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201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堂练习精品教育.doc

201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堂练习精品教育.doc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那个你未曾经历的年代/那个你魂牵梦萦的校园/那些你无缘亲见的大师。

”《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讲述了北京大学的前世今生。

下列关于京师大学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学校 B.它是戊戌变法留下的教育改革成果C.创办于百日维新,后改称北京大学D.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2.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晚清贵族和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

这表明A.学子已经没有人再参加科举考试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科举考试遭到西方列强强烈反对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的费用3.右图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出版机构的标志。

该出版机构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4.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被誉为“东方明珠”。

下列史实发生在近代上海的是①南洋公学的创办②《新闻报》的创办③《申报》的创办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5.毛泽东评价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以下属于鲁迅文艺成就的是A.《愚公移山》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狂人日记》6.“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每当学校升旗,唱起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时,我们都会想起这首歌的著名曲作家。

他是A.冼星海B.聂耳C.田汉D.贝多芬7.《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是冼星海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其第七部分为“保卫黄河”:(朗诵词)“中华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它体现的时代主题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抗日救亡D.和平建国8.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人中国。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A.《定军山》B.《十字街头》C.《歌女红牡丹》D.《马路天使》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训练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说明( )A.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B.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3.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族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都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B.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D.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4.1872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大公报》B.《新闻报》C.《解放日报》 D.《申报》5.“《申报》初创时,每期只销六百份,四个月后,该报在上海已日销三千份。

……至1877年,每日销量已达八九千份。

”材料反映了《申报》( )A.市场竞争激烈B.销售技术高超C.内容丰富多彩D.影响逐渐扩大6.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镜头一:商人到日本人在苏州开设的工厂谈生意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申报》报社当记者C.镜头三: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时事D.镜头四:商人家住北京东交民巷7.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开明书店B.商务印书馆C.中华书局D.生活书店8.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A.郭沫若——《女神》B.鲁迅——《狂人日记》C.曹禺——《家》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八上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八上历史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训练1.解放战争时期,除大报大刊外,共产党新出了报纸,如《江海导报》《前线报》《紫石大众》《泰兴大众》《靖江大众》《翻身报》等县报。

仅从报纸名称上看,共产党创办报纸的特点是A.中西合璧,雅俗共赏B.报道及时,覆盖面广C.办报先锋,影响深远D.服务大众,扎根地方2.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

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

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

”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C.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D.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3.位于太原市晋源区的太原古县城有一座文庙,文庙是尊崇和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文庙也是古代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清光绪末年文庙停学。

太原古县城文庙停学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B.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C.清末科举制的废除D.战争频繁导致生源减少4.王先生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以下哪项内容不符合他的生活()A.他每天乘坐公交车去上班,周末则可以驾驶汽车去朋友家参加聚会B.他已经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短发让他觉得特别清爽C.他仍然使用八股文行书作文D.每天他都会阅读《申报》,了解时事变化5.郭沫若在描述科举废除前后的情况时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

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

”由此看来,科举制度的废除()A.阻碍了近代中国科学知识的传播B.促使近代民众开眼看世界C.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6.《无锡白话报》(下图)创办于19世纪末,其创办人裘廷梁在序言中说:”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

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第一义。

“由此判断,该报的创办旨在A.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B.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C.引导舆论,创设革命氛围D.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7.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赴日留学的热潮。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八单元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八单元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一些新式报刊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中,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A.《大公报》B.《新闻报》C.《申报》D.《新青年》2.《申报》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文章外,还开辟专栏和副刊,涉及经济、教育、商业、医学、电影、图画,其中副刊还有各种广告。

由此可以得知《申报》()A.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B.是中国最早的商业报纸C.关注时事,政治性强D.覆盖面广,关注人们日常生活3.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

”其所述现象表明()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4.皇室在中国是最神秘的家庭,皇宫消息是严禁公开的。

而1908年光绪生病期间,《申报》进行30多次报道,并详细介绍病情及医疗情况,清政府并没要求停刊。

由此可知,当时()A.中国已建立对外宣传渠道B.清政府已经完成民主化转型C.社会存在一定的言论自由D.《申报》是皇室控制的媒体5.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人民出版社B.中华书局C.商务印书馆D.上海《东方杂志》6.近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教育、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有()①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②《大公报》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③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④齐白石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清政府在哪一年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A.1905年B.1901年C.1915年D.1898年8.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近代全国新式教育的最高学府,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即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时务学堂B.京师大学堂C.京师同文馆D.北洋学堂9.某同学通过云展览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随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随堂练习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下面各项中,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学堂是()A.福州船政局B.北洋西学堂C.南洋公学D.京师大学堂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3.如果跨越历史时空,让你作为新闻记者报道1905年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你最有可能报道的事件是()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科举制被废除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教育法规4.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A.《海国图志》B.《新青年》C.《申报》D.《人民日报》5.下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

该出版机构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6.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众心声的作品,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A.鲁迅B.聂耳C.侯德榜D.徐悲鸿7.“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A.陈独秀B.鲁迅C.李大钊D.聂耳8.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的是()A.《子夜》 B.《骆驼祥子》C.《阿Q正传》 D.《狂人日记》9.某班准备举办“鲁迅小说读书会”。

请你帮助他们从下面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来阅读,应该是()A.《呐喊》《孔乙己》《彷徨》《阿Q正传》B.《屈原》《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C.《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子夜》D.《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雷雨》10.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部分),它赞扬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忍不拔的毅力,表达了对夺取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习(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时练习(含解析)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习(有答案及解析)1单选题易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

下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A.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发展B.洋务运动的开展C.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正确答案】C【题目解析】本题考査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图片是京师大学堂。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故选C。

2单选题中“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这是1905年严复对当时朝廷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评价。

这里的“此事”指的是()A.建立京师大学堂B.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清朝废除科举制度D.洋务派建立京师同文馆【正确答案】C【题目解析】本题考査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故选C。

3单选题中《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它记录了近代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如果想了解《申报》早期创办的历史,应该去()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査《申报》。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故选B。

4单选题中《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宣传了同样的主题,此主题的核心是()A.歌颂祖国山河B.宣传抗日救国C.追求革命理想D.反对黑暗统治【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查文学艺术的成就。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两者都是以爱国、抗战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

故选B。

5单选题中1905年,在中国存在了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有()①科举制度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的绊脚石②戊戌变法运动对科举制度的冲击③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和近代新式学堂的举办④为了适应与列强的外交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练习题一、选择题1.抓住关键词语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

李刚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鲁迅”“茅盾”“《阿Q正传》”“巴金”等一些词语,你认为李刚复习的主题最可能是()A. 文学的发展B. 社会习俗的变化C. 衣食住行的发展D.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2.徐悲鸿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以下属于他的作品的是()A. 《愚公移山》B. 《狂人日记》C. 《义勇军进行曲》D. 《黄河大合唱》3.鲁迅无情批判吃人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是()A.《狂人日记》B.《子夜》C.《雷雨》D.《骆驼祥子》4.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因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A.《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B.中华书局成为解放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C.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D.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5.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女神》B.鲁迅—《狂人日记》C.曹禺—《家》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6.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

这反映了()A.思想观念解放B. 大众报业发展C. 铁路交通发达D. 轮船航运繁荣7.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

这表明报刊()A.覆盖范围广B.报道及时C.存在时间长D.内容真实8.《申报》是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下列“新闻”可能被刊登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洪秀全金田起义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9.10.《义勇军进行曲》曾是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时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时训练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1.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其前身是( ) A.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北洋西学堂D.福州船政学堂2.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

该报纸应是( )A.《民报》B.《申报》C.《每周评论》D.《新青年》3.右图反映的出版机构创立的时间、地点是( )A.1897年上海B.1900年北京C.1901年南京D.1937年重庆4.右图这部文学作品,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篇白话小说,它的作者是( )A.老舍B.郭沫若C.茅盾D.鲁迅5.徐悲鸿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下列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A.《愚公移山》B.《狂人日记》C.《义勇军进行曲》D.《黄河大合唱》6.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

国歌是( ) A.《黄河大合唱》B.《我的祖国》C.《义勇军进行曲》D.《英雄赞歌》7.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A.《马路天使》B.《十字街头》C.《定军山》D.《渔光曲》二、材料解析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材料二在《奏定学堂章程》中,清政府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

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1)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与近代哪一重大事件相关?(2分)(2)科举制始于何时?请你对科举制度作一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它创办于( B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是( C )
A.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B. 京师大学堂创办
C. 科举制度被废除
D. 《定国是诏》颁布
3.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说明( A )
A.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B.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4.歌曲也能记录历史。

下列作品属于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是( B )
A.《田横五百士》
B.《黄河大合唱》
C.《松花江上》
D.《李有才板话》
5.1872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D )
A.《大公报》B.《新闻报》
C.《解放日报》D.《申报》
6.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之一。

下图可以用于考证( C )
A. 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B. 戊戌变法的开展
C. 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D.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7.“《申报》初创时,每期只销六百份,四个月后,该报在上海已日销三千份。

……至1877年,每日销量已达八九千份。

”材料反映了《申报》( D )
A.市场竞争激烈 B.销售技术高超
C.内容丰富多彩 D.影响逐渐扩大
8.《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下列“新闻”可能被它刊登的是( D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洪秀全金田起义
D.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9.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B )
A.开明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中华书局 D.生活书店
10.下图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的标志。

该出版机构创办时中国发生了( B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二、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初,洋溢着满腔爱国之情的文学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辛勤创作,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民点燃了一把把精神火炬。

观察下列近代中国著名文学艺术家的邮票,回答问题。

(1)结合邮票及提示,写出这三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及一部作品。

①“文坛斗士”: 鲁迅, 《狂人日记》。

②“国歌功臣”: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③“美术大师”: 徐悲鸿, 《愚公移山》(其他作品符合题意亦可) 。

(2)除邮票中的三位文学艺术家外,请你再搜集两位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并分别说出其代表作品。

茅盾,《子夜》。

曹禺,《雷雨》等。

(符合题意即可)
(3)特定的历史时代,使这些文学艺术家们拥有了一个神圣的使命,这个神圣使命是什么?
弘扬民主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抗日救亡。

(4)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不怕艰难困苦,坚决与黑暗势力做斗争;关心国家命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的爱国主义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