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CT诊断220091015
心血管疾病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诊断

z
曲面重建(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
z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 在容积扫描数据中对每条径线上每个象素的最大强度 值进行编码并投射成像。MIP的灰阶度反映CT值的相 对大小,且比较敏感,即使小的差异也能被检测,如 钙化灶、骨骼CT值非常高,充盈对比剂的血管同样很 高的CT值,但总是低于钙化灶和骨骼,在MIP图像上, 其明亮度不一样,可区分。
z
椎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
测得最窄处管腔狭窄面积为94%(重度狭窄)
z
脑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
z
脑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
测得最窄处 管腔狭窄率 为94%(重 度狭窄)
z
动脉瘤
z
动脉瘤(局部放大)
前面观
后面观
z
主 动 脉
z
主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斑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z
肾动脉狭窄
z
肾动脉狭窄
z
主动脉夹层
▪ 它具有成像快、分辨率高、图像连续等特点,非常直 观,弥补了CT断面图像的不足。
z
容积再现重组(VR)
z
表面阴影显示 (shade surface
display,SSD)
▪ 采用象素阈值的方法对器官组织的表面轮廓进行重建, 实质器官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被作为同等密度重建
▪ 由于其存在重建出3D图像只能显示器官外表面形态轮 廓,而不能显示内部结构的缺点,临床工作中较少使 用,现已基本被容积再现重组方法所取代。
心脏、大血管的CT血 管造影检查(CTA)及
影像学诊断
z
茂名市中医院 影像科
《心血管病影像诊断》课件

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对于早期发现 、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 要意义,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 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心血管病影像诊断的常用技术
超声心动图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心脏和血管的形态结构, 评估心功能和血流情况。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利用X线扫描并重建三维图像,显示心脏和 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
MRI与CT影像诊断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诊断心脏结构异常
MRI和CT均可清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形态,有 助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诊断冠状动脉疾病
CT可用于无创筛查冠状动脉钙化及狭窄,尤其 对于低风险患者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ABCD
评估心脏功能
MRI可精确测量心脏的容积、射血分数等参数, 评估心脏功能。
X线影像诊断通过观察不同组 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以判断 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密度和结 构。
X线影像诊断广泛应用于心血 管疾病的诊断,如心影大小、 心脏血管钙化等。
X线影像诊断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观察心脏大小和形态
X线可以检测心脏是否扩大或缩小, 评估心脏功能。
检测心脏血管钙化
X线可以观察到心脏血管壁的钙化程 度,有助于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
X线胸片
拍摄胸部正侧位片,观察心脏和肺部的形态 ,了解心脏大小、形态和位置。
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心脏和血管进行无创 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
心血管病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04
冠心病
通过心血管影像诊断评估冠状 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缺血情况
,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心力衰竭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协助诊
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CT表现及诊断

心脏和大血管疾病的CT表现及诊断CT扫描尤其是CT血管造影不仅能显示大血管腔内形态改变及附壁血栓,且能显示大血管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尤其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CT对心包病变检查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
但CT对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变、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还不如心脏超声和MRI。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CT在心脏疾病(如冠心病等)的诊断方面已有较大的发展。
1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某部病理性扩张膨大称为主动脉瘤。
主要病因是主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包括感染、创伤、先天性、大动脉炎、梅毒与马方综合征等。
多发生于老年人,男性多见。
1.1 病理与临床主动脉瘤是由各种病因使血管壁纤维成分受损,血管壁失去弹性而变得脆弱,加之长期高压血流冲击,血管逐渐膨胀扩大形成动脉瘤。
按病理与组织结构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类。
真性动脉瘤由动脉壁的三层组织结构组成;假性动脉瘤为动脉壁破裂后由血肿与周围包绕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动脉瘤的大小对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动脉瘤的增大,破裂的危险性增大。
据有关资料统计,当瘤体直径在5~10cm时,破裂的危险性约为10%;当其直径大于10cm 时,破裂的可能性达50%左右。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为胸透或胸片检查时偶然发现。
当动脉瘤增大压迫周围器官时可产生症状,尤其是主动脉弓动脉瘤症状较明显。
压迫气管和食管可引起气促和吞咽困难;压迫胸骨或胸椎体可引起胸背部疼痛;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面部浮肿等。
如动脉瘤急剧增大破裂可产生剧痛,甚至引起休克。
1.2 CT表现1.2.1 主动脉管径扩大正常升主动脉宽径约3cm,降主动脉宽径约2.5cm,如局部扩大的主动脉管径大于4cm,或与邻近主动脉管径比较超过其1/3者,可诊断为主动脉瘤。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容积重建有助于观察主动脉瘤的整体形态。
1.2.2 管壁周边性钙化正常主动脉壁的厚度为2~3mm。
心、大血管疾的CT诊断

心、大血管疾的CT诊断常规的CT设备由于扫描时间与成像时间长,虽然行心血管造影并CT扫描,心内结构也显示不清,因此,难于应用CT检查心,大血管。
自从超高速CT设备和螺旋扫描技术问世以来,才使CT检查心、大血管成为可能。
但仍需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才能行CT扫描。
因此是比较复杂而又有一定痛苦和危险的方法,使心、大血管CT检查的应用仍然受到限制。
一、检查方法常规胸部CT扫描,能显示心、大血管轮廓以及与纵隔内器官,组织的毗邻关系,对显示心包积液、增厚、钙化有一定帮助。
螺旋扫描与心血管造影并用可以得到心、大血管内腔的三维重建图像,能了解心、大血管腔内的情况和心血管壁的厚度等。
超高速CT扫描与心血管造影并用,可显示心、大血管内腔的变化,对诊断心、大血管内血栓、粘液瘤、瓣膜形态改变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有一定帮助。
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现优于MRI。
此外,还可行心肌厚度、血流量和组织内灌注等的研究。
由于扫描时间短,还可行心、大血管的动态观察。
二、临床应用心、大血管的CT检查对下述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①心包疾病:心包炎引起的心包积液,CT值一般在12~40Hu,如果密度较高,表示心包积血或渗出液;如密度较高,表示心包积血或渗出液;如密度较低,则可为漏出液或淋巴液。
心包增厚(数mm至50mm)或钙化为慢性心包炎表现,恶性肿瘤的心包积液为血性的,有时可见多个结节状影。
②心脏肿瘤:心腔内肿瘤以良性居多,如粘液瘤,表现为心腔内软组织肿块;心壁的肿瘤如心肌肿瘤,罕见。
③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此外,还有心脏室壁瘤、大血管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图3-2-25)。
④特发性心肌病:心腔扩大为扩张型心肌病,心腔缩小和心壁增厚为肥厚型心肌病。
另外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如间隔缺损等和瓣膜病,如二尖瓣病变等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

概述
循环系统: 心脏、大血管和周围血管(动 脉静脉、毛细管、淋巴管)
检查方法: X线、US、 CT、MRI、介入、NM
第一节
检查技术
Section 1 :Techniques
检查技术
X线—透视、摄片 (记波、体层…) 介入—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 S— B型、C型 ( A型) CT— 平扫、增强、CTA MRI- 平扫、增强、MRA NM— ECT、PET
2.RAO 45°(吞钡) 右后缘:主动脉与上腔静脉重叠影
左房体部 右房体部及下腔静脉 左前缘:升主动脉、主动脉弓 肺动脉主干、右室漏斗部 右心室 左心室
RAO 45°
O 60° 右前缘:升主动脉、上腔静脉
右房耳部(1/3) 右心室(2/3) 左后缘:大血管、主动脉窗 左心房 左心室 注:房室沟
检查技术
能否提供以下信息
位置 外形 (size, shape) 解剖 -- wall and constructure(valves) 运动 (diastole, systole ) 血流动力学 功能
Section 1 :Techniques
透视——X-ray Fluoroscopy
位置、轮廓、心跳 注射对比剂可显示心腔
不清楚? 没记录
Section 1 :Techniques
平片——X-ray Plain film
后前位(正位) 左、右前斜位及吞钡 侧位(左、右)
图像清楚 有记录
Section 1 :Techniques
X-ray 平片
正位片
Section 1 :Techniques
烧瓶、立卵状 主动脉弓清后方
Section 2: normal imaging – plain film
心血管疾病的放射影像诊断技术

心血管疾病的放射影像诊断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放射影像诊断技术在心血管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X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医生们能够获得详尽而准确的患者心血管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并用于确诊、评估风险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 X线影像技术X线是最早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的放射线。
通过将X射线穿透患者身体进行成像,可以观察到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并对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胸部X线片可以用于检测肺水肿、肺动脉高压等与心力衰竭有关的问题。
二、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是一种无创且安全可靠的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脏和大血管的诊断。
它通过无痛的声波波束穿过患者体壁,然后反射回来,在计算机屏幕上形成实时图像。
超声波可以提供心脏大小、整体功能以及每个心腔的收缩和舒张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检测异常和评估心脏功能。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并且对血管结构进行清晰的显示。
CT技术在心血管领域中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冠脉供血情况,发现血管狭窄或阻塞的程度,并指导介入治疗。
此外,CT还可检测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紧急情况。
四、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患者体内水分子信号的成像方法,结合了强大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平面重建能力。
在心血管领域中,MRI可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及功能,如左室搏动情况、心脏瓣膜运动以及动脉血流速度等。
此外,MRI还可以评估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程度,帮助判断患者预后。
总结:放射影像诊断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X线影像技术可以初步了解患者胸部情况;超声波技术可提供详细的心脏功能信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指导介入治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则具有强大的对比度和多平面重建能力。
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F、56y,慢性肺栓塞,左侧肺动脉截断,伴同侧支气管 动脉扩张
14
少数慢性血栓可见到钙化,常发生于肺动
脉第5、第6段分支。与肺实质钙化鉴别诊 断困难。钙化常呈小分叶状,与血管位置 一致。
通过肺灌注的方法,能在微血管水平了解
肺血流信息,对肺微循环栓塞的程度进行 定量。
15
64y,慢性肺栓塞,VR显示肺灌注的情况。 低密度 代表缺少肺动脉血流灌注。血流再 分布形成高密度。
30
主动脉血栓,抗凝10天后血栓消失
31
3、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进入中膜内形成夹
层血肿,在远端可有继发性再破口,形成 真腔和假腔。
病因:高血压、主动脉共干,结缔组织疾
病(如Marfan综合症),主动脉病变,囊 性动脉中层坏死(可伴Marfan综合症), 感染和非感染性动脉炎等。
螺旋CT增强后存在许多假象。假象包括三方面:
⒈ 技术因素;⒉ 解剖因素;⒊ 病人因素。技 术相关伪影包括运动的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和 呼吸心跳伪影,易与腔内充盈缺损混淆。
由于血管的行程弯曲,部分容积效应可引起假
性充盈缺损,但可以通过薄层扫描分辨。扫描 延迟时间的选择不当可导致扫描开始和结束时 的对比增强差异,造影剂浓度过高可引起上腔 静脉周围线束硬化伪影,导致右上肺动脉分支 出现假性血栓。
16
肺栓塞可导致右心衰,出现形态学异常。
肺循环阻塞>30%时,引起肺动脉的高压, 右心后负荷增加导致右心扩张。室间隔变 直或左移和下腔静脉逆流。
17
慢性肺动脉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异常。 右心室和下腔静脉明显扩大,室间隔左移呈弓 形。
18
二、主动脉病变
1、正常变异: (1)憩室:主动脉弓峡部前下面局灶性膨大。
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

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简介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影像学诊断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术。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能够检测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血流速度和方向等重要指标,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CT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观察血管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硬化斑块和血管瘤等疾病,对冠心病、主动脉疾病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与传统的血管造影相比,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等优势。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利用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来观察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在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核医学检查常用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评估。
例如,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心肌功能显像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通过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详细的身体图像的成像技术。
在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常用于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检测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炎症等病变。
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心脏和血管的全方位信息,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核医学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并且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将更加精确、高效。
、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引入也将为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7/3
27/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前瞻性心电门控:采用传统的非螺旋扫描方 式,心脏Z轴由系列周围扫描覆盖,同步采 集心电信号,每一次曝光由预设的R-R间期 选定的期相触发。
2019/7/3
36/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Ⅱ组(心率 60~69 次/ 分) ,40%、70%及80%相位的 图像可以用于诊断 ,最优的 相位窗为80%。40 %相位的 评分明显较I组心率<60 次 /min的40%相位评分高。
2019/7/3
37/192
患者,男,40 岁,心率65次/ 分,40%、50%、70%及80%相位的 重组 VR图像 ,其中 80 %相位 各支冠状状动脉显示最清晰。 a)40 %相位; b)50 %相位; c)70 %相位; d)80 %相位。
2019/7/3
42/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临床上,在生资料重建过程中应用心电图编 辑功能,对数据采集过程中所出现的心律失 常,通过采用忽略、删除部分重建时间窗, R波触发点的手动偏移以改变局部相应重建 时间窗的位置等方法对原始心电图进行适当 编辑,以期获得较为理想的图像质量。
自动骨去除 一键式冠脉提取
5 分钟完成冠脉诊断&报告
冠脉观察
球形冠脉观察 专利球形显示Globe™, 三维地图以及冠脉平铺
冠脉组织量化分析 冠脉报告
2019/7/3
17/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Brilliance CT
冠脉分析软件包
自动骨去除
5 分钟完成冠脉诊断&报告
一键式冠脉提取
更大的球管热容量
Philips公司透心凉球管
更多的、更完善的临床诊断功能
Philips EBW工作站 心脏地球软件
2019/7/3
13/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EBW工作站心脏地球软件
1400images
From this:
2019/7/3
14/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2019/7/3
43/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Automatic Arrhythmia Editing
心律不齐的自动心电编辑
2019/7/3
44/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Automatic Arrhythmia Editing
心律不齐的自动心电编辑
2019/7/3
38/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Ⅳ组(心率≥80 次/分),各支
冠状动脉在同一相位的图像质
量的一致性较差,LMA、LAD、
患者,女,66岁,心率80次/分,40%、 50%、70%及80%相位的重组VR图像,
LCX最优的相位窗为40 %,RCA 其中40%和50%相位各支冠状状动脉
冠脉观察
球形冠脉观察
专利球形显示 Globe™,
三维地图以及冠脉 平铺
冠脉组织量化分析
冠脉报告
2019/7/3
18/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Brilliance CT
冠脉分析软件包
自动骨去除
5 分钟完成冠脉诊断&报告
一键式冠脉提取
冠脉观察
球形冠脉观察
专利球形显示 Globe™,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多扇区重建技术。
为了解决时间分辨率的问题:
理想状态:在心动周期1/10时间内完成单 次采集,才能准确捕捉心脏、冠脉形态,要 求CT机的时间分辨率达到50~100ms, 即球冠旋转一周仅用时0.1~0.2s(目前旋 转速度为0.33~0.5s/周)
2019/7/3
80%
41/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心电图编辑技术 64排CT需在数十个心动周期内利用所采集
的数据进行冠脉成像。同一张横断位像上的 图像可能来自于多个心动周期相同时相的原 始数据,若碰到室早等心率失常时,系统不 能自动准确定位重建时相,即使采用回顾性 心电分析也难以重建出清晰的图像,这时就 需要心电图编辑技术了。
期,使用2、3、4扇区
采集,从而使心脏影
像达到不同的时间分
辨率以适应不同心率
的要求。
2019/7/3
34/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由于冠状动脉在一次心跳收缩期和舒 张期运动速率不同,所得R-R间期不同相 位的冠状动脉成像的清晰度也不同,只有 在冠状动脉运动相对静止相位的成像资料 才能用于诊断分析,有人专门分析了冠状 动脉R-R 间期自10%~90%相位的成像资 料,探讨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优 相位窗。
最优的相位窗为50%相位。 显示清晰。a)40%相位; b)50%相位;
c)70%相位; d)80 %相位。
2019/7/3
39/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重建时相
2019/7/3
40/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男性,58岁,心率58次/分
40%
50%
70%
0.6
0.625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64层CT技术特点
更多的采集层面,更宽的一次扫描覆盖面
0.625X64=40mm
更快的扫描速度:
机架扫描旋转速度更快,0.33秒/360度
2019/7/3
7/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机架驱动比较
皮带驱动
噪声大 易磨损 不稳定
2019/7/3
8/192
直接驱动
低噪声 高稳定 高速度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机架驱动技术
皮带机械传动技术:
•机械摩擦,故障率高 •非线性驱动,运转稳定性受限 •皮带发热,不适合长时间快速扫 描 •噪音高,影响图象质量
2019/7/3
9/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机架驱动技术
磁悬浮驱动技术:
•运行稳定,故障率低 •实现超快速扫描
尊敬的专家教授,各位同仁
晚上好!
2019/7/3
1/192ຫໍສະໝຸດ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疾病 64层CTA诊断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叶友强
2019/7/3
2/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一、技术背景
2019/7/3
3/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64层CT技术特点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Ⅲ组(心率70~79次/分),40%、
70%及80%相位的图像可以用 患者,女,51岁,心率72次/分,40%、
于诊断,最优的相位窗为80%。
50%、70%及80%相位的重组VR图像, 其中各相位各支冠状状动脉清晰
程度相仿。a) 40%相位; b)50 %
相位; c)70 %相位; d)80 %相位。
23/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CTA术前准备 1、注射针:18G留置针,右手肘静脉 2、沟通 3、扫描体位:仰卧位 4、呼吸训练:屏气10秒 5、控制心率
2019/7/3
24/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CTA电极连接 粘贴位置: 双侧锁骨下区, 左上腹区 导线的摆放: 心脏扫描野外 确认: 基线平稳、R波清晰、心率稳定
2019/7/3
20/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二、原理和方法
2019/7/3
21/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CTA原理
CTA:CT Angiography 具体含义为经外周静脉快速团注含碘对比剂
,在靶血管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时,利用 MSCT (multi-slice CT)进行连续容积数 据采集,再经二维、三维等后处理技术,重 建靶血管的解剖图像。
--- 线性马达
•技术发展的导向 •适合长时间快速扫描
•噪音低,图象质量好
2019/7/3
10/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64层CT技术特点
更多的采集层面,更宽的一次扫描覆盖面
0.625X64=40mm
更快的扫描速度:
机架扫描旋转速度更快,0.33秒/360度
更大的球管热容量
2019/7/3
29/192
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扫描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心脏CTA扫描方案:双定位像 透视触发扫描
2019/7/3
30/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造影剂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注射后8~10秒 开始
2019/7/3
31/192
多扇区重建:不同心跳周期时的数据,合成 后得到完整的心脏数据。
2019/7/3
32/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2019/7/3
33/19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心血管CTA原理
Auto Multi-Cycle自动多周期技术
依据心脏采集时患者
心率的不同即R-R间
三维地图以及冠脉平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