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其先后顺序是①创办轮船招商局②《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③建立中华民国④创办《青年杂志》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3.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如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
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5.《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6.下图所示内容是一本历史著作中某一章的小标题,这一章的大标题应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
这是为了庆祝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①成立兴中会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八年级上册历史突破训练知识点专题(部编版)课题09辛亥革命(解析版)

课题09辛亥革命知识梳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华佗──麻沸散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C.蔡伦──改进造纸术D.祖冲之──“五禽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等。
【解答】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
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
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故选:D。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绿色食品受到人们的欢迎。
如果我们发展绿色农业,学习农作物种植,可以参考以下哪部著作()A.《缀术》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水经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
题干关键信息“发展绿色农业,学习农作物种植”。
【解答】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据题干关键信息“发展绿色农业,学习农作物种植”并结合所学,B符合题意。
故选:B。
3.书法是以中国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字为对象,以书写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艺术。
在我国历史上书家辈出,流派各异,精品荟萃。
如图是古代某著名书法家的一部作品的局部,据此判断它的书写形式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楷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书法的有关内容。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9《辛亥革命》课时练习题 (13)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辛亥革命》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9·且末县第二中学初二期末)中华民国建立后,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A.孙中山B.袁世凯C.黎元洪D.宋教仁2.(2018·云南初三期中)“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这次革命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2019·安徽初二期末)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安庆起义B.黄花岗起义C.萍浏醴起义D.广西起义4.(2019·云南省大姚县第一中学初二期末)“驱除鞑虏灭前清,辛亥枪声举誓盟。
一统中华灭旧制,三民主义立先行。
”这首诗赞扬的主角是A.左宗棠B.康有为C.孙中山D.梁启超5.(2019·山东中考真题)林伯渠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来说,这次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
因为他们没有看见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这次革命”是指A.明治维新B.辛亥革命C.十月革命D.国民革命6.(2019·四川中考真题)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这里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判断题7.(2019·黑龙江中考真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综合题8.(2019·贵州初二期末)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也是一部探索史请你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某班的黑板报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广东的一处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因此他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含答案)同步练习

第9课《辛亥革命》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右图人物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积极投身革命。
1907年,准备在绍兴策应安庆起义,但事泄被捕遇难。
她是( )A.刘道一B.秋瑾C.蔡绍南D.徐锡麟3.1907年,孙中山与哪位人物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最终失败( )A.刘道一 B.徐锡麟C.黄兴D.秋瑾4.“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5.“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世纪伟人孙中山如此评价黄花岗起义是因为( )A.是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使同盟会声望大振C.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D.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6.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7.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是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推翻了清王朝并导致中华民国的建立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D.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8.(2017•广东)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9.“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燃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民族独立B.改变了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帝制10.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部编】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2019年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选择题1.同盟会成立后,组织第一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是()A.刘道一B.徐锡麟C.孙中山D.黄兴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大。
以下不属于其贡献的是()A.成立兴中会B.发动武昌起义C.组建同盟会D.提出三民主义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
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A.推翻清朝统治B.建立共和制C.推翻封建制度D.建立君主立宪制4.下列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提出的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①变法维新②自强求富③民主、科学④民族、民权、民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5.下列事件由广西起义的领导人直接发动的是()A.萍浏醴起义B.黄花岗起义C.安庆起义D.武昌起义6.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次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理解最恰当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让位给了袁世凯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际意义在于()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C.使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8.为推翻袁世凯的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而进行革命运动是()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新文化运动D.护国运动9.下图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孙中山在此刊物最有可能发表的内容是()A.自强与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与科学D.三民主义10.一位国民党老兵想从台湾返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也就是公元()A.1927年B.1926年C.1928年D.1929年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习题课件第3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

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奋战一个 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 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是___同__盟__会___的声望 由此大振。
2. 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___徐__锡__麟___在安 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革命党人__秋__瑾____ 在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A.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情激愤 C.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D.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
6. (易错题)历史学家蒋廷黻指出:“辛亥革命打倒了清
政府以后,我们固然扫清了一种民族复兴的障碍……”
材料中的“障碍”指的是( )
A. 封建制度
B. 儒家思想
C. 小农经济
D. 封建帝制
【易误警示】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
知识点2 武昌起义
1. 谋划: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__文__学__社___与__共__进__会___,在 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 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2. 爆发:___1_9_1_1__年10月10日晚,___武__昌___城内新军工程 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 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度的终结,但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材料中 的“障碍”指的是封建帝制,D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没有 推翻封建制度,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打倒清政府,不 涉及儒家思想、小农经济方面,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 辛亥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9课辛亥革命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1.下列事件与辛亥革命发生在同一年的是()A.黄花岗起义B.安庆起义C.广西起义D.萍浏醴起义2.武汉市有“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这里的“首义”指的是() A.金田起义B.三元里人民抗英C.武昌起义D.义和团运动3.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革命党人率先冲出营房,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这次起义的主力是()A.农民B.工人C.新军D.学生4.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1)(2)材料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一省?是哪一阶级领导的?(2)这一事件后,中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3)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月11日)上午党人全城(武昌)光复,乃集阅马厂咨议局,商举军政府及推举都督……各军领佥以资望浅,谦让未遑……于是同拥黎(元洪)至咨议局……众一致举黎,黎坚不承认……翊东(革命党人)乃持一预写之安民布告,进黎曰:“请于都督衔下,署一黎字。
”黎拒之。
翊东授笔目黎曰:“余代为书,岂能否认乎?”众人鼓掌称善。
——《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材料二江苏巡抚程德全听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命人“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
教师详解详析1.A2.C【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故“首义”指的是武昌起义。
故选C项。
3.C【解析】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所以这次起义的主力是新军。
4.B【解析】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课本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课本参考答案第八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材料研读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答: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
其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2.课后活动(1)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
请你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答:在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他们虽然最后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康有为发起的百日维新,让国人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九课辛亥革命1、材料研读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答: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民的斗志。
2、课后活动(1)B(2)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举例: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李大钊,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邓中夏,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
第十课中华民国的建立1.材料研读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
由于特殊的国情,革命党人把“排满”看得高于切. 认为革命之目的只在于消天专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求辑龄”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
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较弱和妥协的一面。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各国外交上的承认,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新生政权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辛亥革命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证据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一份材料说一份话。
如图是1912 年《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史料说明()A.辛亥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B.中国根除了封建制度C.封建帝制在中国的结束D.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不复存在2.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3.如图为《近代中国史纲》某章的目录,该章的主题应为()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4.观察如图。
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A.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革命派通过著书论作,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的书报杂志是()A. B.C. D.6.如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
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旧思想根深蒂固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革命果实被窃取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7.如图所示内容是一本历史著作中某一章的小标题,这一章的大标题应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8.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这是哪一派别的奋斗历程()A.地主阶级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先进的知识分子9.梁启超说:“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A.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B.推翻了封建帝制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民族独立10.“辛亥革命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评价辛亥革命的()A.原因B.目的C.性质D.影响11.1912 年9 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
”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实现了民族独立B.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C.结束了封建帝制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12.如图为发表于1911 年12 月14 日《神州日报》的一目时事漫画《万目一的:共和》。
此漫画反映民众()A.积极参加武昌起义B.声讨帝制复辟C.欢庆中华民国成立D.反对君主专制1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A.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B.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D.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4.了解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南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C.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5.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箭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材料表明了孙中山()A.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B.底地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C.建立了中华民国D.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这表明()A.维新派对美国的制度抱有希望B.革命派借鉴美国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知识分子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17.梁寒操在抗战时期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在二十九年以后的现在,我们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所以辛亥革命只成功了一半,其余的一半,便需要我们从艰苦奋斗中去努力完成。
”这里“辛亥革命只成功了一半”可以理解为()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18.下图作品出现的历史意义是()A.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B.起到了救亡启蒙作用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宣传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19.1923 年,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革命”指辛亥革命B.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C.“旧心理”指封建礼教、伦理纲常等思想D.为了“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20.《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 月10 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A.护国战争B.北伐战争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二.材料题(共2 小题)21.【近代的屈辱与探索】材料一:从19 世纪40 年代到20 世纪初,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列强发动对中国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的哪些条款能反映出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材料二:从1895 年至1898 年,中国对日本态度的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为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2)材料二中“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为怎样的实际行动?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3)材料三中历史称量“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有什么“真正意义和重量”?22.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著论二十四篇(注:内篇9、外篇15,共24 篇),以告两湖之士……《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摘自张之洞《劝学篇》序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解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表明该诏书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故C 正确。
故选:C。
2.【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建立了中华民国。
故选:C。
3.【解答】根据《近代中国史纲》某章的目录“革命军的兴起、袁世凯的机会、妥协中诞生的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章的主题应为辛亥革命。
C 符合题意。
故选:C。
4.【解答】图片反映的是武昌起义。
1911 年10 月10 日,同盟会领导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故选:A。
5.【解答】依据所学,《时务报》宣传的维新变法思想;《申报》报道主要的时事;邹荣的《革命军》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政府统治,宣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新青年》宣传的是民主、科学。
C 符合题意。
故选:C。
6.【解答】由题干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中国多数国民脑子里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也就是辛亥革命革命没有真正触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
故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旧思想根深蒂固。
故选:A。
7.【解答】由“大清帝国‘墙倒众人推’,建立民国、老孙”结合所学,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辛亥革命。
故选:C。
8.【解答】1906 年,刘道一、蔡绍南领导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1914 年4 月,与黄兴在广州领导黄花岗起义,失败;1911 年,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因此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奋斗历程。
故选:C。
9.【解答】“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意思是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事由中国人来管,由不得外人干涉,说明辛亥革命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
故选:C。
10.【解答】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但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据“辛亥革命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可知,材料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故选:D。
11.【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促进了国民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据“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
”可知,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选项B 符合题意。
故选:B。
12.【解答】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首义,起义军当天占领武昌,12 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