能转化关系可知杆对a 做了负功.故只有选项C 正确.【答案】 C4.如图所示,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A ,若将小球A 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A 能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 .若将小球A 换为质量为2m 的小球B ,仍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B 下降h 时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 )A.2ghB.ghC.gh2D .0 【解析】 对弹簧和小球A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弹性势能E p =mgh ;对弹簧和小球B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12×2m v 2=2mgh ,得小球B 下降h 时的速度v =gh ,只有选项B 正确.【答案】 B5.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H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以地面作为参考平面.当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A .2mg gHB .mg gH C.12mg gH D.13mg gH 【解析】 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mgh ′=mgH ,解得小球离地面高度h ′=H 2,故下落高度为h =H2,速度v =2gh =gH ,故P =mg v =mg gH ,B 项正确.【答案】 B6.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视为质点)从h 高处由静止开始通过光滑弧形轨道AB 进入半径R =4 m 的竖直光滑圆轨道,若使小球不与轨道分离,则h 的值可能为(g =10 m/s 2,所有高度均相对B 点而言)( )A .2 mB .5 mC .7 mD .9 m【解析】 当小球在圆轨道中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R 时,小球不与轨道分离,有mgh <mgR ,h <4 m ,A 选项正确;当小球在圆轨道中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时,小球通过圆轨道最高点有:mg ≤m v 2/R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2mgR +m v 2/2,得:h ≥10 m ,BCD 选项错误.【答案】 A7.如图所示,一根跨越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各有一杂技演员(可视为质点),a 站于地面,b 从图示的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运动过程中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当演员b 摆至最低点时,a 刚好对地面无压力,则演员a 质量与演员b 质量之比为( )A .1∶1B .2∶1C .3∶1D .4∶1【解析】 设b 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l (1-cos 60°)=12m v 2,解得v =gl .设b 摆至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为F T ,由圆周运动知识得:F T -m b g =m b v 2l,解得F T =2m b g ,对演员a 有F T =m a g ,所以,演员a 质量与演员b 质量之比为2∶1. 【答案】 B8.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静止在同一条竖直线上,离地面足够高,b 球质量大于a 球质量.两球间用一条细线连接,开始线处于松弛状态.现同时释放两球,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下落过程中两球间的距离保持不变B .下落后两球间距离逐渐增大,一直到细线张紧为止C .下落过程中,a 、b 两球都处于失重状态D .整个下落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解析】 两球同时释放后,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均为g ,故两球均处于失重状态,且机械能守恒,两球间距也保持不变,A 、C 、D 均正确,B 错误.【答案】 ACD9.如图所示是全球最高的(高度为208米)北京朝阳公园摩天轮,一质量为m 的乘客坐在摩天轮中以速率v 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假设t =0时刻乘客在最低点且重力势能为零,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乘客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E p =mgR (1-cos vR t ) B .乘客运动的过程中,在最高点受到座位的支持力为m v 2R -mg C .乘客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且机械能为E =12m v 2D .乘客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E =12m v 2+mgR (1-cos v R t )【解析】 在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F N =m v 2R ,乘客受到座位的支持力为F N =mg -m v 2R ,B 项错误;由于乘客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发生变化,所以乘客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C 项错误;在时间t 内转过的角度为v R t ,所以对应t 时刻的重力势能为E p =mgR (1-cos v R t ),总的机械能为E =E k +E p =12m v 2+mgR (1-cos vR t ),A 、D 项正确.【答案】 AD10.(2012·浙江卷)由光滑细管组成的轨道如图所示,其中AB 段和BC 段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 的管口D 处静止释放,最后能够从A 端水平抛出落到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 点的水平位移值为2RH -2R 2B .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 点的水平位移值为22RH -4R 2C .小球能从细管A 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H >2RD .小球能从细管A 端水平抛出的最小高度H min =52R【解析】 设小球从A 端水平抛出的速度为v A ,由机械能守恒得mgH =mg ·2R +12m v 2A,得v A =2gH -4gR ,设空中运动时间为t ,由2R =12gt 2,得t =2Rg ,水平位移s 水=v A t=2gH -4gR ·2R g =22RH -4R 2,故B 正确,A 错误;小球能从细管A 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D 点应比A 点高,即H >2R ,C 正确,D 错误.【答案】 BC二、综合应用(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5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弧轨道与高为10R 的光滑斜轨道放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之间由一条光滑水平轨道CD 相连,水平轨道与斜轨道间有一段圆弧过渡.在水平轨道上,轻质弹簧被a 、b 两小球挤压,处于静止状态.同时释放两个小球,a 球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 ,b 球恰好能到达斜轨道的最高点B .已知a 球质量为m 1,b 球质量为m 2,重力加速度为g .求:(1)a 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v a ; (2)b 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v b ; (3)释放小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解析】 (1)由a 球恰好能到达A 点知m 1g =m 1v 2AR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1v 2a -12m 1v 2A =m 1g ×2R 得v a =5gR .(2)对于b 球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2v 2b =m 2g ×10R 得v b =20gR . (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 p =12m 1v 2a +12m 2v 2b 得E p =⎝⎛⎭⎫52m 1+10m 2gR . 【答案】 (1)5gR (2)20gR (3)⎝⎛⎭⎫52m 1+10m 2gR12.(15分)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自由端恰好与水平线AB 平齐,静止放于倾角为53°的光滑斜面上.一长为L =9 cm 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将细绳拉至水平,使小球在位置C 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D 时,细绳刚好被拉断.之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沿斜面方向将弹簧压缩,最大压缩量为x =5 cm.(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求:(1)细绳受到的拉力的最大值;(2)D 点到水平线AB 的高度h ; (3)弹簧所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E p .【解析】 (1)小球由C 到D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L =12m v 21解得v 1=2gL ①在D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m v 21L ②由①②解得F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 (2)由D 到A ,小球做平抛运动v2y=2gh③tan 53°=v yv1④联立解得h=16 cm(3)小球从C点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与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即E p=mg(L+h+x sin 53°),代入数据得:E p=2.9 J.【答案】(1)30 N(2)16 cm(3)2.9 J。

2022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3 Word版含解析

2022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3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 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6题为单项选择题,7~10题为多项选择题)1.(2021·锦州模拟)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

质点在t =0时位于x =5 m 处,开头沿x 轴正向运动。

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14 m解析: 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大小,图象在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面积”表示的位移为负,故8 s 时位移为x 08=⎣⎡⎦⎤2×(2+4)2-1×(2+4)2 m =3 m ,由于质点在t =0时位于x =5 m 处,故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8 m ,故A 、C 、D 错误,B 正确。

答案: B2.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会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解析: A 选项为位移时间图象,图线与t 轴相交的两个时刻即为相同的初始位置,说明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B 、C 、D 选项中的图象均为速度时间图象,要回到初始位置,则t 轴上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和t 轴下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明显B 选项中只有t 轴上方的面积,故B 选项表示物体始终朝一个方向运动,不会回到初始位置,而C 、D 选项在t =2 s 时刻,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故选B 。

答案: B3.已知某质点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则它的速度图象应是图中的(取原运动方向为正)( )解析: 由位移图象可知,0~2 s 内,v 1=Δx Δt =62=3 m/s2 s ~4 s 内,v 2=04 s ~5 s 内,v 3=Δx Δt =0-61=-6 m/s则图象A 正确。

答案: A4.(2022·辽宁沈阳高三质检)如图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该质点在前4 s 内向东运动,则该质点( )A .在8~10 s 内始终向东运动B .在前8 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西C .在前8 s 内的合外力先减小后增大D .在4~1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24 m解析: 由题意知,质点向东运动时速度为负,在8~10 s 内速度为正,质点向西运动,A 错误;在前8 s 内图象斜率不变,且为正值,则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为向西,B 正确,C 错误;在4~12 s 内的位移等于12×6×6 m -12×2×6 m =12 m ,D 错误。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32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32

课时作业(三十二)1.如图所示,一水平放置的矩形线圈abcd,在细长的磁铁的N极附近竖直下落,保持bc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从图中的位置Ⅰ经过位置Ⅱ到位置Ⅲ,位置Ⅰ和Ⅲ都很靠近Ⅱ.在这个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 ) A.沿abcd流动B.沿dcba流动C.由Ⅰ到Ⅱ是沿abcd流动,由Ⅱ到Ⅲ是沿dcba流动D.由Ⅰ到Ⅱ是沿dcba流动,由Ⅱ到Ⅲ是沿abcd流动[解析] 从Ⅰ到Ⅱ,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向上且减小,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沿abcd;从Ⅱ到Ⅲ,磁通量向下且增大,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沿abcd,选项A正确.[答案] A2.在条形磁铁的外面套着一个闭合弹簧线圈,若把线圈四周向外拉,如图所示,使线圈包围的面积变大,这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情况是( ) A.有感应电流B.无感应电流C.没有标明磁铁N极和S极,无法判断有无感应电流D.只有线圈的电阻很小时才有感应电流[解析] 磁铁的内部和外部都有磁感线,把线圈四周向外拉时,外部的磁通量增大,内部不变,总磁通量减小,有感应电流,选项A正确.[答案] A3.如图是某电磁冲击钻的原理图,若突然发现钻头M向右运动,则可能是( ) A.开关S闭合瞬间B.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的瞬间C.开关S已经是闭合的,变阻器滑片P向左迅速滑动D.开关S已经是闭合的,变阻器滑片P向右迅速滑动[解析] M向右运动定阻碍磁通量的增加,原因是左边螺线管中电流的磁场增强,所以有两种情况,一是闭合,二是滑片P向左滑动.故A、C对.[答案] AC4.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存在只有一个磁极的粒子,即“磁单极子”.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卡布莱设计了一个寻找磁单极子的实验.他设想:如果一个只有N极的磁单极子从上向下穿过如图所示的超导线圈,那么,从上向下看这个线圈中将出现( ) A.先是逆时针方向,然后是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B.先是顺时针方向,然后是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C.顺时针方向的持续流动的感应电流D.逆时针方向的持续流动的感应电流[解析] 磁单极子从上向下穿过超导线圈时,磁通量先向下增加又向上减少,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磁场方向向上,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始终为逆时针方向.超导线圈的电阻为零,因此,线圈一旦激起电流便持续流动下去.[答案] D5.(2012·广东模拟)北半球地磁场的竖直分量向下.如下图所示,在北京某中学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边长为L的正方形闭合导体线圈abcd,线圈的ab边沿南北方向,ad 边沿东西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使线圈向东平动,则b点的电势比a点的电势低B.若使线圈向北平动,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C.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D.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则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解析] 由右手定则知,若使线圈向东平动,线圈的ab边和cd边切割磁感线,c(b)点电势高于d(a)点电势,故A错误;同理知B错.若以ab为轴将线圈向上翻转,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将变小,由楞次定律可判断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C对,D 错.[答案] C6.(2012·湖南期末)如下图所示,甲是闭合铜线框,乙是有缺口的铜线框,丙是闭合的塑料线框,它们的正下方都放置一薄强磁铁,现将甲、乙、丙拿至相同高度H处同时释放(各线框下落过程中不翻转),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同时落地B.甲、乙同时落地,丙后落地C.甲、丙同时落地,乙后落地D.乙、丙同时落地,甲后落地[解析] 甲是铜线框,在下落过程中产生感应电流,所受的安培力阻碍它的下落,故所需的时间长;乙是没有闭合的铜线框,丙是塑料线框,故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它们做自由落体运动,D正确.[答案] D7.如右图所示,虚线abcd为矩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圆形闭合金属线框以一定的速度沿光滑绝缘水平面向磁场区域运动.如右图所示给出的是圆形闭合金属线框的四个可能到达的位置,则圆形闭合金属线框的速度可能为零的位置是[解析] 因为线框在进、出磁场时,线框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安培力阻碍线框运动,使线框的速度可能减为零,故A、D正确.[答案] AD8.如右图所示,闭合的矩形金属框abcd的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现金属框固定不动而磁场运动,发现ab边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则此时磁场的运动可能是A.水平向右平动B.水平向左平动C.竖直向上平动D.竖直向下平动[解析] 本题考查楞次定律、安培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ab边受到的力向上,由安培定则可知,ab上电流的方向由b→a,由楞次定律可得,线框内的磁通量在增加,磁场向右运动,A项正确、B项错误;当磁场上下运动时,线框内的磁通量不变化,不产生感应电流,C、D项错误.[答案] A9.如右图所示,线圈由A位置开始下落,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如果总小于它的重力,则它在A、B、C、D四个位置(B、D位置恰好线圈有一半在磁场中)时,加速度关系为A.a A>a B>a C>a DB.a A=a C>a B>a DC.a A=a C>a D>a BD.a A=a C>a B=a D[解析] 线框在A 、C 位置时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a A =a C =g .线框在B 、D 位置时均受两个力的作用,其中安培力向上、重力向下.由于重力大于安培力,所以加速度向下,大小a =g -F m<g .又线框在D 点时速度大于B 点速度,即F D >F B ,所以a D <a B ,因此加速度的关系为a A =a C >a B >a D ,选项B 正确.[答案] B10. (2012·高考北京卷)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 、开关S 和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 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 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 )A .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B .电源电压过高C .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D .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解析] 开关闭合的瞬间,电流迅速增大,线圈产生的磁场由0开始迅速增大,穿过套环的磁通量增加,为阻碍磁通量的增加,金属套环产生感应电流,并向着使磁通量减少的方向运动,故会立刻跳起,若选用非金属材质的套环,则套环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不会受磁场力的作用,当然也不会跳起,D 正确.[答案] D11.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放有平行铜导轨,它与大线圈M 相连接,要使小导线圈N 获得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则放在导轨上的裸金属棒ab 的运动情况是(两线圈共面放置)A .向右匀速运动B .向左加速运动C.向右减速运动D.向右加速运动[解析] 欲使N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由楞次定律可知有两种情况:一是M中有顺时针方向逐步减小的电流,使其在N中的磁场方向向里,且磁通量在减小;二是M中有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大的电流,使其在N中的磁场方向向外,且磁通量是在增大.因此对前者应使ab减速向右运动.对于后者,则应使ab加速向左运动,故应选B、C.[答案] BC12.如图a所示,圆形线圈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固定一螺线管Q,P和Q共轴,Q中通有变化电流i,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P所受的重力为G,桌面对P 的支持力为N,则在下列时刻( )A.t1时刻N>G,P有收缩的趋势B.t2时刻N=G,此时穿过P的磁通量最大C.t3时刻N=G,此时P中无感应电流D.t4时刻N<G,此时穿过P的磁通量最小[解析] t1时刻电流i增大,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为反抗磁通量的增大,线圈有收缩的趋势,同时有远离螺线管向下运动的趋势, N>G,A正确;t2时刻电流i不变,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感应电流为零,N=G,B正确;同理t3时刻N<G,有感应电流,t4时刻N =G,P中无感应电流,C、D均错误.[答案] AB13.如图为一种早期发电机原理示意图,该发电机由固定的圆形线圈和一对用铁芯连接的圆柱形磁铁构成,两磁极相对于线圈平面对称,在磁极绕转轴匀速转动过程中,磁极中心在线圈平面上的投影沿圆弧XOY运动(O是线圈中心),则( ) A.从X到O,电流由E经G流向F,先增大再减小B.从X到O,电流由F经G流向E,先减小再增大C.从O到Y,电流由F经G流向E,先减小再增大D.从O到Y,电流由E经G流向F,先增大再减小[解析] 在磁极绕转轴从X到O匀速转动,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向上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电流由F经G流向E,又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感=BLv,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先增后减可知感应电动势先增加后减小,则电流先增大再减小,A、B均错;在磁极绕转轴从O到Y匀速转动,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向上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电流由E经G流向F,又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感=BLv,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先增后减可知感应电动势先增加后减小,则电流先增大再减小,C错、D对.[答案] D14.如下图(甲)所示,两个闭合圆形线圈A、B的圆心重合,放在同一水平面内,线圈A中通以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电流,t=0时电流方向为顺时针(如图中箭头所示).在t1~t2时间内,对于线圈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B内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扩张的趋势B.线圈B内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收缩的趋势C.线圈B内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扩张的趋势D.线圈B内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收缩的趋势[解析] 在t1~t2时间内,通入线圈A中的电流是正向增大的,即逆时针方向增大的,其内部会产生增大的向外的磁场,穿过B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判定线圈B中会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线圈B中电流为顺时针方向,与A的电流方向相反,有排斥作用,故线圈B将有扩张的趋势.[答案] A15.如图所示,通过水平绝缘传送带输送完全相同的铜线圈,线圈均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为了检测出个别未闭合的不合格线圈,让传送带通过一固定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传送带,线圈进入磁场前等距离排列,根据穿过磁场后线圈间的距离,就能够检测出不合格线圈,通过观察图形,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线圈闭合,进入磁场时,线圈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B.若线圈不闭合,进入磁场时,线圈相对传送带向后滑动C.从图中可以看出,第2个线圈是不合格线圈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3个线圈是不合格线圈[解析] 若线圈合格,则由于电磁感应现象会向左移动一定距离,且合格线圈移动的距离相等,移动后线圈的间距也等于移动前的间距,由图知线圈3与其他线圈间距不符,不合格.[答案] AD。

【人教版】精选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33

【人教版】精选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33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4题为多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n1=1 100匝,副线圈的匝数n2=110匝,原线圈接u=311sin(314t)(V)的交流电源。

开始开关S处于断开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压表示数为22 VB.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示数变大C.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变小D.当开关S闭合后,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大解析:原线圈接u=311sin(314t)(V)的交流电源,所以原线圈的电压是U1=311V=220 V,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n1=1 100匝,副线圈的匝数n2=110 2匝,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所以副线圈的电压为22 V,开始时开关S处于断开状态,R0与R1串联,所以电压表示数小于22 V,故A错误;当开关S闭合后,副线圈总电阻减小,副线圈的电压不变,副线圈的电流增大,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故B错误;当开关S闭合后,副线圈总电阻减小,副线圈的电压不变,输出功率增大,所以输入的功率增大,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大,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2.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ab端接在电压不变的交流电源上,如图所示。

当副线圈的开关S闭合时,同样规格的四盏灯亮度相同,则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为()A.1∶1B.1∶2 C.1∶3 D.3∶1解析:由电流关系可知n1n2=I2I1=31。

选项D正确。

答案: D3.(2017·江苏四市联考)如图所示,在某一输电线路的起始端接入两个互感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分别为100∶1和1∶100,图中a、b表示电压表或电流表,已知电压表的示数为22 V,电流表的示数为1 A,则()A.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B.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C.线路输送电功率是200 kWD.输电线路总电阻为22 Ω解析:左侧的互感器原线圈并联在输电线路上,测量的是输电电压,所以a为电压表;右侧的互感器原线圈串联在输电线路上,测量的是输电电流,b为电流表,选项B正确、A错误。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32_word版含解析

2018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32_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5题为单项选择题,6~10题为多项选择题)1.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成正弦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此线圈与一个R=10 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不计电路的其他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125 sB.交变电流的频率为8 HzC.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2 AD.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4 A解析:由图象可知周期T=0.250 s,频率f=1T=4 Hz,故选项A、B均错误。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I=UR=E m2R=202×10A= 2 A,最大值I m=E mR=2 A,故选项D错误,C正确。

答案: C2.如图,实验室一台手摇交流发电机,内阻r=1.0 Ω,外接R=9.0 Ω的电阻。

闭合开关S,当发电机转子以某一转速匀速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e=102sin 10πt (V),则()A.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 HzB.该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0 2 VC.外接电阻R所消耗的电功率为10 WD.电路中理想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1.0 A解析:据ω=2πf知该交流电的频率为5 Hz,A错;该交流电电动势的最大值为10 2 V,有效值E=10 V,B错;I=ER+r=1.0 A,P=I2R=9 W,C错,D对。

答案: D3.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电动势e=2002sin 100πt(V),那么() A.该交变电流的频率是100 HzB.当t=0时,线圈平面恰好与中性面垂直C.当t=1200s时,e达到峰值D.该交变电流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00 2 V解析: 由交变电流的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e =nBSωsin ωt 可知,交变电流的频率f =ω2π=100π2π Hz =50Hz ,选项A 错误。

在t =0时,电动势瞬时值为0,线圈平面恰好在中性面处,选项B 错误。

当t =1200 s 时,e 达到峰值E m =200 2 V ,选项C 正确。

《高考核动力》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8(Word版含解析)

《高考核动力》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8(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二十八)(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2015·福建泉州高三月考)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围成的正方形线框置于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其边界与正方形线框的边平行.现使线框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沿四个不同方向平移出磁场,如图所示,则在移出过程中线框一边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绝对值最大的是( )【解析】 线框各边电阻相等,切割磁感线的那个边为电源,电动势相同均为Bl v .在A 、C 、D 中,U ab =14Bl v ,B 中,U ab =34Bl v ,选项B 正确. 【答案】 B2.(2015·广东韶关高三质检)如图所示,MN 、PQ 是间距为L 的平行金属导轨,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M 、P 间接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一根与导轨接触良好、有效阻值为R 2的金属导线ab 垂直导轨放置,并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则(不计导轨电阻)( )A .通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P →R →MB .a 、b 两点间的电压为BL vC .a 端电势比b 端电势高D .外力F 做的功等于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解析】 由右手定则可知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由b 到a ,即通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为M →R →P ,A 错误;金属导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BL v ,而a 、b 两点间的电压为等效电路路端电压,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a 、b 两点间电压为23BL v ,B 错误;金属导线可等效为电源,在电源内部,电流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所以a 端电势高于b 端电势,C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外力F 做的功等于电阻R 和金属导线产生的焦耳热之和,D 错误.【答案】 C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0.1 kg ,半径为r =0.5 m ,电阻为R =0.5 Ω的均匀金属圆环,以v 0=5 m/s 的初速度向一磁感应强度为B =0.1 T 的有界匀强磁场滑去(磁场宽度d >2r ).圆环的一半进入磁场历时2秒,圆环上产生的焦耳热为0.5 J ,则2秒末圆环中感应电流的瞬时功率为( )A .0.15 WB .0.2 WC .0.3 WD .0.6 W【解析】 圆环刚好有一半进入磁场时,设瞬时速度为v ,由Q =12m v 20-12m v 2,解得v =15 m/s ,此时环上的瞬时感应电动势为E =B v ×2r ,故瞬时功率为P =E 2/R =0.3 W.【答案】 C4.(2013·安徽卷,16)如图所示,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倾角为37°,宽度为0.5 m ,电阻忽略不计,其上端接一小灯泡,电阻为1 Ω.一导体棒MN 垂直于导轨放置,质量为0.2 kg ,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 Ω,两端与导轨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在导轨间存在着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0.8 T .将导体棒MN 由静止释放,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灯泡稳定发光,此后导体棒MN 的运动速度以及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sin 37°=0.6)( )A .2.5 m/s 1 WB .5 m/s 1 WC .7.5 m/s 9 WD .15 m/s 9 W【解析】 当小灯泡稳定发光时,导体棒MN 匀速运动,受力如图所示.根据受力平衡可得,mg sin θ=μmg cos θ+B 2L 2v 2R ,代入数据得,v =5 m/s ;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P =(BL v 2R)2R =1 W ,B 项正确.【答案】 B5.如图所示,有界匀强磁场与斜面垂直,质量为m 的正方形线框静止在倾角为30°的绝缘斜面上(位于磁场外),现使线框获得速度v 向下运动,恰好穿出磁场,线框的边长小于磁场的宽度,线框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做减速运动B .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电流做的功小于穿出磁场的过程中电流做的功C .线框进入和穿出磁场时,速度变化量与运动距离成正比D .线框进入和穿出磁场时,速度变化量与运动时间成正比【解析】 由于μ=tan 30°,可知线框在磁场外做匀速运动,进入和穿出磁场时,线框减速,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不受安培力,做匀速运动,A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有:BIL =ma ,又有I =E R ,E =BL v ,a =Δv Δt ,联立得:B 2L 2mR =Δv v Δt,在很短的时间内,速度大小可认为不变,线框运动距离为x ,则有:Δv x =B 2L 2mR,此式表明:线框进入和穿出磁场时,速度变化量与运动距离成正比,可知进入磁场后的速度大小为v 2,电流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减少量,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电流做的功为:W 1=12m v 2-12m ⎝⎛⎭⎫v 22=38m v 2,穿出磁场的过程中电流做的功为:W 2=12m ⎝⎛⎭⎫v 22=18m v 2,可知W 1>W 2 ,B 错误,C 正确;进入和穿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安培力,加速度越来越小,D 错误.【答案】 C6.(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16)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 、电阻为R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 (d >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 =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 -t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解析】 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框进入磁场及离开磁场的过程受到安培力,从而做变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BIL =B 2L 2v R=ma ,线框的速度减小,线框的加速度减小;线框完全进入到磁场中运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D 项正确.【答案】 D7.如图甲所示,MN 、PQ 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30°角固定,间距为L =1 m ,质量为m 的金属杆ab 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阻值忽略不计.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0.5 T .P 、M 间接有阻值R 1的定值电阻,Q 、N 间接变阻箱R .现从静止释放ab ,改变变阻箱的阻值R ,测得最大速度为v m ,得到1v m与1R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 )A .金属杆中感应电流方向为a 指向bB .金属杆所受安培力沿斜面向下C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 ΩD .金属杆的质量为1 kg【解析】 由受力平衡知,金属杆所受安培力沿斜面向上,由左手定则判断,金属杆中感应电流方向由b 指向a ,所以AB 错误;总电阻为R 总=R 1R /(R 1+R ),I =BL v /R 总,当达到最大速度时金属杆受力平衡,mg sin θ=BIL =B 2L 2v m R 1R ·(R 1+R ),1v m =B 2L 2mg sin θR +B 2L 2mg sin θR 1,根据图乙代入数据,可以得到杆的质量m =0.1 kg ,R 1=1 Ω,C 正确.【答案】 C8.如图所示,abcd 为一边长为l 、具有质量的刚性导线框,位于水平面内,bc 边串接有电阻R .虚线表示一匀强磁场区域的边界,它与线框ab 边平行,磁场区域的宽度为2l ,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线框在一垂直于ab 边的水平恒定拉力F 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直到通过磁场区域.已知ab 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做匀速运动,下面定性画出的回路中电流i 大小与位移x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 由题意知,当线框在x =0至x =l 间运动时电流恒为i 0;当线框在x =l 至x =2l 间运动时,磁通量不变化,故i =0,线框做匀加速运动;当ab 边刚出磁场(x =2l )时,线框的速度大于刚进磁场时的速度,cd 边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流i >i 0,同时受到的安培力大于F ,线框做减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减小,安培力变小,加速度变小,故选项C 错;当cd 边刚出磁场时,线框速度可能还没减速到ab 边刚进磁场时的速度,故选项B 对;也可能恰好减速到ab 边刚进磁场时的速度,故选项D 对;还可能早就减速到ab 边刚进磁场时的速度以后做匀速运动,故选项A 对.【答案】 ABD9.如图(a)所示为磁悬浮列车模型,质量M =1 kg 的绝缘板底座静止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位于磁场中的正方形金属框ABCD 为动力源,其质量m =1 kg ,边长为1 m ,电阻为116Ω,与绝缘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OO ′为AD 、BC 的中线.在金属框内有可随金属框同步移动的磁场,OO ′CD 区域内磁场如图(b)所示,CD 恰在磁场边缘以外;OO ′BA 区域内磁场如图(c)所示,AB 恰在磁场边缘以内(g =10 m/s 2).若绝缘板足够长且认为绝缘板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金属框从静止释放后( )A .若金属框固定在绝缘板上,金属框的加速度为 3 m/s 2B .若金属框固定在绝缘板上,金属框的加速度为 7 m/s 2C .若金属框不固定,金属框的加速度为4 m/s 2,绝缘板仍静止D .若金属框不固定,金属框的加速度为4 m/s 2,绝缘板的加速度为2 m/s 2【解析】 若金属框固定在绝缘板上,由题意得E =ΔB 1Δt ·12S ABCD =1×12×1×1 V =0.5 V ,I =E R=8 A ,F AB =B 2IL =8 N ,取绝缘板和金属框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 AB -μ(M +m )g =(M +m )a ,解得a =3 m/s 2,A 对,B 错;若金属框不固定,对金属框进行受力分析,假设其相对绝缘板滑动,F f 1=μ2mg =0.4×1×10 N =4 N<F AB ,假设正确.对金属框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 AB -F f 1=ma 1,a 1=4 m/s 2;对绝缘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1-F f 2=Ma 2,F f 2=μ1(M +m )g =2 N ,解得a 2=2 m/s 2,C 错,D 对.【答案】 AD10.如图,两根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导轨PP ′、QQ ′倾斜放置,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导轨的上端与水平放置的两金属板M 、N 相连,板间距离足够大,板间有一带电微粒,金属棒ab 水平跨放在导轨上,下滑过程中与导轨接触良好.现同时由静止释放带电微粒和金属棒ab ,则( )A .金属棒ab 最终可能匀速下滑B .金属棒ab 一直加速下滑C .金属棒ab 下滑过程中M 板电势高于N 板电势D .带电微粒不可能先向N 板运动后向M 板运动【解析】 金属棒沿光滑导轨加速下滑,棒中有感应电动势而对金属板M 、N 充电,充电电流通过金属棒时金属棒受安培力作用,只有金属棒速度增大时才有充电电流,因此总有mg sin θ-BIL >0,金属棒将一直加速下滑,A 错,B 对;由右手定则可知,金属棒a 端(即M 板)电势高,C 对;若微粒带负电,则电场力向上,与重力反向,开始时电场力为0,微粒向下加速,当电场力增大到大于重力时,微粒的加速度向上,可能向N 板减速运动到零后再向M 板运动,D 错.【答案】 BC二、综合应用(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2分)如图所示,匀强磁场B =0.1 T ,金属棒AB 长0.4 m ,与框架宽度相同,电阻为13Ω,框架电阻不计,电阻R 1=2 Ω,R 2 =1 Ω,当金属棒以5 m/s 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时,求:(1)流过金属棒的感应电流多大?(2)若图中电容器C 为0.3 μF ,则充电荷量是多少?【解析】 (1)由E =BL v 得E =0.1×0.4×5 V =0.2 VR =R 1·R 2R 1+R 2=2×12+1Ω=23 ΩI =E R +r =0.223+13A =0.2 A. (2)路端电压U =IR =0.2×23 V =0.43V Q =CU 2=CU =0.3×10-6×0.43C =4×10-8 C. 【答案】 (1)0.2 A (2)4×10-8 C12.(18分)如图甲所示,磁感应强度B =2 T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以虚线MN 为左边界,MN 的左侧有一质量m =0.1 kg ,bc 边长L 1=0.2 m ,电阻R =2 Ω的矩形线圈abcd 放置于绝缘光滑水平面上,t =0时,用一恒定拉力F 拉线圈,使其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1 s ,线圈的bc 边到达磁场边界MN ,此时立即将拉力F 改为变力,又经过1 s ,线圈恰好完全进入磁场,整个运动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求线圈bc 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 1的大小和线圈在第1 s 内运动的距离x ;(2)写出第2 s 内变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3)求出线圈ab 边的长度L 2.【解析】 (1)由题图乙可知,线圈刚进入磁场时的感应电流I 1=0.1 A ,由E =BL 1v 1及I 1=E R得 v 1=I 1R BL 1=0.1×22×0.2 m/s =0.5 m/s ,x =v 12t =0.25 m. (2)由题图乙知,在第2 s 时间内,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均匀增加,有i =(0.2t -0.1)A ,线圈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线圈所受安培力随时间均匀增加,则F 安=BiL 1=(0.08t -0.04)Nt =2 s 时线圈的速度v 2=I 2R BL 1=0.3×22×0.2m/s =1.5 m/s 线圈在第2 s 时间内的加速度a 2=v 2-v 1Δt =1.5-0.51m/s 2=1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安+ma 2=(0.08t +0.06)N.(3)在第2 s 时间内,线圈的平均速度 v =v 1+v 22=0.5+1.52m/s =1 m/s L 2=v ·Δt =1×1 m =1 m.【答案】 (1)0.5 m/s 0.25 m (2)F =(0.08t +0.06)N(3)1 m。

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31 新人教版选修33

高考物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31 新人教版选修33

(分钟: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9分)1.(2011·南昌调研)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B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墨水中的小炭粒所做的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C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一定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为一个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而非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A 错误.墨水中小炭粒的无规则运动为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运动,B 错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 正确.当两分子间距离小于r 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此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r 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此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D 正确.[答案] CD2.设两分子a 、b 间距离为r 0时分子间的引力F 引和斥力F 斥大小相等,现固定a ,将b 从与a 相距r 02处由静止释放,在b 远离a 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 引和F 斥均减小,但F 斥减小得较快B .a 对b 一直做正功C .当b 运动最快时,a 对b 的作用力为零D .当a 、b 间距离为r 0时,a 、b 间的分子势能最小[解析] 由分子动理论可知距离变化对斥力的影响比对引力的影响大,距离增大时斥力、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故A 正确.由r 02到r 0的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 0时,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因此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0时分子势能最小,所以B 错D 对.b 分子在运动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当距离为r 0时,作用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故C 正确.[答案] ACD3.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解析] 小炭粒做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 对;由于不确定r 与r 0的关系,故无法确定分子力的变化,B 错;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分子势能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C 对;高温下,分子热运动剧烈,扩散更容易,故D 对.[答案] B4.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铜的密度为ρ(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MB .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为MN A ρC .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N A (kg)D .1个铜原子的体积为M ρN A(m 3) [解析] 原子个数N =1MN A =N A M ,A 正确;同理N =ρM N A =ρN A M ,B 错误;1个铜原子质量m 0=M N A (kg),C 正确;1个铜原子体积V 0=M ρN A(m 3),D 正确. [答案] B5.一个铁球和冰球的温度相同,且其质量相等,则( )A .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B .它们的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一定相等C .冰球的体积大,水分子的势能大D .它们的内能一定相同[解析] 因为温度相同,平均动能相同,据E k =12m v 2知,水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等于r 0时,分子势能最小,偏离r 0越多,分子势能越大,所以体积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大,物体的内能E 内=n (E k +E p ),分子数n =m M不同,E p 哪个大无法弄清楚.[答案] A6.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 点开始计时,间隔30 s 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得到b 、c 、d 、e 、f 、g 等点,然后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微粒在75 s 末时的位置一定在cd 的中点上B .微粒在75 s 末时的位置可能在cd 的连线上,但不可能在cd 中点上C .微粒在前30 s 内的路程一定等于ab 的长度D .微粒在前30 s 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ab 的长度[解析] b 、c 、d 、e 、f 、g 等分别是粒子在t =30 s 、60 s 、90 s 、120 s 、150 s 、180 s 时的位置,但并不一定沿着折线abcdefg 运动,故选D.[答案] D7.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B.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D.若两个分子距离越来越大,则分子势能亦越来越大[解析] 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但分子斥力变化的更快些;当分子间距为平衡距离即10-10 m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大小相等,分子力为零,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距离即10-10 m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分子引力;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距离即10-10 m时,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分子斥力;所以两图的交点为平衡距离即10-10 m,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分子间距大于10-10 m,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子间距小于10-10 m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是最小的.若取无穷远处的分子势能为0,则分子间距为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为负的,且最小.[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51分)8.(10分)(2011·浙江五校)(1)如右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_________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作用.(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_现象,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_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_________的方向进行的.[解析] (1)水分子对玻璃板下表面分子有吸引力作用,要拉起必须施加大于重力和分子吸引力合力的拉力.(2)红墨水分子进入水中为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并且分子热运动朝着熵增大,即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答案] (1)大分子引力(2)扩散 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增大9.(10分)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 m ,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由以上数据能否估算出每个分子的质量、每个分子的体积、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2)当物体体积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吗?(3)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分子力F 和分子势能E p 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要求表示出E p 最小值的位置及E p 变化的大致趋势.[解析] (1)可估算出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 0=M N A ;由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由V 0=V m N A 求得的是一个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而不是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故不能估算每个分子的体积;由d =3V 0=3V m N A可求出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2)在r >r 0范围内,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在r <r 0范围内,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不能说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只能说当物体体积变化时,其对应的分子势能也变化.(3)如图[答案] 见解析10.(10分)(2010·江苏高考)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 1.3 kg/m 3和2.1 kg/m 3,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 L 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 ,在海底和岸上的密度分别为ρ海和ρ岸,一次吸入空气的体积为V ,则有Δn =ρ海-ρ岸V MN A ,代入数据得Δn =3×1022个. [答案] 3×1022个 11.(10分)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其内部分子可看做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小球,若某固体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1)该固体分子质量的表达式为m 0=__________.(2)若已知汞的摩尔质量为M =200.5×10-3 kg/mol ,密度为ρ=13.6×103 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6.0×1023 mol -1,试估算汞原子的直径大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该固体分子质量的表达式m 0=MN A.(2)将汞原子视为球形,其体积V 0=16πd 3=M ρN A 汞原子直径的大小d =36M ρN A π≈3.6×10-10 m. [答案] (1)MN A (2)3.6×10-10m 12.(11分)(2011·安徽示范性高中联考)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一次探究活动,想估算地球周围大气层的分子个数.一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得到以下几个物理量数据:地球的半径R =6.4×106 m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9.8 m/s 2,大气压强p 0=1.0×105Pa ,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 =2.9×10-2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 mol -1.(1)这位同学根据上述几个物理量能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的分子数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也请说明理由.(2)假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全部液化成液态且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估算一下地球半径将会增加多少?(已知液化空气的密度ρ=1.0×103 kg/m 3)[解析] (1)能.因为大气压强是由大气重力产生的,由p 0=mg S =mg 4πR 2,得m =4πR 2p 0g 把查阅得到的数据代入上式得m ≈5.2×1018 kg所以大气层的分子数为N =m M N A ≈1.1×1044个(2)可求出液化后的体积为: V =m ρ=5.2×10181.0×103 m 3=5.2×1015 m 3 设大气液化后的液体分布在地球表面上时,地球半径增加h ,则有43π(R +h )3-43πR 3=V ,得3R 2h +3Rh 2+h 3=34πV 考虑到h ≪R ,忽略h 的二次项和三次项,得h =V 4πR 2= 5.2×10154×3.14× 6.4×1062 m≈10 m.[答案] (1)见解析 (2)10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三十一)(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如图所示,用细线将一块玻璃板水平地悬挂在弹簧秤下端,并使玻璃板贴在水面上,然后缓慢提起弹簧秤,在玻璃板脱离水面的一瞬间,弹簧秤读数会突然增大,主要原因是( )A .水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 .玻璃板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 .水与玻璃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 .水与玻璃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解析】 在玻璃板脱离水面的一瞬间,弹簧秤读数会突然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水与玻璃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选项D 正确.【答案】 D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前一句的科学依据是( )A .气温高时,人的嗅觉灵敏B .气温低时,人的嗅觉灵敏C .气温高时,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D .气温低时,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解析】 花香是由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气中传播形成的,气温高时空气中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芳香油分子也因此传播的更快更远,故选项C 对.【答案】 C3.钻石首饰和高强度钻头、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 3),摩尔质量为M (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已知1克拉=0.2克.则( )A .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2×10-3aN A M B .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aN A MC .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36M ×10-3N A ρπ(单位为m)D .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6M N A ρπ(单位为m) 【解析】 a 克拉钻石物质的量为n =0.2a M ,所含分子数为N =nN A =0.2aN A M,钻石的摩尔体积为V m =M ×10-3ρ(单位为m 3/mol),每个钻石分子体积为V 0=V m N A =M ×10-3N A ρ,设钻石分子直径为d ,则V 0=43π⎝⎛⎭⎫d 23,联立解得d =36M ×10-3N A ρπm. 【答案】 C 4.(2013·重庆卷,10(1))某未密闭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与室外的相同,现对该室内空气缓慢加热,当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时( )A .室内空气的压强比室外的小B .室内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比室外的大C .室内空气的密度比室外的大D .室内空气对室外空气做了负功【解析】 因为室内、外相通,内、外压强始终相等,A 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室内温度高,分子平均动能大,B 正确;室内原有空气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密度减小,C 、D 错误.【答案】 B5.某学生利用自行车内胎、打气筒、温度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装置研究自行车内胎打气→打气结束→突然拔掉气门芯放气→放气后静置一段时间的整个过程中内能的变化情况,车胎内气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可获取的信息是( )A .从开始打气到打气结束的过程中由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迅速增加B .从打气结束到拔掉气门芯前由于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缓慢减少C .拔掉气门芯后由于气体冲出对外做功,其内能急剧减少D .放气后静置一段时间由于再次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解析】 从开始打气到打气结束的过程是外界对气体做功的过程,A 错误;从打气结束到拔掉气门芯前由于热传递气体温度下降,内能减少,B 错误;拔掉气门芯后气体冲出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急剧减少,C 正确;放气后静置一段时间由于热传递气体温度上升,内能增加,D错误.【答案】 C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一房间内,打开一台冰箱的门,再接通电源,过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就会降低B.从目前的理论看来,只要实验设备足够高级,可以使温度降低到-274℃C.第二类永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尽管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机械能可以自发地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房间内,打开一台冰箱的门,再接通电源,过一段时间后,电能转化为内能,室内温度就会升高,选项A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从目前的理论看来,不管实验设备如何高级,都不可以使温度降低到-274℃,选项B错误;第二类永动机是不能制造出来的,尽管它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它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选项C正确;机械能可以自发地全部转化为内能,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不可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选项D错误.【答案】 C7.(2015·上海松江区一模)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B.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D.若两个分子间距离越来越大,则分子势能亦越来越大【解析】e点横坐标等于分子平衡距离r0,其数量级应为10-10 m.因平衡距离之内,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A错误,B正确.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即r>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C错误.若r<r0,当两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合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D错误.【答案】 B8.(2015·山东青岛模拟)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mol ,摩尔体积为V mol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 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不可表示为( )A .N A =M mol mB .N A =ρV mol mC .N A =V mol V 0D .N A =M mol ρV 0【解析】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M mol m =ρV mol m =V mol V,其中V 应为每个气体分子所占有的体积,而V 0是气体分子的体积,故C 错误.ρV 0不是气体分子的质量,D 错误.【答案】 CD9.(2012·全国新课标卷,改编)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B .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C .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D .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E .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解析】 由ΔU =Q +W 可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它们具有等效性,故A 正确、B 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变为功,但会产生其他影响,故C 正确;同样热量只是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则D 错;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不可逆,则E 正确.【答案】 ACE10.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质量的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0 ℃的水结成0 ℃的冰,内能一定减小C .一定量的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小D .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小【解析】 升高相同的温度,分子的平均动能增量相同,而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分子的平均动能增量相同,分子数不同,分子的势能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内能增量不一定相同,即A 错误;0 ℃的水变成0 ℃的冰,需放出热量,外界不对其做功,因而内能就一定减少,即B 正确;一定量的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又因不吸热不放热,所以,内能一定减少,即C 正确.一定量气体吸热但体积不变,即不对外做功,外界也不对气体做功,内能一定增加,即D 错误.【答案】 BC二、综合应用(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2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6 mL 的纯油酸制成104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经测定1 mL 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液滴.现取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待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水彩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膜的轮廓,随后在坐标纸上描绘出油酸膜的形状,如图,已知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 mm.则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油膜所覆盖的坐标纸方格约为140个,所以油膜面积S =140×(20×10-3)2=5.6×10-2(m 2);1 mL 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液滴50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50mL ,又因为每104 mL 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 ,150mL 溶液中纯油酸 体积:V =6×150104×10-6=1.2×10-11(m 3);油酸分子直径L =V S =1.2×10-11m 35.6×10-2 m 2=2.1×10-10 m.【答案】 5.6×10-2 m 2 2.1×10-10 m12.(18分)如右图所示的圆柱形容器内用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气体,已知容器横截面积为S ,活塞重为G ,大气压强为p 0.若活塞固定,密封气体温度升高1 ℃需吸收的热量为Q 1;若活塞不固定,且可无摩擦滑动,仍使密封气体温度升高1 ℃,需吸收的热量为Q 2.(1)Q 1和Q 2哪个大些?气体在定容下的比热容与在定压下的比热容为什么会不同?(2)求在活塞可自由滑动时,密封气体温度升高1 ℃,活塞上升的高度h .【解析】 (1)设密封气体温度升高1 ℃,内能的增量为ΔU .则有ΔU =Q 1①ΔU =Q 2+W ②对活塞应用动能定理得:W 内气+W 大气-Gh =0③W 大气=-p 0Sh ④W =-W 内气⑤解②③④⑤得:Q 2=ΔU +(p 0S +G )h ⑥∴Q 1<Q 2⑦由此可见,质量相等的同种气体,在定容和定压两种不同情况下,尽管温度变化相同,但吸收的热量不同,所以同种气体在定容下的比热容与在定压下的比热容是不同的.(2)解①⑥两式得:h =Q 2-Q 1p 0S +G. 【答案】 (1)Q 2 见解析 (2)Q 2-Q 1p 0S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