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64层CTA诊断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发布时间:2023-06-07T11:12:30.228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3期作者:赵丹[导读]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探讨赵丹(北京市普仁医院 放射科;北京100062)【摘要】目的: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技术,并分析其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的诊断效能。
结果:本组79例患者,经CAG确诊阳性28例,阴性51例,CTA诊断灵敏度为96.43%,特异度为92.16%,准确度为93.67%,与CAG确诊结果相比,其灵敏度、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64排螺旋CT-CTA技术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较高,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式。
关键词:冠心病;CT冠脉成像;诊断效能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在全部死亡原因中占比约为41%。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病人约为3.3亿,其中冠心病病人约为1139万[1]。
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需要借助影像学技术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具有创伤性,且费用较高,不适合作为筛查手段。
研究发现,CT在冠心病诊断中价值较高,尤其是CT冠脉成像(CTA)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因此,本文将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CTA技术,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7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
患者年龄36~80岁,平均(61.82±5.57)岁。
男性30例,女性49例。
合并疾病:高血压32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10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使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检查。
64层CTA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能力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 rnal of Medical Radiology2013July;36(4):307—310论著64层CTA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能力: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陆芳齐琳毛定飚陈阳李铭滑炎卿【摘要l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敏感度、特异度.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2年5月到我院行CTA检查,并经随后的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1支或以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100%狭窄)和次全闭塞(95%~99%狭窄)病人。
判断CTA 检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的准确性,并以Ren trop分级法为标准评价CT A的误漏诊情况。
结果冠状动脉闭塞或次全闭塞病人共58例,24例病人CTA发现有1支或以上CCC建立.27例病人CAG发现有1支或以上CCC建立.以CAG为金标准,64层CT A发现CCC的敏感度为85.16%(23/27),特异度为96.77%(30/31)。
CTA漏诊的14处均为CAGl级,CTA误诊的6处包括CAGl级1处、CAG2级4处。
CAG3级1处。
CAG和CTA对CCC的分级标准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K=0.844,P<0.05)。
结论64层CTA可粗略地评价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和侧支循环。
【关键词】侧支循环;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DOh l0.3874/j.i ssn.1674—1897.2013.04.L0401A bi l i ty o f 64CTA i n demo ns tra ti ng coro na r y c o ll at e ra l circulation:comparing with c o ro na r y an gi o gr a ph y L UFang,QI L i n,M A O Di n gb ia o,C HE N Yang,LI Min g,HUA Yan qin g.Dep artm ent of R adi olo gy,Hu ado ng Hospi tal,FudanUn i ve rs i ty Sha nghai,20004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aking tradi tion al c or o n a ry angiography(CAG)as the re fe r e nc e s ta n da rd,t o e va lu a te th e sensitivity an d sp ecifi city o fc o mp ut e d t omo grap hy angiog rap hy(CT A)in de m o n s t r a ti n g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Materials and Methods Retr o sp e ct i ve l y s el e ct e d 58p at ie nt s w i th co mplete o r sub-total o c cl u s io n at least o n e majorcoronary a r t er y o n CTA.Ta kin g traditi onal CAG a s th e r e fe r e nc e s ta n d ar d,w e e v a lu a t e d t he accuracy of t he CT A to dete ct th e CCCs and analyzed t he m i s d i a g no s i s a nd misse d di a g no s is of C TA according to the Rentrop g r ad i n g.R e s ul t s Am ong t he 58 pati ent s,at le ast o n e CCC w a s det e c te d by C T A in 24p at ie nt s,a nd in 27p at ie nt s b y C A G.T ak e n the CAG result s a s th e re f e re n ce st an da rd,th e sensitivi ty an d spe cific ity ofthe64C T A in de te ct in g p at ie nt s w it h t he C CCs w e r e85.16%(23/27)and 96.77%(30/31)respectively.The14 misdiagnosi s w e r e all C AG一1in Rentrop g r ad i n g,a n d the6m is d i a g n o si s i n c lu d e d1 C AG-1,4CAG-2,and1CAG一3.The c o ns i st e n cy of th e t w o gra d i n g criteria w a s relatively h ig h k=0。
64层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64层C 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李亚楠 李英杰 徐 谦 张建光 孔桂良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2008)05-0636-02 C T血管造影(Comp 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简称C TA)作为一种新的无损伤性,操作简便的血管成像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我科应用64层C TA对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其中3例与DSA对比检查,4例与手术探查结果对比,并就其64排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7例脑动脉瘤患者,男4例,女3例,最大年龄者73岁,最小年龄者24岁,平均年龄55岁。
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C T 结果均显示脑沟及外侧裂高密度影,其中3例侧脑室内可见高密度影,1例环池、三四脑室可见高密度影。
2.方法7例患者入院后均经64层CT A检查。
CT A检查装置为美国G e公司64排容积CT(LightSpeed VCT)。
所有患者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进行CT A原始图像数据采集,然后进行常规增强后颅脑C T 扫描(造影剂为碘帕醇100ml,含碘300mg/ml,速率3.5ml/s)。
采取64排容积CT头部冠状和矢状位重组图像,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容积扫描(0.6mmX32),将扫描采集的图象数据行多平面重组,冠状位重组垂直于眶耳线,矢状位重组平行于正中矢状面,重组层厚1~5mm。
本组薄层立体容积扫描具体检查参数如下: 120kv/210mAs,螺距(pitch)0.5,床进动速率lmm/s,扫描层厚lmm,扫描范围上下宽径60~120mm,非离子型造影剂60~80m1,流速3.5ml/s,利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流程控制注射,扫描延迟时间为10~15s。
其原始图像数据采集一般在25~30s内即可完成。
3例行DSA检查。
DSA检查装置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IN2 NOV A200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经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颈内动脉及右侧椎动脉造影。
心血管疾病64层CTA诊断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多个开口
RCA和圆锥支独立开口于右冠状窦或 LAD和LCX独立起源常见,是一种良性 的起源异常
LAD和LCX独立起源发生率约0.41% 冠状动脉造影时应注意,在插管时需
要分别进行插管,增加了操作难度
LCX
RCA
男,42岁Leabharlann 健康体检。单一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
• 是一种最严重的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
• 发生率估计为1/300,000
• 大多数患者在婴儿期和幼儿时期就出现症状, 90%未治疗的婴儿死于1岁前,仅少数可活 到成年
• 最常见的是LCA起自肺动脉,而RCA正常起自 主动脉(称为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按照其走行过程分为4个类型
动脉间型(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 间隔型(间隔内或肺动脉下) 肺动脉前型(走行于肺动脉前) 主动脉后型(走行于主动脉后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动脉间型
主动脉后型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LCA或左窦的类型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动脉间型
主动脉后型
左冠状动脉 起源于
RCA或右窦 的类型
前降支的主要分支
1、前降支( descending artery,LAD)
供应部分左心室、右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 血液,对角支、右心室前支、左圆锥支、前间 隔支
2、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
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部分左心室前 后壁,钝缘支、左心室前支、左心室后支、左 心房支、房间隔前支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47例自2021年5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64排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诊断,对比CTA及CAG狭窄冠状动脉检出情况并分析CT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能。
结果:CTA与CAG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分支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T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敏感度达90.91%、诊断特异度达92.86%、诊断准确度达91.49%、阳性预测值达96.77%、阴性预测值达81.25%。
结论: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较高,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检出率。
【关键词】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效能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实施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该诊断方式存在有创、检查费用高及与潜在风险大等特点,导致临床应用受限[1]。
现阶段,CT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和进步,CT冠状动脉造影(CTA)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及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具有无创及价格高等特点,能够为临床进行冠心病诊断提供重要指导[2]。
本次研究选取47例自2021年5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分析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4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与女性数量分别为26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22~78岁,年龄平均值为(48.25±5.12)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部压迫、呼吸短促等;②患者对各项检查和调查均知情;③患者意识清晰且精神正常。
排除标准:①伴二尖瓣反流或者二尖瓣狭窄疾病者;②合并室壁瘤者;③合并心包病或者心肌病者;④合并重度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⑥对含碘对比剂有过敏反应者;⑦合并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者。
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诊断价值

般不够明显,仅少部分患者脑组织出现囊变或者坏死,肿瘤对大脑侵犯的范围较,患者受肿瘤侵袭范围在脑半球两脑叶及以上,当中、晚期时,患者在MRI中会出现占位效,同时当灶侧重一侧时前现占位效。
临床上神经胶瘤指起源神胶细胞的肿瘤,包括星形细胞起源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室管膜起源肿瘤以及络丛起源肿瘤。
星形细胞起源肿瘤包括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弥漫性星形细胞瘤、间性星形细胞瘤及胶母细胞瘤,弥漫性星性细胞瘤主要发部位为脑半球白,发发人群为20~40岁,T i Wl中表现为等低信者低信,在T2WI中表现为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少数现,极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强化情,在临床诊断中要与血管母细胞瘤及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血管母细胞瘤发发人群为成年人群,表现为明显;毛细胞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肿瘤与附节呈现均匀或不均匀性显著;间性型星形细胞瘤亦呈弥漫浸润生,好发40~60,表现为大脑半球白不匀信号影,坏死,有时血,围肿明显,呈不;胶质母细胞瘤呈弥漫性生,通对侧半球,好发50以上,肿瘤血坏死!瘤肿明显!呈明显不匀;络丛瘤为型及成人型!发生侧脑室!成人发生脑室!肿瘤为叶!扫描呈,,要注与脑膜瘤,边缘,脑膜瘤主要发群为成年人;室管膜起源肿瘤分为□级和皿级,低级别室管膜瘤以四脑室最常见,T i WI 呈低信,T2WI呈中信号,扫描呈轻度,间变型室管膜瘤!当位上脑时为囊性,实性成分强化显著,且肿瘤易出血;少突胶质细胞瘤位叶,T i WI呈低信号,T2WI呈信号,70%,扫描为度,要与低星形细胞瘤,者主要发部位在脑部,灶较,在瘤明显强化、水肿情况(4)&上,肿瘤病理类型与脑胶质瘤强化程度、囊变形态以及类型之间在,MRI能够有效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值&参考文献[1]廖明朗,文宠佩,林志东.脑胶质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0):4901-4903.[2],荆彦平,,等.脑胶质瘤并出血与单纯性脑出血的成像诊断及诊断[J].医学影像杂志,2019,20(3):282-284.[3]标,郭瑁,梁倩雯,等.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突变的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9,53(7):545-548.[4],,,等.定位及诊断影像与定位CT融合的精准性比较[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9,39(11):827-832.(收稿12:2020-08-12)640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诊断价值刘瑞曾茗王保奇魏田华蒋涛杨洋颈动脉狭窄患者极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能够明确斑块位置、狭窄程度以及稳定性等,对临床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低毫安量64层螺旋CT肺动脉CTA(CTPA)成像研究

d0 . 0 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 . 1 l 瞄床 资 料 2 0 1 1年 3月 至 2 0 1 2年 1 2月 拟 行 6 4层
2 . 1 两 组 x线 有 效 剂 量 比较
A 组 的 X线 有 效 剂 量 ( E D) 范
MS C T 肺 动 脉检 查 患 者 ( 临 床拟诊或 确诊 为肺栓塞 患者 ) , 连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 0 5 .在 平 均 置 管 时 间 和 平 均 住 院时间方面 , 观 察 组 的所 用 时 间 明 显 短 于对 照 组 , 取 得 了 理 想 的效 果 , 减 少 了患 者 的痛 苦 与 费 用 , 促 进 了患 者 的 疾 病 康 复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0 8 )
低 毫安 量 6 4层 螺 旋 C T肺 动 脉 C TA( C TP A) 成 像 研 究
64排(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优化扫描及受检者剂量研究

高 ,在 中小 医 院不易开 展 。6 4 排 ( 层 )螺旋C T 冠状 动脉 C T A 扫描 已 经作为 高危人群无创筛 查和患者治疗 后复查 的首选 方法 ,其特 点简便
快捷 、无 创伤而且有 效 ,能够显示斑 块性 质及狭 窄程度 ,判定狭 窄程
度方 面的准确性和敏感 性与冠状动 脉D S A 技术符 合率较高 。但 是6 4 排 ( 层 )螺旋C T 辐射剂量大 ,受检者 有效剂量大 ,受到一 定程度 的电离
【 摘 要】 详 细论 述 6 4 排 ( 层 )螺 旋 C T冠状 动脉 C T造影 扫描 程序 和 图像后 处 理 方法 ,评 价 图像质 量 ,满足 诊 断要 求 ,估 算受检 者 一次 冠
状 动脉 C T A有 效剂 量 约高达 2 2 . 9 8 4mS v ,受捡 者 受到较 大辐 射损 伤 ,回顾性 心 电门控 冠状 动脉 C T A扫 描广 泛应 用,呼 吁 申请 选择 应合 理 谨慎 ,展 望普及微 辐射 C T 。
辐射损 伤。我院2 0 0 7 年O 1 月 安装了东芝A q u i l i o n 6 4  ̄ l }( 层 )螺旋C T ,
1 . 4扫描 方法 :①扫描前准备 :跟患者 以友善和蔼 的态度谈 话交流 ,
消除其紧 张情 绪 ,取得最佳 配合。告知患者 当高压注射 器开始注射对 比剂时会 出现 口苦、全身 发热等不 良反应 属于正常情 况 ,避免患者 因
做 了大量的 冠状动脉C T A 扫 描检查 ,以东 芝A q u i l i o n 6 4 排 ( 层 )螺 旋 C T 为例 ,详细论述冠状 动脉C T A 扫描 技术及受检者剂量 的大小 ,引起
更多人们 的关注 和重视 ,选择应合理 、谨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CTA原理
• 电极导线伪影
心血管CTA原理
• 心电门控技术(ECG gating):是在心 脏扫描的同时,监测心电信号,利用心电 信号触发扫描或根据心电标记后的心动周 期时相重建图像。 • 该技术有效避免了心脏运动伪影,使得心 脏成像在选定心动时相进行图像重建,通 常提取运动度最小的心脏收缩中晚期的数 据进行重建。
据采集,再经二维、三维等后处理技术,
重建靶血管的解剖图像。
心血管CTA原理
• 造影剂应用及注意事项 • 有无造影剂过敏史及各种禁忌症 • 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或优维显 • 高浓度:370mgI/ml • 高流速:5~8ml/s • 生理盐水跟进:等量生理盐水快速清空右 心潴留造影剂,降低伪影。
心血管CTA原理
Auto Multi-Cycle自动多周期技术
依据心脏采集时患者 心率的不同即R-R间
期,使用2、3、4扇区
采集,从而使心脏影
像达到不同的时间分
辨率以适应不同心率
的要求。
由于冠状动脉在一次心跳收缩期和 舒张期运动速率不同,所得R-R间期不 同相位的冠状动脉成像的清晰度也不同, 只有在冠状动脉运动相对静止相位的成 像资料才能用于诊断分析,有人专门分 析了冠状动脉R-R 间期自10%~90%相 位的成像资料,探讨不同心率下冠状动 脉成像的最优相位窗。
–球形冠脉观察 – 专利球形显示 Globe™, – 三维地图以及冠 脉平铺
5 分钟完成冠脉诊断&报告
• 冠脉组织量化分析 • 冠脉报告
二、原理和方法
CTA原理
• CTA:CT Angiography • 具体含义为经外周静脉快速团注含碘对比
剂,在靶血管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时,利
用MSCT (multi-slice CT)进行连续容积数
0.625X64=40mm
• 更快的扫描速度:
机架扫描旋转速度更快,0.33秒/360度
机架驱动比较
皮带驱动
噪声大 易磨损 不稳定
直接驱动
低噪声 高稳定 高速度
机架驱动技术
皮带机械传动技术:
•机械摩擦,故障率高 •非线性驱动,运转稳定性受限 •皮带发热,不适合长时间快速扫 描 •噪音高,影响图象质量
–球形冠脉观察 专利球形显示Globe™,
5 分钟完成冠脉诊断&报告
三维地图以及冠脉平铺
• 冠脉组织量化分析
• 冠脉报告
Brilliance CT
冠脉分析软件包
• 自动骨去除 • 一键式冠脉提取 • 冠脉观察
–球形冠脉观察 专利球形显示 Globe™, 三维地图以及冠脉 平铺
5 分钟完成冠脉诊断&报告
• 理想状态:在心动周期1/10时间内完成单 次采集,才能准确捕捉心脏、冠脉形态, 要求CT机的时间分辨率达到50~100ms, 即球冠旋转一周仅用时0.1~0.2s(目前 旋转速度为0.33~0.5s/周) • 多扇区重建:不同心跳周期时的数据,合 成后得到完整的心脏数据。
心血管CTA原理
心血管CTA原理
• 前瞻性心电门控:采用传统的非螺旋扫描 方式,心脏Z轴由系列周围扫描覆盖,同 步采集心电信号,每一次曝光由预设的RR间期选定的期相触发。 • 回顾性心电门控:采用螺旋扫描方式,一 次屏气完成整个心脏容积的数据采集,同 步记录心电信号,用R波的峰值记录原始 数据,两个相邻的R波为一个心动周期, 按需选择重建时相。
心血管CTA原理
心血管CTA原理
心电门控技术:前瞻性、回顾性
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扫描
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扫描
心血管CTA原理
• 心脏CTA扫描方案:双定位像 • 透视触发扫描
心血管CTA原理
• 造影剂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注射后8~10秒 开始
心血管CTA原理
• 多扇区重建技术。 • 为了解决时间分辨率的问题:
EBW工作站心脏地球软件
1400images
From this:
常规做法:MPR、MIP
平均一个病人诊断需要做10次左右MPR
Brilliance – Results Driven
所见即所得
Brilliance CT
冠脉分析 采用一体化工作流设计
• 自动骨去除 • 一键式冠脉提取 • 冠脉观察
Philips公司透心凉球管
透心凉球管
64层CT技术特点
• 更多的采集层面,更宽的一次扫描覆盖 面
0.625X64=40mm
• 更快的扫描速度:
机架扫描旋转速度更快,0.33秒/360度
• 更大的球管热容量
Philips公司透心凉球管
• 更多的、更完善的临床诊断功能
Philips EBW工作站 心脏地球软件
• • • • • • CTA术前准备 1、注射针:18G留置针,右手肘静脉 2、沟通 3、扫描体位:仰卧位 4、呼吸训练:屏气10秒 5、控制心率
心血管CTA原理
• • • • • • • • CTA电极连接 粘贴位置: 双侧锁骨下区, 左上腹区 导线的摆放: 心脏扫描野外 确认: 基线平稳、R波清晰、心率稳定
• 更多的采集层面,更宽的一次扫描覆盖 面
0.625X64=40mm
64层CT探测器
Aquilion 64 Brillance CT40 Cardiac 64 LightSpeed VCT
Slice mm
0.5
0.625
0.6
0.625
64层CT技术特点
• 更多的采集层面,更宽的一次扫描覆盖 面
心血管疾病 64层CTA诊断
一、技术背景
64层CT技术特点
• 从四层开始称为多层螺旋CT,简称
MSCT。它具有扫描速度快,层面多
的特点。
• 64层螺旋CT曾代表了MSCT的最新技
术,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心脏检查的成 功率(有资料介绍高达90%)。 • 它有什么技术特点?简单归纳如下。
64层CT技术特点
• 冠脉组织量化分析 • 冠脉报告
Brilliance CT
冠脉分析软件包
• 自动骨去除
• 一键式冠脉提取
5 分钟完成冠脉诊断&报告
• 冠脉观察
–球形冠脉观察 – 专利球形显示Globe™, – 三维地图以及冠脉平铺
• 冠脉组织量化分析 • 冠脉报告Leabharlann Brilliance CT
冠脉分析软件包
• 自动骨去除 • 一键式冠脉提取 • 冠脉观察
机架驱动技术
磁悬浮驱动技术: --- 线性马达
•运行稳定,故障率低 •实现超快速扫描 •技术发展的导向
•适合长时间快速扫描 •噪音低,图象质量好
64层CT技术特点
• 更多的采集层面,更宽的一次扫描覆盖 面
0.625X64=40mm
• 更快的扫描速度:
机架扫描旋转速度更快,0.33秒/360度
• 更大的球管热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