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川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川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川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川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川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川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提纲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大量兴修,开辟耕地,精耕细作技术走向成熟.2.作物:(1)粮食: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2)经济作物: 和茶叶成为南方重要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进步1。

制瓷业:出现了窑、龙泉窑、哥窑等名窑。

2。

造船业:工匠建造了适于内河航运的江船、外海航行的海船以及车船。

3.纺织业:丝织业在一带获得很大发展。

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三、经济重心南移1.开始时间:后期。

2.过程:隋朝,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为整个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

3.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4,原因:(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大量南迁。

(2)南方地理、气候条件优越。

(3)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和经验。

(4)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巩固训练1.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较快,耕地面积扩大了那时农民扩大耕地面积的方式有哪些( )①开辟圩田②开垦牧场③修造梯田④屯垦荒田A.①②B.①③C。

②④ D.③④2。

下列关于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的提高B。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主要介绍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课程后,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实例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认识宋代南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宋代南方经济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依据,深入剖析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代南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同时,提问:“你们认为宋代南方经济会有怎样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具体实例和图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的史实。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的时间。

4.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

【自主学习】1.两宋时期,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原产北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在南方大量种植。

_______和_______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2.两宋时期,制瓷业得到发展,并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窑。

3.两宋时,_______经济总量超过_______,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第一目结合以下材料,探究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

……国人皆悦。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2.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3.思考: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4.思考:南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5.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那些?【当堂达标】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A.定窑B.钧窑C.景德镇D.哥窑。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8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代南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境中。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占城稻、水稻手工业:瓷器、丝绸商业:市舶司、海外贸易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历史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名师教案1 川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名师教案1 川教版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内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并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8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进步
三、商业的繁荣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3 川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3 川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宋元时期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3 川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宋元时期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3 川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宋元时期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3 川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2)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教学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柔靡景象。

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在就让我们来者看,宋代社会经济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一、农业的发展教师:1、看书P47—48页说说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学生:(1)水利大量兴修,耕地广为开辟,精耕细作技术走向全面成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教案川教版

第8课《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
【学习目标】
1、明白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进展的表现;明白得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2、通过学习南方经济的进展及两宋中心的南移,培育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南方经济进展的表现。

2、经济中心的南移。

【学习难点】
如何明白得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主学习】:利用以下问题走进文本,并认真做出勾画。

再利用文本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设计;
☆农业的进展(看几幅书上的图)
☆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
2、造船业
3、棉纺织业(纺车图)
☆、经济中心南移
一、缘故;(3点)
【合作探讨】
当堂训练
1、宋朝诗人陆游在一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政。

”依照题意回答问题。

A,故都指哪里?
B ,国家财政收入“实仰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学习测评】
《探讨与训练》识图题p25
【课堂小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川教2017版)(2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川教2017版)(22页)
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手工业进步
1、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 财 赋。”请回答: ①“故都”指哪里,是今天何处? 答:“故都”指“东京”(号称“汴京”);今开封。 ②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答: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 政收入的主要依托(经济重心南移)。
(3)丝织业:丝织业在江浙一代获得很大发展。
宋代的纺织机具有重大改进。唐 代一般采用手摇缫车作为主要的 缫丝工具,但到宋代更为先进的 脚踏纺车得到了普遍运用。宋代 是历史上的缂丝盛行期。宋代缂 丝名品迭出,流传保存至今的也 为数不少,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 南宋沈子蕃的作品《梅鹊图》, 堪称缂丝中的代表作。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 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 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宋朝对外贸易:
超过了前代,世界上 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 国家,贸易范围广, 政府设“市舶司”加 以管理。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南移的三个时期 北 方 战 乱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人口南迁
南 方 经 济 发 展
农业发展
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 成为定局
缂丝技术是唯一不能机器代替的手工业
(4)造纸与印刷技术的发展
四川益州(成都)生产麻纸 活字印刷的新宠,用途逐渐宽泛。
三、经济重心南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导学提纲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大量兴修,开辟耕地,精耕细作技术走向成熟。

2.作物:
(1)粮食: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2)经济作物:和茶叶成为南方重要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进步
1.制瓷业:出现了窑、龙泉窑、哥窑等名窑。

2.造船业:工匠建造了适于内河航运的江船、外海航行的海船以及车船。

3.纺织业:丝织业在一带获得很大发展。

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开始时间:后期。

2.过程:隋朝,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为整个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

3.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
4,原因:
(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大量南迁。

(2)南方地理、气候条件优越。

(3)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和经验。

(4)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巩固训练
1.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较快,耕地面积扩大了那时农民扩大耕地面积的方式有哪些()
①开辟圩田②开垦牧场③修造梯田④屯垦荒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的提高
B.南方小麦的产量大幅度增长
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3.在我国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王朝在手工业生产上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了宋代瓷器。

宋朝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窑厂,它们是()
A.汝窑、哥窑、钧窑
B.龙泉窑、景德镇窑、哥窑
C.定窑、哥窑、汝窑
D.汝窑、哥窑、龙泉窑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

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7.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A.“扬一益二”
B.“苏湖熟,天下足”
C.“无徽不成商”
D.“湖广熟,天下足”
8.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业、手工业获得了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
9.宋代时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叙述能体现发展的有()
①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②棉纺织业从北方兴起,发展到南方
③景德镇成为重要的瓷都④造船业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材料解析题。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
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币。

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1)闻名天下的“粮仓”在哪里?根据材料指出,南方形成“粮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新的手工行业”指的是什么?
(3)两宋时期出现的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有哪些?
(4)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见右图(南宋瓷器)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
物,南方出现了天下闻名的“粮仓”。

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
看也超过了北方。

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

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1)材料一中的瓷器出自哪里?宋朝时,与该窑齐名的还有哪些?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12.材料解析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在两宋时期,图一行业出现了怎样的兴盛局面?图二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手工业繁荣的其他表现?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
1.B
2.B
3.B
4.B
5.D
6.B
7.B
8.B
9.D
10.(1)苏州和湖州。

气候温和、资源丰亩。

(2)棉纺织业。

(3)牛转翻车、铁弯锄、秧马等。

(4)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11.(1)景德镇窑。

龙泉窑、哥窑等。

(2)我同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3)大量的北方人南迁,给南方提供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12.(1)农业。

水利大世兴修,耕地广为开辟,精耕细作技术走向全面成熟;水稻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棉花和茶叶在许多地方栽培起来,成为重要经济作物。

制瓷业得以大规模发展,并出现了景德镇窑、龙泉窑、哥窑等名窑;丝织业在江浙一带获得很大发展,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的江南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材料三反映的是南宋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的状况。

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

(4)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肢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