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 第7课 第1框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课件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PT课件
22
2、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是由于(D )
A、它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较 大比重 B、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3
3、下列分配形式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D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外资企业职工获得的收入 C、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收入 D、某工程师在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20
知识体系

劳 分
基本内容和要求
配 为 主
1、按劳分配 为主体

必然性 意义
-是什么 -为什么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种类
分 配 方
2、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
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其它非按劳分配方式

21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是在( C )范围内
进行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股份合作制企业
24
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国 有控股)时,职工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 20000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
了(3000)元股息。这3000元收入C属于
A、劳动收入
B、福利收入
C、资本收入
D、经营收入
25
3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3)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4)分配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5)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4
2.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实行按需分配? 平均分配?为什么只能实行按劳分 配?

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导学案答案

高中政治生活第七课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导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尊重不同民族风俗的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学习重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课前预习学案】要求: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自主预习,完成下列导学案内容,理解课本课重点知识,找出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的民族概况2、为什么说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①含义:②原因:③具体表现:(2)民族团结原则①含义:②意义(重要性):(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①含义:②原因:(4)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知识拓展】1.准确理解“民族平等”(1)民族平等着重讲各民族地位平等,即我国各民族享有权利方面已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但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还很不平衡,还不可能很快消除民族之间的差距,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

(2)在民族平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参政权。

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2.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帮助不矛盾.(1)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事实上的差异,因此,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尤其是经济发展给予特殊照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对民族地区采取扶持和帮助政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对民族地区进行扶持帮助正是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反映,并未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7课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7课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①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②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③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同学; ④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板书设计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
促 进
民族 大家庭
带和兄弟情谊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文化方面:
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 文化交流。

纳吾 西尔
族族
象舞 形蹈


《刘三苗姐族》服全饰球文公益巡演
小组合作探
究:
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 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们都爱我们的祖国 。
小组合作探究: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 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 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国家政策+自身实际+科技创 新+人民的劳动+………=致富之 路!
①积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优 惠政策,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
②因地制宜,依据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 色经济、绿色经济;
③利用科技发展电商经济,拓展销售渠道; ④当地群众艰苦奋斗,勤劳努力。
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重要举措。2012年至2016年湖南省累计投入 援疆资金7.27亿元,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 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如:在吐鲁番建成6.3 万套安居富民房、1.5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援建了 19所双语幼儿园、4所高中、3所职业技术学校和3个 医疗服务提质项目, 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 援带来的实惠。
本课知识
1、我国的民族大家庭:概况、分布特点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原则、

第7课1 第七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7课1 第七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目标1、民族平等的依据、含义、表现。

(理解)2、民族团结的含义、重要性。

(理解+识记)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重要性。

(理解)4、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理解)教学重难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导入新课听民族之歌《爱我中华》,思考:你从这首歌曲中看出了什么?(学生思考回答)2、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授新课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思考:为什么被称为少数民族,是不是因为他们对祖国的作用小?教师小结点评:1、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1)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2)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3)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4)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2、我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请思考:民族平等在生活中有何具体表现?(学生看课件图片资料归纳回答)教师归纳:a、民族平等体现在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b、民族平等还体现各族人民都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辨析:民族平等意味着消灭一切差别。

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讨论:加强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性?(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②是社会稳定的前提;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证;④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练一练】1、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则兴,民族分裂则败。

”这句话表明A、民族团结是国家兴旺、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B、我国民族关系融洽,不可能出现民族分裂C、民族关系的原则符合我国民族关系的状况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民族团结2、当前,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因为()A、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B、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D、维护民族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实施西部大开发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讨论回答)试举例说明国家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真题精析汇编:1 经济生活(5-8课)(具体到框题)

真题精析汇编:1 经济生活(5-8课)(具体到框题)

2018年高考真题精析汇编—-——-必修1《经济生活》(5—8课)(具体到框题)5.1企业的经营考查知识点:5。

1:企业经营、5.1企业兼并(2018·全国卷Ⅰ·T13)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A。

①②B。

①④ C.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企业经营。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把握材料信息.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通过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该经营理念既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也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兼并收购的问题,排除③;这一经营理念与提高利润率无关,排除④。

考查知识点:5.1:企业经营、4。

1:生产与消费、11。

2对外开放(2018·江苏单科·T11)某企业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管理系统,成功解决了规模生产和需求差异化的矛盾,产品遍布全国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一跃成为行业翘楚。

材料表明,该企业的成功得益于( )A.实现了供需的有效对接B。

实施“走出去"战略C.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D.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答案:A【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该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解决了规模生产和需求差异化的矛盾,实现了供需的有效对接,A正确且符合题意;“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以中国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B 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企业形象考查知识点:4。

2非公有制经济、5.1企业经营、5。

2就业9。

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1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1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人教版必修1

酬收入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选 B。
定答案
B
1.下列分配方式中,不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①农民承包土地所得 ②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 ③按生产要
素分配所得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
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也不属于按劳分配,②③符合题意。]
[想一想] 科技人员获得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提示: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这一问题,我们应作具体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公有制企业中:对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此 外,还有属于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等。
②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取收入 属于按技术要素投入所获得的收入。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积_极__性__和__创_造__性___,激励劳动者努力 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__会__生__产__的发展。
(2)按劳 分配 作 为社 会 主义 性 质的 分 配制 度 ,体 现 了劳 动者
_共__同_劳__动__、_平_等__分__配__的社会地位。 5.按劳分配的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主_体__地位。
提高 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
效率 展
促进 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 公平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判断按劳分配的三方面标准 (1)看范围: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中的分配形式肯定不是按劳分配。 (2)看尺度: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分配,因此按照管理、 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则不属于按劳分配。 (3)看标准:按劳分配的标准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因此像福 利分配、社会保障等不属于按劳分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一框 关爱他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一框 关爱他人

(2)有人认为:关爱他人只要尽己所能就可以了,其他不用考虑。请你对这种观 点加以评析。
观点片面。①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因为: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 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 和值得称赞的人。②关爱他人,还要心怀善意,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要考虑 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 智的行动。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 ②关爱他人就是为了得到回报 ③关爱给人温暖和希望 ④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为全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庆市教委扎实做好防疫期间学生资助 工作。截至2020年3月,共发放助学金23.55万人、资助资金8 736.52万元,切实保 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关爱的意义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 C)
①关爱他人要讲究原则 ②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③关爱他人要全力以赴 ④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这要求我们在关爱他人的时候( B ) ①要学会尊重他人 ②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 ③只要帮助他人就行,不用考虑方式方法 ④面对复杂情形要学会保护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列古语名言说明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的是( B ) A.“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B.“仁者爱人”——孟子 C.“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 D.“误解是人生最可怕的敌人”——俗语
7.(沈阳中考)近几年,外卖小哥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的奔波方便了你我的生 活,而顾客订单上的一句“天冷注意保暖”也温暖了外卖小哥。这体现C( )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6.(2013·温州模拟)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
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
“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第十页,共44页。
1.含义
[识记层级]
联系是 事物(shìwù)本所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原因 自在事物的(sh联ìw系ù) 和 人为(rénwé的i)事联物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主观随意性 。
第十一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并不 是说联系是不能改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 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 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否定事物联系的 客观性。
第十二页,共44页。
(2)事物状态的改变,并没有否定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 系,只是使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化了。如果把联系的 客观性理解为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就否认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 已有的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对立起来;同时还 要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与主观 臆造某种联系不能等同。
孤立 存在的。
第六页,共44页。
[理解层级]
全面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1)含义。 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因而是普遍 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 的,因为这种看法混淆了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忽视了联系是客观 的、有条件的,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3)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有劳动能力但下岗 失业的人都应得到社会保障。因而在按劳分 配中不能提“不劳不得“!
破旧厂房
原青岛电冰箱厂是今 天海尔的前身,实行 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不管成绩、贡献大小, 实行大平均,大锅饭, 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 极性,员工士气低落, 工作消极,出工不出 力,企业效益连年下 滑,最后亏损达147万 元,严重束缚了企业 的发展。
积极性和创造性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其他分 配方式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属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二十年后 再相聚
出资当老板经 营拉面联锁店 月收入3万元
资本要素
麦当劳台山分公司总经理 月薪5000元 管理要素
按生产要素分配
思考:他们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种类: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 土地、信息… 意义:①②③
判断:
劳动、资本,月工资1000元。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 管理 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经营杂货店 月收入3千元 思考:他们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基本内容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 和要求 前 提 公有制 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 现实经济条件 物质基础 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为主体
意义 地位
练一练:
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是由于( D ) A、它在每个社会成员的收入来源中占较大比重 B、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多样化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二十年后再相聚
维修单车 月收入2千元 个体经济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人收入=劳动成果—成本—税款)
私营或外资经济中 劳动所得的收入
按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分配
2、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个体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小李是某国企的一名普通职工,月工资再加上奖金等3000元。 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按劳分配 注意: 公有制经济 劳动所得 我是工商局职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按劳分配 还炒股,赚了不少钱。 按生产要素—资本要素分配 非劳动所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所得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基本内容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 和要求 前 提 公有制 (不能按 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 现实经济条件 物质基础 生产力发展水平 需分配)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为主体 意义 积极性和创造性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地位 主体地位
分配制度改革后的海尔
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全球一大白色家电品牌.
没有分配制度的改革, 就没有海尔的今天 如果还是平均主义大锅 饭,海尔今天只能是
“贫穷到永远”
走进海尔看分配
海尔集团实行高效的薪酬制度, 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 合,工资分配只看效果,不论 资历,由同岗同酬观念转变为 同效同酬观念。在海尔,高素 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人才 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
为主体
意义 地位
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体地位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其他分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 配方式 其他:福利性分配 意义:①②③ 土地、信息…
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第一,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社会存在多种分配 方式,按劳分配是主体。 第二,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在劳动者的 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的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 第三,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 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 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如我国规定的行业 最低工资标准,就是以公有制企业中确保劳动者的基 本生活水平而制定的。
(不能平均分配)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其他分配方式
练一练:
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 的基本原则 (A) • 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时间分配 •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 按劳分配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练一练:
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 A )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思考:他们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都属于 按劳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基本内容 和要求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是什么
按劳分配 客观必然性 为主体
意义 地位
—为什么
其他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是什么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范围
资本 土地 资本 信息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8、 中国科技大学六名学生,参与研制的中文语言合成技 技术 术,由此诞生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的电脑。 他们得到了总计668.85万元的技术奖励。
得人 尺 以 ,消 度 劳 少费 , 动 劳品 向 的 少, 劳 数 得实 动 量 。行 者 和 多分质 劳配量 多个为
透过海尔分配看意义
海尔的薪酬管理制度,充 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对于挖掘员工潜能, 确保企业高速、稳定、健康发 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 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深入海尔 员工的心中。“学习技术,提 高素质,争当先进”在海尔蔚 然成风。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基本内容 和要求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 前 提 公有制 客观必然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 现实经济条件 物质基础 按劳分配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为主体
意义 地位
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体地位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1)有利于 调动积极性和 创造性 •(2)有利于 激发劳动者努 力学习科技, 提高技能 •(3)有利于 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 •(4)是消灭 剥削……地位
决定
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 (方式)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实行此分配制度 根本原因:我国生产力状况 直接原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的必然性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 前 提 公有制 客观必然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 现实经济条件 物质基础 按劳分配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基本内容 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
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对 象
尺度
结果
练一练:
下列分配形式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D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外资企业职工获得的收入 C、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收入 D、某工程师在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实行此分配制度 的必然性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 前 提 公有制 客观必然性 生产力发展水平 现实经济条件 物质基础 按劳分配 直接原因 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基本内容 和要求
为主体
意义 地位
积极性和创造性 主体地位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其他分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 配方式 其他:福利性分配 意义:①②③ 土地、信息…
请阅读书本P58,思考:实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是什么?
理论
我国
我国目前的 决定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生产力状况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其他分 按生产要素分配 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 配方式 其他:福利性分配 意义:①②③ 土地、信息…
按劳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比较区分: 按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分配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2000元。
别在泪水中打捞过去, 要在汗水中创造未来。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兴宁一中 孔秀红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其他分配方式
二十年后再相聚
我自己承包了村里五亩责 任田,收入还挺不错!
我是台山市某国企工程师, 每月工资、奖金、 津贴,收入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