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一】《劳动的开端》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

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到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

其中,课文10到29自然段紧扣课题,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在第一天挑煤中所受到的饿各种苦难。

1、学习本课文的的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2、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3、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4、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我的坚强与母亲的痛苦。

体会母亲内心的痛苦。

1、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1、理解课题你怎么理解开端一词?谁能告诉我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呢?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运铎先生所写的《劳动的开端》,齐读课题两遍。

3、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谁可以来介绍一下?4、我们马上来看看吴运铎怎样走上艰苦的人生道路的。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你认为课文哪些自然段和词语是需要我们大家注意的?3、谁来给我们读读这些自然段?4、谁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5、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上先再最后的关联词语。

1、作者参加的是一项怎样的劳动?在2自然段找找,并勾画出来。

汇报理解读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2、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要还要去挑煤?汇报理解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心里像油煎一样和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3、是呀,在旧社会中,12岁这个本该和我们一样读书学习的孩子,却过早地踏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引读当我和小赵半夜起来爬过几做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4、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什么?把你感受深的词语勾出来,在旁批注你的体会。

劳动的开端_教案教学设计_1

劳动的开端_教案教学设计_1

劳动的开端本文是关于劳动的开端,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课时安排:三教时:第一教时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4、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5、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安排: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录音,思考:(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

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自学字词,读通课文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煤藏()宝藏()(cangzang)挑()战挑()脚(tiaotiao)半夜得()动身得()了吧(dededei)降落()落()在后头(luola)五、细读课文,加深认识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再写萍乡煤矿挖煤、运煤情况;最后写“我”去约小赵一起挑煤。

2、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2.理解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二、教学内容1.劳动的定义和分类;2.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基本劳动技能的学习与实践。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给学生出示一张包含不同劳动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劳动,为什么劳动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步骤二:讲解劳动的定义和分类1.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在生产、创造和服务等实践活动中付出的体力、智力和技能。

2.分类介绍劳动的不同类型,如农业劳动、工业劳动、服务行业劳动等,并针对每种劳动类型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说明。

步骤三:探讨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如劳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

2.分组讨论,探讨不同劳动类型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步骤四:学习基本劳动技能1.介绍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农作物种植、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等。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步骤五: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劳动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式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讲授和演示: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3.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劳动技能。

五、教学评价1.组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劳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2.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劳动技能;3.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劳动能力。

六、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劳动技能实践所需工具和材料。

以上是《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1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大家坐在教室里安心地读书,衣食无忧,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旧社会,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就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负起生活的重负,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劳动的开端》,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检查预习解题激疑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开端”是什么意思?(开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四、细读课文,加深认识1、“我”决定去挑煤从课文中哪些词语能体会出他家生活所处的困境?(“揭不开锅”、“挨饿”、“威胁”、“没有灯笼”、“没有火把”。

)这也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所面临的共同艰难。

出示句子:(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这是个什么句子?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什么?作者用打比方写出了“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的难过程度。

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感情朗读。

(2)“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这里两个“像狗一样”突出了什么?突出了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艰苦,干活太累,生命没有保障,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看待。

更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感情朗读从作者“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

(随机再练习朗读)(3)“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像个瘦猴子”比喻“我”什么?身体单薄、瘦弱,根本挑不动煤,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

课文写了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在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的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

课文以第一天挑煤为中心事件,把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孩子所受的苦难记叙的十分详实、感人,对今天的孩子认识旧社会的苦难、激励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是一篇好教材。

把它放在“劳动”为主题的单元,是想让学生了解劳动是生存所必须的,劳动是艰辛的。

确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据此,我将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思考,把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语文的实效性。

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开端、生疼、吃不住劲、晃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学习第一天挑煤的写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逐步加深对童年吴运铎所受苦难的认识。

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吴运铎面对种种困难与挫折不屈不挠、自立自强、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太优越,几乎没有经历过劳动的艰辛,经受不住打击,做事缺乏毅力,据此确立本课的重点是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吴运铎所受到的苦难。

教学难点为学习吴运铎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

劳动的开端教案

劳动的开端教案

劳动的开端教案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劳动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劳动的分类和特点。

3.能够参与劳动活动并体会其中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劳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劳动工具和材料。

4.测验和评价表格。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问题(5分钟)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劳动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

第二步:探究劳动的分类与特点(15分钟)通过课件和相关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劳动的分类,并让学生列举不同种类的劳动,如农业劳动、工业劳动、服务劳动等。

让学生们发言并说出各种劳动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步:分享劳动体验(20分钟)组织学生们分享自己参与过的劳动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述自己的劳动经历,并分享其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师鼓励学生们互相提问和交流,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团结。

第四步:劳动实践活动(30分钟)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劳动活动。

每个小组分配一项具体的劳动任务,如整理教室、清洁校园等。

教师指导学生们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分工,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去。

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总结体会,并展示劳动成果。

第五步:评价与反思(10分钟)教师给学生们分发测验和评价表格,用以评估学生们对劳动的理解和参与情况。

学生们在评价表格上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反思,并互相交流分享。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写一篇关于劳动的读后感,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们参观工厂、田园、医院等不同类型的劳动场所,以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体验。

2.组织学生们参与社区劳动服务活动,如为老人打扫卫生、为环境进行清洁等。

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们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编写评语。

2.学生们完成的测验和评价表格展示对劳动的理解和反思。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图片、视频、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劳动的开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劳动的开端》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劳动的起源、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思想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劳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增强劳动对个人全面发展的意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学习《劳动的开端》,理解劳动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 难点: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观点,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思想理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劳动?劳动对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2.概述课程内容:教师简要介绍《劳动的开端》的作者马克思,并告诉学生这本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马克思通过对人类劳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1) 人类劳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劳动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或观点补充,教师起到引导和点评的作用。

5.师生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并总结劳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6.学习文本:教师通过阅读或讲解的方式,深入解读《劳动的开端》中关于劳动的理论观点和相关专业术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劳动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7.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劳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8.展示分享: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

9.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一、学习1——9自然段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

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很难过)随机练习朗读。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也说明我很懂事)“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同样辛苦的还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写到了?(挖煤)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师:是啊,从“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

(随机练习朗读)3)“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说明我很好强。

)“我”的力气真的大得很吗?(不是)师引读小赵的话。

师: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

而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4、师小结: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坚强、懂事、好强的孩子啊!二、写第二次挑煤的具体过程1、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第一天挑煤以失败告终,但第二天他愣是凭着坚强的个性,克服了无数困难,将那担能换几个小钱的煤挑到了车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五年级《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名人。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看看视频介绍了谁?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他有哪些伟大的成就?
2、交流。

视频中介绍的是吴运锋同志(板书),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把一切献给党》。

二、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劳动的开端》(板书课题)就是选自该书第二章,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开端是什么意思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问题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内容?再写了什么内容?最
后又写了什么内容?
1、交流汇报:作者先写了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纲“决心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3、交流汇报
四、品读课文
1、指名朗读
2、师生共评朗读情况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围绕“我”决心去挑煤写了哪3个方面的内容?
4、交流汇报(①家里穷苦②非人待遇③下定决心)
5、品味语句,情感共鸣
(1)家里穷苦
① 哪些词句突出反映了作者家里穷苦?找一找。

在旁边作好批注
②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12岁的“我”心情怎么样?
③ 重点品味“看着家人挨饿了我心里像油煎”
(2)非人待遇
① 哪些词句突出表现了劳动条件恶劣,两个像狗一样说明挖煤工人遭受了非人待遇。

② 汇报交流
a、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环境十分恶劣.
b、“工人进出……拖出来”提示出工人遭受非人待遇的社会现实
(3)下定决心
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
① 哪些词句表现了我的决心大?
② 交流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压遍了”
③ 指导工作有感情地朗读
④ 分角色朗读
⑤ 再请学生上来表演
⑥ 学生再齐读一到七自然段。

五、教师小结
在黑暗的旧社会里,那些本该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上学读书的孩子,那些本该像我们拥有幸福、快乐和理想的孩子们,却要过早地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12岁的吴运锋;因家境所迫,只好去挑煤,他会经历哪些艰难呢?下节课我们再一同去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根据本单元语文天地的金钥匙,找出第一次挑煤有关句子,做好批注。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吴运铎
生活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