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4年1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7T08:51:06.7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武蕊[导读] 陕西省汉中市中航工业三二0一医院药剂科陕西汉中 723000)药品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
武蕊(陕西省汉中市中航工业三二0一医院药剂科陕西汉中 723000)【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372-02药品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tion)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
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和治疗水平,确保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开展ADR监测,定期分析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有利于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特别是可避免一些ADR的重复发生。
下面对我院2014年收集的95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旨在了解引起ADR的药品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报告来源分布95份ADR报告中,住院患者51例,门诊患者44例;医师报告56例,药师报告35例,护士报告4例。
报告人员中医师、药师的比例较前几年上升,护士比例较前下降。
说明我院医师对不良反应的上报意识逐年加强,用药安全意识也有了提升。
随着更多的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以及时观察、搜集到更多药品不良反应。
而护士虽然是最早发现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可是上报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2.年龄与性别分布95份ADR报告中,男性36例,女性59例,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人群为ADR高发人群,可能与老年患者体内机能减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有关。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3.ADR涉及药品种类及分布9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5类63种,由抗肿瘤药和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较多。
我院2014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终板)

我院2014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汇总分析截止到2014年10月底,我院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510例,其中新的药品不良反应104例(新的严重、新的一般),严重不良反应38例。
1. 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在51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为269例,构成比为52.75%,女性多于男性。
其中60~69岁为药品不良反应高发年龄,占全部药品不良反应的22.94%;其次为50~59岁,占19.80%。
性别构成年龄构成2. 涉及药品类型分析本年度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有18个类别262个品种,引发ADR的药品品种分布(见表1)肿瘤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占全部的18.47%,可能与我院收治肿瘤患者较多,或者使用细胞毒类药物更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感染用药次之,占16.9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对比剂引发的不良反应报告较往年有所上升,提醒使用的各相关科室警戒,严格把控适应证并做好使用对比剂的准备工作;另外有14例药品不良反应由临时采购药品引发,需要进一步把控临时采购药品质量、规范临时采购药品的使用。
表1 引发ADR/ADE的药品品种例数及分布药品种类例数构成比,% 药品种数构成比,% 肿瘤用药94 18.43 36 13.74抗感染用药86 16.90 41 15.65神经.精神系统用药58 11.39 29 11.07心血管系统用药51 10.02 21 8.02维生素.营养.电解质.矿物质45 8.84 35 13.74中药制剂43 8.45 21 8.02血液系统用药39 7.66 20 7.63消化系统用药21 4.13 12 4.58内分泌系统用药20 3.93 14 5.34泌尿系统用药14 2.75 4 1.53呼吸系统用药12 2.36 12 4.58造影剂8 1.57 3 1.14免疫调节剂7 1.38 6 2.29妇产科用药7 1.38 3 1.15急性中毒救治药 3 0.59 4 1.53眼科用药 1 0.20 1 0.38合计510 100 262 1003. 引发ADR给药途径分析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构成比为64.12%;口服给药为22.55%。
2014年~2015年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年~2015年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特点及其规律,为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对发生在2014年~2015年上报的145例不良反应报告归类统计和分析总结。
结果:145例ADR报告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占38.62%,给药途径多以静脉滴注方法,占78.62%,使用药物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40.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44.44%, 一般ADR占95.17%,严重ADR占4.83%。
结论:医院要建立ADR 工作监测体系,增进医、药、护之间的协作,减少ADR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总结【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71-02药品不良反应(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有还反应[1]。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实现用药再评价的重要工作,通过收集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ADR信息,对报告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有效进行药品监管和预警干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现对2014~2015年收集我院145例ADR报告做以分析汇总。
1.资料与方法收集某院2014~2015年医药护上报的ADR报告145例就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使用药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和评价。
2.结果2.1 ADR发生与患者年龄的关系表1 ADR与患者年龄的关系*2.4 ADR与给药途径及构成比表4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3.总结3.1 年龄较大发生ADR几率较高,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原因,多种疾病导致各脏器都逐渐处于衰竭状态,对药物的敏感性高,药物代谢速度慢,肝肾排泄功能差,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2]。
3.2 抗菌药物发生比例高,以喹诺酮类和头孢类发生居多,最多的是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这是因为其无需做皮试,又是广谱、活性强的缘故,文献中亦有报道左氧氟沙星致精神障碍、癫痫、失眠等严重精神系统损害的发生[3]。
我院2014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 . 4 给药途径分布 严重A D R 发生率最高的给药 途径 是静 脉滴注 , 为4 8 例( 占7 6 . 2 %)
,
引起A D R的药品种类 、A D 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
其 次为 口服9 例 ( 占1 4 . 3 %) ,肌注为3 例 ( 占4 . 8 %) ,皮 下注射为2 例 2 . 5 过敏史情况 写明有 过敏史 的9 例, 无 过敏史 的5 4 例。 2 . 6 涉及器 官或系统 、临床表现及药 品
( 4 ) 原 患疾病 :原患骨科疾 病9 例 ,呼吸系统疾 病 l 5例 ,肿瘤类 疾 病7 例 ,消化 系统疾 病2例 ,心血管 系统 l 1 例、神经 系统8 例 ,内分 泌 系统 5 例, 其他疾 病6 例。 2 . 2 发生A D R 患者 的年龄 与性别分 布6 例A D R中,男性4 4 例 ,女
2 0 1 5 年 1 2 月
第 1 4 卷第 1 2 期
今日 健康
J I N R I J I A N KA N G ・ 4 6 7・
De o e mb e r 2 01 5 Vo 1 . 1 4 No . 1 2
・
专 题 探讨 ・
我院2 0 1 4 年严重药 品不 良反应报告分析
1 . 2 判断标准 符合国家A D R监测中心制订的A D 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6 第2 9 条 规定 的严 重A D R标 准。 1 - 3 分析方法 对收集的A D R 病例报告 ,分别对患者的年龄 、性另 0 、给药途 径、 2 . 3 合并用药情况 6 3 例A D R 中,患者使用单一药 品的有5 2 例 ,占8 2 . 5 %; 合并用药的
伍建功
2014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目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ADR监测是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对*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
结果:涉及不良反应药品*种。
抗感染药物*例居首位;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
结论:对我院2014年度上报的*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合理用药一、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医院各科室上报。
2.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别对*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药品种类以及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调查,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评价。
二、结果1. 性别与年龄分布*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例(*%),女性患者*例(*%),患者年龄最小的*岁,最大的*岁,年龄以*岁者居多,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年龄(岁)例数构成比(%)≤19 * 27.5920-29 * 3.4530-39 * 3.4540-49 * 17.2450-59 * 13.79≥60 * 34.48合计* 1002. 既往过敏史既往有明确ADR史者*例,占*%。
3. 用药基本情况引发ADR的可疑药品中,西药*例,占*%;中药*例,占*%。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例占*%;口服给药**例占**%。
静脉给药导致药药品不良反应远高于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注射药物直接进入体内,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作用较口服给药迅速强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2014年某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调查分析

2014年某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调查分析杜娟;陆庆【摘要】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方法对我院2014年206例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206例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95种,抗感染药数量居首,其次是中药制剂、免疫功能损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一些静脉给药的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最多,其次是对消化系统的损伤。
结论在日常用药中,医护人员应当注意合理用药,加强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09【总页数】2页(P93-93,94)【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作者】杜娟;陆庆【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启东 226200;江苏启东市人民医院,江苏启东 22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随着我国各项药品管理办法和不良反应监测办法的颁布,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已经渐渐深入开展,引起了医院的广泛重视[1]。
我院自2002年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之后,报告数量明显增多,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4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有206份,现对所有报告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是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在2014年上报的206份ADR报告,对所有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出现不良反应药品的种类、用药途径、剂型、日剂量、不良反应表现以及症状分类和转归情况进行频数分析[2]。
在20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113例,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其中年龄构成比最大的是61~70岁,占20.39%,最小的是21~30岁,占7.28%。
出现不良反应药品的种类和频数统计如下,中西药物一共95个品种,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给药。
18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接进入人体循环, 脉注射液的 p 静 H值 、 渗透压 、 温度 、 微粒 、 肉毒
素等均易诱 发 A R ] D t 同时静脉配 制操作不 当 , 4 ; 药物浓度过高 ( 过
低 )药 物配伍不 当 , 制液体放 置时间 过长 , , 配 滴注速度 过快( 过 慢) 等均会引发 A R的发生 。因此 , D 建议临床给药时, 应尽量减 少静 脉给药 , 遵循 “ 口服勿注射” 可 的基本原则【 。静脉输液时除 s 、 甸 有 特殊 要求, 否则应 注意控 制给药速度, 其是对某些刺激性较 尤 大 的药物更应谨慎 。 33 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 本组结果显示 , D A R共涉及 l 7类 4 种药 物 ,其 中抗微生 1 物 药 物 在 临 床 上 使 用 频 率 高 ,引 起 A R所 占 比 例 最 大 D (2 /8 ,9 o , 与临床使用抗微生 物药 的频 率 、 量逐年 1 713 6 . %)这 4 剂 增大 , 细菌耐药性增加 , 普遍存在无指征用药 , 联合用药 , 剂量过 ( 下转第 1 6 ) 8页
因此 医生应根据老 年人 和儿 童的特殊生理 、病理 特点慎重选用
2 结 果
21 患者性别 、 . 年龄分布
13例 A R 患 者 中男 性 19例 (95 %) 8 D 0 5. 6 ,女 性 7 4例
(0 4 ,男性 的 A R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年龄 3 月 ~ 3 4 . %) 4 D 个 8
内容[ 为 了x l 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2 1 。 :¥ ,t t 现将我 院 2 0 ~ 00 0 8 2 1 年各科收集 的 13例 A R报告进行分析如下。 8 D
某医院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某医院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杨玉红【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某三级甲等中医院的不良反应,了解某院不良反应的特点,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方法收集2014年所有的上报不良反应,对ADR 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所用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归纳总结.结果 ADR以老年患者发生率为最高.临床表现为累及皮肤及附件发生率最高.结论应该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本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12【总页数】2页(P1682-1683)【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作者】杨玉红【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药学部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是医院药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做好此工作,可以加强医院的药物监管,促进医院合理用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现收集了某院2014年88例不良反应,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为广大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详实参考资料,进一步加强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收集某三甲中医院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全院上报的全年不良反应88份,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总ADR数量为88份,男性44例、女性44例,各占50%。
10岁以下为0,最大年龄85岁。
60岁以上患者60例,占总的发生率68.10%。
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
2.2 患者用药情况患者单一用药50例,合并用药38例;静滴88例,肌注0例,口服0例。
2.3 涉及药品分布情况涉及药品44种。
中药制剂占27例,比例30.68%,抗菌素占26例,比例占29.54%,涉及药品分类情况见表2。
2.4 累及系统、器官情况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见表3。
3.1 发生ADR以60岁以上患者相对较多,占68.1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因为老年患者多数基础性疾病较多,而且合并用药比较常见;且老年人各组织器官萎缩,脏器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老年人是ADR的高发人群,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2014年1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2014年全年已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送报科室最多的是呼吸内科,共34例,占18.58%;ADR累及最多的是皮肤系统,共65例,占35.52%;引起ADR最多的怀疑药品是抗微生物药物,所占比例为23.50%。
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有13例,新的严重不良反应1例。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析;监测
我院2014年1月1号~12月31号各科上报药品不良反应(ADR)共183例,与2013年全年上报的情况比较,上报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ADR损害的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ADR涉及的药物类别与病例数、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做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及构成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4年全年各临床科室上报给药剂科临床药学室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共183例,经汇总整理后,统计各科室送报情况见表一。
表一送报科室及各科送报例数
送报科室例数构成比送报科室例数构成比呼吸内科34 18.58% 肝胆外科 5 2.73% 血液内科28 15.30% 胃肠肛肠疾病诊治中心 5 2.73% 心血管内科22 12.02% 泌尿外科 4 2.19% 消化内科12 6.56% 急诊科 4 2.19% 骨科、胸外科11 6.01% 肾内科 3 1.64% 神经内科11 6.01% 内分泌科 3 1.64% 介入疼痛科10 5.46% 康复科 2 1.09% 妇科7 3.83% 儿科门诊 2 1.09% 肝病科 6 3.28% 皮肤科 1 0.55% 耳鼻喉科 6 3.28% 呼吸科二病区 1 0.55% 神经外科 5 2.73% 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 1 0.55%
1.2上报病例年龄及性别构成比
183例ADR报告中,男性77例,女性106例,男女比例为(0.726:1),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91岁。
ADR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见表二。
表二各年龄组不同病例数及性别构成比
年龄(岁)男女例数构成比
0~6 1 2 3 1.64%
7~17 2 1 3 1.64%
18~40 18 25 43 23.50%
41~65 25 44 69 37.70%
66以上31 34 65 35.52%
2结果
2.1ADR损害的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
表三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
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例数构成比(%)主要表现皮肤系统65 35.52% 瘙痒、皮疹、红肿、荨麻疹
消化系统40 21.86%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心血管系统27 14.75% 胸闷、心悸、心慌、血压下降
呼吸系统21 11.48% 咳嗽、气促、呼吸困难
其他系统14 7.65% 寒战、畏寒、多汗、乏力、关节痛
血液系统9 4.92% 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减少中枢系统 5 2.73% 语言障碍、5-羟色胺综合征、失眠、视觉异常泌尿系统 1 0.55% 尿频
内分泌系统 1 0.55% 高尿酸血症
2.2ADR涉及的给药途径与病例数
表四ADR涉及的给药途径与病例数
给药途径例数构成比(%)一般新的一般严重新的严重静脉滴注121 62.05% 110 4 6 1
口服37 18.97% 31 2 4 0
泵内给药7 3.59% 5 0 2 0
静脉注射 6 3.08% 6 0 0 0
皮下注射 6 3.08% 5 0 1 0
肌内注射 6 3.08% 6 0 0 0
动脉给药 5 2.56% 5 0 0 0
吸入给药 2 1.03% 2 0 0 0
其他 5 2.56% 5 0 0 0
2.3ADR药物种类及例数分布
对引发183例ADR的报告进行分类统计,药物分类方法参照我院处方集。
183例ADR 报告共涉及可疑药品14类136种药品,其中由单一药品引起的有156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品引起的有27例。
其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高,占23.50%,其次是心血管系统药物与肿瘤用药,各占15.00%。
具体分类和构成比见表五。
ADR部分病例涉及多个药品,因此总例数多于183例。
表五ADR药物种类及例数分布
药品种类例数构成比(%)
抗微生物药物47 23.50%
心血管系统药物30 15.00%
肿瘤用药30 15.00%
消化系统药物15 7.50%
中成药15 7.50%
呼吸系统药物13 6.50%
血液系统药物9 4.50%
营养药物9 4.50%
免疫系统药物7 3.50%
内分泌系统药物7 3.50%
神经系统药物7 3.50%
其他药物7 3.50%
解热镇痛抗痛风药物 4 2.00%
2.4 引发ADR抗微生物品种类
表六ADR抗微生物药物品种分布及构成比
药品种类例数构成比(%)
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20 41.67%
喹诺酮类11 22.92%
青霉素类及其复方制剂 3 6.25%
抗真菌类 3 6.25%
抗结核 3 6.25%
硝基咪唑类 2 4.17%
抗病毒类 2 4.17%
碳青霉烯类 1 2.08%
大环内酯类 1 2.08%
氨基糖苷类 1 2.08%
磺胺类 1 2.08%
3 讨论
3.1送报科室最多的是呼吸内科,共34例,占18.58%;其次是血液内科,共28例,占15.30%;再次是心血管内科,共22例,占12.02%。
开展ADR报告和监测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临床科室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减少漏报和不报现象。
3.2从性别上看,男77例,占42.08%,女106例,占57.92%;从年龄分析,童年3例,占1.64%;少年3例,占1.64%;青年43例,占23.50%;中年69例,占37.70%;老年65例,占35.52%。
由于中老年人疾病多,用的药物品种数较多,且器官功能日益衰退,影响药物代谢,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比较大[1]。
因此,老年人用药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合理用药避免ADR的发生,临床各科室应高度重视。
3.3从表三中看出,我院ADR所致器官系统损害以皮肤系统损害为最多,共65例,占35.52%,这与临床报道数据一致[2]。
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分别为40和27例,各占21.86%、1
4.75%。
临床各科室应高度重视。
3.4由表四可知,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最主要方式,由于静脉滴注药量大,奏效迅速,并且静脉滴注液的PH值、渗透压、微粒、内毒素[3]等都可以引发ADR的发生。
因此,建议临床注意给药方式,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的原则。
3.5从表五与表六中可看出,引起ADR最多的怀疑药品是抗微生物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及肿瘤用药。
抗微生物药物中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喹诺酮类的报告最多,各占41.67%、22.92%。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临床药师必须经常深入临床,加强ADR 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临床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选择正确的溶媒稀释,注意滴注速度,对患者密切关注,对老年人、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
尽量减少操作不当造成的药品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爱君5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药前沿 2014 23(12):371-372 【2】李荣,马立如,任小贺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 2009 20(26):2065
【3】杨丽君,韦鸿雁我院2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于监测2010 7(3): 162-165。