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
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血液成分指标变化及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症候表现

失常 l 6例 (2 8 ; 1. %) 神态疲 劳 ( 动失 眠) 6例 运 l (28 ) 1 . % 。运 动性 疲 劳 各症 之 间伴 有 一 定 数 量 的 兼症 , 胃功 能失 调 症兼 症 百 分 比相 对偏 高 为 脾 8 .% , 动 失 眠 症 为 7 . % , 筋 肉 疲 劳 症 为 18 运 50 而
H T 并观察运 动性疲劳的 中医症候 表现 。结 果冬 训 中后期 运动员 R C、 b Hc c) B H 、 T均 明显 低 于前期 和初期 ( P<
00 ) 运动性疲劳以筋 肉疲 劳症为多 (4 4 ,8 15 , 中脾 胃功能失调症兼 症百分 比相对偏高 ( 18 ) .1 ; 5.% 6/2 )其 8 .% 。对
山东 医药 20 O 8年 第 4 8卷第 3 5
运 动员 不 同训 练 阶段 血 液 成 分 指标 变 化 及 运 动性疲 劳 的 中医症 候 表 现
刘 艳
( 西体育科 学研 究所 , 广 广西 南宁 5 o 3 ) 3o 1
[ 摘要 ] 选取 15名 专业运 动员 , 2 分别于冬训前期 ( 以小 负荷量训练为主) 冬训初期 ( 、 以中等负荷训练为 主, 但 无疲劳症状) 冬训 中后期 ( 、 、 大 中强度 以上训 练为 主 , 动员 自我 感觉 出现 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运 测试 血液成 分指 标 ( B 、 、 R c
2 9名 ; 运动健 将 l , 0名 I级运 动员 8 1名 , Ⅱ级运 动 员 3 。人组 前查心 、 、 、 4名 肺 肝 肾等 功能无 异常 。
注 : 冬 训 前 期及 冬 训 初 期 比较 , P< . l 与 O O
22 运 动性疲 劳 中 医症候 .
身体成分

三、 身体成分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不同等级散手运动员身体成分各指标及与其运动成绩的相关分析
武英级 一级 二级 7.01 ± 0.59 6.48 ± 0.66 6.17 ± 4.30 相关系数(r) - 0.55 -0.52 -0.45
上臂部皮褶厚度(mm)4.71 ± 0.37 5.17 ± 0.81 肩胛部皮褶厚度(mm)4.48 ± 0.33 6.01 ± 1.25 髂部皮褶厚度(mm) 3.27 ± 1.45 5.66 ± 1.70
2 、急剧限制饮食、饮水 运动员使用急剧的限制饮食和饮水快速减 体重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去脂体重下降、激素 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等。 3 、限制饮食、饮水结合发汗失水 4 、不安全的或禁用的快速减体重措施 使用利尿剂、泻药脱水、自我催吐、服用食 欲抑制剂以及完全禁食等措施快速减体重在按 体重级别参赛项目运动员中依然存在。
3 身体总钾量的测量
人体中含有 3种钾的同位39 40 41素(K、K
和 K),在人体组织中的含量和比例恒40定。 K放
射 γ-射线 (伽马射线),其强度为1.46MeV,通过测
量 γ-射线的强度,可以计算出人体钾的含量。人 体中钾的含量男女为:2.66g/kgFFM和 2.50g/kgFFM,据此可以计算去脂体重。此方法 准确且对身体无损伤,但测试需要仪器费用高,不
65.41 ± 3.12 63.21 ± 2.16 61.79 ± 3.40
选取西安体育学院散手队,以及武术系和体育系专修武术散打的男生,共计28 名,其中武英级运动员 8 名,一级运动员 9名,二级运动员11 名。
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是评价身体成分的 重要指标,有资料表明优秀男运动员 的体 脂百分比应在5% 一13%的范围,表中数据 表明不同等级散手运动员身体成分各指标 均值存在不同,与运动成绩的相关系数也 呈现不同,尤其体脂含量越大与运动成绩 呈中等负相关,瘦体重越大与运动成绩呈 中等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67, 对于武术散手运动来说,瘦体重越大对发 挥运动力更加有利,该项目又对爆发力和 灵敏性要求较高,因此,过多的脂肪含量 和较少的瘦体重必将限制运动员运动能力 的发挥。
攀岩运动的生理特点及其专项运动训练

攀岩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及其专项运动训练刘丹宁(上海建桥学院上海 201319)[摘要]本文对攀岩运动的生理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总结,以期对攀岩运动的训练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 攀岩运动身体条件生理特点运动训练攀岩是从登山衍生出的,利用人类原始的攀爬本能,借助各种安全保护装备和攀登辅助器械,攀登峭壁,裂缝,海蚀岩以及人工制造的岩壁的一项体育运动。
攀岩运动从不同的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组织形式可分为竞技攀登和自由攀登;按保护方式可分为有先锋攀登和顶绳攀登;按运动场所可分为人工场地攀登和自然场地攀登。
竞技攀登有难度赛、速度赛及攀石赛三种比赛项目。
按比赛形式又可分为:世界杯赛和世界锦标赛。
本文对攀岩运动的生理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总结,以期对攀岩运动的训练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与指导。
1攀岩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及身体素质1.1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一般而言,优秀攀岩运动员的体脂相对于人体的总体质量而言,百分比较低。
Watts等人利用Jackson & Pollock法对世界杯赛进入半决赛的21名男子运动员及18名女子运动员进行体脂成分的测试结果显示,其体脂成分均低于5%。
而一般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攀岩者,据Grant等人的测试,分别为14%至15.3%。
尽管在所测数据上存在着差异,然并没有足够证据显示,体脂成分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也即,体脂成分低对这项运动本身十分有利,但并不是攀岩运动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尽管Grant 等人在文中如此叙述:“在这项(攀岩)运动当中,人体的质量需不断地克服地心引力向上运动,任何额外负担,无论是以体脂或大块肌肉形式存在的额外质量,对运动都是不利的。
”1.2形态指标身高及其它身形态指标对攀爬能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Billat等人在比较其它人对攀岩运动员测得的身高数据后,发现攀岩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8m。
另一个反应的形态指标为ape index,即臂长与身高的比。
优秀赛艇运动员身体成分变化特点分析

优秀赛艇运动员身体成分变化特点分析济南市皇亭竞技体育学校山东省济南市250000摘耍:人体主要是由水、脂肪和固体成分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各种成分组成了人体的总重量,即体重。
人体各成分的相对平衡,对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维持健康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赛艇是周期性体能主导类项目,从事这个项目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要求很高。
赛艇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是随着训练为主导的因素在进行变化,相应的身体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优秀男女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全年训练身体成分变化的特点和差异,以探讨身体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和运动成绩的可能关系。
关键词:赛艇;身体成分;系统变化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中8名是九运会或亚运会冠军,2名十运会冠军;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中2名奥运选手,2名奥运集训选手,8名十运会女子8人艇亚军。
1.2研究方法1.2.1测体脂方法:皮摺厚度法测量体脂前先测体重(W),暴露体脂测量点。
测最点为:肩胛部(肩胛骨下角点下约1cm处)和臂部(肩峰与上臂后面鹰嘴连线中点)。
测试仪器:皮摺厚度计。
测量换算:利用体密度推算回归方程推算体密度:男子D(身体密度)=1.0913-0.00116X(肩胛部和臂部皮脂厚度之和);女子D=1.0897-0.00133X;然后利用体脂百分比公式求出体脂百分比:F%(体脂百分比)=(4.57/D-4.142)×100%;接着计算体脂重和瘦体重体脂重:F(体脂重)=W×F%; LBW(瘦体重) =W-F。
测量时间:在冬训初期(男2016-11-23,女2016-11-29)、冬训的中期(男2016-1-5,女2016-1-7)、冬训结束(男2017-3-20,女2017-3-20)、夏训初期(男2017-6-7,女2017-6-6)和夏训终期(男2017-8-25,女2017-8-29)分别组织了男女皮脂厚度的测试,每次测试的时间点相同。
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如何实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一、身体形态的选材和预测主要是指身高、体重、胸围、四肢长度、以及身体各局部的比例关系等。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其不同的特点,科学选材时应根据这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做出不同的身体形态的评定。
例:篮球、排球、跳高等运动项目,它要求的身高是很重要的;举重、体操运动的项目则要求是身材矮一些的;篮球、游泳的运动项目要求臂长的;跳高、跨栏的运动项目要求腿长的。
可见不同的身体形态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有很大影响的。
常用的形态选材指标如下:(一)、长度指标:人体身高变化,不但受环境的影响,更受遗传因素的制约,男孩遗传度约为75%,女孩约为92%。
男性增长最快在12—15岁之间,17岁以后基本趋向平稳。
女性在10—13岁之间,15岁以后基本趋向平稳。
遗传度较大,约为53.8%,也是训练中不易改变的指标。
欧洲成年人坐高指数平均为:长躯干52.5以上,短躯干52以下。
日本成年人坐高指数53.8。
82年国家体科所测的国家女子排球队原为52.4,甲级队52.9,运动成绩与坐高指数呈负相关。
所以,尽可能选坐高较小的儿童少年。
3、上肢(1)、指距指距的长短与竞技体育很多项目的成绩与技术直接相关。
如体操中抓握器材的支撑点高、低;田径投掷项目;排球拦网;篮球项目等直接与指距的长短相关,对成绩与技术的发挥产生直接的影响。
国人指距平均值大大低于欧、美的白人和黑人。
(2)、上肢长受遗传影响很大,男、女遗传度为80%和87%,是一个训练不易改变的指标。
在运动选材中,儿童少年的上肢长度与体操、游泳、排球、田径投掷、撑杆跳高、击剑等项目都有很重要的关系。
(3)、上臂长与前臂长在选材时应要求儿童少年上臂相对较短,前比较长,对运动有利。
(4)、手长与手宽手的长短宽度同有力地抓握器械关系密切。
体操、举重、排、篮、手球、游泳、投掷运动员都应具备手长不但长而且宽,同器械打交道对抓握器械较方便;同球类打交道能灵活地控制球,有助于投篮、扣球和拦网等。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目录
• 选材依据 • 选材阶段 • 选材方法 • 选材实践 • 选材问题与展望
01
选材依据
身体形态
01
身高
根据不同项目需求,选择身高适中的运动员。例如,短跑项目需要运动
员具备较短的身高和较轻的体重,而投掷项目则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
身高和较大的体重。
02
肌肉类型
肌肉类型决定了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一般来说,短跑项目需要选择
肌肉纤维较细、肌肉收缩力量较强的运动员,而投掷项目则需要选择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肉纤维较粗、肌肉收缩力量较强的运动员。
03
身体比例
身体的比例也是选材的重要依据,例如,长跑项目需要选择身体比例较
好的运动员,以减少空气阻力。
生理机能
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生理机能,它决定了运动员的耐力和恢复能力。一般来 说,心肺功能较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技术能力
投掷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和协调性,以准确掌握投掷技巧 和提高投掷效果。
心理素质
投掷运动员需要具备强烈的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和抗干扰能力,以应 对比赛中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05
选材问题与展望
当前选材面临的问题
01
缺乏科学评估体系
目前选材过程缺乏科学、系统的 评估体系,导致选材准确性和可 靠性不足。
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它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一般来说,情 绪稳定性较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压力和挑战。
02
选材阶段
初选阶段
年龄要求
初选阶段通常在10-12岁之间,这个 年龄段的运动员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 熟,但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潜力。
运动员机能评定

2.1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磷酸原供能能力的生化评定主要是测定全身肌肉 中ATP和CP的含量以及ATP酶、CK等的活性。直 接测定肌肉中的ATP、CP的方法虽多,如肌肉活 检法、核磁共振法等。但由于或是方法复杂、或 是经费昂贵、或是运动员难接受,故较少用。目 前,评定磷酸原供能系统的常见方法是尿肌酐系 数测定、定量负荷法、30m冲刺法等间接方法。
1.6血清睾酮
睾酮为雄性激素中的一种。由于它具有增强合成代 谢的功能,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
睾酮在耐力性运动项目评价运动员的训练量。对于 负荷量的反应非常敏感和准确。
雄激素是含有19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的总称,人 体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有三种分泌型雌激素:睾酮、 雄烯睾酮和去氢二雄酮,睾酮活性最高。男子由睾 丸间质细胞分泌,女子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卵巢 的基质细胞分泌。
• 尿蛋白测定时间选择:
1、一次激烈运动后,尿蛋白排泄量在训练课后15min 后达到最高。应在运动后15min取尿测试。
2、训练后4h或次日晨可以再测一次蛋白尿。评价恢复 情况。
3、测试时应结合尿液比重进行分析。
4、寒冷天气、精神集中、情绪激动都会影响结果。
1.4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也称血色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红 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载体,又有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故能直接影响体 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的身 体机能及运动能力。血红蛋白与运动负荷关 系密切,大运动负荷,血红蛋白下降。因此, 血红蛋白也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的一个生化 指标。
• 应用血尿素评定运动量,除看运动前后血尿素变化值 外,还应结合血尿素的疲劳阈值。金特曼研究报道, 清晨空腹安静时血尿素达50mg% (8.83mmol/L)时为过 度训练,林文弢等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安静血尿素值 为7.5-8mmol/L已达过度疲劳。所以,当运动后血尿 素达到或超过8mmol/L时,又比运动前升高约 2mmol/L左右,则可认为运动量大。
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

(二)连续肺活量的测试:连续测5次肺活量
(三)时间肺活量的测试: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一 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称时间肺活量。 (四)最大通气量的测试:适宜呼吸频率和深度时,所测得的没分通气量。
一般只做15秒通气测定。 所得值乘以4得没分最大通气量。 评价通气储备能力。
三、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一)结合教练员训练周期的安排制订机能评定计划 (二)结合项目和运动员特点进行有层次的机能评定工作 (三)机能评定工作标准化
(四)建立重点运动员机能评定档案 (五)建立运动员机能测试、比赛测试及训练计划数据库
.
第四节 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最好通过多途径、多指标、多学科, 进行同步测试,再做综合分析。
功能: 选材的科学依据 评定身体机能状态 预测运动成绩 监控运动员合理膳食和营养
.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一、 运动系统测试指标
最大肌力
爆发力 肌肉耐力
肌力
等
等长力量(静止力量) 等张力量(动态力量) 等动力量
肌电图 (EMG)
关节的伸展度
.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内机体吸收和利用的氧容量。
意义:反映人体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反映心肺功能氧的转运能力(包括心排量、血
红蛋白、毛细血管密度)和肌肉对氧的吸收、利用能力(包括线粒体多少、酶活性等)。
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测定
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 间接测定法 最大摄氧量平台的测定等
.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二、心血管系统测试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