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哈尔滨房地产市场月报_25页

合集下载

2010年哈尔滨房地产市场年度分析报告7117309320

2010年哈尔滨房地产市场年度分析报告7117309320

2010年哈尔滨房地产市场年度分析报告一、概述根据哈尔滨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哈市商品房销售量454,355套,成交面积408万平方米,比2009年分别上涨了12%和6%,11月份、12月份哈尔滨市商品房销量连续井喷。

哈市商品房价格也呈上涨局面,10月份哈尔滨商品房均价建筑面积已达7721元/平方米。

2010年4月,国家“二套房贷政策”出台,哈市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据“哈尔滨网上房地产”公布的数字显示,5月份,哈尔滨市入网商品房成交量仅为1562套,不足4月份成交量的3成。

6月份当月入网商品房销售量达到7830套,成为全年销量最高的一个月,而这个数据的产生是由于一些在此前交易却一直没有入网的成交数量突然集中入网造成的,并不能真实反映当月实际成交量。

进入10月份后,哈市入网商品房成交量始终保持在3000套以上,12月份的销量突破“5000”,达到5709套。

据了解,道里区和南岗区占据哈市各城区成交量榜首,由于政府对发展群力新区和哈西地区的政策支持,群力新区及周边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项目,哈西地区也因西客站的开发建设吸引了大批客户的置业,拉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全国100个城市中,哈市房价环比涨幅一直位居前15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家虽然频出三套房贷停发、公积金贷款受限等政策,但是对哈尔滨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大,销售价格依然保持高位运行。

记者从哈市房产部门获悉,10月份,哈尔滨商品房均价为7721元/平方米,2009年同期哈市商品房均价不足6000元/平方米,涨幅达30%以上,11月、12月哈市商品房价格仍呈上涨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0年后三个月哈市新建商品房销量上涨与年底一些楼盘集中开盘、入户有一定关系。

随着政策逐渐明朗,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

开发商也为了2011年项目正常运行急于回笼资金,2010年9月份起,众楼盘陆续开盘,大量纯新盘为抢占年底份额也纷纷进入市场,导致年末出现一波推盘小高潮。

《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2010年4月)

《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2010年4月)
101.1
110.3
101.3
114.3
101.6
长 春
107.5
101.9
110.2
103.1
102.6
100.0
哈 尔 滨
107.1
100.9
107.1
101.2
107.7
100.5
上 海
111.6
101.1
112.0
100.8
112.5
101.2
南 京
112.3
100.7
114.5
100.9
111.0
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2010年4月)
地 区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二手住宅价格指数
同比
环比
同比
环比
同比
环比
全 国
112.8
101.4
115.4
101.4
110.5
101.7
北 京
114.7
102.6
121.5
102.6
108.4
102.9
天 津
112.2
101.6
115.6
101.8
乌鲁木齐
107.9
101.2
108.0
101.0
107.2
101.4
唐 山
104.0
100.4
103.7
100.4
105.4
100.3
秦 皇 岛
107.0
102.0
108.4
102.9
105.9
101.1
包 头
104.7
101.8
106.7
102.6

网易新闻

网易新闻

统计局:中国4月份大中城市房价同比升12.8%2010-05-11 09:26:54来源: 中国网房价走势示意图中国网5月11日报道统计局网站今天公布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2010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8%,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4%,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7.3%。

新建房分类型看,与去年同月相比,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上涨1.3%;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7.3%,其中普通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6.6%,高档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9.6%。

90平方米及以下的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9%,环比上涨1.2%。

分地区看,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均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5个城市是:海口64.3%、三亚58.2%、温州26.1%、金华23.8%、北京21.5%。

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

分地区看,与去年同月相比,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9个,其中涨幅最大的5个城市是:三亚48.8%、海口37.4%、温州25.5%、深圳21.3%、杭州17.7%;价格下降的城市只有泉州,下降0.6%。

新建非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

与去年同月相比,办公楼销售价格上涨10.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价格上涨4.3%,其他用房销售价格上涨5.6%。

2010年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涨幅比1月份扩大1.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9%,涨幅比1月份缩小0.4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月相比涨幅最大的6个城市是:海口58.4%、三亚56.1%、广州22.7%、温州21.3%、北京和金华16.9%。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2%,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5.9%。

2010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去年12月份扩大1.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12月份降低0.2个百分点。

XXXX年4月房地产市场月报

XXXX年4月房地产市场月报
成交情况
4月,全国12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143宗,环比减少11%,同比增加8%;成交土地面积4673万㎡,环比减少 27%,同比减少1%。其中住宅类用地(住宅及包含住宅的综合用地)成交289宗,环比减少35%,同比减少 33%;成交土地面积1716万㎡,环比减少36%,同比减少28%。
价格表现
4月,全国120个城市平均楼面地价867元/㎡,环比下跌25%;其中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997元/㎡, 环比下跌33%。
2011年4月呼市房地产月报
政策解读 土地市场 住宅宏观 市场调研 个案分析 纸媒分析
政策解读
地产及金融
地产政策
国务院启动楼市调控专项督查 圈定16省市
2011年04月08日02:16 东方网 4月初,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江苏等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 开展专项督查。对其他地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情况,有关部门也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督促检查。
政策解读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
呼市保障性住房----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工程破土动工
2011年04月28日 16:54
来源:新华网
4月28日,赛罕区近76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破土动工。据介绍,赛罕区“城中村”改造和村民安
置工程是将6个“城中村”列入整体拆迁范围,改造总占地面积约11390亩,其中拆迁占地面积29
中央调控房市决心坚定 温家宝要求地方担起责任
2011年04月11日03:09 上海证券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浙江调研时指出,中央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各 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
五一起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一套一标
2011年04月30日 17:04 来源:深圳商报 5月1日起,销售新建商品房必须严格实行明码标价,根据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16日发布的《商品房销 售明码标价规定》,我国境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即商品房经营者)销售新建商品房,应 严格实行明码标价。

2010年哈尔滨商品房市场年报

2010年哈尔滨商品房市场年报

2010年哈尔滨商品房市场年报[提要]从宏观调控政策来看,遏制房价过快增长仍是中心工作。

随着2011年宏观调控不断走向深入,预计未来哈埠商品房价格上涨将得到一定的抑制。

事件篇一、国务院重拳出击调控房地产事件内容: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国十条”,要求“实施更严格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加强房地产企业购地和融资监管”等,并密集出台一系列调控新政。

2010年9月29日国务院再次出台“新五条”政策,要求“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部分城市限购房套数”、“囤地捂盘房企停发股票债券不给贷款”、“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等。

事件评述:2010年是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最严厉的一年,调控力度之大、政策之多、持续时间之长都堪称是历年之最。

自2010年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开始,国家先后两次发文调控房地产,并陆续出台大小调控42次。

几乎动用了各种可用的政策工具,从信贷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土地政策、预售制度、行政监管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规定,其目的就是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但从效果来看,两次调控对市场的冲击力度均未达到预期,4,17调控仅两三个月就被市场所消化,9.29新政则更短。

经过如此大力度的调控,房价仍居高不下。

究其原因主要是此轮调控既要面对房地产市场积重难返的历史问题,还要应对复杂变幻的国内外经济运行大环境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其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存在着供求失衡、投资比例过高、违法违规交易、炒地炒房、住房保障滞后、房地产税制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同时过分依靠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增收及多年累积形成的流动性压力也给调控带来不小的阻力,此外,境外热钱流入也加大了房价上涨压力。

二、国资委勒令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业事件内容:2010年3月18日,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

2010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哈尔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2011年1月29日)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超越自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总量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7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84.6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68.6亿元,增长13.5%。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904.3亿元,增长16.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9%。

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2.6:36.2:51.2调整为11.3:37.8:50.9。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44.2%和49.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961元,比上年增长13.9%。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7,涨幅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别看,呈现“五升三降”。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5%,居住类上涨5.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9.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6%,衣着类下降3.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3%。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0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农业产值366.6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23.0亿元,增长4.6%;牧业产值364.2亿元,增长6.5%;渔业产值15.7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5亿元,增长6.3%。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50.6万亩,比上年增长2.2%。

2010年9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54p

2010年9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54p

1.2.3 哈市经济 四市横比 哈市经济—
第 一 章 项 目 概 况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哈尔滨 长春
GDP 人口 991 752 786 269 3258 2561 1643 4359
哈市人口居四市之首,GDP总量仅次于沈阳,高于长春、 哈市人口居四市之首,GDP总量仅次于沈阳,高于长春、呼市 总量仅次于沈阳
• •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哈尔滨市城市空间结构:
利民组团: 利民组团:工业经济区, 产业新城——引入医药、 食品等企业,建设大学城 。
“北跃南拓、中兴强县” 北跃南拓、中兴强县” “一江、两城、七大组团” 一江、两城、七大组团”
中心组团(南岗、 中心组团(南岗、道里为 ):城市核心区,为哈 主): 市政治、经济、文化、科 研、金融、交通中心,配 套设施完善,发展成熟。
1.1 黑龙江省概况
第 一 章 项 目 概 况
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 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改为黑龙 江省辖市; 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 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 吉林省接壤 ; 全省总面积47.3 4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 47.3 面积的4.9%; 4.9%; 4.9% 黑龙江省行政区划为12个地级市、1地区、 17县级市、51县、1自治县,2009年末常 驻人口3826万人。省会哈尔滨位于黑龙江 3826万 3826 省南部。
1.2.4 哈市经济—四市横比 四市横比
第 一 章 项 目 概 况
哈市人均GDP,可支配收支情况基本处于四市后列, 哈市人均GDP,可支配收支情况基本处于四市后列,未来有 GDP,可支配收支情况基本处于四市后列 较大提升空间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哈尔滨

2010年全国各城市房地产市场情况总结报告5(长沙、海南、杭州、东莞、西安版)

2010年全国各城市房地产市场情况总结报告5(长沙、海南、杭州、东莞、西安版)

2010年全国各城市房地产市场情况总结报告5 (长沙、海南、杭州、东莞、西安版)目录:1、长沙楼市成交量创年内新高2、2010年海南房价同比增12% 均价每平米10491元3、杭州二手房成交价突破2万成交量下跌一半4、调控背景下东莞地产“三重奏”一手楼市年底火爆5、2010西安楼市大事记:调控政策最给力长沙楼市成交量创年内新高抢房了。

今年最后一周,长沙楼市成交量创年内新高,7476套,比上周成交增加35%。

同时,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渐回暖,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现量价回升。

可是,楼市“春天”的背后却是政策面的黑云压城。

据悉,房地产主管部门已开始密集部署明年调控,土地、信贷、税收等政策将进一步趋紧,楼市调控已步入常态化阶段。

长沙成交量创年内新高长沙楼市年末行情的红火程度让开发商也咋舌不已。

浩龙音乐界营销总监全翔荣告诉记者,这几天一天就成交30多套,而且客户都特别爽快,“以前都是要认购,现在就是直接签约了,买房的比卖房的急”。

别墅和大户型也迎来旺销。

一位怕“露富”的开发商透露,本周放出去的第一批联排别墅已经销售一空,“剩下的已经不急着卖了,等着明年涨价”。

12月29日,记者从长沙市房产研究中心获悉,12月第四周(12.19—12.25),长沙楼市量价齐升,新建商品房网签7476套,79.56万平方米,较上周增加24.98万平方米,均价为6121元/平方米,其中住宅网签6765套,74.09万平方米,均价为5894元/平方米。

7476套的成交已经创下年内新高,特别这一数字是在国家调控“层层加码”的背景下取得,值得深思。

爆发式成交并非常态全翔荣认为长沙楼市的年末爆发,契税调整是一个重要“激发点”:契税新政的出台加速了意向客户的签约,各大楼盘积累的客户集中签约,自然推动交易井喷,“毕竟早几天签约能省几万块钱”。

省不动产商会秘书李咏认为,需求释放才是主因,“房产新政的利空影响正在慢慢消化,长沙年底首次置业的婚房需求及改善型需求一直存在,刚好借调整契税机会集中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4月哈尔滨房地产市场月报1.1 哈尔滨地区生产总值哈尔滨市2010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增幅较去年1季度提升2.9个百分点。

图1-1-1:第一季度哈尔滨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通过比较,近两年一季度GDP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而今年增速更是四年来最快的一次。

数据显示了哈尔滨近年来经济有着一个健康快速的发展。

而今年的大幅度提升和市政府将今年被定为哈尔滨项目建设提速年有着很大关系。

1.2 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增长50.3%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大政方针以及全省战略部署需要,哈尔滨市将2010年定为“项目建设提速年”,全市年计划投资900亿元以上,实施560个大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呈强劲增长势头,2010年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3%。

图1-2-1:一二月份哈尔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9亿,增13.3%2010年一二月的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又增加了0.1个亿的投资,四年来呈持续增加的状态,表现了房地产业一个良好发展的状态。

图1-2-2:一二月份哈尔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提高,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拉动作用,预示着今年哈尔滨经济仍将有个良好的发展。

而其中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和棚户区改造工程更将使房地产市场大大受益。

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的连年递增也证明了开放商对于房地产发展的大环境有个很好的肯定。

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1-2月,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环境作用下,哈尔滨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

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了3个百分点。

图1-3-1:一二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表明哈尔滨居民生活在不断改善、消费意愿在逐年提升,这也正是一个城市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

1.4 区域财政收入2010年1-2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共完成7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

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36.5个百分点。

图1-4-1:一二月哈尔滨财政收入对比地区财政收入迅速提升,这样可以使得政府能够起到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便于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

1.5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2010年2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与上月相比为101.6,与上年同月相比为103.5,与上年同期相比为103.3。

2010年3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与上月相比为99.2,与上年同月相比为104.8,与上年同期相比为103.8。

图1-5-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对比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表现平稳,并有下降趋势,说明哈尔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

通过以上各组数据分析可知,今年一季度哈尔滨社会经济发展平稳快速。

在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下和“项目建设提速年”的大机会下,相信哈市房地产也会有个很好的发展。

【真观.资讯】2.1 国内市场资讯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遏制高房价二套房贷首付不得低于50%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是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

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临时性措施,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有关税收政策。

二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供应总量,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

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对收回的闲置土地,优先安排用于普通住房建设。

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土地出让方式。

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

加快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审批,尽快形成有效供应。

三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和税费优惠政策,确保完成2010年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改造各类棚户区280万套的工作任务。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

严格依法查处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对存在捂盘惜售、土地闲置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限制新购置土地,暂停批准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

清理已发放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对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性质恶劣的依法取消房地产市场经营资格,对违法违规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规范发展租赁市场。

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会议要求,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要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建立考核问责和约谈、巡查制度,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的,要追究责任。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分工协作和指导督查,加快制定、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住建部通知要求:商品房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出的通知中,要求商品住房严格实行购房实名制,认购后不得擅自更改购房者姓名。

一是预售许可最低规模不小于栋通知说,各地要严格商品住房预售许可管理,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和工程形象进度要求,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小于栋,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

强化商品住房预售方案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商品住房预售方案销售商品住房。

通知中,预售方案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进度安排、预售房屋套数、面积预测及分摊情况、公共部位和公共设施的具体范围、预售价格及变动幅度、预售资金监管落实情况等。

预售方案中主要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报主管部门备案并公示。

二是商品房交付使用条件须明确各地要加快完善商品住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明确预售资金要全部纳入监管账户,确保预售资金用于项目工程建设。

加强预售商品住房交付和质量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条件包括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并在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已建成并满足使用要求、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已落实、商品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已明确、前期物业管理已落实。

三是鼓励预售商品房质保金制各地要建立健全商品住房交付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商品住房竣工验收管理,积极推行商品住房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

各地落实预售商品住房质量责任,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其开发建设的商品住房质量承担首要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强化预售商品住房质量保证机制,鼓励各地推行预售商品住房质量保证金制度。

四是尚未开盘项目要责成限期销售通知还要求,各地要在近期对所有在建商品住房项目进行一次清理和整治,准确掌握已预售的商品住房数量、正在预售的商品住房数量和尚未开盘的商品住房数量等情况,并将清理情况向社会公开;对尚未开盘的商品住房项目,要责成房地产开发企业限期公开销售。

2.2 新国十条政策研究专题4 月14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简称“新国四条”)。

此后在4月17 日,国办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通知》)。

对“新国四条”进一步地细化、完善。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点对此次疾风骤雨式的政策调控,我司认为:政府此次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不容忽视,住房问题已经从经济层面上升到影响社会稳定、关乎国计民生的政治层面。

政策的严厉程度前所未有,大超预期。

17 日国务院《通知》将遏制房价与维护社会稳定等量齐观,这是中央对高房价的危害性的评级最严重的一次;将考核问责机制提到文件的“第二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并严厉强调:“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措施细化可操作性强,完全封堵住利用信贷炒房的口子。

此次政策针对性更强,对于投机性需求抑制更明显。

此次政策最严厉之处在于: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这相当于堵住了利用金融杠杆炒房的通道,同时也增加了异地购房的难度。

最大限度的保证市场上的购房者主要是自主需求者。

严格清算土地增值税,从开发商资金端调控市场,以达到迫使开发商适当调控价格的目的。

从目前整体的情况来看,开发商的资金状况处于历史最好的情况,但是如果政府对土地增值税严格清算,或者加大对囤地等情况的打击,一定会逐步改变开发商的资金链状况,使得从开发商角度调整价格成为可能。

我司的判断和建议:一.我们的判断判断一:就格局而言;为赢回社会公信力,政府调控决心非常之大;当前,国家发展已经处于从前三十年的以经济改革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向以社会改革为主导的新的发展阶段转变,本次调控可视为挽回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力”的大动作。

而本次的政策调控的严厉性、以及转向的果决性实质上是地产行业风险源由之前的行业内的价格、供求以及交易违规等风险,逐步向国家经济结构的平衡、甚至是社会稳定以及民生和谐等更高层面转移的一个典型表象。

因此,本次政府调控的决心和态度是非常的明确,不能抱有任何的幻想。

判断二:就反应而言;本轮调控,市场发展的量价表现将会经过三个阶段;鉴于当前开发企业总体呈现出钱多、供应不足以及博弈透明三个因素,预期市场量价表现会经历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成交量率先萎缩,价格的短期内将会是成型僵持状态;第二阶段:价格开始出现松动,成交量相应的会有所增长,在此轮完成三方博弈的新的行业探底;第三阶段,将会是在第二阶段基础上市场有所回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轮调控我们认为将会是一个中期的过程,至少持续六个月以上,同时价格如果不能在目前状态下实现至少是10-15%的回调幅度,政府是不会就此打住。

判断三:就城市而言;一、二线城市所面临冲击要远大于三、四线城市;本次调控政府本着从稳定社会情绪出发,重点防范金融风险、控制资产价格泡沫,所以本来打压的重心将会是近期价格上涨过猛、绝对价格虚高的城市,其中一、二线是为主要目标区域,短期内所受冲击也会是很大。

当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此形势下,三四线城市也将会受到一定冲击,但是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传导的时间差,这些城市将会稍微滞后,同时考虑到三四线城市总体价格泡沫并不高,而且本地化的、刚性的需求是为主流,基本面是健康的,所以所受冲击也要相对小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