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痫证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癫痫的治疗与预防中的作用探讨课件

现代中医护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科技,不断创新发展。在临 床实践中,中医护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为人类的健康保 驾护航。
中医护理在癫痫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01
辅助治疗
中医护理在癫痫治疗中具有辅助作用。通过辨证施护, 针对不同病因、病程和证候进行个体化护理,能够缓解 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在情志调护中的应用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 助其缓解焦虑、紧张等不 良情绪,以减少癫痫发作 的诱因。
放松技巧
教授患者一些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等,以帮 助其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多 交流,以获得更多的情感 支持和社交满足感。
中医护理在饮食调理中的应用
解决方案
加强教育和培训:通过加强中医护理教 育和培训,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的数量和 质量。
中医护理在癫痫防治中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1.A 局限性:尽管中医护理在癫痫防治中发挥了一 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缺乏标准 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个体化差异大等问题 。解决方案Fra bibliotek1.B
1.C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的中医护理 操作流程,以提高中医护理的规范性和效果 。
01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癫痫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此时中医护 理人员应立即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因误吸而引 发窒息。
防止受伤
在癫痫急性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摔伤、咬伤等情况,中医护理 人员应采取措施,如使用软垫、牙垫等,保护患者身体,避免受伤。
03
观察病情变化
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
癫痫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保健

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抽搐、感觉、运动、精神异常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或可兼而有之。
若全身抽搐在短期内频繁发生,以致间隙期内意识持续昏迷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此时常伴有高热、脱水、白细胞增高和酸中毒等。
其诱发因素包括:发热、疲劳、饥饿、便秘、饮酒、惊吓、情感冲动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痫证”范畴。
有肝风痰浊型,痰火内盛型、肝肾阴虚型。
(一)一般护理:一、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静、温湿度相宜。
二、入院介绍:责任护士主动、详细介绍病室、病区环境,各类设施物品使用方法并演示,介绍主管医师、科室负责人,作息时间及各类规章制度,尽快消除患者因环境陌生带来的焦虑感。
三、做好知识宣教,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休息活动指导、用药指导,达到患者能基本上了解饮食、休息、活动等于本病的关系,能合理运用和基本掌握用药方法、时限及特殊用药的注意事项的目标。
1、心理指导: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因此病人常产生忧虑、自卑心理;护士应耐心解释病情,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恐惧、情绪激动等不安因素,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饮食指导:(1)饮食要有规律,每餐按时进食,避免睡前2-3小时内进食,避免餐后平卧,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
(2)对于强直-痉挛发作的病人一次饮水不要过量,以免诱发。
(3)进食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
3、休息、活动指导:(1)发作控制、症状缓解、无精神异常者可适当活动与工作,切忌劳累。
(2)发作较频繁者,应限制在室内活动,有人陪同,病人如有假牙,应在每日睡觉前摘下,睡单人床时加护栏,以防跌伤。
4、用药指导:(1)首先用单种药物并从小剂量开始治疗,不能控制者再逐渐加量或换药和联合用药。
(2)抗癫痫药物连续服用数年,一般是在最后一次发作控制后2-5年方可遵医嘱逐步停药,停药过程不少于3个月。
中医护理对癫痫患者临床效果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

中医护理对癫痫患者临床效果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8:14:33.924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2期作者:寻云娜1 陶敏1 黄曼曼2 杨茵1 何珍珍1 严妙娟3 崔彩云1 陈复娜1 刘依蓉1(通讯作者)[导读] 分析研究罹患癫痫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中医护理的应用价值。
寻云娜1 陶敏1 黄曼曼2 杨茵1 何珍珍1 严妙娟3 崔彩云1 陈复娜1 刘依蓉1(通讯作者)1.西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陕西西安 7100012.西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脊柱一病区陕西西安 7100013.西安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陕西西安 710001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癫痫患者护理工作中采取中医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时间所在主要范围:2019.03-2022.03,选取本院收治80例癫痫患者分析,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记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的40例)、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的40例),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评估值、认知能力测评值)展开细致观测并实施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
干预前,认知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更高,P<0.05。
结论:采取中医护理方式并科学实施,具有提高认知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癫痫患者护理水平。
关键词:认知能力;中医护理;护理满意度;癫痫;应用价值在临床中,癫痫是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在发病后患者典型症状为运动障碍及意识障碍等,且伴随有颅内压升高、脑水肿现象,危害较大[1]。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治疗和积极有效中医护理,避免不可逆脑损伤,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有助于提高康复护理效果[2]。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80例癫痫患者(研究时间起点:2019年3月,研究时间终点:2022年3月)分析,观察中医护理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均为在2019.03-2022.03所设定的研究时间内收治。
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不自控性癫痫发作。
传统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一、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和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认为,癫痫的发生与肝风、痰浊、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
根据病因病机理论,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主要目标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祛风除湿、理气化痰等。
二、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在癫痫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天麻、白芷、钩藤等,这些药物可以镇静神经、舒筋活络、平肝潜阳、解毒镇痉等。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癫痫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内关等,通过针刺可以调整气血循环、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的效果。
3. 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是指用多种中草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常用于长期慢性癫痫的治疗。
常用的中成药有逍遥丸、安宫牛黄丸等,它们具有抗惊厥、安抚神经、清热解毒的作用。
三、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研究和传统知识的整理等。
其中,随机对照试验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中医药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疗效,评估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项针对癫痫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中草药治疗组的癫痫发作频次显著减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四、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推广与挑战尽管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但其推广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索。
其次,中医药在疗效评估和标准化方面存在欠缺,需要加强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制定规范。
此外,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最新 中医护理癫痫病的体会-精品

中医护理癫痫病的体会1护理1.1发作期护理癫痫病发作时,应特别注意神志的改变,抽搐的频度,脉息的快慢和节律,舌之润燥,瞳孔之大小变化,有无发绀、呕吐,二便是否失禁等情况,详加记录。
结合中医的寒热虚实,病势的顺逆,为及时正确的急救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癫痫病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将其置于安全舒适之处,解开其衣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内涎沫,保持气道通畅以防窒息,保持病房安静,光线柔和适宜,避免声、光刺激。
1.2间歇期的心理护理与调摄癫痫病患者因反复发作而心理负担沉重,情绪低落,对治疗失去信心,因而护理人员应用“正言开导治疗”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首先做耐心细致问诊,找出发病的症结所在,帮助患者寻找发病诱因及发病规律,其次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解释开导,使患者从心理上正确认识病因,克服诱因,从容对待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癫痫病在清晨发病率高,因此清晨应将患者早点唤醒,护理人员加强巡回或专人守护,并用“移心法”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创造坦然、开朗的心境。
七情失调是癫痫病发作的主要原因。
因此,护理人员应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做到轻、稳、准,减少其痛苦,消除胆怯心理,避免各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
力求去除发病诱因,是预防癫痫病发作的主要措施。
护理实践证明,防止癫痫病的发作和加重,一定要做好其患者的饮食护理。
癫痫病患者应少食辛辣、肥甘、酒酱等燥热之品,忌过辣、过甜、过咸、生冷之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宜,同时要注意好合理的饮食结构,以控制减少癫痫病的发生。
适当的劳作,为正常生活之必需。
但烦劳过度则于身体有害,癫痫病患者更应注意。
2讨论发作控制后的患者,一般应继续服药半年以上,从而巩固疗效,防止发作。
另外,应针对本病患者后期存在不同程度的正虚,可加以调补。
当然,应以清补为宜。
医家认为痫病发作繁频而严重者,一般多预后不良,发作少而轻者,预后较好。
中医技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技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为临床特征。
长期以来,西医药物治疗一直是控制癫痫发作的主要手段,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对药物治疗都能有效果。
中医技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医学认为,癫痫病因多为肝肾亏虚,病急则风动,以及痰热上扰等所致。
因此,中医治疗癫痫的方法主要是调理肝肾,清热燥湿,平肝熄风。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常用的技术应用于癫痫治疗中的例子。
首先,针灸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癫痫治疗中,针灸被广泛应用于癫痫发作的控制和预防。
例如,穴位选择常用的有百会穴、风府穴、内关穴等,这些穴位对于平肝熄风、祛痰降火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并且减轻患者的痛苦。
其次,中药煎剂是中医治疗癫痫的常见方法之一。
中药的选择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具体症状来确定。
例如,对于因肝肾亏虚引起的癫痫,常用的中药如枸杞子、菟丝子、龙眼肉等,它们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的功效。
对于痰热上扰引起的癫痫,常用的中药如天麻、霍山石斛、佩兰等,它们具有清热燥湿、镇定安神的作用。
中药煎剂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强度。
此外,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技术在癫痫治疗中的一种常见应用。
推拿按摩通过对患者的肌肉、经络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推拿,调理气血,消除痰热,舒缓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表明,推拿按摩可以有效地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和疼痛感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中医养生方法也是癫痫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医养生重视个体化的调理,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情绪的稳定,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减少癫痫发作。
此外,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的抗病能力。
总之,中医技术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关于“痫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痫证”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痫证
1. 痫证是一种短暂性反复发作性脑系疾病,多因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脑部外伤及外邪、饮食所伤等,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脾两亏,心肾亏虚,造成清窍被蒙,神机受累,元神失控,而引发痫病。
与心、肝、脾、肾相关,主要责之于心肝。
2.治疗时当急则开窍醒神以治其标,控制其发作,缓则祛邪补虚以治其本,多以调气豁痰、平肝息风、清泻肝火、补益心脾、滋养肝肾、通络镇惊、宁心安神等法治之。
3.突然发作以针刺及外治法开窍醒神以促苏醒,再投以煎剂。
平日当按疾病症状辨证论治,调其脏腑气血阴阳。
4.加强生活调理及发作时护理,以免发生意外,至关重要。
5.本病的预后与转归取决于患者的体质强弱、正气盛衰与邪气轻重、邪伏深浅。
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数患者终生难愈。
少数年幼患者反复发作可影响智力发育,甚至成为痴呆。
二、痫证的日常防控措施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怡养性情,劳逸适度。
2.妇女在怀孕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胎儿头颅外伤、颅内感染等发生。
3.休止期患者应避免近水、近火、近电、高空作业及驾驶车
辆,以免突然发病时发生危险。
4.调理饮食、情志和起居,饮食宜清淡,多吃素菜,少食肥甘之品,切忌过冷过热、辛温刺激的食物。
5.患病之后,针对正虚可适当参以调补,调脾胃,和气血,健脑髓,顺气涤痰,活血化瘀等,切忌不加辨证,一概投人参、鹿茸大补之品或其他温燥补品。
6.对昏仆抽搐的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凡有义齿均应取出,放置牙垫,以防窒息和咬伤,加用床栏以免翻坠下床。
脑病科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痰闭阻证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
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示,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2、痰火扰神证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病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3、瘀阻脑络证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4、心脾两虚证反复发作,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5、心肾亏虚证痫病频发,神思恍惚,心悸,健忘失眠,头晕目眩,两目干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脉沉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4.定时更换体位,保持四肢良肢位,予温水擦浴2次/日,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金银花、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2次/日。
抽搐)二((1)癫痫发作时,使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立即松开衣领、裤带、上下齿之间置放牙垫以保护舌头。
牙关紧闭时,使用开口器,勿强行撬开牙齿。
(2)及时清除口腔痰涎,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出,以利呼吸。
(3)缺氧明显者,立即给氧。
(4)设专人守护,以防碰伤,不可强行约束患者,以防造成意外损伤。
(5)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 理 程 序是 护 理 模 式 转 变 的 一种 系统 地 、科 学 地 确 认 问 题 和解 决 问 题 的 工作 方 法 ,护 理 程 序 分 五 个 步 骤 ,即 评 估 、诊 断 、 计 划 、实施 和评 价 【4]。我 们 通 过 总 结 经 验 ,寻 找 护 理 中 存 在 的
问题 ,然后 寻 找 最 佳 的 解 决措 施 ,制定 出合 理 的 急 救 护 理 程 序 , 人 员 分 工 到 位 ,进 行 有 目的 、有 计 划 的 护理 步骤 和行 动 ,对 患 者 实 行 系统 、全 面 的整 体 护 理 。 特别 是 本 组 病 例 为 老 年 急 性 消 化 道 出血 ,患 者年 龄 大 ,病 情 危 重 ,并 发 症 多 ,对 出 血 耐 受 性 差 ,病 死率 高 。根 据 以 上 特 点 ,采 用 急救 护 理 程 序 ,从 而 规 范 化 、程 序 化 和具 有 预 见 性 实 施 护 理救 治 ,提 高 了抢 救 成 功 率 。 参 考 文 献 [11 马立军.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遭 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J3.浙 江
2000,13(5):594—595.
其 次 排 除 非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的 因 素 (1)口咽 、鼻 腔 部 位 的 出血 ,如 拔 牙 而 咽 下 血 液 引 起 的 呕 血 与黑 便 。 (2)呼 吸 、循 环 系 统 疾 病 , 如 肺 结 核 、支 气 管 扩 张 、支 气 管 肺 癌 、二 尖 瓣 狭 窄 等 导 致 的 出 血 。(3)进 食 动 物 血 引 起 黑 便 。(4)口服 含 铋 剂 或 炭 粉 、中 药 等 均 可 出现 黑 便 ,但 一 般 为 灰 黑 色 ,无 光 泽 ,且 潜 血 试 验 阴 性 。 2.2 静 脉 通 道 管理 :迅 速 补 充 血 容 量 快 速 建 立 2条 及 以 上 静 脉 通 道 ,对 烦 躁 、静 脉 穿 刺 困 难 的 老 年 人 ,常 规 应 用 套 管 针 ,必 要 时行 锁 骨 下 静 脉 穿 刺 留 置 针 。 同 时 遵 医 嘱 立 即 为 患 者 作 血 型 鉴 定 和交 叉 配 血 试 验 ,做 好 输 血 准 备 。对 年 老 体 弱 者 应 注 意
16O
内蒙古 中 医药
2.1 病 情 观察 :观 察 患 者 的生 命 体 征 ,首 先 正 确 评 估 患 者 整 体 情 况 和 出血 量 ,包 括 血 压 、脉 搏 、体 温 、呼 吸 、神 志 的变 化 及 患者 的末 梢 循 环情 况 ,尤 其 注 意 血 压 、尿 量 变 化 ,发 生 呕 血 和黑 便 时 要 仔 细观 察 呕 吐物 和粪 便 的颜 色 、形 状 及 量 ,正 确 估 计 出血 量 , 对 于 患者 的 血 红蛋 白 量 及 血 细 胞 比容 等 ,都 要 做 好 详 细 记 录 。
观 察 用药 疗 效 及 副 作 用 [3]。 2.5 做 好 基础 护 理 ,提 高 老 年 人 心 理 舒 适 度 :呕 血 、黑 便 后 及 时 清 除血 迹 、污 物 ,老 年 人 由 于抵 抗 力 弱 ,呕血 后 口腔 内细 菌 增 多 ,分 解 糖类 、发 酵 和产 酸 的作 用 增 强 ,易 引 起 口腔 感 染 ,做 好 口腔 护 理 ,不仅 可 以 防止 口腔 感 染 ,还 可 以 减 少 对 患 者 出 血 的 恶 性 刺 激 ,以免 引起 再 出 血 。 同 时 保 持 皮 肤 清 洁 ,按 摩 受 压 组 织 防 止 褥 疮 。及 时 观 察 患 者 有 无 紧 张 、恐 惧 或 悲 观 、沮 丧 等 心 理 反 应 ,解 释 安 静休 息有 利 于 止 血 ,关 心 、安 慰 患 者 ,消 除 患 者 紧 张 、恐 惧 心 理 ,稳 定 其 情 绪 ,帮 助 患 者做 好 心 理 词 适 。 3 讨 论
临 床 医学 ,2008,10(12):36. {-2q 范 文菊 ,张 福 平 .急性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的 护 理 体 会 [J].中 华 现 代 内
科 学杂 志 ,2007。4(9):858—859. [3] 黄 瀛.老年 急 性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临 床 分 析 及 护 理 [J].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夏 医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