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度)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绪论 (3)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3)1.1地理环境 (3)1.2自然资源 (3)1.3社会与经济 (4)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4)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4)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6)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6)3.1 城市发展目标 (6)3.2 城市发展策略 (7)3.3 城市发展规模 (7)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8)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8)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8)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1)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2)第6章总结 (12)参考文献 (13)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绪论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1.1地理环境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绪论 (2)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1.1地理环境 (2)1.2自然资源 (2)1.3社会与经济 (3)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3.1 城市发展目标 (5)3.2 城市发展策略 (6)3.3 城市发展规模 (6)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第6章总结 (11)参考文献 (12)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绪论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1.1地理环境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做到传统文脉与现代商业相结合,并能代表大同的地域文化。四是动态问题。要处理好人流、物流、交通流几者之间的关系。五是静态问题。要设计、规划好仓储系统及停车场等,做到功能到位,不留缺憾。
依托能源工业优势
建设新的加工工业
矿产与能源的优势支撑着大同,并确定了大同在华北地区的重要位置。煤炭工业对大同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但煤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经济发展的代价很大,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大同已经向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综合高效发展、和谐文明发展的新路子迈进,从而实现从煤炭资源大市向煤炭工业大市的转变。
大同地处山西省北端,位于京津冀北都市圈是我国第三个大型都市群——即 “大北京地区”。众所周知,山西省的重要城市大多数集中在南部,北部仅有大同,在太原对省域中部形成带动和促进作用的形势下,北部经济发展的龙头非大同莫属。大同处于北京、呼和浩特、太原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中心,特别是三个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主要通过大同,因而大同是这一地
大同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重要的能源城市,是山西省北部的中心城市——这就是刚刚被国务院批准的《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下称《总体规划》)为我们确定的今后15年大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定位。
大同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酝酿着新的发展激情,将显现出不竭的活力,有了新的方向,有了新的路径,大同崛起的又一个春天就要来到了。
大同总规背景基础资料

第一章规划修编的背景与思路一、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动因1985年的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的问题是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动因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上版总体规划中的部分内容需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进行适当的调整,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如:城市的定位和产业发展问题,城市用地规模问题;用地发展方向问题;城市结构及隔离带的控制问题;城区、矿区、新区的关系问题;城市交通组织的问题;云冈石窟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城市特色问题;规划管理体制及行政区划的调整问题。
二、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4、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年13号文)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7、《大同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8、1990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9、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草案)10、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三、本规划项目的特点(一)技术内容复杂大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是晋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技术覆盖面来讲,涵盖城市总体规划的各个方面。
1、大同市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多处主要的历史文物古迹,构成了大同独有的名城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
2、大同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城市,随着国家宏观能源结构的调整、市场的激烈竞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同现有的产业结构须进行调整-----产业发展重点转移问题。
3、大同市有京包兰、大秦、北同蒲三条铁路交汇于此,市内有108、109、208三条国家级公路,京大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得大高速公路、乌威高速公路在大同交汇,是晋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交通问题。
大同市城市规划行政技术规定

大同市城市规划行政技术规定一、总则为了加强大同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大同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大同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大同市人民政府划定。
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节约资源、合理布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传承文化、彰显特色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城市用地规划(一)城市用地分类城市用地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进行分类。
(二)居住用地1、居住用地的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优先选择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环境良好的区域。
2、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合理组织居住小区、组团和街坊,保障居民的生活便利和居住环境质量。
3、居住用地的开发强度应当根据城市的区位、交通条件、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确定,合理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等指标。
(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文化设施、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用地。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应当按照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规模,均衡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3、鼓励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形成公共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包括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用地。
2、商业服务业设施的布局应当结合城市的商业中心、商业街、社区商业等进行规划,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商业服务体系。
3、商业服务业设施的建设应当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和消费环境。
(五)工业用地1、工业用地应当集中布局在工业园区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基础设施共享水平。
2、工业用地的选址应当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严格控制工业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保障工业生产的需要和环境质量。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同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同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区域经济开发【发文字号】同政发[2016]26号【发布部门】大同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04.19【实施日期】2016.04.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同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同政发[2016]2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委、局、办:现将《大同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2020 年)》印发,请遵照执行。
大同市人民政府2016年4月19日大同市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全面部署推进“十三五”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根据《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共大同市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围绕“六大发展”的总体要求,紧扣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破解制约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全局性重大体制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大胆探索、攻坚克难,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建立完善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为建设美丽大同、富裕大同、幸福大同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把握改革大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统筹协调改革推进的步骤和次序。
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把握改革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激发改革动力。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百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百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08•【字号】同政办发[2011]175号•【施行日期】2011.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同市百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政办发[2011]17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抓住我省实施“百镇建设工程”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业聚集,推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小城镇辐射带动功能,培育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百镇建设工程”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型跨越,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开展百镇建设工程。
以增强城镇经济实力,强化发展基础、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规划促动、投资拉动、产业带动、政策推动、各方互动,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使“百镇建设工程”发挥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我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我市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经过努力,争取到2020年将10个示范小城镇建成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高的生活幸福指数和较强吸纳辐射能力,适宜居民生活、适应人才创业、适于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中心。
二、“百镇建设工程”主要内容(一)实施五项建设,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按照市政标准新建或改造镇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热、供气等,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积极推进市政设施向周边村庄延伸,统筹镇村发展。
大同市 科学规划 一轴双城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的话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含义大概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
从整体上理解了这句话,我们不难得出坚持个体美与追求大同美之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
科学规划一轴双城今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在“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基础上,实现“五年变新样”的关键之年。
早在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为我市确定了今后15年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定位。
按照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注重生态的原则,结合独特的自然地貌和丰富的历史遗存,立足于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我市编制完成了《大同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大同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等,对“一轴双城、主副结构”的城市规划理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诠释。
“一轴”是指御河,“双城”是指御河西岸3.28平方公里的旧城,以及御河东岸40平方公里的御东新区。
旧城要完整地修复起来,而御东新区则要建成一个美丽的生态园林城市。
“十一五”时期,我市精心打造名城古都、御东新区传统与现代两大城市景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迅速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21条、300公里,完成投资123.71亿元。
御东新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体育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一医院、五医院、中医院建设主体完工,文瀛湖大景区建设进展顺利,御东、御西26个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
名城保护格局初显,东城墙、华严寺、善化寺、文庙、关帝庙、清真寺、纯阳宫、法华寺、帝君庙、华严寺广场等十大工程以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一轴双城”增添了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和山西省住建厅《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及批复文件公布如下:一、规划期限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一)市域:大同市行政辖区,包括四区七县,即城区、矿区、新荣区、南郊区、左云县、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总面积14056平方公里。
(二)中心城区:西至口泉乡、平旺乡、马军营乡西乡界,南至大同市域边界、大同县肥村、北村、塔儿村、小蒲村、侯大庄村东南边界,东至大同县牛家堡村、罗卜庄村、独树村、倍加造村、解庄村、马连庄村、侯大庄村的东边界,北至马军营乡、水泊寺乡、大同县三条涧村、二十里铺村、牛家堡村北边界。
面积为6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区、矿区、新荣区、南郊区四个行政辖区及大同县的周士庄镇、倍家皂镇、党留庄乡,总面积2370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一)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综合能源基地,晋冀蒙交汇区中心城市。
(二)城市职能以魏都平城文化为重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都古都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国际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
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煤炭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国性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
晋冀蒙交汇区重要的商务商贸中心,能源技术和管理中心。
山西省重要的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制造业基地。
山西省重要的文化创新与旅游中心。
四、城市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162万人。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95平方米。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主三副,一轴一带”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大同市中心城区。
是带动大同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核心,承担着大同区域中心城市职能。
三副:三个副中心城市。
即左云县城云兴镇、阳高县城龙泉镇、浑源县城永安镇,分别承担着西部左云发展片区、东部阳高-天镇发展片区、南部广灵-灵丘-浑源发展片区的中心功能。
一轴:区域中轴。
东西向横跨左云县、都市区、阳高县和天镇县,依托由快速路、国道、铁路等陆路交通干线组成的复合交通通道,串接中心城区、龙泉镇、玉泉镇、罗文皂镇等重点城镇。
中轴西段的左云县和南郊区,以及邻接的朔州市,是晋北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区;中轴东段的大同县、阳高县和天镇县,是向面京津冀的特色农业发展区,也是承接区域产业转移,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的重点发展区。
一带:特色经济发展带。
南北向纵贯左云县、中心城区、浑源县、广灵县和灵丘县。
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和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大同实现转型发展。
特色经济发展带北段以京津生态屏障建设为重点,南段依托浑源县人文自然景观、广灵县和灵丘县生态农业资源,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为重点,适度发展资源型产业。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市域中心—市域副中心-县域中心-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包括:1个市域中心(大同市中心城区)、3个市域副中心(永安镇、龙泉镇、云兴镇)、5个县域中心、11个重点镇、17个一般镇。
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级。
1个150万人以上的一级城镇(大同市中心城区);8个5-15万人的二级城镇,其中,2个10-15万人(永安镇、龙泉镇),6个5-10万人;11个1-5万人的三级城镇,17个小于1万人的四级城镇。
市域城镇职能分为六类。
包括:9个综合型城镇,5个工贸结合型城镇、2个工矿型城镇、5个商贸流通型城镇、3个旅游服务型城镇、13个农贸主导型城镇。
(三)市域综合交通1、铁路高速铁路:规划大同至西安、张家口的高速客运专线。
预留远景大同至保定快速铁路、大同至乌兰察布(呼和浩特)高速铁路的通道。
普速铁路:包括现状的京包、北同蒲、大秦、大准和京原铁路,以及云冈、口泉支线铁路。
规划预留北蔚县至大同广灵县、浑源县、朔州应县的铁路,实现与北同蒲铁路衔接。
云冈支线、广灵-浑源铁路在规划期内以货运功能为主,预留远景增设客运功能条件,发挥市域客运铁路作用。
2、公路在现有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布局,到2020年全面完成干线公路网建设,同时完善县乡公路网,提高县乡公路技术等级和抗灾能力。
(1)骨架干线公路由绕城高速、大运高速、大呼高速、得大高速、天大高速、京大高速、广浑高速和荣乌高速等高速公路构成。
在得大高速与天大高速之间规划高速公路联络线,远景规划预留从大同市南郊区肥村至大同县陈庄的高速新南环。
延伸天黎高速衔接京藏高速,延伸广浑高速衔接张石高速。
规划王庄堡至阜平的高速公路,连通荣乌高速和保阜高速。
远景规划预留左云至朔州应县的高速公路连接荣乌高速和大运高速,构建大同都市区外围的高速公路环线。
市域范围内,远景规划预留高速公路东纵线,连接天黎高速、京大高速、浑广高速和荣乌高速,加强天镇、广灵、灵丘三县之间的交通联系。
(2)一般干线公路规划“四横两纵”国道干线公路以及10条省道干线公路,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网密度,加强干线公路网络化组织。
国道“四横”中新增G512和G336,“两纵”中新增G239。
省道中新增S206(聚南线)、S302等2条省道,延长2条省道(S202广灵县的南村镇,原S204延伸与原S339相连变为S215)。
国省干线公路提升至二级以上。
(3)农村公路:逐步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争取规划期末各乡镇主要公路达到三级以上,实现村村通公路。
3、机场大力发展民用航空,适时扩建大同云冈机场,发展航空口岸,开辟大同至国内外重要城市的新航线,吸引航空客源。
适时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园区,加强高附加值货物的航空运输。
规划在阳高县大白登镇境内建设通用航空机场。
4、城市道路系统。
建成以快速路为骨干、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各级路网,提高道路网络化程度。
(四)市域历史文化保护保护“三山一水”的市域整体山水格局,保护市域内4处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3处湿地公园。
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相对集中的五个重点保护区,即古都古城风貌保护区、云冈峪(武周川)文化遗存保护区、鹿苑遗址保护区、古墓葬保护区和长城古堡保护区。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5处。
(五)旅游业空间布局以发展文化体验、观光休闲、康养度假等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形成“两核、两带、五区、五线”的市域旅游发展总体空间格局。
1、“两核”“两核”指两大旅游服务核心:中心城区为综合旅游服务主核;浑源县永安镇为旅游服务次核。
2、“两带”“两带”指两条旅游发展带:摩天岭-云冈石窟-恒山-平型关旅游服务密集带;阴山-太行山脉旅游观光带。
3、“五区”“五区”指五大特色旅游片区。
(1)古都文化旅游区以中心城区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中心城区和南郊区,形成以古建游为主题的北魏文化旅游片区。
(2)恒山旅游区以永安镇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浑源县全境,形成以恒山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山岳文化旅游片区。
(3)边塞军旅文化特色区以云兴镇为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左云县和新荣区,形成以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古堡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片区。
(4)火山奇景、温泉养生和长城特色区以玉泉镇为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大同县、天镇县、阳高县,建设永定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带,形成以休闲养生、地质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旅游片区。
(5)湿地文化和红色旅游特色区以武灵镇为片区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广灵县、灵丘县,形成以生态体验、观光农业和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片区。
4、“五线”“五线”指五条精品旅游线路:长城旅游线路;古城-火山群-许家窑旅游线路;桑干河旅游线路;恒山-应县木塔旅游线路;平型关-赵武灵王墓历史旅游线路。
(六)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1、市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严格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城市水源地;全市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治山治水,广种草地,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根据大同市生态环境的特点和降水条件,大同市的植被以草地和乔灌木结合为主;认真实施荒山造林绿化,防风固沙。
2、市域空间管制按照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大同市域划分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三大类型,制订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
六、中心城区规划(一)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1、发展方向优化提升老城片区,疏解人口和优化功能;重点发展御东和口泉片区,实现东向、西南方向发展。
2、空间结构2020年规划形成“两河三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河:依托御河、十里河有序组织城市功能,成为城市的文化、生态、活力区域。
三城:即老城、御东、口泉三个综合性的城市发展片区。
依据规模适度、合理分工的原则,共同构成大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
推进各片区产城融合,承担区域功能分工,实现片区内部职住平衡。
综合发展片区内形成多个城市组团:即古城组团、铁西组团、十里河组团、御东组团、经开区组团、高新产业组团、临港产业组团、口泉组团、矿区组团、南郊组团、塔山组团。
(二)功能布局1、综合发展片区老城片区:由古城、铁西,十里河、城南四个城市组团构成,承担区域高端服务职能。
以古城为依托,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优化用地结构,改善环境质量,调整建设强度,适度疏解人口,形成充分展现大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风貌的核心区。
御东片区:由御东、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区和临空区四个城市组团构成,承担区域性的高端生产服务职能。
发挥面向机场与高铁的交通枢纽功能优势,重点发展商务金融、总部办公、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创意产业、新型加工业和流通产业,提高就业供给能力,吸引老城疏解人口。
构建现代化的生态居住环境,建成花园式的新城区。
口泉片区:由口泉、矿区、南郊和塔山四个城市组团构成,承担传统产业转型示范功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的综合服务功能。
以能源工业发展为主题,大力发展清洁型的能源加工产业,推动矿产开采与加工、机械制造业转型提质,鼓励轻型加工业发展,在山西省建成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主要承载地。
2、城市组团古城组团:以传统商业、行政办公、文化休闲、旅游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
十里河组团:主要发展商业贸易和现代物流功能。
铁西组团:主要发展现代物流和居住功能。
御东组团:以商务金融、行政办公、文化休闲、康体娱乐、高等职业教育和居住功能为主。
经开区组团: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总部办公、新兴工业和现代居住功能。
高新产业组团:主要发展现代服务、教育培训、装备制造业和居住功能。
临港产业组团:主要发展新兴工业。
口泉组团:主要发展综合服务、商业贸易和居住功能。
矿区组团:主要发展行政办公、职业教育、商业商贸和居住功能。
南郊组团:主要发展煤电产业、现代工业和居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