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 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印度》(第1课时)课件

A( )
A.恒河平原 B.印度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湄公河平原
A • 4.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图1中B处地势特点是 ( ) A.西高东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北高南低 D.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B • 5.如图为印度剖面图,判断A、B表示的方向是( ) A.A─东 B─西 B.A─北 B─南
C.A─南 B─北 D.A─西 B─东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
2015年,我国多家手机厂商先后改变了与印度手机公司合作模式, 由整机运往印度销售改为在国内将SKD(半散装件)做好,然后运往 印度,再在印度当地完成最后的整机组装和销售。截至2016年11月, 我国品牌智能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总计占据51%的份额,这是中 国品牌手机首次在印度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我国品牌智能手机在印度市场竞争力较强,主要原因
A.印度人工成本更低 B.印度土地价格更低 C.印度手机市场广阔 D.避免关税政策调整影响
3. 印度的地势特点是( D) A. 西高东低 B. 东高西低 C. 南高北低 D. 北高南低
对点训练2.南亚的地形与河流
D • 2. 图中所在的半岛是 ( ) A.世界第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B.世界第一大半岛印度半岛
C.亚洲主要半岛中南半岛
D.亚洲主要半岛印度半岛 • 3. 图中A河主要流经的地形区是
印度
海陆位置 海陆兼备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印度洋
印度的地理位置
0° 印度在世界的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亚洲南部,东临孟加 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南临印度洋
经纬度位置
大致位于70°E—90°E, 10°N—30°N之间 位于热带、亚热带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3课印度(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印度的古代文明及风俗特点,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视频:同学们,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喜悦心情的方式各不相同,印度的人们喜欢伴着优美的歌声跳出快乐,印度舞蹈历史悠久,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舞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印度是世界上公认的传统舞蹈的发源地,现在,我们就一起探究文明古国—印度!纱丽蕴藏着印度女性最美丽的情怀公交车开车门招揽生意摩的骆驼车大象是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攀爬列车都是被禁止的危险行为。
在印度,反而成为了一种特色。
【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 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巴基斯坦B.印度C.孟加拉国D.缅甸2. 读“印度的地形图”,印度自北向南依次是()A.山地、盆地、高原B.山地、平原、高原C.山地、平原、盆地D.山地、平原、盆地3. 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国家是()A.尼泊尔B.孟加拉国C.巴基斯坦D.斯里兰卡4. 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5. 古印度是下列宗教的发源地的是()A.伊斯兰教B.佛教C.基督教D.犹太教6. 下列经纬线中,经过印度国土的是()A.赤道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D.本初子午线7.目前,给印度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A.农村劳动力少B.水旱灾害多C.人口增长过快D.劳动力流失8. 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高原、南部是平原B.全年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恒河流入孟加拉湾D.东临阿拉伯海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印度精品课件(61张PPT)

•
2.由 于 未 被 阅 读的 作品的 价值包 括审美 价值仅 仅是一 种可能 的存在 ,只有 通过阅 读,它 才转化 为现实 的存在 ,因此 对作品 的接受 具有艺 术本体 的意义 ,也就 是说, 接受者 也是艺 术创作 的主体 之一。
•
3.接 受 者 作 为 主体 ,他对 文本的 接受不 是被动 的。海 德格尔 提出“前 理解”, 即理 解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这种 结构影 响着理 解。理 解不可 能是文 本意义 的重现 ,而只 能是文 本与“前 理解”的 统一 。
•
5.文 本 一 经 产 生就 成为历 史,它 所表达 的思想 感情、 所反映 的生活 ,都只 能是过 去的, 而理解 总是现 在进行 时。当 我们接 受历史 上的艺 术作品 时,我 们当然 可以设 身处地 想象古 人的生 活,体 验古人 的思想 感情, 但我们 毕竟是 现代人 ,只能 按照我 们现在 的心理 文化结 构去理 解古人 。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 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并标注在教材中。
目标导学一: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
南亚1月风向
东北季风从_陆__地_吹向 _海__洋_,气流_干__燥__,降水 稀少。
南亚7月风向
西南季风从_海__洋_吹向 _陆_地__,气流_湿__润__,降水 丰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印度精 品课件 (61张P 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印度精 品课件 (61张P PT)
5、下列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
是(C)
A. 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全年高温多雨 B. 印度降水量偏少,气候干旱 C. 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是造成水 旱灾害的根本原因 D. 海陆位置决定了印度以热带气候为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教案可以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1印度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知道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进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爱好;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食粮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形。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应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1.课件展现:图7.34“印度的地势”,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势散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现P34的浏览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人教版七级地理下册(完整版)PPT 印 度

19.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尼泊尔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 森林覆盖率仅为 29%。
雨季(图 B)
月份 每年 10 月~次年 5 月
6~9 月
风向
东北季风
__西_南_____季风
源地 特征
亚欧大陆 降水稀少
__印_度_洋____ 降水_丰_沛______
影响
——
西南季风不稳定, __水_旱_____灾害频繁
6.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水__稻____和___小_麦____,频 繁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不稳定。20 世纪 60 年代, 为了改进粮食生产技术,印度实行了“__绿__色____革命”。
C.②③④
D.①②④
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将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南 亚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14 题。
12.下面四幅图中,能够大致表示由 P 至 Q 地表形 态变化的是( C )
13.印度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二位,该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推行“绿色革命”,旨在解决( A )
A.粮食不足问题 B.水土流失问题
C.荒漠化问题
D.环境污染问题
14.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其水旱灾害频繁 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地形阻挡水汽输送 B.西南季风不稳定 C.东北季风的影响强 D.原始森林遭破坏
考点三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备受好评,该片于 2016 年 12 月 23 日在印度上映,2017 年 5 月 5 日在中国大陆 上映。结合材料和图,完成 15~16 题。
9.该国黄麻种植区还可以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C ) A.小麦
B.马铃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是关于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对南亚地区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作为一个复杂的国家,其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印度的宗教、美食、文化等方面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特点,认识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对南亚地区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3.印度的宗教文化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2.案例分析法:以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为例,分析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印度的宗教、文化、美食等,增进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4.比较法:将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进行比较,突出印度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课后作业。
3.准备板书课题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印度的美食、舞蹈、电影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印度。
2.呈现(10分钟)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同时,介绍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等。
3.操练(10分钟)分析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教学过程一、文明古国[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
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
(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
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
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
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
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
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
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
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高龙中学谭万新教学目标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7.3《印度》(第一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地理位置和范围
活动: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
30°N 23.5°N
纬度位置: 10°N-30°N 位于热带、亚热带 低纬度地区
10°N
地理位置和范围
活动:描述印度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 海陆位置:
东部: 东南临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
孟加拉湾
南部: 南临 印度洋 西部: 西南临阿拉伯海
自然环境-气候
、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雨季
6-9月
旱季
10月-次 年5月
自然环境-气候
活动:观察印度1月和7月风向图,分析其不同时间风向的特征
陆地 东1月北风 海洋
干热-降水少-旱季
海洋
西南风
7月
陆地
湿热-降水多-雨季
月月份
旱旱季季 10月至次
年5月
雨季
雨季 6~9月
盛盛行行季风风 东北季风
课堂小结
半球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
地理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10°N-30°N,位于热带,低纬度地区 东南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 ,西南临阿拉伯海
邻国位置
东部缅甸、孟加拉国相接壤,南部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隔海相 望 ,北部与中国、尼泊尔、不丹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相接壤
印度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
印度的农业
小结:分析水稻和小麦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恒河中下游平原、印度 喜温喜湿,需水较多,这些地区为 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 平原,且降水丰沛。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中 上游平原地区
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这些地区 地面起伏和缓,降水较少,且气温 相对较低。
印度的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课题:《印度》(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邻国和首都。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印度的人口方面的概况以及
印度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在本节中应当侧重学习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尤是其现代人文
地理特征。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有(1)世界第二
人口大国;(2)水旱灾害频繁;(3)自给有余的
的粮食生产;(4)发展中的工业。
它是一个具有
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由于长期受
殖民统治蹂躝,独立后因人口压力,水旱灾害频
繁,发展举步艰难却又令人瞩目,将印度与我国
相比,极具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通过对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
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
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
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
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
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②描述印度的人
口压力及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举例说明印度的人口压力;②在
判读印度地形图等图表的过程中,培养提取、判
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应
珍惜和爱护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
境观和人口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学策略:图表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引导启发教学法等相互结合。
教学媒体:黑板、录像、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新课学习--课堂小结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神奇的印度
【课件】多媒体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泰姬陵等图片,吸引同学们注意。
【提问】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就去印度看看。
【板书】第三节印度
新课学习:
【板书】一、印度的位置与范围
【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中”,“印度政区”图,提问,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对比国家面积,指出印度首都。
【课件】“印度的地形”图,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学生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
【教师讲授】从地形来看,印度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德干高原,其次是恒河平原,山地面积较小,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起伏较小,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目前,印度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板书】1、绝对位置
2、相对位置
3、印度的范围
【课件】展示印度人坐火车的图片,过渡到印度的人口问题。
【板书】二、印度的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课件】“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图,提问,分析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
【教师讲授】截至2001年3月1日零时,印度人口总数为10.2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7%,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
【课件】“印度人口的增长”图,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教师讲授】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
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板书】1、特点: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过快【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数据表,分组讨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它的人口除了给资源造成巨大压力,还对印度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学生讨论。
【教师讲授】印度人口如果继续按照年均近16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个南亚大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取代中国,成为世界
人口最多的国家。
为了避免人口爆炸的危机,印度政府正逐步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改善。
所以,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适应。
其实,对于印度来讲,人口过多还不算最严峻的问题,比人口更棘手的是它的自然灾害。
完成课本活动题。
【板书】2、影响: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课堂小结】学生自我小结,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