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畸形3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平阳霉素在治疗血管瘤中的应用

平阳霉素在治疗血管瘤中的应用

血 管瘤 是小 儿 最常见 的 良性肿 瘤 , 发病 率高 达 3 %一 8 %_ I J , 大 多数血管瘤 都是 在出生 时就存在 , 并伴随着 / ]  ̄ J D 生长 逐渐 增 大 的。 虽 然小 儿血 管瘤 有一 定 的 自行 退化 率 , 但部 分持 续发 展 的瘤 体会 出现 感染 、 溃疡 等并发 症 , 对小 儿健 康造 成较 大 的不 良影 响 伫 ] 。 平 阳霉素治疗血 管瘤 已有多年 的临床使 用史 , 为探 讨 平 阳霉素在治疗 小儿血管瘤 中的应用 , 该研究对 2 0 0 8 年7 月一 2 0 1 2年 7月期 间平 阳霉 素瘤 内注射 治疗4 ' , J L 血 管瘤 的疗效 进 行探讨 , 现报道如 下。
口固
2 0 1 4 丽 N 0 . 0 9 … …
药 物 与 临床
平阳霉素在治疗血管瘤中的应用
文 巧 红
惠州市 中心人 民医院整形美容科 , 广东惠州 5 1 6 0 0 1 f 摘要 】 目的 探讨平 阳霉 素在治 疗4  ̄ J L r f n 管 瘤 中的应用 。 方 法 将该 院 2 0 0 8年 5月- -2 0 1 2年 5月收治 的 5 0 0例小儿 血 管瘤 患者为研究对 象 , 取平 阳霉素 , 注入血管 瘤体 内。 结 果 治疗 总有效率达 9 6 . 0 %, 其 中海绵 状血管瘤痊 愈率最 高 , 其 次 为囊状 淋 巴管瘤 、 草莓状 血管瘤 、 混合性 血管瘤 , 红斑痣疗效 最差 ; 5 0 0例患儿 发热发生率 1 0 . 6 %, 恶心发生率 7 . 6 %, 感染 发生 率 6 . 2 %, 另有 4例颊 粘膜 血管瘤 出现粘 膜坏死 。 所 有患儿均 未发现 过敏 、 肺炎 样反应 及肺纤 维化 , 无 白细胞减 少等 不 良反应 。 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 小儿血管瘤 疗效肯定 、 疗程 短 、 不 良反应小 , 可作 为一 种常规治 疗手段加 以推广 。 【 关键 词 】 盐酸平阳霉素 ; 血管瘤 ; 小儿 【 中图分 类号 】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一 O 7 4 2 ( 2 O 1 4 ) 0 3 ( c ) 一 0 0 9 4 一 O 2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
19 1 ()3 0 3 3 9 2,66 :4 — 4 .
【 韩 高安 , 纳 , 3 】 梁 陈悦玲 . 自体 角膜缘联 合 羊 膜移 植 术与 联合 结膜
移 植术 治疗 复发性 胬 肉比较Ⅲ . 眼科 新进 展 ,0 3 2 ()2 0 2 1 2 0 ,33:0 — 0 .
平 阳霉素 治疗 颌 面部血 管瘤 及脉 管 畸形 的 临床 疗效 分 析
岁 , 均 年 龄 5 岁 ; 有 患 者 胬 肉头 部 伸 入 角 膜 3 5 m, 为 障碍 或 缺乏 有关 四 单 纯 翼 状胬 肉切除 术 后局 部 角膜 缘 干细 胞未 平 5 所  ̄m 均 。 为新 生血 管入 侵 和翼 状 胬 肉 的复发 创 造 了条 件 。 此外 受损 1 . 2手术 方 法 : 手术 在显 微 镜 下 进行 , 尔 凯 因 表麻 ,%利 多 卡 改变 , 爱 2 加速 翼 状 胬 肉形成 。 过 角膜 通 因局麻 , 球 结膜 剪将 翼 状 胬肉颈 部 与角膜 缘 分离 , 角膜 表 面 的干 细胞 还 可释 放血 管 增殖 因子 , 用 从 撕 除 或钝 性剥 离 翼状 胬 肉头部 ,分 离切 除 翼状 胬 肉及 所 侵 犯 的 缘 干 细胞 移 植和 移行 获 得 了角膜 型上 皮修 复 ,恢 复 眼表 面完 整 结 膜组 织 , 露巩 膜 , 裸 烧灼 止血 。 注意 勿损 伤 内直肌 及 泪 阜 。 角 性 , 于 角膜 缘栅 栏 和屏 障作 用得 以重 建 和发 挥 , 利 于阻 止新 生 血 有 膜 上方 结 膜下 注射 2 %利多 卡 因 01 l . ,切 取与 植 床相 应 大 小 的 管 入 侵 和异 常结 膜源 性 组织 增 生 ,达 到 防止 翼状 胬 肉复 发 的 目 m 3此手 术 必须 在 显 微镜 下进 行 , 要求 术 者 在 行 干 细 胞移 植 时 带 角膜 缘 干细 胞 的球 结膜 移植 片 ,注 意取 材 紧贴 角膜 缘 并 尽 量 的[] 不带结 膜 下筋 膜 组织 。上 皮面 向 上 , 行 于鼻 侧植 床 , 膜 缘侧 切 勿 携带 残 留 的增生 的筋膜 囊组 织 ,以保 证 移植 片能 够很 快 的 移 角 还 阻 与植床 角 膜缘 相对 应 , 平 。用 1— 铺 0 0缝线 缝合 结 膜及 植 片 连 带 替代 被切 除 的病 变组 织 , 可 促进 角膜 上 皮 的修 复 , 止翼 状 胬 少许巩 膜 固定 在巩 膜 上 。取材 部位 无需 处 理 。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副反应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副反应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副反应汪海燕;杨宏宇;唐璟;杨辉俊;罗娟;王锋;马平平【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联合地塞米松(DXM)治疗口腔颌而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收集2003年2月~2009年6月用PYM联合DXM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并获得完整随访的病例16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行胸片检查,治疗后6个月再行胸片检查,观察临床效果及副反应.结果经2个月~6年的随访观察,124例患者治愈,36例患者显效,总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其中34例患者沣射后体温稍升高(21.3%),1例患者未次治疗6h后全身疼痛,1例患者末次注射时出现呼吸困难及发音障碍,1例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未发现肺纤维化现象、未发现溃烂出血及感染.结论 PYM联合DXM治疗口腔颌而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简单易行、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要做好过敏等副反应的急救准备.【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1(001)002【总页数】3页(P19-20,40)【关键词】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作者】汪海燕;杨宏宇;唐璟;杨辉俊;罗娟;王锋;马平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深圳518036;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深圳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深圳518036;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深圳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深圳518036;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深圳518036;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广东深圳518036;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1血管瘤及脉管畸形好发于口腔颌面部,破坏面容、影响器官功能,若并发感染或出血还可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应予以积极治疗。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6例观察论文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6例观察论文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6例观察【摘要】目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对36例口腔颌面血管瘤行周围压迫,腔内注射。

结果:36例全部治愈,结论: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具有安全,可行,治愈高。

【关键词】平阳霉素;血管瘤;口腔颌面部【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02-01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属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占全身血管瘤的60%,因周界不清,部位特殊,手术治疗不彻底及易复发。

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平阳霉素行血管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36例如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2岁,平均24岁,病变部位唇部6例,颊部5例,舌部3例,腮腺区6例,颧面部12例,颌下区4例,血管瘤面积最大者4×3cm 最小者0.5×1cm,瘤体直径小于3cm者13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拍胸片,排除禁忌症方可治疗,位于面部,颌部,腮腺咬肌区血管瘤,治疗前用一粗铁丝,弯成稍大于瘤体的环绕圈,位于唇部的用唇夹,舌部用舌钳,或合适血管钳,夹持阻断瘤体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血流,用平阳霉素8mg溶于2%利多卡因4ml备用,按1cm×1cm注射0.5ml计算剂量,成人不超过8mg,儿童每次不超过2 mg.常规消毒,由助手先阻断瘤体血流,用5号针头,采用边推进边回抽有血后边注射,扇形注射的方法,使药液均匀分布于瘤体中,对大面积者,可采用分点注射,拔针压迫针眼10分钟以上,阻断瘤体血流10—30分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注射后局部肿胀明显,一般5—7天消退,2—3周后复诊,并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拍胸片,一次治疗未能完全消退者间隔3周后重复注射。

1.3 疗效标准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色正常,无功能异常,随访一年未多发。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作者:何丽萍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

方法选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100例,其中血管瘤病灶123处,头面部92处,占74.80%,躯干四肢24处,占19.50%,会阴7处,占5.70%。

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

治愈为52.00%,有效率41.00%,总有效率(治愈和有效率)为93.00%(93/100)。

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平阳霉素;血管瘤;瘤内注射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3%~8%,因此小儿血管瘤应及时积极治疗[1]。

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激光、冷冻、手术,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发现通过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对治疗血管瘤有良好效果,其疗程短,疗效确切,注射后瘤体逐渐萎缩,不发生坏死,不留下瘢痕,外型保存令人满意[2]。

现将我们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100例,经初步观察,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治疗有完整资料的小儿血管瘤100例,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3月~5岁,共有血管瘤病灶123处,头面部92处,占74.80 %,躯干四肢24处,占19.50%,会阴7处,占5.70%,血管瘤面积最大5 cm×6 cm,最小0.2 cm×0.2 cm。

1.2诊断标准①症状:患处皮肤颜色异常,以红色、鲜红色、紫色、紫红色多见,常被误认为是胎记,多发于婴儿时期,其中混合型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多数生长在皮肤的表面,并在皮肤表面透出红色,有的表面能看到曲屈盘张的血管,有些早期血管瘤的症状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大小不一的肿块,不痛不痒,误以为是外伤引起的淤血,随着年龄的增长,越长越大,畸形血管的管径随之增粗,深度越来越深,治疗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预后就相对越差。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和适应症。

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234例,治疗方法为分次多点瘤内注射,注射后用中央空的环形纱布卷压迫病变四周,时间30min,一次未愈者,间隔7~14d重复注射2~3次为一个疗程,总数不超过6次。

结果治疗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总有效率达97.08%,治疗真性血管瘤有效率达92%,但对微静脉畸形及动脉畸形效果不佳,总有效率分别为33%及0%。

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中的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和真性血管瘤疗效确切,而且安全、简便、疗程短、损伤小,美容效果好。

标签:平阳霉素;血管瘤;注射血管瘤是一种常见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而颌面部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应用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已成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

1999-10~2013-10我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共234例,获得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血管瘤患者234例,男性137例,女性97例,年龄1岁~56岁。

其中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171例,真性血管瘤50例,微静脉畸形9例,动静脉畸形7例。

病变范围最大6.5cm×5cm最小0.5cm×0.5cm,病损部位均在颌面部。

1.2材料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8mg/支,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地塞米松(5mg/支)、1%利多卡因(5ml/支)。

1.3方法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检查患者体温、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胸部X 线片。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瘤体大小及部位决定用药量: 平阳霉素2mg ~8mg,地塞米松2mg~8mg; 平阳霉素首次用药可选用最小量2mg,药量最多不超过8mg/次; 一般可参考瘤体表面大小用平阳霉素0.25 mg/cm2~ 0.5mg/cm2,地塞米松0.5 mg/cm2~1.0mg/cm2;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用1%利多卡因1ml~5ml 进行稀释,以消除注射疼痛。

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特殊部位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特殊部位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I taein l ne t n o ig a g c ud d b l ao n e t n r nr ls a jci f n y n my i g ie yut su d i t ame t o o i o p n r nr f
he a i m a nd v s ul r m a f r a i n n p ca e i ns m ng o sa a c a lo m to s i s e i lr g o
[ src]Obet e T n etaetee et e eso i yn m c nrls nli etn teay gie y ut su d fr Abtat jc v : o ivs gt h f cvn s fpn a g yi it ei a n co hrp udd b laon o i i f i g n a o j i r
s e i ein e et i t l in lne t no iga g y i g ie yut su d T e o ew s es h n8m a ht e p c l go s r t ae wt i r e o a i ci f n y n m c d d b l ao n . h s a s ta ge c m ; ar w er d h na s j o p nu r d l i rp a d i e t nw s f n n c s r vr re e k n et a d sg a s ta 0m . eu t : ea o ai 0p t ns e e t jc o a t e es ye e t e e s dt tl o aew s es h n g R s l T n m l s n 1 a e t e n i oe a y h w a h o l 7 sh ei i w r c rd 4 cs s m rv da d 1c s h d n ep n e C n ls n : t l i a i et n o i y n m cn g ie yut su d ee ue , a e po e n ae a o r o s. o c i s I r e o l n c o f n a g y i u d db lao n i s u o na sn j i P g r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效观察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效观察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对51例颌面部血管瘤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观察瘤体消退及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38例完全消退,10例大部分消退。

少数患者有发热和胃肠道不适,2例因注射过浅或过量造成局部瘢痕。

结论: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标签:平阳霉素;血管瘤;疗效;局部注射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3%~8%,其中近60%发生在头颈、颌面部[1],常常导致颌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

本科自2000年起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同时口服泼尼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患者51例,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9个月~42岁,平均21岁。

单发性血管瘤43例,其中唇部12例,咽部9例,舌部11例,颈部7例,鼻腔3例,上颌窦1例。

多发性血管瘤8例,其中颈部、唇部和咽部同时发病1例,咽部和舌部同时发病2例,颈部和舌部同时发病2例,唇部和咽部同时发病3例。

血管瘤类型有海绵状血管瘤34例,毛细血管瘤11例,混合性血管瘤6例。

瘤体最大面积为2.5 cm×2.5 cm×1.5 cm,最小为0.4 cm×1.0 cm×1.0 cm。

均未受任何治疗。

根据病史体征,穿刺或病理,全部均明确诊断为血管瘤。

1.2 治疗方法取国产平阳霉素8 ml,用2~5 ml 0.9%氯化钠溶液稀释,再加2%利多卡因1 ml。

进针部位常规消毒后,将药液直接注入瘤体内。

注射量的多少依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而定,瘤体小者注射到瘤体表面苍白为佳,瘤体大者可分点注射,成人每次剂量不超过8 mg,小儿每次不超过4 mg。

注射一次未消退者可间隔15~20 d重复注射。

平阳霉素总剂量不能超过40 mg。

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泼尼松10 mg每日1次,2周后药物剂量减半,减量后需维持1周,直到每次剂量2.5 mg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畸形36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血管畸形
皮肤软骨组织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患病率大约3%~8%;小儿血管瘤多为血管畸形所致,属错构瘤。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平阳霉素共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36例,临床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23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4个月,6个月~8岁最多。

毛细血管瘤11例,海绵状血管瘤19例,混合性血管瘤6例;颜面部12例,颈部7例,躯体8例,四肢9例;肿瘤大小,最小1.0 cm×1.0 cm×1.5 cm,最大6.5 cm×4.0 cm×3.0 cm。

1.2 方法(1)稀释方法:采用国产平阳霉素(平阳星)8 mg/支,用1%利多卡因8 ml稀释即每毫升含平阳霉素1 mg。

(2)注射剂量:小儿按0.2~0.3 mg/kg计算,每次总量不超过8 mg,总量≤40 mg。

成人每次8~16 mg,最大剂量不超过24 mg,总量≤240 mg。

(3)注射方法:采取5号半(0.8 mm)注射针头一次性注射器,根据肿瘤大小,采取一点或多点浸润性、放射性注射,且不可一点足量,注射至瘤体表面苍白肿胀为度。

(4)疗程:3~5次为一疗程。

(5)所有患者均随
访6个月~2年。

1.3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瘤体消失,半年无局部复发;有效:注射4次后瘤体明显减小;无效:注射4次后瘤体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本组治愈24例,显效8例,有效4例,治愈率66.7%,有效率达88.9%;4例无效患者均为混合性血管瘤,瘤体大小≥3.6 cm×4.5 cm×2.7 cm。

毛细血管瘤治愈率81.8%(9/11);海绵状血管瘤治愈率73.7%(14/19),有效率100%(19/19);混合性血管瘤治愈率16.7%(1/6),有效率33.3%(2/6),无效率66.7%(4/6)。

3 讨论
Lister(1938)首先报道血管瘤有自然消退的特征,但随后国内外学者对血管瘤的自愈率却报道不一,约75%~98%;Mulliken[1](1982)重新将血管瘤分类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并且认为真性血管瘤多有消退的趋势,而血管畸形则多不能自愈,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如生长迅速可能致畸形、损毁面容、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血管瘤的治疗多根据不同年龄、类型、时期及面积大小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平阳霉素作为平阳霉菌产生的博莱霉素类抗肿瘤抗生素,在小儿血管瘤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实验研究表明平阳霉素对血管瘤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公认,它可作用于血管瘤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内膜增生,管壁变厚,瘤腔缩小或闭塞,组织纤维化呈玻璃样变[2,3],其作用机制是在Fe2+参与下,PYM与DNA结合,形成DNA-Fe2+-PYM络合物,并将Fe2+氧化成Fe3+,使DNA链断裂。

阻止DNA复制,干扰细胞分裂增殖,同时产生氧自由基(OFR)。

OFR可使Fe3+还原为Fe2+,重新参与氧化反应;此外OFR 能直接与细胞膜上的酶和受体结合。

使膜的流动性和离子转运功能发生障碍,细胞遭受破坏,从而加重和放大损伤效应[4]。

郑翔等[5]研究发现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后,OFR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鱼肝油酸钠治疗组,提示OFR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组病例对平阳霉素对血管畸形治疗效果进行了临床分析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其疗效较高,副作用较小;少数无效或复发的血管瘤仍可采取其他方法如激光、冷冻、手术等进行治疗。

因此,对基层单位治疗血管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Mulliken JB,Glowacki J.Hemangiom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 classfication based on endothelial characteristics.Plast Reconstr Surg,1982,69(7):412-417.
2 赵吉宏,赵怡芳,陈新明,等.平阳霉素与鱼肝油酸钠对血管硬化作用的比较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7,15(2):10-11.
3 赵吉宏,陈新明,张文锋,等.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后组织学观察.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1):69-71.
4 Sausville EA,Peisach J,Horwitz SB.Effects of chelating agents and mental ions on degration of DNA by BLEOMYEIN.Biochemistry,1978,17:2740-2749.
5 郑翔,赵怡芳.平阳霉素治疗后血管瘤内自由基的检测.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11(2):109-11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