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十一课 秦朝的统一课后练习第三十八篇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统一》主要讲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能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六国的纷争和争霸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了解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启示学生珍惜当前的和平稳定。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2.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教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最新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课后练习一百

最新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课后练习一百第1题【单选题】以时序为基础,容易理解历史发展模式,容易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下列朝代更替,正确的( )A、西汉一东汉一三国—南北朝B、两汉―三国二两晋―南北朝C、两汉—两晋—南北朝一隋唐D、两汉一宋一齐一梁一陈一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汉武雄图载史篇”,下列关于汉武帝“大一统”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方面形成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局面B、仅指国家加强对边疆的统一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今天我们采用“以德化民”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高祖时期B、文景时期C、汉武帝时D、汉惠帝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处于西汉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武帝C、汉景帝D、汉高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共同原因。
下列关于汉、唐兴盛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前提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大兴土木、不惜民力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建议汉武帝允许诸王分封地给子弟,建立小侯国的是( )A、董仲舒B、主父偃C、张汤D、李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汉初高祖采取了“兵皆罢归家”的措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巩固统治B、增加农业劳动力C、稳定民心D、稳定社会局势【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十一课 秦朝的统一川教版习题精选十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一课秦朝的统一川教版习题精选十第1题【单选题】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②焚书坑儒③地方实行郡县制④修建长城A、①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羸政哪项历史功绩(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修筑万里长城C、兼并六国,完成统一D、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B、商C、秦D、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最早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开通于(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 )A、实行郡县制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C、修筑万里长城D、焚书坑儒【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看下图,你认为该杰出的历史人物应该是谁?( )A、秦始皇赢政B、汉高祖刘邦、C、汉武帝刘彻D、西楚霸王项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关于秦中央政府的三公与其职能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BCD、【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绘了嬴政(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秦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奴隶制国家。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______(人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在______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秦朝的统一川教版练习题十四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秦朝的统一川教版练习题十四第1题【单选题】我国“皇帝”的称号开始于( )A、秦国B、秦朝C、西汉D、三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学者评论道:“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下列史实与此评论中“教”“政”“境”相匹配的是( )A、儒家思想、分封制、西域都护B、罢黜百家、郡县制、北击匈奴C、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张骞通西域D、道家思想、王位世袭制、万里长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秦朝时期的文告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A、甲骨文B、小篆C、金文D、楷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赞扬了秦王嬴政的一项功绩,这项功绩是指( )A、统一南疆B、统一六国C、统一北方D、统一蒙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
“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控制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巩固国家统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公元前260年,秦国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
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不是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的有( )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从郡县制到行省制,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统治。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十一课 秦朝的统一川教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一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一课秦朝的统一
川教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隋朝二世而亡,它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夏朝
D、周朝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秦王赢政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发灵渠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统一文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完成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初中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统一》习题

第11课秦朝的统一一、填空题(一)秦王扫六合1.时间:从公元前_______ 年到公元前_________年。
2.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顺序:秦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灭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秦始皇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 三个主要官职;在地方实行_______制度,这样皇帝就把统治全国的权利控制在自己手中。
(三)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5.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对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等实行统一。
二、选择题6.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首诗反映的是()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陈胜吴广起义D.秦统一全国7.小明同学想上网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情况,他应搜索的关键词是()A.夏朝B.战国时期C.周朝D.秦朝8.秦始皇为了政令推行文化交流,规定以哪种文字作为标准,颁行天下()A.隶书B.楷书C.小篆D.大篆9.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你认为这里的“制”指的是()A.世袭制B.行省制C.郡县制D.分封制10.下图反映的是战国秦汉时期修筑的长城,当时主要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A.匈奴B.蒙古人C.满族D.犬戎10.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A.嬴政B.李世民C.拓跋宏D.武则天三、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如果你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1)“秦始皇”答: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上会采取什么样的新措施来加强管理呢?”(2)“秦始皇”答:记者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3)“秦始皇”答:参考答案:1.230 2212.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韩、赵、魏、楚、燕、齐4.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度5.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最新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课后练习

最新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课后练习第七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汉武帝与大臣们商议的内容(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D、商议开凿灵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书中主要讲述的盛世景象发生在( )A、西汉初期B、西汉末年C、东汉初期D、东汉末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高祖时候B、汉文帝时候C、汉景帝时候D、汉武帝时候【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你看了吗?汉武帝刘彻采取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他曾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骚扰( )A、犬戎族B、山越族C、匈奴族D、乌桓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汉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采取的措施有( )①休养生息政策②“兵皆罢归家” ③轻徭薄赋④释放因饥饿而成为奴婢的人为平民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位时,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这位皇帝是( )A、刘邦B、刘彻(汉武帝)C、刘秀D、刘备【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B、国家加强了对边疆的统一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对抗D、革除秦朝的弊病,沿用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拨云现日除旧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十一课 秦朝的统一]川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八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十一课 秦朝的统一]川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八](https://img.taocdn.com/s3/m/4d8de26bccbff121dd36837f.png)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一课秦朝的统一]川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八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项没有关联的是( )A、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B、秦始皇——推恩令C、武则天——科举制D、康熙帝——雅克萨之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影视作品中的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 )A、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并以小篆来统一文字B、汉武帝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周天子奖励功臣亲属以大量的圆形方孔钱D、孔子对《史记》赞不绝口,认为是史学佳作【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诗句“可怜赵军作坑魂,看此群雄不敢西”描述的情况发生在下列哪次战役之后( )A、桂陵之战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主。
其中“秦皇”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C、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D、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秦始皇实行的______,钳制了思想发展;唐代出现的新式农具______,提高了耕作效率。
【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1)“秦皇”和“汉武”分别指谁?(2)请简要回答“秦皇”和“汉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加强统治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十一课秦朝的统一课后
练习第三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穿越时空你已经来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秦朝,展开合理想象,你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情?( )
①看见旅店门口挂着小篆字体的招牌
②人们纷纷议论秦朝都城迁到了殷
③在集市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买了一匹布
④听说御史大夫家里宴请宾客,锣鼓喧天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秦朝统一中国的时间( )
A、公元前2070年
B、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589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
这表现在( )
A、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B、联络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
C、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D、修筑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公元221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07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着一方《峄(yì)山刻石》,这方刻石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宋元明
D、唐宋元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秦朝时期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举措是( )
A、皇帝制度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修筑长城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对秦始皇的印象如何?评述一下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请你从功过两方面来正确评价秦始皇。
)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材料三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初并天下”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找出这位“王”首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商鞅之法。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某班同学,开展对秦王的探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历史镜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这位统治者是谁?
【理解学习】秦王的历史功绩有哪些?(举出两例即可)
【方法探究】对秦王的评价,姚华和庄平产生了分歧(见图9)。
对秦王的评价,姚华和庄平的观点截然不同(见图9)。
请你指出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应运用哪些方法?
【答案】: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中国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于这一历史,结合材料分析:
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他而言,实在是当之无愧。
──郭志坤《秦始皇大传》
材料三:秦和两汉应该是一个连续体,不必当做三个朝代来看待,所谓“汉承秦制”。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四:统一只是封建君主专制的表现形式……没有君主集权就不会有地区性的统一;没有地区性的君主集权就不会有全国的封建统一。
──刘泽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初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结合所学,材料二反映出秦始皇在中央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举?
材料三中提到的“汉承秦制”你同意吗?请结合所学举例史实加以说明。
根据材料四指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什么作用?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精神,成为本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灵魂支柱和精神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的袓先】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
【我们的信仰】
材料二如下图
【人民的智慧】
材料三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A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B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推动精神发展创造的必要前提和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中的“轩辕”是谁?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图1人物对中国文化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图2人物以什么学说完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材料中的A、B分别指哪一科技发明?完成B项发明的历史人物是谁?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4题【综合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的“秦王”是指谁?诗句展现了怎样的历史史实?秦王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按图二说出秦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什么?秦朝在中央设置的行政机构名称。
在地方又推行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从图三可以看出秦朝统一了文字和货币。
当时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把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以后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______。
秦朝的很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试列举二个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首创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历史上有很多个“第一”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提示相对应的“第一”。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是______。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______。
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是由德国人______设计制造的。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答案】:
【解析】: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